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20種超強排毒食物★降低大腸癌機率 醫院籲多吃十字花科蔬菜★綠豆排泄毒素助抗癌黑豆補充婦女賀爾蒙★每日吃紅肉易早死★素食 有益心臟★毛豆是「貧民之肉」 代謝脂肪、補優質蛋白質啵棒★防乳癌用吃的!毛豆加熱吃就對了★不怕缺蛋!營養師推:這蔬菜蛋白質比雞蛋多 還能減重★★★

怎樣清除體內的污染
人們常患的一些疾病如癌症,過敏和一些使身體機能衰退的疾病,均與人體中的組織器官受到各種污染有關,那麽要如何清除體內的污染呢?

一、常飲鲜果、菜汁(不經炒煮):鲜果、鮮菜所絞的汁是體內的「清潔劑」,它們能解除體內堆積毒 和癈物,因為當多量的鮮果、菜汁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後,會使血液呈鹼性,把累積在細胞中的毒素 解,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

二、常吃海帶、海藻:此類對放射性物質有特別的親和力,海帶膠質能促使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隨同大便排出人體外,從而減少了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積聚,也減少了放射性疾病的發生率。

三、常喝綠豆湯:綠豆湯能幫助排泄體內的毒物,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

四、常吃豬血湯:豬血中的血漿蛋白,經過人體胃酸和消化液中的酵素分解後,會產生一種有解毒和滑腸 作用的物質,與侵入胃腸道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化學反應,變為不 是被人體吸收的癈物。

五、常吃黑木耳和菌類植物:據研究,黑木耳和菌類植物,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並且有清潔血液和解毒作用,經常食用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污染物質。 摘錄自中國醫藥報
實例:七十八年三月廿二日,中國晚報報導:美國華盛頓有位哥狄士先生,在五十年前,當時他才廿五歲,由於患上膀胱癌末期,一位名醫建議他每天喝十三杯蘿蔔和蘋果汁,如此持續了二年之後,竟然痊癒。雖然他的癌症消失了,也逃過死亡的厄運,但是他從此更成為果汁素食主義者,每餐以果汁代替肉類,五十年來從末改變,如今七十五歲的他,在日常飲食上也十分清淡,每天數杯鲜榨果汁、生果、蔬菜、之外再加上少許小麥,但他的身體卻十分健康,他的體重達七十九公斤,身一百七十八公分,與三十三歲的年輕妻子及分别四歲和二歲的兒子,愉快地過活。
***--------------------------------------------------------------------***
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
2013/06/10.常春月刊【作者: 文∕周瑋峻】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紅等症狀時,代表五臟累積了過多的毒素,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那麼要如何排出五臟的毒素呢?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很廣泛,舉凡對身體有害的都稱為「毒」,例如火氣大、發炎、過敏等症狀,或中醫常說的熱毒、寒毒、濕毒等,甚至化學毒素、魚蟹毒、蟲蛇毒等都是。就現代醫學來說,導致身體老化、致癌的自由基,也是毒物的一種,這些所謂的毒物,若長期積聚在體內,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引發疾病。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陳潮宗指出,在中醫診療上,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
累積在心臟
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
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
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
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
累積在肝臟
5.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
6.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
7.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
8. 經常性的偏頭痛。
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
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
累積在脾臟
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
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
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
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
15. 嘴唇週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
累積在肺臟
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
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
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
累積在腎臟
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
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
21. 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
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
必注意!內毒、外毒怎麼來?
