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翻船)的治療

     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受傷的當下先確認是如何受傷,傷到何處,受傷程度如何,最常見的脚踝扭傷是脚踝翻轉致使脚踝外側的韌帶受傷,這是因為腳踝內側韌帶數量較多,分佈也較集中,因此使得腳踝內側比外側更加穩固。

腳踝內側韌帶數量較多,分佈也較集中,這使得腳踝內側比外側更加穩固。(圖片/擷取自Sunguts youtube影片)腳踝內側韌帶數量較多,分佈也較集中,這使得腳踝內側比外側更加穩固。(圖片/擷取自Sunguts youtube影片)

 

    在還沒有腫起來時都很容昜找到病點,一般來說, 此時在踝骨的下緣輕輕地按揉有一處比較痠痛就是主要病點。沒多久就會腫脹熱痛,若沒瘀青可用藥洗在患處輕輕推揉而後敷藥,若有瘀青則是有內出血千萬不可推揉,只能冷敷止血,然後敷藥,若是很腫且不敢著地那就得注意骨頭有問題,最好去照一張X光,看看骨頭是否有問題,例如錯開脫臼,或是骨頭有裂痕,較嚴重的是骨頭破裂有小碎骨卡著,到此地步往往都送到急診室去處理了。

 

    用藥有別: 依個人的經驗一般的扭傷腫痛,對於處理的手法和膏藥都必須講究,首先手法要正確,該推的不推,不該推的使勁的推,或是推錯方向,必然增加治療上的困擾。其次是膏藥調製如果太快乾了,療效當然也不理想。曾經有位女士在他處敷藥,早上十點多貼藥到了下午二、三點就乾裂掉落,怪不得治了一個禮拜還在腫,既浪費金錢又耽誤病情。看她腳背腫得像〝麵龜〞,我先用推拿再敷膏藥,給于一包消腫退癀的藥,三天就消到脚背的血管都看得到;另一種原因是藥力不夠,別以為是傷科的吊膏就可以適用全身,由於生理構造不同,皮膚的粗嫰有別,所以不能一帖膏藥敷全身,必需依據不同部位調配才是正確。

 

     西醫骨科≠傷科:又有一位住桃園市的女大學生,目前在南部讀書,某日下樓梯扭傷右脚踝,同學扶她去中醫診所、國術舘冶療不但沒消,反而腳背稍腫,於是改到西醫骨科門診,醫師照X光、局部推揉、並打消炎針仍然無效。

放假回桃園,其母帶她到本店來,但見她用脚尖走路,連腳背都腫得像水腫般,因為照過X光知道骨頭沒問題,經過檢查,脚踝的內、外側皆有受傷,前前後後已超過三個星期了。於是局部推揉,找出最疼痛的〝病灶〞,並敷上〝賊仔膏〞再給于一包消腫退癀的藥,叮嚀隔天再過來推揉。

隔天的下午果然看她笑嘻嘻的跛行進來,不必再踮脚尖走路,要回去時問我:「你的藥膏比消炎針有效,為何西醫打消炎針,仍不消腫?」我告訴她:「細菌所引起的發炎腫脹,打消炎針才有效;而扭傷的腫,並非細菌感染而是生理反應所致,因為西醫沒有〝退癀消腫〞的藥,當然無效,跌打損傷之類找西醫肯定是走錯路,因為西醫的骨科只是開刀處理骨頭問題,不能取代中醫的傷科」。

 

吃藥的必要:跌打損傷的腫脹,很多人都只注重敷藥而忽略吃藥的必要。所有骨傷的發癀腫脹,輕微者推拿後就會消退,但嚴重者就得吃藥否則難癒。 腳踝扭傷雖然是常見的運動傷害,由於韌帶的組織特性,恢復速度相較於肌肉拉傷要慢許多,所以真正治好可沒那麼簡單,就經常遇到治療好幾個月還沒治好的患者,此時若吃消腫退癀的藥很快就能消腫,否則就要拖很久當然和所敷的膏藥也有很大的關係,這都全靠經驗,所以別以為跌打損傷的藥都差不多。

 

 

扭傷的「後遺症」:扭傷脹雖然已經消退了,不要以為就沒事了,在店裡經常聽到患者抱怨,只要路稍走遠一點脚踝總是感覺痠痠痛痛的,一不小心就會再扭到,尤其是穿高跟鞋的女士 。這就是西醫所謂的《慢性脚踝不穩》,就是以前脚踝扭傷的地方,雖經過治療腫脹雖然消退但是病根沒完全消除,仍有些痠痛不是很嚴重就沒再治療,久而久之就有這種現象,也算是扭傷的「後遺症」其實此時也是最難治療

