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能用多久?盤點人工關節損壞的3大原因★人工膝關節成功 須醫病一起努力★骨髓炎感染險截肢 重建獲新生展笑容退化性關節炎服藥3個月不見效就停藥 擱呷嘛嘸效★75歲阿婆膝痛難行 高頻熱凝治療後可遊山玩水★婦人膝痛就診 打一針麻醉竟行動不良★「人工關節」感染 「3D列印」「骨水泥」保住右腿★車禍傷了半月板 20年後毛病來★★★★★★★★

 

案例一:膝蓋關節疼痛是幸虧他沒換關節 

  謝老先生八旬出頭住台北市東新街,因左膝蓋痠痛在附近大醫院治療一個多月仍未改善,十月下旬的某一天,在成德公園運動時遇到舊識孫先生(榮民),閒聊時提到膝蓋疼痛的問題,孫先生告訴他約四、五個月前,也曾因膝蓋痠痛而煩惱,後來經一位也是聯勤總部退休的同事介紹到本店治療二趟,現在已經改善很多了。而且吃了顧筋骨的藥丸,現在大便也很順暢(以前吃西藥雖然天天解,但是仍不順暢),並且把治療的情形概略說了一番,謝先生聽到貼膏藥會拔膿,這使他想起一件往事。


  約三十幾年前,那時他五十歲左右,也是因為膝蓋痠痛到處治療無效,後來有位朋友帶他到三重市的某個市場內,找一位六十多歲的中醫,他就是用這種方法治療一次就好了,後來他的同事再去找他治療時,就聽鄰居說已經搬走了,所以他對這種療法很有信心。因此他向孫先生要了本店的地址、電話,當天晚上就來電預約時間,並詢問一些相關事宜。

 

  十月三十日早上,謝太太陪着他一道過來,進門時看他柱着枴杖走路的樣子有點跛,大致上還好,不是很嚴重的樣子。我先請他倆坐下休息一會,並問他治療歷程如何。他把如何遇到孫先生的事說了一遍,接著說:「已經痛了好一段時間,剛開始膝蓋不舒服,吃藥即可緩解疼痛,但是最近一個多月來比較嚴重;腳無法彎曲,上廁所沒辦法蹲下。在各醫院骨科求診,知道是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雖曾接受玻尿酸注射、類固醇止痛針劑治療,仍無法完全改善。現在即使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遠距離步行,甚至無法順利上下樓梯。醫生並且告訴,膝蓋已經嚴重磨損了,就好比鞋子穿久了鞋底也會磨損一樣,如果吃藥效果不好,那就只好考慮換關節。」


  當我檢查他的膝蓋時,發現左膝蓋的內側有一處比較痠痛內側摩擦症候群,膝關節痛七、八成都是這毛病),這就是病灶的所在,我用拔膿術為他治療,並且告訴他,三十幾年前為他治療的老中醫師正是在下的六伯父,家父有三兄弟以此療法聞名全台,所以處處都可能遇到我們家族的患者,目前已傳承到第四代(本店為第三代)。治療完畢他也拿了一瓶顧筋骨的藥丸,當他走到門外時又折返回來告訴我:「現在走路覺得好很多了,幸虧沒換關節。」我告訴他骨頭沒有磨損不用掛意,否則不可能那麽快就舒緩,並且叮嚀他一定要依照吩咐好好換藥才會完全根治。

 

  第七天,他打電話來問換膏藥的事情,我順便問他膝蓋還痠痛否?他說進步很有限,我安慰他不要灰心,老年人恢復較慢,藥繼續吃漸漸會改善。

  十一月十四日,他再打電話來要我幫他寄二瓶藥丸,我問他吃這藥丸有什麼感覺?他說:「吃了這藥丸精神很好,而且膝蓋也好很多了,以前走沒幾步就很不舒服,現在可以走一百多公尺才會感到不舒服。」
  其實在治療完畢,當他告訴我走路覺得好很多的時侯,我就可以預料到療效如何,只因為他年事已高進展較慢,幸好他很有耐心的繼續吃藥才有今天的效果,雖然距離痊癒還有些差距,不過也是指日可待了。

