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肝癌腫瘤3.5cm大 只喝1飲品神奇治好 醫直呼驚訝40多年沒做過抹片檢查... 一發現卻已是子宮頸癌末期年年抹片檢查 竟罹子宮頸癌六分鐘護一生 女醫師也不愛「抹」★化療期間 禁用中藥補體力★【癌的處理】新研究:部分乳癌患者無須接受化療★得了癌症不去治,反而能活得更長久?★現代醫學反思:西醫對癌症完全束手無策嗎?★防癌自癒力!人人身上都有癌細胞!最強大的防癌處方8成癌友吃過保健品 醫:防副作用★癌細胞型態 影響病患復發、存活率★★癌症新發現! 屬新陳代謝疾病★老年人容易罹癌有原因! 美研究:代謝失調加速腫瘤生成★腫瘤指數高罹癌? 醫師:只能作參考數值★《愛吃重鹹易得胃癌》★口味太重!一家七口大腸全長息肉 醫師憂「恐癌變」大腸癌第4期不化療 中醫助他抗癌12年★身體維持較高濃度維生素D 得大腸癌風險降31%台灣40年癌症地圖:台北是健康了,但中彰雲嘉卻變成「重癌鄉鎮」★雌激素加黃體素治更年期婦女 罹乳癌機率增★腫瘤轉移關鍵 榮陽團隊新發現★「癌王」胰臟癌元兇找到了!中研院:常吃「這類食品」害的★高CP值抗癌方式 腫瘤專家有以下建議★長庚研究發現 近8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用塑膠袋裝熱湯!母罹子宮內膜癌慘摘子宮 兒女發育全異常 ★★★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罹癌可怕,接受癌症治療更可怕!92%癌友中斷治療【癌患須知 2】
摘錄自:2019/04/27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罹癌可怕,接受癌症治療更可怕!對許多癌症患者來說,癌症治療過程帶來種種身體不適的副作用雖然痛苦,但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癌因性疲憊症(CRF)」(癌症化、放療副作用)卻更是可怕,許多患者因身心俱疲中斷治療,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過去調查統計,高達92%癌友罹患「癌因性疲憊症CRF」,更有4分之1已達中重度需藥物協助治療。
許多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放療後,骨髓遭到破壞,造血功能變差,以致免疫功能下降,出現嚴重貧血、疲勞嗜睡、走路無力會喘、食慾不振等情況,正是所謂「癌因性疲憊症」。造成癌症患者抵抗力下降的主因為化療藥物中的抗癌成分及放療使用的熱能會產生毒性,隨著血液、體液及淋巴系統進入骨髓,抑制骨髓機能。
「癌因性疲憊症」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疾病」。「癌因性疲憊症」不同於一般精神疲憊,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來緩解,調查發現,台灣三成癌友認為,與腹瀉、掉髮、嘔吐等化療副作用相較,這類疲憊更令人困擾、無法忍受。
「癌因性疲憊症」常覺身體四肢無力,發生健忘、注意力難以集中,有些患者還會產生焦慮及憂鬱情緒,以致足不出戶,無法與人正常社交及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七成五的癌因性疲憊患者未曾接受適當治療,急診室裡的癌症患者中,高達五成四是因為異常疲憊而需住院治療。【版主按:正如倪海厦醫師說的是被折磨死的。】

***--------------------------------------------------------------------------***
★她肝癌腫瘤3.5cm大 只喝1飲品神奇治好 醫直呼驚訝
摘錄自:2023/03/04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肝癌是十大癌症發病率第4,死亡率排第2的癌症,如何防治頗受矚目。一名80多歲的婦人原有一顆3.5公分的肝腫瘤,因年事已高未做抗癌治療,半年後檢查婦人的肝腫瘤,竟縮小至1.8公分,婦人過程中未吃中藥也未接受抗癌治療,僅將地瓜葉燙熟後,加入1/4顆的洋蔥及1/4的蘋果,打成果菜汁,每天早晚各喝1次,之後幾個月未再喝此果菜汁,但腫瘤已完全消失。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下班經濟學》頻道中表示,3年前一名80歲婦人有C型肝炎及肝硬化而就醫,檢查時發現肝臟有顆3.5公分的肝腫瘤,確診為肝癌。
他表示,家屬考慮婦人年事已高,決定不做任何抗癌治療,半年後婦人因急性腸胃炎掛急診,當時因嚴重腹瀉導致急性腎衰竭,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原來的肝臟腫瘤竟縮小為1.8公分。經詢問得知,婦人未做任何抗癌治療,也未吃中藥,只是將地瓜葉燙熟後,加上1/4顆洋蔥、蘋果打成果菜汁,每天早晚空腹飲用。
由於婦人已有腎衰竭等嚴重副作用,醫師當時曾建議家屬暫停飲用,沒想到過了數月,當婦人再次回診時,肝癌竟已完全消失,令他驚訝不已。該病患現今仍在持續追蹤中,至今肝癌並未復發。
錢政弘強調,他純粹分享個案,並非推薦果菜汁配方。他並提醒,要進行蔬果療法需先尋求醫師、營養師建議,了解自身體質是否合適,以免出現嚴重副作用。
***-----------------------------------------------------------------------***

40多年沒做過抹片檢查... 一發現卻已是子宮頸癌末期
 摘錄自:2007/10/19   網路新聞【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年僅40多歲的李女士,過去從未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直到今年7月一發現時已是子宮頸癌末期,雖然沒想到自己運氣這麼差,卻偏偏遇上,以自己的痛經驗為例,現在願意站出來,喚醒女性同胞對子宮頸癌的危機意識,她也會鼓勵女兒去打子宮頸癌疫苗,別讓憾事重演。
李女士今(19)日出席一場由立法院厚生會及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主辦的「子宮頸癌疾病與防治方式的認知調查」記者會,她說自己過去從未有婦產科疾病,今年5月時卻開始覺得全身骨頭酸痛,先到骨科檢查後以為是太累,後來直到7月到婦產科做抹片檢查時,赫然發現已是子宮頸癌末期。
她的主治醫師嘉義長庚婦產科醫師林于翔表示,李女士在抹片檢查之前,並未出現一般陰道不正常出血、性交後出血或是分泌物出現惡臭的子宮頸癌典型症狀但發現時已出現轉移到骨
頭的末期症狀,在做完電療後,目前正在進行化療,目前癌指數已呈下降,未來仍須定期追蹤。
林于翔指出,像李女士這樣的例子不多見,在大醫院中每年大約僅出現1、2例,從來未曾想過自己會得罹患子宮頸癌,過去因為不好意思從未做過抹片檢查,卻經歷慘痛的後果,知道現在有子宮頸癌疫苗可提早預防,她會鼓勵女兒去打,礙於費用高昂,半年內注射完畢需12000元,她也表達希望政府能提供補助。
林于翔建議,青春期女性能於性活躍開始前先注射子宮頸癌疫苗,最好的年齡約在12歲,目前保護效力5年報告約達8到9成,10年後保護效力仍在研究中,如同B肝疫苗補打2劑時機引發討論,醫界對於子宮頸癌疫苗何時該打第2劑的時機,也應開始正視。【版主按:此女從來沒有「子宮頸癌典型症狀」如果沒被檢查出來可能還能活很久沒事,而今被查出未必是好事。】
***-----------------------------------------------------------------------***
年年抹片檢查 竟罹子宮頸癌
摘錄自:2007/06/15  新頭殼newtalk 【綜合報導】花蓮一名33歲已婚女子,連續5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在今年做第6次抹片,竟然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病變,而這個接近一期癌症的病變,在6年前就已經存在,讓人不禁懷疑抹片的準確度。花蓮這名已經育有兩名子女的盧姓女子,每年做抹片,卻在今年發現罹患子宮頸癌,雖然只是第零期的初期症狀,但還是讓無法接受,不禁讓她懷疑6分鐘護一生檢測到底有沒有用。(我保證絕對沒有用的,根本在浪費時間與金錢,婦女們不要再繼續去做了。)
醫生表示,目前的6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準確性是6~8成,如果想要更精確的檢驗,醫師建議可以自費做電腦抹片檢查,準確度高達9成。(又在自圓其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乾脆直接去做電腦抹片檢查不是更快嗎?為何還要浪費時間去做6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分為四期,零期及零期之前的上皮病變是毫無症狀的,一、二期可能會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及異樣分泌物,到了第三、四期時,侵犯到子宮頸上方的膀胱或直腸,有可能造成小便或大便出血。(這種病問題是在可否治好,不是要分幾期才有用的。)
子宮頸癌一直是婦女朋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提醒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還是要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裡提到一直是婦女朋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西醫就已經自己承認西藥是無治的事實。)
