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力雄厚的三星,為何要這樣對待患上絕症的一線員工?★RCA毒台又脫產 勞工癌逝等無賠償★1931年8月18日:20世紀中國最毀滅天災曾經紅到日本的止痛藥「五分珠」停產 關山人不捨黑白情報站 錦華樓熄燈★台南百年擔仔麵 「洪芋頭」悄悄歇業★日本軍刀 見證血腥★萬人國小凋零 老松今剩458學生★從毛利人來自台灣的新聞談南島民族的遷徒史★★

 

200員工罹癌 三星認錯賠償  (歷史痕跡 5)
摘錄自:2014-06-27 蘋果日報 【韓政燕╱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第5大企業的三星集團是南韓人的驕傲,然而它也是部分員工用命換來的代價。《華盛頓郵報》前天揭露,約有200名三星半導體工廠員工,因長期暴露在有毒化學物質下罹患白血病及罕見疾病。三星長年避而不談,直到上月才鬆口道歉,承諾賠償。
據維權團體Banolim統計,三星在首爾以南的器興區半導體廠,至少有58名員工罹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相關的疾病,另有人罹患乳腺癌和腦癌。這些人在工作過程中都曾接觸到放射線和苯。 
58歲計程車司機黃相基的女兒黃于宓 ,2003年進入工廠工作,2007年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辭世,年僅22歲,它已經被科學家證實是最明顯的由接觸致癌物導致的癌症之一。黃相基發現多人有類似情形,且都是20至30歲的年輕人,於是他開始與維權團體合作調查內幕。 
《工廠沒教毒物防護》一名受害女工表示,工廠只要他們保持生產線乾淨,卻沒教安全處理化學物質,「工廠的重點是產品,不是工人」。一名1995年入廠的韓姓女工,工作2年開始經期異常,無法直行走路。2001年被判罹患腦癌,現已癱瘓。她母親難過得把所有三星的產品換掉,表示一看到三星的標誌就好心碎。3C產品帶給民眾許多便利,但背後卻是用多少人的健康換來的,讓人倍感心酸。
《華郵》指,三星起初願私下和解,支付醫療費和喪葬費,但當黃說想將此事通報政府求償時,三星高層態度丕變,開始推卸責任。 
《判決引起媒體關注》
南韓政府在2009年駁回工人的索賠。黃不甘上訴,纏鬥2年後,法庭2011年判決下令政府得付賠償金。這起判決引起媒體關注,三星電子董事長權五鉉終在今年5月14日鬆口,稱會對罹癌工人和家屬提供合理補償。 
***-----------------------------------------------------------------------***
財力雄厚的三星,為何要這樣對待患上絕症的一線員工?
摘錄自:2016/01/12  民報【張貼者】作為一家統領了韓國經濟半壁江山的商業帝國,三星在賠償因半導體工廠生產工作而罹患罕見癌症、特殊疾病的員工時,一直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據彭博社報道,三星今天表示將成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檢查三星電子名下半導體工廠的工作環境,同時三星還承諾補償患病員工及家人。雖然國內外多家媒體都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道,但根據過往多年的經歷,我們並不應該對三星這次的 「承諾」 抱太大的期待。
早在 2010 年,亞洲工傷受害者權利網路(ANROAV)就聯合半導體工人健康與權利維護協會(SHARPs)、韓國金屬工人聯合會(KMWU)等組織發起了 「問責三星行動」,直指三星晶元工廠的惡劣工作環境。此次維權行動的核心人物之一黃相基曾希望向政府提出賠償要求,以幫助支付自己的女兒黃于宓的治療費用,後者在三星器興工廠工作,最終於 2007 年 3 月份因工廠劇毒物質引起的癌症去世。在發現患病直到去世的這段時間里,三星的態度從存錢幫助治療,惡化到質問黃相基:你為什麼要把責任推給三星?
三星電子副總裁權五鉉在 2014 年 5 月 14 日承諾會賠償患癌症的員工和他們的家庭,但三星也拒絕承認晶元生產線上的工作與癌症等絕症有直接關聯。兩個月后,三星建立了一個規模為 1000 億韓元(約合 8300 萬美元)的基金,補償受害者,並完善預防措施。
三星今天宣布,自從基金啟動以來,超過 100 位受害者及其家庭接受了三星的資金援助,但這個數字並不能令人滿意。受害者律師今天向《衛報》透露,總共有 244 名三星晶元和顯示面板工廠的員工確診了與危險工作環境有關的罕見疾病,其中 87 人已經死亡。
更加令人費解的事情也在繼續發生,一名三星發言人表示:總體來看,我們可以認為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但三星將會在協議正式執行之前繼續與受害者家屬保持交流。
另一方面,受害者代表組織 Banolim 認為這個糾紛還遠未解決,因為三星的道歉和賠償還從來沒有被受害者家屬完全接受:三星拒絕與我們討論道歉和賠償的問題。我們會繼續要求三星以正確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半導體晶元的製造往往被想象成一群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穿著全套防護服、戴上無塵手套,在恆溫、無塵的工廠中操縱著機械,處理一個又一個細小的晶元。雖然這些工廠看起來很乾凈,但實際並非如此,在工作的八小時裡,要面對一系列有潛在危害的化學品、煙霧和電離輻射,很多工序和原料散發有毒的化學物質,比如半導體晶元生產中不可或缺的 「濕蝕刻」 技術。《商業周刊》曾在 2014 年的一期雜誌中發表有關此次風波的封面報道,揭露了晶元製造商一直在製造過程中使用劇毒化學品。