由於韌帶的組織特性,恢復速度相較於肌肉拉傷、挫傷要慢許多,通常得要花上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夠完全恢復。(圖片/擷取自Sunguts youtube影片)由於韌帶的組織特性,恢復速度相較於肌肉拉傷、挫傷要慢許多,通常得要花上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夠完全恢復。(圖片/擷取自Sunguts youtube影片)

有一位導遊就是如此,先找出病點,我用〝賊仔膏〞敷患處,並給予四片〝賊仔膏〞。告訴她:明天早上才揭掉,敷藥處會有一片好似〝瘀青〞的痕跡,而且會感覺到痠痛明顯改善。明天晚上睡覺前再用第二片貼在〝瘀青〞的痕跡上,如此敷藥數次就痊癒,很多《慢性脚踝不穩》症患者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

IMG_0001.JPG敷藥處會有〝瘀青〞的痕跡,過幾天就會消失

 

     敷藥的時間:依個人的經驗,敷藥的時間也很重要,我認為最佳的時機是晚上睡覺前,主要是活動少往往經過一夜的敷藥隔天就好很多。不只是扭傷,任何外療法的敷藥也都是如此。三峽有位患丹毒的老翁到店裡來敷藥,他告訴我,從早上敷藥到晚上症狀改善很有限,我告訴他:「傍晚才來敷藥」。結果隔天早上下床就覺得舒服很多,皮膚也沒那麼紅,沒幾天就痊癒。

***-----------------------------------------------------------------------***
腳扭傷 馬英九照常參加元旦升旗
摘錄自:2017/01/01 中國評論新聞網【記者 吳政峯】馬英九1日早晨在臉書張貼3張照片,畫面中的他身穿米色夾克,精神抖擻地以“卸任元首”的身分出席參加“總統府”前廣場舉行的2017元旦升旗典禮。馬英九還在臉書留言表示,“中華民國新年快樂!”被記者發現右腳踝戴著護具,馬英九笑答,“對呀,這沒什麼大傷,我坐車來的,沒有跑步來”。 因為日前慢跑時不慎扭傷右腳踝,馬英九也向現場關心他的記者與民眾答說,醫生表示只要他休息1、2週就會康復了。
******
馬英九「跛腳」赴馬家庄祭祖
摘錄自:2017/01/29   ETtoday【政治中心/綜合報導】前總統馬英九29日大年初二循例到苗栗縣通霄鎮馬家庄祭祖,由於卸任後不再發放總統府福袋,外來遊客人潮明顯減少;但宗族鄉親卻認為,這樣更具家庭聚會的親切感。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右腳竟包裹著護具,走起路來明顯緩慢,看起來還真的「跛腳」了,雖然他仍忍著痛笑臉迎人,讓現場馬粉心疼不已。
台北市宗親馬小姐指出,上個月馬總統運動時不慎扭傷腳,到現在還沒完全康復,才會包著護具,避免二度傷害,也能減輕行走時的疼痛感。
由於已經卸任總統,馬英九今年祭祖行程未大規模發放總統福袋、紅包,改贈馬家庄「壓爐金」及他親筆揮毫的「金雞獻瑞除舊歲 吉祥如意迎春暉」春聯,向宗族鄉親賀年;反倒是世界馬氏宗親會理事長馬潮,準備了許多大樂透紅包分送給親友,增添過年喜氣。

【版主按:扭傷兩個多月後,馬英九上法庭時,鏡頭照到他的右腳仍然包裹著護具,為一個卸任元首治病的醫生絕對不是泛泛之輩,從去年底扭傷至今超過二個月還沒好,這有治療跟沒有治療有何差别,根本就是待其自癒!有位網友說:幾個月前朋友因為穿高跟鞋下樓梯不慎扭傷了腳踝,而且還很不幸的是多條韌帶嚴重撕裂傷,得拿柺杖才能走路,為了能夠趕快回去工作,除了細心呵護自己的腳完全不敢亂動以外,也非常專心治療,每天早晚各去一次診所,做蒸氣熱敷與草藥包紮,結果3月後腳踝腫脹的狀況卻絲毫沒有改善。可見扭傷不是那麼容易治療,除了開刀接骨之外,西醫的骨科無法取代中醫的傷科是事實。】

 

腳踝扭傷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參考相關文章,或想詢問者,請來電(02)2679-3117 德輝居士


參考資料:

