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胃藥可顧胃? 藥師:僅舒緩不適★胃痛怎麼辦? 吃止痛藥有效嗎?★危險香氣/洗衣香香豆好聞的味道竟暗藏毒害 癌症、不孕、性早熟接連來★新研究:部分乳癌患者無須接受化療97%「化療」無效?!醫師踢爆真相:不做化療反而活更久!★大腸癌8年零化療!賀一航保命關鍵曝★醫檢報告沒紅字 不代表沒病 所以沒啥意義林燦城醫師:負責任的說,多數感冒吃西藥沒幫助!★停止濫用抗生素! 腸內菌相失衡影響免疫修復★抗生素非萬能 病毒感染用藥嘸效★濫用抗生素 中研院發現恐增心肌梗塞機率★別再浪費時間找錯醫師了! 這11種病症要看神經內科 【哇潮】別再亂喝了!他們都不是「提神飲料」★★★★★★★


***-----------------------------------------------------------------------***
消炎藥+胃藥=不傷胃 嚴重錯誤觀念!(糾正錯誤觀念2)
摘錄自:2008/09/03   網路新聞【 uho編輯部】一名70歲林太太因為膝蓋酸痛,常常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最近又因為劇烈疼痛,而吃了三天的消炎止痛藥,幾天前,林太太被發現解了一堆黑色大便,昏倒在廁所裏面,被送到急診室進行胃鏡檢查時,發現胃有多處潰瘍合併大量出血。
另一位73歲老先生,則吃了幾天的消炎止痛藥,結果出現胃悶、噁心不舒服,最後嚴重到被緊急送到急診室,已呈現休克狀態,經檢查後發現是胃穿孔。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許丁壬醫師表示,像這樣的病患,共同點都是有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而且多是年紀超過65歲的老人家。因老人家對於痛的感覺比較遲鈍,即使已經因為藥物造成了潰瘍,常常只會有一點胃悶、不舒服的感覺而已,造成有些人還是繼續服用消炎止痛藥,直到有一天發現解大量黑色大便或嚴重腹脹、吐血才送醫,此時已經造成胃出血,甚至已有胃穿孔、腹膜炎,而有生命危險。
所以,許丁壬醫師建議,年紀大的人消炎止痛藥能不吃就不吃,消炎止痛藥不只是傷胃還傷肝傷腎,尤其是以前就有消化性潰瘍或胃出血病史的病人或目前正天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或腦中風的病人,更需要避免服用消炎藥。
有些人認為消炎藥加上胃藥一齊服用就不會傷胃,這是錯誤的觀念。許醫師表示,醫學上已有證據指出消炎藥和一般胃乳片一起服用還是一樣傷胃,除非合併特殊胃藥,如質子幫浦抑制劑或高劑量的氫離子拮抗劑一起服用,才能達到預防潰瘍的效果。
許醫師表示,經常都有因為胃出血而來接受胃鏡檢查的老人家,而這些病人也幾乎都有吃過時間長短不一的消炎止痛藥,所以奉勸老人家不要亂服用消炎止痛藥,尤其在不得以時才服用,也儘量不要長期或常常服用。
***--------------------------------------------------------------------***
吃胃藥可顧胃? 藥師:僅舒緩不適
2014/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擔心吃藥傷胃,吃胃藥可顧胃?許多民眾看病拿藥時,總會要求醫師開胃藥,或自行到藥局購買;有人則是只要腸胃稍有不舒服,就會吞顆胃藥,吃胃藥可顧胃的觀念深植人心。藥師指出,不是所有藥品都會傷胃,而坊間藥局販售的胃藥為制酸劑,僅能中和胃酸暫時舒緩不適,無法達到顧胃的效果,胡亂吃更可能產生藥物交互作用。
「醫師沒幫我開胃藥,服用藥物不會傷胃嗎?」國泰醫院藥師蔡蕙君觀察發現、約3成民眾主動要求醫師開胃藥,許多民眾常認為吃西藥會傷胃,而到藥局自行購買胃藥,其實還是一樣傷胃,除非合併特殊胃藥,如質子幫浦抑制劑或高劑量的氫離子拮抗劑一起服用,才能達到預防潰瘍的效果。
食藥署人員也補充,吃藥並非一定要加制酸劑,因為有些藥品的藥效會因為併用制酸劑而降低,甚至失效;此外,可以詢問藥師,若需要服用的藥品是在飯後吃,也可減少藥品引發腸胃不適的情況。
另外,胃藥等制酸劑並不能防止因藥品、幽門桿菌引起的胃腸潰瘍,而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的致病原因眾多,胃酸過多僅為其中之一,並非服用制酸劑即可。
約有7成的民眾對於胃藥的風險一無所知,蔡蕙君指出,因為坊間藥局販售的胃藥,只是一種制酸劑,只能中和胃酸、暫時緩解胃部不適的作用而已,不能防止藥品引起的胃腸潰瘍。而制酸劑會導致胃酸變少,腸胃道感染細菌風險較未服藥者高四點三九倍,須停藥一個月染菌風險才消失。想要顧胃,卻可能適得其反。她說:『壓低胃酸之後,可能造成營養吸收比較不好,或者是造成肝腎的負擔,所以我們要提醒民眾,看病的時候不需要主動跟醫師要求加開胃藥;也不要到藥局購買胃藥跟你服用的西藥一起吃,因為可能會影響到正常西藥的吸收;何況不是所有藥物都會傷胃,除非醫療必須,不需要服用制酸劑跟胃藥,以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醫師警告,熟齡族或慢性病患因免疫力較弱,服用制酸劑後,若飲食不潔致腸胃道染菌,約百分之五會併發腦膜炎等重症致命。
蔡蕙君舉例,服用含鎂的制酸劑可能發生腹瀉,這樣的狀況最好間隔兩個小時後再服用,而含鋁的制酸劑則可能導致便秘、一名60多歲的男子天天吃,還養成習慣,結果胃沒變強壯,反倒常常便秘很苦惱。另外,制酸劑若與四環黴素類或恩菎類的抗生素並用,則會降低7成吸收。一般人如果非得吃胃藥,最好也在飯後吃,避免胃藥沒顧胃,反倒傷身!
