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風內海奇人多 飛毛腿快過御馬★麻豆港的消失與重生★日本報恩計畫 白團-軍事史的一頁奇蹟★105年前強震 首座震碑揭秘★當年「慶生」強悍醫師 手術刀逼退開山刀★67國打韓戰 被列入世界金氏紀錄★ 死了都要愛 宋代古墓男女擁葬★日治時代「甘愿字」 450元賣妻★沈家後代補歷史 大使公應是武德侯★中國第一間諜大案源於兩隻老鼠★台灣首例 汐止古墓 有乾隆賜號★找到阿祿牌位 「母雞報恩」是真的★兵馬進出 夜審鬼犯 新竹城隍廟地下 真有古井★★★★


誤解70年 珍珠港真相大白(歷史痕跡3)
(中央社台北6日電)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表示此事將「遺臭萬年」,如今珍珠港事件將屆70週年,世人確實仍未遺忘這起惡名昭彰的事件,但長年來仍有不少誤解,應予釐清。
「1941年12月:改變美國與拯救世界的31天」一書作者薛里(Craig Shirley)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他認為世人對珍珠港事件有以下5大誤解:
1.美國政府渾不知日本可能發動攻擊 事實上,當時日本窮兵黷武跡象日增,包括在長江擊沈美國軍艦,以及與德國和義大利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此外,華盛頓當局在12月7日前也對太平洋的軍事指揮官發出明確戰爭警訊。美國戰爭部攔截分析東京與駐美使館間的密電,一度認為日本會在11月30日攻擊夏威夷,當地報紙甚至得到風聲,大幅報導可能爆發攻擊。
羅斯福在12月4日還收到海軍情報署的機密備忘錄,其中提及可能爆發戰爭,並指出日本正積極蒐集有關美國西岸地區和夏威夷的情報。不過,這些警訊都很籠統,因此日本龐大的艦隊得以神不知鬼不覺航行數千浬,突襲夏威夷,令美國軍政官員措手不及。
2.日本在12月7日只攻擊了珍珠港 事實上,日本軍隊當天也攻擊了菲律賓以及太平洋的威克島(Wake Island)、關島、中途島和東南亞的馬來亞和泰國,只是對珍珠港的攻擊殺傷力最大,讓美國損傷最重。上述遭日軍攻擊的其他地方大都很快淪陷,只有中途島未落入日本手中。
3.珍珠港事件後美軍迅速斷然反擊 事實上,珍珠港事件後幾個月,美國在太平洋戰區連吃敗仗。12月8日美國本土盛傳,美國海軍追擊偷襲的日本艦隊,其實不然。當時駐菲律賓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曾致電羅斯福,請求海軍提供支援,包括出動潛艇攻擊日軍運兵艦,但未獲回應,菲律賓終於淪陷。
美軍直到1942年2月才首度發動大規模攻勢,由太平洋艦隊出擊吉爾貝特群島(Gilbert)與馬紹爾群島(Marshall)。
4.珍珠港事件後僅日裔美人遭關進集中營 事實上,在事件爆發後48小時內,就有逾1000日裔、德裔和義裔美國人遭聯邦調查局逮捕,他們全都被視為「敵國僑民」,但日裔美國人所受待遇最為嚴苛,包括銀行帳戶遭凍結以及旅行受限制。
至戰爭結束時,遭美國政府拘留、逮捕和限制遷移的民眾達數十萬人。雖然在被送進拘留營的12萬人中,日裔美人占了多數,但也有1萬1000名德裔遭拘留;多達60萬義大利裔也都被視為「敵國僑民」。德義日外交官也遭到逮捕拘留。
5.珍珠港事件使大眾相信美國應該投入二次大戰 事實上,日本偷襲只讓美國人覺得應局部參戰,而非全面加入戰局。當時美國孤立主義高漲,幾乎無人主張涉入歐洲戰事,而由林白(Charles Lindbergh)和迪士尼(Walt Disney)等聞人領導的「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反戰運動聲勢日盛,積極參政,這項運動在珍珠港事變後才停止。
檔案學者探索當年戰爭部長史汀生(Henry Stimson)的文件,發現其中有對日本、德國和義大利宣戰的草稿,原本要由羅斯福於12月8日在國會宣戰,但後來棄而不用,羅斯福只對日本宣戰。
珍珠港事件雖驚醒沈迷孤立主義大夢的美國人,使美國投入太平洋戰爭,但仍未加入歐戰。直到納粹德國和義大利在12月11日對美國宣戰後,才逼得羅斯福作出回應,美國全面投入世界大戰。 2011/12/07
***-----------------------------------------------------------------------***
倒風內海奇人多 飛毛腿快過御馬
【江慧真╱調查採訪】倒風內海部落傳奇不斷,兩百多年前,還有個驚動清朝朝廷的「飛毛腿」傳奇?