評論
   子宮頸癌一直是婦女朋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雖然年年抹片檢查又如何,發現癌症西醫仍然無法治療,我再跟讀者說一件更可怕的事,這些得到子宮頸癌的婦女們,她們死亡時不是因為子宮頸癌而死的,是死於西醫的過度治療,如開刀,化療,放射療等造成的死亡,而西醫師卻全部推給癌症造成死亡,他們推卸責任是第一流的,只會專心於爭功諉過,真是爛
啊。《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六分鐘護一生 女醫師也不愛「抹」
摘錄自:2007-06-27 網路新聞【作者 送子鳥生殖中心】台灣熟女每三年一次的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一直不高,一份研究也發現,台灣女醫師與「先生娘」的抹片篩檢率更低,尤其是女醫師篩檢率,比一般婦女低四六%之多。這份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預防醫學》上的研究,由中央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副研究員陳龍生根據民國九十年到九十二年的三年間,政府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健保申報資料,分析一般婦女、女醫師、醫師配偶與同戶籍親人子宮頸抹片狀況,並與五百多萬一般婦女的資料比對。
醫生女眷篩檢率也較低。結果顯示,一九五○位女醫師子頸抹片篩檢率偏低,不到一般婦女的一半。二七四四一位醫師配偶或醫師的女性家屬子宮頸抹片篩檢率也比一般婦女低一成左右。
***-----------------------------------------------------------------------***
化療期間 禁用中藥補體力
摘錄自: 2009/07/31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資料提供/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李靜姿】 網路常流行治乳癌偏方,引起不少患者關注。但醫師強調,部分患者可用中藥輔助體力,以完成化學或放射療程,不宜強調某一處方可神奇治癌。尤其是每個人體質不同,即使是號稱「國家秘方」、「制式處方」患者都不要自行熬煮服用,以免傷身,也延誤正規療法的最佳治療時機。(請問這裡說的正規最佳治療時機,指的是先給西醫治療,還是先給中醫治療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楊素卿表示,網路上流傳偏方很多,但不能這樣就自作主張服用,特別是部分癌症患者白血球、紅血球已降低,用藥必須非常小心。(這句話十分正確。)
   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李靜姿說,中醫用藥要先暸解病人體質,有人屬陰虛體質,如夏天怕熱愛吃冰品者;有人屬陽虛體質,怕冷愛喝熱飲,另外,再好的藥也不能猛吃,例如黃蓮可去火,但不能每天吃。(這位中醫師只知道陰虛與陽虛,對於黃連的認識,也僅止於知道黃連去火而已,由此可見台灣中醫師的素質需要好好加強一翻,不然倒楣的將是病人。)
   服用時機也很重要,例如做化療,治療前體力不錯,但剛做完化療,若整個人很不舒服,腸胃吸收能力不佳,此時就不宜服用藥方。治療期間則是嚴禁使用中藥,因為不知道化療與中藥有無排斥。(說出這句話的中醫師就是不會治病的中醫,真正會治病的中醫,絕對可以做出非常精準的診斷,不但可以在病人接受化療的同時,服用中藥外,如果是真正優質的中醫師,治療癌症時,根本就不需要做化療,更何況化療不但無法治療癌症,還會讓癌症加速擴散。)
   楊素卿強調,中醫認為要「扶正才能趨邪」,打擊敵人前,本身體力要夠好。乳癌患者如果剛做完化療,整個人很疲倦,可以在中醫師與主治醫師的同意下加四君子湯,一面排解,一面健脾補氣。(這位中醫師真是很差,因為如果使用中醫藥來治療乳癌的話,怎會需要使用化療呢?)

評論
   近來我診所有一位肝癌病患,31歲,男,他因為先做切片後,被證實是肝癌,緊接著開始做化療,之後狀況更壞,不但身體痛苦異常,而且人生變得了無生趣,幾次化療後他決定停止再繼續做化療,於是決定找中醫來治療,經由友人介紹來本診所,服用中藥幾週後,身體狀況開始大逆轉,現在是能吃、能喝、能拉、能睡,體力大增,原先吃食物已經失去味覺的他,現在連食物的美味都回來了,目前他夫妻正計畫生一小孩,請問上面的中醫師們,你們也是中醫師,但是卻不知道中醫藥可以做到多少?只知道一昧的去奉承你們所服務的醫院裡的西醫師們,你們的中醫程度實在很差,台灣有你們這些中醫師,不但無法代表中醫界,更是丟盡中醫的臉面了,既然你們對中醫如此沒有信心,建議你們乾脆去幹西醫算了,何必要做中醫的背叛者與拖累者。
   今年三月中旬,一位男性乳癌患者來找我治療血癌,經過服用我開的中藥方三週後,其過高的白血球降了約二萬個,而且於此同時其他所有的指數都同時好轉,他的西醫師看完報告後,強烈建議他繼續服用中藥不要停,原因是因為所有驗血的指數都證明了,服用中藥的結果遠比使用化學治療還來得好,那既然如此,當然不要做化療了,因為吃中藥沒有任何副作用。所以現在是美國的西醫強烈建議病人吃中藥,不要使用化療,而台灣的中醫師卻是鼓勵病人做化療的期間,不要吃中藥,為何會出現這種南轅北轍的結果呢?原因就是出在上面這二位中醫師程度實在是太差了,需要再教育一翻。《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癌的處理】世界上所有的百齡人瑞,他們在死後經過法醫的檢查後,都發現他們患有各種的癌症,但是都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不是因為這些癌症而死亡的,是因為太老而死亡的,這些證據在在證明了許多癌症根本就不是致命的疾病,這「潘朵拉的盒子」只要不去碰它,就終生無害於人的壽命,但是一旦給予病人過當的治療,於是病人就因為這過當的治療而導致生活沒有品質,久病厭世,結果還慘死於醫院等,西醫學真正是沒有人性的醫學,而西藥廠錯誤的解讀人體,又研發出許多弊多於利的西藥,病人不吃藥還沒事,越吃病就越重,人就越短命,這就是我說的西毒,請大家多相信中醫藥,上篇報導中的攝護腺癌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像乳癌,肝癌,肺癌,胰臟癌等都是一樣,不給西醫治療反而活的更長更有生活品質,當然也更有尊嚴,請大家醒醒吧。
   當西醫告訴你身體內某處有個腫瘤時,千萬不要緊張,先問西醫這個腫瘤在體內有多久了? 然後再問,如果不做任何治療,它多久才會造成人體的傷害呢? 不要做切片診斷,因為切片會刺激它讓腫瘤開始迅速發展,而且擴散,更會造成劇烈的疼痛,於是西醫就會給你吃止痛藥,如果止痛藥無法控制疼痛時,就是給你注射嗎啡,而止痛藥與嗎啡的副作用就是肝癌,於是你的死因就是癌症移轉成肝癌而過逝,這種死亡流程每天都一直在發生中,愚昧的病人因為相信西醫師說的話,多是死而後已。
 天下婦女們請聽我說一句話,妳們如果不想得到乳癌跟卵巢癌的話,只要立刻停止喝牛奶,不吃奶製品,不吃西藥與各種維他命,不吃任何有女性荷爾蒙成分在內的西藥,光是做到這些,妳就已經沒有機會得到這些癌症了。這種病就是禍從口入也。
對抗病魔要有開心的心情,有的人即使有癌但根本不去做年度體檢,這樣可能至今仍然存活,而且是快樂的在過日子,尤其是容易操心的人,一旦得知患癌必然天天擔憂害怕,情緒影響生理對病况豈不更不利,連帶你的家人每天生活在陰霾之下過著担心鬱悶的日子,何益?《摘錄自: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案例 》
***-----------------------------------------------------------------------***
新研究:部分乳癌患者無須接受化療
摘錄自:2018/11/23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數據,乳癌高居我國女性十大癌症第4名,其後續治療方式更令不少婦女聞之色變,國外一份最新研究發現,透過術前進行基因測試,部分乳癌患者並不需要進行化療也可以避免癌症復發。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這份發布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新研究指出,癌症復發風險低的病患並不能從化療中獲益;復發風險高者的化療效果較符合預期,而基因測試則可提供醫護團隊評估患者的復發風險,進而判定該風險是否高到需要採取化療。
報導指出,過往醫護人員並未對復發風險中等的病患做出化療方面的明確建議,但最新研究證實,對復發風險中等的女病患而言,化療對大多數案例並不管用,意即有不少早期發現的乳癌病患其實並不需要接受化療。
化療對人體健康組織存在負面影響,常見副作用眾多,如噁心、易疲勞及落髮等,除此之外,化療也會對心臟及神經系統造成損害,被不少病患形容為「七傷拳」。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可使無數復發風險屬偏低至中級的癌症早期患者免於接受化療,避免不必要、會產生強烈副作用的治療。
***-----------------------------------------------------------------------***
得了癌症不去治,反而能活得更長久?