 

補記:十一月十九日謝先生打電話來說藥已收到,並且告訴我他的腳走路已經痛了,運動場走六圈都沒問題 ,並且說前幾天去體檢,醫師說他有貧血,我告訴他此藥能補氣血,最適合他,難怪吃了此藥,精神特別好。他的一位朋友見到他的膝蓋不用換關節卻好得那麽快,過幾天也要過來看看

 

依據多年臨床觀察,各種筋骨痠痛問題都與體質不好有關,外療法只能消除疼痛,根本之道還是要改善體質,筋骨痠痛用拔膿術治療一般一星期就痊癒不痛謝老先生經過二十多天才不痛,可見與他的體質不好有關也幸虧他沒換關節, 換了就是厄夢的開始!

 

各種筋骨痠痛問題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參考相關文章,或想詢問者,請來電(02)2679-3117   德輝居士。

案例一:膝蓋關節疼痛是磨損?幸虧他沒換關節

 

參考資料:

***-----------------------------------------------------------------------***
人工關節能用多久?盤點人工關節損壞的3大原因
摘錄自:2017/04/13 華人健康網【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戴大為】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是多久?這個問題可真的是大哉問。我們永遠無法預測買一台車可以開多久,買一支手機可以撐多久,一棟房子可以住多久。
骨科醫師在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時,通常目標都是希望能讓患者用「一輩子」,或者「越久越好」。但是事情不一定都會按著理想的方向走。以目前的結果來看,十年的良率至少要有95%才算是比較可以接受的結果 (10年後20個病人有19個人都還快樂使用中,只有1位病人的人工關節壞掉需更換)。
人工關節鬆脫或損壞時,就必須進行「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 (重修手術)」,工程較第一次開刀時浩大,過程也較複雜,併發症也多。有時手術甚至必須分成兩次。
與其問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是多久,我覺得更應該關心的是:甚麼原因會造成人工關節損壞?是不是有辦法預防及避免?
人工關節損壞有三大原因。感染、鬆脫、脫臼。
《感染》終生約為1%的機會。分為急性感染與慢性感染。手術後短時間內感染就是急性感染,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加上清創手術過關。慢性感染則可能在手術後數月到年發生,細菌的來源通常是口腔、傷口、泌尿道感染的細菌,經過血液循環到人工關節處落地生根。嚴重時須將人工關節拔除,並使用抗生素治療一段時間後,再裝新的。
平時個人衛生就要注意。口腔保持清潔,定期牙醫檢查,有牙周病、蛀牙都需要好好治療。有傷口就要處理,其他感染症也要好好控制。
《鬆脫》骨質疏鬆的患者裝上人工關節,就像房子蓋在比較鬆軟的地基上,鬆脫位移的機會自然比較大。持續顧好骨本是一定要做的事。
另一種鬆脫的原因是人工關節長期磨損產生的微小金屬粒子或塑膠粒子引起發炎反應,造成局部破骨細胞活化,骨質吸收。傳統的塑膠墊片較容易有這個狀況,陶瓷關節問世後已經大幅改善。
《脫臼》較常發生在髖關節。人工膝關節脫臼非常少見。
