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高低決定運動能力★過敏兒 提防4類食物★玩泥巴 讓孩子更聰明★這裡痛?那裡疼? 當心慮病症作怪!★點痣違反醫師法 美容師被訴★雲霄飛車聽脖子「喀一聲」 女半身癱瘓★"抓茫"校園流行 當心玩出人命!★研究:人類具10秒前預知能力★ 恐怖「畸胎病毒」!施馬倫貝格病毒讓歐洲牛羊頻生死胎★血型╱除了ABO 還有新血型★出血止不住!蔡同榮腦中風病危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致危機懶得洗內褲!單身男「高溫曬正反穿」下面超癢 醫一碰全是膿★手臂上的耳朵 陸醫生妙手自體造耳★720萬顆胃藥恐含致癌物急下架 食藥署長仍不知情★男罹罕病 晨醒如廁 尿暗紅如可樂★喝過的飲料放一天還能喝嗎?實驗結果嚇人!★膠囊打開吃恐胃食道逆流 醫師曝「具有腐蝕性」★藥能不能磨粉 最好先問醫師★人均用量 美國10倍 中國濫用抗生素 超級細菌叢生★★★

 

僵直性脊椎炎纏身 黃正國騎馬擺脫疼痛
〔記者翁聿煌/北縣報導〕台灣百益橄欖油總代理、集安公司負責人黃正國年輕時就患僵直性脊椎炎,每天靠止痛針和安眠藥度日,因緣際會開始騎馬,疼痛竟然不藥而癒。74歲的黃正國和62歲的太太黃白久美堪稱國內最年長的男女騎士搭檔,且樂此不疲。
「騎馬好處多。」騎馬23年的黃正國說,從他騎馬以來,被醫生視為難以根治的僵直性脊椎炎帶來的痛楚大幅緩解,當年因為病痛放棄打高爾夫球,又能上場揮桿,且騎馬有「提肛」的效果,不僅可降低年長者尿失禁問題,還可增進夫妻床笫情趣,雖年逾70歲,「還是一尾活龍」。所以他樂於擔任推廣馬術活動的代言人,出錢出力、還擔任全國馬術協會的榮譽理事長,鼓勵一般民眾、甚至是罹患與他相同疾病、腦性麻痺、過動兒等身心障礙者,都適合騎馬。
黃正國從小就愛運動,28歲發現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隨病況惡化,後來須每天注射止痛藥、晚上靠安眠藥才能入睡,遍尋名醫,還嘗試化學治療,但效果不彰。
他偶然看到別人騎馬,也想試一試,當時拄著枴杖,連路都走不穩,馬場根本不敢讓他騎,在他堅持下終於如願,馬一走動就牽動全身筋骨痛到飆淚,第一次才騎半節課,「一下馬差點痛到跪在地上」。但奇蹟發生,回家後覺得痛苦減輕許多,從此持之以恆練習,果然身體愈來愈好,連原本反對他騎馬的主治醫生都說不可思議。20多年來,黃正國夫妻每週騎馬運動,馬上雄風令人欽羨。:2010/07/19 自由時報
***-----------------------------------------------------------------------***
研究:肚臍高低決定運動能力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田徑場上非洲裔黑人通常是佼佼者,但在泳賽則通常為白人的天下,現在科學家已經找出答案:問題就在這些選手的肚臍決定了上下半身的比例,讓這2項運動所需的衝刺力道與製造波浪能力,明顯佔到優勢。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肚臍是身體的重心,非洲裔選手身材上肚臍位置明顯比白人還高,因此身體重心較高腿部較長,比較能幫助選手在短跑或田徑場上進行速度衝刺,而泳池上需要製造波浪以利身體往前進,這點在軀幹較長的白人上較佔優勢,大約增加1.5%的速度優勢,另外亞洲人在體型上也同樣與白人有這點優勢,因此泳池表現也有潛力。
根據研究人員博江指出,「非洲裔選手移動時身體上半身不斷向前傾可以製造更多的力量,」而在游池裡,白人的優勢在肚臍較低因此軀幹較長。過去學者通常會避免研究黑白人在運動場上的優勢,以免引起「種族」議題看法而模糊焦點,不過身為白人的他與另一名黑人的研究人員,從過去近100年來,男子與女子短跑與自由式成績紀錄來分析,因此得到這些結果。2010/07/14
***-----------------------------------------------------------------------***
過敏兒 提防4類食物
台北市衛生局97年委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學童的常見過敏原篩檢發現,食物過敏原4大食物,分別是螃蟹、蛋白、牛奶及蝦子,呼籲家長別輕忽食物過敏的問題;此外,過敏高危險群學童最好儘早做食物過敏原檢測,以避開自身過敏的食物。
聯醫仁愛院區小兒科溫港生醫師表示,過敏者若食用導致過敏的食物,易引發免疫反應,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常見的症狀包含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及死亡。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也提供抗食物過敏4個小撇步,包括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應盡量少吃。少吃加工食品,避免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添加物誘發過敏。只吃新鮮的海鮮以及多吃含維生素C、E較高的水果,可預防發炎反應。氣喘敏患者也要注意避免柑橘類的果汁、牛奶、巧克力牛奶等可能引發氣喘的飲料,因為這些都含有防腐劑和色素。2010/08/31 聯合新聞網
