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福部33藥下架談:賦形劑真的沒有安全上的問題嗎?★5大指標算中風 吃全素列其中★一天到底吃幾顆蛋 會影響健康?★素食者注意事項 (維生素B12的重要性)★吃全素變暴躁 當心缺維生素B12★缺乏B12!吃純素女性 易生缺陷兒★日飲500CC牛奶 預防阿茲海默症★吃B群真能補充體力、消疲勞? 打破你對它的4大誤會★補充維他命適量就好 小心補過頭!★痛風男倍增 吃素比葷好★聰明吃素 輕鬆吃進蛋白質★ 6種不適症狀 缺乏維生素警訊★素食巧巧呷 手術可免體力不支★素食媽咪不能吃魚?吃天然藻油也能補到DHA★★★★★

 

***-----------------------------------------------------------------------***
天然A尚好?教授解析「天然vs.合成」維他命的迷思
摘錄自:2018/08/23   聯合新聞網【科學的養生保健 林慶順教授】在2018-8-5有位讀者羅先生在臉書跟我討論一篇文章。他說:「符合我長年的質疑,特再請教授惠予檢閱,看內容正確性&有何需要增加說明之處,願加惠於眾人,有清楚的暸解」。
羅先生所提供的文章是「全天然維他命、礦物質 vs 人工合成的維他命、礦物質」。它“很科學地”講解了「天然維他命」和「合成維他命」之間的區別,並指出「合成維他命」的許多壞處和缺點,例如(1)大量長期服用合成維他命可能有危險,(2)合成維他命可能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糖、煤焦或其它添加劑,(3)合成維他命較不易被吸收。
只不過很可惜,這篇文章雖然看似科學,卻沒有提供任何科學證據,也沒有註明資料來源。
事實上,網路上有許多討論「天然」和「合成」維他命的文章(中英文都有),而主張「合成」不如「天然」的文章通常都是用同一套“理論”來做解釋。只不過它們要嘛沒有提供科學證據,要嘛就是提供錯誤科學證據。
例如一篇標題為The Truth About Vitamins in Nutritional Supplements的文章就有提供非常多的科學證據(共75篇參考資料)。但是,很不幸地,它卻展示了一個非常荒唐的「電子影像」來比較「合成維他命」與「天然維他命」結構上的差別(沒有提供資料來源,也沒有解釋所謂的維他命結晶是如何判定的)。
不管如何,我想,大多數人應該知道「合成」是什麼意思,但是對「天然」則有很大的誤會。
例如,有一位讀者就曾經跟我說「我要強調我吃的是天然的綜合維他命」。所以我就問她「天然的綜合維他命」是什麼東西?是從動植物萃取出來的?還是罐子上寫著「天然」的人工藥片?從這個例子就可看出,「天然」這個詞現在幾乎已經等同於「騙你傻乎乎」了。
台灣的「環境資訊中心」在2014-2-6有發表一篇《食管局沒定義 美食品狂打天然》。它的第一段是:美國預先包裝好的食物產品,打著「天然」的標誌上架,但骨子裡卻滿是人工添加物和化學成分,而這種現象源自,美國根本沒有定義什麼是「天然」。
沒錯,FDA沒有對「天然」下定義。所以,既然不知道何謂「天然」,法律上當然也就不能追究某某標榜天然的產品是否造假。
科學上,也一樣無法定義什麼是「天然」。縱然是從動物或植物萃取出來的營養素,在萃取,純化,及製劑的過程中,一定是需要使用一些物理或化學處理。所以,儘管源頭是天然,但最後的產品卻可能已經遠遠偏離天然了。
嚴格地講,所有天然的維他命就只存在於食物裡(維他命D是來自陽光),而它們一旦被萃取出來,就再也不是天然了。所以,您如果相信「合成的」是不好,那,您也就只能從食物和陽光來攝取維他命。
好消息是,對多數人(99%)而言,食物和陽光的確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維他命。
壞消息是,對同樣的這些人,額外補充維他命(罐子裡的),卻可能會增加死亡率。
所以,您真正需要問的並不是「天然的好,還是合成的好」,而是「到底需不需要補充」。
真的需要補充維他命的人不多,大約只有1%,例如:吃全素(蛋都不吃)的人需要補充維他命B12。而儘管市面上大多數維他命B12補充劑是合成的,卻還是有效的(附註:有關維他命B12的種類,請看TYPES OF VITAMIN B12)。
還有,住在陽光不足地區的人,尤其是發育中的小孩,是需要吃維他命D補充劑(縱然是所謂的合成的,也是有效)。
也就是說,只要是在「需要吃才吃」的情況下(而不是額外補充),合成的維他命是既安全又有效。
我之所以敢這麽說,是因為,這一百多年來,有關維他命的研究已經累積了超過30萬篇論文,而這裡面,絕大多數的研究是針對合成的維他命而做出來的(畢竟,天然維他命不易取得)。
如果說合成的維他命有什麼不好,那也就只是在它們被濫用的時候。
很不幸的,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人濫用維他命,而我猜,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
***-----------------------------------------------------------------------***
從衛福部33藥下架談:賦形劑真的沒有安全上的問題嗎?