跌落樓梯或出車禍,無論是自己的關節或是人工關節都可能脫臼。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的人,因為周圍肌肉及軟組織條件較差,比較沒有力氣維持張力,也是脫臼的高危險群。維持適度活動量,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人工關節的位置放得不好,角度不對,再加上病人有角度過大的活動(例如蹲下,坐矮凳,或者腳交叉),也有可能會脫臼。手術後有哪些動作不適合做,應該詢問手術醫師或者專業的物理治療師。
人工關節損壞有三大原因。感染、鬆脫、脫臼。有一大半都是「機率」的問題,無法預防。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個人衛生,以及諮詢專業意見,將風險降到最低。
***-----------------------------------------------------------------------***
人工膝關節成功 須醫病一起努力
摘錄自:2018/05/18 自由時報 【文/骨科醫師張書豪】「醫師,為什麼我換完人工膝關節一年了,還一直在痛?」門診常遇到之前開完人工膝關節但不滿意的病友,到處求診卻依舊無法解決困擾。
持續疼痛是最常見的表現,其他如彎曲會有聲音、上下樓梯無法使力、彎曲度不滿意等,也不時會遇到。這些問題,有些可以在門診處理,但有些甚至需要再次手術才有辦法解決。
人工膝關節手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病友的疼痛,並且改善日常生活的功能。倘若手術後無法達到滿意的改善,可從三大面向來檢討,病因、手術技巧、復健。換句話說,假如三大面向都能面面俱到,就能達到滿意而成功的人工膝關節手術成果。
◎第一面向─病因部分,需重新評估疼痛的來源,是否除了膝關節退化之外,沒有其他原因?脊椎、髖關節、肌腱韌帶的病灶,都可能造成膝蓋疼痛。重新確定病因,才可能真正解決病患的疼痛。
◎第二面向─手術技巧部分,就必須仰賴骨科醫師的手術技術。除了儘量使傷口縮小,減少軟組織的破壞(也就是所謂微創的概念),加快復原的速度與沾黏的機會之外,手術中還必須同時注意到,骨刺的清除(影響術後彎曲度)、韌帶張力的平衡、人工關節擺放的立體角度等諸多手術技巧。手術中,全部面向都要關照到,去除所有可能造成術後不滿意的因素,才可能使手術成果滿意。
◎第三面向─復健部分,則需病友與復健師的共同努力。其中,大約8成的努力是需要靠病友自己來達成,手術完住院中的復健,只是教導復健的方法,並在前一、兩次帶著病友施行,之後還是需要靠病友持續作,軟組織才不容易沾黏,肌肉的力氣也才能復原得快。
三大面向若能在第一次手術時就面面俱到,術後滿意度自然就高。術前診斷功力及手術技術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尋求有經驗的骨科專科醫師幫忙。再配合病友、復健一起努力,就能達到成功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
人工關節登錄 免二度動刀
摘錄自:2016/10/05 蘋果日報【邱俊吉╱台北報導】中央健保署開亞洲先例於今年推行「人工關節登錄制度」,鼓勵醫療院所將膝關節置換術等七項手術的植入物,及患者身高、體重等資料上傳該署,院所每傳一筆可獲獎勵五元;該署指此制可望改善置換關節品質,預計明年將患者二度進行關節置換紀錄公開上網,讓民眾知道哪些院所換的關節用較久,當成就醫參考,避免一換再換,最後真的不良於行。
健保署昨邀秀傳醫院副總裁、骨科醫師古鳴洲說明人工關節登錄制。現逾二十國實施此制,如英國實施十年,擁有全球最大人工關節登錄資料庫,因資料豐富,得以在二○一一年向全球發布某廠產品有風險的警訊,使不少人免於二次手術之苦。 
起源國瑞典則於一九七九年實施,統計推行該制後,有效使人工髖關節再置換率由一成七降到百分之七。據健保署資料,全膝關節、全髖關節、部分關節等七種主要關節置換術,全台去年共進行約四萬八千例;若進行關節再置換,每次手術費用平均會比第一次多兩萬到三萬元。