台南市佳里區海澄里的北頭洋附近,幾百年來為西拉雅族蕭土龍社的領地。從佳里往漚汪的南十九號道路上,農田的稻作已進入休耕,但翻過土的鬆軟田裡,卻赫然發現一個埋在土中的「飛番墓」;花崗岩材質墓碑石上,寫著「皇清」兩個大字,正中央則刻著「父子面君三次」。
原來,當年倒風內海裡族群活躍強健,震驚清朝朝廷。根據《東番記》、《諸羅縣誌》記載,西拉雅族的原住民,從十三、四歲少年開始被稱為「麻達」,這個特殊階層對外負責戰爭、團獵和差役,因此善於跑步,從小束腰講究「瘦腰小腹」,日夜練跑直到結婚為止。
文史工作者連泰宗敘述,清朝乾隆年間,有個叫做程天與的族人,因健步如飛,皇帝下江南時下旨召喚御前,和皇帝的御馬來「賽跑」。程天與先在脖子上掛一串銅錢,讓御馬三鞭先跑後,才急起直追;沒想到立刻超越駿馬,百枚銅錢和一頭長髮,因為神速飛奔而呈現水平狀,讓皇帝大吃一驚,親賜程天與父子可以「拜謁皇帝三次」,以光榮子孫和族人。飛毛腿的典故是否真有其人?程天與父子到底去見了皇帝沒?史料已不可考。2011/11/14中國時報
***-----------------------------------------------------------------------***
麻豆港的消失與重生
【江慧真╱調查採訪】「一六二九年,荷蘭士兵從台灣西南的倒風內海殺入內陸,一路追捕中國強盜,最後精疲力盡,微醺攤臥在麻豆港河口。麻豆社的戰士,熱心扛起了他們眼中的『紅毛怪』,佯裝協助渡溪,一到了河中,卻突然齊力放手,兩旁樹林瞬間射出百支弓箭長矛,六十二名荷蘭士兵當場慘死河中。」提著紅毛怪頭顱,戰士激昂榮耀回部落,但沒人料到,一場史無前例的殖民鎮壓,正悄悄醞釀中……(記載於《熱蘭遮城日誌》)
這個場景,是台灣史在十七世紀最關鍵的「麻豆社事件」,也是導演魏德聖未來籌製新片「台灣三部曲」的劇本濫觴。然而,四百年後,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內海成了潟湖,溼地變了鹽田,港口也化身為內陸。看不見海的「麻豆港」,在後代子孫眼中成了不可能的傳奇。文史工作者梁茂榮、許清保兩位老師回想小時候,「咱在地人根本沒人會相信,明明離海還有好幾里遠,麻豆怎麼可能是海港?!」揮不去的謎團,讓文史工作者展開了土地和歷史的尋根運動,過程中,又意外和科學的考古挖掘,產生了美麗的「交會」。
「只要讓我解剖,我就可以有答案!」二○○三年,從立委變成縣長的蘇煥智終於有了經費,委託中研院劉益昌考古團隊放膽開挖。果然,從三合土處往下挖,古碼頭港埠設施漸漸出土,更大的驚喜是,不但陸上遺跡證明了麻豆港的存在,甚至在地層底下又挖掘出一個年代更古老的舊碼頭,成了「港內有港」的罕例。二○○八年初,麻豆港遺址全部考古出土完畢:古港碼頭、水道、迴船池、港埠、水井、青銅器、青花瓷、竹簍、官馬遺骸和貝塚等遺跡通通重現。
麻豆港嗄然重生,不但還原了三百多年前的歷史風貌,見證了荷蘭治理時代的海上繁華和走私貿易,更解構了「以漢制番」的那段殖民血淚史。麻豆港因倒風內海的淤積陸化而消失,卻因考古挖掘而得以重生。「真實的遺跡,佐證了史料,台灣四百年來的歷史,因此有了意義!」劉益昌說。
站在三百多年前的麻豆古港上,遙望流水潺潺的航道,畫面立刻貫穿古今,回到荷蘭人占領倒風內海的歷史情境。劉益昌感性的說,你好像看到了當代貿易的海上風華,體悟了帝國侵入島嶼的生活改變,從那一刻起,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文化,以精耕為主流的農業經濟從此展開,「誰說台灣沒有史詩般的大河劇?」 2011/11/13 摘錄自:中國時報
***-----------------------------------------------------------------------***
日本報恩計畫 白團-軍事史的一頁奇蹟
日本媒體報導,麥克阿瑟將軍的聯軍總部,當年曾默許一批日本軍官為「國民黨軍隊」作戰,這指的其實就是所謂「白團」。「白團」由化名「白鴻亮」的前日本陸軍少將富田直亮領軍,率領一批舊日本軍官,到台灣協助國軍規劃作戰計畫,並且協助訓練部隊,對高階將領講習,前後近30年,可說是軍事史上的奇蹟。(繆宇綸報導)