我們或許很難想象作為一家排名 13 位的世界五百強公司,三星會採用如此惡劣的態度對待那些因為工作而患絕症的員工,不過這或許不只是商業問題。支持三星員工家屬維權的議員李美京曾對《商業周刊》表示,三星在韓國政界、媒體以及法律界都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以至於被人稱作 「三星共和國」,如此強大的影響力勢必也會讓三星在處理勞工糾紛時,成為絕對強勢的一方。
三星受害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在維權的漫長道路上,雖然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是否能贏得這場 「戰鬥」,還離不開韓國政府、輿論以及法律界的支持。三星也理應承擔起社會責任。
******
摘錄自: 彭博商業周刊 2014-05-12【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許多南韓人對三星滿懷崇敬,部份是因為三星的成功其實也正是這個國家崛起的真實寫照。1961 年,朝鮮戰爭(Korean War)停戰八年後,南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 92 美元,比蘇丹、塞拉利昂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都要低。而到了去年,南韓已然成為全球第 15 大經濟體。南韓國內生產總值中,有近 24%來自於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的收入,三星集團下屬有幾十家企業,包括一家生命保險公司,一家重工業公司(它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造船廠),當然還有三星電子。
李美京(Lee Mi-kyung)在南韓國民大會(South Korean National Assembly)擔任了 18 年的議員,她一直支持黃相基和其他三星員工家屬。在投票間隙,她坐在國民大會會議室外的議員餐廳接受採訪時說,三星在政界、媒體甚至法律界的影響力非常之大,以至於國人把他們稱作「三星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amsung)。她說,隨著公司的權力逐漸在社會各層面不斷受到制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她提到 2008 年對三星進行的腐敗調查,三星當時被指控設立行賄基金,用於賄賂法官、檢察官和政界人士。檢察官稱,他們沒有找到行賄的證據,但就逃稅對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健熙(Lee Kun-hee)提起訴訟並最終認定他有罪。他支付了約合 1 億美元的罰金,並被判處一項緩刑。
***-----------------------------------------------------------------------***
RCA毒台又脫產 勞工癌逝等無賠償
摘錄自:2014/04/17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蔡沛琪台北17日電】台北地方法院今天判決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應賠償受害員工5億多元,法官斥責RCA不但事後毫無補償,竟還惡意脫產。
RCA在民國59年在桃園設廠生產家電用品,81年關廠停產。後來遭踢爆長年使用有機溶劑三氯乙烯等,嚴重汙染土地與地下水,導致不少員工罹癌。
後來,RCA桃園廠址被環保署公告為地下水污染管制區。員工自救會指出,逾千名員工罹癌,超過200人病逝,他們在93年以「桃園縣原RCA公司員工關懷協會」委任律師到台北地院提起訴訟,向RCA等求償27億元。
但一審法官認為,該協會未登記為社團法人,無權代理RCA員工提起訴訟,因此判決自救會敗訴。歷經上訴高等法院、最高法院,後來發回北院實質審理。
台北地院更一審認定,RCA桃園廠生產家電時,使用致癌有機溶劑三氯乙烯等,增加員工罹癌風險,且未善盡環境維護和汙染控管的責任,對員工未盡防護說明及教導義務,造成61人罹癌病逝、243人罹癌、141人生病(非罹癌),應負起侵權賠償責任。
法官斥責,相較於十多年來,員工罹癌身心靈重創、備受煎熬,家屬承受喪親之痛,RCA卻毫無補償,還兩度將大批公司資金32億元外匯到法國的銀行,顯然是惡意脫產、逃避債務。
台北地院更一審今天判決RCA以及旗下兩家控股公司法國Technicolor、百慕達Thomson共應賠償445名員工及家屬5億6445萬元,全案可上訴。最新更新:2015/04/17 
***-----------------------------------------------------------------------***
★1931年8月18日:20世紀中國最毀滅天災
摘錄自:2017/08/18 世界日報  【整理:記者許振輝】 1931年8月18日(民國20年8月19日),長江暴雨,洪峰潰堤,釀成 20世紀 中國最具毀滅性 、 導致最多人死亡的 自然災害 。
長江全長6380公里,發源於青藏高原,穿越中國西南(青海、 西藏、 雲南、 四川)、中部(湖北、湖南、江西)、東部(安徽、江蘇),在上海流入東海。長江流域覆蓋中國五分之一陸地面積,幾千年來,人民利用長江取水、灌溉、運輸、發展工業等,養育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1931年長江水災 (又稱 1931年江淮大水 ) ,當年中國的幾條主要河流如長江、珠江、黃河、淮河等都發生非常巨大的洪水。受災 範圍南到珠江流域,北至長城關外,東起江蘇北部,西至四川盆地 ,全國 20多個省8000萬人受災, 長江 中下游 堤防多處潰決 , 淹沒農田5000多萬畝, 而飢荒加上 傷寒、痢疾 等疫病蔓延 , 死亡人數估計在40 萬 到4 百萬之間。其中,長江流域泄洪區的死亡人數達14 萬 5000,受災人口 達 2850萬人。 洪災被廣泛認為是 20世紀 中國最具毀滅性的 、 導致最多人死亡的 自然災害 。
