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柬埔寨紅燈區無套染「超級淋病」 病毒變種具抗藥性恐無藥可醫★抗藥性細菌有多流行?★超級流感病毒誕生 科研界譁然★致命耳念珠菌...病例90天亡 病房多處被汙染★超級細菌出現 最後防線抗生素失靈★超級細菌奪命! 婦膝關節發炎不治★超級細菌現蹤!日本鹿兒島醫院爆感染8死 院方鞠躬道歉★超級細菌威脅 小手術也會致命★ 抗菌藥≠抗生素≠消炎藥!不知道這些,今後可能無藥可救!★解開葡萄球菌百藥不侵之謎★亞洲抗藥超級細菌 基因現蹤★台大病毒崩 一分鐘殺超級細菌★淋病超級病毒恐擴散 WHO:戴好一套保護彼此★年輕人淋病感染率高 口服抗生素竟無效!★陸濫打抗生素 用量全球一半★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零極限解密★超級細菌剋星? 研究:台灣藥用「羅氏鹽膚木」能抑菌★伊波拉病毒一旦感染 無疫苗或特效藥可治  致死率可高達九成★新愛滋病肆虐美國 元凶竟然是★★★★★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大量投放抗生素 埋下「超級淋病」無藥可醫的隱憂(超級細菌的威脅)
摘錄自:2020/12/22  CTWANT  【編輯:廖梓翔】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治療的關係大量投放抗生素,導致部分淋病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進而演變成超級淋病。同時也因為封城、停班、停課的關係,民眾的親密關係次數比往年增加,這也讓民眾感染超級林病的機率也隨之上升。
根據《太陽報》報導指出,在世界各地的醫院中,都發現有許多醫院對於治療新冠肺炎病患的方式,是投放許多根本不必要的抗生素,此舉導致原本就擁有高抗藥性的淋病,間接變成超級淋病。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在全球大部分的醫院中,有73%的新冠肺炎患者曾接受過抗生素治療,但其中真的需要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僅有4%。
一位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受訪時表示,現在這種大規模疫情的狀況下,其實性服務也會助長淋病的發生。而且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少醫院因為醫療崩潰、民眾不願踏入有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所以不少民眾即便是染病了,也不願去醫院接受治療、也不願意面對現實、或是採用自我治療的方式,這讓不少地方變得難以追蹤掌握淋病的狀況。
美國疾管局(CDC)一位官員指出,由於早年抗生素的濫用,以及治療的不確實,目前構成淋病的淋球菌,已經發現對許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如果治療不確實、研發腳步跟不上的話,屆時淋病演變成無藥可醫的超級淋病是在預期範圍內的事情。世界衛生組織菌素耐藥性部門總幹事巴爾基博士就呼籲,世界各國不要再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新冠肺炎。
***--------------------------------------------------------------------------***
★男子在柬埔寨紅燈區無套染「超級淋病」 病毒變種具抗藥性恐無藥可醫
摘錄自:2022/06/23  CTWANT  【編輯:甘仲豪】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7800萬人罹患淋病,這種病菌會讓生殖器官、直腸、喉嚨等受到感染,或者導致骨盆腔發炎、子宮外孕、不孕或是提高罹患愛滋風險,WHO更警告,在最近新冠大流行的環境中,人們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淋病(SuperGonorrhoea)的發病率正在上升,據《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奧地利男子在柬埔寨度假期間就感染了「超級淋病」,專家警告,這種耐藥性的性病恐釀成「重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
根據報導,這名50多歲的奧地利男子,今年4月在柬埔寨旅遊時與當地的女性性工作者在未採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發生關係,5天後,他發現自己小便時疼痛難忍,並且有其他分泌物流出。
報導指出,該男子感染的菌株對「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具有高度耐藥性,而阿奇黴素是最早用於治療淋病的抗生素之一。此外,該菌株對其他抗生素也有耐藥性,包括「頭孢曲松」(ceftriaxone)等,雖然這名患者服用了抗生素,症狀得到了緩解,但更多的檢測仍然顯示出陽性結果。
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就警告,超級淋病可能構成「重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威脅」,由於這名男子在當地的紅燈區尋芳,擔心這波超級淋病恐怕在當地開始蔓延。
報導也引述知名的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說法,超級淋病是由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經由陰道、口腔和肛門性行為傳染,若不進行治療,淋病可導致男女不育,增加愛滋病毒和愛滋病的風險,或可傳播到關節和身體其他部位。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淋病是美國最常見的性傳播感染之一。
2018年時,英國一名男子也曾在東南亞流連花叢中與當地女子大玩一夜情,孰料男子返國後身體立即出現異常,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罹患極難治癒的「超級淋病」,根據台灣疾管署統計,國內淋病疫情逐年攀升,近幾年來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18%,主要感染族群為20到39歲的男性為主;創下淋病自1999年被列為法定傳染病後的新高。此外,WHO也警告,在最近新冠大流行的環境中,人們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超級淋病的病毒得到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它們有可能因此變種,進而產生更強的抗藥性,甚至在未來無藥可治。
***--------------------------------------------------------------------------***
★抗藥性細菌有多流行?