 摘錄自:2021/09/10   MP頭條 【綜合報導】癌症治療不能放棄,但是如果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不建議繼續治療,可以對照一下
1、體質差或者是年紀大的人群
癌症的治療是要起到治癒患者或者是延長患者壽命的目的,而這些治療方式要求患者要有一定的體質才能進行,要是確診癌症的人物是體質非常差或者是年紀大
那麼不管是手術還是化療都可能造成患者僅有的免疫情況受到損傷,從而增加死亡的風險。
2、對化療不敏感或不耐受
化療並不是對全部的癌病都適用,例如甲狀腺癌症、晚期肝癌、黑素瘤等,對化療藥品不比較敏感,因而化療的功效就並不大。
也有的癌病患者,歷經一系列的治療以後,身體早已造成了抗藥性,化療藥品起不上功效,因此不必強制化療,「摧殘」患者。
3、癌症發現在早期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留心的話,在早期的時候就發現了自己身體出現癌症的問題,是這個時候癌細胞還沒有擴散或者是擴散的範圍比較小的話。
這個時候就可以直接進行切除手術,沒有必要進行化療,如果化療的話,反而會給身體帶來更大的負擔,更容易導致病情出現惡化的情況。
所以對於癌症,我們最正確的做法是,別輕易放棄,及時了解病情,針對性制定治療方案,然後調整好心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範治療,做好生活方面的護理。總之,能做的都去努力做了,剩下的就不要想太多了!
***-----------------------------------------------------------------------***
現代醫學反思:西醫對癌症完全束手無策嗎?
摘錄自:2013/07/16  正見新聞網【責任編輯: 薛雅霙】採用西醫手術、化療、西藥治療癌症,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西醫百年以來為了龐大利益,不顧人生命的生存權,更不念及癌症患者及家屬所承受的肉體、精神及經濟痛苦,以此種要命方式戕害無數病人之生命。
歐洲 30 多國家都已放棄這種謀殺式的療法,美國龐大利益團體,將整套謀殺工具及治療方式,輸入亞洲各國,視亞洲東方人為俎上肉,予取予求;視亞洲東方人之生命如草芥弊屣,難道東方人生命不值錢,任憑宰殺而卻不知抗拒這種巨獸的侵蝕嗎?
西醫三種要命的癌症療法:(砍-手術、燒-化療、下-西藥)。
《砍癌(手術治癌)無效的世界名醫研究報告如下:》
英國知名的治癌醫師,巴特西醫院長貝爾醫生說:外科手術、照射治癌統統無效。
他在紐約“醫學研究雜誌”上發表:“癌症是一種血液疾病,因此,應按血液病來治療,有17年之久,我為癌症病人實施外科手術,但是後來我覺悟了,深信癌症是種全身性疾病,可由正確飲食及增強抗體辦法來預治癌症。因此,我放棄了業務中最賺錢的生意癌症手術。”   
貝爾醫生說:“在我為病人施行手術的 17 年當中,雖然我作了數以萬人的癌症手術,癌症死亡率卻增加了 200%,統統無效。”
台大醫院黃世傑醫師大作《癌》中提到說:“很多癌瘤在接受診斷治療前已開始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甚至潛伏在骨髓、肺和腦等組織,縱然外科手術能達到最完美的境界也只是清除手術部位的母瘤,那些遊離的惡性細胞一有機會時又會在各處蓬勃地生長,不過,有些腫瘤細胞也可能在局部停留數月或數年之久,才又發作起來。換言之,外科手術治療癌症,完全是大海撈針,盲人摸象,碰運氣而已。”
癌症末期可一試手術,但仍解決不了病因和爾後的複發問題。
英國癌症專家司谷特博士認為,“急則治其標”,當癌症到了危險晚期侵犯到某重要器官時,也可以一試手術,但是仍舊解決不了病因問題和爾後的複發問題。
雖然外科手術是今日癌症治療的主要手段,其價值仍極有限,因為癌症是種全身系統性疾病,癌症通常不易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價值仍舊有限,因為它無法消除癌症生成的各種原因,事實上,因為手術破壞組織的特性,反而促成癌細胞的蔓延。
《西醫燒癌(化療治癌)無效的世界名醫研究報告如下:》
鈷 60 放射性化療法使癌症更加嚴重
1964 年,“美國癌症學會”的官方刊物“癌症”,發表了由五個卓越的醫學研究工作人員所撰寫的一篇長達 20 頁的報告:“X 光及伽瑪射線放射療法,將造成惡性骨腫瘤(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癌症),據此可作出結論,X 光和鈷原子放射,不應用於癌症治療。”
照射療法使身體衰弱,減低抵抗力,如果輻射太強可能造成死亡,許多癌症病人死於過度輻射或手術。其死亡是由治療所造成的功能變形,或解剖變形所促成的。
美國有名的摩爾曼醫生認為,照射使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同歸於盡,破壞維他命 C 與 B 群的活動,加速體內細胞新陳代謝作用惡化,他把照射療法看作一無是處。
放射性化療的緣起與黑幕:談到癌症常用放射性治療的緣起,這是美國賣鈾黑心商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無法繼續出售給軍方製造原子彈時,商人即將過剩的鈾原料,轉移使用在醫療方面,找上當時美國最大的癌症私人治療中心“紐約史龍海特癌症中心”,商人捐一筆大錢給中心,條件就是要求每位癌症病人要使用鈾來作放射性治療。我們東方人至美國,就將整套放射性治療方式,帶回來治療癌症,不知燒死多少可存活的癌症患者。
美國 Time 雜誌就曾報導:“西醫到現在還不知道如何治癌,更不知腫瘤會腫也會消,西醫對於癌症,根本束手無策”。
《西醫毒癌(西藥治癌)無效的世界名醫研究報告如下:》
西藥的化學藥物治癌,等於毒上加毒:正統醫學使用西藥化學藥物治療癌症時,企圖摧毀癌症細胞,或是干涉其分裂繁殖力。
雖然許多化學藥物具有這種能力,確能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也摧毀了正常體細胞,結果是玉石俱焚。
這有時會造成一種致命性副作用,短期的好處是壓抑遲滯癌症的發育,長期的害處是身體自衛機制、免疫能力和重要器官組織功能受到傷害破壞。而使身體抗體徹底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台大醫院黃世傑醫師大作“癌”中提到,隨便使用藥物,即使癌細胞被消滅了,但是由於細胞遭受傷害過鉅,必然導致人與癌同亡的結局。如此同歸於盡的辦法,當然不是我們治療所追求的。所以,想獲得只許殺傷癌細胞的西藥物,就目前來說,確實困難。
西藥根本無治療作用,卻是毒害人類身體最大元兇:美國哈佛醫學院身心醫療部 Bansan博士,花費 30 年時間研究,發現 75-90% 的西藥,確實無任何治療作用!卻是毒害人類身體最大元兇。
人類生病需藉由健康的食物攝取營養,抵抗病菌,才是正確治療疾病最佳方式,不能再吃西藥治病,來毒害自己的寶貴身體。
大部份肺肝腎機能衰竭的人,皆被藥物毒死的,就如很多人咳嗽時,就以藥物壓制,久了就成了肺炎、肺積水至肺衰竭。
化學藥品或許短期可以控制局部癥狀,但卻長期慢性腐蝕、毀壞整個身體器官,終讓癌症吃掉寶貴的生命。(化學藥品都是以石油提煉製造出來的!)
天然飲食療法,是目前歐洲各國公認治癌唯一有效療法:西醫在一百多年之前,未有化學西藥誕生時,皆以天然食物及草藥治病,早在 1929 年,美國的治癌專家,格鐳姆醫生以自然飲食法治癒無數癌症病患,發表過相關言論:“以自然飲食法治癌,並不新奇。過去 4 年來,我治療過 250 個各種形式與不同期別並已確證的癌症病案。至目前為止,175 個病人仍舊生存,多數已經完全染有癌症病徵。
那些對自然療法反應不良的病人,都是先已接受過外科手術,或是接受過大量 X 光或鐳錠治療的病人。而癌症病人的膳食只包括兩種東西,蔬菜和水果,絕對不能吃鹽。”
生在 21 世紀,沒有人不擁護科學實驗方法,但是今日正統醫學的問題卻是本末倒置,強調手段,而忘卻目的。
西藥商人龐大利益團體,勾結政要,造成媒體誤導,貫輸人們接受西藥治療的要命觀念,癌症病人除了接受所謂傳統療法的燒、砍、下毒以外,別無選擇的餘地。
歐州 30 個國家西醫師都採用自然飲食療法治癌,完全放棄傳統西醫要命療法:幸虧世界上還有約 30 個寬容自由的歐洲國家,特別是西德,有幾百家生物醫學醫院和診所,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藥物,完全採用安全、無害、而有效的整體綜合營養療法,治療癌症。
在西德一地就有 4000 余名生物醫師都是生物醫學醫師協會會員。
享有世界首席癌症專家之譽的西德艾塞爾醫生曾發表說:凡是接受過傳統西醫療法並活過“5 年大限”的癌症病人,最後 98% 還是死於癌症,或死亡時仍有癌症。
如果讀者未罹患腫瘤,並不表示你沒有癌症,也許你正處於〈癌前 0 期〉。如能採取預防措施,遠勝於發育為腫瘤后再行治療。
 ******
防癌自癒力!人人身上都有癌細胞!最強大的防癌處方
摘錄自:2017/04/05早安健康網【早安健康編輯部】你知道嗎?再過5分18秒,台灣,就又多了一位癌症患者。根據衛福部105年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國人癌症發生率已來到10年來最高,死亡率更已連續34年居十大死因之冠!對許多人來說,癌症彷彿是生命的盡頭,從被告知罹癌的那一刻起,生活就變了質。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韓國治癌權威醫師黃聖周在著作《當你改變意念,癌症就不存在》指出,人人身上都可能有癌細胞,而且一日約產生300~400個!在健康的人體中,發生變異的癌細胞可經由特定基因修復,或被負責保衛人體的免疫細胞擊敗,癌細胞不會造成任何危害。
然而,若長期處在對細胞不利的身體狀態下,例如毒素累積、體寒或情緒失衡等,變異癌細胞增加,免疫系統又積弱不振,癌症,就可能發生!
