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因為各種筋骨痠痛,四處求醫都沒能改善而困擾?那是因為當今醫界沒有真正瞭解痠痛〝病因〞及〝病灶〞(發生疾病的部位),因為很少醫生會去探尋病患那裏痠痛,反正無論那裏疼痛也只有吃止痛藥緩解,何况筋骨痠痛都是〝氣滯血瘀〞所致,目前是無法用儀器檢查出來。有些臓器的檢查,尙且必需使用顯影劑,才能顯現出來,何況〝氣〞是無形無狀儀器怎可能檢查出來。我可以肯定告訴你,這類儀器檢查都只是幌子。只因為現代人很相信檢查的數據和圖像資料,所以他們就讓患者先做檢查,然後自以為是的說:是「長骨刺」、「椎間盤突出」、「關節磨損」、「關節退化」……。若然,因何很多人開刀也沒好?

類疾病不是現代才有的,那以前沒有先進的儀器怎麼檢查?筋骨痠痛都有固定的〝病灶〞,依個人的經驗以外療法療效最好,必需配合相應的觸診才不會誤診。本店傳承百餘年就是專治此疾;及各種筋骨痠痛,僅憑經驗累積與觸診即能找出〝徵結〞所在對症治療。若是因為認知與治療方法錯誤又如何奢望「著手回春」!

     本人在此為您介紹一種特殊療法<痠痛拔膿術>,這是一種古老的經驗醫術,短時間內即能見到效果,甚至根治。適用本法治療的病證很多,包括跌打損傷、久年內傷、坐骨神經痛、膝蓋退化、五十肩.、腰酸背痛、項緊手麻、筋膜炎.....等各種筋骨痠痛的問題,幾乎都可適用本療法,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毛病;也是現今中、西醫感到棘手的病證。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本店從事中醫藥工作,自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民前26年),遜清欽差王安東贈送『海上仙方』匾額及對聯為憑,至今一百多年已傳承四代;亦有「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的獎狀,證實為「親屬相繼,中醫世家」〈參考相簿〉,有憑有據堪稱真正百年老店。

本版【拔膿系列】【橘井泉香】裡所有文章的記述,都是家父與本人四十多年來實際經驗心得,並從網路上摘錄相關報導文章以為佐證,證明並非無稽之談,歡迎有各種筋骨痠痛者參考。 

從此張及以下兩張照片,可證實本店乃傳承數代的百年老店。大嵙崁祖厝的神明廳。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
【考醫】摘錄自:著園醫話  作者:(清)楊熙齡
《周官》:冢宰有醫師、掌醫之政令、又有食醫、疾醫、瘍醫,疾醫掌醫萬民之病,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臟之動。凡民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書其所以,而人于醫師,歲終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次為下。
《遜志堂雜鈔》:元立醫學十三科,曰: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瘡科,針灸科,祝由科,禁科。其程試科目,每三年一試,(註:類似檢定考)
期以八月,中選者來春二月赴大都省試,(註:類似特考)其法考較醫經,辨驗藥味,合試經書,則《素問》、《難經》、《聖濟總錄》、《本草》、《千金方》也。時重其選,故明醫特多。明則試醫士不過論一二篇,歌訣一首。
徐靈胎《考試醫學論》云:醫為人命所關,故《周禮》醫師之屬,掌于冢宰,歲終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時,設內外醫學,置教授及諸生,皆分科考察升補,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試之文皆有程式,未知當時得人如何,然其慎重醫道之意未嘗異也。故當時立方治病猶有法度,後世醫者大概皆讀書不就,商賈無資不得已而為衣食之計,或偶涉獵肆中抄襲醫書,或托名近地時醫門下,始則欲以欺人,久之亦自以為醫術不過如此,其誤相仍其害無盡,岐黃之精義幾絕矣。
若欲斟酌古今考試之法,必訪求世之實有師承,學問淵博品行端正之醫,如宋之授令其嚴考諸醫,取者許掛牌行道,既行之後亦復每月嚴課,或有學問荒疏治法謬誤者,小則撤牌讀書,大則飭使改業。教授以上亦如《周禮》醫師之有等,其有學問出眾治效神妙者候補教授,其考試之法分為六科:曰針灸,曰大方,曰婦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眼科,曰外科。其能諸科皆通者曰全科,通二三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專科註:當今的中醫都是全科,真是荒謬)。其試題之體有三:一曰論題,出《靈樞》《素問》,發明經絡,五運六氣,寒熱虛實,補瀉逆從之理,二曰題,出《神農本草》《傷寒論》《金匱要略》考訂藥性病變製方之法。三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驗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意。
  如此考察自然言必本於聖經,治必遵乎古法,學有淵源,而師承不絕矣。豈可聽涉獵杜撰全無根柢之人,以人命為兒戲乎!   

