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專家: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除了大陸外 使用漢字的國家還有哪些?★注音符號怎麼來? 國民黨黨史館有答案★越南一紋身師不懂中文為客人亂刻漢字紋身被捕★老外學中文該選繁體或簡體?鄉民「簡英」舉例神回覆★看得懂這4個字? 竟問倒一堆人★爲了拼音 就要廢注音嗎?★★★★

 

揭密 /蔣介石為何 放棄「簡體字」?(中文札記)
2015/03/13 NOWnews【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今(2015)年兩會上,馮小剛聯合張國立上交提案,呼籲恢復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引發媒體熱議。著名文字專家黨懷興回應稱,目前簡化字已深入人心,恢復繁體字,需要投入的人力、財力不可估量,恢復繁體字不可能也沒必要。
根據騰訊新聞網報導,揆諸史料,有關漢字繁簡的討論由來已久,錢玄同在『五四』運動時期,就為此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他指出,『數千年來,漢字的字體是時時刻刻在那兒被減省的。從殷周之古篆變到宋元之簡體,時時刻刻向著簡易的方面進行。』胡適、蔡元培、周作人、林語堂等都是漢字簡化的支持者。
1934年1月,漢字簡化運動步入實踐,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搜採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指出:『(1)現在通行的俗體字;(2)宋元以來小說等書中俗字;(3)章草;(4)行書與今草;(5)《說文》中筆畫減少的異體;(6)碑碣上的別字』,都是固有簡體字。有這些字做標準,『便可用其偏旁而為新的配合』『用減省筆畫的方法而造新的簡體字』。①現行簡體字所遵循的原則,也大致如此。
此後,國民政府教育部預備推行簡體字,遂委托錢玄同主持選字工作。歷時半年,錢玄同選定簡體字2400多個,編為《簡體字譜》。教育部又約集專家審核,確定了324字的《第一批簡體字表》。教育部通令全國,『凡小學,短期小學,民眾學校各課本,兒童及民眾讀物,均應採用部頒簡體字』。以上各種教材,如不採用簡體字,則『不予審定』。②
推行簡體字的命令頒布後,一批政要、名流群起反對,在各地組織『存文會』。其中最極端的戴季陶,據說向蔣介石下跪,『為漢字請命』。迫於壓力,國民政府在1936年1月發布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③官方推動的漢字簡化至此夭折,但民間出版了《簡體字典》(4445字)、《常用簡字表》(3150字)等資料。
與之相反,中共在蘇區、抗日根據地、解放區推行簡體字,取得了成功。這些簡體字主要包括『擁、護、幹、產、奮、紅、黨、蘇、勞』等,被稱為『解放字』。隨著中共革命的勝利,『解放字』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沿用至今。④
需要指出的是,民國學者倡導漢字簡化的同時,還大力推動『國語羅馬化運動』與『拉丁化新文字運動』,希望一勞永逸地將漢字變為拼音文字。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漢文好比是獨輪車,國語羅馬字好比是火輪船,新文字好比是飛機。』這裡說的『新文字』,指的是『拉丁化新文字』。⑤有關漢字拼音化的問題,現在學界還有諸多討論,只是因其太過超前,未能得到推廣。
對於漢字簡化,蔣介石在1952年時舊事重提。他說:『我們的漢字筆畫太多,士兵教育困難,學生學習難度也太大。民國二十四年,我們在政治委員會上透過了一個漢字簡化方案,因戴無仇(戴季陶)的激烈反對而未施行,很遺憾。沒有想到,只過十幾年,他就不在了,我覺得漢字還是應做適度的簡化。』⑥很快,台灣成立『簡體字研究委員會』。
時任『考試院副院長』的羅家倫盛讚『總裁此舉極其英明』,並公開說『中國文字必須保存,但要保存中國文字,則必須簡化它,使民眾便於學習和運用』。廖維藩、胡秋原等106名『立法委員』對羅家倫的言論極為不滿,提交議案:『為制止毀滅中國文字,破壞中國文化,危及國家命脈,特提議設立文字制定程式法……,』學者潘重規更激烈地表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血脈,是千萬世人的公共遺產,不容一世代一部分人專橫獨斷。』⑦隨即引發了一場漢字繁簡之爭。其間,《聯合報》做過一次民意測驗,參與者中,贊成漢字簡化者7315人,反對者4807人。
在這場爭論膠著不下時,因大陸率先推行漢字簡化,使這一問題政治化。如學者林安梧所說,『因政治鬥爭的對方推行簡體,我們就倡導繁體,依哲學角度而言,我們是作為對立面的另一邊,居於「客」位,淪為強勢「主方」的奴隸,結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調。』蔣介石不再倡言漢字簡化,誰再談論這個問題,就很可能會被扣上『溝通匪幫』或『隔海唱和』的『紅帽子』。⑧
