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8億男 系出11老祖宗★男人會不會偷情 看他爸就知★ 科學驗證 「老」婆是丈母娘翻版★遺傳基因激活法 可製造超級兵蟻★童年受虐有可能導致基因變異★DNA大解密 亮島人後代現身 ★女人這種基因變異 容易劈腿★父母基因差異大 小孩更高更聰明★有人天生能熬夜!打破生理奧秘 美3學者獲諾貝爾獎★治療疼痛新曙光!英婦手術不會痛 科學家發現2突變基因★★★★★★★★★★★

 

★熬夜一晚就足以改變基因?研究指出夜貓子付出的代價比想像高(基因話題3)
摘錄自:2018/09/09 鏡週刊【文|DeepTech深科技】都說熬夜對身體的損害很大,但是仍然有很多「夜貓子」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繼續熬夜。大部分人以為偶爾熬夜一次,第二天多休息一會兒對健康的影響不大,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科學證明,「夜貓子」付出的代價遠比我們所認知的還要多。Uppsala大學的Cedernaes教授率領他的中國、德國和悉尼同事們對所謂「偶爾一次」的熬夜進行了深入研究,試圖闡明熬夜對身體傷害的根本機制。這個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僅僅熬夜一晚就會引發組織特異性的表觀遺傳、基因表達和代謝的改變,這些變化與肌肉品質的減少和脂肪的增加有關。
研究小組首次證明,急性睡眠缺失會導致時鐘基因(clock genes)的表觀遺傳變化,這些基因在機體的每個組織內調節其晝夜節律,也就是說,這次的發現也增加了關於睡眠可影響生物鐘的科學證據。正如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晝夜節律研究員、該論文的第一作者Jonathan Cedernaes所言,「睡眠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該研究成果發表於最近的Science Advances上。
之前,就有不少研究直接將輪班工作、睡眠不足與肥胖、糖尿病的風險聯繫起來,但這種關聯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人們一直難以闡明其中的關係:睡眠不足似乎會破壞控制食欲和飽腹感的荷爾蒙,而那些少眠的人由於更多的能量消耗需要更多的進食,同時身體疲憊也難以讓其抵擋不健康食品的誘惑。
Cedernaes及其同事之前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短時間的睡眠不足也會導致人們攝入更多食物並更傾向於選擇攝入高卡路里食物。更複雜的是,肥胖增加了睡眠時呼吸暫停的風險,這種呼吸問題本身就會擾亂睡眠品質,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了明確這些現象背後的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基礎,Cedernaes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了健康志願者在經歷睡眠良好和熬夜後,其皮下脂肪組織和骨骼肌的表觀遺傳和代謝變化。其中,表觀遺傳變化主要是指在基因核酸堿基序列不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水準出現的變化,可由DNA或組蛋白化學修飾改變導致。
研究中,15名平均年齡22歲且平均身高體重指數(BMI值)在22.6左右的志願者飽睡一宿後,隨機分為正常睡眠組合睡眠干預組。睡眠干預組的人員則需在有燈光照射的房間內苦苦熬過一整夜。此後的幾週後正常睡眠組和睡眠干預組還需要對調實驗。
實驗選擇有光照的地方,是因為光照對於生物鐘基因的調控至關重要,只有在光照下進行實驗,才能更好的證實熬夜與生物鐘基因表觀遺傳學改變千絲萬縷的關係。
研究人員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採取了受試物件的肌肉和皮下組織進行表觀遺傳學、脂肪組織代謝檢測及轉錄組相關檢測。通過這兩組的對比,研究證實了急性睡眠喪失與體重增加、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睡眠缺失會導致整個人體基因組中DNA甲基化程度的組織特異性變化。睡眠缺失的志願者身體中,與脂質代謝改變和DNA損傷反應途徑相關的 DNA 甲基化水準明顯出現異常,同時與肥胖和2型糖尿病形成相關的基因位點表達水準也出現異常。
這一發現可能表明其他表觀遺傳修飾,例如染色質水準的遺傳修飾也可能受環境變化的影響,進而調節睡眠喪失性骨骼肌相關基因的轉錄水準。表觀遺傳修飾被認為能夠賦予一種代謝「記憶」,可以調節代謝程式在較長時期內的運作方式。