長江流域1930年冬季下大雪,1931年從四月開始就下大雨,降雨量在7、8月達到高峰, 異常的降雨量超過往年的紀錄。 八月上旬,大雨不停,長江水位持續升高,8月18日洪峰抵達湖北漢口,水比堤防高1.6米, 河水 暴漲 越堤,漢口市區被洪水浸泡達百日,水深2-6公尺。9月16日洪峰抵達南京,長江以北的淮河同時發生水災,導致大運河堤防崩潰,20萬人在睡夢中喪命。
***-----------------------------------------------------------------------***
曾經紅到日本的止痛藥「五分珠」停產 關山人不捨
摘錄自:2017/10/03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日電】「頭痛,五分珠」、「嘴齒痛,五分珠」,台灣早年家喻戶曉的止痛良藥五分珠,源自台東關山小鎮,之後外銷日本,去年底已停止生產。關山人聽聞後相當不捨,希望能再重新生產。
早期廣告,五分珠給人印象深刻,但一般人不知道,這個曾經紅到日本的止痛藥,發源地是在台灣人口最少的鎮–關山鎮。
台東縣關山鎮中山路福生堂的前身易生堂藥房,就是生產五分珠的藥房。福生堂目前由第三代沈萬椿負責,走近福生堂,屋頂和室內建築,以及整片藥斗牆,都是木造建築,沈萬椿告訴中央社記者,「這些木造藥斗、屋頂,再過2年,就有百年歷史了」。
沈萬椿說,福生堂右邊木屋過去是易生堂藥房,民國8年阿公連華封開設,阿公研發出「五分珠」,當時外面還不知道五分珠是什麼,他父親、大伯、叔叔當業務員,用走路全省推銷。
當時五分珠將近10種,有頭痛、牙痛、喉嚨痛、關節痛、肌肉痛、月經痛,有大人五分珠、小孩五分珠,只要頭痛服用五分珠就會止痛,吃五分珠「會好不斷根」(無法根治)。
沈萬椿說,民國38年大伯將易生堂藥房搬遷到台北市武昌街,並且主打五分珠,擴大營業。後來就看到五分珠出現在電視廣告,「頭痛,五分珠」、「嘴齒痛,五分珠」,成為台灣最紅的止痛藥。大伯搬離開關山後,父親就將易生堂藥房改名福生堂藥房。
沈萬椿說,去年底易生堂已經不再生產五分珠,守護台灣人超過一甲子的五分珠走入歷史,目前市面上已經買不到五分珠了。
台北市武昌街易生堂藥房人員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詢問時表示,目前已停止生產五分珠,未來是否會重新生產,還要再評估。
聽到五分珠走入歷史,關山鎮民無限傷懷,關山人、台東縣議會副議長陳宏宗說,聽到沒有五分珠了,很不捨,小時候有病痛,第一時間母親就拿出藥包裡的五分珠,讓他服用,「希望五分珠能繼續生產」。
陳宏宗說,台灣早期家裡都會有「掛藥包」,藥包裡除了紅藥水、感冒藥,還有必備良藥、被當作萬靈丹的「五分珠」,身體任何病痛,只要五分珠吃了馬上好,許多老人家,到現在還仰賴五分珠。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編寫的「關山手帖」裡記載,後山的五分珠,並非一問世就打響名號,連華封先生與他的兒子和業務員們,提著公事包走訪全台,以放「藥包」方式,讓五分珠成為家喻戶曉、不可或缺的藥,業務曾拓展至日本,是台灣難得的本土外銷藥品。
***-----------------------------------------------------------------------***
★黑白情報站 錦華樓熄燈
摘錄自:2019/03/04  蘋果日報【作者╱張芳榮】錦華樓裡人聲鼎沸,跑堂忙著遞茶水送碗筷,數桌江湖兄弟吆喝勸酒,另一邊則是警界高官聚會,黑白兩道酒酣耳熱之際,還會互跑包廂寒暄,情資交換動輒影響黑白兩道生態。知名餐廳錦華樓在北市屹立40幾年,扮演江湖情報交換站角色,在台灣刑事史上具一定分量,然而因無法負荷高額租金及千萬元虧損,去年3月歇業,黑白兩道感嘆:「錦華樓已成江湖傳說,往事只能回味!」
錦華樓位於新生北路,在龍蛇混雜的中山區裡,是價錢中等、口味道地的老招牌江浙菜餐廳,且餐廳佔地廣,可同時擺上200桌,在中山區稱得上是相當霸氣,不但政要名流常在此聚餐,國內4大幫派竹聯、四海、松聯及天道盟都喜好在此辦聚會,凡是生日、尾牙、春酒或是幫內送往迎來,必選錦華樓。
佔著地利之便,中山警分局距錦華樓不到700公尺,加上業者與人為善,分局辦聚會也將錦華樓列為重點餐廳,還有不少警察在此辦婚宴,更加凸顯錦華樓的特別。對錦華樓來說,開門做生意,上門皆是客,意外造就黑白兩道同場所聚會的特殊畫面。
資深社會記者彭華幹「幹哥」表示,錦華樓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黑白兩道情報交換站,至今仍被津津樂道,有一年外省幫派大哥在錦華樓辦百桌春酒,50名小弟穿著黑西裝,分成2排從餐廳外站到大廳,看到前來喝春酒的各角頭老大彎腰敬禮,高聲大喊:「大哥好!」 
恰巧當天警方也在此辦春酒,小弟們見受邀前來的警察局長,竟囂張大喊「局長好」,挑釁意味頗重,警察局長見此「盛況」,氣得當場轉頭離開,指示下屬嚴加整治,過沒幾天,這個外省幫派便遭到警方掃蕩。
幹哥回憶,2002年震驚社會的台北市前議員陳進棋槍擊命案後,他在錦華樓看見一名刑警與人談話,當時該刑警使眼色要他離去,他才發現與刑警對談的人,正是本省幫派大哥,過幾天後他獲知,該名刑警偵辦陳進棋命案,到錦華樓交換情資,最後追出殺手董智泰。
幹哥說,黑道或白道都要吃飯,既然錦華樓常有黑白兩道聚會,藉著吃飯交換情資,可免去過多的聯想和質疑,在錦華樓裡不見宿命般的警匪對峙氣氛,卻可看見黑白兩道彼此跑包廂,私底下交換情資的「融洽」情境。不過扮演著情報交換站角色的錦華樓,終究不敵150萬元高額月租金和不景氣,去年3月從江湖中隱退。 
過往,竹聯和天道盟搶奪西門町地盤、竹聯兩堂口搶經紀約鬥毆,大老出面調解,都在錦華樓包廂餐會調解;還有竹聯大哥被押走,大老出面約對方老大到錦華樓包廂擺桌談判,敬酒道歉後放人。
一名幫派大哥也感嘆說,以前要外出「打仗」,一定要先在錦華樓開行前會議,這樣行動就會成功,錦華樓是他們的幸運地,現在失去幸運之神庇護,很多事情均不順利,「真的很鬱卒!」 