***-----------------------------------------------------------------------***
研究:玩泥巴 讓孩子更聰明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小孩最喜愛的是玩泥巴遊戲,不過許多家長卻擔心土壤太髒或含有細菌,因此大多不鼓勵孩子玩泥土,但根據美國一份最新研究顯示,泥土所含細菌有助緩和情緒低落,同時能幫助孩子更加聰明。
紐約塞奇學院研究人員馬休絲表示,土壤中含有「牝牛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 vaccae)容易被人體吸入,經過實驗的老鼠證明,吃進含有該菌的食物,老鼠腦部的血清素會增加,焦慮感則降低,走出迷宮的速度提升2倍以上,因此研究人員推論牝牛分枝桿菌可以在哺乳動物上,發揮提升學習能力,緩和情緒低落的功能。
另一名研究人員詹克斯對「牝牛分枝桿菌」的評價更為直接,直稱它為「天然百憂解」,雖然目前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牝牛分枝桿菌可以提升人類學習能力,不過她們一致認為家長讓孩童多接觸大自然戶外是有益處。馬休絲也建議學校可以增加學童接觸戶外環境的機會,讓學童多在戶外接觸土壤,讓細菌發揮對人體應有的功能,家庭中若有空間者,則可以讓小孩從小接觸花園,增添家庭樂趣,也讓孩子從小有機會在家接觸大自然。該份研究報告同時發表在最新的美國微生物學會大會上。2010/06/15 莊瑞萌 (來源:earthartist/維基百科)
***-----------------------------------------------------------------------***
這裡痛?那裡疼? 當心慮病症作怪!
「我的手臂最近經常長了一個白點,會不會是皮膚癌啊?」「我的鼻子怪怪的,經常都會無緣無故聞到怪味道,我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女兒啊!妳明天請假帶我去醫院,我覺得好像有蟲在我的大腿鑽來鑽去。」類似上述的言語是反映出慮病症(Hypochondriasis)患者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擔心。
◎臨床上,慮病症的診斷至少需考慮下列幾點:
●即使醫師已經診斷無病症,但此人仍強烈懷疑(或相信)自己是生病的。
●將輕微的生、心理症狀,放大為嚴重,甚至可能致命的疾病。
●上述的想法造成明顯痛苦,或者影響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之正常功能。
●以上現象持續至少6個月。
許多慮病症的患者過去確實曾有罹患某種疾病的經驗,但是「久病」並未讓他們成為「良醫」,反而是過度擔憂自己的健康,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取代專業醫師的診斷,當起自己的「密醫」來了。因此,當第一個醫師告訴他們「你沒病」,就會轉向第二個、第三個醫師,希望能有下一個「更棒」的醫師能夠告訴他們「你確實患有某某病」。這種行為雖被戲稱為「逛醫院」(hospital shopping),但絕對不像逛街一樣輕鬆,甚至可能因此更加重慮病症的嚴重性。
在傳統的醫院候診環境中,原本只有輕微慮病傾向的人,可能就會被周圍人的焦慮、沮喪情緒所感染,進一步相信自己的確生病了。相對於病識感過低,慮病症患者在心理上,則是病識感過高,或者是一般口語所形容的「太敏感了」。要讓過高的病識感降低,一個很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儘量減少患者接觸過多疾病訊息的非正規管道,特別是網路上流傳的訊息,或是由非醫療專業人員所作的診斷。
最後要提醒慮病症患者周遭的親人,不妨反思「任何負面的症狀,對當事人都存在正面的意義」這句話的涵義。因為在潛意識的層面,許多病症患者是藉由不停抱怨病痛,來換取周遭人的注意與關心。如果周圍的人平日能夠多關注他的心情,或者鼓勵他多擴展人際圈,那麼用「無病呻吟」來換取關愛眼神的機率,就可大大減低了。(作者邱永林為台北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2010/06/13自由時報
***-----------------------------------------------------------------------***
點痣違反醫師法 美容師被訴
〔記者黃良傑/屏東報導〕坊間點痣小心違反醫師法。美容師為女顧客點痣,造成紅腫發炎及色素沉澱,女顧客怒告女美容師許玉蘭,檢察官依違反醫師法起訴許女。