******
胃藥吃一年 30歲骨鬆跌斷腰
摘錄自:2016/08/15   聯合新聞網【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高醫研究發現,消化性潰瘍患者若長期服用含「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成分胃藥,罹患骨質疏鬆風險約為一般人兩倍,臨床曾有卅多歲男子跌一跤摔斷腰椎。醫師提醒,若症狀緩解,別把吃胃藥當「保養」,長期服用。
高醫神經外科醫師吳界欣指出,這名卅多歲男子工作日夜顛倒,經常胃痛,就醫檢查有消化性潰瘍,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症狀改善後,懶得回診追蹤,直接買藥吃了一年;一次酒後跌倒摔斷腰椎,才發現年紀輕輕就罹患骨質疏鬆。
吳界欣表示,高醫從健保資料庫調出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間,共二萬七千多名十八歲以上消化性潰瘍患者,與另抽樣二萬多名無消化性潰瘍民眾比對,發現有百分之九點三五潰瘍患者後來患骨質疏鬆症,是非潰瘍患者的一點八五倍。
吳界欣說,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消化性潰瘍患者大約在罹病一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症,應與持續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有關;與未服用該藥的患者相較,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高出一倍以上。開業醫師李玟青說,有患者潰瘍治好後未回診,自行到藥局購買服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抑制胃酸效果佳,卻會影響鈣離子吸收,長期服用易有副作用。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肩肘關節醫學會理事長潘如瑜說,胃藥分很多種,有碳酸鈣、檸檬酸鈣等,比較有爭議的是含鋁的胃藥幾乎沒有了。曾有文獻指出,長期服用這類胃藥(含鋁的胃藥),有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
胃痛怎麼辦? 吃止痛藥有效嗎?
 摘錄自:2017/08/30  Yahoo奇摩新聞【健談報導】胃好痛!可以吃點止痛藥來改善疼痛嗎?其實答案是不行的!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資深藥師葉爵榮藥師表示,一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破壞胃壁粘膜的保護作用,若服用不當恐加重腸胃道的傷害!若出現胃痛不適時,最好還是就醫治療或諮詢藥師的專業建議喔!跟著健談圖文認識胃痛時的用藥建議。 
胃痛時,想要吃止痛藥緩解,卻可能越吃越糟糕!葉爵榮藥師表示,一般市售的止痛藥多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此類藥品是藉由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來緩解發炎反應、改善疼痛;然而,此作用機轉也會抑制胃壁黏膜合成,破壞胃壁黏膜的保護作用,反而可能加重腸胃道的不適症狀,甚至可能引起更嚴重的胃病問題。 此外,葉爵榮藥師也提醒,造成胃痛的原因很多,輕微者如消化不良、胃酸分泌過多,甚至壓力過大也可能出現胃痛感受伴隨痙攣症狀;嚴重者如胃發炎、胃潰瘍、胃部癌症等也會引起胃痛。 
葉爵榮藥師解釋,一般俗稱胃藥、胃乳片等抑制胃酸的藥物,對於胃酸過度刺激胃壁形成的疼痛有暫時緩解效果,但不宜長期服用影響胃部消化功能;而胃痙攣為胃部平滑肌受刺激導致不規則收縮,需搭配放鬆平滑肌的藥物,但這些都是症狀控制延緩的暫時處置。然而,若想避免胃痛反覆發作惡化疾病,最重要還是要從改變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調整及調適情緒壓力著手。因此,要緩解胃痛問題,建議應先諮詢醫師診斷,瞭解胃痛原因才能對症處置,並配合醫療人員的照護指導,以期能改善病徵。 
***-----------------------------------------------------------------------***
危險香氣/洗衣香香豆好聞的味道竟暗藏毒害 癌症、不孕、性早熟接連來
摘錄自: 2021-03-25 CTWANT【記者:張雅淳 】近來洗衣香香豆成了許多主婦的最愛,其實不只香香豆,市面上許多散發濃郁香氣的洗衣膠囊、柔軟精,都成了炙手可熱的團購夯品,還請來許多知名女星代言商品,掀起一股搶購熱潮!
「因為太紅了,我也曾經好奇用過香香豆!」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毒理學博士招名威說,自己有一位朋友是香香豆的愛好者,所以自己也跟著嘗試看看。
招名威承認香氣的確十分迷人,但他之後卻沒有繼續使用,因為專業知識告訴他「這肯定不正常!」招名威說,「已經用水清洗過,香味卻依舊能保存下來,甚至持續一整天,這只有用大量化學人工成分才能做到!」
「這些商品就算宣稱含有天然香精,依照成本考量推算,佔比一定非常低。」招名威說,除了化學香精之外,更令人擔憂的是維持香氣不退的定香劑,有些產品甚至宣稱持續將近2個月!
