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採素食或海素飲食,或可降低新冠肺炎染疫重症風險★素食營養完整 孕產婦素素看★影響大腦發育的食物 ★蔬菜勿久煮 以便留住營養素★日本人長壽的祕密... 原味料理★外食族想擺脫三高 首重補脾胃(別再補腎了 脾胃不好白養生)★ 職場3大死因 少動、腰粗、高壓力★素食健康吃 少油炸勿過度烹調★每週吃咖哩 可預防癡呆症★擁三多降失智風險★運動後不做白工 4種食物別亂吃★英研究:藍莓補腦效果佳 常吃有助強化記憶預防老人憂鬱或失智★本土藻 富含DHA比魚油高10倍★如何使70歲有40歲皮膚★幼時愛甜食 長大易憂鬱★食物高「磷」易衰老! 海鮮、乳製品上榜★★★★★★★★★

 

***--------------------------------------------------------------------------***
★美研究:採素食或海素飲食,或可降低新冠肺炎染疫重症風險
摘錄自:2021/07/14  健康遠見【柯俊銘】您打過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了嗎?以往文獻證實,完成疫苗接踵可降低罹患風險,即使還是得到,比較不會引發重症。而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BMJ營養預防與健康》(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的報告指出,平時採素食或海素飲食,似乎也會減少感染後衍生為重症的可能性,值得大家關注。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科學家莎拉•謝德爾曼(Sara Seidelmann)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2884名醫護人員進行調查,目的在探討平時飲食的種類和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和嚴重度之間的關聯性。
這些人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6個國家,全都在容易接觸到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線工作。至於問卷內容則包括2020年7至9月期間的飲食習慣,和他們是否有染疫、染疫後的病情發展等部分。參與者一律在網路上填答,完成再回傳。
統計發現,受訪者中有568人得新冠肺炎(註:屬於中至重度感染者有138人)。即使考量年齡、種族,生活方式(如抽菸、飲酒與運動習慣)等因素的干擾,飲食類型於感染風險和發病時間上並無顯著差異,亦即「中獎」機率,不管當事人平時常吃什麼根本沒差。
《研究分析發現:採素食或海素飲食者,染疫變成重症風險較低》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相對於非素食者,採素食(註:食物以新鮮蔬菜、豆類與堅果等植物為主)或海素飲食(註:素食以外,每周至少會吃2至3次的魚貝海鮮)的人,罹患新冠肺炎後變成重症的風險分別下滑73%和59%。另外,習慣吃「低碳水/高蛋白飲食」者,染疫變成重症的風險,竟比素食者高出3.86倍。簡單來說,平時的進食偏好,對於後續身體的抵抗力和恢復力還是有發揮影響。
《論文作者:研究結果仍需更多資料佐證,但可提供防疫飲食參考方向》
論文作者表示,這項兼具觀察性與回溯性的研究,所獲結果雖無法避免記憶偏誤,需要更多資料佐證,但提供了我們重要的防疫飲食參考方向。當中提到的植物性飲食有助人體攝取到豐富的營養素,像是多酚、類胡蘿蔔素、維生素與礦物質,這些物質可強化免疫系統,減少病菌感染。而海素飲食包括的鮮魚、牡蠣、蝦子等水族是維生素D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兩者都有緩解發炎的作用。
有鑑於此,在這波疫情尚未平息的非常時期,建議大家除配合政府政策,減少外出、離家口罩要戴好、日常勤洗手與接到通知就去打疫苗外,在飲食上也別馬虎,唯有內外兼修,方能儲備抗疫實力。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
素食營養完整 孕產婦素素看
懷孕意味著一人吃兩人補。孕婦需要較多的營養,不過胎兒很小,所以孕婦整體飲食和孕前的正常飲食並沒有多大差別。在第一孕期並不需要額外的熱量,在第二孕期和第三孕期才需要適度增加熱量。重點是孕婦要吃營養豐富的食物,而不是高脂肪、高糖份或過多熱量的食物。
素食是營養完整的飲食。因為純素飲食符合孕婦的營養和能量需求,所以素食對任何一位孕婦都是一種健康的選擇。醫學研究已證實,胎裡素的嬰兒出生體重和非素食者的嬰兒及一般新生兒的出生體重都相同。