許女(44歲)為內埔鄉一家美容坊負責人,未取得醫師資格,98年9月間,陳姓女客因點痣問題到美容坊求診,許女利用不明醫療儀器點於女客臉上多處,並將具侵入性的不明化學藥品塗抹於點痣處,導致陳女臉部紅腫發炎,同時出現色素沉澱等傷害。被告矢口否認犯行,強調皮膚表層的處理屬於美容師的工作範圍,所使用的美容儀器並非雷射,點痣、去斑並非醫療行為,庭訊時向檢察官喊冤。
屏東地檢署行文衛生署解釋,指「痣」是由黑色素細胞聚集沉積形成,或為先天接近正常發育組織細胞的異常病灶,「斑」則是表皮或黑色素細胞異常,痣、斑雖未必產生功能性障礙,但有別於正常組織,屬皮膚疾病一種,因此痣、斑的去除,應屬醫療行為。
此外,檢方認為坊間設攤點痣若未使用儀器,未交付藥品或沒有侵入性,才不受醫師法的限制,使用化學性藥品在皮膚上灼燒已可認定具有「侵入性」,依法起訴許女。2010/07/04 自由時報
***-----------------------------------------------------------------------***
坐雲霄飛車聽脖子「喀一聲」 女半身癱瘓
又發生因為玩雲霄飛車的意外,大陸四川一名女子,在乘坐雲霄飛車時,聽到脖子發出「喀」一聲,之後整個人昏迷在雲霄飛車上,送到醫院後,被診斷可能就此半身癱瘓。
遊客在雲霄飛車上放聲尖叫,享受速度刺激快感,但是成都一名39歲的女子,第一次搭乘雲霄飛車後,就得躺在病床上。受傷女子:「(雲霄飛車)衝上去的時候,我就發現我頸部『喀』的一下,然後渾身就沒知覺了。」
女子幾乎全身癱瘓,動彈不得,只有左手左腳可以輕微揮動,身體右側都沒知覺,醫師診斷,在雲霄飛車加速往上衝的時候,女子頸椎因為不堪衝力而脫落,可能造成一輩子半身癱瘓,回想事發當時,女子只記得聽到自己脖子受傷的聲音後,就立刻昏迷,醒來後已經躺在遊樂園的醫護室裡。
受傷女子:「那個醫護室的人說,沒必要送醫院,妳睡一會兒就可能恢復了,最後我們同事說,已經待了2個小時了,還是不行。」
遊樂園內的醫護人員,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將女子送往醫院,甚至還說她只是驚嚇過度,延誤送醫,造成女子終身遺憾,醫生表示,除了老人孕婦以外,頸椎神經曾受過傷的人,都不適合乘坐雲霄飛車。 2012/03/12.TVBS

***--------------------------------------------------------------------***
"抓茫"校園流行 當心玩出人命!
2012/11/12 民視新聞 【綜合報導】最近有一種俗稱「抓茫(台語)」的遊戲,在校園廣為流行,花蓮日前就有學生因此腦部缺氧,昏倒受傷送醫;桃園還有學生跌斷六顆牙。這種從國外流傳進來的窒息遊戲,利用捏頸或壓心臟帶來暈眩快感,但國外已經有人因此致死,醫生警告千萬不要別玩,免得出意外。
這位體型壯碩的男生,蹲下沒幾分鐘站起來,朋友雙手在他胸部用力按壓,沒幾秒鐘時間,他隨即昏倒在地,還搐抽幾下才又醒過來,一副剛睡醒的樣子。這種名為「抓茫」的窒息遊戲,相當危險,但沒想到在台灣的國高中似乎已經廣為流傳。
花蓮一所學校兩名學生就真的不要命,上個月在網路接觸到這種遊戲後就在學校嚐試,導致一名學生腦部缺氧、昏倒受傷送醫,儘管事後已經沒有大礙,但這種接近死玩的遊戲,已經引起校方高度重視。無獨有偶,在桃園也發生類似案例,該名學生還因此跌斷六顆牙,家長告上法院,對方學生判賠50萬元。
這種名叫「抓茫」的窒息遊戲來自於歐美,又被稱做壓心臟、太空人,玩的人容易因為昏倒摔傷,還可能造成腦部後遺症,嚴重還會休克致命。這種窒息遊戲,會帶來近似吸食毒品後產生的幻覺,引起年輕人為了追求刺激快感嚐試,但小心!要是貿然嘗試,恐怕從此一覺不醒。
***--------------------------------------------------------------------*** 
研究:人類具10秒前預知能力
2012/11/13.【台灣醒報記者李長勳綜合報導】人類具「特異功能」,擁有超強念力、能未卜先知?這些繪聲繪影、穿鑿附會的認知,並未有堅實的科學根據支持,但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體對即將發生的「大事」確實具有預感能力,並在10秒前就可只預知。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神經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人體對於即將發生的大事件具有感應能力。研究團隊從實驗中發現,人的生理活動會在「即將到來的大事件」發生前10秒左右產生明顯變化,例如瞳孔縮放、心跳加速,以及腦部活動變化等。
為了驗證人體是否真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西北大學神經學家茱莉雅莫斯布里奇與其研究團隊共同分析了24項研究,並將其中存在偏見或錯誤的研究結果刪除。
在試驗中,科學家安排受試者瀏覽一系列的畫面,其中安插部分令人恐懼的畫面隨機出現於圖片群組中。結果顯示,受試者會在10秒前感應到下一個可能是令人恐懼的畫面即將出現。