團隊還發現,睡眠不足者體內的脂肪組織中DNA甲基化發生變化,而這一 DNA 甲基化變化同樣出現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因此不難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聯繫起來。
該團隊認為,他們在新研究中觀察到的DNA甲基化變化,可以揭示睡眠品質和晝夜節律改變是如何對身體產生慢性破壞,並最終導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
脂肪和骨骼肌組織的轉錄組RNA測序結果進一步顯示,急性睡眠缺失改變了骨骼肌中117個mRNA轉錄物和皮下脂肪組織中96個mRNA轉錄物的表達。
兩種組織類型的比較表明,很多基因的轉錄水準在正常睡眠和睡眠缺失時表現出組織特異性。此外,兩種組織之間幾乎沒有發現mRNA轉錄物重疊的表達差異,這也證明了人類代謝組織中急性睡眠缺失的組織特異性反應。
來自實驗者的骨骼肌和脂肪組織樣本的基因富集分析(GSEA)也證實了代謝基因的組織特異性變化,這些變化與前驅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發生的改變相似,其主要影響了胰島素信號傳導進而誘導糖尿病的產生。
通俗點說,就是各位「夜貓子」只要熬夜一次,就會導致生物鐘基因發生表觀遺傳學變化,進而導致發生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增高。
不過,儘管這次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證明睡眠不足對基礎代謝、身體脂肪和肌肉之間的平衡有直接影響,闡明了短暫熬夜的致病機制,但是,急性睡眠不足是否與慢性睡眠缺失對人體的影響機制相似還不得而知。文中主要針對男性白人進行試驗,因此結論是否可推廣至不同年齡、性別和族群還有待進一步試驗驗證。
此外,究竟熬夜多久就會產生表觀遺傳學變化?這種表觀遺傳學改變究竟與疾病有多大聯繫?如何防止這種有害改變的出現?這些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得到細緻研究。
事實上,由於夜班工作的增加和全世界人民睡眠方式的變化,睡眠不足與疾病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受到關注。2017年,一項對現有28項研究的回顧發現,只上夜班的工人比輪流值夜班的工人肥胖或超重的可能性高29%。
Cedernaes團隊最新的研究則觀察了不同組織間炎症反應增加的分子特徵。這些分子變化為「長期睡眠不足、輪班工作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風險」提供了部分解釋。
此外,與睡眠相關的其他研究認為,除了肥胖,睡眠不足還與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等疾病相關,可增加如冠心病、帕金森症、乳腺癌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
亞洲8億男 系出11老祖宗
2015-01-30自由時報【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根據發表在「歐洲人類遺傳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現在生活在亞洲的8億多名男性,其實只來自11個祖先,除了子嗣遍布亞洲的蒙古帝國建國者成吉思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與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可能也是許多現代亞洲男子的共同祖先。
英國萊斯特大學遺傳學家喬布林追蹤亞洲現代人口,分析127個族群、5321名男性的DNA後,發現其中37.8%的男性Y染色體,有11個序列重複出現,依此比例進而推斷,現在亞洲8億3000萬名男性的祖先,其實只源於11人。Y染色體是直接從父傳子、僅男性擁有。
早在2003年,遺傳學研究就發現,全球約有近1600萬名男性的祖先是蒙古帝國創建者、死於西元1227年的成吉思汗。這項最新研究再次確認一支血脈可回溯到800年前居住在蒙古的祖先,當時能擁有這麼多子嗣的男人,應該只有一個人——成吉思汗外,更另外找出了其他10人。
至於新發現的10名男性祖先當中,學者認為其中一系人口集中在絲路上,時間回溯到西元850年開始,他們可能是出自曾統治絲路的王朝後代,包括契丹、西夏、女真、西遼和蒙古。西元926年辭世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或許也是現代亞洲男子的11個祖先之一,而後來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祖父、西元1583年逝世的女真族領袖覺昌安,可能是另一人。