《科學人》 2009/08/04 【撰文/張上淳】這幾年來,「抗藥性」,已經從醫學術語,轉變為人人熟知的新聞名詞,也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抗生素的使用會衍生出抗藥性的細菌,已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在人類與細菌對抗的歷史中,人類開發出各式各樣的抗生素,並廣泛用在各種感染疾病的治療、甚至預防。一開始確實是大幅提高了人類感染疾病的治癒率,然而基於天擇,細菌也會衍生出各種嘗試存活的方式,再逐步演化出具有抗藥性的細菌,並在有抗生素存在的環境下,持續大量繁殖。
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制基本上是由基因控制,這些基因統稱為抗藥性基因。這些抗藥性基因中,有些是某些細菌天生就具有的,也可能是經由質體(plasmid)或跳躍子(transposon)傳遞而從其他細菌得到的。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中,自然會將藥物可殺死的細菌個體淘汰掉,而只剩下帶有抗藥性基因的細菌,因此在有抗生素的環境下,就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抗藥性細菌。這就是為何抗生素使用越多的地區,抗藥性細菌的比例越高的主要原因。
《濫用抗生素造成抗藥性氾濫》台灣在最近二、三十年經濟發展快速,生活水準提升,抗生素隨著各種藥物快速引進台灣。然而當時台灣的醫藥體系並沒有很健全的管理系統,藥局、藥房可能沒有合格的藥師,到處都可輕易購得抗生素,藥局的老闆會主動推薦顧客購買抗生素服用,甚至早年的藥房會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為顧客注射強效的抗生素;而一般醫院或診所的醫師,不論病人是否受到細菌感染,動輒開立紅黴素(erythromycin)、安比西林(ampicillin)等處方抗生素給病人服用。
在這段期間,畜牧與水產養殖業也蓬勃發展,在狹小的養殖空間中飼養大量動物,為了促進生長、避免瘟疫,因此在飼料中添加大量的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在動物身上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有些則是用來預防感染。
伴隨濫用而來的後果,就是台灣的細菌有極高比例的抗藥性。筆者在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從1980年代起,就針對抗生素使用與致病菌的抗藥性以及院內感染問題,進行了許多研究,因此很早就注意抗藥性的嚴重程度。從1990年代初期,陸續也有報告指出人體常見的致病菌中有抗藥性,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對主要的治療藥物二甲氧苯青黴素(methicillin)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比例持續快速成長,這種細菌就是著名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來,台灣醫院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已高達60~80%為MRSA,在全世界名列前茅。而這些細菌可能造成人體任何部位、任何器官感染,簡單者如皮下膿瘍、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如骨髓炎、心內膜炎、菌血症、敗血症等。
另一個例子是最常引起肺炎的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原本主要以青黴素或紅黴素類的藥物治療,自從在1991年台灣首度發現肺炎鏈球菌對青黴素具有抗藥性以來,目前該菌抗青黴素的比例高達70%以上,對於紅黴素的抗藥性比例更高達90%以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引起消化性潰瘍與胃癌,近年卻隨著抗生素用量增加,抗藥性出現上升趨勢,治療最常用的第一線殺菌處方「三合一療法」,在許多國家的除菌成功率已低於八成。
諸如此類對於第一線藥物有極高比例抗藥性的細菌,在台灣比比皆是。為此,我們曾經調查台灣抗生素使用的情形,結果發現,在許多情況下,抗生素確實都有過度使用的狀況,包括一般門診病人中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也稱為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無須使用對抗細菌的抗生素,即使用了也沒效,但早年感冒病人超過一半以上都使用了抗生素。
此外,外科手術預防性抗生素也遭到過度使用,幾乎所有開刀的病人從手術前就預防性的使用抗生素,直到出院,甚至出院的時候還要開一些抗生素帶回家吃。事實上,對於大多數的手術而言,預防性抗生素只需在手術前用一劑,最多使用一天即可,後續幾天的抗生素都是不必要的。
為此,台灣藉由改變健保局的規定,限制多種第一線抗生素的給付,加上許多醫療相關單位的努力改善,使得門診中上呼吸道感染及外科手術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2001年起減少一半以上。經由這些努力,使得一些細菌對第一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情形略有改善,例如在1998年,61%的A型溶血性鏈球菌對紅黴素有抗藥性,到了2003年下降為17%;2000年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對安比西林具有抗藥性的比例大於77%,到了2004年則降到70%。可見減少使用抗生素之後,抗藥性細菌的比例也隨之降低。
《超級抗藥性細菌現身》管制第一線抗生素的使用,雖然使抗藥性的問題稍微減緩,然而病菌對於二、三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問題卻日益嚴重。近年來在醫院裡發生的感染中,有些細菌對於後線抗生素有抗藥性的比例越來越高,且能抵抗多種抗生素,甚至對最後一線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這種細菌稱為泛抗藥性細菌(pan-drug resistant bacteria),台灣已經有了能抗萬古黴素(vancomycin)的MRSA(即VRSA)。另外院內感染中很常見的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俗稱AB菌)的情況更嚴重,它對最後一線抗生素「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產生抗藥性的比例,在2002年不到3%,到了2006年提升至32%,短短五年內就增加了10倍。
大約10年前,我們在少數病人身上發現泛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PDRAB)。得到這種細菌的感染,如同回到沒有抗生素的年代,沒有任何有效的抗生素可治療;病人是否會康復,完全仰賴自身的抵抗力,若演變成菌血症,死亡率會高達60%。這種PDRAB現今在全台灣各醫院都廣泛流行,有些醫院的加護病房中甚至超過40~50%的鮑氏不動桿菌是PDRAB。
醫院是最常發生這些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地方,但是也有一部份抗藥性細菌的感染發生在社區裡。在台灣,有些社區感染的細菌有很高的比例對第一線抗生素有抗藥性,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社區感染中,有將近40%是MRSA。有些病人一旦發生感染,情況就很嚴重而不易治療。但一般而言,更嚴重的情形是在醫院。醫院裡原本就匯集各種病人,有些病人身上帶著抗藥性細菌,若沒有適當的隔離,這些細菌會傳播給其他人,造成其他住院病人發生感染。住院的病人中,年長、抵抗力不佳者又非常多,是容易發生感染的高危險群,若再加上這些病人使用了一些抗生素,他們身上的環境就更適合抗藥性細菌進駐,甚至再發生感染,或是演化出新的抗藥性病菌。 【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2009年第90期8月號;訂閱科學人紙本雜誌】
***-----------------------------------------------------------------------***
超級流感病毒誕生 科研界譁然
2011/11/28 中國時報【陳文和、閻紀宇╱綜合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養可能造成全球大流行的基因改造病毒,是應該受保障的學術自由嗎?其論文可以公開發表嗎?荷蘭、美國與日本學者的兩項研究,已在全球科研界引發軒然大波。荷蘭病毒學家傅希耶坦承,他所培養的H5N1基因突變禽流感病毒,「很可能是人類所能培養最危險的一種病毒」。
學者指出,這種病毒萬一從實驗室外流,恐怕會釀成全球大流行的災難性疫情,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相形之下,二○○九年肆虐全球的H1N1新型流感病毒,「只」造成一萬四千多人死亡。傅希耶(Ron Fouchier)並不是什麼瘋狂科學家,他隸屬於荷蘭「伊拉斯謨斯醫學中心」,和日本學者河岡義裕領軍的威斯康辛大學與東京大學聯合研究團隊,都期望解答公衛界長期的疑問:H5N1病毒有沒有可能在突變後出現,足以引發全球大流行疫情的病毒株?