 註:冢宰:1.職官名。周制,為百官之長,六卿之首。  2.後世稱吏部尚書為「冢宰」。
【版主按: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歴代政府對中醫牌照的發放都很嚴格要求,由其重視「師承」、和自身實力,因為中醫是經驗醫學。】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根據個人多年臨床觀察,各種筋骨痠痛問題有內、外因素所引起。

《外因》: 所謂『凡走過必留痕跡』,這些痠痛都是往昔有跌打損傷或慢性勞損病史所致。台語諺語說:「少年卡有病本」由於生理機能旺盛,生病比較快好,甚至不理它過幾天也會自癒,頂多就是到國術館去推拿貼吊膏、吃些傷藥,過幾天不痛了就認為已經治好了。所以往往不把跌打損傷當一回事,很快就忘了,除非情况很嚴重印象深刻才會記得,其實跌打損傷沒你想像那麼容昜治療,上述各種筋骨痠痛就是曾經〝跌打損傷〞或〝慢性勞損〞所留下的〝痕跡〞!

     這時隨著發病的位置不同,就誤認為是關節退化、五十肩、長骨剌、風濕痛、筋膜炎……等等,由於認知錯誤,治療措施也就偏差。除非遇到有經驗的醫者用對方法,否則它將是折騰你後半人生的禍根!若無正確的方法徹底治療將是一輩子的後患,受盡折磨。

《內因》:所謂『物必自腐而後蟲生;身必先衰而後疾萌』《1》舊傷史雖是主因,也必需有誘因才會發作,身體機能好壞就是最大關鍵,隨著年紀漸長,人老體衰氣血不足,一旦身體虚弱(例如生病;過度操勞;生活起居不正常;不當飲食)生理機能漸漸衰退,遇到隂雨天這些舊傷的「後遺症」就一一浮現出來且難癒。《2》有些人甚至沒有舊傷史,年紀不大卻是感到混身不適,全身到處走竄痠痛。這是先天體質較不好,身體機能越差,相對的就越早發作俗語說『先天不足後天補』此種人就得靠中藥來調養筋骨才能根治。此時醫者就得憑經驗來分辨!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治療筋骨痠痛首先要探討對疾病的瞭解是否正確,其次是治療方法是否有效。例如一般人往往把坐骨神經痛與長骨刺劃上等號;認為坐骨神經痛是脊椎四、五節的神經被壓迫所致,但事實坐骨神經痛與脊椎無關。

 下圖說明:

左圖為黃女士患坐骨神經痛多年,保守治療無效,醫生說必需開刀,開刀後只是短暫緩解,結果是越來越嚴重,最後是親戚介紹,前來本店用〝拔膿術〞治療才痊癒,治療的位置雖然就在脊椎旁邊,但骨刺不是致病的主因,類似這様的病例可說繁不勝舉。

右圖為一位謝老先生也是坐骨神經痛,經過多年的中、西醫治療無效,且越來越嚴重不得已才開刀,雖然稍有改善終究無效,也是經早覺會的朋友介紹前來本店治療,雖尙未痊癒但已好了七成,因為已有效果讓他有了信心,所以繼續過來治療,這是因為病點面積太大所致各位可以看到治療的位置離脊椎約八、九公分,可見此疾與脊椎絲毫無關。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前陣子在台北書局買到一本大陸骨傷科中醫師王家祥的著作,書中「腰腿疼痛的治療心得」一文中提到腰椎間盤突出動手術也沒改善,可見與坐骨神經痛無關: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坐骨神經雖然源自脊椎,但不表示就是脊椎有問題,好比電燈不亮不表示就是電源的開關有問題,電線斷了也有可能,而且不一定會斷在那兒,同樣道理,坐骨神經的分支多,且有深層、淺層的不同,只要神經通過的地方被壓迫都有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所以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不盡相同,也沒固定位置,全靠經驗探索。個人認為成以上的坐骨神經痛都是〝梨狀肌症候群〞;〝髂腰肌疼痛〞或是〝臀小肌疼痛〞所致,不用開刀,只要用外療法就能根治。

***-----------------------------------------------------------------------***
椎間盤突出致腰痛 日本醫生:9成皆誤診
摘錄自:2018/07/29 蘋果日報【編譯蔡文英 】據中央健保局官網,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近年來幾乎都是國人就醫疾病的前幾名。日本更估有逾100萬人受此疾所苦,可見椎間盤突出十分常見。但有日本治療腰痛的權威醫師語出驚人表示,就他了解,日本的椎間盤突出患者可能9成是誤診。
位於神奈川縣的片田整形外科(日本稱骨科為整形外科)院長片田重彥先前表示,他的患者中有不少人雖被診斷為椎間盤突出,但那並非腰痛的原因。 經他診斷,大多數患者都是薦髂(髂音同喀)關節異常,修正薦髂關節的話,就能治好長年的疼痛。薦髂關節是骨盆的薦骨和骼骨間的關節,當這裡出現小突起或發炎的話就會導致腰痛。片田醫師提醒慢性椎間盤突出患者,如果一直治不好的話,應懷疑會不會是薦髂關節等其他的問題。 椎間盤突出主要療法是投藥,疼痛嚴重者,有時會採取神經阻斷注射。如果服藥都未改善,再考慮動手術。

