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貼片使用不當 恐藥物過量致死無孔不入的「經皮毒」 你的皮膚天天在吸毒?痠痛藥膏擦過量 高中女生猝死酸痛貼布別亂貼 小心副作用!痠痛藥布怎麼貼? 這些NG用法可別學★「貼片觸膚=吃藥」 熱天久用易過敏★讓傅達仁引發過敏昏迷3天 用止痛貼片要注意這些事★痠痛貼布「藥」吸收 安全用3原則★當心貼毒紋身貼紙檢出塑化劑及重金屬★塗皮膚藥膏中毒死 砷量竟超標數萬倍★童使用成人暈車貼片 恐藥物中毒痠痛貼布孕婦別亂貼 恐傷胎兒幼童擦成人藥膏 皮膚過敏險潰爛!沒處方箋貼避孕片成植物人 無賠償踢爆精油含毒 塗抹可致畸胎 無良業者吹噓「喝2桶腫瘤不見」貼藥布鉛中毒 老翁頭暈腿爛 活受罪★哪裡痛就貼哪裡?止痛貼片3大NG用法★★★★★★★★★★★★★★★★

【版主按】:疾病的治療原則,必需重視原因,排除致病的原因才是真正的治病,單純對症狀進行處置,只是暫時緩解其症狀,那只是一個〝假相〞並不能根治,但是西醫治療各種慢性病例如:失眠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各種痠痛……皆是如此。何况藥吃多了會有副作用,開始又看別的科,又拿了一堆藥藥越吃越多,症狀也越來越多。
治病不求治本,猶如治絲益棼。吃到最後失眠症的得憂鬱症,甚至自殺;高血壓的要洗腎;糖尿病的要截肢,或是眼瞎;其他的慢性病,藥吃到最後都有副作用產生,例如肝、腎、胃功能變差,甚至必須吃藥吃到死為止。
所以奉勸各位慢性病患者,在不得已、或緊急情況下,可以先用西藥控制,終究還是要尋找有經驗的中醫治療,才能根治。千萬不要因為病情得到控制就大意了事,最終必然發生憾事。注意!中醫雖然不分科,但還是學有精專,有經驗的中醫不等於很有名的中醫,至於能否找到,端看個人造化!

150561.jpg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酸痛貼布1天勿逾4片 忌併用消炎藥
摘錄自:2013/09/21 網路新聞【社會中心/綜合報導】痠痛問題普遍,統計國人一年有高達六百萬人因為骨骼肌肉痠痛就醫,平均每人有4.6次,但是調查發現,民眾如果沒有就醫,有6成6的人會貼酸痛貼布,其餘會透過按摩推拿或泡熱水澡來緩解不舒服,且有高達73%的民眾不知道過度使用貼布、噴霧可能導致止痛消炎藥劑量過量,增加肝、腎負擔。有高達18.1%的國人不清楚「不同疼痛要吃不同種類的止痛藥」,而有17.9%的人會同時間使用外用痠痛藥加口服止痛藥在美國曾有年輕的運動選手因為同時使用肌肉痠痛的外用產品又合併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結果導致肝損傷而死亡。且有5.7%的人在使用感冒糖漿時,不看外盒標示及注意事項。
醫師指出市售痠痛貼布主要可分為中藥和西藥2大類,其中中藥貼布可能含有冬青油(水楊酸甲酯,消炎止痛作用)、辣椒素(貼了會有熱熱的感覺)、薄荷(清涼感)等成分;西藥貼布成分則通常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與水楊酸類,這些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功效,能暫時減緩局部發炎、輕微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
含有NSAIDs成分的外用藥,若長期大面積使用,(中毒症狀)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噁心、氣喘、耳鳴、發燒、喉嚨腫痛與胃出血等全身性不良反應;水楊酸中毒症狀則有嘔吐、耳鳴、持續頭痛、呼吸困難與心跳加速
等症狀
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沈采穎藥師指出,已經使用貼布的民眾,不建議同步吃止痛藥,多數民眾以為貼的藥布跟吃的藥品兩者使用方式不同,就誤以為不會影響身體,甚至能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但其實兩者的藥效都會進入血液之中,外用貼布雖非內服然可經由皮膚吸收到達血液,只是濃度較輕,但黏貼時間過長仍會造成藥量吸收過多,可能引發酸中毒造成肝、腎負擔甚至衰竭死亡
美國於2007年曾發生一名就讀史坦登島諾特丹高中的17歲田徑選手Arielle Newman,因過量使用消除肌肉痠痛產品導致死亡案例,驗屍時驗出體內含有超過安全劑量6倍的「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證實是因同時間使用痠痛貼布又吃消炎藥,結果不幸導致肝壞死,起因於兩者都含有一種非類固醇的止痛抗發炎成分,當過量吸收時,就會對肝功能造成損害。如果是純的甲基水楊酸,只要5c.c.相當於一湯匙,就等於21顆阿斯匹靈,可以奪去體重10公斤孩童的性命。由其是抵抗能力較差的中老年人只要不慎同時使用,常不自覺就使用過量,形成慢性中毒!