招名威提醒,「定香劑其實就是許多塑化劑的統稱,也就是所謂環境荷爾蒙,長期接觸會擾亂人體的生殖系統。」其中一種名為鄰苯二甲酸酯的塑化劑是常見的定香劑成分,已被發現和男童生殖異常、性早熟、乳腺癌有關。美國曾針對134位男嬰研究,發現孕婦尿液中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越高,男童雄性化越不完全,未來可能影響生孕能力。
波多黎各也曾針對41位性早熟少女進行尿液檢查,發現鄰苯二甲酸酯濃度皆偏高,顯示長期接觸這類塑化劑。墨西哥2010年則針對乳癌患者進行檢查,發現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較一般人多出1.6倍。
******
《浪漫蠟燭卻含重金屬鉛 易中毒且瀰漫PM2.5》
「如果是燃燒的香氛用品,風險更高!」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秉槐醫師說,許多人最愛在浴室等狹小空間點香氛蠟燭或薰香,長期下來可能會吸入大量的PM2.5懸浮微粒。
「PM2.5最恐怖之處就在於『小』,只要吸進體內,這些有機物質的懸浮微粒就會進入肺部深處,甚至到各個器官,進而引發一連串全身性疾病。」王秉槐說,除了氣喘、肺腺癌之外,PM2.5也會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風險。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美國羅格斯大學毒理學博士招名威也警告,香氛蠟燭大多會使用「鉛」作為定香劑,若是購買來源不明的商品,甚至可能隨著燃燒引發鉛中毒,長期更增加失智風險。
「通風是首先要注意的!」王秉槐說,就算是知名品牌的香氛產品,由於目前相關成分的標示規範仍無準則,所以到底含有哪些有機化合物,消費者實在很難得知,所以切忌在密閉空間使用,以免吸入太多化學成分。
如果真的很喜愛香味,可以考慮天然精油,但同樣也不建議使用太多劑量,因為所有的加工包裝過程都難免附著塑化劑,所以少量使用比較安全。
許多人經常在汽車內使用香氛用品,包括各式芳香劑、香氛機,或是直接掛上香氛袋。「首先要觀察香氣的濃淡,如果一使用就覺得刺鼻,然後又強調香味持久,就建議不要使用!」招名威說。
除此之外,車內溫度大多較高,尤其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如果曝曬在陽光下,車內溫度可能甚至超過攝氏40度以上,此時香氣所帶來的空汙問題可能更多,建議不要使用較安全。
***-----------------------------------------------------------------------***
新研究:部分乳癌患者無須接受化療
摘錄自:2018/11/23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數據,乳癌高居我國女性十大癌症第4名,其後續治療方式更令不少婦女聞之色變,國外一份最新研究發現,透過術前進行基因測試,部分乳癌患者並不需要進行化療也可以避免癌症復發。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這份發布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新研究指出,癌症復發風險低的病患並不能從化療中獲益;復發風險高者的化療效果較符合預期,而基因測試則可提供醫護團隊評估患者的復發風險,進而判定該風險是否高到需要採取化療。
報導指出,過往醫護人員並未對復發風險中等的病患做出化療方面的明確建議,但最新研究證實,對復發風險中等的女病患而言,化療對大多數案例並不管用,意即有不少早期發現的乳癌病患其實並不需要接受化療。
化療對人體健康組織存在負面影響,常見副作用眾多,如噁心、易疲勞及落髮等,除此之外,化療也會對心臟及神經系統造成損害,被不少病患形容為「七傷拳」。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可使無數復發風險屬偏低至中級的癌症早期患者免於接受化療,避免不必要、會產生強烈副作用的治療。
【倪海厦中醫師:一位舌癌病人,白人56歲,在今年初來看我,吃中藥近四個月了,他來時就已經開過三次刀,每開一次癌症就擴散一次,初診時,好像看機器人的臉一樣,今天來傳真說已經近乎正常了,完全摸不到腫瘤,精神體力睡眠與胃口大小便都好了,我提出這案例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夠記取教訓,一般癌症如果只是開刀後擴散開,還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做了化學治療後就不一樣了,幾乎都是死症,我實在是無力回天了.】
***-----------------------------------------------------------------------***
97%「化療」無效?!醫師踢爆真相:不做化療反而活更久!
摘錄自:2016/12/28  每日健康Health【責任編輯: 薛雅霙】「化療」是當今最普遍的治癌方法之一。但您曾有懷疑過它到底能否治療癌症呢?
根據《Juicing For Health》網站的報導,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醫學物理和生理學教授的Hardin B. Jones博士指出:「拒絕化療的癌症患者能比化療患者平均多活12.5年。」
根據最近的統計,約有1/2的男性和1/3的女性會在人生中發展出癌症。令人震驚的不幸真相是,現代的癌症治療方法已被認清通常是沒有效果的,甚至反而會讓病情惡化。Jones博士表示,高達97%的化療是無效的。
Jones博士花了超過25年的時間親自研究了患者的預期壽命,並得出結論:化療帶來的壞處比好處更大。這一項驚人的事實促使Jones博士將矛頭指向治癌利潤高達十億美元的業界。
Jones博士在向美國非營利機構《紐約科學院》發表的研究中提到:「拒絕接受化療的患者平均比正在接受化療的人壽命多出了12.5年。在確診癌症後並接受化療的患者會在三年內死亡,多數人甚至在短短數個星期後立即死亡。」