研究團隊表示,人類的生理活動確實會在事件發生前幾秒產生變化。這一發現顯示,人類潛意識確實能預先感知有「重大事件」即將發生,縱使他們對將發生的事件一無所知,但就是能察覺有「大事」即將發生。
莫斯布里奇表示:「研究證實人體確實具有預知能力,人體可以在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預先感應事件的發生,但目前還無法得知這功能在人體是如何運行的。」
莫斯布里奇及其研究團隊認為人體確實存有「預知」能力,並強調這種能力符合自然法則,並非流言中的「超能力」。雖然莫斯布里奇團隊成功證實人類具有預知能力,不過部分科學家持懷疑角度看待這項研究,「很有可能是研究中的受試者某些主觀偏見恰好發揮而已。」

***-----------------------------------------------------------------------***
恐怖「畸胎病毒」!施馬倫貝格病毒讓歐洲牛羊頻生死胎

2012/03/11 .ETtoday【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繼狂牛病之後,英國南部和東南部大片農場目前正遭受新的打擊,名為「施馬倫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在羊群之間肆虐,成千上萬小羊羔生下來時不是死胎,要不就是畸形怪異,沒多久也掙扎而死。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與《泰晤士報》報導,「施馬倫貝格病毒」於去年夏天在德國小鎮施馬倫貝格被發現因而得名,跟着歐洲多個國家1,000多處牧場先後爆發同類疫情。自今年元月份出現首例感染事件以來,先前的報導指出,英國英格蘭南部和東南部地區已有74家農場受到波及,除了5家是專門飼養牛隻,其餘69家都以養羊為主。不過,在9日的報導指出,英國的Lincolnshire(林肯郡)與Leicestershire(萊斯特郡)也都首次出現這種可怕的「畸胎病毒」,顯示情況逐漸失控。
科學家推測,「施馬倫貝格病毒」於去年秋天透過蚊蟲傳播,穿過英吉利海峽或北海而傳到英國。母牲畜感染之後,產奶量减少並出現腹瀉,但症状不太明顯,所以通常直到分娩小羊時,人們才知道他們的牲畜已經染上這種可怕的病毒(看照片請至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311/30923.htm )。
英國每年有上百萬的羔羊出生,據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Food and Rural Affairs)統計,受此影響,英國損失最慘重的農場也損失高達20%的新生羔羊。全英國牧場組織也表示,「施馬倫貝格病毒」是個「已啟動的計時炸彈」,各牧場必須小心防範。
由於隨著天氣漸暖,產羔羊的季節眼看著就要到來,如果病毒學家等專家在此之前還找不出「施馬倫貝格病毒」的傳播途徑和對抗方法,歐洲各地的農場將遭遇真正的災難。所幸,在有關「施馬倫貝格病毒」的報導中,都顯示目前沒有證據會傳染給人類。

***--------------------------------------------------------------------***
血型╱除了ABO 還有新血型
摘錄自:2012/05/02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美國科學家室發現,除了常見的ABO血型外,另有兩種帶有特殊運輸蛋白的新血型,命名為「朗格雷(Langereis)」和「朱尼奧( Junior)」。
ABO血型最早由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施泰納(Landsteiner) 於1900年發現,並於1930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羅仕錡表示,在之後數十年,科學家又相繼發現了Rh、Kidd、MN和Kell等血型。
至於美國新發現的前述兩種血型,他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有病患在輸血過程中出現抗體反應,卻無法得知其相對應的特殊蛋白,如今終於獲得突破,使得血型家族又多了兩個成員。血液基金會業務處長林敏昌指出,一般人以為人類只有ABO和Rh兩套血型系統,其實根據醫學界發現,若以紅血球界定,目前已知至少有300種血型系統,主要由位於紅血球細胞膜上的各種特殊抗原表現決定,再依抗原表現強弱,有一些亞型,在分布上,也隨著不同人種而有所差異。
林敏昌解釋,A型血代表紅血球表面有A型抗原,這些人的血清中會產生對抗B型抗原的抗體。血型為A型的人,只可接受A型或O型的血液;B型血的人紅血球表面有B型抗原,其血清會對A型抗原產生抗體。
AB型 全適受血者
至於AB型血的人,其紅血球表面同時有A型及B型抗原,他們的血清不會產生對抗A或B型抗原的抗體。因此,AB型血的人可接受來自A型、B型或O型捐血者的血液,也稱為「全適受血者」。血型由父母遺傳,當精卵結合,就有兩個來自父母親的基因配對,決定子女的血型。控制ABO血型的,是位於第九對染色體上的A、B、i基因,其中A及B屬於顯性基因,i屬於隱性基因。
