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開金口 藥商有求必應歐洲理事會︰藥廠為撈錢 製造「假疫情」★查藥價黑洞 搜索12大醫院★搜健保局 查藥價黑洞   生達與醫界聯手 疑官員裝不知情★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怕虧本 這11種人醫師不敢救★乳神隱退 因對醫療環境失望★病人瀕死仍續搶救 無效醫療吃垮健保大餅★醫界詐術   醫德何在?★假癌症真化療! 醫師勾結病人詐10億保險金★護士過勞 投書CNN吐苦水★藥價黑洞!同成分藥價差10倍★A健保還摘病患正常子宮 切除乳房 楊志良:可惡★醫師勾結假病患 2年A8千萬★經濟部隱瞞牛樟芝含毒? 林淑芬:政府恐被質疑圖利廠商★「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 皮膚科良醫揭內幕★中榮名醫同時五台刀 涉詐欺★★★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楊志良掀開你不知道的醫界黑幕
2011/04/14 聯合新聞網〔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選在衛生署署醫體檢小組委員昨天首次共識會議,前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專訪。他不只揭開署立醫院黑幕,更赤裸點出白色巨塔裡,醫師、廠商的利益糾葛。
署立醫院前身為省立醫院,直到民國八十八年廢省,更名改納衛生署體系。楊志良說,當年,省立醫院院長及醫師都是公務人員,領固定薪水,收入低,因個人修養及制度設計,逼他們賺外快,自行在外開業,「好賺自己賺」,或在院內上下其手。楊志良過去參加聚會,在席間,就聽聞出任省立醫院院長、副院長「都有價碼」。他去了兩次飯局當陪客,「就嚇得不敢再去了」。醫院採購涉及龐大利益,廠商為「打點」醫師及承辦人員,楊志良說,醫師娘出國會派專人接送,協助辦理戶籍謄本,小兒科醫師出國,嬰兒奶粉廠商還會招待、出機票錢,「就連醫院忘年會也叫廠商埋單,業者一手包辦所有大小事」。
「醫院獲得公務預算補助,但預算分配根本與當地醫療資源、居民需求完全無關。」楊志良指出,省立醫院院長以公務預算蓋病房,採購醫療器材、藥品,「以拿回扣、收賄等方式,把錢洗到自己口袋」。楊志良認為,過去好醫師少,加上制度與少數人問題,當年雖有不合法情事,情理上可以理解。後來,醫院實施一連串績薪制度,及醫師獎勵金回饋等改革措施,署醫院長每月薪水高達四、五十萬元,相當於許多家庭年收入,甚至署長每月待遇也只有署醫院長的三分之一,他說,署醫院長為公務員,有退休金保障,「如果還貪汙,就不可原諒。」
談到署醫核心醫療外包,「就像百貨公司專櫃,廠商只為個人利益,不會為醫院著想。」楊志良強調,署醫將化療、洗腎、震波碎石等核心醫療外包,醫師及設備都由廠商提供,「用膝蓋想就知道,不當醫療一定會OVER(過度)。」除了不當醫療,楊志良直言,有署醫院長下台前,與廠商簽八至十年合約,甚至有署醫把公家土地交給民間器材公司,蓋癌症中心。他覺得當中有問題,但「我們又不能竊聽、跟蹤」,只好蒐集相關資料,交由檢調處理。
******
醫生開金口 藥商有求必應
摘錄自:2011/04/18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驚爆白色巨塔內幕,一位資深醫藥界人員透露,請醫生吃飯、出國由藥廠埋單都只算是「基本配備」,藥廠還要主動贊助基金會,甚至對醫師「服務到家」。這一切的投資,當然就是希望醫師「青睞」自家藥廠的產品,讓業績長紅。
目前全民健保總支出一年高達五千億元,其中四分之一花在藥品支付,一千多億的大餅是醫藥界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健保給付藥品,許多自費或民眾自付差額的醫療項目,如心臟支架、人工關節、人工水晶體等,一年自費金額達廿億元,也是藥廠儀器商搶食重點。醫師和業界有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很多現象已存在多年,藥廠或儀器商代表極盡所能地「服務」醫師。通常,業務代表一早就到醫院報到,看醫師有什麼需要,接送小孩、幫醫師娘買菜、出國辦護照、到郵局銀行辦事…,只要醫師說得出口,藥廠業務就做得到!
一位資深牙醫師羡慕的說,以前的外科醫師最「好康」了,每天開完刀,就由業務開車接送到北投洗溫泉、喝酒、唱歌;假日陪同打高爾夫球。曾有醫師打球時,覺得球桿打起來不太順手,下次打球時,業務直接送上一組新球桿,讓醫師覺得貼心極了。近年為了增加行銷魅力,許多廠商雇用年輕美女業務代表,簡稱「業代」,通常是穿著短裙的辣妹,花枝招展爭奇鬥艷的遊走在醫院診間。醫師到大陸參加醫學會,業代也會入境問俗,安排當地辣妹坐陪,有些醫師乾脆把大陸女子包下來當「二奶」;醫界甚至傳聞,有人幾乎每一省都包一個。當然,業代也會選「夠力」的醫師,開的藥量夠大或病人數夠多,就值得花時間投資。國內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三高藥費每年達三百多億元;癌症標靶用藥是成長最快的一類;心臟科、腫瘤科醫師常受邀參加各種記者會和醫學研討會,額外的演講費收入相當可觀。
******
2011/04/18 中國時報【綜合報導】楊志良揭發的醫師與藥廠關係密切,只是說出積病已久的冰山一角,白色巨塔不堪聞問的黑幕環環相扣。而健保稽核藥價制度,逼使私立醫院為求生存,猛砍藥品單價,藥廠經營重點幾乎都擺在公立醫院的聯合採購標案,其中尤以退輔標、軍聯標、署聯標、市聯標等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藥廠要搶下標案,第一關得從醫師的申請用藥下手,再打點藥事委員會,標案幾乎是囊中物。至於藥委會成員,各醫院院長大都避嫌不兼任,但熟悉內情者都知道,院長只是形式迴避,仍是最後決策藏鏡人,署醫多名院長涉弊不足為奇。藥廠如果政商關係良好,找立委直接寫推薦函更方便,公立醫院或多或少會買帳。「立委推薦藥」行情也是論項計酬,一項藥品收費約一萬元,這早就是醫界陋習,且通常立委本人「不知情」,是辦公室助理純粹為民服務、推薦優良藥品,箇中竅門耐人尋味。目前很多大醫院會告示禁止業務代表穿梭診間,但熟門熟路藥廠單幫客根本不需串門子,直接約醫師聯誼餐敘;打點也是直接給現金,避免留下被追查紀錄。行情是藥品利潤的十至十五%,長期累積的回扣就十分可觀。