根據Jones博士表示,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化療的唯一原因是因為能從中得利。這項指控並非完全不無理,因為在美國癌症治療平均每次的費用通常介於3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之間(約為968萬台幣至3227萬台幣)。
「拒絕常規治療的乳癌患者的存活時間比起遵循治療的患者長了4倍。人們是無法透過大眾媒體來知道這件事的,因為這樣才可以使化療藥物的神話延續下去」。Jones博士提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主流媒體對抗性醫療保健系統不夠重視預防醫學的重要性。擁有健康的飲食、運動、正面思考、減少壓力等生活方式都已被證明可以幫助延年益壽。
【板主按:柯文哲在謝票園遊會致詞中說:「他20年前當外科醫生時,看到乳癌就想把癌症挖掉,但現在治療癌症觀念改變了 ,不管是用標靶、放射治療,有時候不一定要把腫瘤挖掉,反而是腫瘤還在,但能維持好的健康狀態,能跟腫瘤並存。」】
******
大腸癌8年零化療!賀一航保命關鍵曝
摘錄自:2019/03/14  三立新聞網【娛樂中心/綜合報導】綜藝大哥賀一航2011年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但他擔心化療後整個人會敗壞,因此拒絕化療,手術開刀後也鮮少提及自己的病況,今(14)日他總算鬆口透露,自己沒有接受化療,也沒做健康檢查,不願說太多是擔心會誤導民眾,學他不去醫院看診,至於保命關鍵,賀一航透露就是用吃好睡好、保持愉悅心情對抗病魔。
據《聯合報》報導,演藝圈內飽受大腸癌之苦的藝人不在少數,包含豬哥亮、李國修以及Makiyo媽媽,全都逃不過死神上門,敗給了癌細胞,但賀一航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卻幸運抗癌成功,他透露自己開完刀後3個月回診一次,當時醫生問他要不要化療,他表示要考慮一下,但從那天起就再也沒進過醫院,事後也沒再做健康檢查,「我用好吃好睡,生活開心去對抗。」
但賀一航也擔心罹癌病友學他不去就醫,因此一直不願意多談,他表示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免疫系統會調整身體狀況,罹癌後他調整生活作息,平時也會做氣功、按摩,沒事就跟老婆出國散心,心情常保愉快、樂觀,讓體內癌細胞與好細胞共存,最終在毫無接受化療的情況下成功抗癌,賀一航說:「我常想,很多人就是在醫院裡不斷化療讓心情低落而更嚴重,所以我不讓自己也變成那樣。」
知名外科醫師劉育志在臉書指出,「接受手術」才是續命八年的關鍵。的確有患者沒有化療也能長期存活,但是「術後化療」可以增加存活的機率。(編輯:李嘉翎)
******
賀一航於2011年發現罹患大腸癌第3期,開刀後選擇不接受化療,之後也沒再做健康檢查,透過改變作息、運動、維持好心情來對抗癌細胞,年初還很有精神地接受訪問,沒想到大腸癌轉移到肺和肝。2019年6月3日仍不敵病魔病逝於榮總,享壽64歲。
***-----------------------------------------------------------------------***
醫檢報告沒紅字 不代表沒病
摘錄自:2018/06 /02  自由時報【文/心臟內科醫師張福祥】一名25歲男性工程師,長期工作壓力大,每天都要喝一杯手搖飲,並出現暴飲暴食、情緒低落的情況,整個人覺得很不對勁,但每年健康檢查結果均正常,經詢問發現其有糖尿病家族史,建議進一步接受胰島素阻抗的功能性健檢,結果發現除了健檢會出現的空腹血糖指標正常外,其餘像是空腹胰島素、糖化血色素、近3個月平均血糖、糖化終產物均異常,原來已有糖尿病前期徵兆,所幸透過養成運動習慣、調整飲食,3個月後回診控制良好,工作效率提升,心情轉為開心。
一位80幾歲的老奶奶因為雙下肢水腫被家人帶至診間,目測只有40幾公斤,家屬表示,老奶奶近來雙腿嚴重水腫,手指按壓腿部皮膚,陷下去的地方很慢才回復原狀,都說走路很重,可是奶奶有定期健康檢查,抽血檢驗報告沒有任何紅字(異常數據),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當天為奶奶安排檢查腎臟功能,測得肌酐酸為1.3mg/dL(正常值為0.7-1.4mg/dL),與之前健康檢查數據一樣。雖然仍在正常範圍,然而以此位老奶奶為例,已經是慢性腎臟疾病第三期了。家屬聽了震驚不已,明明數據是在正常範圍內,但功能卻是異常的,怎麼會這樣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般而言,檢查腎臟功能有很多種方式,檢測血中肌酐酸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方式。肌酐酸是肌肉的代謝產物,再由腎臟代謝經尿液排出體外,肌肉質量越多,血中的肌酐酸濃度也會上升。
所以,可以想見的是一位強壯舉重肌肉男,和一個骨瘦如豺的老年人,如果兩人的肌酐酸都是1.3(報告上面都會顯現黑字),這位肌肉男的腎臟功能是正常,相對地,這位老人已是慢性腎臟疾病。
還有LDL(低密度脂蛋白),就是所謂「壞的膽固醇」,也不是黑字就表示良好。醫院或診所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約在100到130mg/dL之間,然而目前的科學證據已經顯示,越低的低密度脂蛋白,更能降低以後粥狀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風險。因此,高風險的病人更需要將低密度脂蛋白降到更低的程度,這已經是目前的治療趨勢。
以罹患糖尿病的病人來說,目前建議要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70mg/dL以下。如果發現自己的低密度明明是在正常範圍內,而醫師仍告知你需要吃降膽固醇的藥物,就是這樣的原因。
***-----------------------------------------------------------------------***
林燦城醫師:負責任的說,多數感冒吃西藥沒幫助!