***-----------------------------------------------------------------------***
運動腳踝扭傷 當心韌帶也受傷
摘錄自:2019/08/30 自由時報【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越來越多人從事慢跑、登山、健行等活動,一不小心可能扭傷。醫師指出,當腳踝扭傷時,體內許多韌帶可能也受傷,這時要保護關節免受二度傷害,並盡量維持關節正常活動度,才能讓關節恢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醫學上扭傷指的是連接兩塊骨頭的韌帶遭受部分或是完全的撕裂傷,最常遭殃是腳踝外側的韌帶(尤其是連接距骨和腓骨的韌帶)。若是嚴重傷害,腳踝內側的韌帶也可能受傷。
丁睿宇建議,當穩定關節的韌帶受傷時,關節中其他韌帶也會暴露於危險中,這時一定要保護關節避免遭受二度傷害,如果發現沒辦法順暢跑步、跳躍、變換方向時,就應停止運動。過去有些人在腳扭傷時會打石膏固定,但研究發現,透過輕柔運動維持關節活動,可能更有幫助。例如,用腳趾在空中寫字,就是一項可以維持關節正常活動度的運動。
至於扭傷後該如何減少疼痛,丁睿宇說,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等方式,都是有用且不會干擾組織復元的方式。有外國學者也建議,扭傷時應盡量避免冰敷、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等抗發炎治療,因為這可能干擾組織癒合、增加多餘的膠原蛋白合成。
丁睿宇建議民眾,平時就要訓練腳踝肌力、運動前要先熱身。關節扭傷後,也要參與復健活動,以加速恢復腳踝的肌力、活動度、關節本體覺。一般的腳踝扭傷,約會在一星期消腫、而且逐漸復元,但某些嚴重扭傷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脛骨與腓骨的連結,若民眾發現腳踝扭傷一、二個星期都沒好,消腫很慢且無法走路,建議前往復健科求診。

***-----------------------------------------------------------------------***
怪醫院沒治好腳踝疼痛 男子竟丟汽油彈
摘錄自:2018/04/21  自由時報【記者陳恩惠/台北報導】振興醫院今天下午遭男子丟擲汽油彈,台北市警北投分局根據車號鎖定家住淡水的42歲翁姓嫌犯涉有重嫌,翁父晚間將兒子帶到淡水分局投案,翁男供稱,由於不滿醫院未將他的右腳踝治好,讓他不時感到疼痛,才會臨時起意丟汽油彈報復,北投分局深夜已趕往淡水分局將翁嫌帶回,正逐一蒐證,以釐清事發過程。
警方調查,翁姓男子年餘前騎車時,因發生車禍意外,造成右腳踝受傷,當時送往振興醫院進行手術,他供稱,出院後,右腳踝總是隱隱疼痛,多次就診卻又找不出原因,造成他生活上很大的不便,更讓他時常發脾氣。
翁嫌供稱,21日下午,酒後感覺右腳踝仍然不舒服,愈想愈氣,於是到淡水區中正東路中油加油站,買了50元保特瓶裝的92無鉛汽油,返家後改裝在家中空的紅標米酒瓶內,下午憤而騎車到振興醫院,丟擲汽油彈洩恨。
***-----------------------------------------------------------------------***
扭傷冷處理 阿龐師顛覆冰敷觀念
2010/12/02 自由時報【記者趙新天綜合報導】一般人不慎扭傷腳踝,都不忘急救時的重點「PRICE」: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 packing)、壓迫(Compression)與抬高患處(Elevation)等5個步驟。不過,調治過許多台灣運動好手的「阿龐師」邱召帆與眾不同地強調,住在亞熱帶的台灣人請不要冰敷。
邱召帆以他獨特手撥療法,近年來為台灣運動選手解決許多運動傷害的疑難雜症。他不僅是SBL台銀男籃隊的專屬體療師,還照顧過不少體壇名將,包括棒球圈裡旅美、旅日、中職、各級棒球隊球員,以及來台灣參加環花東300公里自行車大賽摔車受傷的比利時車手,不少人以「奇蹟式復元」來形容他們接受治療的經過。
對於行之有年,尤其在扭傷的急性期,都以冰敷處理的觀念,「阿龐師」並不認同,「我們從出生以來,都不曾長期生活在零度以下的環境,肌肉對低溫的耐受度不像老外,我們可以冷敷,但不要冰敷。」他說,西方醫學的觀念是扭傷之後冰敷,讓血管收縮,立即減低體液流動來避免腫脹。但冰敷的結果會造成肌肉纖維化,而且固定包覆讓肌肉僵硬,反而阻礙肌肉本身發揮自癒功能。
他所說的冷敷,主要是用米酒,邱召帆說:「酒精濃度25%左右的米酒,可以散熱、改善肌肉發炎症狀,讓肌肉張力與溫度、氣候相互配合,適合東方人的體質。」
他以旅日投手許銘傑為例,過去每次投完球就冰敷手肘,長期下來其實手肘的沾黏很嚴重,經過他「手撥法」處理後,就是敷米酒,許銘傑回日本之後不再冰敷,買不到米酒就用日本清酒調成相同濃度來替代,效果一樣好。