「輕度(中毒)的話常見的證狀是,病人會呼吸加快加深,耳鳴、噁心、想吐,更嚴重起來,病人會呼吸困難、上消化道出血,意識障礙,腎臟功能衰退等等。」有開放性傷口或過敏則暫勿使用,貼片最好貼在光滑、毛髮較少的部位,若使用酸痛貼布時,1天勿逾4片,1片貼片最長貼4到6小時,若貼了1週以上仍沒改善,建議就醫檢查。
另外,像許多中老年人習慣把感冒或咳嗽糖漿當水喝,沈采穎藥師指出,感冒糖漿含麻黃素,咳嗽糖漿含可待因,兩者都有成癮性,千萬不能卯起來亂喝,一次喝一兩瓶的大有人在,都是忽略用藥安全的結果。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說,感冒藥所含的乙醯胺酚(俗稱普拿疼),主要由肝臟代謝,過量時會造成肝損壞,嚴重時恐致肝昏迷。若民眾吃1顆無效,應立即就醫,因代表是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 
食品藥物管理署簡任技正戴雪詠提醒,民眾使用止痛藥時,仍須注意5要原則「要知道、要看標示、要告知、要遵照醫囑、要問專業」,以及5不原則「不喝酒、不併用、不空腹、不亂買、不過量」,並且落實生病找醫師、用藥找醫師的正確觀念。
***-----------------------------------------------------------------------***
止痛貼片使用不當 恐藥物過量致死
摘錄自:2017/11/22 青年日報【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今日指出,由於吩坦尼(Fentanyl)止痛貼片屬於強效止痛藥及具成癮性,若使用不當,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包括貼片部位靠近熱源,導致病患藥物過量致死;或孩童誤用貼片而不治等。醫師提醒,使用時除了依照醫囑外,注意避免接近熱源,以免大量釋出藥劑,出現昏沈、嗜睡甚至停止呼吸。
衛福部食藥署於今天上午舉行「吩坦尼止痛藥,正確用才安全」記者會,邀請專業醫師說明使用注意事項,避免悲劇重演。
食藥署表示,美國搖滾樂歌手日前因服用吩坦尼止痛藥過量而身亡;另有病患使用吩坦尼貼片緩解疼痛,因把使用過的貼片任意丟棄於家中的垃圾桶,造成孩童誤用貼片而死亡;也有病患的貼片部位因靠近熱源處,導致貼片溫度上升,造成人體吸收增加,發生藥物過量致死。
吩坦尼貼片屬合成類的鴉片藥物,國內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依規定,只能由食藥署製藥工廠負責輸出、輸入、製造及販賣。由於該藥的止痛效力比嗎啡高50至1百倍,常用於手術麻醉、癌症末期病患、重度疼痛等;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暈眩、嗜睡等,嚴重者因呼吸抑制而死亡。該署統計顯示國內使用量成長2.2倍,又以貼片使用量最多。
臺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指出,此貼片為醫師處方用藥,用藥需遵醫囑,切勿更改劑量且不可剪開或破壞貼片後再用;貼片應貼於腰部以上清潔乾燥的皮膚平滑處,禁止貼於傷口;應避免把貼片部位靠近高熱環境,以避免藥物過量致死;病患需在使用紀錄表記下使用情形,用過的貼片切勿隨意棄置,應連同使用紀錄表、未用過的貼片繳回藥局,避免孩童誤用。
******
雖然痠痛貼布對部分痠痛來說,是減輕症狀的救命藥丹,不過,若要發揮最大效益,使用時應注意下列6點原則:   
1.使用痠痛貼布先詳閱標示成分,或剪下3公分大小的貼布貼於大腿內側,了解自己是否對成分過敏。
2.貼布藥效僅能維持4~6小時,超過6小時就要撕掉,以免患部因悶濕造成過敏,出現紅、腫、癢的症狀。
3.視貼片的大小與成分,一天最好勿貼超過2~4片,相關研究發現,西藥貼布過量使用恐造成肝腎負擔。
4.中藥貼布通常為複方,成分較複雜,孕婦、有肝腎問題的民眾,建議經醫師評估後,選用適當的貼布種類及使用頻率,以免造成胎兒與身體負擔。
5.當患部有傷口、濕疹等皮膚病時,不宜用痠痛貼布,以免過度刺激造成症狀惡化或引發病原菌感染。
6.貼痠痛貼布超過2天若症狀未改善,就要儘快就醫找出病因。

***-----------------------------------------------------------------------***
★無孔不入的「經皮毒」 你的皮膚天天在吸毒?
 摘錄自:2017/05/10 每日頭條【由 依貝茲 發表于健康】俗話說,病從口入。我們經常關注「吃」方面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影響。可讓我們沒想到的是,一些化學物品經過皮膚進入我們的體內,在血液和淋巴液中溶解,對人體產生的危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經皮毒」日常用品中,凡是洗的、用的、穿的、抹的、擦的、噴的,都可能隱藏各種不良的化學合成物質,經由皮膚攝取吸收,侵入體內,對身體造成毒害。且毒害難以代謝排出,日積月累嚴重損害健康,甚至可致癌。
「經皮毒」究竟是什麼?
「經皮毒」通過字面來理解就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的毒素,這些毒素都是通過皮膚吸收的。例如洗髮精,護髮素,洗滌劑,化妝品等這些日常用品中都含有大量的合成化學成分,某些化學成分是可以通過皮膚吸收,沉積在身體內,對身體造成損害。這些物質我們就統稱為「經皮毒」。
經皮毒前三甲排行榜
◎冠軍:甲醛——家具中,質量不合格的衣物中,甲醛的身影無處不在,它不但自身有毒,還會讓許多隱性毒素進入體內,一旦過量,就可能引發身體各個器官的疾病。
◎亞軍:月桂醇硫酸鈉——存在於洗髮水等洗護用品中,促進多種化學物質的經皮吸收,當它侵入皮下組織並長時間殘留時,就可能誘發皮膚癌,還可能導致其它臟器的癌變。
◎季軍:直鏈烷基苯磺酸鹽——在洗衣液等清潔用品中可以找到它的身影,激發有毒化學物質經皮膚被身體吸收,破壞機體良性循環,導致內分泌失調。