素食優於肉類,容易獲得足夠的鈣質和葉酸。因為從植物吸收鈣質優於乳酪產品,而葉酸的大自然來源是綠色葉菜類和豆類!現在許多早餐麥片和其它穀類都添加了葉酸。建議婦女在懷孕之前的3個月,每天多吃富含葉酸的綠葉蔬菜,幫助胎兒預防神經管缺陷。
有關鐵、維生素D和蛋白質的補充,素食媽咪和非素食者都一樣,只靠食物很難符合鐵需求的增加,因此無論任何飲食的孕婦都要補充包含鐵劑的孕婦用綜合維生素。鼓勵每天要攝取鐵含量豐富的蔬果,因為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增加食物中的鐵吸收。鐵劑不要和茶、咖啡、鈣片或乳製品一起服用,以免減少鐵的吸收。
懷孕時,維生素D的需求和懷孕前一樣,建議任何飲食的懷孕和哺乳婦女,額外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孕婦用綜合維生素,或攝取有添加維生素D的食品,例如即沖麥片和豆奶,以確保母親和胎兒攝取充足。蛋白質的攝取量在第二和第三孕期需要增加,素食包括全穀類、豆類、蔬菜、堅果和種子,很容易就符合蛋白質的需求。

◎為了確保獲得足夠的營養,懷孕和哺乳的媽咪請稍留意下列3種營養素:
●必需脂肪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是人體必需脂肪酸,許多素食的食物都有。建議素食者經由攝取足夠的DHA前驅物ALA,例如亞麻子、亞麻子油、大豆油及大豆,而不要吃過多會抑制DHA合成的omega-6脂肪酸(玉米、紅花和向日葵油)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人造奶油棒、氫化脂肪),就能夠確定素食符合必需脂肪酸的需求。當然也可以補充來自微藻的素食DHA補充錠。
●維生素B12:懷孕時,B12需求只需少量增加。懷孕和哺乳的純素食者,每天食物中,需要有可靠的B12來源,B12常被添加在麥片、非乳酪奶和酵母。因為海藻類通常不是B12好的來源,所以補充孕婦用的綜合維生素包含B12,是確保獲取足夠B12的聰明做法。
●鋅:懷孕時,鋅的需求量增加,鋅存在於豆類、堅果、全穀類和麥片。由於植物來源的鋅吸收較低,素食婦女對鋅的需求量可能較高些。補充孕婦用的綜合維生素通常都含有鋅。總之,一個均衡的素食,加上每天一粒孕婦用的綜合維生素,就能充分符合孕婦和哺乳的熱量、蛋白質和營養需求。
2009/06/05 自由時報(作者為前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主任陳惟華)
******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表示,懷孕期間如果缺鐵貧血,可能會導致嬰兒早產及出生體重較輕;缺乏葉酸將引發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下肢水腫、麻木、神經炎;缺乏維生素E將造成溶血性貧血,衛生署提醒準媽媽們隨著孕期越長,更應該增加熱量及營養素攝取。許景鑫說:『(原音)懷孕期間鐵質流失,補充也比較少,又比較不吃青菜的話,又很難獲得,光吃一些補品的話,因為吃這些含鐵東西的話,那就缺乏比較多一點。其實有些貧血導致早產兒或是體重會比較輕一點,一出生的體重。』
衛生署建議孕婦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魚類、全穀類、乳製品、紅肉、乾果類等食物,以補充鐵質、膳食纖維、鈣質、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E,以免孕婦缺乏營養,危害母子健康。
***-----------------------------------------------------------------------***
影響大腦發育的食物
有些食物吃多了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營養專家整理出了一些不適合孩子吃的東西。
鹹菜、榨菜、鹹肉這些過鹹的東西會影響血液供應,造成腦部缺氧。一歲以下的孩子,味精吃太多可能讓腦細胞壞死。臘肉或是燻魚這種食物,需要長時間高溫煎炸,容易產生過氧化油脂,有礙大腦發育。另外,爆米花、皮蛋裡面含有鉛,油條、油餅裡有鋁,都對大腦發育不好,不要給孩子吃。2009/08/23 中廣新聞
***-----------------------------------------------------------------------------***
蔬菜勿久煮 以便留住營養素
【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報導】不少人喜歡吃生菜沙拉,認為可以補充蔬菜煮熟後流失的營養素。但營養專家指出,蔬菜煮熟後流失最多的是維生素B群及C群,這部份可以多吃水果來補充,所以不一定要吃生的,只要烹調時間不要過久,川燙一下就起鍋,就能避免營養素流失過多。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雖然加熱會造成維生素的流失,但也不代表生吃就能吃到完整的營養素,「像葉酸就要大火快炒,讓植物的細胞壁變軟才會釋出較多。」