埼玉市清水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清水伸一醫師表示,很多60歲左右椎間盤患者選擇開刀的決定下得太輕率。他說,退化性脊椎疾病已是不可忽略的健康問題之一,骨釘植入多半都是藉由2D影像輔助,對於病人解剖結構較難完整分析,尤其高位頸椎結構的變異性高,若植入骨釘時產生誤差偏移,就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受傷而導致不可逆的影響,包括肢體癱瘓、呼吸衰竭或大小便失禁等憾事。 
50歲後椎間盤的機能變差,髓核壓迫神經的力量也變弱,因此,60歲後就不太容易產生很強疼痛。加上60歲不像4、50歲那麼辛苦工作,讓身體休息時間增加,吃止痛藥加休養的話,很可能自然就不痛了。有些開過刀的人,若沒從姿勢和生活習慣做改變的話,極可能復發,因此,清水醫師提醒,如果不是已出現身體麻痺症狀的患者,動手術前應該三思。
奧野醫師表示服用止痛藥效果通常不好,建議可進行15秒指壓法,做法簡單,只要在疼痛處的皮膚上按壓15秒就能達到效果,奧野醫師說先用大拇指在薦髂關節各處輕按,發現特別痛的地方(病灶),再以指壓15秒。但別太用力,只要按到手指甲變白的程度就可以,每處1天按2次,大約2周就可減輕疼痛。但奧野醫師提醒,萬一不見改善的話,還是要求助專科醫師。【版主按:連日本醫生都證實坐骨神經痛絕大多數與脊椎
骨刺無關,不要任意開刀,而且不建議吃止痛藥主張外療法,個人認為就是熱處理,效果有限。】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又如肩頸痠痛,一般都將肌肉疼痛部位誤認為就是〝病灶〞的所在。所以往往都把藥布貼在肩、頸部位,結果怎麼貼也沒效,頂多是稍稍緩解而已,這種認知就好比坐骨神經痛把藥敷在大、小腿上一様荒謬。其實這道理與坐骨神經痛的情形相同不要告訴我「照過X光,醫生說…。」反正就是認為脊椎有問題,這都是醫生在「看圖說故事」,聽聽就好別相信。其實關鍵是「棘下肌疼痛,與頸椎一點關係都沒有,就因為沒找到〝病灶〞當然沒效。

2013/03/29.自由時報曾報導〝家住番路鄉的六十八歲林姓老翁,因長期飽受頸椎疼痛所苦,到醫院治療前後開刀八次,始終無法治癒,老翁耿耿於懷,有輕生念頭 ……,二十三日凊晨五點就搭計程車到龍隱寺,躲到大神像屏風後方喝毒液自殺。〞

***-----------------------------------------------------------------------***
     《隨神明修行?》病翁留遺書 神像後自殺
     摘錄自:2013/03/29.自由時報 【記者謝銀仲/番路報導】嘉義縣觸口天長山-龍隱寺廟方人員最近幾天常聞到疑似動物屍體腐敗惡臭異味,瀰漫寺廟周邊,在廟內外四處搜尋卻無所獲,前天中午惡臭味道逾加濃厚,讓廟方人員受不了,求助住在當地一名處理動物死屍經驗豐富的邱姓義警。
邱姓義警一聞惡臭味後,認定是人體死後腐敗味道,嚇壞廟方人員,趕忙報警處理,員警抵達廟宇後,仍然遍尋不著,最後還是透過邱姓義警敏銳嗅覺,在二樓大神像屏風後方的地面上,發現一具已腐爛的男屍,現場留有遺書及已飲用過裝有毒液的塑膠瓶,死者為家住番路鄉的六十八歲林姓老翁。
警方調查,死者長期飽受頸椎疼痛所苦,前後八次到醫院開刀治療,始終無法治癒,讓老翁耿耿於懷,有輕生念頭,老翁本月二十二日離家外出後,夜宿在嘉市某旅館,二十三日凊晨五點就搭計程車到龍隱寺,跑到二樓,爬上神桌、躲到大神像屏風後方,留下遺書表明要追隨神明、與神明共修後,再喝毒液自殺。因老翁向來生性樂觀,交友廣闊,漏夜不歸,家人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突接獲老翁死訊,錯愕哀痛不已。
《全國105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765人,超過4分之1都是65歲以上老人,值得注意的是,老人自殺死亡率是一般人2倍,衛福部分析認為,久病厭世、憂鬱等恐是壓垮台灣老人走上絕路的最後一根稻草。》
***-----------------------------------------------------------------------***