摘錄自:2014/01/22  ETtoday【作者林燦城,中華民國中西醫雙執照醫師】有網友在我的《中西醫整合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與氣喘」》一文的「回應欄」裡問到:「到底要不要吃西藥?」這裡我可以很肯定(而且負責任)的回答:「對多數的感冒而言,吃西藥是沒有助益的!吃西藥只是讓身體舒服一點,並不能『治』感冒;而為求身體舒服,西藥消滅或減輕的症狀,卻正是身體的防衛機制。」
西藥的抗組織氨(如Cetirizine)消滅了「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西藥的鎮咳藥(例如:滅咳康Medicon、Dextromethorphan)之類消滅咳嗽,西藥的氣管擴張劑(滅喘淨Meptin、Procaterol)撐開收縮的支氣管,西藥的普拿疼(Panadol)拉下升高的體溫;雖然感冒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確不舒服,但這些是身體用來阻擋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線。雖然感冒時「咳嗽」不舒服,但是咳嗽是在幫助身體「掃」出病原;雖然感冒時,「支氣管收縮」造成呼吸不順暢,但是收縮是肺部在最後一道防線被入侵之前,不得不做的自我防衛。雖然感冒時「發燒」不舒服,但發燒是身體發動抗敵「全面動員」的升溫作戰。
西藥用來治感冒的「藥」,除了抗生素用於少數病菌性的感冒是「槍口朝外」之外,幾乎所有的西藥感冒藥,都是在削弱身體的免疫力,是「槍口朝內打自己」的療法。我稱之為「秦檜召回岳飛」式的療法。用了感冒藥,症狀沒有了,不代表感冒好了,這種療法的結果是身體「割地賠款」,免疫力越來越差,接下來過敏、氣喘是指日可待。
最近有一位從美國搬回台灣住的年輕媽媽來內湖看咳嗽,她說:「我剛去美國時很不習慣,我的小孩咳得很厲害,美國的醫師也不開鎮咳藥,他們說咳嗽就是要咳出來;小孩發燒,他們也不隨便開退燒藥,他們說,發燒有益於對抗感冒,醫師都不隨便退燒,我那時好緊張哦!」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醫師看感冒多數是不會開藥的,只會叫你回家休息。我常常問我的患者:「難道美國人比較窮,沒錢買感冒藥?還是美國的醫師學問不好,不知道有『感冒藥』的『撇步』能『治』感冒,不懂得可以開感冒藥?」
2007年我在台東,曾撰文「這樣的醫療,是在『治病』?還是『製病』?」PO在我個人的部落格上,該文引起很多網友的熱烈討論與轉貼、轉寄。同年11月,我再引用各大媒體的報導《美國FDA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評論感冒藥在台灣的不當與氾濫使用,也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民眾與家長搞不清楚。「感冒真的不用吃藥嗎?」
有一句成語叫「一齊眾楚」,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翻成白話的意思是:「有人想學好齊國話,現在有一個齊國人在教他齊國話,但這人身處楚國境內,有更多的楚國人用楚國話干擾他(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所以他的齊國話總是學不好。」
感冒不用吃西藥是全世界的西醫師共同的常識(所以美國醫師不會、也不敢濫開感冒藥)。但是到了台灣,橘逾淮而變枳,開西藥「治」感冒成了大部份內兒科醫師的「常規」,藥開得越重(病人受傷越大),生意越好,病人越多。這些「眾楚人咻之」的醫師,多的是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
我常想「政治上,甚麼樣的選民,就會有甚麼樣的政府;醫療上,甚麼樣的病患,也會有甚麼樣的醫生。」有些病人會說:「我也知道吃西藥不好,不能治感冒。我們大人無所謂,就是怕小孩子不吃藥,會越來越嚴重,併發肺炎……」這是甚麼邏輯?既然知道西藥不能「治」感冒,又「怕不吃會併發成肺炎」?(那何不去吃香灰?)除了醫師的濫開感冒藥之外,網路上有一些「無知的謠言散播者」,也扮演「眾楚人咻之」的角色。
2007年11月我引用各大媒體報導:《美國FDA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的標題發表評論,原文中清楚的引用:「美國FDA(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署)的一個委員會於10月19日作出決議,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意思是美國「有人建議」FDA「要」明文規定禁止六歲以下的幼童吃感冒藥」,文中很清楚,當時是「有委員會」建議,但FDA還未真正執行。(可能到現在FDA都還沒有採取行動)。該新聞標題故意運用了誤導的手法,變成「要求禁止」,不用心的讀者會直覺的認為「FDA已經禁止」,新聞誤導了他們。其實,有沒有禁止根本不是重點,「感冒藥對6歲以下的幼兒並不是好東西」這才是事實。
日前有一位自稱「活力藥師」的人,也「不用心」,怎麼孤陋寡聞到如此地步(恕我引用該藥師的話語),「想當然爾」的直接扭曲我的原文,繞著FDA有沒有禁止(要修理別人,自己先要用功點),撰文「感冒到底要不要吃藥」對我的論點大加批判;藥師對民眾的醫療觀念也有影響力,這些人自以為是的論說,誤導民眾,也算是「眾楚人咻之」。
引用該藥師的一段批判文: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FDA禁止小孩吃感冒藥,不過話說回來,FDA規定關我們中華民族何干,就算真的這樣規定,家長看病能放心醫師不給藥?能習慣醫師告訴你回去多喝開水多休息?真有醫師敢這樣做,我敢說診所不關門算他祖上有德。」
的確,FDA有沒有禁止與我們無干。但吃感冒藥對小孩(大人也一樣)不好,卻是事實。既知不對,要改革就要堅持。「診所、藥局關不關門」不是用來支持做錯事情的理由,醫師、藥師本來就有義務與道德勇氣對「錯」的事情堅持說:「不」!「敢告訴你回去多喝開水多休息」本來就是醫師、藥師應配合衛生署的義務,如果因這樣而關門,也算是在「替祖上積德,讓子孫蒙蔭」。
當有一天,台灣的醫療環境是「眾齊人傅之,無楚人咻之!」時,這種積非成是的醫療觀念才會絕跡。
(附註:活力藥師批判的原文如下:《感冒到底應不應該吃藥》,網路上有很多網友不明究裡,就轉貼該醫師文章,明顯誤導大眾。請大家有看到的話,告訴他們,下面引用的這篇文,觀念錯了。)
這是一個網友來信問我的問題,經過我回答之後,他又不死心問了許多醫師,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又再度來信問我,不知道是要取其多數投票通過,或者是僅供參考?本來不想趟這渾水,但是該網友不斷來信催促,引起我的好奇心,於是上網蒐集了一些資料,發現網路上的錯誤訊息真的連我們專業的醫療人員都不知道該怎麼分辨。