Rh陰性 國人比率低
至於Rh抗原,林敏昌說,Rh陽性,代表紅血球表面有Rh因子,Rh陰性,則代表紅血球沒有Rh因子。根據統計,國人Rh陰性比率低,約千分之三,由於民眾對Rh血型瞭解不多,過去常見有人大出血,對外急徵Rh陰性血液的新聞。不過,馬偕醫院輸血醫學暨分子人類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表示,從1988年至今,該院只發現1名Rh陰性患者,輸了Rh陽性血後出現抗體,但並未造成傷害。她強調,如果已知患者為Rh陰性,就輸同型血,但如果缺血,則不必堅持要輸陰性血,因為Rh血型「陰陽」可以互通。

***-----------------------------------------------------------------------***
出血止不住!蔡同榮腦中風病危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致危機
2013/12/23 NOWnews【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前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腦中風未脫險境,病情之所以如此嚴重,根據了解內情的醫師透露,正是因為蔡同榮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導致開腦、清除血塊時,血流不止,一發不可收拾。醫師提醒,國內有近10萬人在服用包括阿斯匹林在內的抗凝血劑、抗血板劑等,預防中風、心肌梗塞復發,都是出血高危險族群,須定期回診。
不吃不行,但吃了又有風險!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抗凝血劑是必要之惡,尤其,針對心房顫動、置換人工瓣膜的病患來說,如果不用抗凝血劑,10年內罹患阻塞性腦中風的機率高達3成,但相對於長期服藥一年內約1%的大出血機率,兩害相權只能取其輕。
事實上,包括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阿斯匹林,以及臨床常見的「可邁丁」抗凝血藥物、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甚至於是用來搶救腦中風的血栓溶解劑,皆會提高出血機率,一個小碰撞、小傷口,都可能演變成致命危機。
洪惠風說,常見的就是患者突然腦出血,開腦開到一半,出血止都止不住,大幅增加死亡率,情況危急之下,醫師只能拚一下。
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就收治過一名頭部撞傷患者,人在醫院時,意識清楚,檢查一切正常,沒想到回家後突然暈倒,二度送醫,電腦斷層發現,竟是慢性出血的硬腦膜下出血,一問之下,正是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導致內出血不斷。
醫師建議,為避免類似遺憾,高出血風險族群平常最好把用藥的名單,護貝隨身攜帶,以便危急時,醫師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正確處置;且服用抗凝血劑患者,務必每三個月至少回診一次,抽血檢查,控制藥物劑量,預防血栓之餘,也減少出血風險。
***-----------------------------------------------------------------------***

★懶得洗內褲!單身男「高溫曬正反穿」下面超癢 醫一碰全是膿
摘錄自:2019/10/13   CTWANT  【編輯 / 林妍君】一名單身男子深信高溫能夠殺菌,居然偷懶不洗內褲,只曬在陽台,然後正反面交換穿,結果會陰部化膿,最後切快5公分以上的傷口才把膿完整清出。醫師洪暐傑表示,男子患的是佛尼爾氏壞疽(Fournier's gangrene),未及時處置,死亡率相當高。
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媽媽好神》節目中分享,一名單身租房在外的30歲男病患因為嫌洗衣服麻煩,所以乾脆每件都不洗;病患告訴他,高溫能夠瞬間殺菌,因此每次穿完內褲後,就把內褲放在鐵板上曬,隔天再換邊穿,「細菌殺得掉,別擔心。」
由於沒有清洗內褲,男病患常常下體搔癢,癢了就不停抓抓抓,後來開始感到疼痛,受不了去看診。洪暐傑用超音波一照,發現裡面全是液體,加上男病患有發燒症狀,表示身體應該在發炎,果然輕輕用手指一點,「裡面全是膿。」
洪暐傑指出,男子患的是佛尼爾氏壞疽(Fournier's gangrene),是會陰部嚴重的感染,若不及時治療,致死率高達70%-100%,而為了全面清除,手術時通常都會切大範圍的清創,甚至10公分以上都有可能。他解釋,「一般內褲上都會有殘留尿液,容易有細菌,男子在抓癢的過程中製造出傷口,細菌透過傷口跑進去。」還是提醒大家要天天更換內衣褲,免得得不償失。