***-----------------------------------------------------------------------***
藥廠為撈錢 製造「假疫情」
摘錄自:2010/01/12. 中國時報【楊明暐報導】  總部設在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理事會」衛生事務首長沃達格(Wolfgang Wodarg)宣稱,H1N1新流感疫情根本就是一些藥廠炮製出來的「假疫情」,目的是製造恐慌,好讓他們賺進大把鈔票。 
     英國《每日郵報》十一日報導,沃達格指控製造流感治療藥和疫苗的藥廠,運用影響力迫使世界衛生組織決定發布所謂「疫情」,從而確保自己能有巨額進帳;各國則把有限的衛生預算浪費在對付一個不甚兇猛的疾病。
     歐洲理事會日前應沃達格提議,通過一項決議案,將針對藥廠在這次新流感疫情中扮演的角色展開調查。本月稍晚,歐洲理事會還將召開臨時會議討論此事。沃達格作這一宣布的同時,英國政府正力圖理價格達十億英鎊的新流感疫苗過剩問題。沃達格補充道,藥廠的影響力有可能導致世衛組織放寬疫情的定義,並在去年六月宣布全球爆發新流感疫情。他說:「藥廠為了促銷其專利流感用藥和疫苗,對負責制訂公共衛生標準的科學家和有關機構施加影響,使他們向世界各國政府發出警告。」沃達格說,各國政府把有限保健資源浪費在無效的疫苗政策上,且無端讓數百萬健康民眾去施打那些未經充分測試、副作用尚不得而知的疫苗。
     《每日郵報》去年曾揭露,擔任英國政府新流感顧問的洛伊.安德森爵士本身就在「葛蘭素史克藥廠」任職,年薪十一萬六千英鎊。該藥廠既製造抗流感藥,也製造流感疫苗,是這次新流感疫情的最大受惠者之一。
******
歐洲理事會︰新流感是藥商製造的「假疫情」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首席衛生官員指出,最近讓人聞之色變的新流感,根本只是藥廠為了圖利製造出來的「假疫情」,藥商為一己之私,左右世界衛生組織,讓世衛宣布新流感進入大流行,而後等著坐收漁翁之利,民眾為了這種相對來說算輕微的疾病接種疫苗、政府虛擲國家衛生預算,都只是肥了藥商荷包而已。為此,歐洲理事會已通過提案,將調查藥廠在此次疫情裡扮演的角色,並將在本月稍晚對此議題展開緊急辯論。
歐洲理事會與歐洲聯盟不同,歐洲理事會是最早推動歐洲統合的機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現有四十七個會員國,涵蓋八億人口。歐洲理事會的最高決策和執行機構,是由各會員國代表(通常是外交部長)組成的部長理事會。歐洲理事會最知名的機構就是歐洲人權法院,所有「歐洲人權公約」締約國若有危害人權的情況發生時,其他國家或個人均可將之提付本法院進行裁決,法院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
德國衛生專家、歐洲理事會首席衛生官員渥達痛批,所謂的「新流感大流行」,根本就是「世紀醫藥醜聞」,五年前禽流感大流行時,就已埋下此次民眾對新流感疫情的恐慌。渥達表示, 各國政府平時就與疫苗製造者簽有合約,如此一來才能預先確保疫苗來源無虞,因此藥商只要等到世衛宣布「新流感大流行」,與政府間的合約隨之啟動,接著就能等著大把銀子進帳。此外,藥商為繼續推高收益,甚至還安插人馬進入世衛等具影響力的組織內,這些人馬的影響力,讓世衛放寬對「大流行」的定義、進而在去年六月宣布全球進入新流感大流行。
***-----------------------------------------------------------------------***
查藥價黑洞 搜索12大醫院
摘錄自:2006/10/05  網路新聞【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台南市報導】 台南地檢署追查藥價黑洞弊案,查出國內部分藥廠勾結醫療院所,在健保局訪價時浮報藥價,以致核定給付的藥價遠高於實際價格,全民健保也因此年年虧損。昨天台南檢方指揮警調搜索長庚、馬偕等十二家醫院及長庚大學,追查是否涉及偽造文書、詐欺等不法行為。
    台南地檢署昨晚完成所有搜索,並查扣大批藥品採購、報價資料,並就地偵訊採購及會計人員,訊後均飭回。
被搜索的十二家醫院為林口長庚,及長庚在基隆、嘉義、高雄等地的院區;台北、新竹、台東馬偕醫院;台北新光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台南縣奇美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台南地檢署表示,許多私立醫療院所也有同樣情形,昨天只就指標性的大型醫院搜索。至於公立醫院是否有同樣情形,將另外追查,同時也將追查其他藥廠是否涉及不法。
    檢方表示,浮報藥價造成的藥價黑洞約四百多億元。今年五月間健保局原本要公佈藥價,因南檢偵辦生達製藥涉及浮報藥價案,健保局延到日前才公佈,並調降五千三百多項藥價,約省下八十多億元藥費;但檢方認為,還可調降更多。
    藥商捐贈方式之一,是例如一顆十元的藥,發票價卻是五十元,交易完成後,藥商把醫院的利潤四十元匯入醫院指定帳戶,長庚大學即因獲捐贈而遭搜索。折讓的方式如一顆十元的藥,改為一顆五十元,然後以四至五折,或是買一送二或送三、送四的方式回饋醫院。藥廠另提供不實的發票給醫院,以便健保局藥價審查小組據以核定藥價。
    依規定,健保局訪價時,捐贈、折讓部分均要申報。但醫院隱匿,提供不實發票供健保局訪價。雖然健保局也向藥廠訪價,但因藥廠與醫院提供訪價的藥價金額相差無幾,致健保局訂出的藥價高於實際價格三、四倍。
    檢方表示,醫療院所除了在買藥時獲利,申請醫藥給付時又獲利,照理這些獲利應回饋於民,卻造成藥價黑洞,由全民埋單。台南地檢署經三個多月追查,昨天出動四十多名檢察官,率警調人員兵分十三路搜索,查扣十二家醫院的藥品採購資料,及藥廠賣藥時將藥價差額捐贈長庚大學的相關資料。
***-----------------------------------------------------------------------***
搜健保局 查藥價黑洞   生達與醫界聯手 疑官員裝不知情