對於錦華樓謝幕1年,仍被黑白兩道念念不忘,錦華樓老闆、餐飲大亨夏照林說,經營超過40年,過去3年更是艱辛苦撐,每年約虧損千萬元,因看不見景氣好轉,不得不選擇歇業,「真的是捨不得!」除非景氣變好與外在條件轉好,短期內錦華樓都不可能重現江湖了。 
***-----------------------------------------------------------------------***
台南百年擔仔麵 「洪芋頭」悄悄歇業
摘錄自: 2016/12/08 .聯合新聞網【 記者綦守鈺╱台南報導】當年創始人街頭挑擔叫賣受好評,曾受邀到日本官府煮麵,後代分「洪芋頭」、「度小月」兩系統,第四代決定上月收手,美味只能留在記憶裡…
台南擔仔麵傳世百餘年,當年由洪芋頭在街頭挑擔叫賣的小吃,幾乎成為台灣小吃代表;洪過世後,後代分成「洪芋頭」、「度小月」兩系統經營,不過位於台南西門路的「洪芋頭擔仔麵」最近已悄然歇業。
路過台南民權、西門路口的民眾,都發現「洪芋頭擔仔麵」的招牌已撤下,網站與粉絲團更顯示「永久歇業」,電話已是空號。鄰居說,去年第三代老闆娘洪吳佳芬病逝後,生意逐漸下滑,第四代決定收手,已於上個月歇業。
台南擔仔麵是洪芋頭所創。西元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簽訂當年,他以蝦湯、蒜泥、黑醋、豆芽與油麵做出鮮甜的湯麵,加上肉燥,成了特有的台南風味,老闆娘洪吳佳芬2007年接受《蘋果》專訪時曾說,「肉燥是『山珍』,蝦高湯是『海味』,兩個加在一起就是山珍海味了!」百年傳承,是台南最具代表性的小吃。 如今這美味只能成為回憶。
台南擔仔麵上桌前,都會先以熱水淋碗,再放燙好的油麵、豆芽,加上肉燥、蒜泥、烏醋、蝦仁,襯以鮮蝦頭熬成的高湯,鮮美獨特的風味,征服無數人的胃。已故詩人楊乃胡題詩讚譽擔仔麵「米粉細絲與麵條,雅賓環繞饜宵宵,谷都食譜添佳點,一段豚香芳味饒。」
洪芋頭的曾孫洪秀宏表示,曾祖父早年在水仙宮挑扁擔賣麵,頗受好評,日本官府邀他到官邸煮擔仔麵,連日本天皇的弟弟都吃過;當時的仕紳特別喜歡在晚飯後,坐在矮桌前與友人吃擔仔麵,後來吸引許多達官顯貴和外國觀光客來嘗鮮,奠定了擔仔麵的地位。
洪芋頭過世後,老店分為兩房,一九七二年分家,第三代長孫洪振銘取得「度小月」的商標權,排行第三的孫子洪東英則以祖父之名,改店名為「洪芋頭擔仔麵」。兩家店各有死忠消費者。
「洪芋頭擔仔麵」第三代洪東英過世後,妻子洪吳佳芬與女兒洪佩吟、洪怡如接手,店裡的師傅、廚工都是看著姊妹倆長大的老員工,但年華老去,老師傅也陸續退休。
洪東英的姪女表示,去年洪吳佳芬過世後,生意每況愈下,兩姐妹因各有生涯規劃,決定忍痛歇業,將美味留在世人的記憶裡。不少遊客得知老店歇業,相當遺憾,但也只能憑著照片回憶那鍋擺在矮桌前的肉燥,和寫著洪芋頭的大燈籠了。
記者訪查,無法與洪佩吟姊妹取得聯繫。「度小月擔仔麵」第四代的張秀蘭則證實洪芋頭已歇業,但不願多談,僅表示兩家並無往來。
四十四年前分家各謀發展,如今洪芋頭擔仔麵歇業,度小月則在全台開了五家分店,還在大陸設點,讓老字號發光發熱,不同的際遇讓人唏噓。
***-----------------------------------------------------------------------***
擔仔麵「洪芋頭」後繼無人 上個月歇業
摘錄自: 2016/12/08. 蘋果日報【地方中心/台南報導】台南市擔仔麵因為創始人洪芋頭挑擔叫賣,成為台南小吃代表,後人分成「洪芋頭」、「度小月」兩系統經營,其中台南市西門路上的「洪芋頭擔仔麵」,因為後繼無人而在上個月歇業。
店鋪房東、家族成員洪秀說,第三代老闆娘洪吳佳芬病逝去年病逝,兩名女兒無意接手,才在上個月決定歇業。「這個店面,我不會出租,我會留著,等待洪家姊妹重新開張。」洪秀說,看到洪芋頭擔仔麵歇業,心中非常不捨,但還是期待姪女哪一天能回心轉意,決定繼續重掌家族事業。
高中和大學擔任漫畫社老師的第四代女兒洪佩吟,今天上午在個人臉書抱怨「台南諸事會社」粉絲頁的酸民,要求他們「不要亂說話好不好?只要店收了就說味道變,而且一碗45元是多貴啦!」
美食作家黃婉玲說,擔仔麵作法是用精緻小碗,沒有肥肉的肉臊,味道香濃強烈,配以蝦頭熬成的高湯,上桌前先以熱水熱碗,麵條稍微燙一下就撈起,撒上香菜再加上蝦仁、肉燥,配以蝦湯、蒜泥、五印醋等佐料,就是好吃的擔仔麵。「擔仔麵」的特色是「吃巧不吃飽」,提供的是精緻的點心麵食。
黃婉玲說,近年的擔仔麵與古早味有落差,肉臊略顯太鹹,湯頭的蝦味不夠入味。她表示,以往豬肉是要用菜刀剁,現在是用機器攪,湯頭熬煮的蝦頭必須先油爆,再加入高湯熬煮,湯頭才會鮮,這些都是擔仔麵美味的關鍵,但現在似乎都不注重了。
黃婉玲說,以往所謂的「度小月」,就是米粉跟麵的份量少,一小碗而已,但現在都一大碗,份量太多了。老店家不提供湯匙,甚至有外地客要求湯匙,還遭店家拒絕。
洪芋頭原以捕魚為生,每年清明至中秋期間,常有颱風來襲,漁獲不好,俗稱「小月」,為度過淡季,洪芋頭20歲時(1895年)專研獨門肉燥,為了有別於大骨湯熬製的切仔麵,他使用蝦頭高湯,在湯內放蒜泥去腥,挑著扁擔四處賣麵,後來在水仙宮前設攤,懸掛「度小月」的燈籠營業。
洪芋頭過世後,老店在1972年分家,第三代長孫洪振銘取得「度小月」的商標權,排行第三的孫子洪東英以祖父之名,取名「洪芋頭擔仔麵」。洪東英向大姊洪秀租賃西門路店面經營,但他在50歲時罹患癌症過世,生意由妻子洪吳佳芬與女兒洪佩吟、洪怡如接手。
洪秀說,洪吳佳芬去年過世,店鋪由老師傅、廚工協助,洪佩吟、洪怡如姊妹持續經營,但因為部分老師傅陸續退休,生意每況愈下,洪家姐妹因各有生涯規劃,一個教書、一個當婚禮主持人,決定歇業。
***-----------------------------------------------------------------------***
日本軍刀 見證血腥
摘錄自:2017/08/19  蘋果日報【陳培煌、劉文淵╱台北報導】昨51歲呂軍億持鐵槌打破軍史館玻璃,偷走武士刀後,闖入總統府後方砍傷憲兵(補註:呂軍億是一名傾中急統狂熱份子,從去年11月就已構思好,就是要拿軍刀去總統府,將最高元首蔡英文斬首。)從軍史館偷來的武士刀,刀柄刻有「南京の役殺107人」字樣,因此也有「日軍屠刀」之稱,引發外界好奇。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說,這把日本造九八式軍刀是典藏文物。政大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副教授邵銘煌昨受訪表示,這把刀就是1937年底南京大屠殺時,日本軍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進行百人斬競賽中用的刀。