體內毒素來源主要來自兩大方向,包括外在環境以及個人飲食習慣,說明如下:
1. 外在環境:
指接觸外界污染的空氣或是水質,以及帶有化學物質的加工食品、含有殺蟲劑或是農藥的農產品,或是含有重金屬的海鮮類食物,甚至是吸入的二手菸等等,都會使得許多不需要的雜質、毒物進入體內,影響身體自然的排毒系統。
2. 飲食習慣:
現代人喜歡吃香喝辣的,每天吃入體內的食物相當多樣化,與以往農業社會的飲食習慣和內容大不相同,其中尤其以下列4種飲食習慣,最容易累積體內的毒素。
◆ 飲食內容多肉少菜:
常吃牛排、炸雞排、勝丼(豬排飯)……等以肉食為主的人不在少數,肉品的肌肉纖維本來就比較難以分解,若是再加上缺乏蔬果的纖維素來幫助腸胃蠕動,久而久之,腸胃道受到影響、消化功能下降,就會造成便祕,一旦糞便在腸道中待的時間愈長,身體吸收毒素的機會就愈多。
◆ 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
冰品或是冷飲、生魚片等生冷飲食吃下肚子之後,會降低胃部的溫度,使得消化功能下降、脾胃營養不足,就會影響毒素排出體外的能力。
◆ 常吃煙燻、燒烤食物:
很能幫助下飯的香腸、臘肉、烤肉等食物在烹調的過程中,會增加硝酸鈉的含量,並在體內轉化成具有致癌性的硝酸胺,進而增加毒素的累積。
◆ 飲食總是高油脂:
油炸、麻辣鍋、五花肉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膽鹽,體內膽鹽多了,就會增加罹癌的機率。
必保養!天然四大排毒器官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 肝臟:
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陳潮宗表示,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
◆ 肺臟:
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還好可以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甚至是戒菸或避免到充滿二手菸的環境中,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 腎臟:
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這些毒物(廢物)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陳潮宗提醒,現在正值炎熱夏天,很多人會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的負擔。
◆ 皮膚:
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
必做!解毒12祕笈
想要解毒、排毒,除了人體自然的排毒過程之外,食療、中藥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總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歸根究底,身體會累積毒素,跟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因此,最根本的解毒祕笈,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盡量攝取當季和本地的新鮮蔬果。
2. 盡量多吃白肉(如雞肉、魚肉),並減少吃 紅肉(如牛肉)的次數。
3. 食物盡量以少油、少糖和少鹽的方式來烹煮。
4. 盡量少吃精製的食物,例如用糙米或全麥吐司取代白米和白吐司。
5. 每天盡量多喝水。
6. 少用傳統煎、煮、炒、炸的方式來煮菜,而是改以蒸、燙、清炒、涼拌等方式做菜。
7. 市場買來的蔬果大多有噴灑農藥,一定要用水清洗乾淨後再吃。
8. 烹煮食物使用鐵製、不鏽鋼或瓷製的廚具、餐具,不要使用鐵氟龍、保麗龍或是不耐熱的塑膠用品。
9. 每天定時定量、適度的做運動。
10. 每天的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要睡飽。
11. 盡量減少吃藥、抽菸和喝酒的機率。
12. 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悅。
***--------------------------------------------------------------------***
20種超強排毒食物
2013/06/10.常春月刊【作者: 文∕夏金剛、丁彥伶】要排出體內的毒素並不難,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還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攝取,有效減少各種毒素在體內堆積,達到延年益壽、青春永駐的目的。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下介紹的20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
☆地瓜 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
☆竹筍 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的目光,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滷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
☆地瓜葉 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
☆綠豆 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消暑,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民間在夏天常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不過,比較建議使用綠豆的種皮——綠豆衣,清熱消暑的作用會比綠豆好,其性味甘寒,主要功能為解熱毒、退目翳,一般用量為1錢至3錢,煎服。