***-----------------------------------------------------------------------***
手臂上的耳朵 陸醫生妙手自體造耳
摘錄自:2016/11/10.中央社【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0日電】一名中國大陸民眾去年因車禍右耳毀損,醫生利用他的肋軟骨雕刻成耳支架,埋進患者手臂,待生長完成後再移植。這個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情節,有望讓患者重拾自信。
綜合央視網及北京青年報報導,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郭樹忠9日進行這場不太尋常的手術。
這名患者因車禍耳廓脫離,右耳廓及右臉頰都有組織缺失。郭樹忠了解臉上的器官毀損會造成當事人自卑及焦慮,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在瞭解病情後,決定首次採取耳朵再造手術。
郭樹忠取患者的肋軟骨雕刻成耳支架,並埋進患者的右前臂擴張好的皮瓣下,待右臂上的的耳朵生長完備後,再通過顯微外科的血管吻合技術,移植於頭部。
報導指出,這不是大陸首次取肋骨再造耳朵的病例。兩年前,就有一名25歲男子因為雙耳都沒有耳廓而到醫院整形。因為他的肋骨還未完全鈣化,醫生決定通過自體取骨方式重塑耳朵。
這名醫生首先注入矽膠球囊,使耳朵周圍皮膚擴張,1個月後產生出多餘的皮膚,為後期耳廓再造做準備;約3個月後,再從肋骨取骨,塑造耳廓;半年後,將耳蝸、耳垂、耳屏細緻化處理,最後有了一雙正常的耳朵。
***--------------------------------------------------------------------***
★720萬顆胃藥恐含致癌物急下架 食藥署長仍不知情
摘錄自:2020/06/19  自由時報【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部分胃藥成分「ranitidine」恐含致癌物「NDMA」成分,國內藥廠今天下架10批、約720萬顆「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後續恐有更多藥廠將陸續下架更多胃藥;胃藥恐含致癌物風波再起,但食藥署長吳秀梅接獲記者詢問,表示仍不知情,還要再去了解。
去年九月,食藥署監視國際藥物安全訊息時,發現有關胃藥成分中「ranitidine」原料藥含有不純物「NDMA」成分,是可能致癌物,先緊急要求國內38款胃藥下架檢驗,經確認沒有問題後再重新上架。
不過國際最新研究發現「ranitidine」(雷尼替丁)放愈久、致癌物NDMA愈多。食藥署5月要求全台藥廠自主檢驗,今天確認「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共10批次要先下架。
食藥署簡技黃琴喨說,今年5月發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雷尼替丁成分藥品放愈久、生成的NDMA量恐愈來愈多,因此立即發函全台各藥廠,要求業者針對市售含雷尼替丁成分藥品進行逐批自主檢驗。
不過檢驗結果和下架資訊,食藥署悄悄放在官網「藥品回收專區」,並未公布和發布下架消息。黃辯稱,這是因為藥廠主動下架,因此食藥署才沒有公布。吳秀梅也稱,她對此事不知情,要再去了解。
黃琴喨說,下架的「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屬於處方藥,一般民眾無法在藥局買到,只能由醫師開立處方箋才能取得。至於台灣一年用量多少?黃表示「無法得知」。
***--------------------------------------------------------------------***
★男罹罕病 晨醒如廁 尿暗紅如可樂
摘錄自:2017/04/12   中華日報 【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一名  30多歲男性早上睡醒後如廁,發現小便顏色竟像「可樂」般的暗紅色,以為是血尿趕緊就醫,經血液科抽骨髓及流式細胞儀檢查時,才確診罹患罕見的「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  PNH)」。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是一種溶血疾病,十分罕見且複雜。患者的紅血球因缺乏保護蛋白,易受免疫系統補體分子攻擊,引起溶血反應。疾病名稱裡有夜間,是因為有些患者在睡覺時容易發生溶血,釋出的血紅素會經由腎臟排到尿液裡,因此睡醒後第一次如廁會呈現可樂般的顏色。
除了尿液顏色會改變外,邱宗傑說,如疲倦、貧血、呼吸困難、慢性腎臟病、腹痛、肺動脈高壓、勃起障礙等,都是常見的症狀。