***-----------------------------------------------------------------------***
別再浪費時間找錯醫師了! 這11種病症要看神經內科
摘錄自:2017/11/04  全民健康基金會【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一般人往往以為神經科看「神經病」,殊不知俗話所說的「神經病」其實是精神疾病,而把精神科與神經科的角色混淆了。另外也有許多病人該看神經科卻 不知道,徒然遊走於其他科別,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醫師楊智超醫師,於《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撰文「神經科看哪些病?」指出,神經科到底看哪些病呢?簡單的說,就是一切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變。我們的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小腦、腦幹、脊髓、顱神經及周邊神經,其間的連線可謂 錯綜複雜而環環相扣,各個部位也各有各的病變。神經科醫師就必需以其專業的知識,作像「偵探」的工作,首先要定出病變位置所在,然後找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
以下就列舉一些神經科常見的病症:
中風及其後遺症癲癇意識障礙:如嗜睡、昏厥●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小腦退化等●不自主運動:如顫抖 、舞蹈症、肌張力失調、肌抽躍等●神經系統腫瘤顱神經病變:如顏面神經麻痺、 三叉神經痛、暈眩●周邊神經及肌肉病變:如手腳麻木、感覺異常、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抽筋等症狀●睡眠障礙各種疼痛:包括頭痛、脖子肩膀酸痛、肌肉痛、腰酸背痛另外像焦慮症、憂鬱症、身心症也常出現神經系統疾病之症狀
看了以上的描述,大家應該對神經科看診的範疇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有些人會發現原來這麼多常見的症狀都應該找神經科。 在各大醫院中的神經科因為編制的不同,可能有神經科或神經內科不同的名稱, 而小兒科中也有小兒神經科的次專科,所以在求診前應打聽清楚。至於神經外科,主要以手術來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一般而言,民眾最好先由神經科醫師診視,如果有手術的適應症時,再轉診神經外科。【版主按:很意外肩頸痠,腰痠背痛竟然是看神經科而不是骨科】

***-----------------------------------------------------------------------***
★運動員腳掌常「翻船」 腳踝扭傷復發率高
摘錄自:2022-12-15 周刊王CTWANT【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本屆世足賽巴西隊隊長內馬爾在與塞爾維亞隊比賽中,因為與其他球員碰撞導致腳踝扭傷腫脹。腳踝扭傷是足球運動傷害中最常見的診斷之一,多數球員的腳踝扭傷來自場上球員間的相互接觸,但守門員則相反。
根據《斯堪地那維亞醫學及運動科學期刊》一份3346人的研究指出,外側腳踝扭傷平均造成15天無法訓練,而且復發率高達17%,復發率甚至比十字韌帶還高。英格蘭超級聯賽中,前距腓韌帶的傷害復發率甚至高達28.6%。

足球員常見腳掌「翻船」 韌帶受傷導致結構不穩定
在球員身體接觸的時候,來自外側的衝擊力常迫使腳背腳掌呈現「翻船」的姿勢落地,如果此時又因為體重加壓會導致傷害更嚴重,腓骨肌群也常在這樣的應力下連同韌帶一起受傷。
當韌帶無法恢復正常時,就會發生「結構性不穩定」。踝關節囊和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拉傷撕裂時,也常會影響掌管本體感覺的神經纖維產生「功能性不穩定」。任何扭傷後的結構和功能性不穩定都可能單獨存在或合併發生,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導致問題變嚴重。

腳踝扭傷的檢查
除了透過徒手推拉測試腳踝是否穩定以及可能的受傷位置,影像檢查也可能提供進一步資訊,較常見的如X光與超音波檢查。X光主要用於評估骨折傷害與不穩定,依據渥太華原則(Ottawa ankle rules),若有以下狀況有可能需要X光排除骨折,反之則機率很低。

 ①沿脛骨後緣或內踝尖端遠端 6 cm 的骨頭上有壓痛
 
沿腓骨後緣或外踝尖端遠端 6 cm 的骨頭上有壓痛
 
第五蹠骨基部骨頭上有壓痛
 
舟狀骨頭上有壓痛
 立即(或前往急診時)無法負荷自身體重走四步

腳踝扭傷

超音波檢查則可以確認受傷處肌腱與韌帶撕裂的情形、是否合併關節積水或血腫,對骨頭表面上的小傷害也具有高敏感度。
腳踝扭傷的復建原則
目前對於一般腳踝扭傷,如同多數軟組織傷害,在評估傷勢與承重限制後應及早復健訓練,早期回復活動度、漸進式訓練力量、之後再漸進訓練敏捷協調爆發力以進入專項訓練,同時在不違反負重禁忌下可維持心肺功能訓練,避免因為無法適度運動而導致心肺功能退化。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