喬布林表示,子嗣繁多通常與社會地位息息相關,因為有名望的男子妻妾成群,子女夭折率較低,自然容易開枝散葉。不過,要確定這11名亞洲男性祖先的身分,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他們的墓地,起出遺骸並抽取DNA進行比對,但這項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以成吉思汗為例,沒有人知道他葬在哪裡;美國加州大學曾採用群眾外包方式,分析8萬4000張衛星照片,最後找出成吉思汗可能下葬的地點就有55個。
***-----------------------------------------------------------------------***
男人會不會偷情 看他爸就知
2010/04/10 臺灣新生報【中央社紐約八日路透電】 男人生來就有一雙充滿色慾、目光遊移的眼,但是女人不必擔心伴侶和高球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一樣處處留情。至少新書「男人的大腦很那個……」(暫譯,The Male Brain)作者露安·布哲婷(Louann Brizendine)是這麼說的。這位精神病學家還出版過暢銷書「女人的大腦很那個……」(The Female Brain)。
布哲婷接受路透訪問時說:「大自然就是這麼創造我們。男性在地球的任務是尋覓、搜尋並找出多產的女性來交配。」她表示,男人會色瞇瞇地盯著女人看,不代表他們真的會像伍茲,或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老公傑西詹姆斯(Jesse James)一樣發生婚外情。
她說:「這裡頭有分正常行為,和病態行為。」根據「男人的大腦很那個……」,判斷男人是否會對伴侶忠實的最好方式,就是看看他們的父親是否忠實,因為一夫一妻制的基因會由父傳子。
******
科學驗證 「老」婆是丈母娘翻版
2009/10/27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西方有句老話:「想知道妻子老了之後什麼模樣,看看丈母娘就知道了。」如今有專家宣稱這種說法有其科學基礎。根據最新研究,母親和女兒臉部起皺紋和皮膚鬆弛下垂的「模式」幾乎完全一致。
這項研究由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Loma Linda University)醫學中心坎普醫師主持,他和同事找來十對外貌相近的母女,年齡在十五歲至九十歲之間。透過最先進的臉部掃描造影技術和3D電腦模型,他們發現母女臉皮鬆弛下垂和失去彈性具有同樣模式,特別是眼睛周圍的皮膚和軟組織。
坎普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對母女在淚管和下眼皮附近都發生「一貫模式的萎縮與退化」,對眼睛周圍軟組織的分析則顯示,同一對母女眼皮失去彈性的情況類似。研究人員說,女兒到了卅五歲左右,與母親的外貌相似度最明顯。
坎普宣稱,以往對臉部老化的研究大多是透過觀察和憑藉主觀印象,這項研究首度以科學方式證實母親可以反映女兒未來的相貌。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整型外科學會」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年會。
通常女性比男性容易顯老,因為女性變老後更容易受到重力影響,導致皮膚鬆弛失去彈性。女性顯老的另一個原因是她們年輕時臉型較橢圓,隨年紀增長逐漸變成方臉,男性臉型本來就比較四方,不會隨年紀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動拉皮手術的多是女性。
***-----------------------------------------------------------------------***
遺傳基因激活法 可製造超級兵蟻
【張嘉浩╱綜合報導】螞蟻國度階級嚴謹,各有所司,但科學家發現利用遺傳基因激活法,可以製造出「超級兵蟻」,牠們個頭特別碩大,上顎寬闊,會以大頭堵住巢穴入口,並與敵方兵蟻作戰。
螞蟻的「大頭蟻屬」(Pheidole)廣布全球,但生物學界只發現棲息於美國西南部與墨西哥北部的八種會繁衍超級兵蟻。蟻后產卵後,每顆卵依其環境與接受的營養,發育成工蟻或兵蟻,而其調控泰半有賴卵內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其濃度低高將決定成蟲為工蟻、兵蟻或超級兵蟻。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發育生物學家阿柏海夫(Ehab Abouheif)在紐約市長島發現大頭蟻屬亞種「Pheidole morrisi」有少數超級兵蟻,模樣和其他八種大頭蟻的超級兵蟻相同,顯然在演化過程出現基因變異。
