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飲料 恐促成癌細胞生長★餐餐有機食物 癌細胞不見了★癌患觀念不改變 再貴的標靶藥也枉然★ 近半癌症不是命 吸菸男女小心★ 一心想發明 72歲阿伯撐過7種癌★陳樹防癌有一套 豆漿比牛奶好「燙花椰菜」抗癌損7成 「水炒」留養分★「糖尿病、超重」當心! 6成癌症病患都有這病★911繼續奪命!致命煙塵 傷警消肺★龜息蛋白催化 癌細胞長得快★小便紅似西瓜汁延誤成末期膀胱癌★基因決定罹癌風險? 遠離危險因子防癌吃飯不要常配「這種魚」!台大醫警告1類人:罹癌機率高7倍★★★★★★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許達夫醫師的抗癌日記(轉貼)  
曾任林口長庚、台南奇美、台中中山醫學中心腦神經外科主任、前嘉義聖馬爾定、台中林新醫院民醫療副院長、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醫療品質委員會委員。現任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自然醫學診療中心負責人。
一位擁有二十年臨床經驗、開過一萬例腦部手術的腦神經外科醫師, 罹患直腸癌第三期,走過生死關頭、也曾徬徨恐懼過,最後悟出與癌共存之道,並自創癌症雞尾酒自然療法,發願幫助所有癌症病人走出死亡幽谷。

生病原因之一:過勞
要成為一位腦神經外科醫師必須在醫學院畢業後,再接受六年嚴格而辛苦的訓練。在這六年中,大多數時間我都留守在醫院,還曾有一次連續三天在開刀房裡,沒有洗澡、不見天日,只喝些飲料吃點餅乾充飢。我是台灣第一位完成六年專科訓練的腦神經外科醫師,訓練完成後,幾乎所有重大的、精細的腦部手術都可以獨當一面。
腦神經外科手術不僅時間長、技術困難,術後照顧更是費神,病人常在無聲無息中惡化,醫護人員一時疏忽就會釀成大禍,尤其腦細胞一旦死亡就不再生,病人生命往往也無法挽回,加上那時的 醫師與護士對腦神經外科都還相當陌生,我常常在完成長達十小時的手術後,睡在加護病房值班室,接續十小時的照顧。
想要做個專業盡職的腦神經外科醫師,就得在緊張、勞累、熬夜中過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不是年輕時儲備下來的好體能,是難以勝任的。這樣的生活轉眼間過了近二十年,現在回想起來,長久積勞應是我日後罹癌的原因之一。

生病原因之二:不當飲食,很少喝水
從小我就是肉食主義者,無肉不歡,很少吃蔬菜水果。唸小學開始我就酷愛運動,小學是棒球捕手與躲避球殺手、國中是短跑選手、高中是橄欖球校隊候補、大學是足球校隊。每年寒暑假還會去參加救國團辦的活動,如騎馬、射擊、滑水、登高山、橫貫公路縱走等等。運動會或各種體育活動我從不缺席,身材也很壯碩,幾乎從不生病。
當了主治醫師後體力變差,時間又有限,運動就只限於打網球,這一打就是十幾年,直到我生病為止。在運動時我與別人很大的不同是,我很少喝水,當別人滿身大汗之後大量灌水,我卻來杯可樂或綠茶。由於少喝水、工作忙碌,以致大便不順暢且惡臭,但我自認身體強壯不以為意,尤其在生病前幾年,我在奇美醫院工作時,簡直就是賣命開刀;在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當副院長時,更是天天吃多葷少素的便當。錯過吃飯時間就隨便吃個鹽酥雞,即使有時間上館子,也是選擇燒烤、火鍋等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七十四年去美國研習時,幾乎是靠可樂與義大利麵過日子,結果一年後回國,帶回來將近十公斤的肥肉。
生病之初時我並沒有像一般癌症病人體重下降,還胖到 七十八公斤 ,比標準體重足足重了 十二公斤 (我身高 一百七十公分 , 六十六公斤 才標準),同時開始有痛風的毛病,照常理判斷,我應該會得到高血壓或糖尿病才對,結果卻是癌症。不當飲食、很少喝水,的確讓我的身體長期酸化而罹癌。

生病原因之三:個性衝動
我個性積極、急公好義、得理不饒人,即使面對操生殺大權的醫院高層,我依然敢在眾人面前直言不諱。當時認為自己理直氣壯,現在看來卻是少年得志,不知天高地厚。我離開長庚時,在心中告訴自己要爭氣,絕對不可認輸,更期許自己要有更高的成就。
的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往後十年我的專業能力不斷提昇,每年出國參加國際研討會,發表的專業論文報告有十幾篇,至少開過一萬例腦部手術,而且我最專精的腦神經血管減壓手術更有獨到之處,二十年間已累積了一千七百例成功病例,成績絕對是國際級的。我自信而不服輸,努力而肯吃苦,在成就與專業上的確算是成功了。但是衝動的個性與言行,得罪了不少人,這也是後來生病的原因之一吧。

首次面對自己的生死
多年來累積的生活過勞、飲食不當,我的身體開始出現警訊。九十一年八月我發現大便出血,剛開始以為是痔瘡並不在意,漸漸我發現每次開完刀後都非常累,甚至無法彎腰穿襪子。拖了近五個月後,由於出血愈來愈嚴重,身體愈來愈虛弱,使我不得不正視。
九十二年元月十七日星期五晚上,一個令我終身難忘的夜晚,我到台南市立醫院外科夜診,請同事林主任檢查並安排痔瘡手術,哪知林主任一檢查,竟然告訴我是大腸直腸癌,而且腫瘤已經不小了。這一驚非同小可,當場幾乎休克。
當晚回家告訴家人,他們都以為我在開玩笑。往後的兩天我幾近癱瘓,竟日躺在床上,腦中一片空白。怎麼會是我?我能活多久?我第一次發現死神是如此之貼近,雖然平常在醫院看慣生老病死,但那是別人啊!第二天清晨,我獨自一人到街上想吃個早餐,一輛摩托車從身邊急駛而過,竟嚇了我一大跳,不是因為對方騎太快嚇到我,而是我心中驚覺,就是因為每天吸到這麼多的廢氣讓我致癌的。走到平日吃早餐的小店,老闆像往常一樣招呼我,我竟然不敢進去,因為我覺得就是因為每天吃這些食物讓我致癌的。霎時間,整個世界好像都充滿著致癌物,我不知要躲到哪裡去,也不知該吃些什麼,我狼狽地逃回家!