《經皮毒是怎麼進入身體的?》我們皮膚的結構仿佛是一片葉子,上面有很多氣孔,作為二氧化碳、氧氣和水蒸氣的進出口。氣孔內有一層有張力的皮膜,發揮著阻擋外部物質入侵的作用。我們長期使用的日用品中,幾乎都含有溶解劑和表面活性劑,它們會使皮膚的角質層處於溶解狀態,發揮屏障作用的皮膜張力下降,從而導致有害化學物質透過皮膚進入體內——這就是毒素進入皮膚的過程,而這樣進入身體的毒素就被稱之為「經皮毒」。當身體溫度越高時,皮膚對於經皮毒的吸收能力就會越強,毒素隨著新陳代謝進入身體的不同部位,如果不能及時將其代謝出體外,就可能會對身體的各個器官產生不良影響。
《經皮毒有什麼危害?》化學物質通過皮膚進入身體內部,在血液和淋巴液中溶解,這個過程叫做「經皮吸收」。對女性而言經皮毒可以進入子宮,對男性而言經皮毒容易進入睪丸,破壞荷爾蒙平衡,從而引發過敏症,哮喘等各種症狀,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還容易導致不孕不育症。最大的危害是會導致胎兒的先天性過敏症或者胎兒畸形。最嚴重的症狀是我們日常經常使用的化妝品里含有的合成化學成分會誘發癌症,而且經皮毒容易誘發腦部疾患,神經系統疾病等等。
《那麼如何有效「防」毒和「排毒」呢?》當然,我們的生活中無法避開所有的經皮毒。所以我們要想些辦法讓我們的生活儘量遠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農藥殘留和各種化學有毒物質,可以使用仙薈美依貝茲果蔬餐具用品清潔劑,真正從源頭上祛除毒物。此外,還可以多吃像魚類、蘋果、豆類、芋頭等食物,可以幫助你清除毒素和提高免疫力。
***-----------------------------------------------------------------------***
酸痛貼布 台灣人年貼4億片
摘錄自:2019/07/12 民視新聞【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金門一條根產品之所以熱賣,因為三不五時「這裡酸、那裡痛」,幾乎是大家共同的經驗,不只電視廣告,好幾種「貼布」,輪流自誇舒緩酸痛的效果有多厲害,走一趟藥局,連以往拿來幫「中風患者」做復健的電療器,也都開始改打「減輕酸痛」,意外賣出好業績。
這麼多的藥布,西藥、中藥,琳瑯滿目,小小一間藥局,至少有15種品牌的酸痛貼布,生意好到每天要補貨,台灣人到底有多愛買酸痛藥布?健保署最新統計,106年 有高達71萬8千名患者,在門診拿痠痛貼布門診開出了7100多萬片痠痛貼布,可以繞台灣6圈,平均每位患者一年就用掉約100片,光是健保給付痠痛貼布總額,就超過1億2000萬元,若包含民眾自行購買的部分,一項調查發現,台灣每年起碼使用4億3800萬片。
時下最熱門的痠痛貼布大都含有辣椒膏、薄荷膏,但這些成分只會讓民眾感受到熱熱的、涼涼的舒服感,暫時舒緩疼痛,並未針對病灶做積極的治療,一旦涼、辣感覺消失後,疼痛可能再度發生。
用貼的還不夠,藥膏、噴劑通通都有愛用者,也不斷推陳出新,另外,像是這種保健用的低周波治療器,也號稱能舒緩酸痛。類似產品,每家藥局都能買的到。
但其實無論是貼布還是藥膏,或物理治療,都只能治標不治本,專家提醒,想要真的「酸痛好哩哩」,光是這樣貼,絕對不會好,不過,每年上看40億元的「酸痛市場」,也反映出國人真的使用「治療酸痛藥」上癮。
藥師提醒,酸痛藥畢竟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長期酸痛,應該找出病因對症治療,若長期用藥更該定期檢測肝功能,免得發生遺憾。
***-----------------------------------------------------------------------***
★痠痛藥膏擦過量 高中女生猝死
摘錄自:2007/06/10 網路新聞【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美國紐約一名高中田徑女選手在4月間猝死,經過兩個月調查,發現死因竟然是過量使用市售的肌肉痠痛藥膏,這可能是首宗因使用運動藥膏而致命的個案。
毒品檢驗顯示,17歲的聖母高中越野賽跑選手亞莉艾兒‧紐曼,體內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的含量高達安全劑量的六倍多。知名品牌奔肌(Ben-gay)、Icy Hot、以及虎標萬金油等外用鎮痛消炎藥都含有這種消炎物質。
水楊酸甲酯又稱冬青油,原本是關節炎用藥,現在已普遍用於痠痛藥膏。其作用有如阿斯匹靈,但效果更快。醫學研究指出,一盎斯的奔肌藥膏或一茶匙冬青油,相當於21片阿斯匹靈的劑量。
紐約法醫發言人波拉柯夫表示,亞莉艾兒同時使用數種含有水楊酸甲酯的藥物,除了肌肉痠痛藥膏外,並敷貼痠痛藥布,也使用另一種不明藥品。她血液中超高劑量是長時間使用的累積效果,並非單次使用。
亞莉艾兒曾擔任田徑隊長,常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比賽,獲獎無數。4月間她在參加派對返家後暴斃,她的母親紐曼太太表示,亞莉艾兒經常使用奔肌加強型消除疼痛軟膏(Ultra Strength Bengay)和其他痠痛藥膏,她抱怨腳重得像水泥,死前兩個月並有倦怠和呼吸急促的現象。
紐曼太太說,女兒一向健康,就這樣喪命實在讓家人難以接受,「沒想到藥房賣的產品也會不安全」。
這起事件十分罕見,過去雖然有少數經由皮膚吸收水楊酸甲酯而中毒的報告,但從未中毒致死。專家指出,包括阿斯匹靈在內,任何藥物過量使用都有致命危險。
亞莉艾兒體內超高劑量的甲基水楊酸鹽可能是過量使用藥膏,也可能是因為體質特別容易吸收有毒物質,也可能是因為運動後體溫較高而加速吸收。
這起事件但已引起有關運動藥膏安全性的疑慮,有運動教練表示,以往出賽或訓練一向會攜帶奔肌等藥膏幫助選手舒緩痠痛,現在則不建議選手使用。
奔肌製造商嬌生公司對亞莉艾兒的家人表示遺憾,並提醒消費者仔細閱讀包裝上的使用說明。奔肌包裝指出,一天使用不得超過三、四次,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七天或情況惡化,必須停止使用,並且徵詢醫生意見。
***-----------------------------------------------------------------------***
★酸痛貼布別亂貼 小心副作用!