邵銘煌指出,百人斬競賽是兩名日本軍官在日軍從上海進攻南京直至南京大屠殺前夕途中,以先殺滿100個中國人者為勝的競賽,是日軍當年暴行的鐵證;但這把在軍史館被偷的刀到底是向井敏明還是野田毅所使用已不可考。當時是國民政府時期,後來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此案,武士刀成為證物,也就跟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最後落腳於軍史館。 
陳中吉表示,這把武士刀在南京大屠殺時殺害107位同胞,當時由中將魏炳文在抗戰勝利後接收,魏的兒子魏亮於南京大屠殺50周年(1987年)時捐贈給軍史館,希望能夠讓國人了解戰爭殘酷以及日軍暴行。
但網路有不同說法,有網友指這把武士刀是1938年製作,屬「將校階級」專配的刀,該年是日本的「皇紀2598年」,故俗稱「九八式軍刀」。網友質疑,南京大屠殺發生於1937年,一把1938年的刀如何穿越時空;且斬殺107人的刀刃沒有崩口,刀身未彎曲,也讓網友大呼不可思議,此外,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皆屬少尉階,只能配備九五式軍刀,不可能使用大佐、少將階級配備的九八式軍刀。 
因為南京大屠殺的殘忍歷史,讓武士刀也扯出許多詭異的傳說,1999年6月19日,當時負責看管軍史館的二兵郭慶和,見為了做作業前來找資料的景美女中高二張姓女學生瘦弱可欺,竟誘騙她至館長室浴廁內,將她殺害性侵再分屍丟棄,郭慶和被捕後供稱,犯案前正好在整理南京大屠殺的檔案資料,會殺害女學生,是武士刀的冤魂要他這麼做的,案發後兩個月,郭遭判處死刑後、槍決伏法。 
陳中吉對此表示,軍刀陳展有歷史因素,有些穿鑿附會,個人其以為不可,不當聯想對案情以及軍史館成立宗旨毫無關係,相信民眾有智慧可以破除流言。
******
摘錄自:2017/08/19  聯合新聞網【軍刀的2個傳說 都有疑問】關於這把軍刀到底從何而來?有兩個說法。其一是1945年冬天,國軍在河北接收日軍裝備時,獲得了這把軍刀,而後輾轉落入當時國軍第16軍副軍長魏炳文之手;第二種說法,是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後三天,有一拒絕放下武器的日本軍官持此刀向魏炳文砍殺,被魏的侍衛官擋下後繳獲此刀。這兩種說法,都指稱此刀的所有者是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百人斬大賽」的向井敏明所有。
可是疑點之一在於,向井敏明和另一位參與百人斬大賽的日本軍官野田毅,都是戰後在日本被捕獲,並非在中國被俘;其二是,當時日本報載,向井敏明砍殺的人數是106人,並不是刀柄上刻的107人(野田毅宣稱砍殺的人數是105人)。
而最重要的一點,軍史館的這把軍刀,是日軍的制式軍刀,但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配刀,都是家傳武士刀,並不是制式軍刀。
唯一沒有疑問的,是這把刀確實是由魏炳文的家人轉贈者軍史館收藏。除了上頭的刻字,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把刀和南京大屠殺相關。
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官兵曾有多款軍刀。1934年,軍官配戴94型軍刀,這也是日本首批以實戰為目的設計的軍刀,但產量極少;1935年起,日軍開始給部隊士官配發95式軍刀,對象是在第一線衝鋒的軍曹、曹長。95式軍刀,也是屠殺最多中國人的日本軍刀。
1938年,日軍在94式軍刀的基礎上,設計了98式軍刀。這款軍刀以象徵軍官的榮譽性質為主,不重實戰功能,因此在刀刃的品質上,甚至比不上95軍刀。但因為主要是發給較高階的軍官,刀上的各種紋飾也最複雜。
由於這把「南京之役殺107人」軍刀太過有名,早有軍事迷和軍刀迷依外型考據,這把刀是98式軍刀,並非94式或95式。而從外觀來看,這把軍刀確實和94式軍刀的刀柄紋飾大不相同,也沒有95式的血槽,與98式軍刀則完全吻合。
換句話說,這把刀的配發時間,不會早於1938年。但問題是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時間,是1937年底,除非有日軍從1938年以後「穿越」到1937年,參與南京大屠殺,否則上面的刻字的真實性應該非常可疑。
若這把軍刀真的是日軍98式軍刀,基本上已經排除曾經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可能。不過,有軍武迷提出另一種假設,認為還有一種可能性。
這個假設,就是這把軍刀本來可能是其他款式軍刀,甚至是私人的武士刀。在參與了南京大屠殺後,透過「改刀」的程序,留下原來的刀刃,將刀柄、護手改成98式軍刀。
另一個假設,則是軍刀原來的主人確實曾經參與南京大屠殺,但用的是別把軍刀;是後來再拿到新的98式軍刀後,再把自己過去的「戰績」,刻在軍刀上紀念。
假如是前者,可能就需要專家進一步鑑定,才能確認。若是後者,其實也就是說這把刀和南京大屠殺並無直接關係。但無論是改刀或者新刀刻字,仍無法證明上頭的刻字為真。
從過去的士兵姦殺女學生事件,到這次的軍刀砍殺總統府憲兵事件,由於軍刀上的刻字,讓兩起事件蒙上了幾分靈異的陰影。
但不管這把軍刀是否曾經參與南京大屠殺,以此角度來解讀這些事件,都是多餘甚至是惡質的,只是在為暴力犯罪者找到開脫的理由。會入魔從事暴力犯罪的是人,該受譴責與法律制裁的,也只有犯罪者本身。牽扯靈異,只是失了焦點而已。(原文: 日本軍刀砍憲兵 身世傳說多、冤魂又搞鬼 你還再相信?)