就這樣過了兩天,我稍微清醒過來,決定要面對。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好遺囑,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寫好遺囑,向家人說清楚講明白,然後準備到醫院接受治療。記得那天要離家就醫時,親戚來接小孩去幫忙照顧,看著活潑可愛的兩個小女兒提著行李上車,我竟有種與她們訣別的感覺,深怕以後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女兒還回頭對我說:「爸爸,把病醫好趕快回來呀!」這種絕望的心情,相信很多癌症病人都曾經歷過。

住院治療
我是長庚訓練出來的醫師,對長庚較有信心,我正打算連絡昔日學長,希望儘快安排手術時,一位朋友來電提醒我可以到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於是我很快連絡上黃達夫院長,第三天就開車北上到和信醫院,經簡單問診就立刻住院檢查。和信醫院最令人激賞的是它有非常好的治療團隊,每個病例除了給予最精準的檢查外,更透過醫療團隊的開會討論,做出對病人最好的治療計畫。
醫療團隊告訴我先放療、化療再手術,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而和信已經成功治療過兩百個以上的病例,成績不但傲視全國,更直追世界水準。當治療計畫確定後,所有相關的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助理、護士等完全遵守治療計畫,讓我每天都知道下一分鐘要做什麼。住院期間需要做各種檢查或治療時,都準時由看護來接送,各部門之銜接也非常恰當,很少讓我久等。在檢查或治療時,病人受到充分的尊重與保護。舉例來說,每一樣檢查事先都會安排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詳細解說;做大腸鏡檢查時先做簡單的麻醉,麻醉護士會陪在一旁,且使用氧氣監測儀,這在其他醫院是不可能的。種種安排,都讓病人很安心。和信還安排我做兩次核磁共振檢查,我曾經詢問其他醫學中心,他們都回答說核磁共振是研究用的,只要做電腦掃描就夠了。哪知就因為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我大腸外淋巴腺已經被侵犯了,因此在開始治療前,醫療團隊就清楚知道我的腫瘤擴散情形。
醫療團隊的醫師都會主動關心病人,每一位都陸續給我一些正面、肯定的說明,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癌症病人打從被告知得了癌症之後,就生活在恐懼之中,主治醫師一句小小肯定的話,會帶給病人很大的安慰。我當了二十年的外科醫師,直到我生病住院後,才真正體會到病人的需求。

心念初轉
住院期間我專心接受治療,這時有很多朋友提供不少有關癌症的書籍,同時我也不斷透過各種管道(網路、詢問等)收集有關癌症的資訊。當知道愈多後,心裡愈發平靜,因為我知道癌症雖然可怕,但是決不是絕症。抗癌方法竟然有如此之多,癌症也絕不是醫師或醫院所描述的那樣。
當時幾乎所有的治癌方式我都想瞭解,如中藥、針灸、養生食品、民俗療法等。我讀到 莊淑旂 博士的宇宙操與毛巾操,在病房裡練,但是毫無感覺就放棄了;也讀到梅門氣功的一些資料,但不多。說來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在放療一段時間後,我在老婆陪伴下請假外出,想親自瞭解這些民俗療法,第一站就是梅門。
在小南門附近找了好久才找到梅門,沒想到道場竟然這麼小(後來聽李鳳山師父說,梅門是「最不像道場的道場」),本來不想進去,但想想既來之則安之,姑且進去瞧瞧。我和一位師姐談了約二十分鐘,決定先買本師父的書《上班族養生術》。回到醫院當晚我就開始讀,竟一口氣讀完,第二天就照書上的說明開始練功,這一練練出興趣來。練到二月底,我去台中參加「引導大會」,看到在台上的師父正氣懾人、聲音宏亮,服務的師兄師姐個個用心、信心十足,深受震撼。當時我曾以書面寫下問題希望師父開示:「你會建議癌症病人不開刀而去練功嗎?」因為當時我依然擔心自己的病情。引導大會後我就決定報名台中梅門養生班。
住院期間,我也常推著點滴架去「巡房」。和信醫院是治癌中心,住院病人百分九十都是因為癌症住院。我發現有兩種病人預後一定很差:一種是躺在床上竟日看著天花板,面無表情,家屬或朋友來探望時也是勉強擠出笑容,這種病人天天在極度負面情緒下生活,能好得了嗎?另一種病人是在外面庭園一邊打化療點滴,一邊猛抽菸。真不知他們對生命的看法是什麼?是已經看開無所謂?還是認為抽菸比什麼都重要?