H5N1經常造成禽鳥大量死亡,但人類感染的病例到一九九七年才在亞洲出現,迄今總數也還不到六百例,且絕大多數為禽傳人。不過H5N1毒性極強,對人類的致死率超過五成,因此病例雖然不多見,但公衛界仍不敢輕敵。傅希耶以貂進行實驗,結果發現H5N1歷經十代基改培養,即具備藉由空氣傳播的能力,換言之,就有能耐引爆大規模流行。新病毒有兩個基因出現五次突變,過去這些突變都曾經在自然環境中發生,但從來沒有同時出現在同一病毒株。
傅希耶和河岡義裕的研究,都有可能被運用來遂行生物戰、恐怖攻擊等惡毒目的。有些科學家認為,病毒可能散播到實驗室外,而惡棍國家或恐怖組織也可能依據公開出版的研究報告,研製生物武器,因此這類研究根本就不應當進行,也不應公開發表研究報告。這兩項研究報告都正接受「美國國家生物安全科學顧問委員會」審查,該委員會雖無權禁止學者從事相關研究,但可以勸阻學術期刊不要刊載論文。委員會主委暨炭疽病毒學家凱姆表示將會盡快公開說明處理方式。
***-----------------------------------------------------------------------***
★致命耳念珠菌...病例90天亡 病房多處被汙染
摘錄自:2019-04-07  聯合新聞網【聯合晚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報導,去年5月一個老人進入紐約市布魯克林的西奈山醫院動腹部手術,驗血顯示他感染一種新發現的神祕致命細菌;他迅速被隔離在加護病房;90天後,這名病患不幸去世,但細菌卻沒有因此消失;院方發現,他的病房每個角落都受到汙染。
這種專門禍害免疫機能衰弱的人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正在全球各地悄悄的擴散,委內瑞拉、西班牙、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南非等地都曾遭殃。
最近紐約市、新澤西州和伊利諾州也發現這種細菌,促使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把它列入構成「緊急威脅」的細菌名單;受到感染的人近半都在90天內喪生。
上述老人入院90天後在醫院病逝,可是細菌並未消失。檢驗顯示他的病房每一個地方都受到感染,包括牆壁、病床、門、窗簾、電話、水槽等等,情況嚴重得必須動用特別的消毒工具,甚至還得拆掉一些天花板和地板。
耳念珠菌非常頑強,消滅真菌的主要藥物莫可奈何,使它成為抗藥性細菌感染這種全球最棘手的健康威脅的新範例。
抗藥性細菌通常稱為超級細菌,對新生兒、老年人、抽菸者、糖尿病患之類免疫機能不成熟或受損的人特別危險。
英國的研究顯示,如果不設法減緩抗藥菌出現,到2050年全球可能有1000萬人因此喪生,超過屆時預計將死於癌症的800萬人。
CDC估計,美國每年有200萬人感染抗藥菌,2萬3000人喪生。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更新估計,認為美國每年死亡人數達16萬2000人,全球70萬人。
公共衛生專家一直警告,濫用抗生素使得這些用以治療以前經常致命的細菌感染,使人類壽命得以延長的藥物愈來愈沒效;近年來真菌也出現抗藥性,使這種威脅現代醫學的現象出現另一個可怕的新層面。
***-----------------------------------------------------------------------***
超級細菌出現 最後防線抗生素失靈
摘錄自: 2016/05/27  聯合新聞網【聯合晚報 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美國研究人員上個月在賓州一名49歲尿道感染婦女尿液中,發現歷來首見具有抗生素克痢黴素(colistin)抵抗力的超級病菌,因為帶有MCR-1基因。;克痢黴素是最後一道抗生素防線,國衛生官員說,這項驚人的發現,可能意味抗生素的功效已走到「盡頭」。
美國國防部的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一種「真正具備廣泛藥物抵抗能力的病菌出現」的前奏;克痢黴素是用於對付特別危險的超級病菌最後防線,其中包括衛生人員稱為「惡夢病菌」的抗碳青黴烯類腸道菌(CRE)。
在某些實例中,這些超級病菌會導致半數的感染者死亡;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曾經說,CRE已是美國最迫在眉睫的公衛威脅。
去年11月,研究人員在中國大陸與歐洲發現細菌具有代號mcr-1的抗藥性基因。學者去年發現,各種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都有MCR-1基因。 研究人員並未在26日透過《抗菌藥物與化療》期刊發表報告中,說明這名婦女接受治療的結果。
CDC主任佛萊登表示,這名婦女未出國,不可能在美國以外地區感染。他說:「我們越深入探討,發現的會越多。我們可能進入後抗生素的階段。」
醫學界1959年開始以克痢黴素治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不動桿菌造成的感染,1980年代因為它會產生高度腎毒而不再用於人體,但仍然廣泛用於飼養牲口,尤其是中國大陸;由於細菌開始對其他更現代化的藥物產生抵抗性,醫院與診所再度引進克痢黴素,充當最後防線。
佛萊登表示:「我們必須設法保護抗生素,使我們與後代子孫都能持續使用。部分病人已經無藥可用。如果我們未及時採取行動,這將是抗生素的盡頭。」堪薩斯市聖路克衛生系統的感染疾病醫師莎拉.波伊德表示:「我認為,賓州此一個案是更大的殺菌劑抗藥性問題的徵兆。」
***-----------------------------------------------------------------------***
★超級細菌奪命! 婦膝關節發炎不治
摘錄自:2014/05/14  華視新聞【 潘潔瑩 邱顯雄 報導  / 高雄市】注意超強的突變細菌要人命,高雄一名六十多歲婦人,一個多月前,膝關節腫脹發炎,還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醫師發現,婦人是感染了一種高抗藥性的ST131大腸桿菌,雖然治療一個月,婦人還是宣告不治。
出現超級細菌了嗎?高雄一名六十多歲婦人一個多月前膝關節腫脹發炎,最後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相當嚴重,醫生開刀後進行細菌培養,發現患者感染高抗藥性ST131大腸桿菌,治療近一個月還是宣告不治。
六十歲的婦人,膝關節痛到發炎紅腫,還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就醫,家屬怎麼也沒想到,只是膝關節發炎怎麼搶救一個月後,竟然一條命就沒了?醫生發現婦人是感染了ST131大腸桿菌,就是這種粉紅觸鬚的細菌相當致命,不僅高毒性,還有很高的抗藥性,抵抗力差的人容易被感染。