早在日本投降時,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便希望運用還在中國的日軍,阻擋共產黨擴張,他並接見仍是待罪之身的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共商反共大計,岡村後來在戰犯審判中,獲得無罪判決。
由於岡村健康欠佳,許多工作由陸軍少將富田直亮負責。政府播遷來台後,岡村原本希望能運用戰後復員的日本兵,在日本招募10萬義勇軍為台灣作戰,但因為規模實在太大,計畫難以執行,最後決定由富田直亮帶領少佐到大佐級的前日本軍官,為台灣規劃防衛計畫,並協助訓練部隊,這些到台灣的前日本軍官都取了中文化名,富田直亮取名「白鴻亮」,因此這項舊日本軍官的報恩計畫,也稱為「白團」。美軍駐日總部並沒有阻止這批舊日本軍官到台灣協助台灣重整軍備,某種程度應該是默許他們這麼做。
「白團」以陸軍32師為實驗對象,進行訓練計畫,但在美國開始提供軍援後,顧問團長蔡斯少將反對國軍中有日本人,白團因此縮小規模轉入地下,改以「實踐案」的名稱,對高階將領進行講習訓練。白鴻亮一直非常關切台灣的作戰計畫,蔣中正並且將白鴻亮擢升同陸軍上將,這是獲得這項殊榮的第一位外國人。白鴻亮68年過世,遺囑交代要把遺骨留在台灣,後來白鴻亮的骨灰有一半放在樹林海明寺,象徵這位日本友人對台灣不變的承諾。2010/12/23 中廣新聞(圖為蔣中正與白團主要成員合影,第二排右起第二人就是富田直亮)
***-----------------------------------------------------------------------***
105年前強震 首座震碑揭秘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16日電)日本強震造成慘重傷亡,令人聞震色變。同樣位處地震帶的台灣,在105年前的3月17日,也曾發生一場大地震,強震的發生經過,被刻成「丙午烈震紀念碑」,保存在嘉義公園內。根據碑文記載,日本明治39年(清光緒32年,西元1906年)3月17日清晨6時42分,台灣嘉義發生大地震,由於當年歲次丙午,因此被稱作「丙午烈震」。
當時官方統計,這場強震共造成1258人死亡、2385人受傷,房屋全倒6769棟、半倒1萬4218棟,後世地震學者據此推估,地震強度約芮氏規模7.1;但當時的日本地震學家大森房吉研究報告,傷亡人數及房屋倒塌情形都高於此數。根據大森房吉的研究,這場大地震的震央,在當時的嘉義廳打貓庄(嘉義民雄)與梅仔坑庄(嘉義梅山)之間,震源深度6公里,屬於淺層地震,起因是梅山斷層、陳厝寮斷層錯動而引發。這場地震也是台灣有文獻記載以來,死亡人數第3高的地震,僅次於1935年新竹關刀山、1999年南投集集大地震。根據文獻記載,丙午烈震除了造成山崩、地裂外,嘉義新港還出現噴砂現象。
丙午烈震發生後,當時嘉義名醫莊伯容對於眾多生靈罹難,深感傷痛,經日本政府核准立碑紀念,因而刻成「丙午烈震紀念碑」,成為台灣第1座為紀念地震死傷所立的石碑。烈震紀念碑完工後,被豎立在嘉義公園內,後來歷經變故,碑石覆滅。直到西元2000年,才由嘉義市玉山文化協會在公園內發現,經考證確認是莊伯容所刻,於是由市府整修復原,重新豎立在公園內。根據莊伯容所撰的碑文記載,嘉義地區發生的大地震次數,在清康熙年間有2次、雍正年間1次、乾隆2次,道光、同治年間又各1次,可惜文獻記載不清,被害程度及救恤方法不詳。
1906年3月17日的烈震,地動時間長達4分多鐘,人畜傷亡慘重,事後大小餘震不斷,因此被莊伯容形容為「民不安堵」、「實為開台未曾有」、「悲酸悽愴,非筆舌所能罄」。另根據文獻記載,這次震央在嘉義民雄附近,民雄鄉全境的廟宇無一倖存,成為民雄鄉有史以來最大的震災,從當年3月17日黎明至4月9日,24天內總共發生有感餘震69次。當年目睹震災的傳教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在日記中記載:看到(嘉義市)整條街道散布著房屋殘骸和雜物,那是多麼的可怕和痛苦,偉大神秘的力量,從地球深處撕裂,撕裂至每個地方。