摘錄自:2017/08/13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經皮吸收」這個詞彙?這是泛指所有有害的化學物質經由附著於皮膚,由皮膚吸收的情況。皮膚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阻止外來物質入侵,相當於一個防護罩。而主要負責這個防護功能的,是皮膚最外層的角質跟皮脂膜。然而,我們若是使用具有強效清潔作用的肥皂、液體皂,或者是沐浴乳清洗身體,皮脂膜會被洗去,露出角質層以及角質細胞之間的空隙。
《化學物質穿過角質層 由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皮膚底下的真皮層和皮下組織,布滿毛細血管和淋巴管。一旦皮膚的防護作用被洗去,而化學物質於此時附著於我們的皮膚,這些化學物質就會穿過角質層,由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流經身體的每個部位。這就是經皮吸收發生的過程。生活中充斥許多擁有強烈洗淨作用的化學洗潔劑,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的人們,無可避免會受到經皮吸收造成的傷害-甚至,輕率使用酸痛貼布,也是經皮吸收傷害的一例。
酸痛貼布為了抑制肌肉發炎和疼痛,都會加入吲哚美辛(Indometacin)等成分。而吲哚美辛具有消炎、鎮痛及解熱的功用,與口服消炎藥解熱止痛藥有同樣的效用。換句話說,我們理所當然應該能想像,吲哚美辛和消炎解熱止痛藥擁有同樣的副作用。而事實上,吲哚美辛的副作用會顯現於人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以及肌肉組織。若長期使用,副作用帶來的危險性有腸胃潰瘍、肌肉萎縮、氣喘惡化等。
《經皮吸收的藥量跟著提高 增加產生副作用的危險》
通常使用口服的消炎解熱止痛藥都會相隔六小時以上,謹守安全的使用量和服用方法。但許多人在面對外用貼布和藥膏時,卻抱持輕忽的態度。這也是外用藥的危險性之一。酸痛貼布多用於扭傷、腰痛、肩膀僵硬、肌肉酸痛。而若是使用酸痛貼布的範圍越大,且連續使用,經皮吸收的藥量跟著提高,增加產生副作用的危險。我們很容易產生錯覺:外用貼布和藥膏與口服藥不同,只作用於貼服的部位,不用擔心藥劑的副作用。但若是考量到經皮吸收的危險性,恐怕不能這麼樂觀。而這也是我們使用外用貼布和藥膏必須知道的事。(本文摘自/正確吃藥,病才會好/世茂出版)
***-----------------------------------------------------------------------***
痠痛藥布怎麼貼? 這些NG用法可別學
摘錄自:2019/04/03 健康傳媒【健康傳媒 陳如頤/台北報導】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嬤想陪孫子至戶外玩耍,或是跟老友一起爬山,但卻走不久,一下子就腰痠背痛、肩頸痠痛,許多老人家都有類似困擾,因此,止痛的乳膏、噴劑或痠痛貼布成為藥局的暢銷成藥,但專家提醒,民眾用藥前要諮詢專業醫療人員,以免花錢傷身。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藥品琳琅滿目,光是劑型就有乳膏、貼布、凝膠及噴劑等類型,最常用的成分為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及水楊酸類,這些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功效,能暫時減緩局部發炎、輕微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
  與口服、注射藥物相較之下,外用痠痛藥局部使用於疼痛處,經皮膚吸收的劑量有限,不易造成全身性不良反應,但如果胡亂使用,大範圍塗抹、噴灑或貼滿全身,還是可能出現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姚偉明指出,痠痛貼布適合局部、小範圍疼痛,經皮膚吸收通常針對局部疼痛較有效,一般而言,門診對於疼痛患者會先處方口服藥,若患者不適合使用口服藥,例如吃了無效、過敏或肝腎功能較差,才會處方外用貼布。處方貼布和市售藥用貼布成分、劑量不同,若民眾局部軟組織疼痛以貼布止痛,但貼了仍是痛,或貼了之後過敏,就必須就醫。
藥師沈采穎指出,很多民眾以為貼布不是藥品,也沒有副作用,但其實處方痠痛貼布也是藥品的一種,若未遵從醫師或藥師指示使用,有些人為了迅速止痛,貼了貼布還會擦痠痛藥膏,再口服消炎止痛藥,以為可快速緩解身體不適,卻忽略了重複用藥導致肝腎負擔增加,不可不慎。
  以非類固醇消炎類藥品為例,過量使用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刺痛、乾燥、起疹或起水泡等不良反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嚴重症狀,如腸胃不適、噁心、氣喘、耳鳴、發燒、喉嚨腫痛和胃出血等。
  至於如果過量使用水楊酸,則容易引起水楊酸中毒,造成嘔吐、耳鳴、劇烈或持續頭痛、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國外就有人自行使用大量含水楊酸類成分的肌肉舒緩外用藥,以致中毒。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無論使用哪一種止痛、緩解痠痛的成藥,都需聽從醫囑或依照仿單、說明書指示;使用後應留意皮膚是否有紅腫或發癢的情形。
  此外,如果合併用藥,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例如女性服用治療經痛藥物,又吃了含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成分的止痛外用藥,就可能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以致噁心、嘔吐、胃痛、腸胃不適。