古鳴洲解釋,民眾不要以為人工關節「壞了再換就好」,人體原有的膝關節因磨損而不堪使用,因此每次置換,須先將骨頭兩端削去部分骨骼,再安裝人工膝關節,若一換再換,到最後可能根本沒得換,就真的會不良於行;透過登錄制,有助健保署掌握關節置換率偏高的院所或族群,並設法改善。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各項醫材中,僅人工關節採登錄制,未來擬將登錄制擴及人工水晶體等多種醫材;針對關節置換手術,該署現僅於網路提供術後感染率及再住院率的查詢,明年加入再置換率的紀錄後,資料會更完整。
健保署昨也列出今年一到六月關節手術量前十名醫院,前三名依序為北榮一千五百二十二例、林口長庚醫院一千四百零七例、台北郵政醫院六百六十五例;龍頭台大醫院收治患者雖多,但該類手術同期僅進行五百一十三例、排第七。該署指某些較小醫院因有知名骨科專家,吸引患者前往,造成手術量與大醫院並駕齊驅。 
健保署統計七種主要關節置換術中,膝關節置換約佔五成,比率最高;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提醒,要保養膝關節,平常須盡量避免蹲下的動作,同時可透過騎單車等運動來強化腿肌,有助減輕膝關節負擔。 
膝關節保養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蹲下,減輕膝關節負擔
上公廁盡量選坐式馬桶,尤其50歲以上女性更應注意
●若因務農或有園藝等嗜好須久蹲,建議使用小板凳,坐著活動以保養關節
●增加關節活動度,可仰躺著反覆抱膝,也可藉由鍛煉腿肌如騎單車、游泳等,減少關節壓力
●彎曲關節同時鍛煉腿肌的動作如深蹲等,要盡量避免     資料來源:陳建成醫師、古鳴洲醫師 
***-----------------------------------------------------------------------***
★骨髓炎感染險截肢 重建獲新生展笑容
摘錄自:2020/05/23  台中慈濟醫院【醫藥新聞】44歲的鄭先生,15年前車禍導致左腿髖關節骨折,年紀輕輕就換上人工關節,3年前再次置換時,反覆發作骨髓炎,醫師宣佈得截肢,讓他痛不欲生,經台中慈濟醫院骨科主任陳世豪持續清瘡,再三確認沒有感染並重建髖關節,終於能行走自如,他的臉上呈現有如重生般的笑容。
15年前的那一場車禍,造成重大傷亡,鄭先生的髖關節粉碎骨折,當時就已置換人工關節,使用年限一到,感覺不舒服就得再換,3年前,新換上加長型的人工關節,卻不幸感染,經外院治療仍未能改善,幾次清瘡又反覆發作感染,使他無法行走,遑論工作。
當時,醫師告訴他清瘡清不乾淨,要截肢,鄭先生到處問第二意見、第三意見,得到的答案都是,這個病很麻煩,最好回去找本來的醫院。幾次下來,鄭先生也快失去信心,看著妻子在工廠上班,賺取微薄的薪水維持一家四口生計,更讓他擔心家庭生活無以為繼。
去年一月,鄭先生因為傷口流膿,到台中慈濟醫院就診,骨科主任陳世豪請鄭先生要有耐性,好好配合治療,讓他有重生的機會。
陳世豪說,鄭先生的人工髖關節感染成慢性骨髓炎,這種細菌一旦上身,就會長期寄生在骨頭上,一旦抵抗力下降,可能骨頭又會紅腫熱痛,在急性期還可能用抗生素控制,一旦變成慢性骨髓炎,就很難清瘡乾淨,唯一的辦法是清除蝕掉的死骨後再考慮重建。
鄭先生的的清瘡也不是一次過關。陳世豪指出,X光及電腦斷層顯示,鄭先生的髖臼骨頭只剩下薄薄的一層,且他的股骨頭也已缺損,沒有多少骨本可用,治療方法是先拿掉原有的人工關節,放入填充物藥珠,檢查還有感染,又繼續二次清瘡,再塑作填充藥的暫時人工關節,經骨頭掃瞄確定沒有感染,才能重建新的人工髖關節。
