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也會致命!★止痛藥吃多了會怎麼樣★止痛藥麥擱亂啦!5不5要保安★經痛狂嗑「日本神藥」 醫照胃鏡一看:宛如被散彈槍打到★狂吞20顆止痛藥 高中生頭痛未解中毒洗胃★英國研究:常吃止痛藥 乳癌機率高★胰癌晚期腹痛難耐 電毯覆蓋止痛貼片險昏迷 還在亂吃止痛藥? 研究:常見止痛藥恐增心臟衰竭風險★關節炎止痛藥 長期用易得心臟病★癌細胞愛止痛藥!胃痛吃頭痛藥,吃出巨大胃腫瘤★車禍嗎啡止痛上癮 立委轟慈濟醫院★藥罐子 小心腎受不了  20歲女吃止痛藥腎臟壞(這般用藥豈不出事)★把止痛藥當糖果吞 20歲妹尿出血「這裡破掉了」…已呈現纖維化腹絞痛原因不單一勿亂服止痛藥遮蓋病情長期服肌肉鬆弛劑 記憶會減退是藥三分毒?止痛藥竟引起藥物過敏險致死★強力止痛藥易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須慎用★濫服止痛藥 易中風,不孕牙疼使用止痛藥 妙齡女呼吸困難急就醫 竟變「藍血人」 ★吃止痛藥過敏!15歲弟全身狂冒泡…皮肉「一推就分開」 醫嘆:救不回來了★肚痛吞4顆止痛藥…她「七孔噴血」住ICU半個月 醫生揭原因嚇壞網★疼痛吃太多止痛藥  老人胃潰瘍吐血★★★


「作為一名退休的醫生,我可以誠實的說:除非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最好的長壽方法是儘量避免接觸醫生和醫院。
 除非你十分幸運,有自己的自然療法師,否則最好的方法是學習營養學,草藥和其它形式的天然藥物。幾乎所有的化學藥物都是有毒的,而且只是為了治療症狀而不是治癒任何人。」艾倫格林伯格博士
❤️

【版主按】:疾病的治療原則,必需重視原因,排除致病的原因才是真正的治病,單純對症狀進行處置,只是暫時緩解其症狀,那只是一個〝假相〞並不能根治,但是西醫治療各種慢性病例如:失眠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各種痠痛……皆是如此。何况藥吃多了會有副作用,開始又看別的科,又拿了一堆藥,藥越吃越多,症狀也越來越複雜。
治病不求治本,猶如治絲益棼。吃到最後失眠症的藥越吃越重甚至得憂鬱症,自殺;高血壓的水腫要洗腎;糖尿病的要截肢,或肝、腎、胃功能變差,甚至必須終生吃藥。
所以奉勸各位慢性病患者,在不得已、或緊急情況下,可以先用西藥控制,終究還是要尋找有經驗的中醫治療,才能根治。千萬不要因為吃藥病情得到控制就大意了事,最終必然發生憾事。注意!中醫雖然不分科,但還是學有精專,有經驗的中醫不等於很有名的中醫,至於能否找到,端看個人造化!

150561.jpg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長期服止痛藥 小心致命傷害
 2011/11/28中國時報【王嘉源╱綜合報導】市面常見止痛藥如普拿疼、百服寧,主要成分都是「撲熱息痛」(paracetamol,乙醯氨酚),但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警告說,平日習慣服用這類止痛藥的病患要特別小心,因為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用藥過量,對身體造成致命傷害。此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臨床藥理學期刊》。
愛丁堡大學附設醫院「肝臟移植中心」醫師辛普森及其同僚,針對六年間內因撲熱息痛引起肝臟損害而入院的六百六十三名病患進行研究,發現其中一百六十一人屬於「階段性用藥過量」病例,這些病患更易出現肝臟和腦部病變,以及需要洗腎或靠機械協助呼吸。他們也更可能死於相關併發症。
辛普森醫師指出,這些病患不像企圖自殺的人是一次大量服用「撲熱息痛」而是長時期用藥過量,最後因藥物沉積體內造成傷害。病患若長期服用撲熱息痛過量,由於驗血檢驗不出來,可能肝臟已受損都不自知。每天只要多服用幾顆撲熱息痛,持續數天、數周或數月之久,就可能對身體帶來危險。醫師因此建議,病患若服用撲熱息痛後無法鎮痛,絕不可能多吃幾顆,而是應該徵詢藥師的意見,改採其他止痛方法。
另外,倫敦國王學院與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找到乙醯胺酚的止痛機轉,那就是透過神經細胞上的蛋白質「TRPA1」起作用。科學家接下來將尋找替代的分子,最好是具有同樣機轉,但較無毒性,不會因為用藥過量而造成嚴重併發症。
***-----------------------------------------------------------------------***
止痛藥也會致命!
摘錄自:2016-03-08  明醫網 【健康醫事】痛,你我都試過。面對痛症,筆者身邊的朋友,最常見有兩種反應,一是忍得就忍,盡量不沾上半口止痛藥,深怕會殘留體內造成傷害;另一是視為口袋裏必備良藥,特別是女孩子每月生理痛,更視之為救星。
去年,美國一名華裔女醫生被控濫開止痛藥,導致三名年輕男子死亡;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則發現,Nurofen止痛藥的特效配方與普通配方成分一樣,有誤導消費者之嫌,部分要下架。面對市面上不同配方的止痛成藥,坊間確存在很多流言謬見。到底要怎樣食用,才安全又達到最佳效果呢?今次拆解當中的成分及其對身體的影響。
《止痛也有三級制》
市面的止痛成藥多如繁星,看得人眼花撩亂。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副教授李詠恩指,止痛藥主要成分為以下三大類:
① 最普遍的撲息熱痛(Paracetamol),屬第一線藥物
這類藥物不用醫生處方也可買到。它具止痛及退燒功效,副作用少,相對較安全,但沒有消炎作用。其每日上限為4000mg。(如每粒500mg,即每天最多吃8粒),每次不能超過1000mg(即約兩粒),否則或會損害肝功能,嚴重者會令肝中毒。
② 非類固醇消炎藥(簡稱NSAIDs),屬二線藥物
它的用途廣泛,最常見有水楊酸(Salicylic acid)類的止痛藥,亦即是亞士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等。「這類藥會刺激胃壁易傷腸胃,宜與胃藥同服。服用超過三至六個月,或影響腎功能。」慢性病、糖尿、腎功能較差的病患要特別小心。現時已有新一代的消炎止痛藥COX-II inhibitors,像Celecoxib,會較少引起腸胃不適。通常這二級藥物,需經醫生處方。
③ 醫院或較深痛楚的病人會常用到的如Tramadol、Codeine等。
這些含嗎啡類的藥物,屬監管藥物,一般用於輕至中度疼痛,或做小手術。「Tramadol主要抑壓腦部神經內一種元素,其副作用是頭暈、嘔吐及便秘,而病者服後會常感疲倦、嗜睡,會影響患者的反應,故絕不能開車。」
《藥貼不能超過八小時》
止痛藥最常見口服外,還有靜脈注射、皮下注射、外敷或塞肛門等。在眾多方式中,藥貼大部分含水楊酸(Salicylic acid),每日不能超過4000mg。但因部分長者有時會大範圍貼上多塊藥貼,導致吸收過量。如長期使用,更可能影響體內血小板指數,降低其凝血功能,增加流血機會。如藥貼加上暖包、暖水袋熱敷,增快被吸收,會增加副作用機會。一般藥貼四至六小時便要更換,八小時已很長,不宜貼過夜。
《不知不覺吃過量》
李詠恩進行外展工作時發現,曾接觸九千多位長者中,因在不同時間看醫生,不知道獲派重複藥物,又或者因部分藥物外貌不同,但成分相同,病人不知就裏下重複用藥。「購藥前要看成分很重要,就算同是含撲息熱痛,部分藥會加入如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等抗敏、收鼻水等成分。如你沒告訴醫生,又或自行再服用成藥,此時便最容易服用過量了。」
《挑選藥物看成分》
要挑選有效的止痛藥,最重要還是看成分。李詠恩指如傷風感冒、肌肉痠痛,像食用撲息熱痛是有效的,而其含量愈高,止痛能力愈強。但部分疼痛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像關節痛,止痛只治標,不是治本,宜找出病因徹底根治。她又指,有些特效配方,因藥廠將方劑設計到能即時溶解,易被腸胃吸收,故能在較短時間止痛。不過,如服用後持續七日仍在痛,而且痛楚加劇,就宜馬上去看醫生。
《胡亂食用會急性肝衰竭》
李指一般非處方的止痛藥,因其藥物約四小時便進入半衰期(half life),不算太長,易被肝臟分解及排出,不會積聚體內。不過,一次過服用過量止痛藥,是有機會致命。李詠恩曾見過廿幾歲女病人,以酒送服數十粒止痛藥,導致急性肝衰竭,最後返魂乏術。她說要依足標籤上指引,別自行調較藥物分量是很重要,而要留意有否副作用反應。
《在外國購藥有風險 》
很多港人外遊,喜歡買藥或健康食品補充劑。但李指有一定風險。「外國很多藥物標籤不是用中、英文標示,很難查究所含成分,而就算是英文標示,但因不同國家註冊藥物名稱有別,繼而出現問題。如撲息熱痛,香港、英國及歐洲稱為Paracetamol,在美加則稱Acetaminophen,但所指都是相同成分。故購買前要先向當地藥劑師查詢。」
***-----------------------------------------------------------------------***
止痛藥吃多了會怎麼樣