***-----------------------------------------------------------------------*** 
「貼片觸膚=吃藥」 熱天久用易過敏
摘錄自:2011/08/13  TVBS【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擔心小孩子吃藥,會引發副作用,反而選擇貼「貼片」,不少家長都是這樣的心態,以為沒把藥吃進肚子裡,傷害比較低,其實錯了;醫師提醒,不管是噴劑還是貼片,只要產品「含有藥性」,都會透過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如果真的有副作用,程度都一樣,而且夏天容易流汗,久貼超過8小時,很容易引發過敏。
用噴的好、還是用貼的好?來到藥局的防蚊專區,產品「百百款」,像這種不能直接貼皮膚的防蚊貼片,必須貼在衣服上,但防蚊產品多數含「精油」,醫生提醒,精油成分複雜,噴了頂多維持1到2小時,恐怕效果有限,不太適合皮膚脆弱的幼童。
民眾:「我選用貼的,老大嚴重過敏。」這位媽媽的心態跟不少家長一樣,對「貼片」的接受度比吃藥來的高,往小寶貝的額頭上貼退熱片,或許就是擔心小孩吃退燒藥,會引發副作用。以這間藥局為例,5位家長當中,有4位會挑「退熱貼片」幫小孩降溫,不過藥師提醒,只要貼片「含藥性」,就會經由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劉藥師:「貼著跟吃的,如果有副作用的,影響都是一樣的。」
碰到肩頸痠痛也要貼,跟痠痛藥膏相比,貼片少了擦藥的黏膩感,但要小心萬一超過6到8小時,碰上夏天容易流汗,過敏機率也跟著飆高;藥師分析,含藥貼片的吸收力雖然比吃藥來得慢,藥性照樣會累積在人體內,風險並沒有比較低,使用前最好先問醫師「卡妥當」。
***-----------------------------------------------------------------------***
讓傅達仁引發過敏昏迷3天 用止痛貼片要注意這些事
摘錄自:2018/03/02  元氣網 【 醫藥新聞】台視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末期,去年10月稱只剩下2個月壽命,他曾遠赴瑞士希望安樂死, 並督促蔡政府在台灣推動安樂死。目前的他只能靠藥物止痛,但一旦過量就有危險,他受訪時表示:「我上次就差點死掉,死了3天,因為我貼止痛貼布引起過敏,完全失去知覺,人也看不清楚,打電解質打了3天才醒過來。」
止痛貼片「吩坦尼」貼片是第二級管制藥品,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表示,吩坦尼是合成鴉片類止痛藥物,止痛功效比嗎啡強上100倍,臨床上使用於手術麻醉以及癌末患者、慢性頑固性疼痛的患者。
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表示,吩坦尼止痛效果佳,卻有惡心、嘔吐、便祕、暈眩、嗜睡等副作用,吩坦尼主要有三種劑型,注射劑、貼片以及口頰溶片。
食藥署提醒,吩坦尼使用需格外注意,高溫會使貼片型態的吩坦尼過量釋出藥劑,產生惡心、嘔吐、嗜睡等副作用,嚴重有致死危機。林至芃表示,使用吩坦尼貼片一定要避免熱源,包含發熱電毯、遠紅外線照燈、吹風機或泡溫泉等,都可能造成藥劑於短時間內大量釋出,會使人昏沉嗜睡,甚至也會縮短藥效時間。
另外醫師也提醒使用止痛貼片切勿任意更改劑量,也不可剪開或破壞貼片後使用,因為貼片原本能控制讓藥物慢慢釋出,一旦遭破壞、藥劑大量釋放,人體有可能因短時間內大量接觸造成負面影響。
***--------------------------------------------------------------------***
痠痛貼布「藥」吸收 安全用3原則
2013/06/12.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許多人遇到肌肉痠痛,會透過貼布來緩解,日前有兩款貼布廠商,分別主打「有加藥」的有效性或「不含特定成分」的安全性,然而Diclofenac這種成分,到底有比較好、還是不含比較好?醫師表示,即使不含此成分,貼布要有效果也會含其他消炎成分,重點是使用量不超量,否則藥性透過皮膚大量吸收,也可能產生副作用。
肌肉痠痛通常是因肌肉過度使用而引起不適,外用治療藥以「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最常見,常見成分包括:水楊酸、Diclofenac等,作用是抑制發炎物質的合成,及降低痛覺受器的敏感度,來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外用消炎止痛藥 高量皮膚吸收恐有害 〕 使用水楊酸成分,已標示警語就是可能引起耳鳴、聽力降低、噁心、嘔吐、心律不整等,使用Diclofenac,警語也提醒注意可能引起肝毒性。美國傳出有人疑似因為用含有Diclophenac(待克菲那)的凝膠後,發生肝臟衰竭、壞死,甚至死亡,讓衛生署也很緊張,目前國內核准含有diclophenac的藥品包括肌立、痛立停、痛就擦、克痛等28種凝膠,以及數種貼布,部分藥品已經標明可能有副作用,但未來還研議強制加註有肝毒性,以及6歲以下禁用等警告。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這些成分大同小異,要有療效,勢必要含有某一種消炎成分,廠商刻意主打或標示,意義不大,民眾正確使用才是安全之道。
林杰樑醫師指出,與口服消炎止痛藥相比,一般認為外用藥的安全性相對高一些,比較不會傷肝腎,不過最怕民眾「多管齊下」濫用,也就是各種貼的、擦的都持續做,若太大面積使用、使用劑量過高,藥性仍可能透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同樣產生傷害。
〔痠痛貼布使用3原則 避免過度依賴〕 因此,林杰樑醫師提醒使用酸痛貼布這類外用消炎藥,應注意下列3原則:
1. 一次用1種:不管用貼的、用擦的或用噴的,每次使用一種,比較不會超量;若產生過敏反應,也比較知道是哪種藥物引起。
2. 依照說明指示:避免劑量過量,通常一天別使用超過2次。