若有手麻現象,西醫就說:「是頸椎長骨刺(間椎盤突出)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其實這是程度比較嚴重才會導至手麻,胸悶。是屬於慢性勞損氣滯血瘀,〝筋壓廹到神經或身體虚弱「筋路不好」所致,所以在病灶部位往往可觸摸到高突現象,西醫就是「沒有搔到癢處」,當然治不好。

特別申明:若是筋路不好」的人,不論你用什麽方法治癒還是得服藥改善體質,否則早晚會再復發,這與個人體質有關。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再以膝關節疼痛為例,任何人幾乎都有機會發生膝蓋痛,其病因除了一般人所熟悉的痛風、尿酸、關節炎,這些毛病的通常症狀就是關節腫痛撫之灼熱或積水。
但是絕大多數人的症狀却不怎麼熱腫,或撫之稍熱,上、下樓梯或走路時會痠痛,最普遍的現象是蹲下時無法完全蹲下(大腿緊貼小腿肚),因為膝蓋後面膕窩位置很脹。

     門診時醫生的說詞很多種,有說是膝關節退化、膝蓋長骨刺、膝關節磨損,就跟鞋子穿久了鞋底磨損一樣、或是體態過重所致、、、。病患總是抱怨說:「消炎止痛藥吃了,玻尿酸也打了,怎麼就是不會好,只要止痛藥一停,膝蓋疼痛就開始發作?」最終就是換關節。
其實這大多數是以前跌倒膝蓋損傷、或撞傷所致,不要以為撞傷揉一揉不痛就沒事,這就是膝蓋舊傷復發的現象。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上圖就是住台中市的一位八旬老婦,膝關節疼痛將近三十年,經各種方法治療未見改善最終就是開刀,但效果也不盡理想,後來經親戚介紹才來本店治療。經檢查,其病原就在〝右膝眼〞的下端,經拔膿術治療一次而癒,類似的案例很多。

     較特別的是有不少膝蓋痛患者埋怨看了很多中、西醫及民俗療法就是治不好,主要原因是〝病灶〞是在腰椎旁的肌肉,痠痛感覺却在大腿靠近膝蓋一帶以致誤為是膝蓋的問題,若非經驗老道的醫者很難找到其病原。

***-----------------------------------------------------------------------***
脊椎狹窄壓迫神經 引起膝蓋痛
摘錄自:2018/03/08  自由時報【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膝蓋疼痛卻不一定是膝蓋退化導致!一名65歲林姓男子上、下樓梯時膝蓋疼痛,原以為是膝蓋退化導致,保健食品、傳統療法、另類療法等,皆多方嘗試,仍未見好轉,到醫院就診發現竟是脊椎狹窄壓迫到神經導致,根本與膝蓋退化無關。透過脊椎微創減壓手術治療,因傷口小,術後隔天就出院,現在膝蓋不再疼痛,又是一尾活龍。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醫師林宗志說,多數民眾感到筋骨痠痛時,都以為是疼痛的地方出問題,例如腰痛治腰,膝蓋痛就覺得與膝蓋退化有關,但像林姓患者到門診就醫時主訴膝蓋會痛,X光檢查膝蓋卻僅些微退化,應不至於影響膝蓋,雖然病患表示腰部脊椎只有稍微不適,或甚至覺得只是工作腰痠睡不好,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脊椎疑變形狹窄,壓迫膝蓋部位神經,一旦神經功能出現問題,就好比電線或電話線出問題,可能傳遞有雜音的訊息,感覺疼痛或麻痺或是其他異常;或是發生肢體無力、偏癱、跛行,都是神經導致下肢或膝蓋不適無力、行走困難。【版主按:這種情况經常遇到,可見膝蓋痛〝病灶〞不一定就在膝蓋;很多醫生就說是「關節退化」。】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其他諸如五十肩、網球肘、筋膜炎、板機手、、、、等等不勝枚擧。這些病症只要找到〝病灶〞,用外療法在〝病灶〞治療,治那裡就好到那裡,而且可以根治絕無虚言。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本人民國六年中醫師檢定及格,因具有醫療背景,所以服役時被分發到醫療單位服務,在外島醫務單位服役時,即是以本療法為地區長官及民眾服務,而受到長官的肯定及嘉勉,因此被推舉為有功官兵回台接受表揚。

因治癒部隊長及長官的痠痛宿疾而獲選為有功官兵軍醫領章與東引臂章

 

   上述各種筋骨痠痛(包括坐骨神經痛、長骨刺、膝蓋退化、五十肩、腰酸背痛、項緊手麻、網球肘、筋膜炎、久年內傷.....等)都是久年舊傷或慢性勞損以致〝氣滯血瘀〞的「後遺症」,若能親自來本店找出〝病灶〞,經過〝拔膿術〞處理,往往只要治療一次即能見到效果;甚至根治,機率八,九成以上,堪稱是根治這類疾病最便捷的療法。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如果您有相關的任何問題;或久治難癒,歡迎來電詢問(02)2679-3117   德輝居士。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患者證實腰痛經本店治療,多年未復發!  