若要一生健康不罹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善待細胞、強化細胞力,讓組成人體最小也最重要的60兆個細胞,都能在無毒且充滿能量的環境中生活,每一個細胞都感到快樂、舒適,人體自然健康無癌。
該怎麼做才是對細胞好?方法很簡單,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靠著好好吃、好好睡、多走路,將細胞活化,只花了短短1年半時間,就從癌症第四期康復!排毒舒食專家韓柏檉也提出一日排毒提案,活用蔬果和好油,擺脫壞細胞,癌後更健康有勁。講述《莊子》的名師蔡璧名教授更獨創穴道導引功法,從最日常的生活做鍛鍊,成功戰勝癌症!
另外還有日本保健權威醫師石原結實的健走法;抗癌有效率達65%的日本抗癌名醫濟陽高穗食療法;自然療法醫師黃鼎殷提出的能量舞蹈、力量呼吸......等。跟著防癌專家一起做,健康無癌的人生就從今天開始!
******
性格與疾病 
摘錄自:2010/10/28 中時電子報 【綜合報導】張金堅許多專家學者證實,某些人格特質可能和癌症之發生有關,即所謂「C型人格理論」,C就是 Cancer的意思。
C型之人格特色就是情緒壓抑、行事被動、自我犧牲常常給人「忍辱負重」的感覺,這種類型的人易得癌症。
另外,為人所熟知的A型人格,其特色是個性急躁、急切求功、競爭性強、常給人「劍及履及」的感覺,此型人格易得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
 評論
   這篇分析是很正確的 , 性格與疾病本就相關的 , 這也就是我會罵不正確的醫學觀念的主要原因 , 每次看到病患明明可以活的 , 但是卻被時醫搞死 , 再看到許多人每天吃西藥及維他命不遺餘力 , 我心知如此 , 如果不罵的話 , 我必然會得到癌症的 , 因為我情緒壓抑、行事被動、自我犧牲常常給人「忍辱負重」的感覺,這種類型的人易得癌症。
《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8成癌友吃過保健品 醫:防副作用
2015/03/24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癌症患者小心愈補愈大洞!許多民眾聽聞罹癌後,就急著購買各種保健食品食用;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全台有高達82%的癌症病友都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經驗。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保健食品只是輔助作用,不是吃越多就越有幫助,透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才是增強免疫力的良方。
在台灣,每5分40秒就有1人罹癌,除了接受醫院的正規治療,病友也時常補充保健食品,認為補充營養和提升免疫力是當務之急。根據調查,癌友最常食用的前5大類保健食品依序是:營養補充飲品、維他命、麩醯胺酸、礦物質及多醣體類。
調查發現,國內曾經食用保健食品的癌友,每人平均服用4.3項,更有7%癌友吃過10項以上的保健食品;其中,癌症愈晚期的病人服用愈多項保健食品,愈擔心自身疾病者也會使用比較多保健食品。在花費方面,近2成病友每月花費超過1萬元。花大錢購買營養保健食品,是許多癌友家屬的共同經驗。
調查顯示,癌友使用保健食品的目的,以增強免疫力為最主要,佔了35%,而補充體力以及減緩治療副作用,則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有4.9%及1.2%癌友觀念錯誤,誤以為保健食品能避免癌症復發及治療癌症。另外,癌友也常有一些錯誤迷思,以為食用營養補充飲品是為了增強免疫力,但其主要功能卻是補充蛋白質。
服用這麼多保健食品,真的對治療癌症有幫助嗎?癌友及家屬必須釐清服用保健食品的意義和特性。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陳昭姿指出,許多民眾以為保健食品既然是「食品」,應該無害,但保健食品的副作用往往是累積到一定用量才會出現,且有可能和癌症治療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甚至降低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的效果。
事實上,保健食品非藥品,不僅無法取代正規治療,若使用不當還會影響治療成效。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許多癌友為了增強免疫力而使用保健食品,但是有些可能反而會刺激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生長,反而得不償失。當癌友無法判斷目前使用的保健食品是否合宜,可帶著產品交由醫生、藥師或營養師評估。
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癌症病友切勿陷入迷思,以為保健食品吃越多就越有幫助,癌症治療期間的保養之道仍應從「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著手,不應捨本逐末,花大錢購買保健食品及偏方,甚至中斷或放棄正規治療。
使用保健食品之前,建議癌友遵循「停、看、聽」的原則,購買前先想想看是否有服用的必要,接著應仔細審視產品是否有清楚、完整的標示與說明,最後還要請教專家意見,才能真正吃得健康,在抗癌之路上走得更順利。
***-----------------------------------------------------------------------***
癌細胞型態 影響病患復發、存活率
2013/02/19.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民眾常不解為何有些患者惡性腫瘤切除後不久即復發,另有患者切除後,多年未見新的腫瘤,亞東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國鋅表示,癌細胞的型態影響病患的復發機率及存活率。
陳國鋅主任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講座中表示,手術切除是許多癌症治療的優先選擇,但即使手術能徹底摘除可見的腫瘤組織,癌細胞很可能早已在血液中流竄。
陳國鋅醫師並表示,癌細胞型態影響復發機率,例如在病理檢查中,如果發現肝癌細胞邊緣較不平滑,通常復發機率較高,即使腫瘤大小、位置類似,復發機率也未必相同。腫瘤的大小與是否復發無必然的關聯,醫師臨床上曾開刀摘除一名26歲患者28公分的肝癌組織,切除後7年都未見復發。
病毒性肝炎仍是誘發肝癌的主因,常食用含黃麴毒素的食物也是重要危險因子之一。仍有不少民眾不知自己有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未透過超音波、檢驗胎兒蛋白來初步篩檢。統計顯示,台灣B、C肝帶原者中仍有1/3不知道自己帶原,偏遠地區有6成以上患者需要積極追蹤與治療。
護肝首要步驟便是抽血驗B、C型肝炎,檢驗肝病也不能只驗肝功能指數,還需要超音波及胎兒蛋白的檢查,方能初步評估肝癌的風險。
陳國鋅主任也表示,利用機械手臂摘除腫瘤,效果與傳統手術相當,造成的創傷及併發症卻減少許多;然而個別病患是否適合藉由機械手臂手術,仍需由醫師評估。
醫師指出,機械手臂腹腔鏡手術,出血量相對較少,較傳統腹腔鏡機械動作靈活,可於狹小空間執行較細膩動作。手術時主刀醫師於控制台操控機器,機械手臂在病人體內,可以依主刀醫師意志執行手術。有些癌症傳統手術需製造較大的傷口,患者常發生手術後疼痛與傷口感染的問題。
透過機械手臂輔助系統,醫師可坐在操控座上,觀察放大的三度立體空間影像,透過主控台控制3-4支安裝在手術台上的機器手臂及腹腔鏡器械,完成更精細的手術。
醫師指出,機械手臂手術系統對身體的創傷較小、降低失血量及輸血需求、降低術後疼痛與不適、降低感染風險、縮短住院復原時間,能讓患者更快速恢復日常活動,傷疤也會較小。
醫師表示,機械手臂系統透過數個小洞進行手術,創傷明顯減少。機器手臂可消除手術者手的顫動達穩定性,在手術時隨時可正確定位移動至手術部位,透過影像系統手術部位可放大數倍。
***-----------------------------------------------------------------------***
癌症新發現! 屬新陳代謝疾病
摘錄自:2014/05/27  華視新聞網【綜合報導】癌症研究有突破性發現。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是一種對於葡萄糖的「新陳代謝」變異的細胞,跟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而且研究還指出,只要抑制關鍵酵素與致癌因子結合,就可以對癌細胞「斷糧」,讓腫瘤縮小三分之一,未來研究抑制方法成功後,有機會取代傳統的化療,可能將癌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