摘錄自:2006/11/24 蘋果新聞網【綜合報導】台南地檢署偵辦生達製藥詐領藥價弊案有大動作!檢方懷疑中央健保局官員故意放水,放任藥蟲啃噬健保大餅,昨搜索健保局,並查扣相關文件及電子檔。這是健保局第一次因藥價黑洞案遭搜索,總經理劉見祥昨表示,會全力配合調查,但相信同仁(應該)不會涉案。
今年五月爆發高達數十億元生達藥價黑洞案後,台南地檢署搜查十二家醫學中心及中國化學、永信及南光等國內三大藥廠後,再將矛頭指向健保局。檢察官吳維仁、吳文政、陳昆廷昨以罕見的大動作,上午九時許率檢察事務官、台南縣警調三十多人搜索健保局,調閱並查扣自一九九五年健保開辦以來,藥品價格核定及藥價調查相關流程文件資料及電子檔案,但沒有官員被訊問。
檢方私下透露,生達製藥浮報藥價案,原本以為是藥商與醫界聯手賺取健保局的核價補助,但案件持續追查,發現健保局相關業務承辦人員,多數是從醫界出身,況且浮報藥價案在藥商與醫界間也不是祕密,健保局人員卻裝不知情,不斷核出離譜的藥價,放任藥價黑洞吞噬健保制度。
藥商與醫界聯手浮報藥價,檢方懷疑中央健保局知情不報,造成台灣財政赤字的重大損失,如調查屬實則構成公務員「廢弛職務釀成災害」條文,可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健保局到底是人謀不贓還是廢弛職務,還有待調查。
***-----------------------------------------------------------------------***
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
2014/06/07 蘋果日報【作者:陶昌文(醫師)】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他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版主按:舉個例子,這就好比〝發燒〞它就只是〝症〞狀而非〝病〞因,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因為會發燒的原因很多,例如感冒、內臟發炎、病菌感染……。如果西醫的做法只是「退燒」,並沒有把〝發燒〞的原因排除掉。由於病因沒治好,所以經常會〝發燒〞,西醫就再「退燒」 …如此循環。所以西醫對於很多疾病沒有所謂「根治」。都是控制症狀,冶標不治本。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失眠症、腫瘤 ……皆是如此,終致洗腎、截肢、自殺、追蹤一輩子……。】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顯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他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我一位朋友父執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
怕虧本 這11種人醫師不敢救
2014/06/18 商業周刊【作者: 張瀞文報導】健保實施19年下來,原本預定每3年檢討一次的費率,因為選票考量,幾乎沒人敢「漲」,從成本端來管控的DRG制度就應運而生。
所謂DRG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就是「診斷關聯群」,是一種新的健保支付制度。DRG範圍內的同一種疾病,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就只給醫院同一種給付價格,用「同病同酬」改變以往「實支實付」的給付方式。原始目的是為了減少醫療浪費,但在台灣醫療現場卻產生諸多扭曲現象。
以DRG心臟科最新公布編碼12702為例:心臟衰竭及休克,非死亡或病危自動出院者,健保支付定額30,086元。振興醫院心臟科主任級醫師張忠毅說,輕微的心衰竭,打強心劑、休息幾天就能回家,但重度心衰竭可能要動用葉克膜甚至等待換心。
「怎麼可能定一個簡單的標準,限定這麼複雜的心衰竭?」國內換心權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對於健保署把影響生死的心臟編碼編得如此簡略,難以置信。
《收了會虧本 醫師只好推掉病人》台灣在4年前就開始實施第一階段DRG,但當時項目較少;今年7月1日起實施第二階段共254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全部納入其中。
所以,11大醫療人球高危險群,就包含了:老人家、多重骨折、長年洗腎、心臟病史、高血壓、糖尿病、主動脈剝離、再次手術、曾經多次開刀、脊椎多節有問題、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孕婦。意即,全台灣2300萬人口就醫,都將受到這健保新支付制度的影響,絕非「別人家的事」。
在DRG「同一號碼、同一價格」的規則下,醫院接到病情複雜的病患、或用較昂貴的藥品器材,將導致虧損,反之則可以獲利。想要縮減健保赤字、杜絕醫療浪費的政府,用簡單編碼與定額給付把病人與醫療行為規格化,等於鼓勵醫院把可能「醫了會賠錢」的病人與醫療行為,排拒在外。
《聽到這些話 你可能已經默默變人球》那麼,醫生在院方壓力下,會用什麼「話術」讓病人甘願離開呢?一位不願具名的心臟內科醫師說,如果病人已在內科住院六、七天,做了很多項檢查,可能需要開刀了,但若此時開刀,一定會賠錢,這時候,醫生可能會跟病人說,「你先回去吃藥就好,觀察個幾天,過一陣子再來門診排開刀」或說:「你的病情還沒穩定,這時開刀會有風險。」
7月1日第二階段DRG上路,脊椎手術健保給付金額最多只夠支付兩節,做超過三節醫院就要賠本。有神經外科醫師預期,未來在私人醫院可能會發生,病人每次來「只做一節」,把多節的病人推給別人去做。這時醫生就跟病人說:「你去台大看、你去榮總看,你的病太複雜、很困難啦。」表面上看似為你好,實際
上卻因這病人開刀會讓醫院賠錢,醫師不敢接。
目前許多醫院在醫生巡病房時,都開始派專科護理師隨時在身旁提醒:「這個病人超標」、「那個病人可能接近超標」,要醫師多注意病人的「花費」。醫院的電腦系統一打開,病人的「評等」立刻跳出,A、B1是賺錢區,B2、C是賠錢區,一目瞭然。DRG如今已實施4年,累積許多案例,此時,正是重新檢討的時刻。誰無父母子女,誰能永保健康?呼籲政府重視醫療現況,終止一場即將來臨的醫療人球風暴!
