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琳筋膜炎打類固醇胖10公斤 醫提醒打錯可能肌腱斷裂★醫病》職能治療師瘋全馬 「操過頭」足底筋膜炎上身★熟女患足底筋膜炎痛到走不出門 醫用高頻熱凝術解痛★足底筋膜炎 一下床像觸電★改善下背痛?類固醇針效果僅1個月★閃到腰?壯男常腰痛吃止痛藥險癱瘓★學西醫的我,第一次在美國看中醫:「只要對病人好,為什麼不」?《轉載》★三類腳跟痛 影響行動力★★★★★★★★★★★★★★★

 

案例十三:多年的「腳底筋膜炎」

10月3日今天是中秋節,下午原本想關門,由於天氣陰雨沒地方可去,又因為賴0水先生昨晚來電,約好下午要帶太太過來治療腰痛,所以只好等他。


賴先生66歲住三重市力行路二段63巷,目前在佛寺服務。自過年以來患坐骨神經痛,西醫診斷是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所引起的,多處治療毫無改善。7月1日由么弟賴0森(江流)帶來治療,經過詳細說明治療過程,和換膏藥的方法之後,他仔細酌量,認為自己沒辦法配合,因為他的工作都是在戶外勞動,七月的太陽正是熾熱,因此只好改敷「賊仔膏」及服用顧筋骨的藥。臨走之前還特地囑咐,一定要有耐心敷藥、吃藥才會有效果,此後就沒再聯絡,直到昨夜才來電預約。

 

賴太太60歲,經常腰痠,尤其是工作勞累之時更嚴重,已有很長時間。檢查其腰部時,看到腰椎部位有一長約15公分、寬約4公分的痕跡,一看就知道是曾經在別處用過一種敷了會有灼熱感,若時間太長會起水泡,既痛且癢的草藥治療過。

 

按壓腰椎附近,在兩邊的「腰眼」處都覺得很痠,我告訴她:「這是以前經常閃腰的後遺症,想要快好就用拔膿術,一周左右就會痊癒。」由於是首次治療,所以先治療較嚴重的右邊,至於左邊,我建議比照賴先生,先用賊仔膏與吃藥試試試看,夫妻倆皆欣然同意。

 

事後我問賴先生,七月初回去之後,處理過程如何?他說:「就依照吩咐,由太太每天幫忙換藥,並且勤吃藥。大約廿多天藥吃完了,藥膏尚未用完,就改善很多了,真是出乎意料,此後就只敷藥,直到痊癒。」
用賊仔膏治好坐骨神經痛的例子不多,主要原因是現在的人,對中醫藥沒信心,又沒耐性,求好心切,三、五天沒見效果,就棄置他求,當然無效。

 

【腳底筋膜炎】在治療過程中,有位陳0珠女士58歲住本鎮鳳吉二街,進來找我,由於同是女性,所以我邀她進來治療室坐,並問明來意。原來她是因為腳厎疼痛前來治療,痛點在〝湧泉穴〞的後方約1公分處,按下很痛,多年來雖有四處治療,卻了無效果。

有位友人曾經介紹她去樹林市的一家草藥店,老闆用三稜針剌患處,害她痛得險些昏倒,而後用滾水消毒過的竹筒拔罐,吸出一些血出來,謊稱是瘀血,結果是〝用一分的希望換來十分的失望〞;又有一次,朋友的父親開了一間神壇,佛像要安座,說將請濟公活佛臨壇濟世辦事,她去請示的結果,說是〝犯陰〞所以才治不好,必需〝祭解〞,費用須七、八萬元,她一聽就知道是詐財,趕緊找藉口溜之大吉。

由於她是桃園虎頭山〝虎尾寮〞的山友,前幾天有位山友的妻子要出殯,她去拈香時因為腳痛跛行,被另位山友張0清看到,問明原由之後,才介紹她來本店治療。她實在己經沒什麼信心,也因為確實很痛,只好姑且一試。我告訴她:「依個人四十多年的經驗,此疾治療不難,這種毛病有〝疾病恢復期〞一個禮拜為一個療程,一般來說,敷藥二個療程才會感覺到改善,但是要完全不痛,必需延到三、四個禮拜後,待腳底的深色痕跡變淺了才會好。」