搜尋資料的時候,赫然發現有醫師撰文說FDA禁止六歲以下的兒童吃感冒藥,讓我嚇了一跳,怎麼孤陋寡聞到如此地步,連忙上FDA查個究竟,發現FDA原文好像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此文章有幾個錯誤,誤導民眾,第一:FDA不是禁止小孩吃感冒藥,是支持廠商自動修改標籤。第二:廠商要修改標籤是將兩歲的兒童改成四歲,醫師文章說是六歲,找了半天完全找不到六這個數字!第三:OTC指的不是所有的感冒藥啦,而是非處方藥!難怪有藥師要說醫師不懂藥,這下被抓到把柄了。
這篇文章的用意,應該是FDA回應廠商的善意,如果到藥局去購買這些非處方藥給小孩吃,本來是兩歲以下要注意,容易讓父母在兩歲以上的小孩便宜行事,因此廠商將警語提高到四歲,至於為何不提高到六歲或者乾脆到12歲,這中間有複雜的商業利益,就不深談下去,免得這些廠商從美國告過來,我們台灣不知道算不算第五十一州?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FDA禁止小孩吃感冒藥,不過話說回來,FDA規定關我們中華民族何干,就算真的這樣規定,家長看病能放心醫師不給藥?能習慣醫師告訴你回去多喝開水多休息?真有醫師敢這樣做,我敢說診所不關門算他祖上有德。
至於感冒藥是否會傷害小孩身體,我想不論中藥西藥只要在正當的使用下,副作用都是可以接受的,任何的事情都是兩害取其輕,生病的時候的不舒服也是對身體一種傷害。感冒雖然都是病毒感染多,但是家長如何判斷是病毒感染,不要說是非專業人員,就算是醫師誤診的也很多,至今醫療無法列入消保法,就是因為在醫療行為中,不可確定性太高,
家長們如果希望有簡單的標準可以剝奪醫師的診斷,實在是不智之舉呀。
感冒藥是否會降低孩童的免疫力,我個人認為如果真能確定這次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那的確可以不服感冒藥,但是如果說偶爾一兩次的感冒藥,就能對我們身體精密的免疫力造成多大的傷害,那真是危言聳聽。
正確的疾病處理方式,應該是尋找一個醫德良好的醫師,而不是斷章取義,危言聳聽的醫師;信任醫師的處置包括開藥與否,至於選擇西醫或者中醫,則是個人信仰問題,無所謂對錯。至於如何找尋一個醫德良好的醫師,此為不傳之密,只有在醫療行業工作的人,才有一本名單,但商業周刊有選出百大良醫,可信度如何不得而知,僅做參考。【板主按:任何族群都是良莠不齊,有良心的說真話,沒良心的為私利說話】
******
感冒濫服成藥 45歲公僕終生洗腎
摘錄自:2016/03/04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李擷瓔/連線報導】台中一名45歲王姓男公務員,覺得自己身體強壯,20多年來只要感冒就去藥局購買成藥來吃,上個月他感冒,一樣買成藥吃,才服用2包就出現噁心、嘔吐、呼吸急促等急性腎衰竭表現,送醫檢查是末期腎臟病,也出現肺積水,必須終生洗腎。
台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慧芬說,身體有任何病痛,不建議自己買止痛成藥吃,應該及早就醫確立診斷,使用適合的消炎止痛藥。急性腎衰竭通常會合併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或是痛風,如果病人從來不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又常吃成藥,拿的藥不見得適合每個病人,王先生就是典型個案,有可能早就有慢性腎衰竭,卻一再服用不適合的止痛藥,以致病情加劇,突然發作就已不可收拾。
她說,市面上最常使用的止痛藥有兩大類: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及乙醯氨酚(學名為acetaminophen,俗稱「普拿疼」),前者止痛效果較強,作用迅速,常被民眾濫用,造成急性腎損傷。
另一種俗稱「普拿疼」的單方止痛藥較不具腎毒性,但市售成藥的中文商品名稱可由廠商任意命名,例如坊間標榜的複方普拿疼「速效加強錠」,可能加入咖啡因等他種止痛藥,一旦併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對腎臟的傷害,更甚於使用單方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許多民眾感冒,自認病情不嚴重就會到藥局買成藥吃,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祁若鳳說,病情未改善,一定要就醫檢查,釐清是病毒性感冒或是細菌性感冒,兩者用藥大不相同,如自行購買成藥,可能讓病情更惡化。
******
摘錄自:2016/08/12 蘋果日報【感冒成藥沒效 吃多洗腎】林口長庚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學科藥師游佳玲說,常有患者詢問吃感冒藥能否提早痊癒,因此蒐尋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資料庫中,九篇關於解熱鎮痛藥的臨床試驗研究論文,發現服藥雖有退燒、止痛及緩解喉嚨痛的消炎作用,但感冒成藥無法縮短病程,且多數只能緩解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無法改善咳嗽、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而不少感冒糖漿含避免嗜睡的咖啡因,臨床曾有患者把感冒糖漿當飲料喝,結果腎臟受損,不得不洗腎。醫師說,感冒須靠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藥物僅能緩解不適,無法治癒感冒。
***-----------------------------------------------------------------------***
停止濫用抗生素! 腸內菌相失衡影響免疫修復
摘錄自:2018/10/19 健康傳媒【健康傳媒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抗生素使用氾濫,中研院動物實驗發現,濫用抗生素將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心肌梗塞模擬手術中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增,大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本研究於10月8日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腸道菌相如果失衡,將引發肥胖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與精神及神經退化等疾病。謝清河說,「腸道菌是人類維持健康重要的共生夥伴」,不少研究發現,腸道菌相失衡將導致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先以抗生素清除小鼠腸道細菌,再誘發小鼠心肌梗塞,結果發現,小鼠在模擬手術中,死亡機率相當高,其中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研究發現,關鍵在於小鼠缺少腸道細菌的代謝產物,也就是「短鏈脂肪酸」。謝清河解釋,「短鏈脂肪酸」為腸道細菌進行無氧發酵的主要代謝產物,用以維持免疫細胞功能的重要因子。