直至1969年,才由何應欽再次提出『整理簡筆字案』。教育部門會同專家,訂立三點原則:『當局應研究公佈常用字,不宜提倡簡筆字;積極研製標準字模,以劃一印刷體;致力研究中文打字機之改良,以求結構簡化,運用輕便。』這意味著台灣當局最終決定繞過漢字簡化,透過技術革新與標準化,實現文字普及。
但在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化字還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台灣。如台灣餐廳、旅館,很多都推出簡體字功能表;至2011年,簡體字書籍占到台灣新書的20%。這種狀況引起很多台灣人的擔憂,以至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要聲明,『推廣正體字是「行政院」一貫立場政策,也是傳承中華文化,未來不會改變。』⑨可見漢字繁簡,在台灣依舊被視為一個政治問題。
其實縱觀歷史,不管是1949年前的國共兩黨,還是此後的海峽兩岸,政府、民間都有關於漢字簡化的動議。而時至今日,兩岸識字率已在95%以上;電腦的普及,讓書寫難易不再成為問題,當初簡化漢字的理由不復存在。那我們面對這兩種字體,既無需誇大繁體字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必重申簡體字的諸多便利,只要將它們與政治剝離,依據兩岸習慣,倡導『識繁書簡』或『識簡書正』就功莫大焉了。
***-------------------------------------------------------------------***
中國社科院專家: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
2015/02/16 ETtoday【大陸中心/綜合報導】大陸使用簡體中文,也就是繁體字的簡化,有人認為簡體字無法有效表達原有的含義,例如「爱」(愛)無心、相「亲」(親)不見,香港網友甚至將它謔稱為「殘體字」。不過,大陸有學者表示,簡體字仍有簡化空間。
根據最新一期的《光明網》有聲互動欄目「五老評熱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周溯源說,從漢字的工具性的角度來講,决定它宜簡不宜繁,漢字具有多種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屬性。「工具就要簡單靈巧,實用好用,不要繁瑣笨重,難學難用。」
周溯源指出,魯迅說過八股是蠢笨的產物,他還曾形象地說,鸞、鑿這兩個字,「去叫孩子寫,非練習半年六月,是很難寫在半寸見方的格子裡面的」。有些漢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龜」、「鬱」,寫法極其複雜難記,「釁」的寫法也相當古怪。
他認為,學漢語中國人費勁,外國人頭疼,這個問題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制約國家軟實力的發揮,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解决。
如何簡化漢字,在周溯源看來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簡化,一個是優化,一個是美化。簡化,就是筆劃變少,特別是10劃以上的漢字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就是使得漢字的結構、意義更為合理,例如簡化的「从」(從)字就是優化後的,雙人為從,意義更彰顯,結構更合理。美化,就是讓漢字變得更好看、好寫,有美感,構架也合理,例如「众」(眾)字,望文能生義,富有美感。
「假如按平均一天寫500字,每個字平均少寫10筆計算,一人一天則少寫5000筆,平均按每秒寫2筆計算,則可節省2500秒,即42分鐘,一年節省255小時,相當於32個工作日。」周溯源說,不要小看在書寫時這分分秒秒的費與省,億萬人、億萬次的累積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今天雖然電腦廣泛使用,大大减少了書寫的勞動和時間,但有些書寫不可代替,仍然費時費力。」
他指出,有人說繁體字寫起來好看,有特定的含義,但其實這是相對而言的,字的含義都是約定俗成的,像英文由26個字母組成,結構簡單,照樣能表達出複雜的思想、優美的情感。
「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的空間。」他認為,有相當一部分漢字很複雜,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都希望進一步的簡化漢字,尤其在書寫時往往用草書、行書,草體字實際上就是簡化字。「幾千年來,人類使用的多少工具都在不斷的進化,作為傳達思想的文字,怎麽就不能進化了?」
******
周溯源再簡化漢字一說,引發大陸網友譏諷反彈。有網友認為,簡化漢字已經夠醜的了,還要再簡,乾脆寫日文假名好了。日本的片假名,就是從楷體漢字簡化來的,如果中國漢字還要再簡的話,乾脆寫片假名算了。有也有網友說,這些號稱「專家」的,還要再把漢字再簡化,乾脆先把這些專家給簡化掉好了。
***-----------------------------------------------------------------------***
除了大陸外 使用漢字的國家還有哪些?