3. 別大面積使用:不論貼布或外用藥,應避免大面積貼滿或塗抹。
此外,若痠痛症狀已經緩解,就應該停止使用;此外,也建議從預防著手,比如調整姿勢、適度休息,降低因工作或運動中產生肌肉痠痛的風險,才不會太過度依賴消炎止痛藥。
***--------------------------------------------------------------------***
當心貼毒紋身貼紙檢出塑化劑及重金屬
紋身貼紙購買方便而且使用簡單,但小小一張貼紙卻潛藏毒害,消基會抽查市面書局、禮品店及生活賣場等販賣的紋身貼紙共15件樣品,赫然發現其中一件被檢出含有過量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也就是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環境賀爾蒙」之一。其餘樣品也都含有微量反應,另外其中兩件也被檢驗出含有重金屬鉛,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黃鈺生說,『重金屬被吸入人體之後代謝較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過去再檢測這類塑膠製品時,也呼籲大家對這類顏色較鮮豔的盡量不要碰,那些東西就有可能摻入重金屬的成分。』除了自黏性成分及顏料安全性令人質疑,15件樣品中也有6成的商品中文標示檢查不符合規定,消基會提醒愛用紋身貼紙的民眾在購買及使用上應注意標示完整性及時間,嬰幼兒及皮膚過敏者不要使用,以免有毒物質「貼近」,若使用後皮膚出現紅腫刺激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就診。 2011/10/06中廣新聞
***--------------------------------------------------------------------***
塗皮膚藥膏中毒死 砷量竟超標數萬倍
 摘錄自:2012/07/19 網路新聞【網搜小組/綜合報導】無其他病史的台南曾姓碩士生,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前往台南市惠安中醫診所就診,診所開具自行調配的藥膏及內服藥供其塗抹、服用,曾某治療廿天後竟然身亡,台南檢警調查後發現曾某疑因藥膏內超標數萬倍的砷中毒身亡,全案依藥事法、業務過失致死罪嫌偵辦。
35歲曾姓碩士生,去年10月11日因為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到診所就診,醫生讓他停止使用西藥類固醇,改擦醫生自己調製的偽藥,包括消炎止痛膏及祛癬活膚膏及內服藥,結果他在18日到24日間,多次因為皮膚腫脹疼痛、奇癢難忍,甚至嘔吐、拉肚子而回診。
醫生說這都是排毒的現象,沒關係,還為他進行針炙、拔罐等治療,到了28日,碩士生不停排出如餿水般的汗臭味再次就診,期間昏倒2次,等他醒來,醫生叫他回家休息,沒想到當晚病情惡化,送醫2天不治,等於就診後20天就死亡,檢方相驗發現,他血液中的砷濃度是一般人的70倍。
惠安中醫負責人林鴻琦說,死者為大,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他尊重司法。曾某家屬受訪時說,家人受害已經很難過,不願對此事做回應。
台南地檢署表示,檢察官劉順寬去年十月三十一日受理曾某死亡相驗案發現,曾某血液含砷濃度為1225.4ug/L(一般人血砷參考值為小於18ug/L,最高承受值為 600ug/L),再將惠安中醫診所開具給死者服用塗抹之藥物送交刑事局鑑識,發現消炎止痛膏砷含量為7640ppm(經換算為7640mg/L,1mg等於1000ug)、祛癬活膚膏砷含量為8171ppm(經換算為8171mg/L),已高於人體所能承受之0.6mg/L達數萬倍之多,綜合法醫研究所解剖報告、鑑定報告得知死因為中毒性休克、砷中毒。
檢警前天會同衛生局稽查人員前往惠安中醫搜索,查扣病歷、藥品配方筆記、消炎止痛膏及祛癬活膚膏計九十九瓶等物品。檢察官偵訊林鴻琦後,認為已違藥事法並涉刑法業務過失致死罪,因無羈押之必要,諭令以三十萬元交保。
***--------------------------------------------------------------------***
童使用成人暈車貼片 恐藥物中毒
摘錄自:2011/08/13 東森新聞【網搜小組/綜合報導】夏日全家出遊,家長怕小朋友暈車、暈船,會事先貼「暈車貼片」。不過小心了!小朋友照著做,那恐怕不OK喔!因為就有小朋友一貼,突然臉紅,心跳加速,還出現幻覺,媽媽還以為鬼月中邪。榮總毒物科醫師吳明玲:「收了驚之後,沒有完全緩解,回來之後,小朋友躁動不安的症狀還是持續,到了晚上還是睡不著,後來就醫諮詢,才知道是藥物中毒關係,而不是中邪。」
別以為用貼的,就沒關係,因為暈車貼布,含有一種東莨菪鹼成分,成人貼了可以抑制中樞神經,減緩暈車暈船現象,但小朋友貼了,藥劑過量,就會刺激興奮,產生幻覺。好在服用解毒劑,小朋友症狀獲得改善,不過暈車貼片,十二歲以下的小朋友最好避免使用,真的要用,也要慎選沒含藥物成分的物理針灸貼布,比較安全。 
***-----------------------------------------------------------------------***
痠痛貼布孕婦別亂貼 恐傷胎兒
摘錄自:2018/01/28  華視新聞【朱培滋 張政捷 報導  / 台北市】懷孕婦女常會有痠痛問題,但貼布可不能隨便使用,尤其是成分含AID也就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為這可能經皮膚吸收產生作用,影響胎兒心血管發展造成肺動脈高壓,更可能傷害腎功能發育。
醫師建議就算是一般人,貼布一天最好也別使用超過三片,面積不能太大使用時間不超過6小時,如果皮膚有傷口、濕疹、潰瘍,也應該避免使用貼布,最好是使用前諮詢醫師比較保險!
***--------------------------------------------------------------------***
幼童擦成人藥膏 皮膚過敏險潰爛!