***-----------------------------------------------------------------------***
乳神隱退 因對醫療環境失望
摘錄自:2012/05/12中國時報【馮惠宜╱台中報導】曾獲商業周刊評選為百大良醫、中部乳癌權威的王惠暢,病人數以萬計,還曾獲得「乳神」封號。一年半前,他突然辭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一職,不再對外看診,同業傳言紛紛。近日,他寫了一封公開信給同窗舊識,敘述退隱心路歷程,對醫療環境失望、感慨良醫生活品質不如庸醫,讓大家洞見台灣醫療的困境。
今年五十六歲的王惠暢,原在台北榮總任職,八十八年間被挖角到中國附醫,其醫術精湛、視病如親。
王惠暢在信中澄清生病傳聞,直言自己從臨床第一線退下來,主要是對醫療環境失望,「不正常的健保制度及伴隨而來的人性黑暗面,造成醫療院所上下交征利」、「醫師養成過程,除了專業知識外,無時不在的利弊分析和自我實現,造就了眾多不斷擴大自我利益又妄自尊大的醫師。」
他也感慨,病患在醫療商業化和醫療服務對價化的氛圍下,忘記了人與人相處應有的基本尊重以及醫病和諧的重要性,動輒怒罵威脅,小至掛號不順,大至醫療成效不如預期,都可以產生醫病糾紛。
他認為,良好醫療服務耗神、耗時,絕不是以量取勝的,但良醫若執著於良好醫療品質及醫病互動的內涵,往往生活品質反而遠低於庸醫,這是不公平的。
王惠暢這一年半過得充實快活,也致力防癌宣導,並不斷思考「替年輕醫學生們找到安身立命的長治久安之道」,他希望能透過言教、身教,全方位啟發他們成為財務自由、人生自由的快樂良醫。
***-----------------------------------------------------------------------***
病人瀕死仍續搶救 無效醫療吃垮健保大餅
摘錄自:2011/04/17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台大醫學創傷部主任柯文哲說,超過半數末期病患在瀕死前一日仍在抽血、照X光、洗腎…做各式檢查、已簽署放棄心肺復甦急救(DNR)的病人,強心劑使用卻不減反增,「因為對家屬而言,不做心肺復甦術、電擊,但其他治療還是要通通上!」,即使希望不大都要努力拚拚看的心態,讓去年全台光是葉克膜耗材花費就達上億元,這些「無效醫療」正在吃垮健保大餅。尤其近年葉克膜創造的「葉醫師傳奇」,讓民眾錯覺葉克膜無所不能,許多無心跳、呼吸的瀕死患者仍使用葉克膜,造成醫療浪費。柯文哲說,使用葉克膜,平均每救活一個病人就要花費近五百萬元,去年全台灣一整年光是葉克膜耗材花費就高達上億元,還不包含醫師費、藥材等其他費用。
「你怎麼知道病人不會活?」成為無效醫療的最大迷思。有研究指出,瀕死病人死前六個月的醫療花費高達廿五萬元,是一般人十四年的醫療支出。柯文哲說,國內醫學教育最大問題,就是沒告訴醫生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醫護人員為避免醫療糾紛,加上醫師少醫病溝通訓練,欠缺醫療生死學教育,讓臨床醫師多選擇繼續救治,病人難善終,也讓無效醫療逐步啃食健保大餅。
陽明附設醫院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曾經歷母親顱內出血昏迷,最後選擇不動手術將母親帶回家,在家人陪伴下安詳往生,因為「若開刀頭蓋骨蓋不回去,腦漿蹦出來,媽媽仍會痛苦死去。」她說,台灣每年有二萬人依賴呼吸器維生,家屬怕輿論批評,醫師欠缺教育,結果許多不該做的手術和治療仍然執行,病人無法移除呼吸器維生,甚至搶救得血肉模糊,簡直是「人間煉獄」。她痛批,民眾要教育,但醫界無效醫療觀念更要大改造,否則一定會吃垮健保。
******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
摘錄自:2011/04/17中時新聞【社會中心/綜合報導】「獨子猝逝,家屬最難接受!」台北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曾收治過一名廿歲的男大生,因腦中風緊急送醫,到院前已死亡。生前沒中風病史,家住中部的父母接到電話通知簡直嚇壞,無法接受獨子死亡的事實,在電話那端不停哀求醫護人員要繼續救,「整整救了一個半小時,直到家屬趕到見最後一面,才接受事實。」
張文瀚指出,患者若在廿至卅分鐘內急救無效,「就算救回,近半數也會變成植物人。」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觀察,家屬眼見親人瀕死當下,常會驚慌、不知所措,但若有完整參與急救過程,理解醫師已經盡力,多半會「放手」;少部分家屬則會要求繼續救,還會「罵救護車太慢、怪醫師不積極」,糾紛因此產生。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建生,收治過一名五十歲男病患,工作時昏倒,到院前已無心跳呼吸。老母親要求強心針、心臟按摩,「肋骨都按壓到骨折、斷裂才放棄。」
***-----------------------------------------------------------------------***
醫界詐術   醫德何在?
當財團積極介入醫療產業之後,企業化經營蔚為時尚,各醫院競相提升服務品質,「客戶滿意度」的研究紛紛出籠。然而,醫療的專業品質呢?