萬芳醫院營養師主任金美雲也表示,想要留住營養素,烹調時間就不宜過長,「最好是起鍋後立即食用,避免氧化導致營養素漸漸流失。」不過金美雲說,儘管流失,但一般人對維生素B群及C群的需求也沒這麼多,所以倒不必擔心會有攝取不足的問題。
淡水馬偕營養課主任蔡一賢則說,蔬菜的建議攝取量是一天要3個半碗。「這個量是指煮熟的蔬菜,一般生菜沙拉的蔬菜量很少,要達到這個標準不容易。」
蔡一賢指出,葉菜類煮熟後,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還在,對預防大腸直腸癌有很大幫助,還是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也建議從蔬菜中流失的營養素,不妨多從水果來補充,因為不少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及C群,飯後來盤水果,不但讓營養更均衡,同時也能避免食物安全的疑慮。2009/10/08 林怡秀
******
日本人長壽的祕密... 原味料理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超過100歲的人瑞,超過2萬5千人,但許多人會問,日本人吃得食物,其實非常鹹,比台菜加入更多鹽巴和醬油來調味,這樣的飲食怎麼會健康呢,營養師來解開謎題,原來重點在烹調方式的不同,日本人喜歡原味料理,而台菜偏愛加油大火快炒,導致變質產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更是癌症的禍首,相對之下,日本的料理吃起來比較清爽健康。
一大桌的日本料理看起來美味可口,看看日本師傅怎麼料理,這道烤旗魚放在烤肉架上,烤個5分鐘,加點鹽巴完成了,味噌湯也很簡單,放入味噌,湯滾了再倒入醬油,吃慣台菜的民眾,吃到日本料理的反應通常是日本料理這麼鹹,但她們吃下肚依舊長壽健康,很多人不免問,難道是她們吃鹽巴沒問題嗎,其實不然,原來同樣是加鹽的料理,但台菜喜歡大火快炒,而日本料理則是小火烹煮,台菜不只加鹽,還加糖加味素,再加醬油,日本料理只加鹽加醬油,比較起來,台菜吃下肚,對人體比較有負擔。
自由基是一種化合物,和體內的細胞產生化學反應,會使細胞失去功能,破壞DNA,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而日本料理保留原味,少油,不大火快炒,保住了營養成分,吃一口,清爽不油膩。2009/09/26 華視新聞
***-----------------------------------------------------------------------***
★外食族想擺脫三高 首重補脾胃(別再補腎了 脾胃不好白養生)
摘錄自:2019/08/22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由於現代人工作繁忙,多數人的晚餐是在外用餐,造成許多慢性病愈來愈多,例如小孩產生異位性皮膚炎、近視度數增加。老年人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失智症等慢性病。新營醫院中醫科張育誠醫師表示,補脾的效果比補腎更有效。中醫所說的「脾」也就是西醫所謂的「消化系統」,脾的功能健全,就能將食物經由腸胃完全消化吸收並代謝成營養運送到全身的各個器官組織,消化系統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負責身體的代謝,代謝不好除了常見的皮膚病,另外常見的疾病就是三高了。亦即全身肌肉的運動,都倚賴「脾」所化生的營養提供動力。
張育誠醫師表示,飲食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再將氣血津液運輸至內臟及四肢,所以身體的消化系統最重要。傳統補身體都喜歡補腎,其實直接補腎不如先補脾更好,補腎藥一般多較滋膩,不好消化,有時吃進去還不見的吸收。補脾的作用雖比較慢,但能將生化的氣血送至筋骨、關節、內臟和五官。「脾」的功能良好,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強勁有力,若「脾」的功能不好,則肌肉消瘦,四肢肌力衰退。
運動能對身體的幫助大家都知道,可是在工作辛勞的疲憊後,一般人已無精力再去運動。運動是抒壓的很好的方法,能強化精神的抗壓性,對睡眠也很有幫助。運動的時候可也以增加腸胃的蠕動,能幫助消化系統的運作,如前所述預,能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張育誠醫師強調,睡眠很重要,精神好才能去運動。不過運動並不一定要鍛鍊出壯的肌肉,能增加心肺功能的運動是基本必需的!