烈震發生後,由嘉義廳長岡田信興向日本殖民政府求援,日方立刻從台北派醫護人員南下救災。後來,有人把這次地震,與1個月後發生的美國舊金山大地震聯想在一起,但科學家認為毫無根據。嘉義除了在1906年發生烈震之外,也曾於1792年發生強震,兩次地震都造成慘重傷亡,後世地震學家根據史料推測,1792年的地震規模可能高達芮氏規模7.1,與1906年發生的烈震規模相當。
根據1830年(道光10年)由陳國瑛等17人編撰的「台灣采訪冊」記載,1792年(乾隆57年)8月9日,嘉義發生大地震,當時梅子坑(嘉義梅山)死傷慘重,因此學者推測是梅山斷層惹禍。陳國瑛等人當年採訪到一則消息:1792年的嘉義大地震,梅山鄉有1條山間小徑,地震發生時,土地忽然裂開,經常走這條小徑的1名樵夫,竟然掉到裂開的地縫裡,隨後土地馬上復合。這名樵夫被大地震吞噬的實況,被1名「販炭鬻果實者」(賣炭、賣水果的人)目睹,如今讀來,仍令人覺得毛骨悚然。
由於嘉義於1792、1906年各發生1次強震,兩次強震間隔114年,因此有人據此推測嘉義地區的強震週期,但地震學家認為台灣有地震紀錄的歷史太短,這種推測不符科學。2011/03/16
***-----------------------------------------------------------------------***
當年「慶生」強悍醫師 手術刀逼退開山刀
台北市慶生醫院素有「黑道急救站」稱號,曾經有醫師陳良善在手術室幫槍傷的傷患開刀,突然有傷患的仇家持開山刀闖入,陳良善拿著手術刀痛斥「這裡是你老大,還是我老大,給我出去」,兩名惡煞乖乖退出手術房。這段「手術刀vs.開山刀」的故事,至今仍被江湖兄弟津津樂道。
台北市林森北路、農安街口的慶生醫院,位在龍蛇雜處、特種行業林立的中山區,經常有酒客刀槍相向,慶生醫院總是在黃金時間內把人從鬼門關救回,逐漸成為黑道兄弟信賴的急救站。慶生醫院樹立「黑道急救站」招牌,當年主治外科醫生陳良善是靈魂人物,在他手術刀下救活的大哥不計其數。當時慶生醫院的外科、整型外科等醫療團隊,即使是深夜、凌晨,就是有辦法在卅分鐘內集結醫院,奇蹟似地救活受槍傷、刀傷的傷患。
慶生醫院經常收治江湖兄弟,很多兄弟對那段「手術刀vs.開山刀」故事津津樂道;當時陳良善正在為受槍傷的傷患開刀,傷患的兩名仇家持開山刀衝入手術房,軍醫出身的陳良善不為所動,手揮血淋淋的手術刀指著兩人厲聲痛斥。說也奇怪,這兩名仇家被震懾住,不敢造次。台北市衛生局醫護處長高偉君也指出,當年慶生醫院的手術室設的不是一般自動門,而是類似鐵欄杆的裝置,為的就是避免醫師或病患在手術中遭仇家侵入砍殺。
慶生醫院曾經聞名江湖道上,不過,二○○五年間,因創辦人蔡詠梅的負債問題,導致醫院一樓遭法院拍賣。3年後慶生醫院雖然仍在舊址二樓,以「慶生診所」營運,看診項目已跨及婦科、家醫科、美容醫學等,不再像早年專治槍傷、刀傷。 2011/06/26 聯合新聞網
***-----------------------------------------------------------------------***
67國打韓戰 被列入世界金氏紀錄
包括中華民國、美國等六十七個國家,六十年前,幫助韓國對抗共產國家,被列入了「世界金氏紀錄」,南韓紀念韓戰六十週年,首爾光化門廣場飄揚著中華民國國旗。
在南韓的社團法人──「世界和平自由聯盟」(The World Peace Freedom United、簡稱:WPF)的民間團體,於今天上午在首爾的「光化門廣場」舉行紀念「6.25韓戰」六十週年紀念日的新聞發佈會和紀念大會,有五、六十位愛好自由和平的人士參加,具有相當的意義。
包括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和美國等六十多個參戰國家的國旗,旗正飄揚在「光化門廣場」的大道上。當天並舉行「6.25韓戰動亂的攝影展」,讓世人明確的瞭解六十前韓戰的歷史以及世界各國為反對共產主義、爭取自由民主主義,而獲得最後勝利的輝煌歷史。