  三十五年前我還是個高中生。有次,得了重感冒,咳嗽十幾天都沒有改善。父親帶我去給他的小學同學看,那位醫生掛牌肺科。幫我照張胸部X光,放在看片箱上指指點點。他說:「你兒子的心臟擴大,才咳得這麼厲害;我跟他打一針,要連續打三天,只是這個針很貴,三天就要七百五十元。」父親說:「不要緊。」三天之後,他再幫我照了一張X光,然後再度指指點點,說是好了許多。七年後,我在醫學院接觸到心臟學,才曉得心臟擴大不是以這樣的症狀來表現:而且,一但心臟擴大,是不可能以一天一針,三天就讓它恢復正常的。根本是一派胡言。
  民國六十幾年,高雄的前鎮、楠梓加工區,聚集了來自全省各地鄉下地方的女孩當女工。這群女孩成群結隊,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則玩到很晚:因此,很多人得到失眠症候群,覺得喉嚨「堵堵」(有異物梗著的感覺)。當時,有些外科,就指稱這是「內龜」(意指:甲狀腺腫,不往外腫卻往內腫),所以表面上看不出來甲狀腺腫突。很多女孩因此挨了一刀,頸部下端留下疤痕,那些外科醫院則大發利市。六十八年,我在高醫附設醫院成立核醫科,有些女孩跑來接受檢查,發現甲狀腺的形狀與功能都是好好的;被拿掉的不是甲狀腺。讀者文摘還為文諷刺一番,說南台灣是全世界有名的「甲狀腺腫」流行區。
  民國七十年左右,美國回來的一位醫生,去採訪他在高雄開業的台大同學,一進門看到門診區後面的近二十張病床,張張躺著男男女女,吊著點滴;還有成排的人,拿著牌號等候下一輪。他慨嘆:在美國的急診室裡,一年打的大瓶點滴,恐怕也沒有這邊一星期的多。就在那個年代之前的十到二十年內,醫生的針頭、針筒消毒,是以紗布密包,在煮鍋裡煮它十五到二十分鐘;有些醫生是打血管只換針頭、不換針筒,針筒只用蒸餾水沖洗一下;而打肌肉,連針頭都不換,只用蒸餾水洗幾下。孩提時期,我們都目睹這種一個挨一個的打針景象。B型肝炎的傳染,或許因此更加猖狂。
  在醫生培訓的成長過程中,耳聞「白開水代替原子碘治療甲狀腺」、「X光照射骨盆以避孕」的事件;聽到「咳嗽一律要打Decadron(一種類固醇)才會好」的話。還有一則笑話:有一位鄉下的眼科醫生買了部嶄新的儀器,裝在門診的玻璃櫃內,來看診的民眾嘖嘖稱讚,這部儀器卻從來未被使用。醫生的兒子從台大回來替他看診,三天內就把二十年來沒看好的病看妥,就跟他說:「老爸,你真的不行了。」他猛敲兒子的頭說:「不這樣子,你的學費那裡來?」最近,我親耳聽聞內分泌科的醫生對病患說:「你的血糖已經降到一八○單位(mg/dl)左右:就這樣子,不必再加藥,維持下去就可以。」有些在大醫院長期拿藥控制血糖的患者,讓我測試空腹血糖,竟也在二○○mg/dl左右。醫學常識告訴我們,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一四○mg/dl以下,最理想的是八○至一二○mg/dl之間。否則,五到十年內併發中風、心肌梗塞或尿毒症的,大有人在。有時,我真的不知道該聽誰的?
我的一位同學旅居美國,幾年前的暑假回來看我。他看到我的門診,一個早上看了三十多位患者,笑我「草菅人命」。我拉他去看內分泌科診間,看到同個時段看診七十來位;心臟內科門診,看診一百多位。他錯愣地說,專科看診人數應該少於老年醫學科或家庭醫學科才對呀!他走入患者群中,問了六位患者那天早上的血壓,只有一位答得出來。離開的時候,他問我:「在洛杉磯開業,一天看診二十五至三十位就已經疲憊不堪,到底在台灣,你們是怎麼辦到的?」我笑著回答,大概是醫療品質的問題吧。台灣人的生命,那有美國人那麼寶貴。
  報載,健保費率如果從四.二五%提升至五.○九%,則五年內的健保財務窘境可獲紓解。現行健保政策對於門診給付,沿用公、勞保時代的因量計酬,無形中鼓勵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人員多看診、多檢查、多給藥、多處置,並且縮短單次看診、單次檢查或單次處置時間;於是偷工、減時、省料的「診療速食化」橫行。健保局更在不知不覺中,陷於齊頭鏟子的策略中,將單次診斷費、檢查費或處置費儘量壓低,逼使診療速食化益發不可收拾。當門診醫療品質粗濫化逐漸猖獗,健保局擬以美式管理醫療的總額支付制度作為節流措施,以導正目前重門診、輕住院的不正常現象,並加強醫學中心住院重症醫療的服務。健保局將「因量計酬」,拿美式的「論服務計酬」來套用。其實,國內的門診「因量計酬」方式,與美式的「論服務計酬」截然不同;前者殺雞趕鴨的方式,缺乏「服務」的內涵,卻構成健保財務的黑洞。美式的總額支付制度-論人計酬,實行多年已現弊端,醫療品質走下坡;若不建立醫療專業品質指標,則無法匡正目前醫療資源的浪費現象。給錢的健保局最有資格訂定品質指標,以避免醫療專業品質劣質化;可惜直到現在,我們的健保策略仍處於NG(no gatekeeper)狀態。
  醫療產業必須在推行全面品質管理的架構下,擬定長遠的品質目標,逐步設定品質指標,並搭配方針管理的手法,將品質的方針、目標與策略,展開到醫療產業的各個階層,並付諸實現。(作者吳重慶/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主任)
***-----------------------------------------------------------------------***
假癌症真化療! 醫師勾結病人詐10億保險金
衛生署今(29)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有不肖醫生與集團勾結,自92年起調包檢體組織,偽造癌症,讓沒有罹癌的涉案民眾進行開刀、化療,藉此詐領保險給付逾10億元,初估有10多家醫院涉案,已廢止3名認罪起訴的醫師永久診療資格。
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傅建森等人涉嫌勾結醫院詐領保險費,現有衛生署基隆醫院醫師楊超然、桃園縣怡仁綜合醫院醫師賴德興、雲林若瑟醫院醫師吳國精等3人坦承犯案。楊志良沉痛的表示,「嚴重違反醫學倫理,也是嚴重違法,衛生署要給予嚴厲的處分,就是廢止醫師證書。其餘案件仍在偵查中,一旦調查屬實,將比照辦理。」
楊志良指出,這是歷來最嚴重、規模最大的醫療違法事件,除了3名涉案醫師,還有知情配合的7名病人,其中4人接受乳房次全切除、乳房切片及化療,兩人接受化療,集團首腦傅建森接受化療及直腸手術。由於病人投保不久就去請領巨額保險理賠,又未完成療程,引發保險公司懷疑,進而向司法單位檢舉。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則表示,過去發現不法情節頂多是醫師出示不實診斷證明,懲處最重也只到停業;這是首次發現侵害病患身體,即使患者本身知情,醫生仍屬嚴重犯罪。全案已由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高維駿起訴,還有4名涉案醫師正在偵辦中,其中兩人任職私立財團法人醫學中心的醫師,案情未來將再擴大。2009/12/29 (新聞來源:東森記者徐敬芸、魯品農)