  摘錄自:2016-02-01  每日頭條【由 好廚網 發表于健康】止疼藥是每個家庭必備的藥物,因為它的應用非常的廣泛,但是止疼藥也是不能多吃的,若果止疼藥吃多了會怎麼樣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長期服用止痛藥的傷害》
1、過敏反應。許多止痛藥可引起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特異體質者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
2、損害造血功能。一些止痛藥長期或過量服用,可對造血系統及白細胞造成損害,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障礙等疾病。
3、胃黏膜損害。長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藥,尤其是空腹應用後,可出現上腹不適、噁心、嘔吐、飽脹、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嚴重的可致胃黏膜損害,引起胃出血。
4、引起中毒性肝炎。長期或大量服用撲熱息痛可影響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5、導致腎功能不全。止痛藥引起的腎功能不全已占藥物引起的腎功能不全的37%,其中消炎痛製劑引起的腎損害占大多數。
6、誘發腫瘤。一些止痛藥長期服用可誘發腎RUTOY癌、腎盂癌、膀胱癌等。
7、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弱視、嗜睡、失眠、感到異常、麻木等。
8、損害聽力。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致聽力下降。
9、誘發胃潰瘍。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藥物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嚴重胃腸反應,誘發胃潰瘍,甚至胃出血及穿孔。
10、出血傾向。水楊酸、阿斯匹林等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內的形成,使凝血酶原在血中含量下降,還能影響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使凝血光陰延長,凝血功能受影響,引起出血傾向。
11、導致白細胞減少。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甚至導致粒細胞短缺症。
12、應用消炎痛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眩暈等。
13、掩蓋症狀。止痛藥使用後可掩蓋病情,貽誤診斷,耽誤治療機會。
14、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非甾體抗炎止痛藥能明顯干擾血壓,使平均動脈壓上升,羅非昔布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相對危險性增加。
15、容易成癮。一些止痛藥尤其是高效止痛藥,長期使用成癮,尤其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不合理應用也會成癮。
***-----------------------------------------------------------------------***
止痛藥麥擱亂啦!5不5要保安
摘錄自:2014/04/05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根據行政院衛福部102年民眾用藥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當身體有疼痛狀況時,有63.8%的人會選擇「看醫生」,14.5%選擇「不管它」,有11.4%到藥局問藥師買藥吃(含成藥)。當被詢問到「知不知道不同疼痛要使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不能隨便吃?」時,81.9%的人表示「知道」,仍有18.1%的人表示「不知道」。食藥署說,市面上一般藥品就像電影分級,依安全性分三級:「成藥」是普通級,藥性緩和,民眾可以自行購買,但用藥前仍要看使用說明書。「指示藥」是輔導級,不需要醫師診斷處方,可在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示下使用;「處方藥」是限制級,由醫師針對每位病人病情開處方箋,經由藥師處方調劑後交付病人,是個人的專屬藥品,不適合與他人分享。
此外,有8.3%的人表示會同時使用感冒藥及止痛藥,17.9%的人曾同時使用外用酸痛藥及口服止痛藥。在醫療資源相當便利的現今,如不稍加留意,可能因此潛藏著止痛藥濫用的危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李敏慈指出,目前醫療上用來緩解疼痛的止痛藥,大致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最常見的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類止痛藥:商品名稱為普拿疼、泰利諾等多種,屬於中樞止痛藥。通常用來解熱鎮痛,如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但不具消炎的作用,許多綜合感冒藥及感冒糖漿多摻有此類止痛藥,民眾在自我照護的同時,應注意是否過量。成分為乙醯胺酚的止痛藥,通常是由肝臟代謝,一天內若吃超過4克(約8顆500mg普拿疼)的乙醯胺酚,就會對肝臟造成損害。乙醯胺酚造成過敏的機率較低,但本身肝臟功能異常,或是有飲酒習慣的人,若擅自服用乙醯胺酚止痛藥,容易使乙醯胺酚的有毒代謝物堆積在肝臟中,導致中毒,建議服用止痛藥前,最好先詢問過醫師。
【第二類】是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簡稱NSAID):商品名稱為阿斯匹靈、百服寧等:具有解熱鎮痛及消炎、退燒的功效。常做成口服、外用製劑及針劑來使用,容易造成腸胃傷害,胃功能較弱,胃潰瘍或肝腎功能不佳者,不建議使用,一般人則建議在飯後服用較佳。
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後若出現氣喘、皮疹、眼睛、嘴巴腫脹,或呼吸道腫漲,出現呼吸障礙,代表對此藥物過敏,應馬上送醫,並切勿再服用。此外,若過量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過量的止痛藥會累積在腎臟,長期下來恐影響腎臟功能。而本身有腎臟疾病或腎功能已受損的患者,最好諮詢過醫師再使用較安全。
【第三類】鴉片類止痛藥:如嗎啡、吩坦尼等,止痛效果更甚於其他兩類,但因為具有成癮性,因此屬於管制類藥品,需經由醫師評估處方後,才可以使用。鴉片止痛藥通常用於手術止痛,或為減輕癌症病患的痛苦,屬於處方用藥。常見的副作用為嗜睡、便秘和噁心、嘔吐,若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的狀況。
除了上述3種止痛藥外,市面上還有一種較少見的混和型止痛藥:此型止痛藥是由乙醯胺酚與非類固醇止痛藥混合而成,雖然止痛功效較強,但同樣的副作用也較大,長期濫用會產生腎毒性,嚴重破壞腎臟功能。建議選購止痛藥前,最好先詳閱包裝背面的成分說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止痛藥的使用,提供了「5要及5不」的原則:
【5要:】
1.「要知道」:使用止痛藥種類,過量使用止痛藥會有傷肝臟、腸胃、腎臟等風險。
2.「要看標示」:看藥品的藥盒或仿單(說明書)的「成分」欄位上有無"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及注意事項,並按藥袋、仿單(說明書)或藥盒的指示服用藥品。
3.「要告知」醫生:是否曾對此類藥物過敏、是否有肝臟、腸胃、心臟、腎臟等疾病,及有無喝酒、或同時併用其他藥品。
4.「要遵醫囑」:依照醫生、藥師所給予資訊用藥。
5.「要問專業」:服用止痛藥後,如有任何不適症狀,像是過敏反應、尿量減少、四肢腫脹等,請與您的醫師、藥師聯絡並儘快就醫。
【5不】
1.「不過量」:使用乙醯胺酚解熱鎮痛藥指示藥品,成人24小時內不要服用超過 4000毫克,12歲以上適用成人劑量。6歲以上未滿12歲,適用成人劑量之1/2。3歲以上未滿6歲,適用成人劑量1/4。3歲以下嬰幼兒,請洽醫師診治,不宜自行服用。
2.「不喝酒」:使用止痛藥應避免飲酒,因可能造成肝損害。
3.「不併用」:不要同時服用二種以上含乙醯胺酚藥品,以避免過量使用會造成肝損害。
4.「不空腹」: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可能出現腸胃不適,胃腸出血,宜與食物一起服用或在飯後服用。
5.「不亂買」: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不買來路不明藥品。如需購藥應至有藥師執業之合法藥局購買。
如能確實掌握「5要5不」,便能正確的舒緩疼痛!