曾經來店接受治療的網友,在PTT上推薦本店,網址連結: https://moptt.tw/p/ChineseMed.M.1556345886.A.5E7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生病應該也是一種機運,幸運的隨便弄些藥吃吃就好了;運氣差的,千金散盡仍無進展,家中若有人患了這類疾病,無妨參考看看,至於相信與否端看造化如何,勉強不得,就有患者這樣說:「曾經有朋友介紹,專程去中部治療好幾趟也沒好,無意中經過這裡,只是想試試看却治好了」可見機運的轉變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筋骨痠痛因何難根治  (置頂文章)  

從火車站的(前站 )文化路出口右轉直走到本店約六分鐘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參考資料:

***-----------------------------------------------------------------------***
腰痛別只看腰!淺談薦髂關節痛的中醫治療
摘錄自:2018/08/29   HiNet生活誌【勁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醫師啊,我腰痛很久了,以前照X光說第四、第五目長骨刺,椎間盤突出啦」我仔細觸診患者所摸的位置,是在薦髂關節上,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如此的情節常常在門診上演,因各式廣告的關係,國人對椎間盤突出有初步的暸解,但對造成下背痛的另一項主因「薦髂關節痛」卻常常忽略。郭綜合醫院中醫科顏士展主治醫師表示,2015年的回顧性研究,目前認為約有10-25%的下背痛是薦髂關節問題引起。
顏醫師表示,診斷上大部分患者曾有薦尾椎或坐骨撞傷的病史,搭配望診患者的身形,觸診骨性結構是否錯位,中醫治療可使用針灸八髎穴、長強穴等來治療,局部可觸診緊繃點施針,針開局部有問題的結構;若有薦髂關節錯位的患者也可使用正骨手法及推拿治療;若患者太虛則可再加上活血化瘀及補肝腎中藥以達到良好療效。以下來看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顏士展醫師舉例說明,40歲女性,數年前曾自樓梯跌傷,屁股著地,並未治療,近年來薦髂關節漸有疼痛感,頭易暈,體力差,食慾較差;觸診局部較緊,脈診下半身脈弱偏澀;針刺八髎穴,長強穴,1週3次,3週後,體力改善,頭暈無,痛已無。
顏士展醫師進一步表示,此案例就是在一次的創傷後產生慢性疼痛,在排除內科問題如僵直性脊椎炎等等後,大部分的病人可以問到薦尾椎或是坐骨的撞傷史,也就是俗稱的「鄧丟尾椎」;在X光確認無骨折後,大部分的病人可能不以為意,但日後常常出現薦髂關節痛的問題;除了局部的疼痛外,受傷的位置常常影響到中醫所說的督脈的巡行,造成頭暈的現象。
案例二顏士展醫師說明,這也是常見的典型案例,但是由中醫所說的腎虛引起的薦髂關節錯位,32歲男性,因兩小趾時有觸電感來求診,有薦骨撞傷史,工作壓力大,下半身脈弱,末端澀,配合理學檢查,判斷神經問題也是由薦髂關節的小錯位引起;1週1次針刺薦骨傷點,配合濟生腎氣丸治療2週後,觸電感即甚少發生。
顏士展醫師指出,案例二的男性除了撞傷史外,還有工作壓力大的問題,做夢亦緊張,在中醫觀點來說,長期的緊張恐懼會耗損腎氣,日積月累會影響到薦髂關節的穩定性;在復健科會設計運動來加強骨盆的相關肌群,而中醫會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補腎的藥物治療,臨床上效果良好。