對患者來說就是痛苦的開始,電療、化療,身心都承受極大的痛楚,但以後癌症有機會可以逆轉,有新的治療方式。國衛院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發現癌症,其實就像糖尿病一樣,屬於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簡單來說,一般正常細胞可以透過一種PKM2酵素,分解葡萄糖,轉化為能量及二氧化碳;但是癌細胞當中,卻有致癌因子JMJD5,會跟PKM2酵素結合,讓葡萄糖大多變成了乳酸,促使腫瘤生長。事實上讓癌症細胞不能夠生長的話,就會抑制癌症。
阻PKM2結合致癌因子 可縮小腫瘤,只要抑制致癌因子作為標靶,甚至可以讓腫瘤縮小三分之一,有機會以新的方式治療癌症。促進新陳代謝,癌患最好少吃甜食,也因為癌症是新陳代謝疾病,均衡飲食、多運動,能夠預防。罹癌時也要少吃甜食,避免癌細胞過度生長。健康生活,就是預防癌症、控制癌症的不二法門。
***-----------------------------------------------------------------------***
★老年人容易罹癌有原因! 美研究:代謝失調加速腫瘤生成
摘錄自:2020/08/24 自由時報【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老化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發生疾病的危險因子,特別是當一個人在65歲之後,罹患多種癌症與致死率風險也會相對提高;但是,兩者之間複雜的因果關係,依舊沒有相關研究能夠提出強而有力證據。不過,近期一項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中的研究指出,人體衰老造成的代謝失調,會讓體內環境有利於腫瘤順利生成、轉移擴散並侵害人體各組織器官。
過去幾十年來,對於老化與致癌率之間的因果關係,有些科學家提出個體細胞內的DNA因老化造成的損傷、「積少成多」可能就是關鍵因素,但美國康乃爾大學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團隊認為這種解釋不夠全面。
為了驗證老化與致癌率之間的因果假設,研究團隊起初先收集兩組志願者的血清,分別來自於30名30歲(含)以下的健康供血者,以及30名60歲(含)以上的供血者,並將這些血清拿來「餵」予培養皿內的癌細胞,結果癌細胞在短時間內發生不同變化。
吸收到年輕族群血清的癌細胞大多都能保持原先狀態,但老年族群的血清卻會促使癌細胞中與侵襲和轉移有關的蛋白質數量明顯增多;也就是說,老年人的血清竟然會幫助癌細胞加速獲取擴散與侵襲身體各器官。
不僅如此,在動物試驗過程中,吸收到老年血清的癌細胞,甚至對當前2種醫界常用來治療多種癌症的化療藥物(紫杉醇與卡鉑),產生抗藥性。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解釋,人體衰老過程伴隨而來的代謝失調起了關鍵作用,首先會促使人體血液中一種名為MMA的代謝物質明顯增加,進而讓癌細胞有能力進行轉移、擴散、生存並不停成長,最終導致癌症惡化。
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腫瘤科教授張翔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明確揭示身體代謝在老化過程與癌症生成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未來或許也能依此開發出相關的新型標靶療法,從而降低老年族群的癌症致死率。
***--------------------------------------------------------------------***
腫瘤指數高罹癌? 醫師:只能作參考數值
2012/10/11【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腫瘤指數是身體內正常細胞,碰到癌症或是嚴重發炎反應等疾病時,細胞會分泌較多的蛋白質或是醣體進入血清裡,由儀器去測定這些物質的量;不過,醫師指出,腫瘤指數不但不能單獨當作癌症診斷的標準,也不能當成是早期診斷的依據,只能被視為參考數值,民眾不需太多擔心。
阮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黃冠誠表示,腫瘤指數主要用來作為癌症治療追蹤指標,依照指數的上升或下降,可判別治療效果是否有效,有助於更換藥物,使患者的病情能獲得有效控制,但也需配合包括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其他影像醫學檢查,才有可能早期偵測腫瘤或復發。
腫瘤指數約在治療期間2至3個月,需追蹤檢查一次,觀察治療後指數是否有下降;黃冠誠說,指數高低和嚴重度並無直接關係,像是有抽菸、消化性潰瘍、肝硬化等情況的患者,都有可能因血液檢驗時造成腫瘤指數升高,另外,也有部分民眾因對腫瘤指數敏感性不高,雖檢查出來在正常指數範圍,卻恐是癌症患者。
黃冠誠呼籲,民眾別因看到體檢報告腫瘤指數偏高,就認定自己得了癌症,體檢報告主要是檢查身體是否健康,若要確定自己是否有罹癌的風險,仍需諮詢專業醫師,依據個人體質,包括家族史、年齡、症狀等是否有危險因子,再作進一步診斷檢查。
***-----------------------------------------------------------------------***
《愛吃重鹹易得胃癌》胃癌發病率日、韓爭世界第一目前韓國占絕對優勢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韓國胃癌發病率在世界各國當中,是名列前茅的國家。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韓國人的飲食結構增加胃癌危險因子;預防可從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著手,這種病症被視為胃癌的癌前狀態。
林醫師指出,從上世紀八○年代到九○年代,韓國曾經跟日本互相競爭世界胃癌發病率第一的排名寶座,後來從二○○二年開始,韓國以絕對優勢佔據了世界胃癌發病率的頭把交椅,究其原因,終於發現跟韓國人的高鹽飲食、愛吃醃製品有關。
林奕良醫師進一步指出,多項研究表明,高鹽飲食、嗜吃醃製品都是胃癌的危險因子,因為高鹽可以破壞胃黏膜屏障,促使致癌物質容易與胃黏膜發生作用。此外,烈酒、燙食、暴飲暴食等飲食習慣也容易破壞胃黏膜屏障,而大量吸菸會增加唾液中的硫氰酸鹽,促進胃內亞硝酸胺的合成,這些因素都會增加發生癌變的機會。
中醫可於癌症發生前介入治療,目前認可的胃癌發病模式中,慢性萎縮性胃炎被視為胃癌的癌前狀態,患者通常會表現出胃脘痞滿、疼痛、食慾減退、時常噯氣、泛酸等不典型症候,而胃陰虧損加上胃絡瘀阻,導致胃失滋潤濡養,為造成胃腺體萎縮的重要病機。
治宜健運脾胃、滋養腺體、補虛去瘀,適合使用益氣藥、養陰藥、行氣藥、祛瘀藥等中藥材。益氣藥包括黃耆、黨參、茯苓、白朮;養陰藥包括沙參 、生地、女貞子;行氣藥包括鬱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祛瘀藥包括三棱、莪朮、桃仁。 2012/09/03 台灣新生報

******
★口味太重!一家七口大腸全長息肉 醫師憂「恐癌變」
摘錄自:2019/03/19 TVBS【編輯 林瑩真 報導】現代人飲食精緻,卻容易造成身體不健康!彰化一名邱姓男子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沒想到竟是陽性反應,大腸長了3個息肉,其中一個是管狀腺瘤,有「癌變」跡象。醫師建議邱男家人也接受檢查,結果一家七口全都驗出息肉,顯然一家人飲食口味過重。
綜合媒體報導,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楊智超醫師指出,邱男腸壁長了3個息肉,切除送驗確定2個是較無害的增生性息肉,但有一個卻是已有癌化跡象的管狀腺瘤,恐是大腸癌前兆。因此醫師建議邱男全家人都接受檢查,沒想到結果更可怕,因為一家七口包括邱男、大女兒、大兒子、三女、小兒子及2名媳婦全都驗出大腸息肉的蹤跡。
醫師原本擔心是家族病史,然而,已經出嫁20年的二女兒及出嫁18年的四女兒卻沒事,一問之下,才知道出嫁的2人跟著夫家養生,飲食相對清淡,但娘家卻偏愛重油重鹹的料理,又熱愛含大量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及醃製品,因此醫師推斷,可能是遺傳體質加上不健康的飲食讓邱家人全都有大腸息肉的情況。
楊智超醫師提醒,國人飲食過度精緻,大腸癌連續11年居於十大癌症首位,每年平均都有1.5萬人罹病,因此建議國人飲食要少油少鹽多吃高纖食物,減少高脂肪高熱量攝取以及不乾淨的食物,同時也要多運動,才能促進腸道蠕動,保持健康。