***-----------------------------------------------------------------------***
經痛狂嗑「日本神藥」 醫照胃鏡一看:宛如被散彈槍打到
摘錄自:2021/10/30  CTWANT  【編輯:溫振甫 】女性每個月都會來一次的「大姨媽」,有時候真的會痛到令人受不了,這時候就會想要來一顆止痛藥舒緩一下,不過在服用藥物時也得慎選;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近日就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之前一名病患因經痛連續服用好幾顆止痛藥,結果就出現腹痛的情況,就醫後一照胃鏡,發現她的胃已經穿了15個洞,宛如被散彈槍打到。
蕭敦仁提到,疫情之前很多人去日本玩,導遊都會帶大家去日本藥妝店掃貨,一名35歲女病患就去買了有「日本神藥」之稱的止痛藥,平常如果出現經痛,吃1至2顆就沒事,不過那天因經痛太過劇烈,於是在短時間內連續吞了4至5顆,而且沒有搭配胃藥服用,結果原本只有下腹痛,到最後變成整個腹部都劇痛。
女病患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選擇就醫,蕭敦仁表示,原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裡都會有一種名為「布洛芬」的成份,而這個成份是非常傷胃的,而幫她照胃鏡一看,才發現她的胃裡已經出現15個洞,宛如被散彈槍打到一樣,而且還有出血的情形。
蕭敦仁表示,這款藥並不是直接去傷到胃壁,而是服用後會導致黏膜層消失,胃酸就這樣直接往下流,就好像散彈槍打下去一樣;他最後也說,這種藥最好不要隨便亂吃,要吃的話還是有醫生處方會比較妥當。
***-----------------------------------------------------------------------*** 
狂吞20顆止痛藥 高中生頭痛未解中毒洗胃
摘錄自:2018/04/12  自由時報【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頭痛可別自己亂吃止痛藥,尤其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份的止痛藥服用過量會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險。
17歲蔡姓男高中生熬夜頭痛吃「乙醯胺酚」成份的「普拿疼」,為想趕快見效,竟在6小時內狂吞20顆;另一名28歲的江姓女子頭痛心情不好,1天內吞了30顆止痛藥,後來兩人都因不斷噁心、嘔吐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經洗胃及投予解毒劑後才解除中毒情況,兩人也坦承不知道普拿疼等止痛藥不能多吃,以為吃壞肚子,其實已經藥物中毒而不知差點奪命,慶幸身體恢復正常。
彰化醫院毒物科主任廖曜磐指出,據美國醫學會統計,美國在2000年至2010年有1567人因過量服用乙醯胺酚類止痛藥中毒死亡,可見其嚴重性。
廖曜磐表示,其實「普拿疼」是一種溫和的鎮熱解痛成藥,但其內含的乙醯胺酚成份會經過肝臟代謝,然後從腎臟排泄,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中間產物,仍由肝臟代謝,如果有毒物質的量太多,肝臟負荷不了無法代謝,就會造成肝臟損傷,若沒及時就醫恐引發急性肝炎,甚至肝衰竭危及生命。
廖曜磐說,乙醯胺酚中毒後症狀通常分成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腸胃道症狀;第二階段感到身體好轉,其實是肝臟開始被破壞;第三階段會出現黃疸、凝血功能異常等肝細胞壞死現象;第四階段則是肝臟撐過傷害逐漸復原,或惡化導致肝衰竭。

廖曜磐強調,一般市售普拿疼一顆500毫克,一天以3至4顆為限。如果成人短時間服用普拿疼超過7.5公克(15顆左右),或小孩體重每公斤服用超過140毫克,就有中毒危險。所以吃藥後頭痛未能舒緩,還是要看醫師比較妥當。
***-----------------------------------------------------------------------***
英國研究:常吃止痛藥 乳癌機率高
摘錄自:2005/05/30 TVBS【編輯 李育道 報導】您有長期服用止痛藥的習慣,可得留意以下這則報導,根據英國一份研究指出,止痛藥裡常見的ibuprofen成分,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提高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而不少止痛藥都含有這種成分。
這一顆顆橘色的藥丸就是ibuprofen在國內藥房相當常見,用來治療關節炎等慢性疼痛。
長庚醫院婦產部主任賴瓊慧:「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會長期使用止痛藥,或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謂慢性痛的病的話,這些病患都會長期使用。」
然而根據英國一份研究指出,長期服用這類止痛藥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將會比一般人高,而且對於超過50歲以上的婦女更為明顯,這個結果可把國內醫師給嚇了一跳。
醫師表示,過去婦女還經常服用這類藥物來降低罹癌機率,因為這屬於非類固醇消炎藥,可抑制會誘發癌症成長的基因,然而這次的研究結果卻和大家過去的認知剛好相反,目前對這份研究,醫界還沒有定論,但止痛藥醫生建議還是不要吃太頻繁。
***-----------------------------------------------------------------------***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可能導致關節骨壞死
摘錄自:2009/07/14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14日電】從事機械業的廖先生,長年服用含類固醇的抗過敏性鼻炎藥,導致關節骨頭壞死,不到30歲就得換人工髖關節,台中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羅揚斌今天呼籲大眾謹慎用藥,以免終生遺憾。
  廖先生的左腿感到痠痛已有一年時間,原本走一天才痛,今年變本加厲,只要走路就痛,他最初當做一般的筋骨痠痛,中西醫都看過,就是不見好轉。
  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發現,患者的髖關節已出現骰骨頭缺血性壞死,得置換人工關節。那麼年輕就要換人工關節,令人不解。羅揚斌發現,原因是廖先生長期服用含類固醇的抗過敏性鼻炎藥物。
  廖先生說,國中開始就常因鼻水成天流不停影響上課,連出了社會都無法擺脫,他為貪圖方便與便宜,都到小診所跟藥房拿「抗鼻子過敏的藥」,因為吃了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好,從13歲起,一吃15年。
  廖先生表示,他並沒有警覺,不知不覺掉入類固醇藥物濫用的夢魘中,藥愈吃愈重,當一天藥量最高達30粒之多時,自己都被嚇到。
  羅揚斌指出,類固醇藥物之所以會導致關節的嚴重傷害,原因是類固醇排不出來,屯積在人體內的脂肪細胞,作用在血管上皮,讓血管供應減少,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對骨頭破壞的作用無法反轉,而骰骨頭血液供應從遠端往近端供應,只要血液供應被阻斷,又沒有其它側肢可以供應,就會造成骰骨頭缺血性壞死。
  羅揚斌很驚訝會有那麼年輕就要換人工關節的案例,廖先生左側下肢的不適,經置換人工髖關節,現在已逐漸改善,狀況愈來愈好。
***-----------------------------------------------------------------------***
《非類固醇類止痛藥 易有副作用》食藥署副組長遲蘭慧說,一般民眾常使用的止痛藥主要分為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解熱鎮痛劑,與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s),而含乙醯胺酚的止痛劑若止痛劑量一天不超過4克,和其他止痛藥比起來較不傷胃。若吃太多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止痛藥的成分會對腸胃的黏膜造成傷害,加上胃裡的胃酸,讓受傷的黏膜不容易修復,一旦傷害深及胃黏膜下層,即形成胃潰瘍,如果還持續服用止痛藥時,就可能有腸胃受傷的風險,嚴重者甚至有胃出血及胃穿孔的危險。
《胃潰瘍、腎功能不良 不建議用》但遲蘭慧提醒,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s)較易出現腸胃及腎臟副作用,因此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腎功能不良者,就建議不要使用這類止痛劑。
遲蘭慧說,若短期止痛使用止痛藥,建議飯後使用、切忌空腹服用,症狀消失即可停藥。如果須長期服用或是高風險群,則可以請醫師考慮換新型選擇性COX-2的NSAIDs(如希樂葆、萬克適),或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劑(如:H2-blocks、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合併治療,仍然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
《止痛藥越吃越重是耐藥性變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郭奕宏表示,服用止痛藥並不會產生抗藥性。抗藥性是指不當使用抗生素,無法完全殲滅細菌時,存活的細菌得以喘息而變得更強,使得抗生素失去藥效。
不過,濫用止痛藥或是安眠藥物,則可能因為耐藥性或藥物耐受性變差,身體對於藥物的反應不像當初那麼敏感,因此需要增加劑量或更頻繁地用藥,才能達到原來的療效。