***-----------------------------------------------------------------------***
萬人國小凋零 老松今剩458學生
摘錄自:2017/08/30  中國時報【柯伶穎╱台北報導】台北萬華區老松國小在1960年代曾是全世界人數最多的學校,1966年甚至創下1萬1110人在校就讀的記錄;事隔半世紀,老松國小今年只有70多位新生,全校總共458名學生,只有當年的4%,老校友感嘆,時代不一樣了。
1896年創立的老松國小是台北第二老的國小,去年才剛過兩甲子校慶,校齡僅次1895年創校的士林國小。老松國小雖不是最早成立的國民小學,但因為早期學校少,老松升學率又佳,許多孩子跨區就讀,當時每天要用12輛公車搭載從中永和、三重、板橋等新北市的學生,上下學時校門口還得設置臨時公車站牌。
當年升初中需考試,部分名師的班級可擠進90人,連校長室也空出來當教室,校長則改到穿堂「圍著屏風」辦公。
老松國小校長林明助表示,在全校上萬人的時代,每班70至80人。根據校友回憶,當時除了1、2年級與3、4年級必須共用教室,分成上、下午上課,就連上福利社、上廁所、使用操場遊戲設施,全都必須分時、分階段使用,且當時不但校內設郵局,連福利社都有好幾間,相當罕見。
老松國小原校地超過3公頃,如今一部分成為剝皮寮歷史街區,並另設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一旁的鄉土教育中心主任張欽鵬也說,當年萬人做早操萬頭鑽動的景象,現在的師生很難想像。
老松國小教務主任江欣穎說,因為環境變遷,學生少了不少,但相較之下,學校提供給小朋友的活動更豐富,也有更多與學生、家長互動的時間。

萬人國小凋零 老松今剩458學生(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提供、陳君瑋攝)

***-----------------------------------------------------------------------***
從毛利人來自台灣的新聞談南島民族的遷徒史
 摘錄自: 2013/12/26  TechNews科技新報【作者 陳 瑞霖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篇原住民資訊網站的文章,從遺傳學的研究,聚會所的建築形態,以及類似的語言詞彙,談到紐西蘭毛利人祖先來自台灣。血液學家林媽利的研究甚至做出台灣人中有85%有平埔族血統的結論。暫且不論其研究結果推論背後所想傳達的台灣國族論述,這部分有葉高華撰文談民族學研究和政治扯不清的關係,這邊就先不討論。我們來看目前主流南島語族遷徙研究,究竟做出什麼主張。先從本段引述的文章開始,從位於南半球的毛利人說起,他們的傳說故事開始。
根據毛利人的傳說故事,第一位到達紐西蘭的人叫庫佩 (Kupe)。在不同的毛利部落傳述的庫佩故事略有不同。其中一個版本的故事說,毛利人最初會來到這片被稱為白雲環繞的島嶼,是受到庫佩宣揚這座島嶼土地有多肥沃,有一種奇怪 的大鳥。而庫佩最初會離開故鄉哈瓦基來到紐西蘭,是因為殺人奪人妻子,被其他族人追殺。其他帶有英雄故事情節的敘述,則說庫佩逃難時一路遇到不少挑戰,像是要與仇人派來的巨型章魚搏鬥。
尺度縮小到每個部落流傳的口述傳說,當初他們祖先乘坐傳統毛利移民船來到紐西蘭,因此每個部落都能追溯到一艘特定的移民船。這部分與人類學家做出研究相符,紐西蘭其實很晚才有人類遷入,大約在西元1200年左右,毛利人分數批遷入紐西蘭各處,來到紐西蘭的毛利人也會在紐西蘭內部遷移。傳說故事其實帶有一部分史實,反映計畫性移民航行旅程,不論是最初從原鄉哈瓦基遷移至玻里尼西亞各處,以及遷移到紐西蘭的故事。從部落口述傳說還有考古發現,毛利人遷移至紐西蘭並不是某天出海捕魚被風浪不小心吹過來,而是有計畫的移民,傳統移民船攜帶植物種子、牲畜,方便在當地種植養育能拿來吃拿來用的生活品。
回到科學的層面,到底毛利人的祖先從那裡來?考古學的證據說毛利人是從東玻利尼西南的。調查更古老的祖居地,語言學的考據指出應該是從台灣來,而母系遺傳的粒線體DNA追溯也指出相同結果,但是歸溯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基因卻是來自美拉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第一批從非洲出來的現代人類,他們的遷徒路線是沿著亞洲大陸沿岸到新幾內亞一帶。父系基因來自美拉尼西亞,母系基因來自台灣。這兩個看似彼此矛盾的結果讓人類學家相當困惑,想破頭終於想出一套合理的解釋:遷移來到美拉尼西亞島的南島民族與當地人合作,一起前往尋找未知的土地,而熟悉當地海像的美拉尼西亞男性因此上船擔任響導,不只是提供導航資訊也將其血脈流傳到今日的毛利人。
各位可能很好奇一樣分布在太平洋,美拉尼西亞與毛利人所屬的南島民族親緣關係應該很近才對,怎麼毛利人還分得出來Y染色體來自美拉尼西亞,而粒線體基因來自南島民族?依據學術上主流解釋人類起源的非洲起源說,非州以外的人類是經由少數幾次的移民潮進而分佈到全世界,澳洲原住民的祖先可說是第一批從非洲遷徒的人類。而美拉尼西亞人與澳洲原住民比較接近,同樣屬於第一批移民的後代。現代的歐洲人、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則是第一批之後,從非洲遷徒的人類後代。
《南島民族從何而來?》前面提到毛利人祖先來自台灣的台灣起源說。根據該說法,五千年前南島語族的祖先從台灣出發,靠優異的航海技術,花了幾百年的時間將現今玻里尼亞的島嶼一一殖民,最東到復活節島,而最西邊則是馬達加斯加島。台灣則擁有南島語族語語言分佈最歧異的地方了,現今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歧異相當高,南島語系下的泰雅族、鄒族、阿美族、排灣族,所屬的泰雅語群、鄒語群、排灣語群,只有在台灣有分佈。因此從語言分化的角度來看,台灣應當是南島民族的擴散中心。根據台灣起源說,一萬年前開始從亞洲大陸遷移到台灣,西元前5000-2500之間開始從台灣擴散。不過台灣起源說無法解釋為何移居到台灣的南島民族先人為何要離開台灣。