我的病痛只有三星期每一位癌症病人不僅心生恐懼,而且在醫院接受治療時身體又受到無情的摧殘,這種身心皆受創的慢性折磨,日子要如何過下去呢?在第三個星期時,我開始逐漸遭遇到癌症治療帶來的痛苦。
首先是肛門腫脹嚴重,每走一步都感到肛門劇痛,那時我才體會到所謂寸步難行的滋味。而且更要命的是每天得進廁所十次以上,每次都像是有人拿刀子在割肛門一樣,上個廁所滿身大汗,全身僵硬,但不去又不行,最後我終於受不了,再去醫院求診,希望醫師能給我止痛。從醫院拿回一大堆藥,有塗的、吃的、塞的、泡的,但統統沒用。這時我已經進梅門練功,在走投無路之時,我只得在進廁所之前先做幾次吐吶(氣功式深呼吸),如廁時坐在馬桶上做甩手功,腦中儘可能放空,把自己帶進一個空的世界,嘗試忘記自己,才能稍微忍耐。
那時還有另一個痛苦,就是我無法控制肛門,要拉就拉,完全來不及,有一次甚至在病人面前拉出來,我急忙藉故開溜到廁所換褲子。那時我隨身攜帶一個小包包,裡面裝著內衣褲好隨時應急,同時出門一定先找廁所,一切活動必須在廁所附近進行。儘管如此,有一次忘了帶衛生紙,想回車上拿,那知半途即淅瀝嘩啦解出來,我只好坐在大便上開車趕回家解決。這些遭遇讓我體會到「不成人樣」、「生不如死」的感覺,這樣活著,人的尊嚴在哪裡?如果開刀是否一輩子都要過這種日子?不想開刀的念頭開始在我腦海浮現。
每次疼痛一來,我就咬緊牙關坐在馬桶上甩手,不到三星期,奇蹟終於出現了。有一天洗澡時,我赫然發現手上翻黑的靜脈開始褪色,就從那天開始,我的症狀逐日好轉,大便不再流血,臉色手指膚色恢復正常,精神也變得比較好,我的信心慢慢增加。
歷經兩次化療,我手上的靜脈與臉部、手指都被化療藥物翻黑了,化療真是毒藥啊!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有那麼多科學家、醫學家苦心研究這些毒藥呢?有不少醫界朋友寄給我一些抗癌新藥的論文,我看了幾篇就丟到一旁。其中有一篇論文的結論還說癌症病人用這新藥治療後平均可多存活三個月,這在統計學上雖然是有意義的,但實在令我啼笑皆非。如果多出來的這三個月能一如常人快樂生活,我也許會接受,但事實上卻是繼續痛苦三個月,甚至是在加護病房全身插滿管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實在不想要過這樣的生活。

拒絕手術
在第二次回和信檢查準備手術前,我已自行在南部醫院抽血檢驗癌指數,結果CEA從最初的二十九降到○•九,其他指數也都在正常範圍內。我清楚記得那天是九十二年四月一日愚人節晚上十點鐘左右。
經過一夜好眠,第二天到和信醫院接受一連串檢查。在診間等待時,我看到那些癌症病人一個個垂頭喪氣、掛著口罩,心中一陣惋惜。當其他病人無精打采著坐在 那裡等醫師的宣判時,我自個兒很有精神得在角落練起功來。癌症病人太痛苦了,很多病人在被告知罹患癌症之後,不是在醫師的恐嚇威脅之下立即接受過度的治療,就是害怕到不敢回醫院,到處求神拜佛、尋求偏方,也給騙徒可趁之機。癌症病人花大錢買假藥的事時有所聞。我當場就發大願,身為一位資深外科醫師以及癌症病人,等我好了之後要終身為癌症病人服務。
半小時後檢查出來,果然奇蹟出現!不僅所有癌症指數恢復正常而且非常低,更令人驚訝的是,核磁共振檢查竟然發現原來 五公分 大的癌腫瘤消失了。我心中的喜悅無法形容,信心更是大到極點。幾位醫師看了檢查結果後,先恭喜我腫瘤不見了,但是卻告訴我這是影像上不見了,癌細胞依然在我體內,為了徹底治好癌症,還是要手術與化療。這一連串的治療至少要持續一年以上,這就是醫院為癌症病人所安排的路,當時的我信心十足、快樂像神仙,除非頭殼壞掉,哪可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因此我告訴醫師回家考慮,當天就出院回家。這是我最後一次住院,回去之前我還在醫院門口照相留念。

抗壓與堅持
原以為決定不開刀之後,親朋好友會為我高興,哪知好言相勸、恐嚇威脅排山倒海而來。一位醫學中心的外科主任甚至還在報紙上公然預測:「 許 醫師身為一位資深的外科醫師竟然拒絕手術,這是最壞的示範。第一年也許可以僥倖逃過,第二年一定復發,復發後不可能活過第三年。」如果是沒有定見的病人,早就被嚇得乖乖回醫院接受治療了,但是我卻愈戰愈勇。
我很清楚記得我的主治醫師、也是我的好友 呂 醫師來電說:「 許 醫師,我不是要開你這個刀,而是我看到太多不開刀的後果,那是非常悲慘的。雖然有極少數僥倖存活下來的例子,但我們不能拿自己的生命來賭注吧?不開刀的病人九成在一年內都復發了,復發之後就回天乏術。」
一個個關心我的親朋好友、醫界前輩看我固執不可理喻,都搖頭而去,似乎我是無藥可救了。如今快滿四年了,我不僅依然健在,而且身體精神都比生病前更好。

參考資料:

***--------------------------------------------------------------------------***
含糖飲料 恐促成癌細胞生長
更新日期:2010/10/29  網路新聞【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民眾對於含糖飲料中添加果糖似乎司空見慣,卻大都不知這類果糖幾乎都是利用基因改造玉米人工製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昨日指出,在細胞動物試驗中,顯示果糖有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之虞。(我很早就跟大家說,人工糖是酸性的,吃多了就會胃酸反逆,而胃酸反逆如果不趕快治好,以後就是胰臟癌,喝咖啡就會有胃酸反逆。)
金惠民強調,冷飲店、賣場含糖飲料中的果糖幾乎不可能的是天然的,只有看到成分標明果糖,「通通都是人工製造的」,且有其經濟及現實因素。其保濕性、滲透壓高,抑制微生物生長,在罐頭、低溫、酸性飲料中安定,也是業界愛用的主要因素。
她解釋,飲品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是利用基因改造的玉米澱粉分解,加工成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綜合體。目前應用最廣的55%高果糖玉米糖漿,以700西西的全糖飲料來說,每杯使用人工果糖成本約1.5元左右,比起天然蔗糖,相對便宜。不過一杯就含果糖約70克,而每份蘋果的果糖才10.7克。