☆紅豆 為豆科植物,常見的食材之一,亦被稱為「小豆」、「赤豆」。紅豆味甘、性平偏涼,可以消腫排毒以及利尿,也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還可以改善怕冷、低血壓等症狀。另外,紅豆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讓毒素不會停留在腸道中太久。
☆燕麥 近幾年來很夯的健康食物,包括可以立即沖泡的燕麥片,或是做成罐裝飲料的燕麥飲等,都相當暢銷。但是大家對燕麥的印象,僅止於降低膽固醇而已,其實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相當高,對於排便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容易產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餘之毒素,對體內環保很有幫助。
☆芹菜 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為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為通暢,對於體內環保也很有幫助。
☆香菇 香菇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很多,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排便量且熱量相當低。尤其香菇梗是高量的多樣性纖維,再加上香菇含的多醣體與礦物質鋅,有助於抗腫瘤、加強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其實不只是香菇而已,只要是菇類的食物,纖維都相當多,像是火鍋中常見的金針菇、夜市賣的杏鮑菇或是木耳等,皆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
☆糙米 稻穀經過脫去穀殼加工之後就是糙米,由於去殼後仍保留些許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這些外層組織內含豐富的營養,跟白米比起來,擁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以及可防止老化的米糠醇。 糙米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強化神經系統傳導功能,預防早衰及肥胖,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祕、腸癌及肥胖,幫助新陳代謝及排毒,算是非常健康的排毒食物。
☆優格 優格中含有大量且豐富的乳酸菌,可以讓腸胃更暢通、防止便祕的發生,原本累積在腸道中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更容易被排出體外。不管是喝優酪乳或是吃優酪,都是很好的選擇,建議最好在早餐空腹之前吃,可以透過優格來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取量,但也要注意,最好選擇原味、不加糖的優格或優酪乳,比較健康。
☆牛蒡 在市場上販售的牛蒡,其實是牛蒡的根部,牛蒡的用途非常多,除了可以去除身體的毒素,利於發汗、幫助排尿以及促進肝臟功能之外,牛蒡的種子也是很好的抗菌及降發炎的草藥,同時也是促進體內環保的好食物。
☆薑黃 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咖哩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成分──薑黃素(Curcumin),可以幫助肝臟大掃除,還有強效的抗氧化功能,能夠抵抗自由基,咖哩就是薑黃素很好的攝取來源。另外,適量的攝取薑黃,還有助於減重亦能夠使皮膚保有光澤,也是相當推薦的排毒食物。
☆紫蘇 為脣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常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寒露、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用生薑同用,還有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所以,烹煮海鮮時,常會加入紫蘇。
☆油菜 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效率更高。
☆川七 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能夠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藥方,就是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
☆梅子 近幾年來,梅子加工製品相當多,也很熱銷,其實梅子和其加工品,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梅子含有的檸檬酸和兒茶素,有抗菌、整腸、解毒的作用,能夠消除食物的病原菌與毒素。另外,因為梅子含大量有機酸,能使小腸裡的環境暫時變成酸性,因此,侵入體內的細菌不容易繁殖,最後被逐漸消滅。而梅子對於解除具有輻射能的毒素也有效,人體只要攝取大量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即使輻射侵入體內,也會與檸檬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傳統中醫則認為梅子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可淨腸泄熱並解毒。