目前台灣起源說為解釋南島民族的主流學說,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並且有遺傳學的證據支持,由史蒂芬.歐本海墨提出巽他大陸起源說,挑戰南島民族台灣起源說。巽他大陸起源說認為南島民族的分化比台灣起源說的時間還早上五千年。依據巽他大陸起源說,冰河期的東南亞由於海平面比現在低,爪哇島、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的土地是連在一起,為亞州大陸的延伸。那時巽他大陸物產豐饒,在那邊生存的人類發展出農業,人口增長。後來由於氣候變遷,間冰期到來,海平面上升,導致低窪地區淹沒,人類不得不離開故土遷移尋找宜居的地方。根據該理論,台灣原住民就是由巽他大陸往北遷移的南島民族,而且也能對應至部落的起源傳說。巽他學說也有不少缺陷,如果依巽他起源說,原先人類聚落已經葬身海底,很難找到支持該學說的考古證據。而且今年在亮島發現的史前人類亮島人,從粒線體DNA,以及其中一具遺體是曲肢葬的方式,亮島人可能與南島民族祖先相關,提供在南島民族移居台灣前曾存在亞洲大陸的足跡。
南島民族從祖居地一路殰民各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島嶼,最東的地方來到復活節島,因為當地人拉帕努伊人而被稱為拉帕努伊島。恐怕大家對復活節島最大的印象,大概是巨型人像,以及古代版的過渡開發故事,現代版的生態保護寓言,經典到進入教科書的生態災難。最西之處來到馬達加斯加,南島民族由現在的印尼往西移民,最後與從非洲大陸遷入的班圖族交流形成現代的馬達加斯加人。如果有機會去馬達加斯加,你將看到不只是朱少麟筆下傷心咖啡店之歌,主角造訪形狀像台灣的島嶼,在馬達加斯加的高地,南島民族常見的梯田映入眼簾。
《政治言語與民族起源應分開》單純遠古時代的考古、遺傳學發現,來考證人類從何而來的大哉問,也許很難擺拖現世政治意識型態。現代所熟悉的概念、辭彙,古時候可沒有啊。在一萬年前的史前時代,人類總人口也不過百萬人,了不起到一千萬。說實話,假如原漢通婚頻繁,以移居台灣漢人壓倒性的人數,應該早已經被同化,不留下任何遺跡,那能在娛樂、體壇發光呢?現代人依賴的線上百科Wikipedia字源是從南島語族來的,其字首「Wiki」,來自夏威夷語,也是屬於南島語族的。期許大家在看待人類遷移史相關的消息,也請記得遠古時代沒有現今繽紛的各式將人分門別類的名詞,當時人類仍然堅苦的生活著。
***-----------------------------------------------------------------------***
科學研究:毛利人是台灣人後裔
摘錄自:2017/08/24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紐西蘭曾經流傳著一個有關毛利人的說法,就是他們是台灣人的後裔,因為曾經有人做過DNA 比對,發現他們的DNA和台灣人的DNA有些類似,但是這個說法一直並未得到證實。
根據《自然》(nature)一篇研究報告,科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大洋洲島民)是巴布亞人的後裔。今天科學家們宣布,他們提取了778具在大洋洲及東亞地區的屍體頭骨進行比對得出結論,大洋洲島民,確實是台灣人的後裔。
研究報告顯示,4萬年前人類已經從東南亞擴展到印尼、新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各地,但大洋洲的島嶼依然無人居住。直到約3000年前,人類的文明被認為可以遠距離海上航行,他們還帶著當地的動物、植物種子飄洋過海。
台灣島上的居民也就是在4萬年前,開始移居印尼、新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等地,3000年前左右又開始遷徙到大洋洲上宜居的小島,約300年前台灣人後裔到紐西蘭建立了毛利文化。總結一句話,就是台灣人,用了4萬年,跑遍了三分之一的地球。或者說,整個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亞人,都是台灣人的後裔。
***-----------------------------------------------------------------------***
一顆種子改寫歷史 南島祖先台灣出發
 摘錄自:2015/10/09  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是南島語族原鄉再度找到一有力支持!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與智利共組團隊,分析西太平洋島弧的超過六百個構樹樣本,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更因太平洋構樹必須經由人類移植,這六百個構樹樣本會在各地出現,就成為南島語系的祖先是從台灣跨出,移動到世界各地的佐證。
《太平洋構樹擴展 南島祖先從台跨出散布》近年考古、語言及人類遺傳學等研究支持下,認為台灣是太平洋島嶼上那群南島語族的原鄉,但此「出台灣說」卻未有物種基因的有力證據,這群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人口近四億、使用一千二百種語言的民族,究竟是如何遠渡重洋,遍「島」開花的拓殖,始終是個謎。
但台灣團隊首度以民族植物學角度切入,台大森林環資系副教授鍾國芳、東華大學博士生張至善、台大森林環資系碩士生劉筱蕾與智利Dr. Seelenfreund團隊合作,分析了台灣、中國、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印尼蘇拉威西、新幾內亞及大洋洲島嶼合計超過六百個構樹樣本,發現各地的構樹,都有與南台灣構樹相同的葉綠體基因單型(haplotype),從而證實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原鄉。
鍾國芳解釋,因太平洋構樹沒有雄雌異株,無法自然產出種子,排除了動物傳播的可能,必須由人類以根部無性生殖「種」出來,且構樹的樹皮被南島語族的人類拿來使用,其「樹皮布」是慶典重要象徵,更加證明構樹與南島語族人的遷移緊密結合。
鍾國芳表示,在考古學、語言學乃至人類遺傳學等領域中,都有著台灣是南島語系祖先的相關假說,但這次研究是首次從「共生物種」切入,研究與南島族群息息相關的構樹,分析其基因,證實了台灣構樹和太平洋那麼多島嶼上的構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間接支持了「出台灣說」。
所謂的「出台灣說」,是學界認為,從亞洲大陸移居到台灣的族群在台灣形成南島語系,之後沿著島嶼,逐步擴展到太平洋各地。學說最早由語言學者提出,後來遺傳人類學從DNA研究提供更多證據,如今台大的構樹研究,更增添了一個民族植物學上的有力支持證據。該研究也獲選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
玻里尼西亞人是台灣人的親戚 台灣人多數都是平埔族後代 ?