***-----------------------------------------------------------------------***
護士過勞 投書CNN吐苦水
摘錄自:2012/04/19中國時報 台灣健保制度深受各國盛讚,連美國CNN日前皆以專題報導台灣健保制度值得學習,但一名曾在北部醫學中心工作三年的護士林美琪,日前投書國際媒體CNN,道出台灣護士在「成功」健保制度下的「血汗生活」。
林美琪以「台灣護理師的黑暗期(The Dark Moment of Nurses in Taiwan)」為題,日前投稿到CNNiReport,十四日獲得刊載。文章提及,台灣健保制度造就醫護人員短缺問題,護理人員工作環境日漸惡化,不只低薪、工時長,每一班的護士工時幾乎都超過十小時,不但工時長,晚班一位護士就要照顧近廿位病人,護病比嚴重失衡。
由於嚴重的人力荒,讓護士根本沒權力生病,只要能走,醫院幾乎不會核准病假,超時工作更沒有加班費或補休假可言,自己曾3天連上12小時,緊接著在上2天8小時的班,直言「健保制度將大部分的醫護人員推入了地獄,大嘆健保是成功,但制度根本是個大笑話。」護士過勞讓病人照護品質及安全也岌岌可危、面臨風險。
******
日前曾經為大家報導過,高雄阮綜合醫院內科病房的護士簡淑君,被拍到病倒趴在護理站內,手上還打著點滴,不幸的是,這背影已不在,因為癌症病情惡化,已經轉移到肺部,她在17日去世,年僅24歲。讓她的媽媽心痛萬分;女護士的朋友說,淑君曾經抱怨身體不適,想請假卻因人手不足被拒絕,只好勉強上班,不過醫院否認,還說知道她不舒服時,就讓她回家休息了。摘錄自:2012/04/2TVBS
***-----------------------------------------------------------------------***
藥價黑洞!同成分藥價差10倍
衛生署計劃調漲健保費的同時,卻被立委黃淑英發現相同成分的健保藥,出現高達10倍的藥價差!懷疑藥商和醫院不當得利。衛生署長楊志良坦承,藥價差問題的確存在,未來將修訂藥品支付價格,讓相同成分的藥品同一價格,不會依廠牌有所不同。
藥價黑洞到底有多大,有醫界人員看不下去,向立委黃淑英檢舉,以高血壓用藥為例,同樣5毫克,不同藥廠出產,健保給付的藥價從5塊到13塊都有,價差2倍多!同藥廠劑量多一倍,藥價卻比較便宜,黃淑英質疑這根本是讓藥商和醫院鑽漏洞,想發藥價財。
藥價差其實在醫界不是秘密,衛生署長楊志良承認這事實,不過強調已經開始重新修訂藥價給付標準,未來相同成分的藥品將統一價格。健保局一年支付藥價費1251億,佔總健保費的1/4,藥價黑洞問題不解決,不管調漲幾次健保費都無法弭平財政缺口。2010/03/06 民視新聞
***-----------------------------------------------------------------------***
A健保還摘病患正常子宮 切除乳房 楊志良:可惡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婦科主任許世正涉嫌勾結詐騙集團詐領健保費,遭健保局處分婦產科停約一年,高醫不服,要求爭議審議,四月九日遭駁回,仍須停約一年,去年年中,檢警調查發現許世正與詐騙集團勾結,專門尋找陰道或子宮不正常出血的婦人到高醫看診,再由許世正利用手術機會,將癌症病理組織摻入病患組織檢體內,以開具不實診斷證明,除詐領上千萬商業保險,也詐領數十萬健保費。
楊志良上午出席「走過風雨!重新開始從心開始」記者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高醫這個案件除了 A健保的問題外,最重要的是違反醫學倫理。楊志良說,這名醫師不但調包檢體,還拿掉就醫者的正常子宮、卵巢,這樣的行為簡直就是「可惡」。A健保已經很不應該,還拿掉正常的子宮、卵巢,這是醫界恥辱。2010/04/13 中央社
中山附醫日前因「虛報醫療費用」遭健保局處分,4月1日起將被停止一般外科門診及住院的健保業務3個月,起因為2年多前該院陳姓外科醫師,涉及「假檢體、真開刀」,替沒有罹患乳癌的病人切除乳房,向健保局虛報8萬元的醫療費用,健保局稽核室主任吳文偉表示,詐騙集團詐領健保和商業保險費,涉及的醫院和醫師數龐大。2012/02/28 中國時報
***-----------------------------------------------------------------------***
醫師勾結假病患 2年A8千萬
【王志宏/高雄報導、呂素麗/高雄報導】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博仁,涉嫌與假病患勾結開立診斷證明,兩年來共A保險公司八千多萬元。主嫌楊蕙華送禮給醫師,拉攏醫師開立假診斷證明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楊女光靠住院就賺七百萬元,她還「呷好逗相報」,牽線廿多名親友加入裝瘋賣傻的行列,有人還賺了八百萬元。
刑事局南部打擊犯罪中心經九個多月蒐證,發現嫌犯楊蕙華(五十八歲、高雄人)、洪朝華(六十歲、高雄人)、黃碧霞(五十六歲、高雄人)等人先後向多家保險公司投保低壽險、高住院醫療的複保險,再假裝患有精神疾病,向陳博仁(四十二歲、高雄人)取得診斷證明。昨天檢警兵分多路,將楊女及陳醫師等廿七名嫌犯帶回偵訊,警方抓人時,許多人還忘了自己有精神疾病;偵訊後已有人坦承犯案,陳醫師則矢口否認。
檢警發現,楊蕙華十多年前在高雄各大醫院,尋找願配合的醫師,發現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博仁好溝通,九十一年底開始利用回診或住院的機會送禮給醫師,建立私人情誼。楊再利用外甥女吳嘉玲(卅一歲、高雄人)擔任保險經紀人,出資幫經濟不佳的親友廿餘人,投保高額住院醫療險,再由楊陪同,裝瘋賣傻帶往陳博仁的門診看病,取得診斷住院證明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
檢警調查,楊女沉迷簽賭六合彩,賭博、打麻將、喝酒、玩股票樣樣來,還會與親友討論如何領保險金,哪個醫師比較好講話,及相約到醫院找哪位醫師辦理住院。至於陳博仁則明知楊女等人具有複保險身分,及詐領保險金意圖,仍收受禮物,涉嫌故意誤診讓嫌犯住院,或幫忙轉診到其他醫院,配合開立不實證明、詐領保險金。