舉例來說,長期使用安眠藥,身體產生耐藥性,原來吃1顆,就能睡好覺,後來要吃2顆,甚至3顆,才能達到當初的效果。建議使用相關藥物時,都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
胰癌晚期腹痛難耐 電毯覆蓋止痛貼片險昏迷
摘錄自:2017/11/23  健康傳媒【健康傳媒 黃于庭/台北報導】類鴉片止痛藥物使用應謹慎,日前美國知名搖滾樂歌手王子(Prince)因服用類鴉片止痛藥物「吩坦尼」(Fentanyl)過量而身亡,國內也常出現類似個案。一名50多歲胰臟癌晚期患者,腹痛難耐,醫師開了「吩坦尼」貼片,沒想到他蓋著發熱電毯入睡,高溫導致藥物在短時間內大量被釋放,引起意識不清。
食藥署表示,「吩坦尼」屬於合成的類鴉片藥物,在台灣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嚴格管制輸出、輸入、製造及販賣,目前僅核准21張含Fentanyl的藥品許可證。
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指出,「吩坦尼」的止痛效力比嗎啡高50至100倍,常用於手術麻醉、癌症末期病患、重度疼痛、慢性頑固性疼痛,必須小心用藥,因為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祕、暈眩、嗜睡等,嚴重者會因呼吸抑制而導致死亡。
在劑型方面,「吩坦尼」可分為注射及貼片兩種,前者用於手術、加護病房與健檢止痛,後者則是提供癌症患者止痛之用,1片效用等於5支嗎啡注射劑,藥效可長達3天之久。
食藥署統計,自2002年至2014年,國人「吩坦尼」使用量成長2.2倍,其中以貼片使用量為主,國外就有病患使用貼片,任意丟棄,幼兒誤用之後,不幸導致死亡。
此外,貼片遇熱,將增加人體吸收,以致藥物過量,該名晚期胰臟癌病友因為癌細胞腹部轉移嚴重,疼痛難耐,醫師替開立「吩坦尼」止痛貼片。睡覺時,蓋上電熱毯,導致藥物過量,整個人意識不清。
食藥署呼籲民眾,「吩坦尼」屬於醫師處方用藥,使用時,必須遵照醫囑,切勿任意更改劑量,不可剪開或破壞貼片後使用,以維持貼片的完整性,避免將貼片靠近高熱的環境中。
此外,使用時,貼片應貼於腰部以上清潔乾燥的皮膚,最好是無毛髮生長的區域,不可貼於傷口處;使用過的貼片劑切勿隨意棄置,未曾使用過的貼片劑,應退還醫院或藥局。
***-----------------------------------------------------------------------*** 
還在亂吃止痛藥? 研究:常見止痛藥恐增心臟衰竭風險
摘錄自:2016/09/29 ETtoday【國際中心/綜合報導】還在亂吃止痛藥?小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來自義大利的一項研究證實,部分經常使用的處方簽和非處方簽止痛藥,會增加病人因心臟衰竭而住院的風險,而這些藥物多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及COX-2抑制劑。
法新社(AFP)報導,義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o-Bicocca)柯洛(Giovanni Corrao)與其研究團隊,調查英國、荷蘭、義大利和德國近1000萬名使用NSAID藥物的患者,發現有92163個案例因心臟衰竭住院,並檢視病患服用的27種藥物。
其中,他們發現包括七種NSAID藥及兩種COX-2抑制劑,能增加病患因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這七種NSAID藥物有diclofenac、ibuprofen、indomethacin、ketorolac、naproxen、nimesulide和piroxicam,其中ibuprofen在英國是常見止痛藥,上百萬人都在使用。而抑制劑指的是:etoricoxib和rofecoxib。
結果顯示,NSAID藥中naproxen和Ketorolac會分別增加16%和83%因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其他七種藥物若服用高劑量,也會讓風險增加一倍。
根據英國《衛報》,研究人員發現患者服用任何NSAID藥物後的14天中,因心臟衰竭住院機率比未服用者多19%。丹麥心臟專家Gunnar Gislason及Christian Torp-Pedersen則認為,NSAID是大眾廣泛使用的藥物,即使只是些微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也值得關注。(NSAIDs)較易出現腸胃及腎臟副作用,因此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腎功能不良者,就建議不要使用這類止痛劑。
該團隊強調,此研究結果屬於觀察性質,並沒有在受控制的實驗環境中被證實,所以無法確定這些藥物跟心臟衰竭有直接影響。但他們做出結論,最常服用的NSAIDs及選擇性的COX-2抑制劑,跟心臟衰竭導致住院風險提高有關。
******
摘錄自:2012/01/11網路新聞【阿斯匹靈的副作用會導致內出血和中風】許多民眾因疼痛、發炎、防止血小板凝聚造成的血塊、血栓〈由於血塊數量減少,也就減少了病人心臟病再次發作或者中風的危險〉。因而規律服用阿斯匹靈成藥者衆。不過研究人員提醒,當民眾服用阿斯匹靈時,一定要提高警覺,最好不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擅用成藥,以免藥物出現副作用,傷害身體,阿斯匹靈副作用以腸胃道出血症狀為主,也導致其他內出血,包括腦部內出血,所以健康人群是否應該服用阿司匹林來防止心臟病和中風可能弊大於利。
《藥物也可能引起退化性黃斑部病變副作用》也可導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會傷害視野中間視力,患者閱讀、駕駛、活動都會受到影響。當眼睛黃斑部部位受到損害,長出異常血管,血管就會出血、滲漏,進而傷害眼睛組織甚至導致失明。 
******
關節炎止痛藥 長期用易得心臟病
2011/01/13中國時報【閻紀宇/綜合報導】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說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消炎止痛藥物之一,尤其許多長期為骨關節炎所苦的老人家,更是不可一日無此君,然而瑞士學者的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每日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大幅升高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瑞士伯恩大學裘尼(Peter Juni)博士領導的團隊,針對七種常用的NSAID:布洛芬(ibuprofen)、奈普生(naproxen)、待克菲那(diclofenac)、塞來昔布(celecoxib,商品名「希樂葆」)、依托考昔(etoricoxib,商品名「萬克適」)、羅非昔布(rofecoxib,商品名「偉克適」)、羅美昔布(lumiracoxib),選出卅一項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共涵蓋十一萬六千四百多位受試者。
結果發現,長期服用依托考昔的受試者,心臟病發作與中風的風險較服用安慰劑者上升三倍;服用布洛芬會上升兩倍,服用羅非昔布與羅美昔布則上升一倍。相較之下,奈普生和塞來昔布是較為安全的用藥選擇,不過仍需提防導致腸胃不適的副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人員強調,NSAID這類藥物如果只是短期、偶爾服用,倒是不必擔心引發心血管疾病。然而,如果老人家有需要長期服用,最好和醫師仔細討論利弊得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狀況的藥物。
評論
我一直在說各種的止痛藥會都傷害心臟功能,只是嚴重程度不一而已。讀者現在看到了,我可有冤枉西藥廠,早就有許多案例可以證明這點,像是我有一位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先前就是因為類風濕關節炎兒吃止痛藥二年,之後就得到紅斑性狼瘡,各種疼痛都是可以治療的,請找真正有經驗的中醫徹底治好,不要再吃任何止痛藥了。《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癌細胞愛止痛藥!胃痛吃頭痛藥,吃出巨大胃腫瘤
摘錄自:2018/04/13  早安健康【早安健康/岡本裕(日本腦外科權威、惡性腫瘤名醫)】頭痛藥只是讓你失去痛覺,卻容易使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坐大 。
不管是頭痛藥、止痛藥、鎮靜劑,因為能有效消除疼痛,很多人把它當成居家常備藥、隨身萬靈丹;有人只要稍微哪裡痛,就馬上吞一兩顆藥,甚至「預計」等一下開會、搭飛機或睡不著會頭痛,就先吃點藥「預防」求心安。 
但你知道嗎,經常服用止痛藥,很容易罹患癌症。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的止痛藥,都具有使血管收縮、刺激交感神經的作用,如果經常服用,會造成慢性的免疫力下降,而最終結果,就是提高細胞病變、罹患癌症的可能性。 
之前我有一位患者,因罹患初期胃癌而接受手術治療。為了預防胃癌再度復發,我建議他要修正很多生活習慣,但他是頭痛藥的愛用者,想改也改不了。之後如我所擔心的,胃癌很快又復發了。 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證明因果,但是從我多年遇過的患者來看,大多數在年輕時就罹患癌症的人,其中有很高的比例是頭痛藥的愛用者。 
止痛藥並不會消除疼痛的原因!只是讓你暫時不感到疼痛而已。因此,即使吃了頭痛藥頭痛就拜拜,但頭痛的原因依然存在,「止痛」只是把身體的問題暫時擺著而已。一旦你了解止痛藥的嚴重性,就一定能斷絕對它的依賴。 
止痛藥可能讓你忽略身體的警訊!