2015/03/20 NOWnews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和進步,漢語逐漸的收到重視,在除大陸之外的很多國家都使用漢字,所以應該瞭解一些關於漢字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下面是學大的專家為大家總結的使用漢字的國家。
根據歷史趣報導,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數千年來,她對中國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對世界文明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大陸(包括台灣)在使用漢字外。漢字還是新加坡,日本和南韓等國的通用文字。也是聯合國組織的的書面文字之一。
新加坡華裔居民占人口的3/4,漢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
據史料記載,遠在兩千多年前,漢字就傳入日本,早期的日文作品都是用漢字寫成的。漢字在日文中有著相當大的作用,只是同一個漢字,中日對其意思的解釋不太一樣。現在日文中使用漢字約為1926個。
南韓也使用漢字,南韓當局於1961年公佈的《常見漢字表》收1300個漢字,1972年又規定中學教學用漢字1781個。此外,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也不同程度的在使用漢字。
自從大陸公佈推廣簡化漢字方案以來,簡化漢字的字數達到約2238個。一些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也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大陸公佈的簡化字。如:
新加坡:先後三次公佈修訂簡體總表,現收入的簡體字約為2238個,與大陸簡化字完全相同。
馬來西亞:1973年成立簡化漢字委員會,著手研究,編制在馬來西亞使用的簡化漢字。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收入簡化漢字2238個,與大陸簡化字形體相同,並且規定該表是馬來西亞各族人民學習漢字的主要參考書。
泰國:1983年批准泰國各兼教中文的小學用簡化漢字教學。教育部還著令有關部門發行簡體字與繁體字對照手冊。並在兼教中文的小學課本上附加簡體字與繁體字對照表。
日本:1980年後,對當時的漢字進行重新審訂,次年公佈《常用漢字表》,收入1945個漢字。《人名用字別表》增至166個。目前,日本政府要求小學六年級畢業生需掌握996個漢字,初中生掌握《常用漢字表》中的全部漢字,會寫1000個漢字以上。中日兩國相同的簡化字有53個,字形稍異的有9個。
***-----------------------------------------------------------------------***
注音符號怎麼來? 國民黨黨史館有答案
2014/02/01 NOWnews 【記者胡健森/台北報導】許多人對於吳稚暉先生的印象,在於他擔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並將《中華民國憲法》交給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歷史畫面,但其實吳稚暉也是擬定注音符號的重要人物,國民黨黨史館在彙整黨史資料時發現許多吳稚暉所留下的珍貴手稿,歡迎民眾前往參閱,並一探注音符號的歷史及演變。
國民黨黨史館表示,注音符號出於晚清大師章太炎以篆體為本設計的音符,目的是為了改善中文字「無音可讀」的缺點,一開始稱為「注音字母」。民國元年,為了統一全國國音,推行國語運動,由教育總長蔡元培號召成立讀音統一會,委請吳稚暉籌備此事。民國2年2月15日,吳稚暉受讀音統一會成員推舉擔任議長,展開注音符號設計的工作,當時參考日本的拼音辦法,希望將讀音統一,俾利推動國語運動。
吳稚暉在規劃上,花費不少心力,從聲母、韻母、介母三個部分,挑選出簡單易懂的符號,作為拼音的基礎,從此設計至今仍為大眾所慣用的注音符號。民國7年頒布的「注音字母表」,共有注音符號39個,現行注音符號則為36個,消失的3個注音符號通常只在方言拼音中用到,因此被省略掉了。
民國7年11月,當教育部公佈「注音字母表」時,並不是依照現行慣例排比,現行的「ㄅㄆㄇㄈ」順序,是民國8年之後重新排列的結果,而且一開始也沒有一聲、二聲、三聲、四聲的聲調設計。
***-----------------------------------------------------------------------***
越南一紋身師不懂中文為客人亂刻漢字紋身被捕
2013/11/26人民網【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據德國《圖片報》11月25日報道,如今,漢字紋身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但他們知道自己身上的漢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嗎?近日,一名泰國紋身師在巴西聖保羅被捕,原因是他在不懂中文的顧客身上亂刻漢字紋身,含義與他們的要求完全不符。