***-----------------------------------------------------------------------***
大腸癌第4期不化療 中醫助他抗癌12年
摘錄自:2018/01/07   自由時報【記者陳昀/桃園報導】西醫透過放射、化療治療癌症,患者經常會出現疲倦、嘴破、暈眩等後遺症,容易放棄。桃園市中醫師公會今天邀請國內多位臨床中醫師分享透過輔助抗癌的成功經驗,曾有一名罹患大腸癌第四期的66歲阿伯不願接受西醫治療,但在中醫協助下延續12年9個月壽命,令人驚訝。
大林慈濟中醫部主任葉明憲表示,大腸癌的國內罹患率男性第一、女性第二,中醫能透過針灸、推拿及內外服中藥等方式,調養失眠、情緒不穩、便出血等症狀。
葉明憲指出,一名屏東的葉姓老翁66歲時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第4期,但他不願開刀、接受化療,原本預計只剩1年半的壽命,卻靠著中醫療法控制病情活到78歲,延續12年9個月壽命,期間依然能下田工作、當環保志工等。
他強調,中醫療法並沒有消除癌症腫瘤,但大幅減緩葉翁不適症狀,也拉長他存活時間。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部長陳俊良表示,口腔癌目前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5名,每年會新增6500名患者,並有2500人因此死亡,平均死亡年齡也比其他癌症早約10歲,很多人在化療過程中會因為體重驟減、體力衰退不得不中斷療程,但中醫輔助治療能提升免疫力、幫助營養吸收,也能舒緩情緒,是兼顧生理、心理的全能治療,根據臨床研究,對鼻咽癌、口腔癌、下咽癌及咽喉癌等頭頸癌都有幫助。
他分享說,52歲陳姓男子半年前確診口腔癌,長庚中醫病房以中藥漱口水、外用白芷凝膠及內服中藥為他調養,緩解化療後產生的皮膚炎、口腔黏膜炎,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讓他順利完成7週的化療療程。
【倪海厦中醫師:一位舌癌病人,白人56歲,在今年初來看我,吃中藥近四個月了,他來時就已經開過三次刀,每開一次癌症就擴散一次,初診時,好像看機器人的臉一樣,今天來傳真說已經近乎正常了,完全摸不到腫瘤,精神體力睡眠與胃口大小便都好了,我提出這案例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夠記取教訓,一般癌症如果只是開刀後擴散開,還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做了化學治療後就不一樣了,幾乎都是死症,我實在是無力回天了.】
***-----------------------------------------------------------------------***
★身體維持較高濃度維生素D 得大腸癌風險降31%
摘錄自:2018/06/15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最新研究指出,人體內的維生素D若維持在較高濃度狀態,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將降低31%;食用鮭魚、牛乳、雞蛋能攝取到維生素D,適度曬太陽也可自行合成維生素D。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維生素D與大腸直腸癌之間的關聯,分析逾5700病患案例,並用7100名無癌受試者做為對照,發現缺乏攝取維生素D的人們,在5年的追蹤研究期間,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多出31%。
研究作者、美國癌症協會流行病學家麥卡克勞(Marji L. McCullough)博士指出,「目前醫療機構並不推薦使用維生素D預防大腸直腸癌」,他表示,這項研究提供新資訊供醫療研究參考,可將維持骨骼健康的維生素D建議濃度,同時視為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最佳濃度。
****** 
★體內維他命D含量,和癌症可能有關 癌友化療期間可以吃嗎?醫師解答
摘錄自:2020/01/16  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采實文化】近十幾年來,癌症發生率愈來愈高,維他命D跟癌症的研究日新月異,我們發現有很多癌症的發生率跟血液中維他命D的濃度成反比,意思就是說當血液中的維他命D濃度越低時,某些癌症的發生率就會特別的高,而且在罹患癌症的族群裡,若患者的維他命D濃度愈低,預後也會比較差,特別是大腸癌、乳癌、前列腺癌最明顯,現在有很多流行病學研究也支持這個理論了。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維他命D可以影響很多致癌基因的表現,所以很多維他命D濃度特別低的人,他們身上細胞的致癌基因有可能會表現比較強,理所當然得到癌症的機會會比較高。那如果讓維他命D濃度變得超高就完全可以預防癌症呢?這個目前為止是不清楚的。我們目前看到的是維他命D濃度最低的那一群人,得到某些癌症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所以結論是,不要讓自己體內維他命D太低,因為太低罹患癌症的機率就會變高。
江醫師小教室
Q:哪些癌症可以藉由補充維他命D來預防呢?
A:任何癌症都可以藉由補充維他命D來預防,只是有的研究證據較強,有的較弱。目前很多癌症的發生率和血中維他命D的濃度成反比,但我必須說明的是,每個癌症可能需要的維他命D預防濃度並不一樣,所以要建議一個最好的維他命D補充量有點困難,而且每個人的吸收也不一樣(通常是飯後吃,因為維他命D是脂溶性)。
所以確實要補充多少,真的很難給一個最好的建議。我自己現在每天吃1000∼ 2000IU,我的癌症病患每天2000IU起跳,但我會定期追蹤他們血中維他命D濃度,因為我心中有一個我想要的值,而我心中的這把尺,會根據病情不同而有不同。
Q:癌症病人什麼時候適合開始補充維他命D?
A:當癌症確診後,就請開始補充維他命D,並建議至少從2000IU開始,化療中絕對不要停止。維他命D早已被證實會增加很多化療藥物的效果,同時還可能可以降低一些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化療完畢後,請持續補充,因為你要利用維他命D來預防癌症的復發。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所以請將補充維他命D 當作日常照護的一部分,一輩子持續補充。
***-----------------------------------------------------------------------***
台灣40年癌症地圖:台北是健康了,但中彰雲嘉卻變成「重癌鄉鎮」
 摘錄自:2016/04/17 三立新聞網【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中興大學環境工程教授莊秉潔17日在臉書貼文公布,最新的全癌症死亡率分佈地圖(1972-2011)。並表示大家可以看到中雲嘉持續惡化中。
莊秉潔教授指出,台北在1981年許多鄉鎮不是紅色就是紫色,分別代表全台最高的10%或顯著高的鄉鎮。但自從1980後工廠遷出台北及1997後台北捷運陸續通車後,其癌症相對於全台就開始減少了。已經有不少行政區成了代表最低10%的鄉鎮區的白色或顯著低的黃色。但是中雲嘉就正好相反。
莊教授認為,在1981年除了台南少數海線鄉,因地下水砷的污染,是屬於顯著高的紫色。絕大部份是平均值的綠色,甚到有許多是最低10%的白色或顯著低的黃色,大多在中部內陸平原的鄉鎮。另大家最近常聽到南風台西的故事,所屬的彰化的大城鄉,在1981年代居然是屬於顯著低的黃色。
但之後就開始惡化,尤其是1991-至今這二十年惡化的最嚴重。彰化的大城鄉從三十年前顯著低的鄉,成了近二十年顯著高前10%的鄉鎮了。而許多中雲嘉內陸的平地地區也從顯著低的健康鄉鎮轉成為重癌症鄉。
你要問我為什麼?這絕對與環境變化習習相關。台中電廠1991年開始陸續商轉、六輕工業區工廠1997後陸續商轉。當然還有許多電弧爐業、玻璃工廠等高污染的工廠進駐。其燒生煤排放的重金屬、戴爾辛隨著煙流沉降在表土。它們的飛灰及底灰,如没處置好,隨處堆棄。從土壤之檢測資料,表土5cm之各種重金屬常比30cm之土壤來的高。
這表土較高的現象,代表是這些致癌物質是因空氣污染沉降在表土所造成的。而這骯髒的表土,風一吹,可以到你的碗裡、或你在外面工作、你手髒了没洗乾淨而食入。也可能沈降在農作物上,而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中。而我們中部又不常下雨,也幾乎没有大颱風,可以將沈降在表土的污染物洗乾淨或沖到台灣海峽。所以這些表土的污染持續累積,污染越來越嚴重。當然您亦可能直接吸入致癌的空氣。
******
一條街8癌死 六輕10公里內罹癌高?