他指出,在台灣,推估約不到  400人罹病,此病  2∼  82歲男女都有可能發生,平均好發年齡為  30歲。據統計,  PHN患者的  5年存活期僅約  6成,血栓是死亡主因之一,占  40%∼  67%,患者發生靜脈栓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  62倍。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指出,目前在治療上,包括有輸血、類固醇藥物和補充維生素等可短暫緩和症狀的支持性療法,以及骨髓移植和單株抗體藥物治療  3種治療方式。其中,單株抗體治療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患者存活率、減緩腎衰竭、防止血栓還有助於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目前台灣已有健保給付單株抗體用於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
侯信安表示,研究顯示,以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後,能良好控制  PNH患者溶血,總存活期與正常人相同,血栓減少  92%,  93%患者腎功能有改善或穩定,而影響患者生活品質最多的疲勞,能在  1週內明顯改善,且作用可持續長達  13個月,提升病患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
喝過的飲料放一天還能喝嗎?實驗結果嚇人!2招防細菌激增
摘錄自:2018/06/17 ETtoday【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歡喝飲料消暑,沒喝完的就留到隔天再喝。不過,有日本節目實測了6款飲料,發現將喝過的飲料放在室溫下一天,飲料的含菌量驚人。專家建議,最好將飲料倒在杯子裡喝,避免交叉汙染,沒喝完的飲料要密封冷藏,但也要盡快喝完,不超過12小時。
日本節目實測的6款飲料包括水、綠茶、麥茶、橙汁、牛奶咖啡以及可樂,先是打開蓋子後喝一口,接著放在28度的常溫、濕度70%的房間裡,然後再進行24小時的細菌數量檢測,結果顯示綠茶因為兒茶酚有抗菌作用,細菌數量從600個下降到490個,而水的細菌數量則是從600個上升到1100個,大麥茶是600個上升到3700個,可樂從600個上升到249萬3800個,橙汁從600個上升到250萬3900個,牛奶咖啡從600個上升到517萬5900個。
對此,經常分享科普知識的大陸網站《科普中國》引述營養師王思露指出,細菌繁殖的如此之快其實非常正常,因為飲料(食物)在密封包裝階段屬於真空狀態,經過開蓋和飲用後很容易接觸到嘴裡或空氣當中的細菌;在後續的存放過程中只要有合適的外界條件(溫度和濕度)和適當的養分,細菌當然會迅速繁殖。
專家進一步分析,飲料當中富含糖分物質,如果是牛奶和咖啡,還會含有部分蛋白質物質,而這些剛好是細菌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那麼這樣飲料是否還能喝?專家說,任何微生物想要產生致病作用都要達到一個量的限定,對於一般人正常情况下飲用的「量」(很少),就算喝掉存放24小時之後的飲料,相對問題也是不大的,而且其實很多人都這樣做過。
雖然問題不大,但專家還是不建議大家這樣做。想要降低飲用的細菌危害,專家說,飲用的過程中最好要倒在杯子裡喝,避免交叉污染,沒喝完的飲料要密封冷藏,但還是要儘快喝完,不超過12小時;當然,最好是飲用小包裝飲料,現喝現開,避免剩餘。
***--------------------------------------------------------------------------***
膠囊打開吃恐胃食道逆流 醫師曝「具有腐蝕性」
摘錄自:2022/10/29 CTWANT【編輯:黃慈語】很多人在吃藥時,都會覺得非常難以下嚥,因此會選擇藥粉來吃,'但當遇到膠囊時,可以打開來吃嗎?外科醫師解答,有些藥物因為含有刺激的成分,具有腐蝕性,所以才做成膠囊的方式來保護,不建議打開來吃。
外科陳榮堅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解答,為什麼有些藥會做成膠囊,就是因為它含有刺激的成分,具有腐蝕性,如果把膠囊打開直接接觸口腔、食道可能會造成灼傷。
他也舉例,之前遇過一位病人,吞膠囊時不小心卡在食道,結果照胃鏡檢查,發現膠囊黏住,已經造成胃食道逆流了,因為原本要進到胃的藥卡在食道,而食道沒辦法把它酸鹼中和,導致藥效釋放出來造成腐蝕。
最後陳榮堅醫師也提醒,吃藥時要多加注意,不建議乾吞膠囊,也不要膠囊打開來吃。
***--------------------------------------------------------------------------***
藥能不能磨粉 最好先問醫師
摘錄自:2018/10/15 自由時報【文/馮雅琪】「藥師,我的孩子還不太會吞藥丸,可以幫忙磨粉?卡好吞!」當家中有無法吞藥的小朋友或長者時,你可能希望藥師能幫忙磨粉分包,增加服藥的便利性,但你知道嗎?磨粉這個小動作,有許多的眉角要注意!