  心肌梗塞發生時,產生大量壞死細胞,此時將誘發體內免疫反應,積極進行修復,以維持心臟結構穩定。但如果體內缺乏「短鏈脂肪酸」,免疫系統的修復作用就會變差,提高死於心臟破裂的機率。研究團隊還發現,再進行「乳酸益生菌療法」時,透過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改善腸道菌相及其代謝產物的組成,就能提高心臟受損後的修復功能。
***-----------------------------------------------------------------------*** 
抗生素非萬能 病毒感染用藥嘸效
2015/12/19 聯合新聞網【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根據科技部調查,高達四分之三國人對抗生素認知不足,不少人喜歡吃強效藥,希望「藥到病除」,卻可能隱藏濫用危機。日前社群網站流傳一則診所處方箋,院方開立強效抗生素「可樂必妥(cravit)」給孩童,引起眾人撻伐。
《中山大學公民入養推動研究中心,針對國內18至70歲民眾進行公民科技素養調查,當詢問「抗生素的功用主要是殺死病毒和細菌」項目時,結果發現,高達7成5認認知錯誤,僅2成5答對,顯示國人對基本科學名詞了解仍有待加強。》「抗生素的唯一功能就是殺細菌!」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感冒或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而非細菌,吃抗生素無療效;但若是細菌感染併發症如鼻竇炎、肺炎或中耳炎,或沙門氏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引起的腸胃炎,醫師才會視狀況給予抗生素治療。
不少民眾對抗生素有錯誤迷思,開業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說,有人以為孩子出現黃鼻涕就是鼻竇炎,需用抗生素治療,其實感冒中後期鼻涕會變黏稠,也可能出現黃鼻涕。
葉勝雄也說,正確使用抗生素應該要「用到好、用到滿」,才能徹底殺菌。但有民眾症狀稍微好轉就擅自停藥,恐致細菌出現抗藥性。若要徹底治療鼻竇炎,兒童至少需用抗生素10天、成人至少5天,才算完成療程。
黃立民說,抗生素有不同種類,有些適合消滅一般細菌,有些對付頑強細菌,通常醫師會先考慮第一線藥物,若滅菌率不到5成,才會用第二線或第三線藥物。另外,某些抗生素有特殊使用禁忌,如孩童就不適用「可樂必妥」。
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說,使用後線抗生素須由感染科醫師監控,部分民眾會自費選擇較強效藥物,但愈貴、愈後線的抗生素不一定較有效。他認為,政府應建立透明審查機制,管控抗生素使用。
使用抗生素,你要知道的幾件事...
1.非消炎藥,無法治療病毒引起的感冒與流感。
2.只適用細菌感染,如鼻竇炎、中耳炎、肺炎等。
3.出現黃鼻涕、黃痰可能是感冒中後期,不一定需用抗生素。
4.非愈貴、愈後線的抗生素就愈有效,須視感染狀況與年齡而定。
5.抗生素須「用到好、走完療程」才能有效殺菌,勿擅自停藥或減少劑量。
6.詢問醫師用藥,了解使用目的與可能副作用。  資料來源╱葉勝雄、黃立民、張志華醫師
***-----------------------------------------------------------------------*** 
濫用抗生素 中研院發現恐增心肌梗塞機率
摘錄自:2018/10 /18  TVBS【醫藥新聞】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率領的研究團隊,証實濫用抗生素將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使心肌梗塞的死亡機率大幅提高。
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行「別讓抗生素破壞身體好菌!中研院證實腸道菌相失衡增加心肌梗塞死亡機率」記者會。
根據中研院發出的新聞稿,謝清河率領的團隊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腸道細菌後,發現施行心肌梗塞模擬手術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幅提升,其中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經研究後,團隊進一步發現,其中關鍵是缺少了腸道細菌的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
中研院解釋,短鏈脂肪酸是腸道細菌行無氧發酵的主要代謝產物,也是維持免疫細胞功能的重要因子。心肌梗塞時會產生大量壞死細胞,這些細胞會誘發體內免疫反應進行修復,以維持心臟結構穩定。
中研院說,但如果體內缺乏短鏈脂肪酸,免疫系統的修復作用將受影響,從而提高死於心臟破裂的機率。
中研院指出,數量龐大且存在人體內外的「人體微生物群」(human microbiome)與人體形成一種共生關係。一但使用抗生素後,部分菌種會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群則乘機繁殖,進而引起菌相失調,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中研院表示,本研究歷經數年,證實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會影響其他疾病的預後結果。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結合目前盛行的乳酸益生菌療法,透過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有望藉由改變腸道菌相及其代謝產物的組成,提高心臟受損後的修復功能。中研院說,此研究已於美東時間10月8日刊載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中央社)
***-----------------------------------------------------------------------***
別再浪費時間找錯醫師了! 這11種病症要看神經內科