朱丹溪的”養老論”是提及”老年養老、首重脾胃”的典籍,其學術思想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觀念。老年人常有脾胃虛弱及陰虛火旺的特點,常會有陰虛生虛熱,且更可能氣鬱生痰的現象。如眼屎多、口水多,易流鼻涕、頭昏、眼花、健忘、睡眠短、食則易飢、笑則有淚等老化的情境。張育誠醫師表示,飲食要清淡,讓腸胃好吸收;重口味的飲食,易損傷陰氣,化火生痰,致生百病,是各種慢性病的來源。
現在流行的地中海飲食也強調多食天然蔬菜、全穀類,調味用洋蔥、番茄、迷迭香等香料,吃堅果及好的油脂(如橄欖油)。吃魚貝類及白肉,少吃加工紅肉及甜食,也是多含抗氧化物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對身體的抗發炎、心血管疾病及抗失智都有幫助。
***-----------------------------------------------------------------------***
職場3大死因 少動、腰粗、高壓力
2009/09/19 自由時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少動、高壓力、腰圍粗的上班族,儼然已成為「辦公桌馬鈴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攀升,醫界呼籲,不運動加上超時工作,恐引爆「猝死」的不定時炸彈,運動、戒菸、改善生活習慣,可減少8成死亡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指出,我國30到54歲死於心血管疾病人數,從1999年至今攀升20%。黃瑞仁表示,少動、高壓力、腰圍越來越粗,對心血管疾病形成嚴重的潛在傷害。高危險群在過去是躺著看電視、喝啤酒、吃零食的「沙發馬鈴薯」,近年因經濟不景氣與職場競爭激烈,「辦公桌馬鈴薯」早已比比皆是。
拒當辦公桌馬鈴薯,可以這樣做︰

◎根據2008年美國心臟學會及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
●每次持續10分鐘以上的運動,才可以累計算一次。
●每週應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騎腳踏車、跳舞等;或累積75分鐘在運動過程中,會感到費力之激烈有氧運動,例如:慢跑、登山、競走等。
●肌力訓練每週至少2天,從事8到10組大肌肉群的肌力訓練。◎最簡單的運動就是從健走做起。要怎麼健走呢?
●18到44歲的人,每分鐘126步以上,每分鐘達85到95公尺,以這樣的速度,建議可以根據歌曲節拍,如蔡依林的「舞孃」、蕭敬騰的「王妃」來健走。
●45到64歲的人,每分鐘113步,每分鐘達75到85公尺,如王力宏的「Happy Ending」,或楊丞琳的「慶祝」都是符合此節拍的歌曲。
●65歲以上的民眾,每分鐘仍可達113步,但速度約每分鐘70到75公尺即可。
***--------------------------------------------------------------------------***
◎如何有效活化腦力
2009/05/22 臺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年紀越大越怕忘東忘西?適當攝取維生素D,就能解決記憶退化問題,有效活化腦部功能!發表於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對維持腦部正常運作擔任重要角色,可保護腦部傳達訊號的細胞。
曼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針對3000名年紀40至79歲的男人進行調查,發現體內擁有較高維生素D含量的人,記憶力與資訊處理測試的表現較佳。今年一月,期刊發表過相關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能減緩老年人腦力衰退的問題;最新公佈的這項研究結果,更測試了來自歐洲八大城市的男性民眾,進一步確認維生素D與腦部有密切關係。
可靠吃魚或曬太陽攝取的維生素D為何能增強腦部表現,研究人員目前仍未找到答案,推測可能是因為維生素D能引發保護腦部的荷爾蒙運作。研究人員也提醒,許多老年人常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為了健康著想,應適時補充攝取量。(人體維他命D主要來源是適度曬太陽,一天約十五分鐘,某些食物,如含豐富油脂的魚類也含有維他命D,能幫助細胞吸收鈣,促進骨骼健康。)
未來人類若能進一步瞭解維生素D與老化的關係,就有可能有效預防關節炎、骨質疏鬆與相關心血管疾病。計畫主持人提姆‧史派克打趣的說:「這說明了人類為何會喜歡曬太陽」。
***-----------------------------------------------------------------------***
素食健康吃 少油炸勿過度烹調
2015/06/19 中廣新聞網【溫蘭魁報導】吃素人口愈來愈多,有些人雖然長期吃素,不但肥胖還有三高問題;營養師提醒,有些素食為了美味,加入太多調味和加工的化學品,做得像葷食一樣,反而對健康不利,建議最好是蛋奶素,食用天然的豆製品,少油炸勿過度烹調。
愈來愈多人喜歡吃素,有人因為宗教信仰,吃的是吃純素,有些人則是不吃肉的健康素,但,不管哪一種素,都要健康吃。