長期服用止痛藥,還有一個很糟糕的後果,因為止痛藥阻隔了疼痛的感覺,會使你忽略身體發出攸關生命的警告。例如:在吃頭痛藥、牙痛藥的期間,如果同時期罹患了癌症,而癌症產生的疼痛也會被止痛藥阻擋,那麼你除非到後期很嚴重了,不然不會發覺得了癌症。 
●我們網站遇過一個實例,一位經常服用頭痛藥的男性,胃痛時也吃大量頭痛藥來止痛,最後胃疼痛到無法忍受才就醫,檢查發現胃部已經長了一個大腫瘤。他因為胃癌引起胃潰瘍而產生劇痛,都是靠吃止痛藥來壓制,才會造成延遲發現癌症以致延誤就醫的嚴重後果。 
以現在的醫療技術來說,胃癌只要能夠早期發現,多半都不會有生命危險。但若是經常服用止痛藥的人,就會失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大家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另外還有一個案例,一位男士因為慢性腰痛,十幾年來都經常服用止痛藥,拖到最後連止痛藥都無效了,終於願意進醫院檢查;竟然發現是得了前列腺癌,而癌細胞十幾年來已經一點一點地轉移到腰骨上,所以腰痛越演越烈。如果他不要小看疼痛,不要認為「只是腰痛而已。」能夠盡早做身體檢查的話,一定能夠盡早處理,病情也不會演變到這麼嚴重。 
再次提醒大家,止痛藥具有2大風險:「成為導致癌症的原因」,以及「延遲發現罹患癌症」。 千萬不要再依賴止痛藥過生活,盡快改掉大小問題都要吃藥的惡習,非得必要,偶爾在重要會議時頭痛再吃吧。 
***-----------------------------------------------------------------------***
車禍嗎啡止痛上癮 立委轟慈濟醫院
【朱真楷/台北報導】醫院成為癮君子的另類來源?國民黨立委羅淑蕾爆料,一名年輕男子日前因車禍外傷前往新店慈濟醫院就診,結果院方長期為他施打嗎啡、配西汀止痛,造成他藥物上癮。她透露,光是去年就到慈濟報到五四九次,甚至還曾在一天內注射一百毫克的嗎啡止痛,質疑醫院已變成罪犯的溫床。對此,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表示,如果真有這種案例,衛生署絕對不會寬待,因為這「完全不可以原諒」。
昨日上午,羅淑蕾在立院質詢時指出,日前接獲當事人家屬陳情表示,這名卅多歲的男子並非罹患重大疾病,只因在民國九十二年車禍傷及右髖骨,事後轉往新店慈濟醫院治療。近年來,院方卻持續給予大量嗎啡、配西汀等止痛藥,造成男子藥物上癮,只要一天不施打嗎啡,情緒就會失控。因此,即便家人不忍他上癮,卻也只能順著他繼續到醫院「止痛」。
羅淑蕾說,沒想到問題越來越嚴重,以去年為例,這名男子至少到新店慈濟醫院五百四十九次,幾乎每次都是讓醫生施打嗎啡,甚至還曾在一天內施打一百毫克,「骨折脫臼、胃穿孔,都只需要十毫克,為什麼醫生可以默許這個人打一百毫克!」她進一步說,以去年十二月為例,男子短短一個月就前往慈濟報到五十九次,「難道醫生還認為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嗎?難道醫院還沒發覺他已經上癮了嗎?」消息傳出後,陳再晉立刻表示會嚴格查辦,衛生署管制藥品組也在昨日下午與新店慈濟醫院聯繫,試圖盡快釐清真相。
但羅淑蕾強調,攤開近年管制藥品稽查結果,違規比例最高的就是醫院,但衛生署對於藥癮病患的管制規範卻相當鬆散,一旦有業者違規登載管制藥品用量,幾乎都僅被處罰鍰六萬,連刻意銷毀用藥紀錄也僅罰三萬,根本是不痛不癢。所以,這起案件絕非個案,而是全台灣醫療院所的通案。2011/01/04 中國時報
車禍嗎啡止痛上癮 一年報到五四九次
******
止痛藥別亂吃 當心成癮恐致命!