報道稱,一名女顧客想在肩頭刻上“被你馴服的一切你都要負責”,但這名紋身師卻給她刻上了漢字“雞湯面”。另一名女顧客想要一個“火、力量和信仰”的漢字紋身,但最終她的背上卻出現了“泰國教堂樹”。
此外,一名男性顧客相信,他的手臂上紋著“上帝是愛人”,但實際的意思卻是“拉夫勢賤人”﹔另一名男性顧客希望將她母親名字的漢語翻譯刻在身上,但他得到的是“生死命富貴”。
***----------------------------------------------------------------------*** 
老外學中文該選繁體或簡體? 鄉民「簡英」舉例神回覆
2014/10/01 ETtoday【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繁體字與簡體字高下見仁見智,但老外若想學中文,到底選哪一種好?日前有PTT鄉民在八卦板詢問大家的意見,結果一位鄉民就舉一篇英文報導為例,並翻成「簡英」,結果立刻被推爆,並大讚是神回覆、一針見血,連《老外看中國》的英國主持人郝毅博也直呼有道理。
鄉民「SJon」29日P0文談到,外國友人的女兒想學中文,到底他該基於私心推薦繁體字,還是以國際形勢建議簡體字?發文一出在PTT引發熱烈討論,有人認為,如果是商務使用簡體即可;也有人談到,若是對文化或漢學有興趣就學正體;另有人直言,繁體才是精髓,繁入簡易,簡入繁難。
正當大家七嘴八舌熱烈討論,鄉民「swicer」立刻將一段CNN的英文報導,全文以「縮寫」呈現,告訴大家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的差別。由於全篇看起來就像火星文一樣,讓許多人直呼,根本專業、神回。
******
山西尷尬文化牆一夜拆光 民眾戲稱:變「磚框框」
2014/12/11 ETtoday【大陸中心/綜合報導】還記得山西省太原市的「尷尬文化牆」嗎?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傳統文化,當地有關單位將學校附近的一座圍牆設計成「文化牆」,上頭寫著近百首唐詩,但因為有些簡體字對應不只一個繁體字,造成詩句出現33個錯字。當局馬上派人連夜拆除之後,民眾則將這堵牆改稱為「磚框框」。
根據大陸《中新網》報導,中國是近50多年間才開始使用簡體字,在這以前都是繁體字,因此當地相關單位在小學附近的一座紅色的牆面上設立「文化牆」,以綠色繁體字復刻古代詩詞,初衷是為了傳播傳統文化,沒想到一番美意反而錯誤百出,被市民揪出33個簡轉繁的「錯字」,例如李白的《秋浦歌》中白「髮」三千丈被誤植為白「發」三千丈。王維的《春中田園作》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也錯用「歷」字。以及古來「征」戰幾人回錯用「徵」字等。
錯字事件經陸媒報導後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甚至將它封為「尷尬文化牆」,當局在9日也將「詩句們」連夜拆除,同時感謝熱心民眾的指證。不過,據其他陸媒報導,由於刻上的東西全被拔除,導致原本還算平整的牆面變得坑坑洞洞,因此,轉而被民眾戲稱為「磚框框」。
***-----------------------------------------------------------------------***
看得懂這4個字? 竟問倒一堆人
摘錄自: 2016/10/14 NOWnews【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看得懂這四個字嗎?猶如畫畫般的活潑生動,卻左看右看都讓人一頭霧水、毫無頭緒。

最近網友在《爆廢公社》上貼出一張書法照片,照片中可見,以毛筆寫下了四個字,像是在表達某句成語,但字體呈現過於圖像化,讓網友也摸不清問,「朋友傳這個。請問這是什麼字?是什麼什麼爽嗎?(認真...)」。
許多網友都達不出來這四個字的意思,還有人猜測,「難道是莫忘初衷?」,隨後有網友貼出正解,並指出應該是「飲響共舞」。
 
***-----------------------------------------------------------------------***
2017超狂對聯!網友評:絕世好聯
摘錄自:2016/12/28 三立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到,家家戶戶換上新春聯討吉利。昨(27)日臉書「爆料公社」就分享了一副超簡潔對聯,讓網友看了大讚超直白,還有不少人直呼「也想要貼這個」。
只見照片中的門旁掛了一副對聯,上聯7字都是「錢」,下聯則是「財財財財財財財」,7個「財」字;大門上方還不忘橫批一個「進」字。3個字道盡心聲,這超霸氣的春聯,一夕之間就在網路上爆紅。
網友看了都稱讚這副對聯「簡單又明瞭」、「真是一副絕世好聯」,還有人立刻決定明年的春聯就貼這一副。也有網友笑說「感覺去拜訪就要帶錢去」、「進飽進滿的概念」、「正能量,吸引力法則」,還有人猜測屋主「是想中樂透的意思嗎」,直呼根本是「想錢想瘋了」。(整理:實習編輯鍾惠宇)
***-----------------------------------------------------------------------*** 
爲了拼音 就要廢注音嗎?