☆蘋果 蘋果含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鈣質則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 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平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防便祕。
☆草莓 草莓的營養成分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是上火,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之外,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草莓中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預防痔瘡和腸癌的發生,對於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也有幫助。
☆芭樂 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鍾,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
☆鳳梨 鳳梨可幫助解決消化吸收的問題,因為鳳梨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可以分解蛋白質,對於食用過多肉類及油膩食物的現代人來說,可使肉質滑嫩好消化。鳳梨的膳食纖維,還可以讓消化更順暢,餐後食用鳳梨,可以使腸內的穢物排出,消除便祕、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達到預防腸癌的功效。所以,傳統中醫把鳳梨歸類為性平味甘酸入肺、大腸經,可消食積健脾胃。
***------------------------------------------------------------------------***
降低大腸癌機率 醫院籲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據衛生署統計,九十五年一年就有多達一萬零二四八人罹患結直腸癌,單就發生人數來看,首度成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若民眾不改變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結直腸癌發生率還會續攀高。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國二男生,從小二、小三開始,每天放學都要買烤香腸來打牙祭,連續吃了五、六年,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腸阻塞的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腔的結直腸癌,手術四個月後仍告不治,年輕生命就此殞落。
花蓮慈濟醫院指出,大腸直腸癌已經高居癌症發生率第2名,僅次於肝癌發生率,依據統計顯示,人的一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為5%,主要是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因此年過50歲的民眾應特別重視預防大腸直腸癌的保健工作。
多運動和食用足量的新鮮蔬果可以降低罹癌機率,尤其是綠葉蔬菜的抗癌效果更好,例如胡蘿蔔、花椰菜、包心菜、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甚至青蔥、蒜也可預防大腸癌,不過如果想要確實達到預防大腸直腸癌發生,仍應做篩檢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2009/03/14 
***-----------------------------------------------------------------------***
綠豆排泄毒素助抗癌黑豆補充婦女賀爾蒙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黑豆、綠豆對於防癌養生有幫助。中醫師許瑞香在一場講座中表示,黑豆對於更年期婦女,常見的賀爾蒙不足,有補充效果,也能幫助預防乳癌的生成。此外,綠豆對於排泄體內的毒素有益,也有抗癌幫助。
中醫師許瑞香表示,中醫認為,黑豆食材屬於性平味甘。而黑豆的異黃酮素可以補充女性更年期賀爾蒙的不足或失衡,能抑制乳癌的生長,也能阻止腫瘤周邊血管的生成,可預防乳癌的發生與擴散。此外,黑豆的花青素成分,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消除體內的自由基,也能達到防癌的效果。
另外,許醫師表示,綠豆性涼味甘。當中含膳食纖維組成,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食物停在大腸的時間,促進消化,降低腸壁吸收到有毒物質,影響體內,預防癌細胞生成。還有綠豆核酸,也可以抑制癌細胞持續生長。以及所含的維生素B17,可讓正常細胞吸收,將毒素從尿液中排出,達到抗癌效果。因此,常喝綠豆湯,能輔助排泄體內的毒素,促進身體的正常代謝。2011/12/20 台灣新生報
***-------------------------------------------------------------------------***
針對50萬人調查 每日吃紅肉易早死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23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常吃紅肉或加工肉會導致一個人死亡率提高30%;但若經常吃魚、雞肉、火雞肉及其他家禽之類的白肉,則會小幅降低死亡率。以往的研究已發現,吃紅肉與心臟病、癌症,特別是大腸癌發生率較高有關,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這份以逾50萬人為樣本、時間長達10年的大型研究,則首次檢視吃紅肉的整體死亡風險。