 摘錄自:2017/09/10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吃止痛藥雖可緩解疼痛,若使用過量當心送命!去年媒體曾報導,某外國名人坦承使用強效止痛藥-吩坦尼(以下簡稱Fentanyl)案,因此種止痛藥是一種鴉片類藥物,具成癮性,因此引發國人關注。
《鴉片類藥品止痛效果嗎啡100倍》食藥署表示,Fentanyl 是一種鴉片類藥物,在臺灣被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目前臺灣含有Fentanyl成分的藥品劑型有注射液、穿皮貼片劑及口頰溶片。Fentanyl止痛效果是嗎啡的100倍左右,多用在手術、重度疼痛或癌症末期患者身上,但只要些微劑量就可能超過人體負荷,導致患者呼吸及心跳變慢,甚至死亡,在劑量使用上必需經過精確計算,否則容易過量。
近年來在美國發生多起Fentanyl濫用事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之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CDC-NIOSH)的統計指出,從2001到2014年間,因不當使用Fentanyl而死亡的人數就增加了6倍,其主要原因是非法使用Fentanyl所造成。有許多不肖商人將非法自製的Fentanyl加入毒品中或製作成偽藥,再透過走私的方式販售到美國,而當這些吸毒者或使用止痛藥的病患,用了含有Fentanyl的毒品和偽藥時,就容易因劑量過高而導致死亡。
******
哪裡痛就貼哪裡?止痛貼片3大NG用法
摘錄自:2017/11/22 中時電子報 【 中時 倪浩倫/綜合報導】癌末患者面臨長期的嚴重疼痛,經醫師評估後,會開立具超強止痛效果的類鴉片藥物吩坦尼(Fentany1),但國外日前卻陸續傳出因使用不當,導致患者或家屬死亡事件。衛福部食藥署今強調,吩坦尼藥效是嗎啡50~100倍,最嚴重副作用為呼吸停止,患者使用貼片時應避免以下3大NG做法,像是靠近熱源處、接觸小孩、哪裡痛就貼哪裡。
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的吩坦尼,從2002至2014年,國內使用量成長220%,其中以穿皮貼片最常見,由於是處方藥,得經過醫師開立才能取得,但由於患者是回家自行貼上,容易因不當使用而出狀況。食藥署管制藥品組科長劉佳萍說,國內因衛教資訊做的好,目前沒有死亡、甚至嚴重的不適症狀發生,但國外曾有過量使用致死,以及使用後隨意丟棄、造成小孩誤用死亡等悲劇。
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說,不同於廣泛用於臨床的「靜脈注射」吩坦尼針劑,吩坦尼穿皮貼片多用於癌末、安寧病患等「長期且嚴重疼痛者」,劑量從25單位到75單位都有「25單位的貼片,相當於3支嗎啡的量」,而一片貼片可貼3天。
林至芃補充,貼片並非「哪裡痛貼哪裡」,貼片部位應以平坦皮膚處為主,像是胸前或腹部,有毛髮者須先除毛;曾有名70歲的婆婆,因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造成下背極度疼痛,拿了貼片就往下背疼痛處貼,結果因「沒貼好」而沒效果;此外,由於吩坦尼是透過進入血液來產生藥效,所以貼片時勿接觸高溫,像是抱著電毯或泡溫泉,會導致藥效短期內大量釋放,出現嗜睡等副作用。
劉佳萍說,國外曾發生胸前貼著貼片的奶奶,抱著孫子睡覺,沒想到睡了兩個小時以後,導致孫子因接觸吩坦尼,呼吸停止而差點送命的情形,提醒患者要特別注意。林至芃說,為避免病患以外的人誤接觸到吩坦尼貼片,患者一旦取下用過的貼片,應朝內對折、連同紀錄表繳回醫院或藥局。
***-----------------------------------------------------------------------***
藥罐子 小心腎受不了  20歲女吃止痛藥腎臟壞(這般用藥豈不出事)
2011/06/10〔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一名六旬銀髮族因頭暈、頻繁跌倒就診,醫師發現,病患每天服用二十餘種藥物,利尿劑就有四種,還同時服用升壓劑等互相矛盾的藥物,抽血檢查發現,病患腎功能已受損,醫師懷疑與過度用藥有關,要求停用利尿劑、升壓劑,也換掉高血壓藥,腎功能才恢復正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明正昨指出,病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長期在某家醫院多科門診求診,一開始服用降血壓藥,雙下肢出現輕度水腫,加上不時便秘腹脹,再求診醫師開腹瀉用藥及利尿劑,結果因頻尿影響睡眠,多次跌倒,還出現輕度憂鬱,服用包括降血壓、腹瀉藥、利尿劑、安眠藥、止痛藥及憂鬱症的藥物。
陳明正說,病患原本的醫師為他開立利尿劑,就是臨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但開的利尿劑高達四種,利尿劑使用過度,病患血壓低,醫師又給升壓藥,兩種藥物功能互相矛盾。陳明正表示,治療時先停掉利尿劑及升壓藥,換掉高血壓的藥,兩週後,病患不再頭暈,夜晚也沒有頻尿,後來沒有跌倒,腎功能再度回復正常,經過評估,用藥減至四種。
陳明正說,經評估九十九名門診病患,多重用藥的比率高達七十二%,用藥總數共七百二十一種,平均每人服用七種藥物,經調整降至六百二十七種,用藥數下降十五%。他解釋,多重用藥包括使用不適當或非必須的用藥或超過五項以上的用藥,調整時先停用沒有適應症的用藥,也要避免以藥物治療他種藥物引發的副作用。
陳明正提醒,老年人用藥複雜,藥物不良不易發現,多為非典型症狀,例如疲倦、神智不清、頭暈或跌倒,家人若發現有類似症狀,可請醫師評估用藥,若求診多科,也可將藥物提供醫師參考,避免重複用藥。
吃藥的量和方式也很重要!醫師表示,曾遇過20多歲的年輕患者,來就診時腎臟已經壞掉了,雖然還能排尿,但已經沒有過濾毒素的功能,一問才知道,原來她也是因為經痛,結果過量吃止痛藥,一次吃好幾顆,且密集地吃導致,「吃止痛藥吃到身體出狀況,通常都是過量,一般正常是4~6小時吃一次,都是安全範圍!」
吃止痛藥的時機很重要,「目前認為,月經來前會分泌前列腺素,這是導致經痛的主要原因,因此吃止痛藥目標是要阻斷這個內分泌,所以痛起來才吃的話,效果就比較差」,因此建議,若是經期規律,可以月經來的前一天就先吃,效果比較好!
***-----------------------------------------------------------------------*** 
把止痛藥當糖果吞 20歲妹尿出血「這裡破掉了」…已呈現纖維化
 摘錄自:2020/01/02  CTWANT【編輯 / 陳俐君 】將止痛藥當糖果一把吞,當心吃出人命!一名年僅20歲的少女,因為腰痛與頭痛掛急診,因為尿液有發炎反應,被當急性腎盂腎炎收住院打抗生素,沒想到藥越打越嚴重,醫生透過全腹斷層掃瞄,竟發現該少女的「輸尿管」竟然全破了,一細問原因,讓醫師都搖頭了。
收治該病例的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提到有一次遇到一名年約20歲的年輕妹妹,因為腰痛、頭痛跑去掛急診,採樣小便發現尿中帶血,還有發炎反應,因此一開始被當成急性腎盂腎炎收住院打抗生素治療。但奇怪的是,打了三天抗生素,病情未見好轉,反而更惡化,後來醫師安排少女做了全腹斷層掃描,赫然發現顯影劑竟會從腎臟慢慢「漏出去!」
後來醫師發現,少女的輸尿管其實已經發生破裂,透過以輸尿管鏡再進去確認,發現少女的輸尿管變得硬硬又白白的,代表已呈現纖維化、硬化狀態,後來緊急放置內引流管,以減低腎臟壓力,慢慢治療才康復。
歸家豪後來再回頭詢問這位妹妹的日常生活,才發現她從國中開始,因為長期有嚴重偏頭痛問題,她在沒有就醫的情況下,自行到藥房購買非類固醇的止痛藥服用,而且還把藥當巧克力糖吃,「不舒服就抓一把吃」,止痛藥亂吃,才導致泌尿系統出現大崩壞,差點丟掉性命。
***-----------------------------------------------------------------------***
腹絞痛原因不單一勿亂服止痛藥遮蓋病情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在臨床上,腹絞痛屬於急腹症的範疇。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急腹症病因可以很單純,如飲食不潔的腸胃炎腹痛,也可以變得很複雜,如大葉性肺炎、腸穿孔、腸梗阻、宮外孕、先兆流產等引起腹痛,患者如果需要西醫手術治療,術後可配合中藥,有助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提升修復能力。
林奕良醫師指出,民眾應配合醫師檢查,以便幫助判斷,有些注意事項必須分清楚,譬如民眾應分清楚疼痛的感覺,以及釐清疼痛的位置,到底是刀割樣疼痛、鈍痛或絞痛;回想疼痛的過程也是重要的一環,包括逐漸加劇的疼痛還是活動後才突然出現疼痛,如果有發熱情形,是先發熱後腹痛還是先腹痛後發熱。
林奕良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民眾發生嘔吐的狀況,必須釐清到底是先嘔吐後疼痛,還是先疼痛後嘔吐,或是陣發性腹痛伴隨嘔吐,另外,嘔吐物有沒有特別的顏色也是觀察的重點之一。當腹痛發生時,需注意是否伴隨大小便次數增多或減少,大便有無明顯特徵。