高雄義大醫院營養師徐婉玲表示,有些素食為了講求美味,做得很像葷食,不是用油炸就是糖醋等重口味的烹調,建議加工製品最好還是食用天然的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腐以及非油炸的豆皮「就是不能有一個錯誤概念,我可能吃素,擔心會缺乏一些肉類的營養,反而烹調方式會比較油膩,普遍會建議,用蒸、煮、滷的方式。」
另外,不少人疑惑,為什麼有些長期吃素的人不僅肥胖,還有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徐婉玲營養師表示,主要是和使用的油有很大的關係,不只三高的患者,有痛風的民眾,豆製品也不能吃太多「因為有些素食料理為了讓它香,會用棕櫚油和椰子油,它是屬於植物性油脂中飽和度比較高,反而會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但是,豆類的食物還是要適量,因為它普林含量過高,會造成痛風。」
徐婉玲營養師建議,最恰當素食還是蛋奶素,每天蔬菜的量不要超過半斤,如果只吃蔬菜,缺乏蛋白質,鐵質和鈣質也會不足,徐婉玲營養師表示,蛋黃有豐富的鐵質,如果擔心膽固醇過高,蛋黃可以兩天吃一次就好。
***--------------------------------------------------------------------------***
每週吃咖哩 可預防癡呆症
美國一名研究學者指出,每星期吃一、兩次咖哩餐,可以預防罹患癡呆症。
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教授「杜萊斯瓦米」說,根據研究顯示,每星期吃一到三餐的咖哩餐確實可以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風險,關鍵在於咖哩粉中的薑黃素,因為薑黃素可以阻止「澱粉樣蛋白」在腦中擴散,一般認為,「澱粉樣蛋白」是造成癡呆症的原因。
「杜萊斯瓦米」強調,如果飲食不均衡,那麼吃再多的咖哩也沒用。因此最好是飲食均衡,多運動,再加上經常吃咖哩,就會有助降低罹患癡呆症。2009/06/04 中廣新聞
***-----------------------------------------------------------------------------***
擁三多降失智風險
2009/09/07 臺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多運動、多動腦、多社會參與,都能有效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五成。
民眾平日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儲存腦本」。建議,可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寫作、猜謎、打橋牌、打麻將、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規劃旅遊、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等等。而中年時期能每周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六成。
湯秘書長也建議維持每周2~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湯秘書長建議,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
預防失智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某些癌症的風險甚至是整體死亡率,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何謂地中海飲食,則為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維生素C、E及B群);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少食用飽和性脂肪;多攝取深海魚類(omega-3脂肪酸);且可維持飲用適量葡萄酒的習慣,但無此習慣者則不建議喝酒。
吃魚油能預防失智?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目前不建議長時間、高劑量從飲食以外的來源進行補充維生素或深海魚油,以免過量而造成副作用。
***------------------------------------------------------------------***
運動後不做白工 4種食物別亂吃
2013/09/14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好不容易辛苦運動1個小時,消耗掉許多卡路里,逐步邁向自己夢想中的體型,卻不慎在運動後胡亂吃進熱量高、不健康的食物,讓你把辛苦運動的收穫付諸流水,得不償失猶如在做白工。究竟運動後哪些東西碰不得呢?美國健康網站epyk幫你整理4大種類的地雷食物。
1. 《拒絕誘人的鹹味小點心》運動後感覺飢餓,來點鹹味小點心止餓是許多人都會做的事情,包括鹹餅乾、五香花生、堅果、爆米花等,但除了熱量飆高,鈉攝取過多對身體可是百害而無一益,若想補充運動後的能量,減輕飢餓感,其實吃一根香蕉能攝取到豐富的鉀,促進身體代謝更有幫助。