阿柏海夫領導的研究團隊遂以Pheidole morrisi與其他兩種並無超級兵蟻的大頭蟻做實驗,將模擬保幼激素作用的化學物質「烯蟲酯」(methoprene)敷抹於發育中的大頭蟻幼蟲,誘導其分化成超級兵蟻。研究報告刊於最新美國《科學》周刊。
阿柏海夫表示,重啟基因「開關」後,所有螞蟻都能產製超級兵蟻,此乃演化「返祖現象」,亦即個別生物體出現了祖先的性狀。2012/01/17 中國時報
***-----------------------------------------------------------------------***
童年受虐有可能導致基因變異
研究發現,童年嚴重受虐,會導致基因變異,增加成年後發生心理疾病的風險。
日內瓦大學的精神基因研究團隊,分析101起邊緣性人格異常的病例,他們發現,童年有過受虐經驗的人,體內與抗壓性有關的基因,發生變異的比率較高,研究所說的受虐,包括精神、身體以及性虐待。
邊緣性人格異常障礙又稱自毀行為,它處於精神病以及精神官能症的邊緣地帶,盛行率大約百分之一到二,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研究人員說,受虐不會直接造成基因突變,而是會促成特定分子附著在基因上,讓基因產生變化。受虐愈嚴重,基因變化就愈大。 2012/01/13 中廣新聞網
***-----------------------------------------------------------------------***
DNA大解密 亮島人後代現身
2014/09/27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馬祖列島的亮島兩年前出土的男性骨骸「亮島人一號」,經鑑定距今八千三百年;去年挖出的女性遺骸「亮島人二號」也有七千五百年歷史。中研院研究員陳仲玉推論亮島人是「原」南島語族,DNA鑑定也接近台灣高山原住民,是人類考古學重大發現,是台灣原住民與南島語族遷徙的關鍵證據。
亮島長期是軍事管制區,除了國軍、沒有居民,有「離島中的離島」之稱。連江縣長楊綏生昨以「亮島人DNA大解密」,公布與中研院在亮島的考古成果,還邀請兩名經鑑驗是「亮島人後代」的馬祖南竿人四十歲劉志淵與廿二歲王證鈞分享心情。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說,挖出亮島人一號、亮島人二號後,送至德國進行粒線體DNA粹取分析,一號男性DNA判定為「E單倍群」,比較接近台灣高山原住民,二號女性屬於「R9單倍群」,比較接近大陸西南方和中南半島部分原住民。
陳仲玉指出,亮島人的出現,恐將改變過去南島語系族群的歷史。過去一直在探究南島語族是否源自於台灣,從亮島人DNA可證明,亞洲大陸東南一帶的南島語族,存在著和台灣高山原住民有相同母系血緣的人種。
陳仲玉說,亮島人一號是目前考古發現南島語族中最久的骨骸。亮島人一號竟能萃取到DNA,連江縣長楊綏生說,因亮島四周峭壁陡峻,長期無人居,使得骨骸深埋地底未遭破壞,DNA得以保存。
連江縣政府今年試圖找出亮島人後代,利用免費健檢查出六人DNA與亮島人相符,其中有五人來自南竿復興村南館,恰好是鄰居的劉志淵與王證鈞得知血緣時很驚訝。王證鈞說,鄰居變親戚感覺有點奇怪,兩人看久「長得很相似」。
連江縣文化局專員吳曉雲表示,目前文化局進行調查先祖當初如何落腳亮島,初步推測以大陸沿海長期定居海上的「蜑民」可能性較大。
亮島位於馬祖列島中的北竿與東引之間,全島面積四萬平方公尺,一九五一年七月十五日反共海上特種突擊隊中隊長李承山帶著六名隊員,搭乘橡皮艇摸黑登島,插上中華民國國旗,穩固馬祖列島的地位,至今六十三年。
現為國軍駐守的地點,無其他居民,物資須仰賴自其他離島運送,當地人稱為「離島中的離島」。
***-------------------------------------------------------------------***
科學家逮到了!女人這種基因變異 容易劈腿
2015/02/16 ETtoday【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科學家「認證」了一種「出軌基因」(infidelity gene)──它叫做AVPR1A,能影響大腦的運作,也就是影響社會行為和性動機,這種基因的變異會讓女人沉迷於配偶之外的交配(extrapair matings),這種變異基因只會在女性身上出現。
《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我們每個人都有2個AVPR1A基因,分別來自父母,並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組合,而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不同的組合造成微小的遺傳差異,對行為卻有很大的影響。一些組合與濫交有關。那麼,人類基因是否也會發揮類似的作用呢?