金惠民說明,國際研究顯示,6-14歲學齡兒童攝取過多果糖,其體內「壞膽固醇」顆粒體積變小,日後造成動脈硬化風險較高。此外,人體多數細胞的果糖轉運蛋白含量低,代表細胞不容易直接運用果糖,很容易轉換成三酸甘油,在肝臟堆積。(真是害人生病的人工糖。)
若干研究甚至顯示,果糖促進癌細胞的分化。金惠民指出,最新的研究顯示「癌細胞能輕易新陳代謝果糖,以促進增殖」。2008年胰臟癌細胞實驗研究也初步發現,胰臟癌細胞代謝果糖的速度高於葡萄糖,因此,過量的果糖也可能會誘導胰臟癌細胞分化,因而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看吧,我沒有說錯,咖啡跟甜食都是造成胰臟癌的元兇。)
儘管在實證等級上,目前無法宣稱果糖對人體絕對有促進癌細胞生長的危害,但金惠民強調,實證研究過程漫長,再不給民眾警訊,恐有害公眾健康。無論是果糖或蔗糖,每天來自於糖類的熱量盡量不要超過10%,已是寬鬆的標準。儘管水果、蜂蜜等食物中也含有果糖,不過金惠民表示,只要適量攝取,天然果糖不會危害人體。(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沒有用,因為愛吃甜品的人是每天都在喝的,累積起來就會致命。)
評論
    這篇報導已經可以證明,愛吃甜食、喜歡喝咖啡的人,就是最容易得到胰臟癌的人,美國是吃甜食大國,又愛邊吃邊喝咖啡,這些飲料與飲品喝下肚後就變成胃酸,身體無法吸收,於是造成胃酸反逆的問題,這種人如果不停止喝咖啡、吃甜食的話,將來就要面對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等的癌症。《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
***-----------------------------------------------------------------------***
餐餐有機食物 癌細胞不見了
摘錄自:2007/05/14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新竹旭家集團的董事長夫人,7年前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和淋巴癌,醫師估計存活機率只剩30%,不過堅毅的她,開始每餐只吃有機食物,沒想到6年下來,不只5公分的腫瘤消失不見,就連癌細胞也全都不見了,現在她乾脆頂下這家有機超市,自己當起老闆娘。能夠以健康的身體,悠閒地在自己的超市挑選有機蔬菜,這是6年前的王鳳翔,不可能想像的情景,因為當時的她幾乎和死神擦肩而過。
經過6次化療和46次的電療,王鳳翔背部發黑,也不見起色,於是除了大膽改用漢方療法之外,王鳳翔開始每一餐都到這家有機連鎖超市採購,持續6年之久,沒想到現在連癌細胞也已經完全消失,讓主治醫師大吃一驚。(很顯然的她會得到癌症是以前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不好所致;及醫療方法錯誤才治不好。)
原本就酷愛麵包和咖啡的王鳳翔,在醫師建議下,不吃很多人工添加物的西點,可是現在她只吃有機蛋糕和咖啡,照樣能享受美食,因為她認為健康的關鍵在有機的食材。
現在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王鳳翔和先生乾脆取得這家連鎖超市的經營權,以後可以放心有吃不完的有機美食了。

評論
   首先恭喜這位婦女脫離病魔的掌握,她會成功是因為她知道急流勇退,一發現到西醫化療無效後,立刻轉換跑道,使用漢方與食療,而天然有機的食品是不會去餵食癌細胞的,所以吃有機食品等於是切斷癌症的營養供應,加上漢方的調理,使得病人的新陳代謝系統增強,於是病人體力就越來越強,這是最正確的治療方式,同時病人必須無懼才行,很多病人是死於恐懼,不是死於癌症,所以癌症病人的心理建設非常重要,而西醫學是不斷的打擊病人心理,一定要造成病人恐慌,病人才會任由他們擺佈,所以癌症病人給西醫治療到後來結果都是死。《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癌患觀念不改變 再貴的標靶藥也枉然
2009/05/31 自由時報【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罹患癌症後,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想法及飲食,即使有再好的標靶藥物、健康食品也枉然!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台中分會主任陳嘉珍指出,癌症其實是一種警訊,身體透過癌症告訴主人,以前的生活、飲食、觀念都需做改變,最近她就透過友人獲悉一個悲慘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2年前發現罹患乳癌第三期,雖然在國內知名治癌醫院治療、吃了昂貴的標靶藥物,及光是一小瓶3000到5000元的健康食品,還是於日前病逝。該位年僅47歲的乳癌患者生前最喜歡吃油炸食品,罹癌後,即使因腹水沒有食慾,她還是要求吃油炸物,即使是只吃一點也好。她在生病後,對天然的肉、魚、豆、蛋、奶等食物完全沒興趣,一心只吃昂貴的健康食品,自認可補充所需要的營養。
這名患者還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病後只要還有一點體力,就會打電話回公司責罵員工辦事不力。她嫁了個「四不一沒有」的丈夫,先生不菸、不酒、不賭、不外遇,但談到跟他「要錢」,就「門都沒有」。這名患者其實自己有錢,卻一直希望丈夫能對她大方,怨恨日夜啃蝕她的心,她完全沒有想到「心念一轉」讓自己好過些,就這樣她罹癌僅兩年一個月就病逝了。