摘錄自:2013/12/05 康健網站【綜合報導】12月4日報載衛福部食藥署公告33項藥品因為未申請變更賦形劑,必須在一個月內下架。食藥署延遲半年才公布,並且食藥署的官員說明,賦形劑調整目的大多在改善口感或外觀,可能影響藥吸收率,但沒有安全性問題。
《賦形劑是否真的「沒有安全性問題」?》
賦形劑(excipient),根據1994年美國國家處方集(United States’ National Formulary)的定義:「有效成分以外,有目的性地添加於藥品中的任何成分。」
簡單說,在藥品中除了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外加化學成分都稱為賦形劑,而且這些化學成分都有特殊的功用。
以他們在一個藥品中的功能,可分為稀釋劑(有效成分通常分量太少難以精確量取,需要稀釋劑輔助)、黏合劑(將錠劑的成分黏合在一起,使得錠劑可以成形)、崩解劑(錠劑在胃中需要崩散才可以釋放出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吸收才得維持)、助流劑(在錠劑製造過程中減少摩擦力與顆粒間的附著)、錠衣與外膜(保護錠劑在環境中可以抗光照、濕度、或氧化;矯味;改變藥品釋放速度;提供辨識,等)、著色劑(增加接受度、提供辨識,等)、防腐劑(維持藥品效力的穩定)等。這些成分的來源可以是動物、植物、礦物、或化學合成。
《不只糖的問題,還有複雜的化學成份》
過去很多人認為賦形劑不過就是一堆糖粉,由上方的說明,顯然不只是糖粉而已,而是許許多多複雜的化學成分,而且在整個藥品的重量或體積上,賦形劑的量遠遠超過有效成分,因此其品質之優劣對於整個藥品的品質影響甚鉅。
在過去的教訓上,我們才學到賦形劑也可以導致死亡:1990年在奈及利亞,發生製造咳嗽糖漿的糖漿因為被其他溶劑污染,造成47個死亡案例;1986-1998年在印度與孟加拉,乙醯胺酚(普拿疼的有效成分)糖漿被污染,造成236人死亡;1996年在海地,甘油被二甘醇污染造成88人死亡。所以,各國都規定賦形劑雖然不是有效成分,仍然必須是經核准合乎優良藥品製造規範之廠商製造。這33個藥品,不提報賦形劑變更,如果所用的賦形劑來源不明而有污染之虞,民眾的生命就可能受到威脅。
賦形劑中的黏合劑、崩解劑、錠衣與外膜都可能影響藥品在身體內的崩散、溶離、吸收。一個藥品,可以因為賦形劑的改變,吸收增加或減少,如果這是一個作用強效的藥品,增加吸收就可以增加副作用,減少吸收就可以使病情失去控制。怎麼可以說「可能影響藥品吸收率,但沒有安全性問題。」
從過去的經驗,醫藥學界也很清楚知道,賦形劑雖然宣稱沒有藥理作用,但是卻有許多賦形劑已經被認知具有負面的作用。
例如有些著色劑曾有引起過敏反應的報告,例如食用色素酒石黃(tartrazine)等數個色素,在具有阿斯匹靈過敏史的病人,也會引起類似阿斯匹靈引起的過敏症狀;氯化苯二甲烴銨(benzalkonium chloride)在眼藥或外用藥中為防腐劑,它會引起眼睛不適,也會將隱形眼鏡染色,所以建議要先取下隱形眼鏡,15分鐘後再戴回;亞硫酸鹽(sulfite)在藥品中被當作抗氧化劑,特別常被加在一些容易被氧化的有效成分中,常常引起過敏的反應、皮膚癢、蕁麻疹、嚴重者引起氣管痙攣、低血壓、甚至失去知覺。因此,這33項擅自更改賦形劑的藥品,長期服用這些藥品的病人可能因為賦形劑的改變,引起過敏反應,而開藥的醫師也很難想像,是因為如此而引起的。
《哪些人是賦形劑引起副作用的高危險群?》
在我們民眾當中,有五種人是賦形劑引起副作用的高危險群,他們就是: (一)具有食物過敏史的人,(二)懷孕婦女,(三)幼童,(四)醫療原因必須限制食物的人,(五)具有宗教性食物禁忌的人。
食物過敏或不耐的人必須注意自己的過敏史,避免藥品中含有過敏原的產品,美國於2006年開始要求食品或藥品必須列出八個最常見引起過敏的食物成分(包括,蛋、奶、大豆、小麥、花生、貝類、堅果、魚)。
孕婦要避免含鋁賦形劑(因為鋁可能累積,穿過胎盤,引起中毒現象,神經症狀、新生兒骨鬆),含酒精藥品也要避免;苯甲醇在注射劑中具有局部麻醉的功能,可能引起早產兒喘息症候群。
有人對於乳糖有不耐的現象,則藥品當中含乳糖為賦形劑就有可能引起病人腹瀉。
明膠(gelatin)與硬酯酸(stearic acid)都是動物來源的化學成分,佛教、猶太教或回教徒有豬相關的禁忌,可能就必須考慮換藥。這些高危險群,應該特別注意新劑型新配方的藥品,確認沒有相關的禁忌才可以開始用藥。
以上可見,賦形劑雖然沒有藥理作用,但是仍然對於藥品品質有重大影響,所以文獻建議藥品中的賦形劑,仍然要與有效成分一樣地被看待、被評估,正如有效成分一樣,賦形劑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課題。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版主按:從此篇文章可以瞭解,要吃天然的維他命不要買藥厰生產的成品,因為這些成品需要的成分很少,而且都有副作用。(西洋人只知道鈣對骨頭有益,所以你們去買鈣片時,瓶子上都註明是提鍊自牡蠣,然而他們不知道我們中醫使用牡蠣不是要光要求鈣質而已,光只提取鈣質出來而沒有鹹味時,不但對骨頭無益還會傷骨的,所以自然和提煉的絕對不一様)】
***-----------------------------------------------------------------------***
★5大指標算中風 吃全素列其中 