到底怎麼感染到這種超級大腸桿菌的,醫生說,ST131大腸桿菌,可能藏在動物排泄物、沒煮熟的生肉或水中的污泥,如果不慎手摸後接觸嘴巴進入人體,有可能引發腦膜炎、腸胃炎、膀胱炎、腎臟炎、膝關節發炎可能致死。醫生說就怕ST131大腸桿菌萬一突變可能變成超級細菌。提醒民眾平常避免吃沒煮熟的肉,勤洗手、帶手套處理寵物排泄物,不要濫用抗生素,以免突變大腸桿菌上身,變成致命危機。
***-----------------------------------------------------------------------***  
★超級細菌現蹤!日本鹿兒島醫院爆感染8死 院方鞠躬道歉
摘錄自:2018/08/03   ETtoday【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日本鹿兒島大學醫院(Kagoshima University Hospital)在過去2年的時間當中,有5名住院病患感染多重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另外10人則被驗出類似細菌,至今共計8人死亡。院方3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細節,而院長Shoji Natsugoe也親上火線表示,他會為死去病患的靈魂祈禱,並向家屬致上最深的歉意。
鹿兒島大學醫院3日開記者會時表示,在15名被感染的患者當中,其中5人曾在去年4月至今年4月期間入院治療,其他10人則被驗出類似細菌。但院方並沒有透露8名死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死亡時間,僅提到感染的情況主要是在加護病房(ICU)當中發生。
此外,院方也提到,在8名死者當中,有3名病患生前可能因為細菌感染,使得他們的病況惡化。
談及這起事件,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Katsunobu Kato)表示,政府會考慮依據醫療相關法律來對醫院進行檢查。
據悉,鮑氏不動桿菌廣泛存在於土壤、水、食物等自然環境中,也能在人體皮膚表面上被發現,但若病患因抵抗力下降而被感染,會變得非常難治療,因為它對大多數現有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
***-----------------------------------------------------------------------***
抗菌藥≠抗生素≠消炎藥!不知道這些,今後可能無藥可救!
摘錄自:2016/10/23 NOWnews【珠江時報報導】今年5月,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宣布,發現當地首宗幾乎對所有抗生素呈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個案。49歲的病人因大腸桿菌引發尿道炎。化驗結果顯示,病人體內的大腸桿菌帶有不尋常的mcr-1基因,可抵抗大部分抗生素。醫生最後處方另一種較強的抗生素,終治癒病人。
所謂抗藥性,又稱耐藥性,指藥物治療疾病時效力降低。當投入藥物濃度不足,不能殺死或抑制病原時,殘留的細菌因而產生抵抗藥物的能力。全球醫學界擔心萬一這種基因和多種病菌結合,抗生素有效的年代,會逐漸遠去。
《1928年首次發現盤尼西林》英國科學家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1928年發現一種黴菌,會分泌殺死細菌的物質,就是盤尼西林,又稱青黴素。盤尼西林是人類醫學史上首種廣泛應用的抗生素。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救援人員利用抗生素醫治大量傷兵和百姓。1945年弗萊明和另一名學者錢恩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傳染病橫行的年代,抗生素堪稱能醫百病的萬靈丹。
《近150種抗生素》現時臨床使用的抗生素有150種。不少人將抗生素誤以為消炎藥,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兩者並不相同。抗生素可用來殺細菌,紓緩細菌感染而造成的發炎。常見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等大多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並無法治癒或緩解症狀。
《去年23000人因抗生素失效死亡》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估計,2015年有超過200萬宗的病患個案,醫生向病人處方抗生素,但是有23000宗個案,接受抗生素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終於死亡。
******
中國是抗菌藥物的生產和使用大國,近年來,由於抗菌藥物濫用,細菌耐藥問題在我國日益突出。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明顯下降。
細菌耐藥性的發展速度驚人,可能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但是要恢復它對藥物的敏感性,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隨着耐藥菌的日漸增多,就會出現臨床治療困難、死亡率高的細菌,甚至還會出現無藥可治的多重耐藥菌,也就是超級細菌。
今年6月,福建福清的一名男孩吃了很多抗生素治療感冒,但病情一直不好,到醫院檢查,卻發現了超級細菌。它能在人身上造成膿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這種細菌具有廣譜耐藥性,頭孢、阿莫西林等常見抗生素都對付不了它。然而它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抗菌藥物的抵抗能力,對這樣的病菌,人們幾乎無藥可用。
細菌耐藥問題導致人類在未來無藥可醫,這並非危言聳聽,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5月,美國賓夕法尼亞一名女性的檢測中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對所有抗生素耐藥,連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黏菌素對它也失去了效力。
小心,抗生素濫用的四大重災區!