在南韓的民間團體──「世界和平自由聯盟」的理事長安在喆,今天在紀念大會上,正式宣佈中華民國台灣等六十七個國家,於今年九月三號,已正式被列入「世界金氏紀錄」,他並在致詞時強調: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日子,將會永遠的留在世人的記憶裏。
根據書籍記載,在六十年前當時,被稱為「自由中國」的中華民國台灣,願意派兵參與韓戰,幫助南韓擊退北韓「金日成政權」,但是因為聯合國和美國以及韓國領導階層(當時李承晚時代)反對,所以,中華民國台灣方面,改為以提供物質幫助美韓等派兵參戰國家打韓戰,擊退北韓的南下侵略,由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七萬大軍在仁川登陸,獲得最後的勝利。2010/09/17中廣新聞(王長偉 首爾報導)
***-----------------------------------------------------------------------***
死了都要愛 宋代古墓男女擁葬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考古專家最近在四川省成都青白江地區1座宋代時期古墓裡,發現1對男女相擁而亡的骨架。專家不明白兩人為何「擁葬」,只能說愛情的考題古今都是難解。
四川新聞網描述,「青白江出土宋墓內1對男女骨架緊擁,2人合葬原因引發浮想。」報導說,考古專家在1個宋代磚室古墓裏,發現1男1女兩個骨架緊緊相擁。在相關新聞圖片的「設計劇情」中,男性被稱為「阿牛」,女性被喚做「翠仙」。
專家對於兩人為何相擁同葬感到不解,無法得知究竟是自願殉情或家人相逼導致於此。青白江文管所楊曉明告訴媒體,他們在漢墓群的旁邊發現這座長約2公尺的宋代磚室墓,墓內兩具保存完好的骨架疊在一起。「當時,我們覺得好奇怪啊,兩具骨架怎麼會抱在一起?」據表示,兩具骨架都呈仰姿,從骨架判斷應為1男1女,男的在下面雙手環抱著上面的女性。考古隊員羅成說,感覺是女的倒在男的懷抱中。而墓裏的隨葬品僅有3個陶罐、1個陶碗和1個陶碟,頗為簡單。
  對於這種墓葬形式,考古隊員表示從未見過。對於眾人猜測的「自願殉情」或「封建家長相逼」的說法也稱無從推斷,因為當地並未留下類似史實記載和傳說故事,「只能由後人去浪漫猜想了。」2010/08/26
***-----------------------------------------------------------------------***
日治時代「甘愿字」 450元賣妻
缺錢,找銀行借貸,找朋友調度,但您聽過有人賣老婆來換現金的嗎?澎湖有一位收藏古物業餘玩家,收藏到一張「甘愿字」的賣妻證明,原來在日治時期,真的有賣妻行為而且價格也不高,450元就賣了,換成現在的幣值差不多才20多萬元。
滿屋子的古物收藏,從清朝到日治時代都有,但讓古物玩家最愛的,就是這張日治時代,寫上「甘愿字」的賣妻證明,上面清楚證明,丈夫甘願把妻子呂氏賣出改嫁,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才價值450元,450元,就把一個人給賣了,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日治時代450元,換算成現在的幣值,大約1:1500,從日幣換算台幣,也不過才換得20多萬元,從這張賣妻甘愿字看得出來,早年的女性走入婚姻後,就成了夫家財產,賣妻對丈夫來說,也許內心充滿掙扎,但活人拿來買賣,從現代眼光來看,真的讓人覺得很心酸。2011/06/26 (民視新聞林樹銘澎湖報導)
***-----------------------------------------------------------------------***
沈家後代補歷史 大使公應是武德侯
〔自由時報記者楊宜敏/員山報導〕本報日前獨家報導家住宜蘭員山的吳明一說,詔安吳家有供奉「大使公」(台語)的習俗,獲得回響;住在南投的沈家後代沈鋕場聯繫上吳明一,告知在雲林斗南大東泰安宮奉祀的「武德侯」,應該就是詔安吳家奉祀的「大使公」,但「大使公」是沈彪,不是「沈得湖」,建議他可以走一趟泰安宮,進一步作確認。