******
藝人徐華鳳(2011/12/07)突然過世的消息,讓不少人驚訝。其實在發現罹患胃癌之前,徐華鳳就已經胃潰瘍好一段時間,她都沒有特別留意,直到三年前2008年,才檢查出她罹患胃癌三期。其實在台灣每年平均有三千多人罹患胃癌,可能是跟平常飲食習慣有關。醫生發現,喜歡吃燒烤跟醃漬類食物的人,得胃癌的風險也越大。
醃漬入味的蘿蔔乾,烤的香噴噴香腸,還有鹹香的臘肉,光用聞的就快讓人口水流下來。但小心,這一些高鹽分食品,裡面暗藏致癌風險,根據衛生署去年十大主要癌症排名,胃癌位居第六位,每年平均有三千多人罹患胃癌,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容易發生,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1.8倍。2011/12/08華視新聞
******
香港醫護學會一項調查顯示,不少人對腸道健康及排便問題存有誤解,以為每天有排便習慣就是健康。不過醫生表示不是便秘才不健康,如果排便量太少或如廁後仍不時有便意,因為便秘容易讓毒素殘留腸內,也是不健康的,就有機會引致大腸癌。大腸癌是香港第二常見的癌症,有八成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習慣有關。香港人的飲食多肉少菜,可能是讓大腸癌個案快速增加的原因。2011/11/29中廣新聞
***-----------------------------------------------------------------------***
近半癌症不是命 吸菸男女小心
(中央社台北7日電)研究指出,英國每年診出超過13萬癌症病例,近半罪魁禍首都是抽菸、喝酒和不良飲食等可避免的生活型態選擇。其中又以抽煙為最,引發的癌症病例分別高占男女全體的23%和15.6%。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引述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所作報告指出,男性第2大致癌因素是缺乏新鮮蔬果攝取(6.1%),女性則是超重(6.9%)。
作者表示此為癌症至今最全面的分析報告,發表於「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BBC引述主要作者巴金教授(Max Parkin)的談話表示:「從所有的證據看來,癌症全部案例中,大約40%都是由我們有能力改變的事情引發。」
研究人員利用1993至2007年間英國病例數字,作為推估去年18種癌症病例數字的基礎。男性癌症病例中,除了抽菸、缺乏蔬果這前2大致癌因素外,4.9%(7800起)癌症與職業相關;4.6%(7300起)是酒精;4.1%(6500起)為超重和肥胖;3.5%(5500起)為過度日曬和日光浴床。女性方面除前2大因素外,3.7%(5800起)與人類乳突病毒(HPV,大多數子宮頸癌病例的禍首)相關;3.6%(5600起)為過度日曬和日光浴床;3.4%(5300起)為蔬果不足;3.3%(5100起)為酒精。
因此對男性來說,最佳的建議看來是戒菸、多吃蔬果和少喝酒。女性也一樣要戒菸,並控制體重。整體來說,英國每年有13萬4000起癌症病例,共由14種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綜合造成,包括居住環境和工作。其中約10萬起病例(34%)與抽菸、飲食、喝酒和過重相關。每25起病例中,就有1起和工作環境有關,如暴露在化學藥劑或石棉中。
報告指出,部分風險因子已被證實,如抽菸之於肺癌,但有的卻較不為人知。例如,將近1/10的乳癌源自超重或肥胖,遠高於患者是否哺乳或喝酒;食道癌或咽喉癌則有一半肇因蔬果太少,僅1/5與酒精相關;1/5胃癌是因為吃太鹹。
另外,有些癌症幾乎完全是生活型態引起,像是口腔癌、喉癌,有的則和生活型態無關,如膽囊癌。 2011/12/07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全民練五功、防癌真輕鬆」,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戒菸與定期篩檢,可降低7成發生率,人們應認清改變習慣的重要性,並養成健康的生活作息。
***-----------------------------------------------------------------------***
一心想發明 72歲阿伯撐過7種癌
摘錄自:2010/08/10 中國時報【梁貽婷/中縣報導】「十五年裡,我罹患七種癌症,若不是藉由發明轉移注意力,我走不出來!」七十二歲邱德盛,年輕時菸酒不忌,五十七歲那一年,被證實罹患腎臟癌,後又陸續得了腎上腺癌、攝護腺癌、睪丸癌、耳膜癌、大腸癌、淋巴癌,他不願坐著等死,投身發明行列,更獲金、銀牌獎肯定,用發明成就感撐過十五年的癌症生活。
過去邱德盛只是一名大貨車司機,為了養家,他每天耗費十七、十八個小時,行駛五百公里以上,跑遍全台各地,為了提神菸酒不忌,自稱試過所有提神方式,十五年前因腰痠不適就醫,醫師判定他罹患腎臟癌,人生陷入絕望。
「我整個人陷入恐慌,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但又心有不甘,不願坐著等死。」此時,他發現自己發燒常喝的椰子水,是小販拿髒汙的椰子刀剖成,衛生堪慮。養病期間絞盡腦汁研發「多功能椰子刀」,自己也因專注在發明,而減低了病痛感覺。
然而,過於投入發明的他,重蹈菸酒、熬夜的生活,六年後癌細胞轉移至腎上腺,「聽到醫生診斷後,我又陷入絕望的深淵,為什麼身體離不開癌?而且還比之前更嚴重。」及時開刀割除腫瘤,才保住一命。
生命經過多次起伏,邱德盛形容自己已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而發明能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安心、規律的地過生活。趁著養病過程,他陸續完成四項發明,其中,刀削兩用刀、水果切片刀,更獲得二○○九年台北國際發明展的金牌與銀牌獎的肯定。