【版主按:『以前照X光說第四第五目長骨刺,椎間盤突出』從這句話就可證明是醫生自以為是的說詞,從這一點可以證實檢查只是幌子;顏醫生還是依據病患所撫摸的示意才瞭解〝病灶〞的位置是在「薦髂關節」上,可見觸診很重要,否則可能又被誤診,同時證實觸診比儀器檢查更實際。】
***-----------------------------------------------------------------------***
蔡淑臻神隱1年真相曝光…曾在家中摔倒埋下日後隱患
摘錄自:2018/04/01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蔡淑臻以模特兒出道,亮麗外型再加上高挑身材,在伸展台上發光發熱,之後更跨足戲劇圈,演出多部戲劇,精湛的演技廣受好評,受到許多粉絲喜愛,但蔡淑臻卻無聲無息,突然從螢光幕前消失近一年,原來她飽受「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苦,無奈只能全面停工,如今連蹲都蹲不下去,只能上殘障廁所,讓她一度崩潰。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蔡淑臻20年前曾在家中跌倒重摔而在骨盆處埋下舊傷,雖然當時漸漸康復,便不以為意,但埋下日後隱患。蔡淑臻2年前為拍攝電視劇《鑑識英雄》,因飾演警察必須密集訓練,髖部還得背起10公斤攝影機,導致傷勢復發、加劇,讓她煎熬了整整3年,病況相當複雜。她表示不能久坐、久站、穿高跟鞋,「沒辦法走很多路,超過50公尺就不行,肌肉某一處就會開始拉得很緊;最好的姿勢是躺著不動」,蔡淑臻直說家中沙發不是拿來坐,而是拿來躺的。
蔡淑臻就醫之路漫長,遍尋數十名醫師,病情卻沒有甚麼起色,讓她相當無助,也逐漸打擊信心。此外,身為名模卻無法在駕馭高跟鞋,也讓她難以接受,數度崩潰大哭,因為病情嚴重,甚至連生活起居都很困難,無法蹲著上廁所,在外頭只能去用殘障廁所,相當不便。
後來就連睡覺也無法側睡,但她仍咬牙苦撐,完成拍攝工作,直到去年出席一場活動時,蔡淑臻全程穿高跟鞋,雙腿劇烈疼痛,才發現因長期受傷,足底筋膜已萎縮,無法再墊腳走路,只好全面停工好好治療。【版主按:可見損傷後遺症,沒那麼好治療,拍戲操勞就是誘因,看了數十名醫生也沒治好。】

***-----------------------------------------------------------------------***
★連續加班熬夜舊疾復發 OL腰痛到流淚
摘錄自:2017/11/14 蘋果日報【鄧惠珍/彰化報導】彰化陳姓女子(25歲)疑因連日加班太勞累,日前某日早起時腰部突然出現劇痛,痛到受不了只好去掛急診,一週後到中醫看診,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判斷是舊傷發作,傷科調理及用藥3週後才不再疼痛。張煒東說,年紀大或過度勞累者,在變天之際容易舊傷復發。
陳女向醫師表示,最近因常加班到深夜,每天都非常疲累,日前有一天早上起床時,突然劇烈腰痛,痛到眼淚直流,站或坐都相當痛苦,只好趕緊掛急診,醫師打了止痛針和肌肉鬆弛劑,再以藥物止痛,雖然減輕了疼痛,但還是無法根治,她回想,發作時並沒有明顯的扭傷或外力受傷,也沒有椎間盤突出等脊椎問題,腰部卻突然劇痛,實在覺得很莫名其妙。
張煒東說,問診時,陳女才回想起5年多前曾發生車禍,當時並沒有明顯不適,就沒有處置,舊傷卻在5年後發作,經用藥一週後疼痛減輕許多,兩週藥物調理後,沒有再疼痛。
張煒東說,門診常可看到這類的患者,因外力受傷或使力不當造成關節肌肉扭挫傷,但當下沒有適當處置,日子久了以為痊癒了,其實已經變成舊傷,也有受傷時經過治療,但沒有完全治好,日後也變成舊傷。
張煒東指出許多病患天氣變冷,舊傷處受空氣濕度與溫度影響造成彷彿「氣象觀測站」一變天就痠痛、僵硬,這時雖可以做個熱敷舒緩,但治標不治本。尤其年紀大或過度勞累的人較會舊傷發作,且年紀越大與病程越久則越難處理,可以用活血通絡的中藥蒸氣薰蒸患部、針灸循經通絡、傷科手法理筋復位或使用中藥理氣活血來調理。
張煒東表示,舊傷最常發生在天氣變化時,如秋天轉冬天或寒流來襲時,所以,民間一般將這種痠痛稱之為「風濕」,也常會戲稱當事者是「氣象台」,這種風濕痠痛並不是西醫學上和免疫相關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而是吹風或濕氣重所造成舊傷復發的痠痛,若舊傷每到天氣轉冷或變天時就會發作,可在天氣轉換前,先找中醫師以活血通絡的藥物先行調理,預先處理以減輕發作時的不適。【版主按:那是因為陳女(25歲)還年輕才能半個月左右就改善,若是中、老年人可就沒那麼好處理!這種疾病應該是中年後才會發作,隨著環境變遷,疾病漸漸有年輕化的趨勢。】
***-----------------------------------------------------------------------***
5旬男手麻「竟是頸椎長骨刺」 3個月後變腳麻…醫曝主因
摘錄自:2023-04-19 CTWANT【編輯:黃任強】上班族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身體毛病也接連出現。有一名中年男病患,因為手麻懷疑高血脂就診,照X光檢查卻發現頸椎有骨刺,這才找出背後原因。
外科醫師陳榮堅在臉書指出,現在很多疾病都是姿勢不正確導致的,過去有一位50歲男病患,因為手麻懷疑自己有高血脂,但聽完症狀後,他認為應該不是高血脂,結果照頸椎X光,赫然發現有骨刺。原來,男子在金融業工作,長時間坐辦公桌用電腦,或低頭看文件,就會出現手麻的現象,大部分都和頸椎姿勢不正確有關。
陳榮堅開了肌肉鬆弛的藥物,並請男子去找復健科,做頸椎的相關治療。過了2、3個月後,男子回診表示手麻的症狀好了,卻變成腳麻偶爾還會腰痛,擔心可能是腎結石或其他問題。
不過,腎結石可能會出現腰痛的症狀,但不會有腳麻的情況,他認為是脊椎神經的問題,沒想到照X光發現腰椎也有骨刺,還有輕微滑脫的狀況,原因也和長時間坐辦公室有關,「之前跟他說頸椎有問題,在辦公室上班時坐姿要正確,結果他就坐得很挺、很直,但是腰椎挺太久,姿勢又不正確,就造成他腳麻的狀況」。
為何男子一下頸椎、一下腰椎有問題?陳榮堅解釋,除了骨刺本身跟姿勢不正確以外,大部分的原因是肌少症,肌肉的力量不夠,因此建議還是要適度的做一些會長肌肉的運動,例如一些訓練核心的運動,慢慢的去訓練,再配合復健,才會達到長遠的保健跟治療效果。【版主按:該男子是內因、外因皆有,所肩頸問題才改善就坐骨神經】