1感冒
感冒也稱為上呼吸道感染,許多人把抗生素當作萬能的「消炎藥」,一有感冒、咳嗽就服用抗菌藥,是抗生素濫用最為常見的情況。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是由呼吸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諸多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鼻腔、咽、喉、鼻竇、會厭和中耳等部位)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不適。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包括許多不斷變異的病毒株,如H1N1、H5N1等)引起的、經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急起畏寒、發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和乾咳,傳染性強,其全身症狀較普通感冒嚴重,並可能發生肺部和肺外併發症,威脅生命。
由此可見,感冒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道理非常簡單,抗生素僅對細菌有抑制或殺傷作用,而無抗病毒活性,對病毒引起的疾病沒有任何作用。
2腹瀉
許多腹瀉特別是兒童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許多人往往一遇到腹瀉就使用抗生素,這也是濫用抗生素的一個常見情況。
通常,感染性腹瀉分為兩大類:
非炎症性腹瀉主要症狀為稀便或者水瀉,可有輕度腹痛,通常不伴有發熱、里急後重等症狀,這類腹瀉佔了門急診感染性腹瀉的大部分,尤其是兒童,排除霍亂後,病原菌多見病毒和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等,在治療時以對症處理為主,通常病程比較短,可以自愈,無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表現為黏液膿血便,同時可伴有較為明顯的腹痛、里急後重,甚至高熱、脫水等症狀,這類腹瀉多數為侵襲性的細菌感染,菌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類疾病,這類感染通常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
此外,有時抗生素不僅不能「治病」,而且可能「致病」,抗生素不能治療病毒性腹瀉,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腹瀉。因為每個人的腸道中均存在許多細菌,有些細菌對人是有益的,如果使用抗生素就會殺滅敏感的細菌,導致耐藥細菌或真菌過度生長,而出現腹瀉,稱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3不明原因發熱
許多人認為只要是發熱肯定有感染,就用上了抗生素。其實發熱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性、腫瘤性及結締組織病等,感染性病原中又包含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蟲,只有細菌性感染者才需要用抗生素。
在不明原因發熱中由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者佔30%~50%不等,而不少發熱患者往往有一種習慣性思維,發熱了就想到要「消炎」。其實,諸如頭孢菌素、青黴素等藥物並非消炎藥,而是抗生素,也並非萬能,且都有自己的適用對象(敏感菌群)。長期使用多種抗生素導致藥物熱、二重感染等情況並不鮮見,干擾了對原發病的正確診斷和處理。
4預防用藥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住院的手術患者,並非所有的手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但在中國手術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很高。
生活中有時皮膚的一點小損傷,只要局部清創,不要接觸水,並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但很多人不放心,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如果患者體內無細菌感染,而用了抗生素,那麼不僅起不到作用,而且藥物的不良反應還可能給人帶來不利影響。(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2r6qjr.html)
***-----------------------------------------------------------------------***
解開葡萄球菌百藥不侵之謎
摘錄自:2010/04/29 臺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葡萄球菌是醫療院所院內感染頭號菌種,隨著抗生素廣泛使用,葡萄球菌抗藥性程度也越來越嚴重,幾乎快要「百藥不侵」。中研院王惠鈞副院長研究團隊發現促使葡萄球菌產生抗藥性的罪魁禍首,就是細菌基因操控因子「TcaR」,這種因子讓細菌製造生物膜,抵擋後續抗生素進攻,抗生素也就一一失效。
這項微生物學的創新研究,四月二十七日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張育銘也參與研究計畫。張育銘解釋,這次研究使用的菌種是致命性表皮葡萄球菌,一旦感染這種細菌,可能出現敗血症、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疾病。
張育銘進一步解釋,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共有三十二類與八種次類。人或動物感染後會引起皮膚感染、肺炎、食物中毒與敗血症。其中,寄宿於人類皮膚上的表皮葡萄球菌,日常對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於免疫力低的病人,卻容易造成嚴重感染,甚至致命。多年來,科學家們莫不想盡辦法,多方實驗,想解開葡萄球菌啟動抗藥性的謎題。
這次研究首次發現,當抗生素侵入細菌體內並與TcaR結合,會使TcaR發生結構變化,細菌為求自我保護會合成生物膜,抵擋抗生素入侵,細菌便出現抗藥性。張育銘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結構和表皮葡萄球菌很類似,出現抗藥性原理應該也是一樣。
這次研究共使用盤尼西林、青黴素、新青黴素、鏈黴素、康黴素和見大黴素等六種抗生素,都是第一線用藥,其中康黴素最會引起細胞製造生物膜,進而產生抗藥性。
******
超級細菌抗藥性增 疑基因突變
摘錄自:2017/05/07   蘋果日報【江慧珺╱台北報導】被稱為超級細菌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抗藥性逐年增加,治療愈來愈棘手,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合作,揭開此菌抗藥性的謎底,原來是菌株mgrB和crrB基因發生突變,讓藥物無法發揮殺菌功效;醫師指,此發現可望作為研發新藥基礎,是解決抗藥性的曙光。