.摘錄自: 2012/11/12網路新聞【社會中心/綜合報導】會不會中風也可以用算命算出來?國家衛生研究院教授溫啟邦昨天發表「中風科學算命攤」,研究發現以是否有吸菸、喝酒、體重過重、吃素及運動等生活指標,就可以預測未來可能中風機率,連吃全素也成為中風危險指標!學者提醒吃全素者適當運動、補充營養,幫助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保護血管彈性,降低中風機率。
溫啟邦昨天在台灣醫學會研討會發表研究報告,經歷超過八年研究分析五十萬人健檢資料,以「五問(抽菸與否、運動與否、體重、喝酒與否、是否為素食者)、血壓、糖尿病、膽固醇、貧血、慢性腎臟病、尿酸值」為算命基礎,算出未來中風率,預測準確率高達到八、九成以上,提醒民眾平時多注意生活習慣,找出「趨吉避凶」的方法。
他說,鐵口直斷的方式是從問診及察言觀色,參考健檢資料及生活習慣,若符合「五問」者10年內中風機率是45%、「五問+血壓+糖尿病」則增加到93%、若又有膽固醇、貧血、慢性腎臟病與尿酸問題,則中風率是100%。
溫啟邦舉1名60歲男性、標準體重為例,如果他是茹素者、抽菸、喝酒、缺乏運動,則10年內中風率是11.1%;若符合上述所有問題則中風率增加到84.7%;若戒除菸癮則風險降到54.4%、若改善膽固醇與高血壓則中風率降到20%以下。
溫啟邦指出,很多人認為膽固醇過高易造成中風,刻意吃素或吃降膽固醇藥物,卻忽視膽固醇過低也容易導致出血性腦中風。根據資料顯示,五十萬名受檢者中,吃全素超過兩萬人,研究發現他們的膽固醇比未吃素者低,其中若總膽固醇每百CC為一八○毫克以下,中風機率較正常人增加一.五倍,而一三○以下者,中風風險更比一般人多出三倍。
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總執行長、神經內科醫師許重義表示,適量的膽固醇可保護血管,膽固醇過低會使血管脆性增高,容易發生腦出血。平常要跟膽固醇「和平相處」,就是要採取「中庸之道」,膽固醇值不要過低或過高,建議總膽固醇維持在每百CC二○○至二四○之間。
溫啟邦則提醒,運動可幫助體內產生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膽固醇,吃全素者可透過每天至少十五至卅分鐘的運動,並適時補充營養,避免膽固醇過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適量的膽固醇可保護身體,臨床上發現,總膽固醇量攝取過低的民眾,疾病復原度也較差,加上有些吃全素者甚至只吃蔬果,連奶蛋豆類都不攝取,不健康及不均衡的飲食更易造成身體產生疾病,而核果類食物是很好的油脂來源,建議吃素民眾應攝取種子堅果類、菇類、藻類、豆類、吃蛋或喝牛奶等,並搭配適量運動,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
吃全素 小心血栓、動脈硬化
2011/02/16臺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吃素的人比較容易得心臟病、中風?中國大陸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教授李鐸研究發現,食用全素的人罹患血栓、動脈硬化的風險會增加,這些疾病都容易導致心臟病、中風。研究建議,吃全素者最好適量補充一點核桃等含Omega-3脂肪酸食物,也要記得補充維生素B12。
李鐸教授分析過去三十年發表的素食相關論文報告,結果發現,吃全素的人不見得比較健康,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協會(ACS)出版的「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李鐸教授指出,雖然大家都知道喜歡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吃素的人不見得就對心血管疾病免疫,主要是吃全素的人因飲食不均衡,常缺乏一些重要營養素,如鐵、鋅、維生素B12與Omega-3脂肪酸等。有的人吃素,雖然飲食較為均衡,都有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不過脂肪、脂肪酸攝取量不一定符合健康標準,所以導致吃素者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降低,兩因素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同半胱胺酸濃度高對血管不利。研究建議,吃素的人最好在飲食中添加Omega-3、維生素B12等營養素,含Omega-3脂肪酸食物包括核桃、堅果類食物等。像蛋、營養強化牛奶等食物則富含維生素B12,或者吃素的人也可以吃些營養補充品,幫助攝取這些營養成分。
***--------------------------------------------------------------------***
一天到底吃幾顆蛋 會影響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吃蛋、買蛋、挑蛋,蛋的學問真正多,而且對於蛋料理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它,早上的蛋餅,中午的蛋炒飯,下午餓的時候來顆茶葉蛋,到底你吃蛋有吃出健康嗎?