病患每次可住院卅到五十天,每天每家保險公司給付三千到五千元,以投保兩家計算,每住一個月可領卅萬元,楊再從中抽取九萬元佣金,其中張月華(五十九歲、高雄人)竟領了八百萬元;不過,也有親友不給佣金,自己花用殆盡。
等住院一段時間,再送禮給醫師,請求開立重大傷病證明書,向中央健保局申請重大傷病卡,並向社會處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及中低收入戶證明,領取每月三千到四千元救助金。陳博仁則安排住院或門診一次,可處一、二個月藥方,詐領健保給付,陳抽取績效獎金;從九十五年至今,陳由醫院向健保局申請門診及住院給付一千多萬元。全案依詐欺、偽造文書罪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博仁被控涉嫌開立不實住院證明,協助病患詐領保險金案,醫院副院長薛肇文表示,院方立場絕不袒護,盡量協助司法調查,如果陳醫師真有涉案將嚴懲,如果沒有則應還他清白。國軍高雄總醫院多數醫師具有軍職,但陳博仁並非軍人,高雄醫學院畢業,曾在醫院實習,後來經醫院外聘回來,於九十年到精神科服務至今。2010/05/21 中國時報
***-----------------------------------------------------------------------***
經濟部隱瞞牛樟芝含毒? 林淑芬:政府恐被質疑圖利廠商
2013/05/22. NOWnews【記者林修卉/台北報導】被視為抗癌的台灣國寶「牛樟芝」,經濟部生技中心委託生技業者實驗發現,恐對腎造成傷害,但經濟部與衛生署卻未對外公布。民進黨林淑芬今(22日受訪直呼,「我本來沒吃牛樟芝,正常飲食、規律生活比較重要!」她也說,政府不公布資訊,恐被質疑圖利既得利益的廠商。
林淑芬指出,任何健康食品都應適量,牛樟芝是否對肝、腎可傷害,眾說紛紜,但絕對不能建立在繼續砍伐現有牛樟芝的基礎上,其他就交給科學去研究。
至於經濟部未公布研究報告,林淑芬說,如果是政府部門自己研究出來,牛樟芝對身體有害無益,卻未公布資訊,恐有失職之處;若明知有害身體,卻隱匿資訊,恐被疑質是否圖利既得利益的廠商。

蘋果調查 經濟部隱瞞 牛樟芝含毒 吃多傷腎 耗1.3億得驚人結論 卻不釐清
2013/05/22.蘋果日報【綜合報導】國人視為養生、抗癌的台灣國寶「牛樟芝」,被經濟部生技中心委託生技業者,進行91天的動物實驗,不料老鼠接受口服牛樟芝子實體粉末一定劑量後,竟出現細胞異常增生、空洞化,恐對肝、卵巢造成傷害,且對腎上腺具高毒性,吃愈多傷害愈大,但離譜的是,經濟部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去年2月得知實驗結果,竟未對外公布。
經濟部2010年底提出「台灣本土天然藥物產業技術開始計劃─牛樟菇產品加值研發與應用」,投入1.3億元,預定到去年底要完成牛樟芝藥性等研究外,也要了解對人體有無不良影響。經濟部生技中心於是委託知名的昌達生技,進行動物實驗,藉實驗用大老鼠連續91天口服牛樟椴(音同段)木的牛樟芝(子)實體粉末,按體重每公斤給予200、600、2000毫克3種劑量。如換算成60公斤的人體,約等同每天口服12、36、120公克。
昌達去年2月提出實驗結果,報告顯示每天服用200毫克的母鼠,腎上腺開始腫大,服用600毫克的公鼠也有同樣情形,服用2000毫克時,除腎上腺腫大,公鼠、母鼠的肝重量還會增加,母鼠卵巢重量也增加。該報告稱已排除各項環境污染因素。
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看過該報告後表示,「報告顯示牛樟芝恐對肝、卵巢及腎上腺造成傷害,在腎上腺這個部分,吃得越多腫得越大,且切片病理組織發現細胞空洞化。」他認為報告顯示牛樟芝對腎上腺具有高毒性。新光醫院腎臟科名醫江守山說,若腎上腺細胞空洞化,輕則人體血壓偏低、暈眩等,但若嚴重,恐導致腎功能下降、血壓過低,最嚴重恐造成死亡。
林杰樑說,葡萄王生技公司曾於2011年在國際知名期刊《Food Chem Toxicol》發表1項為期90天的動物實驗、劑量每公斤3000毫克,結果卻顯示一點傷害都沒有,與昌達的報告完全相反,林質疑:「有一方是錯的,一定要更詳細找出其中的差異。」
葡萄王生技公司研發副總陳勁初昨表示,目前全球對牛樟芝安全性文獻約有7、8篇,這些研究所使用的原料都是液體發酵所形成的菌絲體,結果都無毒性反應,葡萄王生技的產品也是用液體發酵,懷疑昌達可能使用的椴木出問題。昌達生技回應,實驗有「保密條款」,不便說明。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則表示,目前已獲健康食品核可的牛樟芝業者所做的實驗都沒問題,他懷疑昌達的牛樟芝可能遭黴菌污染。經濟部技術處生醫材化科長劉淑櫻則說:「該研究的目標是為了開發新藥,所以僅針對有藥效的部分,繼續研究是否有毒性,只要能透過分離、萃取等方式,就可以解決毒性問題。」生技中心則認為,不能因一次實驗有問題,就做出結論。
但經濟部、生技中心去年2月知道實驗結果後,卻未對外公布。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批評,「政府花費人民公帑進行研究,無論結果好壞,都應公布讓民眾知道,若因結果不如預期就隱匿,根本是鴕鳥心態。」
雷立芬並建議民眾,在相關醫學報告並不完整的情況下,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牛樟芝,若非吃不可,建議選擇已向衛生署食管局申請健康食品獲准的大廠牌,且服用不可超過建議劑量。林杰樑另提醒,政府應儘速釐清問題,並了解這類產品到底有何功效?哪些人適合服用?劑量多少?在問題尚未釐清以前,他建議國人最好先停止吃市售的牛樟芝產品。立委黃偉哲痛批:「這件事攸關國人健康,政府不該隱藏這份報告。」
5年前罹患舌癌末期的許姓男子表示:「花了15萬元吃了近一年的牛樟芝膠囊,所有報告都說牛樟芝抗癌,也沒聽說有害,現在怎又會有傷肝、傷腎的報告呢?到底要相信哪個報告?如果是經濟部做的官方報告,為什麼不公布呢?真是害死人了。」
******
乾癬患誤吃保健食品(牛樟芝) 小心病症惡化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一名52歲男性乾癬患者,病發後25年皆能穩定控制病症,但某日聽從友人建議,服用牛樟芝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10天後竟出現全身發紅、熱腫、搔癢、脫皮和化膿等症狀,嚇得趕快找皮膚科醫師治療。