在宜蘭縣員山鄉經營「庄腳所在」民宿的吳明一,家中奉祀「大使公」,他說,長輩們口耳相傳,說詔安吳家早年在福建時,與張、簡、廖三姓有嫌隙,一姓不敵三姓,幸當時奉令南下平南蠻的沈姓將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詔安吳家感恩在心,後代塑金身奉祀,敬稱他為「大使公」,世代由大房長孫負責奉祀。吳明一說,「大使公」因為面貌姣好、英俊,平南蠻時,怕被當地女性看上,所以,都會戴上面具;最早詔安吳家奉祀的「大使公」金身是有戴台灣俗稱「瘋鬼仔殼」的面具。因戴面具的神明,難免會嚇到小孩子,後來改以「點七星」的方式取代;吳明一說,他小時候家裡有「大使公」的記憶起,就是臉上「點七星」的模樣,後來,因為金身老舊,他的阿嬤送去「剃面」整修,竟恢復他俊美的原貌至今。
吳明一說,他聽長輩說「大使公」叫「沈得湖」(台語),但因為都是口傳,正確為何?他並不清楚,所以遇到同為詔安客家人又姓吳,他都會追根究底地多問一句,你家有奉祀「大使公」嗎?希望找尋詔安吳家的親族,把他所不知道的「大使公」與詔安吳家間歷史補起來。
這則故事經本報披露後,遠在南投經營福山製茶場的沈家後代沈鋕場從網路上看到這則新聞,發現新聞所述及的內容,跟雲林縣斗南鎮大東泰安宮奉祀的「武德侯」,雷同度極高,包括面貌姣好、曾任將軍、戴面具、甚至與張、簡、廖三姓間的故事,幾乎一樣,只是「大使公」叫沈彪,不是沈得湖。沈鋕場說,可能是客家人與閩南人發音上有所不同、加上都是年代久遠,又都是口耳相傳,才會把被封為「武德侯」的沈彪,說成是台語音很相近的「沈得湖」。
沈鋕場先打電話告訴吳明一有關雲林斗南大東泰安宮奉祀「大使公」的訊息,他覺得雙方很有緣,所以,事後又寄了泰安宮出版的沈家族譜「唐朝功臣武德侯世紀傳」,給吳明一參考。 族譜中記載,「大使公」經常打扮成商人模樣,深入蠻區探聽消息,因為面貌俊秀,蠻女見之,常喜歡親近,所以,探得情報相當順利;當時,他輔佐陳聖王(元光)領兵討伐福、興、泉、漳、潮各州盜寇,受到聖王器重,經常委以先鋒之職,勇不可當,因為是聖王的先使,才會被敬稱為「大使公」。
吳明一喜獲回響,他說,有人寄媚兒給他,也同樣提及雲林斗南有個廟奉祀了「大使公」,所以,可信度很高,有機會的話,他打算到雲林斗南走一趟,也不排除將來號召在宜蘭詔安吳家的親友,組團到斗南去祭拜家族恩人「大使公」。 2011/06/27

***-----------------------------------------------------------------------------***
中國第一間諜大案源於兩隻老鼠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第一個間諜大案,竟是因為2隻粘黏了放射性物質的老鼠而破案。
43年前,1名外國人攜帶2隻老鼠,被廣州海關扣留。經檢測,這2隻老鼠身上粘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質,化驗鑒定後的放射性物質數據,與中國西北核工業生產基地的放射性數據相同。中新社報導,中國文史專家近日在「文史春秋」撰文披露新中國建立後,西方國家針對大陸的這起「第一間諜大案」。
  1名持英國護照的外國人攜帶2隻可疑老鼠,被海關檢查人員發現,北京市公安局偵察員張文奇,受命過問此事。他找2隻相似的老鼠,悄悄將這2隻老鼠替換下來,送廣州市衛生檢疫局檢測,查明老鼠的來源地。
  經檢測,送檢的2隻老鼠身上粘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質,化驗鑒定後的放射性物質數據與中國西北核工業生產基地的放射性數據相同。據此研判,老鼠生活的地區有可能是原子工業基地。報導說,據偵查,攜帶老鼠的是在蘭州某化工公司工作的英國籍專家喬治‧瓦特。
  巧合的是,當時中國透過英國1家公司引進1套價值2000萬英鎊的化工設備,安裝在蘭州某地。但工程進展很慢,前來「幫助」安裝的外國專家也不好好工作,經常到蘭州週圍逛,瓦特就在其中。報導說,更難辦的是當時因為「文革」,北京市公安局處於癱瘓狀態,無人決斷。張文奇只得越級報告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