蛋大家都愛吃,在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蛋是完美食物,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它幾乎都具備了。大家都覺得蛋黃的膽固醇超高,一天吃到3至4顆雞蛋,會不會危害健康?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解釋,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健康的人可以自行調控,吃進的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代謝掉。所以膽固醇高並不是單一食物就可以影響,最恐怖的是吃肉,蛋反而比肉健康,一天一顆蛋都還ok,而吃奶蛋素的人都不吃肉一天3顆蛋也無所謂。蛋的膽固醇含量200毫克,人一天的攝取不要超過400毫克,但是總膽固醇過高的人,或是45歲以上的人,一周不要超過3顆。
雖然大家都擔心膽固醇的問題,而不敢吃蛋黃,但是不同的蛋是否膽固醇的高低也會不同?林醫師指出,雞蛋、鴨蛋、鳥蛋家禽類的蛋營養成分差不多,但是從膽固醇來看鴨蛋膽固醇高一點,一樣的道理,奶蛋素的人都不吃肉或是膽固醇偏低的人每餐吃一顆蛋也沒關係。
營養學博士吳映蓉表示,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50%。因此蛋帶殼,低溫烹煮營養素最不會流失,蛋不會因為烹煮方式而改變膽固醇。也不建議吃生雞蛋,生雞蛋內有大量的沙門氏桿菌,生吃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熟蛋營養跟生雞蛋一樣,所以沒有吃生雞蛋的必要。
林醫師也提醒,有些人要節制吃蛋,包括:本身膽固醇高的人就是要少吃蛋,均衡飲食最重要,蛋還是要煮熟了吃最好。像大家喜歡吃的溫泉蛋,半生不熟的都不建議吃。 2012/11/07
***-----------------------------------------------------------------------***
素食者注意事項 (維生素B12的重要性)
吃素食雖然可以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但高油或只吃蔬果的低蛋白素食,這些不正確飲食容易導致肥胖或營養素缺乏,三軍總醫院營養部林晏如營養師建議,吃素者要注意營養均衡,需每天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及高鈣等食物,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林晏如指出,三總近期就有兩個因吃素造成營養不良的案例,其中一位43歲男性,為了讓身體更健康,經朋友建議吃蛋素約兩年時間,因胸悶、全身無力、食量逐漸減少,體重下降且手腳出現麻木現象而入院,檢查發現維生素B12不足導致巨球性貧血(俗稱惡性貧血)。台北一名62歲早餐店的女老闆,因為長期茹素,個性變得暴躁,而且經常忘東忘西,歸咎其原因,也是體內缺乏維他命B12。另一為26歲男性,自己看坊間有機飲食書籍後開始吃蛋素,因吐血休克入院緊急手術,診斷為上腸繫動脈徵候群,研判因不正確素食導致嚴重營養不良,體重在半年內減少十一公斤。
因為維他命B12對人體的造血系統(製造紅血球的重要物質)、神經系統的功能,都是很重要的,多半存在於肉類食品或是奶、蛋類製品當中,對吃素的民眾來說,比較不容易攝取到,長期下來,最常見的症狀是產生紅血球性貧血,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中風、阿茲海默症和癡呆症發生,也會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常見手腳發麻。三個人經營養師衛教如何健康素食、醫師給予維生素B12補充、病人修正其飲食行為等方式,一週後食慾改善,逐漸恢復健康。醫生建議吃素的民眾,如果連蛋奶都不碰的話,不妨可以多多攝取藻類或是發酵的豆類食品,適度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維他命B12。如無、高血糖尿病壓、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成人,建議每天攝取多種蔬果,以全穀類替代精製米麵,一到兩份堅果類,並攝取亞麻子油和胡桃補充omega-3脂肪酸不足。
此外,適當蛋白質是相當重要,建議蛋奶素者每天至少兩杯低脂乳製品和一顆全蛋,然而不論何種素食者都要攝取適當的黃豆製品,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以減少食品添加物的攝取,在營養品補充方面,建議全素和蛋素者,每天要補充維生素B12和鈣片,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 摘錄自::2009/02/26(網路新聞)
***-----------------------------------------------------------------------***
★吃全素變暴躁 當心缺維生素B12
摘錄自:2019/04/29  聯合新聞網【記者陳斯穎/新竹報導】新竹80歲的張爺爺近來雙腳紅腫,胃經常不舒服且走路不穩,四肢肌力較弱,抽血檢查發現缺乏維生素B12;另一名65歲的李姓婦人,近年來個性變得多疑、脾氣暴躁,甚至在房間囤積路上撿的雜物、吃生食,檢查後發現同樣缺乏維生素B12,2人經過補充維生素後症狀皆獲得改善。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林洳甄表示,維生素B12是人體造血、DNA合成、神經系統維持完整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乏時的表現可能會有貧血、舌炎、腸胃不適及神經精神症狀。
周邊神經系統症狀包含手腳發麻、感覺缺失、步態不穩、肢體無力,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含情緒問題、躁動不安、思緒緩慢、記憶差、失智或妄想混亂的精神症狀等。