許多人為調理身體,服用市售保健食品,不過對乾癬病患而言,標榜可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反而會造成乾癬患部持續擴大,變得更難控制,嚴重時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從局部乾癬演變成全身性紅、熱、癢和脫皮。
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又稱為「銀屑病」,沒有傳染性,和一般黴菌感染所形成的「癬」不同,但不瞭解的人常會混淆,塗抹黴菌抑制劑等藥物,反而容易使乾癬病情更加惡化。
為了讓乾癬患者建立正確保健觀念,找對醫師,接受正確的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首次推廣「乾癬卓越門診」,公布具有乾癬診療專長的106位醫師名單和最新乾癬手冊,民眾可上「乾癬檢查室」網站(http://www.psocheck.com.tw/index.html)查詢。 2012/11/02. 華人健康網
***--------------------------------------------------------------------***
手疼痛動彈不得 不當醫材引起
103/09/01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1日電】張姓婦人車禍左肩鎖骨骨折,自費鋼板固定,但術後左手動彈不得、傷口疼痛,後來移除鋼板,不適症狀解除。
大林慈濟醫院今天表示,家住台南的張婦於今年4月,返家途中車禍,造成左肩遠端鎖骨骨折,接受治療醫師建議,額外支付新台幣4萬多元,以自費醫材固定骨折處,不料,術後左手傷口處疼痛難耐,且連按電燈都沒辦法。
張婦在親友建議下,日前至大林慈濟醫院就醫,副院長簡瑞騰診療後,發現植入鋼板太大,對體型纖瘦、皮膚較薄的張婦,反而會卡住,加上患者有骨質疏鬆,鋼板不但已鬆脫,又造成另一處骨折,鋼板和斷骨不斷刺激皮肉,衍生難忍的疼痛。
簡瑞騰為張婦安排小手術,將已鬆脫的鋼板移除,手術後,張婦的左手及肩膀隨即活動自如,疼痛也全部消失,隔天即順利出院。
簡瑞騰表示,現今健保制度,常讓人誤以為健保使用的醫材都不好,須自費才有效果。部分醫師、醫院若是以業績或營利為考量,便會抓住病人求好心切心理,鼓吹病人或家屬使用昂貴自費醫材,其實對病情並不見得有幫助,反而會造成「花錢買痛」。
他指出,像這樣鼓吹「使用高價自費醫材就是品質保證」的醫療怪象,不只在外傷骨折常見,在脊椎手術或關節置換手術中,更時有所聞;其實「診斷」最重要,若診斷錯誤,即使用再昂貴的自費醫材、花再多的錢,病也不會好。
***-----------------------------------------------------------------------***
「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 皮膚科良醫揭內幕
2014/11/15 蘋果日報【葉國吏/綜合報導】台灣健保福利良好,讓不少官員相當自豪,不過卻有醫師掀起健保福利下的內幕,造成網友瘋傳。
高雄長庚皮膚科前主任吳唯銘,日前在部落格寫出一篇「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的文章,吳唯銘在文中提到,在醫院體系待了十幾年,他知道決心離職會讓許多病患無法諒解,但吳唯銘表示,自從醫院加入醫療總額後,就一直處心積慮要減少健保業務,以提高本身獲利。也因此,主治醫師門診次數遭限制,甚至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引進重要新式治療方法都會被拖至少兩年以上,直言「醫療品質不斷下降。」
吳唯銘坦言,他曾經為了讓院方換回原廠藥,發動病患用人海戰術寫院長信箱抱怨,但最後還是悄悄換掉原廠藥。痛批自從老董事長過去以後,經營制度和「一群滿清末年宦官沒兩樣」,為了追求利潤不惜損失醫療品質。吳唯銘表示,在心灰意冷之繼,決定離開放逐,並利用此篇文章對他的病患致上深深歉意。
文章一出造成網友熱烈迴響,有人表示「健保總額制度是醫療崩壞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有不少人感到相當扼腕,因為又失去了一位良醫。
***--------------------------------------------------------------------***
中榮名醫同時五台刀 涉詐欺
摘錄自:2015/05/13 蘋果日報【綜合報導】曾入選百大名醫的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微創科主任沈炯祺(五十五歲)醫師曾獲選為《商業周刊》百大良醫,在網路上備受推崇,但去年有廖姓病患家屬開記者會,控訴沈炯祺找其他醫師代開刀,且在同一時間幫五名病患開刀,導致廖婦死亡。廉政署中調組日前也接獲檢舉,指控沈炯棋明知自己並非主刀醫師,卻長期在手術紀錄單上簽名,領取開刀獎金。
廉政官經數月比對、過濾沈炯祺的開刀紀錄後,發現從二○一二到二○一三年間,約有十台刀沈炯祺疑似根本未走進開刀房、實際指導,或開刀時人在外地。廉政署昨赴中榮搜索約談,直接進診間帶走正在看診的沈炯祺,沈的醫療團隊及開刀房人員共十人,也一併被帶回偵訊。原排隊候診的病患與醫護人員,看到醫師被帶走一陣錯愕,院方緊急安排另名醫師代替看診。
當初控訴沈炯祺的廖女則稱:「現仍有許多人很崇拜沈炯祺的醫術,希望從今以後,大家可以認清事實。」陳姓民眾也批:「家人躺在手術台上任人宰割,已夠緊張了,如果現在連動刀的醫師都可偷更換,未免太惡劣!」
針對醫界長期存在名醫於多台手術間游走,擇要動刀現象起因許多患者對名醫的崇拜與迷思,但忘了名醫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尤其教學醫院的名醫,又兼負與年輕醫師的醫技傳承,因此名醫主刀、其他醫師接手後續的合作模式,存在於國內醫界,且「確實可能同時掛名不只一台手術」。
對此醫療現況,健保監督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提醒,民眾簽署手術同意書前可直接詢問醫師「是你幫我開刀嗎」、「除了你還有誰」,確保自身權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