2. 《碳水化合物別吃錯》雖然運動後吃點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可幫助補充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但並不是指花生醬三明治、果凍、蛋糕、奶茶、牛奶巧克力等甜滋滋的飲料食品,若不小心吃下肚,破壞的是你活絡的新陳代謝,好的碳水化合物如天然的蒸地瓜、南瓜等,能夠避免身體機能失調,且預防減肥的溜溜球效應,遠離復胖上身。
3. 《高脂肪食物禁忌》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絕對是一大禁忌,別說是運動後了,連運動前或是沒有運動的時候都不應該多吃,聰明如你應該知道這些食物來自於薯條、炸雞、漢堡、熱狗、披薩等,而且所內含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 《未經烹煮的生菜》新鮮蔬菜對身體的幫助無庸置疑,但若站在運動後補充營養的觀點,單吃生菜是無法補及額外流失的肝醣與蛋白質,若在所吃的東西份量有限下,你該攝取的是優質蛋白質如水煮雞肉、魚肉、蛋白等,幫助修補雞肉,或是選擇酸味的水果像是柳橙、檸檬、奇異果、番茄等,富含的檸檬酸能幫助肝醣再生。
《營養師:香蕉搭配低脂牛奶》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孫雅祺補充,運動後1 小時內不是不能吃東西,而是不能亂吃,如果想要補充流失的肝醣與靠優質蛋白質修補肌肉,促進代謝消耗多餘的脂肪,可以來根香蕉與一杯300c.c.的低脂牛奶,且僅約250~300大卡,不用怕吃進太多熱量。
★ 《長肌肉靠他》 運動後吃核桃黃豆飲 【材料】:黃豆20公克、核桃10公克、南瓜20公克、冰糖10公克。
【作法】:黃豆洗淨泡水備用;南瓜洗淨,連籽帶皮切塊,備用;接著將黃豆與南瓜放入電鍋蒸熟;再把黃豆、核桃、冰糖放入調理機,加開水至總量為300c.c.後打勻即可飲用。
***-----------------------------------------------------------------------------***
英研究:藍莓補腦效果佳 常吃有助強化記憶
2009/09/12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1日專電)英國科學家研究指出,藍莓具有優異的補腦效果,喝藍莓奶昔,可以提高專注力,長期食用藍莓更能強化記憶力。
藍莓的補腦功效並它所含的抗氧化成份,而是它能夠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功能。食用藍莓短期內可以增進認知功能的表現,長期則可以讓頭腦更健康,經常食用有助提升記憶力。
***-----------------------------------------------------------------------------***
老人愛呆房間 易憂鬱或失智
據統計推估,失智症的平均發病年齡約六十九歲,全台約有近十七萬名失智症患者,且專家認為,該數據還可能遭低估。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身心科卓良珍日前呼籲,老人家應避免老躲在又暗又小的房間,易造成憂鬱或退化失智。
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身心科卓良珍昨天指出,環境光線比較好,比較不容易造成退化,原因是有一個理論認為,陽光能刺激腦部分泌正腎上腺素,可促進產生神經生長因子,讓神經纖維增長,就「像長頭髮」,神經纖維增長,可進而讓神經傳導較好,避免老人家退化失智。
卓良珍因而呼籲,老人不應老躲在又暗又小的房間,易造成憂鬱,或退化失智,他建議老人家,每天早上八、九點或下午五、六點應外出走走,曬點太陽,除有陽光刺激,外出與人互動,也可避免老人家失智退化。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則說,照光療法的效果有助生理時鐘調整,除此,對情緒亦有幫忙,早期照光療法也是用於治療季節性憂鬱症。配合九月二十一日國際失智症前夕,衛生署也與台灣失智症協會合作,訂於九月十九日(周六)在全國各地辦理宣導活動,提醒民眾「關心失智有一套,早期診斷最有效」,盼民眾可先透過「AD8」篩檢失智工具,早期發現失智症病人,協助盡早就醫。
成大醫院神經部主任白明奇補充,早期失智症的症狀包括記憶力不好、幻想、人格改變等。醫師說,記憶力不好包括個案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都不記得,至於患者常有的幻想則包括被偷、被害或懷疑先生外遇。2009/09/18 臺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
多思考 多運動 老來腦筋依然靈光
許多人常會抱怨記憶力大不如前,常忘東忘西,甚至怕自己罹患失智症,造成無謂的心理負擔。今年6月分別發表在國外期刊「神經學」與「攸關公共利益的心理科學」的兩篇報告都指出,調整生活方式,老來腦筋依然可以很靈光。
第一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Alexandra Fiocco博士主持,其針對2509名70至79歲且身體健康的民眾,進行長達8年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需具備何種條件,才能在年老時,「頭殼」一樣好。