邱德盛說,癌細胞不斷轉移到身體各處,可是發明卻支持著他和癌細胞對抗,即使經歷七次手術後,他仍能樂觀面對病痛,鼓勵其他癌友勇敢尋夢,用夢想抵擋癌症。
事實上,邱德盛發明的三種刀,均已量產上市,多功能椰子刀,迄今已銷售五十萬支,其餘二種也已經售出三千多支,總銷售額達五千多萬元,為他帶來一千多萬元獲利。顯然發明不但替他抵擋了癌症,還帶給他實質的獲益。
***-----------------------------------------------------------------------***
陳樹防癌有一套 豆漿比牛奶好
摘錄自:2011/08/22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茹素的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樹對養生很有研究,某天記者會後閒聊起「牛奶和豆漿哪種比較好?」他立刻差人從辦公室拿出好幾本「防癌手冊」送給媒體,立刻翻到手冊第23頁,證明研究報告顯示「豆漿可抑制罹癌機率」。
陳樹說,豆類含有蛋白?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對人體有保護作用,對化學藥物引起的癌症很有效,根據報告研究,河南林縣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很高,主因就是該縣幾乎不產黃豆,而距離林縣車程約4個小時的范縣卻因為生產很多黃豆,縣民常把黃豆磨成粉或做成豆漿,混合作餅吃,所以食道癌的患者大大低於林縣。陳樹又接著指出,1公分的惡性腫瘤含有10億個癌細胞,通常長到10公分左右人就會死亡、癌細胞也死了,而癌細胞分裂通常分裂到30次左右才被發現,人們以為很早發覺,但事實上卻已經很晚,而且,通常分裂到第7次左右,癌細胞就會開始轉移,所以定期檢查相當重要。
陳樹以自身為例,吃素前三酸甘油脂很高,一直降不下來,但吃素後數值慢慢變得很正常;此外,以前肝不好,檢驗含有黃麴毒素,所以都不能捐血,沒想到吃素幾年後,身體檢查時竟然發現黃麴毒素消失了,而上回櫃買中心發動捐血,陳樹原本很高興地挽起袖子準備捐血,卻發現過去驗出黃麴毒素的人要捐血,必須檢驗2次、2次都確認無誤才能捐血,立刻跑去做了健康檢查,他開心地說,「黃麴毒素真的從我身體裡面消失了!」由於現在癌症病患很多,陳樹也表示,其實癌症和生活習慣有關、跟遺傳關聯性比較低,美國以肺癌最普遍,就是因為抽菸抽得多、抽得兇,他建議大家要多運動、多吃蔬果、生活作息要規律,這樣就能跟癌症的距離遠一點!
***-----------------------------------------------------------------------***
「燙花椰菜」抗癌損7成 「水炒」留養分
摘錄自:2011/11/06 臺灣新生報【即時新聞 】吃花椰菜追求清淡,汆燙煮法最常見,卻有英國研究指出,花椰菜、高麗菜等經過水煮烹調,抗癌成分大量流失,根據國外實驗,花椰菜燙5分鐘被破壞15%,煮越久,抗癌養分破壞越大,超過15分,甚至流失超過70%。台安醫院營養師曾祺:「因為它(抗癌成分)是水溶性物質,所以它就是會溶於水裡面,就是會在烹調的過程中,建議用蒸煮的方式。」
重點就在烹煮少碰水,想吃的營養足夠,營養師傳授小撇步「青菜水炒法」,只要用少許水煮滾,再丟進花椰菜翻炒1分鐘左右,最關鍵是「這個」。關火蓋上鍋蓋悶1分鐘,花椰菜就熟了,至少能保存95%抗癌養分,其實青菜經過烹調,養分都會流失,營養師建議,炒蔬菜大火不要超過5分鐘,或是選擇蒸煮、微波,都比燙青菜更能保留維生素B跟C,只要挑對方法,吃清淡同時也能吃進更多養分。2011/11/06 TVBS
想要抗癌,光吃一種食物是不夠的。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指出,沒有任何一種單一食物可以防癌,要採用均衡、多樣的飲食,讓所有營養成份聯合作用,才能達到最強防癌效果,若每天至少吃到三分之二盤的蔬菜、水果、全榖類與豆類食物,就能幫助減少罹癌風險。
可以幫助防癌、抗癌的食物包括藍莓、蔓越莓、花椰菜、十字花科蔬菜、亞麻籽、豆類、漿果類、深綠色葉菜類、大蒜、葡萄、葡萄汁、綠茶、黃豆、蕃茄與全榖類食物等。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最近推出網路工具,讓大眾更了解食物與癌症之間的關聯性。網址在www.aicr.org/foods-that-fight-cancer。
***--------------------------------------------------------------------***
「糖尿病、超重」當心! 6成癌症病患都有這病
摘錄自:2017/11/30 TVBS【編輯 李育道 報導】據醫學期刊《刺針》研究,2012年全球新診斷出的12種癌症癌例中,有80萬病例是由糖尿病和超重引起,佔癌症病例近60%,且糖尿病和超重引發的癌症在女性患者身上的案例比起男患者多近一倍。
因此建議有糖尿病的民眾應注意BMI值不得超過25。
***-----------------------------------------------------------------------***
911繼續奪命!致命煙塵 傷警消肺
摘錄自:2011/09/08 TBSV【即時新聞 】10年前的911恐怖攻擊,造成3千多人喪命,但誰也沒想到,這場攻擊帶來的傷害,並沒有就此結束,倒塌大樓製造大量的致命煙塵,當時衝第一線的消防人員,過去10年間,身體陸續出了狀況;一對兄弟因為一念之差,一個有戴口罩、一個忙著救人,忘了戴口罩,現在肺部已經纖維化,得靠氧氣筒度過一輩子。
紐約消防人員馬蒂:「我知道(煙塵)對我的健康不好,但只要有機會,可以挽救任何人的生命,我認為都值得冒險幫助。」一心只想到無數的受困民眾需要他的幫助,消防人員馬蒂連口罩都沒戴,就進入已經倒塌的世貿大樓,跟他一起當消防員的兄弟大衛,顯然比較謹慎,記得戴著口罩到現場,沒想到這小小的一個動作,竟然讓兩兄弟的命運,就此分成天堂和地獄。誰也沒想到,肺部疾病在2005年找上馬蒂,就連呼吸都很困難。馬蒂:「就像是三不五時,有人把你的頭按進水裡。」