  聽了匯報,楊奇清表示,「不能放走,但要婉轉,不要打草驚蛇,要拖住他,給他開一條通道,讓他把『東西』給他的夫人,我們在機場張網!」據報導,1967年9月5日,張文奇從即將搭飛機離開的瓦特夫人行李中,搜出發報機和膠卷。經鑒定,膠卷拍的是中國核工業基地的地形圖。這些底片經過特殊拼接,可以顯示不僅有原子彈機密資料,還有7張蘭州軍區完整的戰備地形圖,另3張是蘭州軍用機場地形圖。
  楊奇清隨後向總理周恩來匯報案情,周恩來指示,「這個案一定要辦到底」。不久,透過長途電話監控,又發現更重要的涉嫌人「許林德」,為進一步瞭解這個人,張文奇以技術專家的名義隨中國進出口公司考察蘭州這家化工基地。外國專家組長就是特魯茨‧封‧許林德,而他實際上是美國人。
  為了防止情報透過外交途徑或外交郵袋轉移。張文奇加強對瓦特的監視工作。隨後,上海公安部門報告瓦特夫人已向間諜機關報告,她所攜帶的東西已被查獲。
  接著,瓦特在北京新僑飯店收到蘭州寄來的包裹。經檢查,在給瓦特的外國食品罐頭商標內貼處,發現許林德給瓦特的命令:「喬治先生,你夫人帶出的『東西』已被查獲,請你寫一份向國際法庭控告中國政府的控告信,設法寄出後再自殺,以製造國際輿論。」1967年12月12日,許林德在北京機場被捕。
  由於這些外國人享有外交豁免權,處理不好就會引起國際糾紛。張文奇直接打電話向周恩來報告。很快地,在周恩來親自過問下,這起外國間諜刺探中國原子彈研製機密的大案被及時偵破。2010/05/14

***-----------------------------------------------------------------------------***
台灣首例 汐止古墓 有乾隆賜號
2013/12/15 中國時報【曾百村╱新北報導】北台灣發現清乾隆賜號古墓!今年5月有居民在汐止一住宅社區後方山坡發現一墓碑,住戶原以為只是個失修舊墓,通報市府勘查,學者發現該墓竟有清乾隆皇帝賜號「文則」二字,不僅深具歷史意義,更稱這可能是台灣史上發現賜號「文則」的清朝古墓首例,文化局將於12月底前協同古蹟審議專員前往會勘。
據悉,清、明代台灣史上官員被賜「文正」、「文則」者寥寥無幾,當地「早安清境」住戶指出,因社區後方進行土地開發案而勘查,發現墓碑後商請市府勘驗,城鄉局又委託文化局鑑定。
文化局人員說,屆時若確定為古蹟,將立即通報文化部。而消息傳出,已有文史學家先行調查,發現古墓帶有重大歷史意義,因為墓碑主人死後獲清乾隆皇帝賜號,極可能是在清時期台灣史上死後賜號「文則」官員首例!
文史學家翁燦耀表示,清朝時期人死後獲皇帝賜號,普遍都在當朝為官,且品行修養為百官之表率,才能獲得皇帝「賜號」。當時清朝名官曾國藩死後就被諡「文正」二字,而台灣史中,派駐官員被賜號者寥寥可數,能被諡「文則」二字者,在當代重要程度不在話下,台灣至今甚至未曾見過獲清帝諡號「文則」的古墓出土前例。
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曾繼田表示,在台灣超過百年的墳墓很多,但被清帝賜號者寥寥無幾,更遑論有「文正」、「文則」稱號的古墓。
翁燦耀說,目前文獻記載,獲皇帝諡號「文正」的人,清朝僅8位,諡號「文則」者至多10多位,所以這座古墓相當珍貴。翁燦燿說,墓碑上「清溪」代表「家號」,應指該人祖籍在福建省清溪縣,「顯考」為男性,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上方刻有「諡文則」3字,「諡」代表皇帝賜號。
墓碑文字是否可能為後代亂刻而成?翁燦耀說,在清朝若隨便刻上「諡」字而非皇帝賜號,是犯「欺君之罪」,嚴重者得滿門抄斬,當時應無人敢做這種事。
曾繼田表示,會勘之後,審查小組若確認該墓主人獲皇帝賜號,就符合新北市古蹟認定要點,墓碑姓名因遭土石淹沒,希望屆時認定時,能藉由文史學者的專業,讓古墓所刻姓名重見天日。

***-----------------------------------------------------------------------------***
找到阿祿牌位 「母雞報恩」是真的