結果發現,研究結束時,有53%的個案出現輕微的腦機能退化,16%達到嚴重退化的程度,但是卻有30%的大腦認知功能未有任何變化,甚至有人的測驗分數還明顯進步。
◎進一步的統計分析顯示如下:
●學歷至少有高中畢業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是學歷低於高中者的3倍。
●讀寫識字能力達國中三年級程度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是上述能力低於國三者的5倍。
●不抽菸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是抽菸者的2倍。
●規律從事有氧運動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高出未經常運動者約30%。
●仍在工作(包括從事志工)或與家人同住者,老來腦力還是不錯的機會高出沒有如此者約24%。
第二項研究是由美國羅斯(Rush)大學附設醫學中心神經暨行為科學教授Robert S. Wilson博士所主持,其以文獻回顧的方式,將近30年來超過400篇和「大腦與老化」有關的期刊論文進行整合分析,嘗試找出減緩腦力退化的途徑。結果顯示,專家一致認為,多從事益智活動、規律運動、擁有人際互動與正向看待未來,是讓老年心智維持敏銳最好的方法。
有鑑於此,建議大家平時儘量遠離菸酒、勤做運動、經營社交、保持樂觀與維持求知慾,努力充實新的知識技能,正所謂「用進廢退」,只要多給予大腦刺激,相信腦筋仍可歷久彌新。2009/10/04 自由時報 文/柯俊銘(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
本土藻 富含DHA比魚油高10倍
成功大學水產生技醫藥團隊在台灣海域發現富含不飽和脂肪酸(DHA)的本土藻類BL10,經培養可萃取出比現有產品DHA含量高10倍的「藻油」,比魚油更具健康食品價值。
成功大學昨天在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行技術移轉簽約儀式與記者會,將水產生技醫藥團隊的「富高DHA含量本土藻株BL10」與E化製造研究中心的「全自動虛擬量測(AVM)」兩項技術,分別移轉給味丹生技公司以及先知科技公司。
成大生物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惠郎在記者會中指出,一般人說吃魚會變聰明,是因為魚類富含DHA,而魚類體內的DHA是來自牠們食用的藻類。他說,從藻類萃取的高含量DHA,方便現代人攝取,又不用擔心吃到重金屬污染的魚類。
成大水產生技醫藥團隊專案助理教授陳逸民表示,團隊走訪台灣近10處海域,在其中一處發現本土藻類BL10富含高單位DHA,製成乾粉之後,每公克DHA含量可達0.3公克,比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高出10倍以上。
陳逸民指出,上述藻類經過實驗室培養、發酵,萃取出「藻油」,DHA含量可高達50%;而市面上常見的「深海魚油」,DHA含量只有5%至15%。陳逸民表示,以BL10藻類萃取DHA技術的成本低、萃取容易,且不像一般魚油商品有濃濃魚腥味,不論是孩童或素食族群都可攝取。他說,DHA對人體益處多,成人每天攝取0.5公克DHA,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增進腦力。
陳逸民說,從藻類萃取出的DHA可製成膠囊、藻粉,或添加在優酪乳、嬰幼兒奶粉內。他表示,一般藍藻、綠藻片的賣點在高纖維、可作代餐,但只有BL10藻類含大量DHA。
味丹生技公司總經理楊世安表示,取得這項先進技術後,味丹期許在2年間成功量產,並在3至5年間,在海內外取得新台幣10至20億元的市場。2009/10/27 臺灣新生報
***-----------------------------------------------------------------------------***
70歲有40歲皮膚 女中醫秘「不穿涼鞋」
  在大陸有一名女中醫師,已經高齡70,但皮膚狀況非常好,看起來只有40出頭,很多人向她請教保養皮膚的秘訣,她說秘密就在腳指上,頭絕對不能受涼,也因此她很少穿涼鞋,鞋櫃裡幾乎都是包鞋。
先看看這一雙腳,你猜猜她的主人幾歲了?答案揭曉,看起來最多50歲的她,其實已經是一個70歲的阿嬤了,每次在女人們的聚會上,總會引來大家羨幕的眼光,70歲的皮膚可以保養成這樣,真的很厲害。
想問她秘訣,第一件事,帶你去看她的鞋櫃。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陳淑長:「露腳指頭的鞋,像這樣的我很少,特別熱的時候可以穿一穿,但不要老是想穿露腳指頭的鞋。」
果然滿櫃子的鞋都是包鞋,本身是中醫師也是教授的她說,這一切都有根據。陳淑長:「中醫講下肢暖全身宜,寒從足下生,你這麼貪涼的話,這整個身體循環都受到影響。」
她的理論是身體循環不好,皮膚也不好,除了不穿涼鞋,要有水噹噹的好皮膚,吃的更重要,早餐穀類食品加牛奶,配上一小片起司加麵包,最後來上一小杓,她自己調配,以中藥三七為主的養生中藥粉,每天持之以恆,才養出這一身水噹噹的年輕好皮膚。2009/10/10 TVBS 錢怡君 
******
台大醫生只靠肥皂凡士林?網友狂寄