摘錄自:2017/11/04  全民健康基金會【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一般人往往以為神經科看「神經病」,殊不知俗話所說的「神經病」其實是精神疾病,而把精神科與神經科的角色混淆了。另外也有許多病人該看神經科卻 不知道,徒然遊走於其他科別,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醫師楊智超醫師,於《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撰文「神經科看哪些病?」指出,神經科到底看哪些病呢?簡單的說,就是一切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變。我們的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小腦、腦幹、脊髓、顱神經及周邊神經,其間的連線可謂 錯綜複雜而環環相扣,各個部位也各有各的病變。神經科醫師就必需以其專業的知識,作像「偵探」的工作,首先要定出病變位置所在,然後找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
以下就列舉一些神經科常見的病症:
中風及其後遺症●癲癇●意識障礙:如嗜睡、昏厥●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小腦退化等●不自主運動:如顫抖 、舞蹈症、肌張力失調、肌抽躍等●神經系統腫瘤顱神經病變:如顏面神經麻痺、 三叉神經痛、暈眩●周邊神經及肌肉病變:如手腳麻木、感覺異常、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抽筋等症狀●各種疼痛:包括頭痛、脖子肩膀酸痛、肌肉痛、腰酸背痛●睡眠障礙另外像焦慮症、憂鬱症、身心症也常出現神經系統疾病之症狀
看了以上的描述,大家應該對神經科看診的範疇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有些人會發現原來這麼多常見的症狀都應該找神經科。 在各大醫院中的神經科因為編制的不同,可能有神經科或神經內科不同的名稱, 而小兒科中也有小兒神經科的次專科,所以在求診前應打聽清楚。至於神經外科,主要以手術來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一般而言,民眾最好先由神經科醫師診視,如果有手術的適應症時,再轉診神經外科。
***--------------------------------------------------------------------***
【哇潮】別再亂喝了!他們都不是「提神飲料」
摘錄自:2016/04/14  三立新聞【文/賴不停】你常常功課拼命趕報告、上班過勞趕加班、勞工爆肝趕進度嗎?那又是用什麼方式提神繼續「撐下去」呢?咖啡、濃茶、蠻牛、保力達B?今天我來談談的就是「保力達B」及「維士比」。
「保力達B」及「維士比」在台銷售40餘年歷久不衰,不過其實這兩類飲品是「藥品(藥酒)」,而且只能在藥局才可以購買,攤商或是檳榔攤都不可以販賣此類商品。
食藥署表示,維士比、保力達B或白馬活力發等產品,並非提神飲料,而是含酒精的西藥內服液劑,是一種藥品,工作期間盡量不要飲用,以免危害安全。而且所謂「提神飲料」也只是讓你暫時醒著,「不讓你睡」其實一點都不好,對於身體的疲勞一點幫助都沒有,適當的休息和運動才是最根本的方式。
據衛生局解釋,「保力達B」及「維士比」等產品含有生藥抽取液、咖啡因或綜合維生素及10%(v/v)酒精等成分,屬藥品管理,歸類於「指示用藥」並僅限成人用於「營養補給」。
所謂的「指示用藥」是必須在有藥師或藥劑生駐店的藥局(或藥房)販售,並不可以在一般超商、檳榔攤或雜貨店購得,違反規定將觸犯藥事法。
使用也需依建議用法用量原則,1日用量以3次、每次30至40毫升為限,長期大量服用會傷害肝臟機能,產品因含酒精成份,也應注意工作或駕車安全。
此外,食藥署也提醒,含酒精內服液應盡量避免混入咖啡或奶茶、紅茶、沙士調味,這樣容易導致因忽略酒精含量而造成過量服用。所以,別再撐了~快去睡覺吧~
******
視力1.0變0.1! 熬夜+提神飲料恐失明
摘錄自:2011/01/03TVBS【綜合報導】你常喝提神飲料嗎?偶爾喝1、2瓶,可能OK,如果你是長期熬夜的上班族,或是夜貓子,可得少碰!就有一名便利商店大夜班員工,長期喝提神飲料提神,下班後還不休息,導致早已過度使用的眼球,又有提神飲料,導致荷爾蒙上升,雙重刺激下,害的這名店員視力從1.0瞬間掉到0.1,差點瞎了。
工作熬夜,好累!徹夜狂歡,也很累!有人靠著提神飲料,一罐接一罐,打起精神。一名大夜班便利商店員工,就像這樣,一般長期熬夜的上班族,靠著喝提神飲料,刺激交感神經,打起精神,但下班後,不休息,還跟朋友繼續外出遊玩,隔天視力模糊,就醫後,原本1.0視力瞬間掉到0.1,差點瞎了!聯醫眼科主任蔡景耀:「亢奮的情況下,會造成體內荷爾蒙,荷爾蒙長期累積,有可能對一些敏感體質的民眾,就會破壞黃斑部的血管通透性。」
熬夜,已讓眼球使用過度,提神飲料或是菸酒這類刺激性物品,會讓體內腎上腺荷爾蒙更高,眼球內原本該凹陷的黃斑部,因此水分累積破表,導致視力急速惡化,嚴重的話恐怕失明。熱敷或讓眼球好好休息,提神產品,還是少碰,不然你的靈魂之窗,恐怕再也提不起勁!
******
喝提神飲料難自制 反而引發車禍、暴力行為
2009/11/15 今日新聞【記者莊舒棠、梁家銘】最近幾年提神飲料愈來愈流行,不過飲用時可需特別小心,美國最近研究指出,有多款提神飲料喝了會出現交通意外、暴力、性攻擊和自殺等與酒精相關的危險行為。
美國青少年參加派對活動,總是喜歡喝機能飲料提神助興。美國青少年說:「喝了讓我清醒,讓我活力充沛,讓我覺得很敏捷、很清醒。」不過現在卻發現部份機能飲料實在喝不得,研究發現,有人喝了後出現交通意外、暴力、性攻擊和自殺等和酒精相關危險行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下令要求30家飲料製造商提供科學證據,證明飲料成份沒有問題,包括百威、美樂等啤酒大廠生產的Tilt、Bud Extra和Sparks等含有咖啡因的酒精飲料都包含在內。不過,台灣包括家樂福、大潤發和愛買等大賣場都表示,他們沒有進口這幾款商品。
醫生表示,提神飲料多半含有咖啡因,不過如果也含酒精的話,因為酒精會導致注意力不佳、自我控制能力也變差,飲用後確實會造成車禍、暴力等意外。
 ******
喝提神酒上路 撞分隔島
摘錄自:2016/04/27 聯合新聞網 【劉星君報導】32歲貨車駕駛呂男前晚8點從雲林西螺果菜市場喝一杯含酒精提神飲料後,晚間10點多快抵達高雄十全果菜市場,在距離市場約500公尺時,呂男突暈眩撞上分隔島,撞斷路燈造成路燈折斷倒下,波及路過騎機車的53歲郭女,郭女手腳擦傷,送醫急救無大礙,呂男酒測值達0.18mg/L,警詢後昨將呂男依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