「我們發現劈腿的女人受基因影響很大。」新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澳洲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in Australia)心理學教授紀曲(Brendan Zietsch)博士與遺傳學家和神經科學家聯手研究7378位男女的DNA和生活史,結果發現,其中有6.4%的女人曾經出軌,而她們很大的比例擁有變異的AVPR1A基因。
紀曲和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發現很讓人吃驚,因為過去向來認為,行為是許多基因控制下的結果,此外還與社會和文化因素有關。至於男人,紀曲的研究顯示,他們比女人更不忠──有9.8%的男人坦承出軌。不過,紀曲發現,AVPR1A似乎不影響男性的行為。
***--------------------------------------------------------------------***
父母基因差異大 小孩更高更聰明
2015/07/05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英國的一項研究指出,父母的基因組成差異愈大,小孩的身高愈高,思緒也更敏捷!「過去的研究認為,父母基因愈相似,小孩愈容易有複雜的慢性疾病,但我們發現並非如此。」研究員表示,父母基因多樣性高低和身高及思緒快慢有關,此研究結果也顯示,人類正朝向身高更高、頭腦更聰明的方向演化。
根據英國愛丁堡大學亞瑟人口健康與資訊研究所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在分析了100多項過去資料中,超過35萬人的健康及基因組成,試圖找出其中父母有相同基因的證據,以得知父母是否有同一祖先。
結果顯示,親緣關係愈遠的父母,基因多樣性愈高,所生的小孩身高愈高,認知能力愈好,也受更高等的教育。
「過去的研究多認為父母親緣關係愈近,生下的小孩會更容易生病,但我們發現並非如此,」愛丁堡大學亞瑟學院研究員詹姆‧威爾森表示,「父母關係的遠近和基因多樣性的高低,只會影響身高及思緒的快慢。」他指出,父母關係相近的小孩,在血壓、膽固醇等心臟病或糖尿病的指標上,並沒有異常狀況。
「人類未來的演化方向,即是朝向身高高及思緒快發展。」亞瑟學院研究員彼得‧喬希指出,從基因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具有這兩種優勢的人的確較易生存。「達爾文早就已經提出基因多樣性的好處,」他說,「我們下一步將從更大量的基因分析結果,得知哪些特徵會因基因的多樣性而變得更顯著。」
***-----------------------------------------------------------------------***
有人天生能熬夜!打破生理奧秘 美3學者獲諾貝爾獎
摘錄自:2017/10/02 TVBS  【中央社 報導】科學家因發現生理時鐘機制獲諾貝爾獎。睡眠專家李信謙今天說,過去認為生物有晝夜節律是外在影響,但生理時鐘的發現,證明一切都是「內建」,打破生理運作之謎。
2017年諾貝爾獎今天傍晚(台北時間)率先公布醫學獎得主,美國3名學者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楊恩(Michael W.Young)因發現控制生物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獲獎。
路透社報導,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Institute)諾貝爾大會(Nobel Assembly)在聲明中說:「他們的研究解釋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如何調整生理節奏,以符合地球公轉的步調。」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醫師李信謙晚間受訪時表示,從以前就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各自的生物節律,如人類的生物節律接近24小時,但為什麼可以如此準確的在24小時間維持生理運作,一直是個謎。