研究負責人辛哈於「內科醫學檔案」期刊發表的報告中說,從1995年起,針對54萬5653名年齡介於50到71歲的美國中高齡者,調查其飲食習慣,並根據吃紅肉、白肉多寡分成5組。結果發現,即便將是否吃蔬菜水果、抽菸、運動和肥胖等其他風險因子納入考量,吃最多紅肉的五分之一人,在到2005年為止的10年期間,死亡率要比吃最少紅肉的五分之一受測者高出30%,大多數是死於心臟病和癌症、吃香腸、醃肉、熱狗等加工肉品者對死亡率也有類似影響。
吃最多肉那組一天吃大約4盎司(約113公克、一個小型漢堡的量)、或每日飲食的每千卡路里中吃下62.5公克紅肉,最少的則是每日每千卡路里吃下9.8公克紅肉。研究對象以白人居多數,男女都有;紅肉包括牛肉、豬肉,白肉包括魚肉、雞肉等。其實只要少吃紅肉就可以降低死亡率,以降低到研究中最少的數量來說,「男性、女性整體死亡率可各降低11%、16%。」而且,研究顯示,白肉攝取量最高的人,這10年間整體死亡率比吃最少白肉那組低約8%。
小檔案︰紅肉白肉 肌紅蛋白多寡左右
紅肉與白肉顧名思議,差別就在於顏色,肉類呈紅色是因為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愈多,肉色就愈深。豬肉、牛肉、羊肉、鴕鳥肉等屬於紅肉。雞肉則屬於白肉,另包括魚及海產的肌肉同樣只帶有少量肌紅蛋白,所以也屬於白肉。一般來說,營養師多認為白肉對身體保健較佳,原因則在於白肉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明顯低於紅肉。2009/03/25
******
多吃紅肉對心臟有害 原因找到了
2013/05/22.聯合新聞網【作者: 彭宣雅】許多科研結果顯示,食用過多紅肉有害人體健康。BBC報導,美國科學家說,在紅肉中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解釋了吃過多的牛、羊、豬等紅肉對心臟有害的具體原因。
美國科研人員在「自然醫學雜誌」發表文章說,紅肉中所含的肉鹼在被腸道中的細菌分解後將導致更高的膽固醇,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肉鹼在腸道中被分解為一種氣體,經過肝臟後轉化為一種名為氧化三甲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和血管中的脂肪之間有著密切關聯。此前已經有許多科研結果表明,經常食用紅肉對健康有害。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高級營養師泰勒說,這一新發現很有意義,它在紅肉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何種影響問題上做出了新的解答。
新光醫院營養師江幸芸表示,肉類是人體主要蛋白質的營養來源,不能因此完全都不吃肉,「腳越少」肉越健康,脂肪含量也較少。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最好多吃魚來攝取蛋白質,魚肉比雞肉好,雞肉又比牛、羊、豬等紅肉更好。
江幸芸表示,一般成年人一天要攝取魚肉蛋奶等蛋白質5份,一份大約兩根手指頭大小,最好每一種都均衡攝取,建議不要只喝奶不吃肉,或只吃肉不吃蛋,各項食物不偏廢,才能維持體內蛋白質均衡,對健康也有幫助。
***----------------------------------------------------------------------***
《疑難雜症治癒談》素食 有益心臟
摘錄自:2009/10/02 臺灣新生報【張傑報導】困擾我多年的心臟病,竟因我改為素食後,得到改善,我不得不承認:「素食有益心臟!」
我發現心臟有問題,是在我50歲那年。那年,由於公司要擴廠,並且遭逢強大的外力競爭,身為主管的我,只好日以繼夜的投入工作;或許是因為壓力太重、睡眠不足,因此常感胸口有被壓迫的沉悶之感,初期到醫院照了心電圖後,並未發現有任何異狀;不久後,醫生為我進一步作「運動心電圖」檢查,發現我「疑似心臟缺氧」。醫師除了給我一瓶舌下含片外,並囑咐我要注意心臟病突發的問題。
就這樣,我承受著偶然的心悶、心悸、心臟穩痛等問題。兩年後,一位同事拉我去參加禪七,並鼓勵我吃素。由於當時我除了身體的問題外,事業也不順利,因此乾脆開始吃素拜佛,說也奇怪,從那時起,因心臟所發生的事越來越少,半年後,我幾已忘記曾有心臟病的問題,而且,自此而後,心臟也一直舒坦開朗,未再發生病痛。
如今回想起來,除了素食禮佛後,我不再沾食動植物油脂及菸酒外,心情的安適與怡悅,可能也是心臟轉趨正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而外,我也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
「素食有益心臟!」
***-----------------------------------------------------------------------***

毛豆是「貧民之肉」 代謝脂肪、補優質蛋白質啵棒
摘錄自:2017/07/27 華人健康網【寶智華╱雲林報導】別小看平凡的毛豆!口感爽脆、清甜,不僅是國人最愛的下酒菜排行榜之一,並有著「貧民之肉」美名,其營養價值更是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於一般蔬菜,同時兼具豆類及蔬菜兩者營養特性,是不可多得的健康好物。除了能提供人體優質的蛋白質,毛豆的卵磷脂含量也非常高,適度攝取有助於維持脂肪、肝臟代謝機能的運作,是相當好的營養食材!
毛豆究竟有何營養好處呢?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毛豆,熱量為125大卡,糖質僅6.1、粗蛋白含量13.8公克、膳食纖維含量8.7公克、鉀離子629毫克、鈣84毫克、鎂69毫克、鐵3.6毫克、維生素A含量131I.U.、維生素C含量26毫克。不僅可歸類為高纖、高鉀食物的一員,其人體必須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更是不容小覷!