台大、北榮昨共同發表研究成果,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王錦堂說,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易引起敗血症、肺炎、肝膿瘍與泌尿道感染等,對多種抗生素都有抗藥性,多用「克痢黴素」治療,其作用機制是與此菌細胞壁上的脂多醣結合,使滲透壓改變,造成細胞膜破裂,達到殺菌效果,然而此菌對克痢黴素也出現抗藥性,治療日益困難。 
該研究則發現,台灣半數以上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屬「莢膜型K64」抗藥性菌株,此菌株帶有mgrB和crrB基因突變,細胞壁上的脂多醣狀態不同,使克痢黴素無法與脂多醣結合,因而產生抗藥性。 
王錦堂說,crrB基因突變會導致crrC基因增加,進而改變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細胞壁的脂多醣,未來若能進一步找到抑制crrC基因的方式或藥劑,即可望開發出更有效新藥。 
前疾管局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張峰義則說,釐清抗藥性機制對開發新藥確有幫助,但還須投入大量資源,距新藥問世仍有段路要走,世界衛生組織已一再呼籲,要擺脫抗藥性困境,須加強抗生素管理,這是現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
亞洲抗藥超級細菌 基因現蹤
 摘錄自:2012/04/23(法新社巴黎22日電) 科學家今天表示,亞洲抗藥性超級細菌疫情是由1種基因所引發。這種基因可幫助病菌侵入鼻孔、肺部和皮膚,並躲避免疫系統的防禦。
這種所謂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讓醫院聞之色變,因為它可以窩藏在傷口、導管和手術器材中,讓免疫系統已然脆弱的病患受到感染。當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新菌株取代原先的菌株結構,便會爆發金黃色葡萄球菌疫情。但這種傳染病形成的過程,之前無法由基因角度釐清。
美國和中國大陸研究人員在發表於「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的報告指出,他們在807名病患的檢體中發現關鍵基因sasX。這些病患過去10年曾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並分別在大陸3間醫院接受治療。研究人員發現,sasX曾是十分罕見的基因,但卻愈來愈常見。sasX基因在檢體中出現的頻率由2003年的21%,增加至去年的39%,成長近1倍。根據這項報告,sasX基因在亞洲發現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中尤為突出,但它也很可能蔓延至亞洲以外的地區。
這種基因存在於所謂的移動性基因片段(mobilegenetic element),這意味著它是一種DNA片段,得以輕易的由老菌株轉移至新菌株。然而,這項由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的奧托(Michael Otto)帶領的研究指出,sasX基因是藥物和疫苗「大有可為的目標」。(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
台大病毒崩 一分鐘殺超級細菌
 摘錄自:2011/02/22中廣新聞【醫藥報導】幾乎所有抗生素束手無策的「超級細菌」,各地衛生防護如臨大敵,除了酒精、漂白水外,台大研究團隊研發的化合物「台大病毒崩」,也具備滅殺超級細菌的能力,研究發現,濃度300ppm的台大病毒崩,一分鐘內,可滅殺病菌,對人體刺激較少,不過相對價格較高。(陳奕華報導)
除了先前所公布可崩解H1N1病毒、流感病毒等,最新研究證實,台大團隊研發的「台大病毒崩」化合物對付超級細菌也有一套,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賴信忠解釋,這種具有氧化與還原能力的分子酵素,可以藉由破壞超級細菌的外殼細胞壁,來殺死細菌。(t)
「它有一段結構,分別具有還原與氧化能力,因此經由極性分子跟氧化還原能力,這個化合物可以嵌到細菌的細胞上面去,然後去裂解。」研究顯示,濃度300ppm的台大病毒崩,短短一分鐘內,可百分百瓦解超級細菌,不過酒精與漂白水也可做到,酒精濃度70%,殺菌率約七到八成,至於稀釋一百到一千倍的漂白水,大約也有八、九成。
***-----------------------------------------------------------------------***
淋病超級病毒恐擴散 WHO:戴好一套保護彼此
摘錄自:2017/07/07 中時電子報 【 李靖棠報導】從上世紀抗生素問事後,由於人類多年來的大量濫用,造成愈來愈多病症的病菌出現強烈抗藥性,不僅造成眾多抗生素失效,在演化過程中,愈來愈多能讓所有抗生素失效的「超級病毒」(superbug)亦陸續被發現。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就透過官網發出聲明,呼籲全球各地必須提防淋病(Gonorrhea)的超級病毒擴散,淋病菌珠對於常用口服抗生素Ciprofloxacin的抗藥性高達95%。新型抗生素研發絕對趕不上散播速度,並提醒眾人應該善用保險套且做好安全性行為,以免「中鏢」而遺憾終生。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威泰多拉(Teodora Wi)表示,「常見性傳染病之一的淋病,已有77國通報,治療過程愈來愈困難,甚至有束手無策的現象。根據世衛組織多年來的監測顯示,常見的抗生素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已有97%的國家出現抗藥性;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的抗藥性則上升至8成,至於目前最終手段,注射用的頭孢曲松(Ceftriaxone)也出現6成6的抗藥性警示。」由於開發新抗生素,對於多數商業製藥公司並無吸引力,也讓世衛憂心未來病症和病毒的發展狀況。
屬於性傳染病之一的淋病,由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多半因性行為被傳染,大部分病人在接觸病菌後兩三日發病。男性會於尿道流膿、灼熱刺痛、排尿疼痛。女性則白帶增多、異色異味。若不即時就醫診治,還可能造成男女不孕、關節炎或骨盆腔發炎等病症,甚至若孕婦患有淋病,嬰兒出生時,或會受患病母親子宮頸感染而患眼炎,甚至失明。一般而言,最容易的預防方法就是正確使用保險套,並讓大眾消除既有的「罪惡感」,不要因羞愧,造成隱匿或胡亂相信偏方而延誤診治的時機。
每年全世界有7,800萬人染上淋病(西太平洋區域有3520萬、東南亞區域有1140萬、非洲區域有1140萬、美洲區域有1100萬、歐洲區域有470萬、東地中海區域有450萬感染者),隨著城市化、旅遊頻繁,讓罹患此症的人數始終居高不下,雖然世衛組織誓言將全力研發新型抗生素來對抗,但藥物耐藥性負責人史佩格博士(Marc Sprenger)表示,「藥物固然重要,但先前的預防宣導、篩檢和回報機制,恐怕才是我們和各國應攜手合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
年輕人淋病感染率高 口服抗生素竟無效!