林洳甄指出,維生素B12存在於蛋、奶製品、肉、海鮮等動物性食材,對於非全素食者,日常飲食中都能攝取每日所需的量,張爺爺腳腫與胃不適,是因他不愛吃乳製品、蛋類食物,又只吃容易咀嚼的魚肉,李姓婦人則是因宗教信仰,從30歲開始吃全素,2人才會缺乏維生素B12。
林洳甄說明,食物中的維生素B12需經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後,蛋白質分解,再和胃內在因子結合,並形成錯合物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經過胃切除手術、萎縮性胃炎、長期使用制酸劑或抗生素及長期酗酒等都可能造成維生素B12吸收不良,這些狀況在腸胃功能退化的老人家較容易發生。
林洳甄表示,維生素B12缺乏的治療,可靠口服或注射補充,改善大多數的症狀,但仍有些病人會有長期難以恢復的神經精神症狀。她建議,全素食的民眾及接受過胃切除術的患者,應注意維生素B12的補充,一般民眾則應避免過度飲酒及使用胃藥,並注意飲食均衡。另外,若長輩出現步態不穩、手腳發麻、記憶或情緒改變時,應盡早就醫檢查。
******
【補記】 缺乏B12!吃純素女性 易生缺陷兒
英國每日電訊報二日報導,都柏林三一學院國立衛生研究院與愛爾蘭衛生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團隊發現,B12攝取量低的女性,生出先天性脊柱裂等神經管缺陷嬰兒的機率,較常人高二.五倍;缺乏B12的女性,生出缺陷兒的機率更高五倍。
脊柱裂是指脊柱裂開或脊柱關閉不全,其症狀表現包括脊柱裂區域以下肌肉無力或癱瘓,感覺缺失,腸道和膀胱控制障礙等。目前還不清楚為何缺乏B12會增加神經管缺陷的風險,但這種維生素與體內數種生化反應相關。這份研究結果顯示,B12攝取低的女性,不只會危害自身健康,孩童天生帶有嚴重缺陷的機率可能也會增加。2009/03/02 (網路新聞)
******
日飲500CC牛奶 預防阿茲海默症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體內B12含量不足的老年人腦部萎縮的機率,是體內含量足夠者的一倍,牛奶是最佳的B12來源,每天喝至少五百CC牛奶,有助於避免各種形式失憶的腦部神經損害,以及上了年紀後罹患阿茲海默症。
B12是八種維生素B群之一,魚、肉、奶製品皆含豐富B12。該研究指出,肉類的B12與蛋白質緊密結合,必須靠胃酸才能將之分開進而被人體吸收;但食用時很難被人體吸收、何況老年人的胃酸相對較少,所以較難從肉類中攝取B12;若改喝牛奶,此一結合可以輕易逆轉。儘管牛奶的B12含量低於肉類,但就人體吸收量而言卻是最高的,五十五%的牛奶B12進入血液。B12吸收量第二高的是魚類,其次為奶製品。 2009/03/02 (網路新聞)
******
常見迷思-吃素不會胖、不易生病 「吃素可以減肥」、「吃素較吃葷不易生病」、「只要是蔬菜水果都多多益善」…,以上所述,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都是理所當然的道理,但其實卻存在著極大的陷阱與迷思。
三總營養師林晏如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熱量都來自肉類,豆腐、豆干等素食卯起來吃都不會胖,但事實上,兩小格傳統豆腐、兩塊油豆腐及一塊五香豆干的熱量,都與半根雞腿相當,反而是同份量的雞肉或海鮮熱量較低。
此外,常有吃素的長者為了節省,一次買進大量相同的素食食材回家堆進冰箱,然後連續幾天三餐都吃同樣的菜色,甚至搭配同樣的水果,但這對營養均衡來說,卻是相當不利的,尤其是癌症患者常在發現生病後決定開始吃素甚至只喝精力湯,結果熱量及蛋白質皆嚴重攝取不足,根本沒體力跟癌細胞對抗還有一些特定疾病患者吃素食時也有禁忌,例如紅斑性狼瘡患者攝取感光性食物就可能加重病情,所以苜蓿芽、芹菜、香菜都不適合吃;另如黃豆芽、豌豆嬰及菇類的普林含量高,尿酸高易痛風的人也最好忌口。 2009/03/15(網路新聞)
***-----------------------------------------------------------------------***
★吃B群真能補充體力、消疲勞? 打破你對它的4大誤會
摘錄自:2020/01/08 康健雜誌【文/口袋熊醫師】想要提神、抗疲勞,「維生素B群」是最熟悉的保健品,為什麼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補充體力、精神百倍?你對B群認識多少?快搞清楚你對B群是否有以下誤解。
●解開你對B群4大迷思
1.吃B群真能補體力、消疲勞?身體缺乏均衡的營養素攝取,即使天天補充B群也無法作用
2.疲累靠B群就搞定?補充B群讓身體誤以為不累而繼續工作,反而傷身
3.相同價格,劑量愈高愈好?衛生署有訂定維生素的建議攝取量,並非愈多愈便宜就愈好
4.晚上不可以吃B群?服用B群是補體內的不足,任何時候吃都行
那種人容易缺乏B群
1.老年人:年長者因胃部萎縮,對B12的吸收能力受限
2.素食者:B12主要存在動物性食物中
3.體質虛弱的病人:容易營養不良可補充B群
4.嗜酒的人:B群可幫助酒精代謝
5.孕婦:B群能降低孕吐、幫助胎兒神經系統完整發育
●吃對食物就能提神、抗壓
B1:多存在於全穀類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等及瘦肉中。
B2:牛奶、奶蛋製品、肝臟、蛤蠣和深綠色蔬菜皆有豐富含量。
B6:瘦肉、肝臟、甘藍菜、蛋豆類、小麥胚芽、燕麥及花生等堅果類。
B12: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如牛豬雞肉、蛤蠣、魚類、奶蛋及其製品。
B3(菸鹼素):動物肝臟及瘦肉中有豐富含量,其他如奶、蛋、堅果、全麥類也有。
B9(葉酸):主要存在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青花菜,橘色蔬菜如紅蘿蔔、南瓜中,肝臟、豆類、全麥及堅果類也含有葉酸。
***-----------------------------------------------------------------------***
補充維他命適量就好 小心補過頭!