***-----------------------------------------------------------------------***
下背痛20年 禍首竟是骶髂關節而非腰椎
摘錄自:2017/09/22 自由時報【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一名50歲的雲先生飽受下背痛困擾長達20年,無法久站、久坐和行走,期間試過各種治療均無效,多次求診都被診斷為類坐骨神經痛,原以為進行脊椎手術會好轉,沒想到做了脊椎手術後,感覺更痛,連坐都有問題,再就醫才發現,原來他罹患的是「骶(讀音同底)髂(讀音為ㄎㄚˋ)關節疼痛症候群」,疼痛是來自「骶髂關節」而非腰椎,接受骶髂關節融合術後才痊癒,盼20年才解決疼痛病灶。
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王超然表示,「骶髂關節」又名薦髂關節、薦腸關節等,位於骶骨與左右髂骨的交界處,左右各一,以韌帶穩定住,是人體中最大關節。
王超然指出,骶髂關節疼痛好發在40至60歲中年族群,不少患者從年輕痛到中年,「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占下背痛成因約15%至30%,但症狀類似腰椎間盤問題、神經根受壓、脊椎面關節疼痛等。容易被誤判為脊椎問題,或是部分復健科、疼痛科醫師也可能判定為「梨狀肌症候群」。
國外統計,四成五腰椎手術失敗的原因為骶髂關節炎,王超然提醒,脊椎手術屬於大刀,在脊椎手術之前,一定要排除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的因素,否則腰椎手術完以後,骶髂關節炎更加嚴重,病人更痛。
王超然說明,「骶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主要是骶髂關節不穩定所致,可能為外傷造成,例如車禍、跌倒、滑倒,或是非外傷造成,例如懷孕,因為產道暢通、骨盆韌帶變得鬆軟,骶髂關節就可能鬆脫。其他像是長短腳、步姿異常、長時間激烈運動、脊柱側彎等,也會增加骶髂關節承受壓力的風險。
王超然建議,民眾若有下背痛症狀,保守治療3個月未見改善,或是出現愈來愈嚴重的跡象,最好儘速就醫檢查;如何及早發現骶髂關節異常、疼痛?王超然提供簡易辨識方法,只要做些拉開(Distraction)、大腿猛推(ThighTrust)、外展外旋(Faber)、扭轉(Gaenslen)與擠壓(Compression)等5項理學檢查動作,就可提高確診率。【版主按:可見筋骨痠痛目前是無法用儀器檢查出來,否則因何會被誤診,而且被耽誤20年;旣然認知錯誤當然治療措施也是錯誤,脊椎手術自然也無效】