摘錄自:2017/02/08 健康傳媒【健康傳媒 黃于庭/綜合報導】愛愛不帶套,小心淋病上身。疾管署資料顯示,101至105年淋病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023、2,199、2,622、3,587、4,455人,人數逐年升高,且感染率增幅以年輕人為主,但令人擔心的是,口服抗生素抗藥性接近百分之百,治療起來更為棘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淋病主要影響生殖系統,男性感染後2至7天會出現尿道化膿,排尿時有刺痛或灼熱感等症狀;女性感染後大多不覺疼痛,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
  羅一鈞表示,若感染淋病並未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會造成不孕。提醒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或懷疑感染,請勿羞於就醫而自行買藥。
  疾管署統計,近5年,國內每年淋病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約18%,主要感染族群仍以20至39歲男性為主;不過,近5年來,女性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高於男性,且10至19歲青少年感染率亦逐年上升。
  羅一鈞指出,國內抗生素使用氾濫,造成淋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日益增強,疾管署淋菌流行病學監測計畫分析1,840株臨床分離菌株,結果發現,這些淋病菌珠對於常用口服抗生素Ciprofloxacin的抗藥性高達95%。
  羅一鈞提醒第一線臨床醫師在治療淋病患者時,務必選擇針劑抗生素,透過肌肉注射治療,勿單獨使用口服抗生素,否則有極高機率會治療失敗。
  再過幾天就是西洋情人節,羅一鈞提醒,民眾與親密愛人浪漫過節之餘,應做好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才能免於淋病及其他性傳染病的威脅。此外,青少年應避免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不參加轟趴及性派對,以及不要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以免感染愛滋、淋病等疾病。
***-----------------------------------------------------------------------*** 
陸濫打抗生素 用量全球一半
摘錄自:2015/07/07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大陸濫用抗生素情況,日益嚴重。大陸最新研究發現,二○一三年大陸抗生素用量占全球的一半,達十六點二噸,人均使用抗生素量是西方國家的五至八倍,並導致「超級細菌」出現。
大陸經濟參考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公布最新研究結果,大陸抗生素使用量驚人,僅二○一三年一年使用量達十六點二萬噸,約占全球用量的一半。其中,百分之五十二為獸用,百分之四十八為人用,至少有超過五萬噸抗生素被排進水土環境中。
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四月對江蘇、浙江、上海等地,一千多名八至十一歲在校兒童進行尿液檢驗,結果顯示近六成兒童的尿液中含有抗生素。
另外,抗生素也常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大陸養殖戶經常對牲畜施打十幾種過量抗生素。「獸藥經常打得多到我們自己都怕。」廣東肇慶養了兩千頭豬的老廖就愈來愈擔憂。對老廖來說,給豬打針、灌藥是稀鬆平常,但藥效卻愈來愈差,只能給豬打更多針、灌更多藥。
應光國課題組曾對大陸境內主要河流進行十年調查,據五十八流域各類抗生素使用量、排放量等,繪製出抗生素汙染地圖。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上。
從汙染地圖顏色可發現廣東、江蘇、浙江、河北等經濟相對較發達地區顏色較深,意味是汙染重災區。在人口較密集的東部,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六倍以上,且大陸河流抗生素濃度,是義大利、美國和德國的卅四倍、二點五倍和十五倍。
應光國說,大陸中小醫院、藥店及畜牧養殖業未控制抗生素用量,一些醫生極度依賴抗生素,為取得立竿見影療效,還可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
應光國表示,根據調查,大陸民眾人均抗生素用量是西方國家的五到八倍。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指出,濫用抗菌藥將導致耐藥菌,也就是「超級細菌」的肆虐。
***--------------------------------------------------------------------***
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零極限解密
這一兩天您可能已經感受到秋天的涼意,時序慢慢進入流行感冒猖獗的秋冬季節,對於病毒如何入侵細胞?它的致病力的關鍵又在哪裡?讓我們來一探病毒的真實面貌。
地球村的時代來臨讓人們可以更方便、更快速的進出不同城市,但是不只是人與人距離拉近了許多,我們不認識、也看不見的病毒也拉近了和我們的距離,病毒的發現就要追溯到十九世紀西元1892年,俄國伊凡諾斯基從一片感染了鑲嵌病毒的菸草葉片抽取液中發現了一種可以穿過細瓷濾器的病原體,這是一般細菌無法穿透的這些病原體,會使植物生病,稱為濾過性病毒,也就是現在通稱的病毒。
陽明大學生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徐明達教授:「所有病毒都是經過演化幾千萬年幾億年的演化,它都是已經找到它自己喜歡的宿主在那邊做感染,所以感染植物的病毒當然就是特定植物的,比如它感染蕃茄或者是菸草的病毒」。
最早病毒是從菸草來的,從菸草葉裡面找出來的菸草葉裡面一點一點就是病毒的感染,如果把一點一點用水把它沖一沖擠出來再滴到另外一個菸草葉的話,那菸草葉會被感染,但如果你把這個病毒滴到另外一個植物它就不會受感染,所以植物的病毒不會感染動物,動物的病毒也不會感染植物。
病毒的體型到底有多大,實際上比細菌還小,是目前已經知道的的最小病原體,以針頭上的細菌來看,如果把針比喻成101大樓,那麼細菌差不多就跟一個人一樣大,而病毒則相當於人腳下的一隻螞蟻那麼小,病毒它是造成人類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外殼會選擇特定的目標進行入侵。
陽明大學生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徐明達教授:「病毒要進到一個生物體裡面,它要透過一些辦法才能夠進入,所以它已經演化出了一些技巧,怎麼樣進去每一種生物的上面的密碼都不一樣,門鎖都不一樣,所以特定病毒一定是演化成為一個特定的鑰匙來開啟這種細胞的門」。
那像我們人的話感染我們肺部的,像流感病毒是感染我們肺部的,它會開啟我們肺部細胞的門,那麼它如果感染到別的地方,它可能就沒辦法,比如感染到我們腸子的時候它就進不去了,不同的病毒有它特殊的鑰匙,可以和不同的細胞膜結合進入細胞,而病毒的突變率越高致病力就越強,除此之外會影響病毒致病力的,還有其它因素,有時候心情低落或是火氣大的時候,嘴角就會產生皰疹病毒,就是台灣話說的火大,這類的病毒藏在我們的神經細胞裡面,當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時這個病毒就有機會跑出來,病毒經過神經細胞的傳遞傳到身體的某一部位就會爆發出來,面對千變萬化的病毒面貌,在秋天來臨之際千萬不可大意。2012/09/21.(民視新聞 廖林麗玲 李奇樺綜合報導)
***-------------------------------------------------------------------***
超級細菌剋星? 研究:台灣藥用「羅氏鹽膚木」能抑菌
2014/03/15 NOWnews【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令醫界頭痛、束手無策的「超級細菌」可望有剋星了,國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台灣山區常見,被原住民用來治療感冒、發熱的藥用植物「羅氏鹽膚木」,其萃取物可以抑制超級細菌,降低人體被超級細菌感染進而導致嚴重敗血症機率。