醫師診斷發現,他肺部嚴重纖維化,吸進的每一口空氣,都比一般人少,難以讓身體正常運作,每一秒都得與氧氣筒相伴,連續4年在世貿遺址裡工作,換來的竟然是垂死的人生,讓世貿救難英雄也難以承受,罪魁禍首就是世貿大樓當中,含有劇毒的煙塵。CNN記者古塔:「就像是有東西在吞噬他的肌肉,醫生認為是煙塵所導致的。」雖然馬蒂風光進行過肺部移植手術,但因為身體排斥,一切都得重新再來,看在兄弟大衛眼裡好心疼。狄帕瑪:「他們總是在問為什麼,為什麼是他不是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他。」一場恐怖攻擊,讓3千多個家庭承受失去家人的悲痛,還有更多人因為看似無害的煙塵,付出寶貴的生命。
***-----------------------------------------------------------------------***
龜息蛋白催化 癌細胞長得快
摘錄自:2011/08/25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陳瑞華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發現,癌細胞在缺氧狀態時,會誘發產生「KLHL20」蛋白,幫助癌細胞趁隙加速生長。這項發現成功破解癌細胞透過「龜息功」,在缺氧環境快速生長的科學謎團,為治癌新藥研發開闢新途徑。
正常細胞在缺氧環境應會慢慢凋亡,癌細胞反而受到刺激、快速生長,當腫瘤不斷長大,氧氣就會供應不足,誘發癌細胞更快速成長。陳瑞華指出,過去有學者發現,這種現象是因癌細胞氧氣不足後,會透過「HIF-1(低氧誘導因子)」啟動缺氧反應,逐漸適應缺氧環境,再誘發血管增生,提供養分和氧氣,幫助癌細胞快速成長。周而復始,腫瘤越來越大,也促進癌細胞轉移,並協助癌細胞逃過化學治療與放射性治療。科學界過去並不知道作用機制為何。
中研院研究團隊最大突破是發現KLHL20在癌細胞缺氧反應扮演關鍵角色,首度明確證實HIF-1缺氧時誘導產生的KLHL蛋白具有破壞抑癌蛋白的作用,使癌細胞趁隙快速成長。陳瑞華指出,醫學界已針對低氧誘導因子研發治癌新藥,證實KLHL20是腫瘤細胞缺氧反應的關鍵蛋白,若能找出有效抑制方法,就有機會研發出治療癌症新藥。
***-----------------------------------------------------------------------***
小便紅似西瓜汁延誤成末期膀胱癌
摘錄自:2012/04/26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一名80歲老翁連續2年排尿顏色像西瓜汁般紅,但由於身體沒有不適,遲遲未就醫,某日完全尿不出來才赫然發現「歹誌大條」,就醫發現竟是膀胱癌末期,必需將膀胱整個摘除,但因老翁年事已高,只能接受安寧緩和治療。醫師表示,血尿與泌尿上皮癌有密切關係,千萬不要輕忽無痛性血尿,如出現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萬芳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志豪表示,無痛性血尿好發在50至70歲的中老年人身上,因為病人感覺不到異狀,又沒有伴隨疼痛、頻尿、急尿等不適症狀,經常被忽視,但泌尿上皮癌有高達8成以上症狀是出現血尿現象。
蕭志豪表示,之前一名67歲男子左腰不慎被蚊帳打到,尿液開始帶血,因血尿狀況時好時壞,原本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受傷,但血尿現象反覆持續三個月未改善,至門診求診,發現左側腎盂出現腫瘤,切片結果證實為泌尿道上皮癌。
他指出,出現無痛性血尿意味病人有腎絲球炎、腎臟結石、腎臟血管病變、攝護腺肥大、過度劇烈運動或泌尿道惡性腫瘤等原因,但因無痛性容易被輕忽,或是肉眼無法輕易發現血尿症狀,導致病人可能已罹病而不自知,延誤就醫。
一年約有2、3千人罹患泌尿道上皮癌。醫師提醒,泌尿道癌症晚期治療,復發率高,民眾不要因血尿不會感到痛就輕忽,如出現血尿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接受治療,平日多喝水,且千萬不要憋尿,減少感染罹癌機會。
***-----------------------------------------------------------------------***
基因決定罹癌風險? 遠離危險因子防癌
 摘錄自:2021/03/11 華視新聞【台北市 / 謝昀燐 戴榮賢 宋佾璋 羅大偉 專題報導】癌症家族史,在臨床上一直被視為是罹癌風險的重要指標,在醫學上也證實,遺傳基因DNA的突變,跟罹癌風險有高度正相關。相當知名的案例,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外婆媽媽阿姨相繼罹癌病逝後,她甚至提前先切除乳房、卵巢,避免遺傳性癌症找上門。這樣的做法有科學根據嗎? 癌症的遺傳性質有多高,我們又該怎麼準備,都在今天的「聚焦真相」。
已故歌手/梅艷芳,女人花飄逸在紅塵中,花開半生隨風飄零,香港天后梅艷芳,40歲時罹患子宮頸癌病逝,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她一家四兄妹,包括二哥三姐,也都是被癌症給帶走的,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我們身上的基因,一次有兩套,一套來自於爸爸,一套來自於媽媽,其中有一個拷貝是壞掉的,那麼你得到癌症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高。」