摘錄自:2009/06/29 TVBS 【張子銘 報導】最新一份公佈在雲林縣府環保局,由台大公衛學者研究發現的報告,指出在六輕運轉後,周邊10公里內的鄉鎮,民眾癌症發生率,比其他地區多上3成,而且多是罹患肺癌、肝癌和白血病,確實在麥寮有一條街,短短300公尺內就有8個人罹患癌症死亡,住在這條「癌症街」的居民,生活中出現嚴重的癌症恐慌,有一位46歲的罹癌患者無法工作,想遠離,又無法離開自己的家園。台西鄉民發起的雲林縣耘林藝術人文生態關懷協會從戶政單位收集資料,比對發現從1976年到2014年的戶籍人數逐年下降25%,但身故人數卻增加50%,且多數死因不明,呼籲雲林縣政府關切六輕周遭鄉鎮居民的健康風險。
46歲的林先生,家住麥寮六輕旁,今年發現罹患食道癌,癌細胞擴散到肺部,手術後沒辦法工作,每天只能絕望的待在家中。罹癌患者媽媽:「六輕還沒來以前還沒有生病,六輕才來沒多久,哪知道。」附近鄰居離癌的人不在少數,甚至出現了一條街,300公尺就有8個人離癌死亡。台西鄉五港村長:「都是罹癌死的居多,大多罹癌死的。」記者:「機率是多少?」台西鄉五港村長:「機率占7成。」
根據台大公衛學者發現,在六輕運轉後,周圍10公里的5個鄉鎮,像是麥寮、崙背、台西、東勢、四湖,罹患血癌、肝癌、全癌症,最高還高到正常區域的十倍!聽到這個消息,居民的心很痛。按照這種情況,未來如果不做改善,罹癌的機率還可能再增加。對於常跑告別式的縣議員、地方民代,心裡感觸最深。雲林縣議員許忠富:「比較上我感覺肺癌和肝癌占多數。」
縣議員說光麥寮地區,一年就得捻香將近200次,捻香捻到心酸,但又沒有辦法直接證明跟六輕有關,只能夠等公衛學者的研究報告建立起世代樣本,長期追蹤釐清因果關係。
***-----------------------------------------------------------------------***
雌激素加黃體素治更年期婦女 罹乳癌機率增
摘錄自:2009/02/05  法新社【陳 蓉 報導】 加州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更年期後婦女,接受混合荷爾蒙替代治療長達至少5年,罹患乳癌的機率加倍。
史丹福大學研究學者也指出,一旦這些婦女停止使用雌激素及黃體激素混合治療,罹患乳癌的機率一年內可以下降至少28%。
明天發行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刊出的這篇研究共同作者史提法尼克(Marcia Stefanic)指出:「這是雌激素加黃體激素導致乳癌的有力證據。」
她表示:「婦女開始用荷爾蒙治療,5年間她們罹患乳癌的機率顯然升高。停止使用,一年內,她們罹患機率恢復正常。這是很合理的因果數據。」
但這項研究並不包括只使用雌激素的婦女。之前的研究顯示只使用雌激素治療婦女,多數罹患乳癌機率並沒有升高。
評論
    婦女的更年期問題,根本就不是一種病,是每一位正常的婦女都有的必經過程,吃中藥就可以緩解其不適的症狀,結果這種問題卻被西藥廠拿來做文章,硬要說成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樣才有理由賣藥啊,於是提出使用荷爾蒙替代治療,可以避免婦女們得到骨質疏鬆症,西藥廠使用這種騙人的手段,目的是想賣藥給更年期婦女, 而事實上,這種所謂的荷爾蒙替代治療,不但無法預防骨質疏鬆症,還會造成婦女們更容易得到乳癌,這西藥廠真正是壞透了。《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腫瘤轉移關鍵 榮陽團隊新發現
2014/12/10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腫瘤細胞也懂「策反」!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團隊發表於《癌細胞》期刊的研究發現,口腔癌等頭頸部惡性腫瘤所在部位的「微環境」,常呈現發炎狀態,會促使腫瘤分泌各種細胞激素,吸引本來應該對抗癌細胞的「巨噬細胞」大量聚集在腫瘤部位,因而加速癌症惡化與轉移。北榮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慕華表示,若能透過藥物抑制發炎,或有助防止腫瘤轉移。
楊慕華與陽明微生物免疫所副教授陳念榮、北榮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戴世光等團隊合作,相關研究近4年已3度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楊慕華指出,惡性腫瘤的組成除了癌細胞外,還包括多種宿主細胞,而癌細胞的可怕之處,是能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的攻擊並持續生長,甚至會把宿主的巨噬細胞等「敵人」,變成有利於腫瘤生長的「戰友」,因而導致癌症惡化。
研究團隊發現,部分腫瘤存在的微環境會有輕微發炎的情形,其中發炎物質「阿法型腫瘤壞死因子」,會造成體內1種負責調控基因運作的「轉錄因子」Snail產生「乙醯化」現象,被乙醯化的Snail會促使腫瘤細胞分泌多種細胞激素,進而吸引宿主體內的巨噬細胞向腫瘤部位移動、聚集,而這些被腫瘤吸引的巨噬細胞會失去消滅外來病原的功能,反而變成促進腫瘤血管新生及轉移的「幫兇」。
楊慕華等人觀察臨床頭頸癌患者的切片檢體後發現,腫瘤細胞中的乙醯化Snail愈多,腫瘤部位巨噬細胞聚集的數量愈多。陳念榮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若抑制阿法型腫瘤壞死因子,則巨噬細胞異常聚集與腫瘤轉移的情形都會減少。
除頭頸癌外,研究人員在乳癌動物實驗、大腸直腸癌細胞實驗,以及少部分肺癌患者的腫瘤切片檢體中,都發現類似的狀況;楊慕華推論,發炎造成巨噬細胞「變性」並加速腫瘤的轉移,很可能是多種癌症惡化的原因之一。楊慕華表示,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因是嚼食檳榔及抽菸,目前雖無證據顯示嚼檳榔會導致巨噬細胞異常聚集,但檳榔會引起口腔黏膜局部發炎,很可能與頭頸部癌症惡化有關。
楊慕華分析,現階段化療及標靶藥物等癌症治療方法,多以殺死癌細胞為主要策略,但若能抑制腫瘤引起的發炎反應,或能防止腫瘤轉移。例如用於免疫治療的抗阿法型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或具有抑制乙醯化效果的藥物,或可用於遏止癌症惡化的輔助治療。
***-----------------------------------------------------------------------***
★「癌王」胰臟癌元兇找到了!中研院:常吃「這類食品」害的
摘錄自:2019/03/09  三立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香奈兒總監「老佛爺」卡爾拉格斐日前都因胰臟癌奪命!由於胰臟癌是存活率最低的癌症,5年存活率僅僅只有7%,平均壽命僅餘3~6個月,因此又有「癌症之王」的稱號。中研院近日研究證實,超過9成的胰臟癌患者,會出現一種KRAS基因突變,而糖就是KRAS基因突變的主要成因之一。
據《蘋果日報》報導,主導胰臟癌腫瘤成因研究,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助技師胡春美指出,超過94%的胰臟癌病人會出現KRAS基因異變,據研究,該基因在人體中扮演著細胞分裂的「油門」角色,一旦發生異常,就會造成細胞分裂出現問題,進而生成癌細胞及腫瘤。
胡春美強調,之前約有8成的胰臟癌相關論文都有載明,該類癌症和糖尿病高血糖有高度的關連性,而這些病症都與人體代謝糖分有關,因此研究團隊先前就假設,胰臟是在執行代謝作用發生問題,才會導致基因發生病變。
該團隊自2013年起進行研究,發現無論從人體還是小白鼠身上所得到的結果,高濃度的葡萄糖都會對DNA造成損害,進而使得KRAS基因產生異常突變,並引發胰臟癌。研究成員台大醫院內科副教授、內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廷指出,過去醫學上僅能了解胰臟癌與糖尿病有高度的相關性,這次研究則確認了兩者間實際上有因果關係。
先前也有醫生指出,過去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是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臟炎、家族內有胰臟癌病史、及吸菸民眾。中研院研究團隊則稱,日後若有血糖過高,合併體重減輕等也有可能是胰臟癌徵兆,建議民眾減少含糖飲料、過甜食物的攝取,可以有效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編輯:于川)
***-----------------------------------------------------------------------***
★高CP值抗癌方式 腫瘤專家有以下建議
摘錄自:2019/04/06   聯合新聞網【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抗癌巨大的自費醫療費用支出,被患者及家屬視為「財務毒性」,如何選擇CP值較高的抗癌方式,是許多民眾主要的考量。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指出,以一般癌症治療來說,手術及放療是最便宜的,但藥物幾乎是必需定期使用,後續費用相當可觀。而自我鼓勵與樂觀面對,是不用花錢又最有效增強免疫自癒力的方法之一,學習放鬆,學冥想,運動導引是絕對有幫助的。
季匡華在新書「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提到,研究指出,人的精神意志力可以快速地影響蛋白表徵,甚至比表徵藥物還快。表徵藥物提高PD-1抗體的效果已有許多研究,病友團體的鼓勵對堅持下去很有幫助,改善腸道菌也是相對便宜又有效的方法。
季匡華推薦以下幾種便宜有效,具高CP值的抗癌作法給民眾參考:
⑴ 既便宜又能產生免疫力的方法,藉著用短暫的放射療法併用熱療儘快產生免疫力。
⑵ 避免不必要的標靶藥,因為標靶藥都很貴。
⑶ 抗發炎的藥物。
⑷ 老藥新用增加目前療法效果。
此外,激發體內免疫力來抗癌,是 「CP 值最高」的療法。季匡華說,,由於一個腫瘤花了很長時間長大,如果人體具有足夠對抗腫瘤的免疫力,那這個腫瘤就不會長大了;如果不具足夠免疫力,經過2個小時的手術後,也不會有足夠免疫力。以免疫力的立場來看,輔助性的化療或放療產生免疫力的機率也不太大。因此,「手術前低劑量的同步放射化療,數周之後再去開刀」,趁腫瘤還在身上時,花上一周到四周的時間,殺死一部分的腫瘤以便激發起免疫力對抗癌症,才是 CP 值最高的抗癌方式。
***-----------------------------------------------------------------------***
長庚研究發現 近8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 