當民眾分清楚病情之後,將有利於醫師診治,可先在一般的中西醫診所進行診治,但千萬不要亂服止痛藥,以免遮蓋病情造成誤診。中醫療法有一些治療方向,包括行氣導滯、通裡攻下,或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或是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等,傳統中醫療法可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2012/04/30 台灣新生報
***-------------------------------------------------------------------***
長期服肌肉鬆弛劑 記憶會減退 
2013/10/04.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久用肌肉鬆弛劑,影響記憶。北市聯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建良表示,年長者跌倒、摔傷,醫師可能處方肌肉鬆弛劑緩解疼痛,但長期服用,記憶力易減退。
劉建良醫師強調,年長者的腦部多呈衰退狀態,尤其已有缺血性血管問題或失智症,再用肌肉鬆弛劑等抗膽鹼藥物,恐惡化原有失智症狀。
他建議「年長者就醫時最好把先前的藥袋帶著,或請家人記錄服藥狀況」,畢竟健保卡能提供的用藥、固有疾病資訊有限,且藥物不可能完全無副作用,換醫院或醫師就醫時,新醫師必須知道患者健康狀況及服用的藥物,才能減少開立不適當處方的機率。
醫師舉例,患者可能在某醫院治療腦血管缺血,某日摔傷到另一醫院就診,另一家醫院醫師主要針對摔傷、疼痛,不一定了解患者腦部缺血,有失智之虞,進而開出惡化失智的藥物。有些患者固然會清楚說明自身狀況,有些卻未必主動跟醫師說明,也不清楚正在服用的藥物。此時最好由家屬協助記錄。
醫師日前收治一名逾65歲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十幾年前因為腎臟病切除一顆腎臟,目前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近期的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腦部血管缺血導致功能受損。幾個月前意外跌倒,摔傷腳踝跟背部,醫師開立有效卻容易對腎臟造成負擔的消炎止痛藥,以及會影響腦部功能的肌肉鬆弛劑,造成患者口乾舌燥、便秘、解尿不順、頭暈的副作用,並加速腦部退化速度,家屬擔心病人有其他更嚴重的疾病而來就診。
劉建良醫師與病患討論後,改以復健為主,配合較不傷腎的止痛藥並停用肌肉鬆弛劑,以降低藥物對病人可能造成的傷害。停用肌肉鬆弛劑後,患者頭暈症狀改善,同時跌倒風險也降低。過一、兩周,患者疼痛漸漸減輕,精神變好,食慾、記憶力也顯著進步。
***-------------------------------------------------------- --------------***
是藥三分毒?止痛藥竟引起藥物過敏險致死
2013/11/15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你有辦法想像,只是為了減輕頭痛、腳痛的症狀,而吃了最平常的止痛藥,但卻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嗎?徐先生幾年前因為腳痛到桃園某骨科就診,醫師開立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為他止痛,服用一週後,得了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不僅全身潰爛、口腔潰瘍,還歷經千辛萬苦才撿回一條命。因此為了讓更多人重視藥物過敏嚴重者可能會致命的問題,將成立「中華民國藥物過敏病友會」關注和服務病友。
徐先生表示,以往沒有藥物過敏的病史,直到吃了抗癲癇藥劑才出現SJS,且醫師當初開立處方時並沒有提醒這個藥物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服用初期2-3天並無出現異狀、直到一個禮拜後出現嚴重症狀。當時,他連口水都無法吞嚥、也無法正常說話,後來連指甲都掉了,轉到長庚醫院經鍾文宏醫師診斷後,才確診為藥物過敏、立即停用該藥物,但因已出現嚴重症狀、歷經整整一年的治療才恢復。
藥物過敏不只出現紅斑、水泡、皮膚潰爛 還會致死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暨皮膚科醫師鍾文宏表示,SJS是一種發生在身體皮膚與黏膜組織上的嚴重發炎反應,會出現紅斑、水泡、表面皮膚如燙傷般大片脫落,而造成的病因包括服用特定藥物或被病毒感染,其中又以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居多,若未妥善照顧與治療,可能因此致命;且就算治癒、也可能留下如視力減弱、乾眼或失明等後遺症。
徐先生以親身經驗來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忽略藥物過敏的重要性,服藥之前可先上網查詢是否有副作用,並希望政府嚴格控管容易引起藥物過敏的藥物,如在仿單上加註可能的風險、或是推動健保IC卡註記等,防止萬一有天藥物過敏者意外昏迷,醫師不明瞭是否有藥物過敏病史,而開立不適合的藥物,那將會是生命的一大威脅。
一群藥物過敏的受害者病友將成立病友會,希望集結大家的力量,要求政府重視藥害問題,推動相關政策,避免更多人受害,未來也將和伊甸基金會合作,提供藥物過敏諮詢、宣導、舉辦專家講座,讓病友們互相經驗交流及情緒支持,也讓更多人知道藥物過敏的可怕,讓藥救人、而非害人。
呼籲政府未來能推動以下政策 用藥將能更安全
1.藥物過敏病史應完整記載於健保IC卡、避免病患受害
2.簡化並加速藥害救濟的補助申請過程
3.加強藥物把關,避免濫用有嚴重副作用的藥物。
***-------------------------------------------------------------------***
強力止痛藥易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須慎用
2013/11/21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醫師呼籲慎用強力止痛藥。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醫師莎莎納拉‧赫瑞格斯研究指出,不少醫院開出的強力止痛藥劑量偏高,易導致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
《內科醫學檔案》已刊載的研究顯示,處方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老年與女性患者的比例高於其他族群。藥物類別中,用於止痛者佔多數。
藥物不良反應事件是指因使用藥物所導致的失能、死亡、住院,生育缺陷,額外針對藥物傷害的介入預防等。處方藥品不良反應有類別集中化的現象,美國有近9成的處方藥物有不良反應通報,集中在止痛、風濕免疫相關藥物。
研究指出,在藥物致死的不良反應事件數多寡排名中,前幾名主要是為強力止痛藥。過量服用處方止痛藥而死亡的案例過去10年間增加5倍。
有些止痛藥具成癮性,需由醫師處方,不宜長時間自行服用。而非類固醇性止痛藥雖有效,但長時間服用,部分容易影響胃黏膜、腎臟及其他器官。
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疼痛,還是要就醫檢查,有些疼痛需要嗎啡等級的強力止痛藥,才能暫時緩解。醫師指出,當惡性腫瘤轉移到骨骼時,常引發難忍受的疼痛,這種疼痛靠一般消炎止痛藥無法緩解,多半得使用強力止痛藥。
***-------------------------------------------------------------------***
濫服止痛藥 易中風,不孕
2014/04/10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國人最愛買的藥品,以症狀來區分的話,治療頭痛、疼痛、經痛等止痛藥占22.2%最多,其次為咳嗽、流鼻水的綜合感冒藥11.3%、腸胃不適的腸胃藥8.9%。使用止痛藥時,要特別注意藥物副作用風險。荷蘭最新研究發現,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增加心律不整風險,一旦有心律不整問題,很容易就會中風。研究數據顯示,用藥患者出現心房顫動機率增加百分之八十四之多。
心房顫動患者的心房跳動節奏出現異常,心跳往往比正常人快得多,且心臟收縮動作並不完整,因此血液就可能堆積,形成血栓,進而增加中風風險。
******
一名廿七歲少婦,婚後積極「做人」,即使每次算好排卵日行房,連續一年卻總未「達陣」受孕,後來才發現是止痛藥來攪局。
開業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這名少婦因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每個月排卵時,都會腹部疼痛,只好吞止痛藥緩解疼痛。醫師後來建議她,以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NSAID)替代原來用藥,就順利懷孕產子。推測其不孕原因,與子宮內膜異位,又加上長期吃止痛藥有關,如果是懷孕中的婦女,要注意在某些生理狀態下,不可以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免發生危險。現在旅居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李德坤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常用在止痛藥的成分乙醯胺酚,會增加孕婦的流產率,也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