ABCNEWS記者:「相同的癌症,帶走了裘莉的媽媽阿姨,還有外祖母,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先後切除雙乳,移除卵巢,只為預防遺傳性癌症。」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遺傳性的話,大概占所有癌症裡面的,差不多10%,最常聽到的就是乳癌,胃癌大腸癌。」乳癌患者林瓊惠:「就全切啊,跟平常人一樣會覺得說,不可能為什麼會是我,可是事實上我是一個風險家庭。」
老伴相陪含飴弄孫,年過六十的林瓊惠,幸福生活背後,其實已經從鬼門關前走一遭,乳癌患者林瓊惠:「我是乳癌在(民國)98年的時候,我剛過完年就覺得有點不舒服,後來去醫院檢查以後,是左邊的。」林瓊惠丈夫/吳文達:「醫生問我說,你是要全切還是部分切啦,我說就快60歲了,我看那個胸部,那乾脆全部切掉,九年前林瓊惠罹患乳癌,幸好在第三期初就發現,及早做手術,說不緊張是騙人的,(那時候是反而),(老婆在安慰你)對啊。」
乳癌患者林瓊惠:「有一點...那時候我跟他說,你放心我一定會讓你先走,因為我不願意看你為我流眼淚。」在丈夫細心照料下,林瓊惠成功抗癌,但由於她母親也是乳癌病患,連續兩代罹癌,讓夫婦倆很擔心女兒,步上後塵,乳癌患者林瓊惠:「現在是乳癌都有年輕化,那我希望是說,她們能夠定期去篩檢。」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李冠德:「一般癌症喔,其實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一些,突變基因,只是說這些突變基因,有些是先天,一出生就帶有這些突變基因,一旦同時有這種家族史的人,我們還是建議他,一定要做基因檢測。」
醫師解釋在臨床上,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一直被視為是罹癌高風險族群,但並不需要過度擔心,根據統計因為單一遺傳基因,而致癌的患者,只占整體的5%-10%,而有家族病史的癌症患者,占比不到3成,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家族性不見得是遺傳性,他可以是後天嘛,因為家族就是,他住在同一個環境,那住了很久,家族性癌症包括兩大類,一是因為家人共同生活,而導致暴露在,相同的罹癌因子之下,二則是因為遺傳,在上一代甚至更早之前,基因已經發生突變,代代相傳。」新光醫院研究部副主任林致凡:「國外有做過大型的研究,他會告訴你說,哪個基因的突變,你的這個得到某些癌症的風險,是高於正常人的幾倍。」
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李冠德:「我們最常見的BRCA1跟BRCA2,一旦產生突變,它不只有可能產生乳癌,它還有可能產生卵巢癌,攝護腺癌以及胰臟癌,以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為例,她體內的BRCA1基因發現變異,罹患乳癌的風險高達87%,卵巢癌則是50%,在評估後做出預防性切除。」無論她的決定是否太過激進,由於基因跟癌症高度相關,近年醫界也特別提倡精準醫療,鼓勵特定病患,做癌症基因檢測,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做任何的基因檢測之前,你要有諮詢,你有配套措施的這種檢驗,我們才值得做,假設你篩檢出來,你還是沒有對策的話,你篩它就是增加疑慮嘛,專業醫師也強調,基因檢測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及早防範,並不代表有基因缺陷的人,就一定會罹癌。」
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很少的情況是,先天不良就讓你生病,這很少,這叫罕病都是這樣子,先天不良加後天失調,讓你生病,這是大部分情況,癌基因聽來令人擔心,但基因並非,引發癌症的唯一因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攝取飲食正常運動,避免致癌因子,將可減少癌症發生,否則生活作息不健康,即使身上不帶癌基因,病魔也可能自己找上門。」

***--------------------------------------------------------------------------***
★吃飯不要常配「這種魚」!台大醫警告1類人:罹癌機率高7倍
摘錄自:2023/03/27 三立新聞網【生活中心/游舒婷報導】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大約又有1600人會罹患鼻咽癌,台大醫師副院長婁培人就提醒,喜歡吃醃漬食物的人,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7倍,尤其年紀越小時吃,影響越大。
台大醫師副院長婁培人在《健康2.0》中分享,造成鼻咽癌的3大原因,有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醃漬食物,其中,在越小的年紀吃醃漬物,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7倍,所謂的醃漬食物包括鹹魚、醬菜、菜脯等。
醫師解釋,醃漬類的食品、或是加工過的食物,為了讓保存期限變長、食物還可以保持不變質,都會含有「亞硝酸鹽」。雖然亞硝酸鹽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保存食物,但同時也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證實的「致癌物質」。如果加上本身的基因問題、無法對抗EB病毒的感染,在幼年時又攝取很多醃漬食物,那得鼻咽癌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
醫師指出,研究指出成年後吃醃漬食物對產生鼻咽癌的影響小,不過吃飯時還是不要常配鹹魚,尤其小朋友剛斷奶、吃副食品時盡量不要吃過量的醃漬食物比較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