◎破壞藥品安定性:破壞劑型及包裝後,導致藥品安定性降低,保存不易。例如抗生素「安滅菌」為易潮解藥品,磨粉後更易潮解變質,影響藥效。
◎破壞藥品特殊劑型:破壞特殊劑型後,會影響藥品的吸收及藥效。例如藥名有CR、SR、XL的藥品通常為持續釋放劑型,常見有抗癲癇藥「帝拔癲」,磨粉後,緩慢釋放的藥品變為一次釋放,造成藥效過強或副作用。而腸衣錠、腸溶劑型的目的通常是為防止胃酸破壞、減少胃部刺激,如軟便藥「樂可舒」磨粉後,可能造成胃部不適及減少藥品吸收。
◎交互污染:使用同一磨粉機,難免些微殘留前一患者的藥品,可能污染到下位患者的藥品,造成不該出現的藥效、副作用。尤其像具毒性或致畸胎性藥品,影響更大。
◎藥品正確性:藥品磨粉後,即喪失外觀特性,導致無法辨識藥品正確性,特別是白色的藥品。
◎無法彈性用藥:相同用法的藥品一起磨粉後,若病情有改變,無法彈性調整用藥。如軟便劑與其他藥混成一包,萬一拉肚子,就只能繼續吃軟便劑嗎?
若家中有無法吞藥的小朋友或長者時,應告知醫師或藥師,評估目前用藥磨粉的適當性,若藥品不適合磨粉(例如持續釋放劑型、腸衣錠等),討論是否有同成分的液劑或可磨粉的劑型可替代,或改用同一類但可磨粉的藥品。
需要磨粉時,建議應自備研缽,在家自行磨粉,避免污染,遇易潮解藥品,更應於要服藥前才磨粉,避免潮解變質,並於每次使用後確實清潔研缽,確保藥品的療效及正確性,只要掌握了眉角,就可為自己及家人的用藥安全把關。(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師)
***-----------------------------------------------------------------------***
★人均用量 美國10倍 中國濫用抗生素 超級細菌叢生
摘錄自:2010/02/07 中國時報【楊芬瑩/綜合報導】公共衛生學家稱,大陸醫療院所與農業生產抗生素的濫用,已導致抗藥性極強的超級菌種大量出現,除了大陸醫生束手無策,也嚴重危害全球公共衛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就算是治療像喉嚨痛一類的小毛病,大陸醫生仍會給病人多劑量的抗生素,除了醫療行為,大陸農牧業者對藥物的依賴,也造成整個食物鏈的汙染。根據相關研究,超級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具多重抗藥性的菌種,大量出現的情況驚人。尤其,這些細菌只要透過空氣、與食品的運輸,就可以快速傳播。
瑞典傳染病控制研究所的科學家荷迪尼表示,大陸醫院面對的細菌抗藥性問題十分嚴重,即便投入第三、第四代抗生素,也沒有療效。這情形不會只影響大陸,超級細菌的出現,會讓人類退回無抗生素可用的年代,原先有效的治療方式也不再有用,全球一同陷入可怕的險境。
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蕭永紅教授的研究也顯示,相關菌種的抗藥性已增強一倍。去年,香港從大陸進口的豬隻身上即發現具多重抗藥性的新菌種。
另一名北京衛生專家,經非公開的調查後亦發現,超級細菌出現的情況,比先前各項研究結果都要嚴重,當局對該調查結果的嚴重性與可能影響,也感到難以置信。
○四年大陸衛生部曾經發布新的抗生素用藥規範,但顯然未有效落實,公衛專家認為,抗生素失控濫用的主因,是醫療機構經費不足,促使醫院以賣藥的方式增加收入,一些城市如重慶,賣出的藥品竟有過半是抗生素。蕭永紅並補充,大陸有六成的住院病患接受抗生素治療,高出世衛組織規範的一倍。
據了解,大陸每年人均使用一三八克的抗生素,是美國的十倍,用量全球第一。但其中真正需要抗生素的約只有兩成,並造成每年約有八萬人直接、間接死於抗生素濫用。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