本來因為歷經多次手術,不敢奢求再站起來的鄭先生,一步步建立信心,終於可以自己走了,他也滿懷感恩,重新展現笑容。鄭先生說,陳主任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十分細心,凡事都一步步來,X光看不出損壞的情形,再用電腦斷層子細評估,掌握更詳細的病情。
拖了兩年半,走過可能截肢的危機,鄭先生歡喜開啟新人生,他說,以後會更珍惜小心,不要犯人工關節使用禁忌,像是不要拿重物、抱小孩之類的,以免耗損太快。
***-----------------------------------------------------------------------***
退化性關節炎服藥3個月不見效就停藥 擱呷嘛嘸效
摘錄自:2009/12/26 臺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日常應注意什麼?台北榮總骨科部運動學科主任馬筱笠指出,透過飲食或補充維骨力,效果其實都很有限,建議民眾多做肌力訓練,散步、騎腳踏車倒是不錯的運動選項,並避免蹲姿、爬山、負重活動。
葡萄糖胺是形成人體軟骨細胞的重要營養元素,補充足夠葡萄糖胺,可促進身體蛋白多糖及膠原蛋白的製造,有助補充關節滑液,是提供民眾受傷後,關節恢復健康的軟骨組織所必要的材料。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 鄧修國指出,其實人體自己可自行合成葡萄糖胺,但因隨著年紀增長,合成的速度不比耗損的速度,因此需要額外補充,不過這類保健食品較適合早期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攝取,對晚期退化性關節炎患效果較不明顯。
而且就算是早期患者額外補充,也非對人人都有效,據了解,只對七、八成的初期患者有效,但有兩成患者就算吃了也沒效,因此提醒民眾,若已吃三個月後發現症狀沒改善,就可停藥,不用再吃了,臨床則建議透過包括復健、吃消炎止痛藥、注射玻尿酸等方式改善或動手術換關節。此外,食物中也含可合成葡萄糖胺營養素的食物,舉凡螃蟹、蝦子、牡蠣、貝類、蛤蠣等帶殼海鮮類,建議可以適量補充。不過,醫師也坦言,若要從食物中攝取補足缺乏的營養素,比較困難,可能要吃很大量。
***-----------------------------------------------------------------------***
75歲阿婆膝痛難行 高頻熱凝治療後可遊山玩水
摘錄自:2018/06/05  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新竹報導】新竹縣75歲蘇姓阿婆因退化性膝關節炎造成膝蓋疼痛難行,她接受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醫師黃鼎鈞的建議做高頻熱凝術治療,術後疼痛大幅改善,現在已經可以跟朋友一起出門遊山玩水了。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表示,蘇姓阿婆初期爬樓梯及蹲下時膝蓋有些聲響,到後來她需有拐杖的輔助才能行走,劇烈的疼痛需靠越來越多的藥物止痛,生活品質及心情受到很大影響,多方求治得到大多醫師的建議是趁身體狀況還能承受時早點開刀換人工膝關節,阿一聽到要麻醉和開刀,十分擔心害怕,不太能接受。
黃鼎鈞說,阿婆後來決定嘗試打玻尿酸,但改善效果有限,經友人介紹來台大竹東分院就診後,他建議阿婆嚐試高頻熱凝術這種免開刀且免住院的治療方式,術後疼痛大幅改善,除了可以跟好友一起出門遊山玩水外,心情更恢復了以往的開朗。