對於三餐老是在外又時常熬夜的年輕族群而言,有時候需要適當的補充維他命,維生素又叫維他命,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可從飲食中攝取;其實只要日常飲食均衡且生活作息正常,並不需要額外補充。
以維生素C來說,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儲存維生素C,必須吃水果、蔬菜才能攝取到維生素C,而一般人一天只需要四十毫克維生素C就能維持細胞健康、促使細胞、組織修復。維生素E則是可以幫助細胞維持健康結構,像堅果、種子類食物、穀類食物就含有維生素E。男性一天只需要四毫克維生素E,女性一天攝取三毫克維生素E就已足夠。不過坊間所販售的維他命丸多半含有高劑量維生素,有時含量甚至是人體所需的數百倍。
澎湖縣衛生鄭鴻藝局長表示,在購買維生素類營養補充品時,有幾個重點需要先注意,包括價格不是唯一標準,只要價錢合理,選擇信譽良好製造商的產品較有保障。坊間有些產品會標榜天然製造,在價格上也會貴上許多,其實臺灣的產品不一定比國外的差,如果產品沒有證據證明其效果比較好,最好不要花冤枉錢購買。由於部分維生素的效用較容易消退,要注意產品的有效期限,一次不要購買太多的量,先以小瓶包裝試試,若覺得適合再繼續購買,至於來路不明的產品,還是不要貿然購買服用。
鄭鴻藝局長指出,攝取維生素並不是越多越好,對於生病的患者而言,維生素並不是仙丹妙藥,有病還是要去醫療院所就診,對自身安全較有保障。有許多民眾誤把維生素當作治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營養補充品,但是長年累月過量服用的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不少人擔心自己營養不均衡,每天很「認真」吃多種保健食品,卻未必考慮使用劑量、禁忌等問題,但小心「越補越大洞」。
英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如果攝取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E,不但無法幫助養生,反而可能縮減壽命,壽命最多減少百分之二十五之多。一名50多歲的婦女,連續兩年每天一粒鈣片外加綜合維他命,沒有B、C型肝炎的她,卻出現肝功能異常,醫師檢查才發現她是長期吃鈣片、維他命,攝取了雙倍的銅,差點導致銅中毒。
鄭鴻藝局長強調,不同的人會因為性別、年齡、生活習慣的不同,對於維生素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最好的方式是購買時請教醫師、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並主動告知目前已使用之藥品、保健食品、營養補充品等,避免重複食用含有相關成份或功能之產品,造成不良影響。食用後膠囊錠狀食品如產生不適者,請立即就醫。 摘錄自:2012/04/24 網路新聞
***-----------------------------------------------------------------------***
痛風男倍增 吃素比葷好
國民營養調查指出,最近十年男性痛風比率倍增,常有愛吃速食、中廣身材的年輕人痛風發作,卻當成腳扭到,研究者認為痛風飲食首重控制熱量,素的比葷的好,瘦的比肥得好
衛生署委託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主持國民營養調查發現,二○○五到二○○八年期間,男性痛風上升到百分之八‧二一,女性微增到百分之二‧三三%,不過十年之前在一九九三到一九九六年期間所作的調查,男性與女性的數值分別是百分四‧七四、百分之二‧一九。
潘文涵進一步分析高尿酸和痛風者的飲食,發現經常吃瘦肉、大豆、豆漿、牛奶、奶素、胡蘿蔔、菇蕈類、水果和咖啡的人,罹患痛風的風險比較低;至於高風險的食物則是碳酸飲料、內臟等。
中華民國痛風之友協會總顧問、宏恩醫院痛風中心主任陳峙仰昨天指出,女性因為女性荷爾蒙保護作用,更年期前不易罹患痛風;相較之下,男性的痛風盛行率本來就高,如果中廣身材,風險又高三倍。
陳峙仰說,過去痛風飲食綱領都要高尿酸的患者少吃內臟、蛋黃、豆類、香菇、蘆筍、酒精等含「普林(或稱嘌呤)」的食物,日本和台灣的研究推翻此一論調,控制熱量更重要。陳峙仰說,低熱量、中低「普林」的豆類、菇蕈、蔬菜、少量葡萄酒等,並不妨礙痛風控制,台灣的研究也為低脂、低糖、植物來源的普林食物,洗刷痛風污名。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痛風病人多半是五十、六十歲中年人冬天飽餐之後,痛風發作,如今隨著病患年輕化,陳峙仰看到愈來愈多的廿歲年輕小伙子,痛風發作時,大腳趾或腳踝又腫又痛,還以為打球扭到腳,不知道經常吃雞排、喝可樂,可能會吃出痛風。2009/12/05 臺灣新生報
***--------------------------------------------------------------------***
聰明吃素 輕鬆吃進蛋白質
2013/05/06.大家健康雜誌 【作者: 文/劉榮凱】吃素的人最擔心的就是蛋白質、維生素攝取不足, 到底該從哪些食物正確攝取呢? 新聞報導,1位23歲的小姐吃素5年,最近因月經遲遲未來而求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排卵異常,原因竟是長期吃素,蛋白質攝取太少。醫師建議她多攝取蛋白質以幫助排卵。到底吃素者該從哪些食物補足蛋白質與基本元素呢?