摘錄自:2018/03/07 Yahoo論壇【讀者投書:Frank】關於現在沸沸揚揚提到廢止注音符號的討論,我個人有不同的看法,認爲提出的意見稍顯偏頗。
先看那個「神舉例」,明白的說,那是「發音」問題,舉例的人或許不瞭解,大陸用的羅馬拼音也是標註四聲的!如果不標註四聲,請將神舉例用全部換成注音符號試試看,相信一樣是不能識別,恐怕也好不到哪兒去。
不僅如此,順道提一下,大陸雖然用羅馬拼音,在「發音」上面和注音符號的發音是相同的。也是讀ㄅㄆㄇㄈ….。至於看到電視上採訪學校老師,提到「如果遇到不會唸的字,注音符號至少是輔助,如果換成羅馬拼音就沒有幫助」,這個論調是因爲不懂羅馬拼音,換成不瞭解注音符號的人一樣是沒有幫助的。
羅馬拼音真的這麼好嗎?大家都知道其實臺灣早就有羅馬拼音的體系,我們稱爲「通用拼音」,翻開國語字典,在國字下面都會標註羅馬拼音,用的就是通用拼音。而大陸用的羅馬拼音體系,我們稱爲「漢語拼音」。
兩者的用法是有差異的。譬如「衆」,通用拼音是chung,漢語拼音是zhong;臺灣其實比較可惜的是,各縣市的拼音方式不同,自認與國際接軌的縣市採用的是漢語拼音,早期的道路標識則一律是通用拼音。哪一個比較好?嚴格的說沒有好壞的問題,只有立意的差異。
通用拼音的目的(雖然是我自己的設想,不過大致不會錯),利用通用的發音原則,達到讓外國人「一看就會唸」的目的。漢語拼音則是單純的將發音用設定的英文表示,不經過學習,別說是外國人,大陸人一樣不會用。
既然如此,爲什麼通用拼音沒有被世界廣泛使用,而是漢語拼音暢行無阻呢?其實就是電腦盛行之後,大陸爲了推廣電腦,因此開發了適合的輸入法;就像我們的注音輸入法、倉頡輸入法、行列輸入法一樣,大陸也推出了適用的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相較於五筆輸入法,拼音輸入法對大陸人和外國人更容易一點,自然就成爲輸入法的主流而暢行;當然也是我們沒有力推的緣故,否則,更符合發音原則的通用拼音,或許會更獲得國際青睞。
所以在談到使用羅馬拼音,應該先決定究竟該通用拼音?還是漢語拼音?更該討論的問題是,爲了使用羅馬拼音,就要廢止注音符號嗎?
當我們用筆書寫的時候,爲了快速,往往會寫簡體字。其實,那不是簡體字,而是行書或草書。大陸使用的簡體字,也是從行書或草書取字,重新設計出來的(儘管有些字簡化的過頭了)。既然是這樣,難道不能將注音符號與羅馬拼音並存嗎?就好像有人學習倉頡輸入法,有人習慣用注音輸入法。
至於「與國際接軌」我個人認爲,基本上是藉口。因爲國際上,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是用英文爲國際語言,不論使用羅馬拼音,拼出來的還是中文字,外國人看得懂的人畢竟少數。
至於說可以少學一套系統,少背一套系統。我比較在意的是,會不會由於從小學習羅馬拼音,等學習英文的時候,造成學習上的干擾,導致將來英文學不好?因爲寫法相同,發音與拼字卻完全不同,在學習的時候恐怕會有些困擾。我沒有這個經驗,只能提出擔心請專家留意。
至於二者並存我覺得不困難,而且拼音輸入法真的比較簡單,因爲不用每次都輸入四聲而比注音書法法快,用對照表就可以學會,比倉頡書法法、嘸蝦米輸入法學起來快。我我個人的看法是,「僅僅是輸入法的選項之一」。
而有人提及文化、傳統,我覺得帽子太大了,如果要追溯到文化與傳統,中文自古用的是「切分音」和「反切法」,所謂「上字取其音,下字取其韻;上字定其四聲,下字定其清濁」,恐怕現在知道的人太少了,只有康熙字典和說文解字裡面才看得到。難道我們使用注音符號就不是一種推翻傳統?顛覆文化?
我認爲語言只是回歸到「方便性」與「實用性」,所謂的「辭,達而已矣!」。不要參入太多的意識形態。回歸到注音符號的存廢問題上,我認爲並非當務之急,注音符號並沒有非廢不可的急迫性,民生經濟才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議題。等到了那一天,真的需要的時候,再好好「正視」這個議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