牙疼使用止痛藥 妙齡女呼吸困難急就醫 竟變「藍血人」 
摘錄自:2019/09/20  世界新聞網【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住在美國羅德島州普羅維頓斯市(Providence)的一名25歲女子日前因牙齒劇痛,前往藥局購買含有苯作卡因(Benzocaine)成分的止痛藥,且在睡前將藥一飲而下,結果隔天起床,開始全身虛弱、疲憊不堪、呼吸困難,且發現皮膚和指甲邊緣泛藍,而自行前往急診室就醫,抽血檢查發現她的血液已經變成深藍色。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19日刊登由普羅登斯市米瑞亞姆醫院急診室醫師(Miriam Hospital )華倫(Otis Warren)、布萊克伍德(Benjamin Blackwood)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名自行就醫的女性患者,診斷後發現她全身呈現藍紫色的發紺(cyanotic,又稱紫紺、蒼藍症)症狀。
華倫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說,發紺是非常罕見的狀況,在他擔任住院醫師期間只遇過一個病例。華倫指出,這名婦人的狀況為「後天變性血紅素血症」(acquired methemoglobinemia),發病原因是患者使用某些藥物之後,副作用導致患者血液喪失了把氧傳輸到身體組織的功能,讓患者外表樣貌看起來變成藍紫色。
人類血液由於含氧而呈現鮮紅色,變性血紅素血症患者血液雖然變成深藍色,但華倫表示,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仍然頗高。
華倫表示,這名婦人使用含有苯作卡因(benzocaine)麻醉劑成份的市售牙疼止痛藥,結果出現了全身變成紫藍色的罕見副作用。這名婦人接受兩劑甲基藍(methylene blue)注射並住院一晚之後已經康復。
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規定含有苯作卡因的成藥必須加註警語,兩歲以下孩童禁止使用含有這種成份的牙疼止痛藥。
不過,華倫指出,如果患者體內產生變化的血液指數飆高到超過50%,患者可能陷入昏迷,或者因為組織缺血而發生心臟、腦部併發症,倘若病變血液指數升高到60%,患者則可能因死喪命。
***-----------------------------------------------------------------------***             
吃止痛藥過敏!15歲弟全身狂冒泡…皮肉「一推就分開」 醫嘆:救不回來了
摘錄自:2020/05/10  ETtoday【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藥物過敏不少人都曾經歷,大多屬輕微症狀,如皮膚搔癢、局部紅疹等,但也有少數藥物過敏引發嚴重併發症,恐危及生命。一名15歲少年吃完止痛藥後,隔天早上舌頭、嘴唇和會陰腫脹,數小時後全身布滿紅疹,漸漸轉為水泡,且皮肉一摸彷彿就會分離,就診時全身布滿水泡如同燒燙傷面積超過30%,連醫師都看傻:「死亡率是50%」。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15歲的少年,送醫時全身布滿水泡,畫面令人秒震懾,隨處可見皮膚上都是水泡,有些已經破裂,有的雖然沒冒出水泡,「但皮膚跟下面的皮好像輕輕一摸就會被推開。」一問之下才發現,少年2天前看牙齒,醫師開立消炎止痛藥及抗生素讓他服用,未料隔天舌頭腫起來、嘴唇麻腫,就連會陰部也出現紅腫。
陳木榮進一步指出,少年爸媽當時推估應該是藥物過敏,致電牙醫得到的回應是:「你不要吃(藥)了,休息幾天應該會恢復。」未料數小時內,他的全身開始冒出疹子,媽媽循著症狀上網一查,擔心是「史蒂芬強森症候群」。在醫師評估全身如同燒燙傷的面積超過30%,研判是「毒性表皮溶解症」,死亡率近50%。
後續將少年送往燒燙傷加護病房,以燒燙傷等級照護,未料後續竟引發肝衰竭、腎衰竭,最終因為全身性的感染引發敗血性休克不幸喪命。陳木榮猜測,應該是消炎止痛藥惹禍,台灣目前認為史蒂芬強森症候群與某些基因有關,因此可檢驗基因。然而,真的服用止痛藥而出現毒性表皮溶解症的人並不多,患者若真的在服用某種止痛藥後出現不是症狀,務必告知醫師。
整形外科醫師傅如鵬也曾收治過類似個案,男子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大引發頭痛而自行買止痛藥服用,未料全身慢慢出現紅疹、眼睛痛、嘴巴麻,最終導致口腔潰爛,全身如燒燙傷的體表面積約10%,被送往加護病房進行燒傷評估。
史蒂芬強森症候群與毒性皮膚壞死為「程度上」的差異,傅如鵬解釋,當水泡遍布體表面積30%即稱為毒性皮膚壞死,史蒂芬強森症候群面積為10%,當情況沒有控制好,使得擴散面積越來越大,即會轉為毒性皮膚壞死溶解症(毒性表皮溶解症)。依照文獻看來,國外發生比例約百萬分之3~5%,台灣則是5~10%,在燒傷中心蠻常遇到類似患者。
***-----------------------------------------------------------------------***
肚痛吞4顆止痛藥…她「七孔噴血」住ICU半個月 醫生揭原因嚇壞網
摘錄自: 2021/10/03  CTWANT【編輯:陳頡 】大陸浙江省寧波市一名53歲的張姓女子近日因腹痛,自己吞了4顆止痛藥,不料症狀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治療。醫生透露,張女到院時全身出血,類似常說的「七孔流血」,就連牙齦也大量出血,緊急輸了2500毫升血漿後,血壓才回升,保住一命。
《北京青年報》報導,張女日前被送到寧大附院急診室,到院時臉色蠟黃、呼吸微弱,意識也開始模糊;接診醫生一看到患者,便驚覺事態嚴重,一測血壓上壓和下壓分別只有70mmHg和50mmHg,隨後的檢查更讓醫生擔憂,因為張女不僅黃疸超標10倍多,肝臟、腎臟、心臟等多個系統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
據家人轉述,張女3天前出現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症狀,自行吃了一些藥,但是腹瀉、腹痛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發展為頭暈、乏力,家人見狀趕緊將其送至當地醫院。不料輸液時,張女皮膚上的一個小小針孔,竟然血流不止,半小時也沒止住。當地醫院考慮到患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建議轉院。
寧大附院ICU主任甘永雄回憶,根據病歷資料,一開始懷疑張女是闌尾炎穿孔,但又不太像,後來他想起10年前的病例,當時患者因為擅自服用了4顆止痛藥被送醫,最後因肝功能嚴重衰竭死亡;詳細詢問家屬後得知,患者平時感冒、發燒不舒服,都會服用「散利痛」止痛藥,這次先是吃了2顆,醒來又吃了2顆。
甘永雄表示,「散利痛」的學名叫「複方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常用於抗感冒、止痛、退燒、消炎,而這4顆小小的藥片,恰恰是張女病情凶險的罪魁禍首,「當時病人全身出血,類似於我們常說的『七孔流血』,連牙齦都在出血。只能進行大量輸血,一共輸入2500毫升的血漿,病人血壓才慢慢回升。」
醫生說明,張女這次服藥時,還伴有闌尾炎急性發作,身體素質較差,加上她服用過量藥物,導致藥物引發全身炎症反應,提醒民眾若身體不適,還是要盡快就醫,切勿自行亂服藥,一旦出現類似情況,應立即停用藥物,同時大量飲水加速藥物代謝,並於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
★疼痛吃太多止痛藥  老人胃潰瘍吐血
摘錄自:2009/02/10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止痛藥千萬不能吃過量!七十歲的吳阿嬤每次背痛就吃止痛藥來緩解症狀,吃一種沒效,他還會再吃別種,不知覺一天就吃了好幾顆,沒想到背痛沒好,最後還吃到吐血。經醫師診斷發現,他的背痛是脊椎脫落引起的,吃止痛藥根本沒效,也因為他吃太多成藥,還導致胃潰瘍。(止痛藥豈止是造成胃潰瘍,還會造成肝癌,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是得到肝癌世界排名第一的由來。)
     另一位78歲的吳姓老先生,因為背部長期疼痛,自行到藥房買成藥和止痛藥服用,結果疼痛症狀不但沒有根治,還吃到胃潰瘍吐血,後來送到醫院急診,才沒有大礙。
後來在醫生的診斷之後,才知道是因為腰椎落滑落壓到背部的神經,才引發背部酸痛。醫生說,止痛藥的作用是止痛,但是停止服用藥物後,疼痛又回來了,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錯了,就算服止痛藥,痛還是存在,根本無助於止痛。)
 事實上很多民眾都會跟這兩位老人家一樣習慣吃止痛藥來減輕身體的疼痛,但長期自行服用止痛藥物不但會對腸胃造成傷害,過量服用更可能會導致肝腎受損而死亡,(簡單說就是會得到肝癌或是洗腎。)建議民眾在疼痛發生時提早就醫,找出真實病因、掌握黃金治療時期,健康才能獲得保障。《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