擔憂1蛋白質攝取不夠
解套》黃豆飯、全穀飯是不錯選擇。
行政院衛生署雙和醫院營養師薛安栗表示,吃素最為人擔心的,便是「營養不均衡」及「素料過油」的問題,如果能避免蛋白質攝取不完全、油脂攝取不平衡、維生素攝取不足,就能兼顧健康和營養。 舉例而言,吃純素者雖然不吃奶和蛋,但豆類本身就是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不妨把白飯換成「黃豆飯」,讓胺基酸互補作用,提供最優質的蛋白質。
薛安栗營養師指出,一般人最理想的蛋白質攝取來源,依序應為:豆類→肉類→蛋類。豆類最好是黃豆及其豆製品,肉類則可選擇脂肪比例低的魚肉及雞胸肉,蛋類則因蛋黃之故,膽固醇較高,成為最後的選項。若評比各種豆類,黃豆的蛋白質比紅豆、綠豆等更為理想。想煮黃豆飯,可將黃豆洗淨後浸泡一夜,第二天再和米一起煮熟。
另外,素食者在米飯的選擇上,應多吃全穀雜糧。因為白米對素食者來說,其所含的礦物質不夠完整,相對的,五穀雜糧的礦物質較豐富,特別是未精製的全穀米如糙米、全燕麥、紫米、糙薏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覺得十穀米太硬或有特殊的味道,建議可以十穀米1/3,加上2/3白米煮飯,或是多挑幾種全穀煮成粥,接受度就會增高。
擔憂2缺乏必要維生素
解套》多攝取堅果、菇類、海藻類、深色蔬菜。
吃全素者較易缺乏B12、鈣、鐵、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和薛安栗營養師提醒,堅果類、菇類、海藻類、深色蔬菜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分配於三餐之中。建議每天攝取1份深色蔬菜(重100g)、1份菇類(香菇、杏鮑菇、鴻喜菇……)、1份藻類(麒麟菜、海帶、裙帶芽、紫菜、珊瑚草)、1份堅果(南瓜子、葵花子、松子、芝麻、杏仁……)。
楊素卿提醒,吃種子類食物可補充鋅、鐵,使素食者不致貧血、血虛、臉色蒼白。剛由葷食轉為素食的人容易餓,缺乏飽足感,也可在兩餐之間補充豆漿、花生湯、紅棗紅豆湯,就不會覺得肚子空空的,同時蛋白質的攝取也較足夠。
薛安栗也建議吃素容易餓的人,可在油脂的攝取上每日安排一份堅果類(依照衛生署資料庫「食物代換表」約等於5g油脂),亦即:芝麻粉兩湯匙(約9g)、生腰果11g、葵瓜子帶殼26g、杏仁果9g(約8粒)。 在補充鈣質方面,吃奶素的人,鈣質的吸收較不成問題。若不喝牛奶及吃奶製品,則要多攝取堅果類、豆類如黃豆、含豐富鈣質的種子類及深色蔬菜,另外每天再適度曬20分鐘太陽,對鈣的吸收也有幫助。
在鐵質的吸收上,素食者可吃乾果類,像是葡萄乾、加州李、紅棗,或全穀類、堅果、種子、深綠色蔬菜。不過,薛安栗提醒民眾,雖然這些食物的鐵質含量頗高,但植物性鐵質吸收率較低,所以攝取量不妨多一點。建議可與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類一同食用,以提高鐵質吸收率。
鋅的情況也類似,植物性食物含鋅量較動物性食品少,且利用率不高,素食者較易缺乏鋅,建議可從堅果類食物、豆類等食物中攝取。
楊素卿和薛安栗指出,一般人以為動物性脂肪中才含有維生素E,其實堅果食物含有很多維生素E,吃素的人不必擔心欠缺。
***--------------------------------------------------------------------***
6種不適症狀 缺乏維生素警訊
2013/07/02.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身體缺乏某種必須維生素時,就可能明顯反映在生活的行為上,例如當嘴破、發炎時,就是因為身體攝取不足維生素B2;如果是常易發脾氣、個性變易怒,就有可能是缺乏鋅元素。瞭解清楚身體的症狀與維生素之間的關係,就能預防身體許多不適症狀的產生。
英國《每日郵報》分析了6大身體常見的小症狀,事實上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並提出每天男女性的建議攝取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才能預防許多相關疾病的發生。
1.嘴破、口角炎:缺乏維生素B2
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
來源: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
2.食之無味、味覺減弱:缺乏鋅元素
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5.5~9.5毫克、女性約4~7毫克,人體缺乏鋅元素免疫力會降低、食慾不振、生長減緩、掉髮、味覺功能退化等,因此如果發現常常吃東西覺得沒味道,又有傷口好得慢等症狀時,就要小心可能是體內缺乏鋅的徵兆。
來源:牛肉、羊肉等紅肉中有豐富的鋅,例如每周吃一次8盎司的牛排,就能攝取足夠的鋅。
3.胃部不適:缺乏維生素A
每日建議攝取維生素A男性0.7毫克、女性0.6毫克,維生素A不但是保護靈魂之窗的重要元素,也能幫助在呼吸道和腸胃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細菌或有害物質直接侵害身體。因此維生素A不足,除了對眼睛不好,也會侵害呼吸道與胃腸。