2013/08/05.聯合新聞網【記者謝恩得╱嘉義報導】嘉義縣民雄鄉百年前有一個「母雞報恩」傳奇故事, 即賣豆腐的「阿祿」有天跟著母雞找到金銀珠寶而發跡,建造豪宅劉家古厝,因阿祿是入贅,連其神主牌位都被賣掉,漸被後代子孫遺忘。直到第4代子孫劉素梅20多年來苦尋,終於找到阿祿的牌位,證實「母雞報恩」確有其人其事。
民雄鄉文史工作者張興順不久前聽友人談「母雞報恩」故事,以為只是鄉野趣談,友人卻答稱:「我有證人 」。張興順於是和劉素梅聯絡上,並訪查相關資料和村民,逐漸了解母雞報恩傳奇的背後,更有段後人慎終追遠,知恩圖報的感人情節。
張興順說,母雞報恩發生在約100年前,民雄鄉村民「阿祿」入贅田中央(中央村)劉家,因家主人劉智過世,留下太太和4男4女。阿祿每天到鬧區賣豆腐,中途在牛斗山休息,卻發現一大塊豆腐,每次都被咬掉角落一小塊,後來他發現有隻母雞偷啄豆腐,跟著母雞進入牛斗山,意外在一處洞穴發現金銀財寶。
阿祿並未因而揮霍,反而更努力工作,照顧窮人,很多人都回饋幫忙,讓他累積更多財富,請來唐山知名師傅,在1921年興建劉家古厝,花了9年才完成,當時是民雄有名的豪宅,但阿祿在房子未完成時即過世,也沒有再生下子女。
劉家古厝的第4代子孫劉素梅雖早已遠嫁高雄,但當年還是從古厝嫁出去,不忍劉家古厝後來乏人管理逐漸破落,20年前曾發起將古厝做古蹟維護,但因家族理念不同沒有共識。
4年多前,劉素梅開始追查恩祖公「阿祿」的故事,獲知恩祖公死後的牌位失蹤,心裡很難過,後來終於透過代書友人,查到牌位的「買主」,從雲林文殊寺將牌位接回她家供奉。
她說,恩祖公對劉家的恩情不能被遺忘,其牌位還有早年從唐山帶來的族譜,劉素梅很期待能找到袁家後代,和他們分享阿祿一生的事跡。

***-----------------------------------------------------------------------------***
兵馬進出 夜審鬼犯 新竹城隍廟地下 真有古井
2013-10-28 中國時報 【黃筱珮/竹市報導】聞名全台的三級古蹟新竹城隍廟,已有265年歷史,相傳清朝嘉慶年間整修時增建的「佛祖觀音殿」下有口井,城隍爺兵馬皆從此進出,夜半還經常傳出審問鬼犯的聲響。中華大學以「透地雷達」探測定位,研判該廟下確實有口井,顯示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新竹城隍廟奉祀「都城隍,威靈公」,為清朝官方所認定,總轄台灣,為省級城隍,這座廟香火靈驗,民間相信,城隍是兼管陰陽的神,在陽間司掌懲凶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其下除左右文武判官外,還有六司,並有六位將軍統領城隍爺的兵馬,即謝將軍、范將軍等。
 因此,當警方遇有難破之案時,經常向城隍爺求救。新竹城隍廟總幹事鄭耕亞說,去年新竹有件販毒案,因該毒販居無定所,平日都睡車上,令警方頭痛,向城隍爺上香祈求後,一步出廟門就看到該毒販的車停對面,立刻逮人,此事至今仍為警界津津樂道。
 傳說城隍爺兵馬進出之地是在廟下的古井內,鄭耕亞說,西元1803年,亦即清朝嘉慶年間,傳聞城隍爺下旨要興建佛祖殿(法蓮寺),位於城隍廟的龍邊(左邊),當時神旨要求建廟時不得封井,在上頭覆蓋石板即可。
 因此百年來都相傳城隍廟下有口神奇古井,經常有人夜半聽到該處傳來鬼犯遭審的哀號聲;還有人聽到問案的聲音,從窗縫偷看卻又沒半個人。
 為證明傳聞是否屬實,新竹城隍廟求助科技,請來中華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奇偉的師生團隊,以「透地雷達」探測並定位,在未破壞建築結構下,認為在城隍廟法蓮寺殿內的鐘樓下確有口井,與傳說位置不謀而合。
 由於城隍廟是古蹟,不能大興土木,廟方不久前從地板縫隙間進行小孔徑鑽探,希望能挖到井水,但接獲城隍爺指示「不可再挖」,因此暫停探勘,城隍爺指示當因緣具足時,古井水將自然湧現,提供信眾做為聖水、解救眾生之用。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