摘錄自:2012/07/23(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氣候悶熱,小兒科出現許多因皮膚過敏前來就診的嬰幼兒患者。日前就有一名5歲小男童,因皮膚出現紅腫發炎,被家長帶來求診,詢問才知道小男童從小有過敏體質,最近因天氣熱,整天玩得滿身大汗,前胸後背也出現一顆顆紅疹子,男童媽媽順手拿了一瓶成年人使用的藥膏往小朋友身上擦,沒想到隔天小男童皮膚紅疹更嚴重,加上因皮膚癢而拼命抓造成傷口感染,後來被媽媽發現才趕緊到小兒科門診就醫。
台北中山醫院小兒科劉國旺醫師表示,許多家長認為大人皮膚用藥膏對小孩子不會有影響,造成小兒科門診經常出現因擦錯藥引起皮膚問題的小朋友。針對嬰幼兒患者,當皮膚出現紅、癢症狀時,首先要避免小朋友不斷地抓癢,如此可避免傷口形成,降低細菌黴菌的感染機率。
若出現皮膚不明紅腫或發炎,一定要接受醫師進一步的診斷治療,千萬不可以隨便拿成人治療皮膚的藥物幫小朋友止癢、消腫,因為嬰幼兒的皮脂腺較不發達、分泌的油脂較少、角質層也較薄,因此容易受到細菌、病毒、及紫外線侵入,所以使用治療藥物的強弱與成人有異,貿然使用反而會引起不良的副作用。
***--------------------------------------------------------------------***
沒處方箋貼避孕片成植物人 無賠償
台北市一名年紀30出頭、碩士學歷的李小姐,在九十六年十一月在沒有醫師處方箋的情況下,向台北市「上海大藥房」購買嬌生公司生產的「以芙避孕貼片」,使用三個多月後造成腦部血栓癱瘓,變成了「極重度」的植物人,2年來李小姐情況完全沒有好轉,生產避孕貼片的廠商也沒有出面給任何交代。但問題是這避孕貼片因為成份特殊,必須要醫師處方籤才能購買,李小姐在未經醫師同意下自行使用,讓後續求償變得困難。
李小姐躺在病床上已經2年了,34歲的她突然變成植物人,家屬控訴和避孕貼片有關聯。受害人姊姊李小姐:「你們不要再寫『疑似』,這個案件是千真萬確的,她是傷到腦幹,這個雌激素造成她的血栓。」
碩士學歷的李小姐,原本在內湖科技園區上班,癱瘓前身材纖細,體重只有40多,活潑外向的她也喜歡趴趴走,現在卻得靠呼吸器過活,完全沒有自理能力。必須靠人按摩手腳度過每一天。受害人姊姊李小姐:「她是有意識的,她會哭,講到她一些不想聽的,你講到一些刺激她的,她是會哭的,2年前我就打過免付費電話,去找廠商,他根本不理我啊,到現在連一次看我妹妹都沒有,一句道歉都沒有,我覺得這家公司真的是非常可恥。」
難過和不滿的情緒全部宣洩,因為李小姐家人蒐集來的資料發現,這款貼片在美國也傳出非常多的適應不良的案例,他們找上律師,決定到美國打官司求償,只是台灣的主管機關卻好像幫不了忙。
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長陳立奇表示,使用避孕貼片會使體內黃體素、雌激素濃度上升,易出現血栓塞的副作用,當栓塞出現在腦部,使用者就可能中風,因此高血壓、有腫瘤的患者都不適合使用。陳立奇也強調,民眾使用相關藥品時,務必要經過醫師看診,不要自行使用。嬌生集團所屬的楊森大藥廠廿日發表聲明,表達對此事的遺憾,並說當事人的請求已經法院審理,不做進一步評論。楊森也說,以芙避孕貼片為處方藥,婦女朋友使用前應諮詢婦產科醫師。2010/02/05 TVBS
******
避孕貼風險高 美促業者改標籤
(路透馬里蘭州艾德費9日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顧問群建議,嬌生集團(Johnson &Johnson)Ortho Evra避孕貼標示,應更精簡清楚說明血栓風險。FDA顧問群以20票對3票,1人棄權,裁定前述避孕貼目前標示未適當反映婦女使用該產品所面臨的風險。美國銷售的避孕貼僅此一種。
1週1次的避孕貼雖有避孕效果,但專家小組19票對5票認定,該產品風險大過受惠程度。所有常見的避孕藥都會增加婦女血栓風險,但這款2001年核准使用的貼片因雌激素含量比藥物更高,風險因此更大。Ortho Evra避孕貼盒裝標示過去10年來多次修訂,目前內容警告,該產品和較歷史較久的避孕藥相比,風險較高,但FDA今年稍早出爐的新研究再度顯示,使用這種貼片的女性,血栓風險可能性約達6成。同一群顧問昨天也建議,拜耳集團(Bayer AG)Yaz and Yasmin等較受歡迎的新一代避孕藥,應有更詳盡的血栓風險說明和研究。FDA通常都會接受其顧問群建議。2011/12/10中央社(翻譯) .
***--------------------------------------------------------------------***
踢爆精油含毒 塗抹可致畸胎 無良業者吹噓「喝2桶腫瘤不見」
2012/06/24蘋果日報【都會中心╱台中報導】精油能發熱開穴?業者宣稱「千年檜木活力精華液」痠痛可抹、癌症可喝!一名消費者塗抹有灼熱感送驗,發現含致癌物二氯甲烷,《蘋果》自行購買再送SGS化驗,發現二氯甲烷高達26.6%,甲醇含量也超標。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二氯甲烷是除漆的化學溶劑,塗抹或食用可能致死或產畸胎;甲醇則是常見的假酒成分,食用可能失明或中毒致死。
一名約30歲女性日前購買精華液,發現使用按壓痠痛處會產生灼熱感,她長期做精油按摩,未曾產生灼熱感,好奇將精油送台中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生技核心實驗室,驗出約含20%二氯甲烷。《蘋果》為求慎重,本月初至北市天母西路總店購精華液送SGS檢驗,檢測結果二氯甲烷高達26.6%,另驗出甲醇4.54%。
「千年檜木活力精華液」瓶身上的有效期限,僅註明「老樹無上限」10c.c.要2500元。
產品送驗期間,廠商本月中仍在台北世貿的「台灣國際醫療展覽會」設攤,推銷10c.c.原價2500元的「千年檜木活力精華液」,業者黃錫陽、張美齡夫妻使用精華液幫民眾「開穴」,宣稱:「純天然的千年檜木精華液能進入微血管,從穴位進入人體效果比針灸快!」
張婦當場示範將精華液加入杯水稀釋飲用,宣稱可對支氣管消炎殺菌。黃男幫人開穴按摩時,甚至拿起精華液對嘴喝了2口,還說:「我平常都這樣喝的。」工作人員也說:「感冒的人每天加1滴到350c.c.的開水中喝,一天半就好。」 《蘋果》將樹王「千年檜木活力精華液」送SGS檢驗,驗出含二氯甲烷和甲醇恐細胞缺氧昏迷。
張婦加碼說,一名80歲老翁心臟病,醫生建議繞道手術,她讓老翁以檜木精油開穴搭配純露飲用,喝了2桶各20公升後血管暢通有如樹幹伸展;另名子宮頸癌患者,喝純露不到半年,腫瘤就不見了。