來源:每天吃點紅蘿蔔、或是每周吃1~2次動物肝臟也是補充維生素A的方法。
4.易怒、暴躁:缺乏鐵質
缺鐵不但會貧血,還有可能讓你變情緒化、容易發脾氣,每日男性須攝取8.7毫克、女性14.8毫克的鐵才足夠。鐵是幫助體內製造紅血球細胞的重要元素,對於每月要經歷失血的女性來說,鐵質更為重要,否則容易有精神不佳、心情易低落沮喪等症狀。
來源:紅肉、雞蛋、堅果、深綠色蔬菜都是富含鐵質的食物,並記得多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利用。
5.腳踝浮腫:缺乏鉀
鉀是調節體內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維持體內水分平衡與滲透壓穩定的重要元素,長期缺鉀會導致心律不整、神經傳導不正常的症狀,像大量運動後由於水分流失過多,鉀離子流失就容易抽筋,長時間則會發現身體變得浮腫,特別在腳踝處較明顯。
來源:運動完吃香蕉補充高量鉀,可防止抽筋,每天吃定量的蔬菜水果也能補充足夠的鉀。
6.全身疼痛:缺乏維生素D
曬太陽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的人,就容易引起慢性疼痛,加上維生素D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補充更為重要。維生素D也是促進骨骼生長、牙齒健全的重要物質。
來源:每周吃2份油性魚類如鮭魚、沙丁魚等,再加上適時曬點日光才能保證體內有充足維生素D。
***-------------------------------------------------------- --------------***
素食巧巧呷 手術可免體力不支
2013/10/15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臨床上,1名因子宮內膜癌開刀的患者,長期飲食習慣為蛋奶素,導致開刀後誘發貧血、低白蛋白血症;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鄭欣宜指出,長期吃素,在手術後必須補充均衡飲食,尤其最好選擇高生物價蛋白質,才能補足手術流失的蛋白質。
吃素的患者想要維持飲食習慣,而且又能兼顧營養,該怎麼吃呢?鄭欣宜營養師表示,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多是豆製品、加工品等,這時最好選擇黃豆製品等具營養價值佳的食物,像是豆腐、豆干、豆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可多攝取像五穀飯、紅豆、紅鳳菜等高鐵質的食物。鄭欣宜並建議,高鐵食物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才能促進鐵的吸收;而且素食者也應多攝取B群食物,能幫助體內代謝和神經傳導素的合成。
平時三餐中,其中一餐選用全穀根莖類取代白米,就能有效增加B12的營養;鄭欣宜提醒,素食患者治療期間選用蛋奶素,且可合併補充維他命,才能避免造成身體營養不足,也才能有體力對抗接下來的治療。
***-----------------------------------------------------------------------***
素食媽咪不能吃魚?吃天然藻油也能補到DHA
摘錄自:摘錄自:2016/07/13 華人健康網【圖文/啾啾營養師李錦秋提供】懷孕真的會變笨?很多媽媽在產後共同有的經驗是感覺自己「變笨了」,有時候上一刻想問什麼,話還沒有說出口,下一刻立即忘掉;有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是否補充DHA,體內的DHA濃度可相差到10%之多。因為DHA是構成胎兒腦部最重要的脂肪酸之一,所以胎兒會從媽媽身上拿取DHA。腦部的 omega-3脂肪酸,DHA佔了97%。眼睛的 omega-3脂肪酸有93%是DHA。足夠的DHA不但會讓胎兒腦部與眼睛有良好的發育,也能降低早產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孕婦及哺乳婦女每天DHA至少攝取200毫克,讓寶寶有最佳視覺與認知功能發展。
對於素食媽媽可以怎麼樣補充到DHA呢?其實可選擇天然藻油,藻類可以通過自身發酵來合成DHA。魚吃了富含DHA的海藻,透過食物鏈的傳遞,才在魚的體內積累DHA。因此直接服用藻油DHA,是一種直接的補充方式。
媽媽若想從天然食物補充也可以吃亞麻籽或亞麻子油,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亞麻籽油中富含α次亞麻油酸,雖然人體能夠利用α次亞麻油酸製造EPA及DHA,但其最大轉化率僅有3~5%,能製造的EPA及DHA量很少,且隨著年紀增加,酵素量也逐漸下降,轉化率將會更低,無法達到身體所需。
所以建議無法吃魚油的素食媽媽,可以透過天然藻油營養補充品來補充DHA,一樣跟魚油有同樣的效果喔。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