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院長楊玲玲今(15)天是在國防醫學大學召開的生物醫學會上發表這項「台灣藥用植物對ESBL腸內菌抗菌活性」的研究結果。
「超級細菌」並非單指某一種的特定細菌,而是細菌只要帶有NDM-1(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基因,一般的抗生素藥物就對其失去效果,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都容易帶有NDM-1基因,而成為ESBL腸內菌。 楊玲玲說,羅氏鹽膚木具有消炎解毒、活血散瘀等功用,在國內山區十分常見,也被原住民廣泛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等疾病,研究團隊花了2年多時間,從羅氏鹽膚木的根部提煉出萃取物進行研究,發現可以抑制超級細菌。 楊玲玲也以萃取物,幫因洗腎住院、放置尿管不慎感染超級細菌的母親反覆清洗尿管,結果發現,的確可以抑制超級細菌;研究顯示,羅氏鹽膚木的根部萃取物也可以抑制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研究團隊強調,下一步將研發外用洗滌液的抑菌產品,最快一年後可以上市。
***-------------------------------------------------------------------***
伊波拉一旦感染 無疫苗或特效藥可治
摘錄自:2014/08/01 網路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自今年2月以來伊波拉病毒已經讓西非多國處于隔離狀態,並造成近700人死亡。關于該病毒,你至少需要了解以下事件。
【伊波拉病毒是什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致死率高達90%。其最初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和肌肉疼痛,然後通常會發展為嘔吐、腹瀉,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
伊波拉病毒通過受感染者的體液傳播。最初的感染者往往生活在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在那里人們可以和黑猩猩、大猩猩、羚羊等動物接觸。食用獸肉往往是疫情爆發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果蝠很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此外,伊波拉病毒是以剛果北部的一條河流命名的。1976年,該病毒在剛果伊波拉河和蘇丹南部出現,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伊波拉可能被治愈嗎?】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直接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都可能感染伊波拉病毒。感染至發病可長達二十一天,典型症狀為高燒、嘔吐、腹瀉、皮膚斑疹與出血,併發症為肝腎衰竭、休克。
一旦感染伊波拉病毒,目前完全沒有疫苗或特效藥可醫治,只能提供支持療法。依過去疫情估計,致死率可高達九成,但目前疫情的死亡率為五到六成。
同時它的傳染性很高,送葬者也可能受感染。有人預測目前的危機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秋季。從2月發現感染病例以來已經有超過670人死亡。那里的醫務工作者也未能幸免,一位著名的利比里亞醫生不幸感染了該病毒,並于27日去世。
【對付伊波拉有四難】自比利時科學家彼得皮奧特和同事1976年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針對這種病毒感染的治療手段沒有太大改觀。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伊波拉病毒如此難對付?找到有效治療方法、製出疫苗真有那麼難嗎?
根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首先是難培養。研究人員說,這種病毒在實驗室培養皿中難以培養。其次是難預測。伊波拉病毒雖然致命,但疫情暴發具有不可預測性。第三是難划算。從經濟利益角度而言,一些國家和醫藥企業不願投入過多資金用於新藥和疫苗研發。最後是難推進。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劑量、安全性等技術參數難以把控,從藥物和疫苗的動物測試階段推進到人體測試階段難度不小。
******
摘錄自:2014/11/20 蘋果日報【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前天證實出現首名帶有伊波拉病毒的病例,這名26歲男子已被隔離在新德里機場。
於本月10日至13日,3度對他抽血進行伊波拉檢驗,均呈陰性。官員仍不放心,再驗他的尿液、精液等體液,結果於17日確認其精液呈伊波拉陽性。伊波拉病患治癒後,病毒仍會存在於精液中3個月,仍可能藉性行為散播,因此必須避免性交,如果無法節慾,就要使用保險套。印度政府嚴防疫情爆發「必須排除任何一絲病毒散播的可能性。」 ,將隔離男子到他精液中也驗不出病毒為止。男子本月10日自疫區賴比瑞亞返國,攜帶證明顯示他在賴國感染伊波拉,9月30日治癒。
在美國紐約,前天有一名32歲女子在一家髮廊心臟病發,送醫後不治,距她自西非疫區幾內亞入境僅18天。她死前並未出現伊波拉症狀,但入境未滿伊波拉病毒21天潛伏期,紐約市府為審慎起見仍將檢測其遺體。有報導指,女子在髮廊口鼻流血,市府派員穿著全套防護衣前往髮廊,並封鎖附近商業區,大批警車與救護車的警燈閃爍,大陣仗引發部分民眾恐慌。
******
不可思議! 愛滋病藥救回伊波拉患者
摘錄自:2014/09/30 NOWnews【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伊波拉疫情持續肆虐,病人之多已遠超醫院負荷,感染人數仍在不斷攀升,援助和疫苗也遲遲不見蹤影,絕望之中,在賴比瑞亞杜伯曼堡的一家隔離中心,醫生洛根讓診所內的伊波拉感染者服用了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拉米夫定,結果15人中13人生還,死亡率從原來的70%下降至13%。
據了解,生還病人在感染後的5天內服用了拉米夫定,而不治的兩人在服用藥物時已感染了5到8天。洛根表示,如果病人及早就醫,藥物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至少我的病人已經證明了拉米夫定是有效的』。
洛根的靈感來源於醫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稱,伊波拉病毒在人體內的複製過程和HIV病毒頗為相似,他由此產生了『用抗HIV藥物治療』的大膽想法。起初,他在染病同事身上『試藥』,兩天不到,該同事就顯示出了好轉的跡象。
***-----------------------------------------------------------------------***
新愛滋病肆虐美國 元凶竟然是
2014/11/10 NOWnews【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新愛滋病肆虐美國,目前至少有30萬人感染,新愛滋病很難偵測出來,潛伏可以長達數年,一旦發病就可能會致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美國將近30萬人感染查加斯病俗稱「新愛滋」,病毒是藉由接吻蟲傳播,被接吻蟲咬傷,成為宿主,血液中有寄生蟲潛伏,容易透過輸血、器官移植傳染,並由母親垂直傳染給小孩。
接吻蟲糞便內的寄生蟲,會讓患者發燒、全身痠痛、嘔吐、眼皮嚴重腫脹等症狀,由於症狀像是感冒,因此容易被忽略,導致病情加重。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表示,目前治療的藥物有2種,但會有神經受損的副作用,因此目前尚未批准。研究人員表示,染病初期發現,接受治療治癒機率是很高的,但延遲就醫會造成病情惡化,甚至會出現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