***-----------------------------------------------------------------------***
梨狀肌症候群好痠痛 易誤診為坐骨神經痛
摘錄自: 2016/05/15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只要每次一開車,時間若是超過二小時,臀部就會痠痛,而且還只有一邊會痛;進一步就醫後,被確診為梨狀肌症候群。復健科醫師指出,梨狀肌症候群常會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以致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往往因為治療方式錯誤,而痠痛會一直都無法獲得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梨狀肌症候群多因為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運動時拉傷,甚至於此處肌肉也會壓迫到坐骨神經,進而出現坐骨神經痛。而且由於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與坐骨神經痛類似,在薦椎15節處出現疼痛,所以常容易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有些民眾會認為,治療這種疾患需要動手術,其實並不然,治療這種疾患完全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通常九成以上患者不需要進行手術。手術治療是經由減壓手術解除神經壓迫,經由脊椎融合及骨釘固定手術達成脊椎的穩定,開刀後3個月須穿背架保護活動,6個月後逐漸增加活動量,1年之後便可恢復正常運動。武俊傑主任指出,坐骨神經痛和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雖然類似,但是治療方式卻大不同,坐骨神經痛主要是以牽引拉腰復健,以及服用藥物來改善,而梨狀肌症候群的治療方式,則是以熱療、短波及超音波復健;武俊傑主任進一步指出,除了復健治療之外,由於患部位置在較深的部位,往往需要使用類固醇注射來緩解疼痛。【版主按:注射類固醇也只是消極的療法,可以肯定的說:西醫沒辦法根治此疾!】

***-----------------------------------------------------------------------***
脖子痠麻疑「病入膏肓」 2招物理治療緩解
摘錄自:2018/11/14 自由時報【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42歲女上班族愛低頭看手機、打字,2個月前頸部異常痠麻痛,經物理治療緩解疼痛,患者從事文書工作,下班愛追劇,脖痠麻痛越來越嚴重,自己感覺肩胛骨內側痠痛,擔憂「病入膏肓」,先到國術館進行針灸、拔罐及推拿,治療後卻更痛,麻感還延伸至肩膀與手臂,業者告知「病入膏肓」難治,上月轉至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評估為頸部肌筋膜緊繃。
醫師楊椒喬建議,軟組織因推拿受損發炎,以雷射修復,至於頸部筋膜接受熱敷,並由皮電刺激儀器放鬆肌肉,之後由物理治療師進行復健。患者接受治療後,本週頸部恢復自在活動,不感痠痛。
物理治療師蔡雯萱指出,「膏肓」是中醫說法,指位於肩胛骨內側穴道,對物理治療而言,患者長期姿勢緊繃造成肌筋膜發炎,導致頸椎勞損、錯位及變形,引發肌肉僵硬、繃緊、酸痛,更嚴重會手累、手麻不能用力、頭痛甚至眩暈。女患者持續練習2招動作,2週後既使追劇也不感疼痛。
蔡雯萱說,第一招「牽拉背肌」,找椅子或牆壁用手勾著,膝蓋微彎、雙腳與肩同寬,身體往前牽拉直到緊繃,每回停留10至15秒,每日至少3回,可牽拉背部肌肉達到放鬆目的。
第二招「肩胛內側肌群」,採站姿或坐姿均可,縮下巴,肩膀外展、手肘成90度往肩胛後縮,每回停留15秒,每日至少3回,藉由訓練肩胛肌群,使背部及頸部軟組織回復至正確位置。

***-----------------------------------------------------------------------***
車禍傷及膝蓋 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摘錄自:2013/08/11.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膝蓋疼痛是膝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當關節活動時間愈久或接近黃昏時,疼痛就加重,此外,就像「氣象台」一般,從膝蓋腫脹疼痛就能預知天氣變化(這就是久年舊傷復發的特徵),當天氣由晴轉陰、氣壓驟然降低,關節所受的壓力增加,但軟骨調節緩動功能不足,關節也會腫脹發炎,產生疼痛。
1名69歲女性,因過去工作緣故,必須爬上爬下,加上幾次車禍都傷及膝蓋,導致誘發退化性關節炎
胡婦在20多歲騎車時曾發生車禍,跌倒造成雙腳瘀青,不過當時並沒有看醫就診,因此埋下病根,30幾歲時開始發覺右膝會痛。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江振豪指出,患者直到透過玻尿酸治療後,已逐漸舒緩症狀。醫師江振豪進一步說明,傳統玻尿酸的治療,每6個月要施打3至5劑,效果能持續6個月以上只是「會好不斷根」,但因扎針次數多,相對感染機率也增加,目前已有新型長效玻尿酸,可分為1年打1次或3次,效果可長達一年的時間。
另外,長效玻尿酸也可用於治療肩關節,相對也有同樣療效;江振豪提醒,想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最好的方式仍是透過運動,以加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幫助承受身體重量,因此應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較為妥當。
版主按:可見關節疼痛絕大多數是舊傷復發,與往昔的車禍或跌打損傷有密切關係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