摘錄自:2017/10/19  蘋果日報 【沈能元/台北報導】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癌,每年造成8000人死亡,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國人肝癌致病機轉,竟與草藥中的馬兜鈴酸成分有關。林口長庚醫院耗費3年研究,共分析98名肝癌患者發現,其中高達近8成比例,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恐引發基因突變,增加肝癌風險。醫師表示,民眾不應隨意購買、服用來路不明草藥,降低肝癌風險。
負責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謝森永說,傳統認為肝癌致病原因,與肝臟慢性發炎及肝硬化有關,但此最新研究,共蒐集1998至2013年,在長庚及台大醫院治療的98名肝癌病患,經基因定序分析發現,其中76人竟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比率高達78%,凸顯馬兜鈴酸可能與國人肝癌盛行率居高不下有密切相關。
謝森永指出,依動物實驗發現,馬兜鈴酸是現今已知的基因突變物質中,致癌性最高的物質,甚至高於吸菸及紫外線,1990年代就報告過,約100名比利時女性使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作為減重治療後,發生腎衰竭,還有很多人併發膀胱及泌尿道癌。
當民眾服用來路不明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草藥時,馬兜鈴酸進入人體後,其代謝物會有極大「結合DNA」的能力,導致DNA未來在複製時易出現突變,進而提高罹癌風險。他說,傳統總認為肝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但其實只要「曾經」接觸過一定劑量的馬兜鈴酸,就會永久留下「基因突變」的可能。
謝森永說,研究人員再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分析1400個肝癌基因,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於東南亞國家有56%、中國47%、韓國13%,但北美為4.8%、日本2.7%、歐洲1.7%,依此分析發現,亞洲國家肝癌病患普遍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研判可能是亞洲國家民眾有較高的比率使用含馬兜鈴酸的草藥有關,此研究目前已刊登在《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陳俊良說,馬兜鈴酸多用在減重、消腫及治療關節炎,但因馬兜鈴酸恐導致腎癌、膀胱癌等,台灣已於2003年全面禁用含馬兜鈴酸的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5種中藥材,而國內中醫師所使用的中藥材使用前,也都會檢測馬兜鈴酸,因此台灣已不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
陳俊良說,因中國目前仍未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提醒民眾出國旅遊不應隨意購買、服用來路不明草藥,以降低肝癌風險,特別是女性常有減重、消水腫及治療關節炎等需求應更加注意。
***-----------------------------------------------------------------------*** 
★用塑膠袋裝熱湯!母罹子宮內膜癌慘摘子宮 兒女發育全異常 
摘錄自:2019/11/17  TVBS【編輯 范安褀 報導 】生活周遭充斥各種塑膠製品,為人類帶來塑化劑的隱憂,一名40多歲的婦女因泌尿道反覆感染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未料才隔沒多久,她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因發育早熟,生理期提前報到,但卻因不知道須更換衛生棉而引發感染,最後由母親陪同就診。醫師事後仔細向母女詢問,並為兩人安排尿液檢驗後,才發現原因竟和自助餐店的塑膠袋有關。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日前上談話節目《醫師好辣》,分享過去遇過的病例,曾有位40多歲的媽媽前來看診,自述過去一年因泌尿道反覆感染,但每天水喝很多,也沒有憋尿,私處卻出現很多分泌物,隨後轉至婦科治療後,原以為只是一般的黴菌感染,沒想到竟意外檢查出罹患子宮內膜癌,最後只好切除子宮保命。 未料才隔沒多久,該名女病患又帶著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回醫院就診,向醫師表示女兒已經有生理期,但卻因不知道要更換衛生棉而引發感染。為了釐清母女倆罹癌與性早熟的背後原因,洪醫師除了為女童治療感染,也為兩人安排「尿液檢驗DEHP鄰苯二甲酸酯」,結果發現濃度皆偏高3至5倍,經仔細詢問後才發現,由於媽媽下班後沒時間煮晚餐,經常到自助餐店買飯,且每次都會順勢用塑膠袋裝滿一大袋熱湯,帶回去給全家人喝。
由於塑化劑會干擾人體的正常內分泌,且女性荷爾蒙會抑制雄性激素,患者家中就讀國中的兒子,第二性徵至今尚未發育,也被洪醫師推測可能是塑化劑所導致。醫師也提醒患者,應盡可能減少家中塑膠文具或使用塑膠地墊,並改調塑膠袋裝湯的習慣,每天飲用大量白開水,才能減少塑化劑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據ETtoday報導,台北市聯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吳欣潔指出,塑化劑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在塑化劑的環境中,恐怕會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還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乳房提早發育等問題。此外,孕婦尿液中含有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也可能大幅增加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的風險。 因此,平時除了少吃家禽的皮和內臟外,盡量少用含有大量塑化劑的保鮮膜,還有以鄰苯二甲酸酯作為定香劑的美妝品、保養品及清潔用品,孩童玩玩具後也要先用肥皂洗手再進食。
****** 
★愛用塑膠碗裝熱湯!她胸痛不給尪碰 醫檢查嘆:乳癌
摘錄自:2020/01/11 TVBS【談雍雍 報導】現代人外食頻率高,但不少店家都會用塑膠袋裝熱食,讓許多民眾擔心會有塑化劑問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節目中分享,一名65歲的老婦會固定來洗腎,而她和老公感情非常好,但某次先生跟他透露與老婆恩愛時,卻發現她不給碰「胸部」並表示會痛,檢查發現竟是乳癌第二期,推測引起癌症的原因,恐與一個習慣有些關聯。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一名65歲婦人,每2天就會來洗腎,和老公感情非常好,每次洗腎老公也都會陪她來。但某次這名先生偷偷詢問洪永祥,一個困擾已久的問題。
他指出,近半個月老婆都神色有異,不僅恩愛時,胸部完全不給碰,還多次把他手撥開,後來甚至發現老婆連內衣都不敢穿,因為一碰到就會劇痛,加上會有不明分泌物。洪永祥檢查後,在婦人右側胸部摸到一個3、4公分的硬塊,後來立刻幫她轉至一般外科,沒想到確診是乳癌第二期,所幸手術後加上放射治療、賀爾蒙療法,病情已獲得良好控制。
洪永祥後來突然想到,婦人每次吃東西都是用美耐皿的塑膠碗,以前年輕因為在市場擺攤賣麵,也是用同樣材質的碗裝「他們家的麵攤都是用塑膠美耐皿,只要裝熱湯超過40°C,就會有些塑化劑溶解出來,想說她長期應該是這樣子在喝」推測這可能是造成婦人罹癌的因素之一,而洪永祥也提醒,乳癌跟塑化劑息息相關,建議不要用塑膠碗裝過熱的湯,長期接觸恐有致癌風險。
******
★用塑膠容器會吃到塑化劑?食藥署:避開「這5條件」就不用擔心
摘錄自:2020/01/14    新頭殼newtalk 【新頭殼newtalk林芷湲 綜合報導】不少民眾都對使用塑膠容器承裝食物保有疑慮,深怕吃到塑化劑,對身體造成危害,對此,食藥署表示,並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某些塑膠製品如寶特瓶就沒有添加。此外,針對民眾使用塑膠容器承裝食物的擔憂,食藥署整理出添加物易轉移至食物上的5大條件:溫度、接觸時間、接觸面積、脂肪含量、材質完整性,只要民眾避免以上條件,便可降低吃進添加物的機率。
食藥署說明,塑化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塑化劑種類多元,常被關注衛生安全問題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質地堅硬的聚氯乙烯(PVC)材質,透過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可製成各種軟硬度、韌性之製品,如PVC保鮮膜、PVC軟墊、雨衣、水管等,但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質,如寶特瓶,就沒有必要添加塑化劑。
至於不少民眾擔憂的「以塑膠製品承裝食物是否會將塑化劑吃進肚」,根據食藥署資料,塑膠容器上的添加物確實有可能透過轉移機制轉到食物表面上,產生食安疑慮,但轉移機制強弱受到5大原則影響,包含溫度、接觸時間、接觸面積、脂肪含量、材質完整性等,只要避開這5項原則,便可大大降低攝取添加物的機會。
其中,高溫為使用塑膠容器承裝食物首重的原則,食藥署舉例,若使用電鍋蒸食物、隔水利用水蒸汽加熱,最高溫度約攝氏100度下,這類加熱對於大部分的包材(一號、二號、四號、五號、七號)都能夠承受,且加熱時間通常並非長時間持續,轉移問題通常不會太嚴重。但若把剛炸好的炸物放進微波用包材像是美耐皿等,油的沸騰溫度至少超過攝氏190度,就算放進包材前已經降溫,至多降溫30-40度而已,殘溫仍是遠遠超過美耐皿所能承受的。
此外,食物本身的特性也需要注意,若食物本身為高脂肪食物,民眾就須多加注意,食藥署表示,大部分包材結構是由碳跟氫組成,又稱為脂肪族,脂肪族多不溶於水,因此包材內部材質大多不與水相溶(因此可以防水)。包材與水要互相吸引是相當困難的,但如果包材碰到油,由於彼此都具有脂肪族,就較容易互相吸引。
第三,包材的完整性也相當重要,當包材有破損、或因長期菜瓜布刷洗而受到損傷時,內部的添加物便更有可能轉移至食品上。
最後,接觸時間長短與面積大小也有很直觀的影響,接觸時間越長、接觸面積越大,添加物就有更多機會從包材跑到食物上,轉移程度就會越高,增加風險。不過,食藥署也指出,多數民眾在使用這些包材的時間不會太長,因此並非優先考量的要素。
食藥署最後提醒,針對塑膠類,該署已明定相關標準訂有材質試驗,只要符合「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塑膠材質容器具,在正常使用情形下,不至於造成生理上的影響,一般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