黃鼎鈞說,高頻熱凝術是藉由高頻熱凝儀透過高頻熱凝針產生的溫度去影響神經的傳導,針對的是痛覺的神經,不影響走路和運動,也不含類固醇等藥物,止痛效果因人而異、可達數月至數年,高頻熱凝術用於治療腰背脊椎關節疼痛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脊椎手術,去年首度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應用於改善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疼痛,提供不想接受手術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另一種治療選擇。
******
摘錄自:2015/06/29   網路新聞【醫藥新聞/綜合報導】大部分膝關節的退化變形都是從內側關節面開始,隨之而來是逐漸的內翻變形及行走困難。過去針對膝關節退化,除了保守治療吃藥、復健及休息外,往往只剩更換人工關節為最後手段。
置換人工關節其實是一種破壞性的手術,自費須40多萬至百萬元,係將膝關節原有軟骨及韌帶切除,用金屬覆蓋後,中間附加墊片,讓植入物替代原有關節的功能。人工關節畢竟不是上天給我們的,設計上會有先天上的限制,除了墊片磨耗有年限外,彎曲角度要超過120度相當不容易,此外感染風險也要注意;人工關節仍有使用壽命問題,期限約15年,要避免經常蹲下、騎腳踏車等過度彎曲動作,否則使用期會由一般的15年,降低到10年以下。人工關節鬆脫或損壞時,就必須進行「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 (重修手術)」,工程較第一次開刀時浩大,過程也較複雜,併發症也多。有時手術甚至必須分成兩次。
***-----------------------------------------------------------------------***
婦人膝痛就診 打一針麻醉竟行動不良
2014/10/16 台視新聞【社會中心/綜合報導】打了一針竟然就無法走路!醫療糾紛發生在花蓮,一名54歲的黃姓婦人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在她的右膝蓋處打了一針麻醉針,沒想到右腳因此無法出力,醫院回應,沒有想到婦人對麻醉針的副作用這麼嚴重,已經將病患轉到醫學中心接受更進一步的追蹤和治療。
每走一步路都非常困難,右腳腫脹情況愈來愈嚴重,這些都是打一針而演變的後果,因為退化性關節炎,9月17日到醫院看醫師,結果,醫生替自己的右膝蓋打了一針局部麻醉針,想不到右腳開始無法出力,導致行動不良,向醫院提出抗議,由於當初這家醫院沒有神經外科,因此將病患轉院到醫學中心接受更進一步的追蹤和治療,只是已經一個月了,右腳還是沒有好轉,'讓病患和家屬心急如焚!
***-----------------------------------------------------------------------*** 
「人工關節」感染 「3D列印」「骨水泥」保住右腿
摘錄自:2020/05/09  自由時報【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67歲的周媽媽長年站立賣水果,加上體重逾90公斤,右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去年痛到站不住,才就醫接受人工關節重建手術。卻因糖尿病控制不佳,術後嚴重感染、發炎,瀕臨敗血症,確診為人工關節感染合併金屬鬆脫,接受兩階段手術重建治療,並減重及控制血糖,現在活動、站立都恢復良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醫師林宗立指出,60歲以上的人幾乎都會出現關節退化狹窄,尤其是女性、肥胖、長期負重者易因軟骨長期磨損,出現走路疼痛。若復健、藥物治療無效,嚴重者只好置換人工關節,而有糖尿病、免疫疾病、癌症等患者,術後約2%會併發感染,嚴重者甚至最後得膝上截肢。