除了上述營養好處外,媽咪名廚吳怡靜女士在其與「樂媽咪名廚團隊」的聯合著作《跟著婆婆媽媽去市場學買菜、學做飯》一書中提到,毛豆的營養組成幾乎與高營養價值的動物性肉類相似,很適合素食者補充欠缺的營養素,同時攝取到適量的膳食纖維。
最重要的是,毛豆中含有的完全蛋白質,更是人體生長及修補身體組織所必須的營養素,可媲美肉類蛋白質,因而有「貧民之肉」的稱呼。且不僅有上述營養價值,毛豆的卵磷脂含量也很高,適度補充更有助提升脂肪、肝臟的代謝速率,有利改善高脂血症及預防脂肪代謝異常,同時減低脂肪肝發生,對人體生理代謝調節助益良多。
【選購要點】:選購毛豆時,應選擇帶有豆莢的毛豆。且以莢形闊大、青翠不黃萎,且豆粒部位越隆起的愈好。
【清洗方法】:建議料理毛豆前,先以清水將荳莢反覆清洗、去除沾附於表面上的髒污。同時,洗毛豆時留意看毛豆是否有被蟲咬過,有被蟲咬過的毛豆要挑出來丟掉,以防止裡面藏有小蟲的可能。
【保存方法】:由於毛豆營養價值豐富,為避免變質,從荳莢剝出後就應儘速處理、保存。一般來說,剝好的毛豆煮熟放在冷凍庫,大約可存放1年。若是完整的毛豆,則可以用塑膠袋包起來放於冰箱冷藏。
******
防乳癌用吃的!毛豆加熱吃就對了~
摘錄自:2017/07/28 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一顆顆翠綠的毛豆,是台灣重要的外銷經濟作物,被譽為「綠金」,也是對抗乳癌的小尖兵!受到不健康生活習慣的影響,越來越多年輕女性暴露在乳癌的風險之中,部分女性已確診且正在和癌細胞奮戰中,營養師表示,適量攝取毛豆能補充大豆異黃酮,降低乳癌的發生率,但食用時應加熱後再吃。
《吃毛豆降低乳癌發生率 大豆異黃酮是關鍵》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陳若蓁表示,雌激素分泌過多可能導致乳癌。毛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又稱作植物性雌激素,在人體有輕微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大豆異黃酮的化學結構與雌激素構造相似,會與雌激素競爭細胞受體,抑制雌激素的合成作用,因此推論毛豆中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減少乳癌的發生。
此外,毛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可抑制骨骼中的鈣游離到血液中,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維持鈣在骨骼中的正常代謝,增加骨密度,減輕更年期症狀,預防癌症與骨質疏鬆。
《毛豆維生素C含量高於黃豆 新鮮嚴選,煮熟再吃》在六大類食物分類,毛豆是「豆魚肉蛋類」中的低脂豆類,主要營養成份有醣類、蛋白質與脂肪,同時富有抗氧化成份的維生素A及維生素C,其維生素A及維生素C含量皆高於黃豆、綠豆及紅豆。
陳若蓁營養師表示,新鮮毛豆莢較硬實,豆的顏色應是綠色或綠白色,豆上有半透明的種衣。購買時,要注意毛豆莢是否新鮮,莢的表皮茸毛有沒有光澤。毛豆或黃豆宜熟食而不宜生食,生的毛豆仁含有抗胰蛋白酶與血球凝集素等抗營養因子,其加熱即可破壞。抗胰蛋白酶會抑制腸胃胰蛋白酶對蛋白質的消化與吸收;血球凝集素會使體內紅血球凝集在一起,造成血管阻塞。
曾有名35歲長年茹素的女學生,愛吃炸豆皮、豆包及麵腸,又大量攝取五穀飯,體重短短在1年內飆升10公斤,原因在於食用太多素食加工品及過多的糖醋調味。因此在營養師的飲食建議調整下,將毛豆以清蒸或水煮方式烹調,或是加入香菇、紅蘿蔔、豆芽和些許白米飯製成「日式雜炊飯」,另外也可以南瓜、地瓜取代米飯,搭配紅椒、黃椒及木耳等多樣化蔬菜,讓她在3個月內就狂甩10公斤。
******
你知道嗎?「毛豆=黃豆=黑豆」通通都是大豆