中國附醫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二氯甲烷是用於除漆的化學溶劑,滴在皮膚會因刺激產生熱熱的感覺,皮膚吸收進入體內會破壞細胞造成缺氧,出現類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狀,如抽筋、昏迷甚至致死。甲醇則是常見的假酒成分,服用會造成視神經損傷,氣喘、噁心等酸中毒症況,「若含4.54%的甲醇,只要喝100c.c.可能造成酸中毒。」
黃錫陽昨接受《蘋果》電話訪問時表示:「我們的產品都檢驗過,全台灣我們的檢驗最嚴格,都是純天然的,都可以吃,但現在不能加療效,不然會被罰。」對驗出二氯甲烷,黃說:「其他人送什麼檢驗,去哪裡驗,我們不知道,我們的都是政府驗的。」
******
產品噱頭 一擦就涼 添加薄荷誆買家
2011/12/19 蘋果日報【記者甯瑋瑜、陳威廷、沈能元】國人愛用痠痛藥膏,專家說,中藥廠商多以傳統固有處方進行劑量或不同藥材的調整,廠商最常用成分是兼具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樟腦與薄荷,至於含一條根成分商品是否特別有效,衛生署與中醫師多持保留態度。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總藥師廖淑櫻說,對急性腰痠背痛患者,中醫師多會開立「三黃散」、「如意金黃散」,進入慢性期給予的止痛貼布,多是固有處方「太乙膏」、「萬應膏」,成分多是可活血化瘀的當歸等。 《蘋果》走訪台北多家藥局,發現這類標榜改善痠痛的中藥噴劑、藥膏、貼布等產品,多含薄荷與樟腦。 金門販售的一條根藥用貼布,其藥膏等商品售價與市售中藥痠痛產品相若。藥布方面,金門一條根相關藥用貼布主打大尺寸,換算下來也未比市售不標榜一條根的產品貴。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說,部分標榜改善痠痛的中藥產品添加不少成分,多是噱頭,「有效且最受民眾歡迎的成分是樟腦與薄荷。前者促進血液循環,後者能擴張血管。重點是這兩種都有清涼感,讓使用者立即有感受。」
至於含一條根成分產品,是否對治痠痛特別有效。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一條根可鬆筋、止痛,但她強調,坊間一條根商品,大多含有多種成分複方商品,患者使用後覺得有效,有可能是產品中薄荷等其他成分奏效,以她經驗,一條根對多年痠痛患者,改善效果並不佳。
***-----------------------------------------------------------------------***
貼藥布鉛中毒 老翁頭暈腿爛 活受罪
2006-11-30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七十五歲老翁腿部潰瘍,貼國術館的不明中藥外用貼布,結果鉛中毒,血中鉛濃度為正常值的二百多倍,經檢驗發現,該中藥外用貼布的鉛含量竟高達五十一萬ppm(百萬分之一),十分驚人。
醫師表示,雖然目前中藥外用貼布的重金屬含量並沒有規定,僅要求須中醫師處方、審慎使用,但這個個案貼布所測得鉛含量,實在是高得離譜。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吳明玲表示,這名老翁因頭痛、頭暈、貧血、四肢無力、體重短期內狂掉十公斤前來就醫,本來以為是腸胃或血液方面的問題,後來才確診是鉛中毒。
據老翁表示,因為腿部潰瘍,貼了國術館給的中藥外用貼布,前後已經貼了三個月,沒想到卻鉛中毒,真是始料未及。
另外,還有一例使用外用中藥結果造成汞、砷中毒的案例,吳明玲指出,一名五十四歲的男子因痔瘡合併出現 管,醫師要這名病患開刀治療,病患因為害怕開刀,轉尋中醫治療,結果擦了來路不明的中藥藥膏,造成汞、砷中毒,病患因發燒、全身無力及神經病變就醫。不僅如此,痔瘡部位也因組織壞死,最後還須做大腸造口,反而更加受罪。
***-----------------------------------------------------------------------***
哪裡痛就貼哪裡?止痛貼片3大NG用法
摘錄自:2017/11/22 中時電子報 【 中時 倪浩倫/綜合報導】癌末患者長面臨長期的嚴重疼痛,經醫師評估後,會開立具超強止痛效果的類鴉片藥物吩坦尼(Fentany1),但國外日前卻陸續傳出因使用不當,導致患者或家屬死亡事件。衛福部食藥署今強調,吩坦尼藥效是嗎啡50~100倍,最嚴重副作用為呼吸停止,患者使用貼片時應避免以下3大NG做法,像是靠近熱源處、接觸小孩、哪裡痛就貼哪裡。
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的吩坦尼,從2002至2014年,國內使用量成長220%,其中以穿皮貼片最常見,由於是處方藥,得經過醫師開立才能取得,但由於患者是回家自行貼上,容易因不當使用而出狀況。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說,國內因衛教資訊做的好,目前沒有死亡、甚至嚴重的不適症狀發生,但國外曾有過量使用致死,以及使用後隨意丟棄、造成小孩誤用死亡等悲劇。
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說,不同於廣泛用於臨床的「靜脈注射」吩坦尼針劑,吩坦尼穿皮貼片多用於癌末、安寧病患等「長期且嚴重疼痛者」,劑量從25單位到75單位都有「25單位的貼片,相當於3支嗎啡的量」,而一片貼片可貼3天。
曾有名70歲的婆婆,因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造成下背極度疼痛,拿了貼片就往下背疼痛處貼,結果因「沒貼好」而沒效果;林至芃補充,貼片並非「哪裡痛貼哪利」,貼片部位應以平坦皮膚處為主,像是胸前或腹部,有毛髮者須先除毛;此外,由於吩坦尼是透過進入血液來產生藥效,所以貼片時勿接觸高溫,像是抱著電毯或泡溫泉,會導致藥效短期內大量釋放,出現嗜睡等副作用。
劉佳萍說,國外曾發生胸前貼著貼片的奶奶,抱著孫子睡覺,沒想到睡了兩個小時以後,導致孫子因接觸吩坦尼,呼吸停止而差
點送命的情形,提醒患者要特別注意。林至芃說,為避免病患以外的人誤接觸到吩坦尼貼片,患者一旦取下用過的貼片,應朝內對折、連同紀錄表繳回醫院或藥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