周媽媽每天擺攤站12個小時,導致右膝退化性關節炎,吃止痛藥10年,去年才接受置換人工關節重建手術,但術後膝關節疼痛仍不見好轉,2個月傷口化膿、感染,經清創手術和抗生素治療無效,右膝仍腫得像哈密瓜般大。
她轉院到中國附醫檢查後確診是慢性人工關節感染合併金屬鬆脫;林宗立說,因嚴重感染瀕臨敗血症,且血糖高達400-500mg/dl,必須接受兩階段手術治療,去年12月先拔除舊有人工關節,徹底清創,並植入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幫忙殺菌,期間右膝也能活動,可以助行器行走,並且減重、規則服藥控制血糖到200mg/dl以下。
周媽媽的感染約治療3個月後得到控制,於是接受第2階段治療,移除骨水泥人工膝關節,再重建置入新的重建型人工關節,現在活動、站立都恢復良好,血糖再降到160mg/dl以下。
林宗立說,治療過程中,還使用了他研發的3D列印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客製化貼合形塑周媽媽的膝關節,減少她的關節僵硬與肌肉萎縮,也減少骨水泥破裂鬆脫、關節移位脫臼等併發症,有利於第2階段的手術重建。
林宗立提醒,關節退化有4步驟,先是關節腔狹窄、骨刺生成、軟骨下硬化到軟骨囊腫,若要減緩膝關節退化,應少蹲、少跪、少盤坐、少爬樓梯,要減重、穿護膝、可打玻尿酸保養,或接受自體血小板療法。
***-----------------------------------------------------------------------***
車禍傷了半月板 20年後毛病來
摘錄自:2014-09-23 元氣周報【元氣周報/整理/蕭耀文;諮詢/國泰醫院骨科醫師鄧修國】「為什麼年輕時的車禍,20多年後才出現後遺症?」去年十二月初,走路上班途中,突然右膝蓋傳來一陣劇痛,痛得根本無法走路。坐在馬路邊休息了一陣子,活動活動膝蓋後,疼痛的癥狀減輕,於是照常上班去。
我的膝蓋不是不曾痛過,但從沒有像這次一樣,痛到無法走路。
話說20多年前,我從事外勤工作,每天騎著機車到處趴趴走。有一天經過桃園市中山路的一個紅綠燈,被一輛從右側騎樓急速倒車出來的小貨車撞上,當下人車同時倒地不起。
「喔伊!喔伊!」迅速趕到的救護車,很快地把我送到當時的省立桃園醫院(現為署桃)。醫師發現我的右腿大脛骨骨折,破裂成三塊。好消息是只要裹石膏固定即可,不必開刀,更不用打鋼釘。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和復健,終於甩掉柺杖,很快就恢復正常行走。
但約一、兩年後,有時候行走時右膝蓋會有卡卡的感覺,而冬天偶爾會隱隱作痛。
於是到台大醫院就診,當時一位骨科名醫診斷是「半月軟骨增生不良」。這位教授級醫師要我去辦理住院等相關手續,他要幫我手術。由於情況不是那麼嚴重,加上從來沒有動過手術,因而臨陣落跑。廿多年來,情況沒有改善,但也沒有惡化。去年底劇痛到無法走路,是從來沒有過的經驗。
經國泰醫院骨科醫師鄧修國診斷,他確認是破裂的半月板碎片在做怪,必須立即手術取出。
這次我不敢落跑,乖乖接受關節鏡手術。鄧醫師在我的膝蓋打了兩個小洞,利用關節鏡把碎片取出。他說,也順便幫我把半月板修得平整一些,以後應該不會再有走路時卡卡的感覺。
由於傷口小,癒後情況又良好,而住在醫院的時間實在難捱,因此手術第二天,就請鄧醫師讓我出院。回家休息兩天後,立即重回工作崗位。雖然拄著柺杖不怎麼方便,還好不用跑外面,並不影響工作。
可能因為關節鏡手術的傷口小,兩個星期後就丟掉柺杖。再過不久,使用橢圓訓練機運動,也沒有什麼問題。很快的,所有生活起居,一切恢復正常。
不過,就像「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這句話說的,今年三月間的某一天,當我過紅綠燈時,或許走得比較急,右膝蓋傳來一聲「啵」的異響後,立即痛得無法繼續走下去。只好慢慢挪到馬路邊休息。
「你看,這裡有一條裂痕!」再度看鄧醫師,他指著MRI(核磁共振造影)的影像解說。不過,他說必須利用關節鏡到裡面看個清楚,才能確認。於是,再度上了手術檯。這次因裂痕在半月板的後面部位,一共打了三個洞。鄧醫師說,半月板並未再度破裂,而是發炎。另外,半月板前面部分長得參差不齊,也一併刮平了。
不過,可能是比上次多打了一個洞,這次不僅拿柺杖的時間長了不少,鄧醫師建議一個月後注射波尿酸,以增加關節的潤滑度。看來,年輕時沒有接受醫師建議做手術,及早治療,因此白受罪不少!
為何現在才痛? 年紀大 軟骨薄 摩擦產生疼痛
相安無事20年,為什麼破裂的半月板這麼久以後才來找麻煩?鄧修國說,關節的軟骨,在年輕時比較厚,年紀愈大變得愈薄,造成關節縫隙變窄。因此,年輕時車禍造成的半月板破裂,可能不會有顯著的症狀,不影響走路;但年紀大了,碎片會與軟骨摩擦,引起疼痛,甚至無法正常行走。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