摘錄自:2013/01/19  ETNEWS【社群編輯黃郁棋/綜合報導】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豆類製品,例如紅豆綠豆湯、豆漿、豆皮、臭豆腐。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毛豆、黃豆、黑豆」都是大豆!差別在於,毛豆是八分成熟的黃豆,待毛豆成熟後,就會脫水、變小、變硬成為黃豆,只是品系稍有不同罷了。
根據「泛科學」的報導,嫩的大豆叫做毛豆,在日本及台灣最為盛行;熟的大豆就成黃豆,依品系不同有些會成黑豆。只不過這些大豆的樣子大不相同,很少人知道其實他們是一樣的東西,「膚色」不同罷了。(像人類也有多種膚色、眼球顏色)。
其實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像高麗菜、花椰菜、結球甘藍、紫色高麗菜都是同一種東西,同屬十字花科植物。其他如「綠胡椒」、「白胡椒」、「黑胡椒」也是一樣的東西,差別在於綠胡椒是胡椒尚未熟透以前,把綠色果實直接鹽漬或短期乾燥的成果;黑胡椒則是等果實成熟,摘下後慢慢乾燥的成果;至於白胡椒,則是把成熟果實浸在水裡,把皮剝掉後再乾燥的成果。
在「泛科學」中也提及,餐桌上常見的「芝麻」其實富含鈣與鐵,100公克的芝麻中約含400毫克的鈣,含量可以說是非常高!因此民眾想要補鈣質,其實可以不必買魩仔魚(牠是各種魚的魚苗,詳見《只有海鮮、沒有海洋!世界上根本沒有「魩仔魚」》,台灣正逐漸全面禁止捕撈中),牛奶、芝麻就很足夠囉!
***-----------------------------------------------------------------------***
★不怕缺蛋!營養師推:這蔬菜蛋白質比雞蛋多 還能減重
摘錄自:2023/02/26  中國時報【中時新聞網 賈恩祺】近日台灣陷入缺蛋荒,蛋價也跟著飆漲,營養師馬鳳吟指出,想要補充蛋白質並不是「非蛋不可」,還有許多食物可以替代,像是動物性蛋白質的牛奶、海鮮等,或植物性蛋白質的豆漿、豆腐、毛豆等,其中毛豆每100公克就有13.8公克的蛋白質,含量超越雞蛋,因此又有「植物之肉」的美譽。
馬鳳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具有建造及修補組織的功能,還可以維持身體中的酸鹼平衡及水的平衡、幫助營養素運輸,或構成酵素、激素和抗體等,更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也有助於減重。
而在新版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19歲以上的成年人,包括高齡者在內,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男性每天70公克、女性每天60公克,如果用體重計算,每天吃的蛋白質份量約為1~1.2公克/每公斤,有在減重的人則會建議攝取1.5公克/每公斤。
馬鳳吟表示,足夠的蛋白質不但可以增加飽足感,降低對食物的慾望,還能穩定血糖,並且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是澱粉的3倍,另外她也說,減重時要吃足夠蛋白質及蔬菜才會有好效果。
馬鳳吟列出除了蛋以外的蛋白質來源,包含動物性蛋白質,有牛奶、肉類、海鮮等,植物性蛋白質則有豆漿、豆腐、豆花、豆干、毛豆等,其中毛豆不僅營養豐富,也是減肥時最好的零嘴,更有3大優點。
①蛋白質豐富:每100公克就有13.8公克的蛋白質,含量超越雞蛋,因此有「植物之肉」的美譽。
②富含膳食纖維:每100公克有8.7公克膳食纖維,有助排便、增加飽足感。
③抗氧化物多:有類黃酮化合物、皂苷及維生素C,能去除自由基,有效抗氧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