 摘錄自: 2017/12/29  Yahoo奇摩新聞【Yahoo奇摩知識】 《台灣人多數都是平埔族後代》中國送台貓熊取名團圓,目的在騙團圓,卻被紐西蘭科學家拆穿,在分析數百種南島語之後,證實今之玻里尼西亞人五千兩百年前來自台灣,中停菲律賓,台灣人過年團圓的對象應是菲律賓及玻里尼西亞的南島人,不是中國人。
更新: 台灣人糊塗不知祖先是原住民,外國人反而比較清楚。例如,一八八五年劉銘傳奏摺:「台灣沿海八縣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番則番矣,而所謂的「民」也是漢化番。再如,一八九六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士林觀察,山上的凱達格蘭平埔族和街上的「漢人」,體格和臉形上無法區別。因為山上和平地的都是平埔族,只因漢化認賊作父,有的還鄙視「番」祖。 
又如,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英報報導:「六百萬島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歡迎和中國合併。」英國外交部(一八六○年左右就到台灣設館,對台灣「漢人」的「番底」知之甚詳)立刻糾正:「台灣人是中國人,這話是中國人說的。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原住民,自明以來不服中國。」原文如下:
更新 2: :Only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 them Chinese!The great majority are aboriginals over whom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on even in Ming times had little or no control.
更新 3: 根據民族學顯示,波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s)源自於一個叫做 Hawaiki 的神秘國度。對於他們在這些地方的起源以及生活方式有著許多的推測。而在一篇開放式名為 PLoS Biology 的期刊當中,由 Jean Trejaut 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第一次提出了新的證據,從他們的研究當中指出了波里尼西亞人和原生台灣人(indigenous Taiwanese)其實是有著共同的祖先。基因科學技術當中包含著一種名為粒線體 DNA(mitochondrial DNA ,簡稱 mtDNA),它可以用來測試或決定出波里尼西亞人種和其他東南亞人種當中有多少關連性,只要藉著估計彼此之間的 mtDNA 有
更新 4: 有著多少的差異性即可得到結果。早先的結果總是具有爭議性與不確定性,然而由 Trejaut 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終於得到了結論。Trejaut 的團隊將來自中國(China)、東南亞(Southeast Asia)、波里尼西亞(Polynesia)以及台灣(Taiwan)等地區的人們進行了 mtDNA 的分析。作者他們特別針對在台灣原住民身上,認為他們便是今日波里尼西亞人種的祖先,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基因標記(genetic markers),這些標記也出現在原住民身上。接著他們比對了這些標記與在中國大陸人、台灣人,以及其他東南亞人身上所發現到的標記。
更新 5: Trejaut 研究團隊發現,在台灣原住民、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以及波里尼西亞人種身上的 mtDNA 共用著三個特殊的突變處,而這個現象在東亞大陸人口身上是不存在的。此外,中國大陸人與台灣原住民彼此之間也有著相異的 mtDNA 突變現象,這也支持了長期以來考古學上對住所研究中所得到的發現。這些研究結果指出台灣原住民身上所帶的基因早在一萬年至兩萬年前便從中國大陸人口中分離獨立出來了。當然,接下來便是針對台灣原住民的起源去進行更進一步且精確的研究;然而,這些結果澄清了波里尼西亞人的起源了。
更新 6: 在 1000 年之內,南島語族自台灣向外擴散,經由東南亞島嶼區轉進美拉尼西亞及大洋洲中部。陸上及海上距離長達 7000 英里,另須跨越 800 英里的陸島間距。
 最佳解答:  ..... 
玻里尼西亞人是台灣人的親戚 台灣人多數是平埔族後代.. 
南島語的起源問題,是學界上還算熱門的一個研究題目。臺灣原住民與、馬來西亞婆羅洲島原住民皆屬於南島民族有密切關系。 比較早期的說法,包括該語言起源於麥克羅尼西亞、廣西、貴州、雲南、中南半島、西新幾內亞等不同說法(關於這些說法的簡單回顧,可以參考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nd, c)。不過,自從Shutler and Marck在197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並證實台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9]。尤其是在Peter Bellwood於1991年在《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台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10];後來他再提出,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而來,於西元前8000左右到達臺灣,此後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斷分批移民至海外島嶼,另見[11];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曾一時暫止,然後又持續移民,而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 
根據Bellwood的研究,操南島語的南島民族是由亞洲大陸而來,可能與侗傣(Kam-Tai)民族或南亞(Austroasiatic)民族原是一家,分家後到台灣來,年代大約是6000年前。大約5000年前,才開始從台灣南下擴散到菲律賓群島,主要是北部呂宋一帶。然後到婆羅洲、印尼東部,時間大約是在4500年前。然後往東、西兩方擴散,東至馬里亞那群島(關島、塞班島一帶),也到了南太平洋部份地區,往西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等,時間約在3200年前。再下一步才擴散到中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區域的加洛林群島一帶。然後往東,到玻里尼西亞去,約在公元300年左右。今天在紐西蘭的毛利族(Maori),是最晚的移民,約在公元800年。參考資料: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士博 · 5 年前
【版主按:曾經聽到老一輩人說這句諺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無番仔公,有番仔媽」意指從日據時期以前就居住在台灣的漢人或客家住民,男性的祖先(俗稱祖公)絕大部份是從唐山(指福建沿海)來的,但是女性的祖先(俗稱祖媽)則全部是土產的平埔媽。換言之,台灣的住民大部份都具有平埔族的血統。又大部份老一輩的台灣住民(從南部到北部)稱呼母親都是叫i-a  或i-o,稱爸爸為a- so (聽起來像:阿叔)據說這句就是平埔族語。】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