【張翠芬╱台北報導】保養不必花大錢?最近天氣冷,各種保養品熱賣,網路流傳一則「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只相信兩樣產品,一個是凡士林,成分很單純,不含化學添加物和防腐劑,不會引起過敏、刺激皮膚,保溼效果好。另一個就是南僑肥皂!成分只是椰子油和鹼,沒有雜七雜八的東西,不像很多產品都含過量螢光劑等,而且清潔能力佳又不傷皮膚。」冬天洗完澡,用凡士林擦腳,穿上襪子,保護效果不錯。
信中還舉例,有個同學皮膚過敏,去台大醫院看診,醫生叫他用南僑水晶肥皂洗澡,洗一個星期,完全根治,後來這同學就一直用水晶肥皂洗了。但可能因為它太「古樸」,很少人會用它來洗澡洗頭。
台大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正常的肌膚用水晶肥皂清潔並沒問題,但如果是很敏感、被「寵壞」的皮膚則不適用。他笑說,說用水晶肥皂洗頭洗臉的人,可能有點半開玩笑性質,目的是希望大家返璞歸真,不必過度保養,並不是真的叫大家都來用。 2012/01/02 摘錄自:中國時報
***-----------------------------------------------------------------------***
幼時愛甜食 長大易憂鬱
極度喜好甜食的兒童容易蛀牙容易胖,最新研究更顯示,這類小朋友長大成人之後,可能還容易得憂鬱症、容易貪杯酗酒。這項研究由美國費城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MCSC)研究員茱莉.孟妮拉(Julie Mennella)博士領導,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成癮》(Addiction)雜誌。
孟妮拉團隊將三百名五到十二歲兒童依近親有無酗酒病史、自身有無憂鬱症狀兩項因素分組,請他們品嘗五杯甜度不等的飲料,然後回答喜好程度。結果發現,近親有酗酒病史且自身有憂鬱症狀的卅七名兒童,喜好最甜飲料比例最高。這種飲料蔗糖濃度達二四%,甜度是可樂兩倍。
英國教授賈可布表示,就算極度喜好甜食和酗酒、憂鬱症有關,目前難確定原因是腦部化學作用作祟,還是父母教養方式使然。2010/02/11 中國時報【閻紀宇/綜合報導】
***-----------------------------------------------------------------------***
五穀米別亂吃 4種人吃不得!
摘錄自:2010/02/09 華視新聞【綜合報導】為了健康,大家都說要吃五穀米,少吃白米,可是專家說,有四種人不能吃,吃多了更糟糕。像是腎臟病患,就絕對禁止吃五穀米,還有痛風和貧血的人,也不能多吃,這種說法,徹底顛覆大家對五穀米,總是健康養生的觀念。
香噴噴的五穀雜糧米飯,一碗裡頭,加入了糙米、薏仁、燕麥片、小米和黃豆,不像白米飯那麼細緻,吃起來還有點粗粗硬硬的口感,到底為什麼要吃?錯錯錯,健康養生的觀念,可不是人人都適合,尤其有四種人,千萬不能吃,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如果有胃潰瘍,吃進纖維超多的燕麥糙米,不但不能消化,反而更容易脹氣,還有貧血和缺鈣的人,因為榖類的植酸和草酸過高,也會讓鈣和鐵,不容易吸收,最不能吃五穀雜糧的是腎臟病患,因為五穀類通常都有豐富的鉀和磷,但是腎臟病患無法代謝,血液的磷濃度太高,可不是好事。就連糖尿病和痛風患者,也不能吃五穀雜糧,因為吃太多五穀雜糧,等於攝取太多澱粉和豆類,痛風會更嚴重,專家的話,解開五穀雜糧的迷思,其實一般人一天只要吃一餐就已經足夠了。
***-----------------------------------------------------------------------***
食物高「磷」易衰老! 海鮮、乳製品上榜
摘錄自: 2011/09/15 TVBS【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國內醫界的新發現,還登上權威的美國腎臟醫學雜誌,內容指出,如果吃進過量的「磷」,會加速老化,原因就在磷不但會讓血管鈣化,同時會讓細胞加速氧化衰老,而日常生活許多食物,像是乳製品或豆類製品,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起士、泡麵、罐頭等加工食品都含磷,而國人愛吃的海鮮,含磷量更是高,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超過建議攝取量。
生猛海鮮台灣人進補最愛,雖然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但吃進去卻反而可能導致老化,因為磷的建議攝取量每天不高於1000毫克,但像鮭魚一片就有517毫克,墨魚每百公克也含磷392毫克,更別提蝦米和干貝,都超過500毫克。
而磷進入人體後,如果過量會讓細胞加速氧化,並且停止分化,老的快。萬芳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鄭仲益:「在高磷的情況之下,這些血管細胞會變的像骨頭一樣,所以一直刺激、一直刺激,血管就鈣化了。」
還有像是牛肉類以及起司和蛋黃,幾乎每攝取100公克就到達每天建議量的一半,幾乎蛋白質高的食物,磷含量就一定高,吃進過量,除了可能老的快,從X光片研判,也會增加血管鈣化的機率,尤其加工食品可能添加磷,但成份標示主要只針對熱量,民眾不易得知,因此醫師建議均衡飲食,搭配足夠的天然蔬果,才能幫助延緩老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