李信謙說,過去的人曾認為,是外在的環境維持人類的生理時鐘。如因為太陽光的照射讓人體甦醒,當太陽下山,身體自然就會想睡覺;或只要有光就不用睡覺、沒光了、沒事做就可以睡覺。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生活在黑暗洞穴中的人,也一樣會有24小時的晝夜生理循環。
美國3名科學家利用果蠅研究生物時鐘,李信謙表示,因果蠅的基因單純,從果蠅研究中發現,生物時鐘不是靠外界環境塑造,而是「內建的」。果蠅腦內的週期基因會產出蛋白質,生理時鐘的運行跟蛋白質的生產、消解有關。
李信謙解釋,科學家發現,蛋白質消化的時間跟日夜週期差不多,只要控制產出時間和消耗時間,或控制蛋白質代謝時間,就能掌控生理時鐘。如本來節律為24小時,變成48小時;或本來晚上睡覺,也可變成早上睡覺。
生理時鐘不只跟睡眠相關,李信謙說,愈高等的動物,調控機制愈複雜,細胞、組織和器官都會有時間性且彼此連動,心跳的快慢、呼吸的頻率等反應都跟生理時鐘有關。
李信謙也說,發現生理時鐘運作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發現,否則無法解釋生物日夜運作的奧妙,後續也有許多研究都奠基在此發現之上。在某些極端狀況,調控生理時鐘也許能幫上忙,如需要輪班的重要工作,可以延長單人工時,甚至如果把生理時鐘關掉,也許可冬眠,有機會做太空旅行。
不過,李信謙表示,生物要維持生物週期必有道理和意義,代表這樣的週期比較能健康存活、繁殖後代;如果硬是扭轉生理時鐘,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
睡眠醫學專家、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則說,生理時鐘機制的發現說明「每個人的生理時鐘都是天生的」,有些人比較能熬夜、適合夜班工作、容易有失眠問題,都跟基因及其產出的蛋白質有關。這說明有些失眠患者是受家族遺傳,就算用行為治療或藥物,幫助也有限。
***-----------------------------------------------------------------------***
★治療疼痛新曙光!英婦手術不會痛 科學家發現2突變基因
摘錄自:2019/03/28 自由時報【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一名71歲婦女接受手術後,在沒有施用止痛劑情況下,幾乎沒有感受到疼痛或壓力。醫生對此非常震驚,後來研究人員在她身上發現了兩種突變基因,它們在共同抑制疼痛和焦慮的同時,能給人帶來快樂,使人忘記苦痛並促進傷口癒合。這項發現為未來人類治療慢性疼痛提供新希望。
這項重大研究報告28日發表在《英國麻醉雜誌》。據《衛報》報導,英國蘇格蘭瑞格摩醫院(Raigmore Hospital)醫生發現,這名叫喬‧卡美倫的71婦女在接受手術後,幾乎沒有感受到疼痛或壓力,而據卡美倫描述,先前她腿部骨折、刀傷、燙傷,還有接受很多大小手術,感受到疼痛都極其輕微,甚至完全不會痛。
醫生對此非常震驚,並將這個情況告知給英國倫敦大學的疼痛學專家。該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對這名婦女的DNA進行研究後發現,她的基因出現了兩個突變,其中一個變異基因能夠抑制一個名叫「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的基因活動。
FAAH會分泌一種酶,這種酶能分解對疼痛感、情緒甚至記憶至關重要,名為「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nandamide)的化學物質,該物質就像大麻一樣,它被分解的越少,其鎮痛等作用就越強。
另一個變異基因則能夠控制FAAH的數量,使FAAH的活動減少。結果就是,卡梅倫體內的anandamide數量很多,大約是正常人數量的兩倍。
研究人員稱,在極端情況下,基因突變會導致人們無法感受到疼痛。一旦了解變異基因的工作原理,將有望找到治療人類疼痛的新療法。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