IMG_0027.JPG
十多天後,但見她面帶微笑地進來,說她己經好些了,想不到花小錢也能治頑疾,所以很有信心地再來敷藥。我告訴她「如果不是很痛就不再敷藥此後只要按時吃藥即可些日子就會」。

一個多月後帶其親戚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問她腳好了沒,她說:「不知不覺就好了」。

腳底筋膜炎是很常見的疾病,但是多數治了很久仍然沒治好,西醫多賴X光診斷,其實那只是幌子。通常都認為是「跟骨長出一根骨刺」治療方法以運動訓練為最重要,柔軟度訓練、肌耐力訓練、技巧訓練、適當防護、適當鞋具等皆有決定性因素。局部注射治療認為只有在早期才有效,一旦足底筋膜退化已然至進階階段,必須考慮予以癒合治療,以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並輔以適當的生物治療法,是否有效就很難說。

 

***-----------------------------------------------------------------------***
丁國琳筋膜炎打類固醇胖10公斤 醫提醒打錯可能肌腱斷裂,這樣治才有效
摘錄自: 2021/08/27 健康2.0【諮詢專家/洪啟堯醫師  丁彥伶 報導】愛看本土劇的人對丁國琳的印象,都是「身材火辣又修長的美魔女」,但最近卻傳出她暴肥,而且還有人發現她反應變慢,有點癡癡呆呆的感覺,擔心她是否健康出了問題。丁國琳解釋,是因為她去年「腳盤裂掉」,斷斷續續打類固醇長達7、8個月,體重一下暴增10幾公斤,最近有稍微瘦下來,但也胖了7公斤。而被說她反應慢、變呆,她則解釋是因為拍戲受傷導致筋膜炎,左側肋骨疼痛,請醫師開立肌肉鬆弛劑,才會有這種情形。
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啟堯表示,所謂的「腳盤」,一般應該指的是足底筋膜或是韌帶裂傷。急性受傷時應該是很疼痛,但是長期打類固醇7、8個月,就有點不太妙!
《長期打類固醇可能皮下脂肪堆積變胖》
洪啟堯說,早期的人一有組織發炎疼痛,總是喜歡打1針「止痛特效藥」,這就是過去所謂的「美國仙丹」類固醇。雖然局部注射注射量相較於口服量藥劑量低,全身性副作用也降低,但是長期施打還是可能會引起皮下脂肪易堆積、變胖、水牛肩等副作用。
《小心引起皮下脂肪萎縮、肌腱斷裂》
這些副作用是只要停藥半年到一年,類固醇代謝後可以恢復的。可怕的有些副作用不會恢復,包括局部注射處的皮下脂肪萎縮、皮膚色素褪色,以及肌腱斷裂。最容易因為局部施打類固醇引起肌腱或韌帶斷裂的部位,第1名就是足底筋膜,其次則是股四頭肌和髕骨肌腱﹙膝部﹚。
洪啟堯表示,肌腱炎、滑囊炎、肌筋膜等軟組織損傷疼痛,一般還是建議以非侵入療法優先,例如冰敷、休息、物理治療、復健運動等,如果效果不佳,才會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
《打在肌腱或韌帶易引起破壞》
消炎的類固醇不能打在肌腱或者韌帶裡,真的沒得選擇,才會打在肌腱周圍,一年打1到3次還是可接受的範圍。可以經超音波導引注射在關節內或者滑囊內,這些部位不會引起軟骨的破壞。如果經常復發,為了安全起見,現在復健科臨床上常採取低能量震波治療,震波對治療筋膜炎的效果不錯,通常打過3、4幾後,有助刺激筋膜修復,也有止痛效果。
《肌肉鬆弛劑易嗜睡,不宜白天服用》
洪啟堯提醒,不要把注射類固醇當成止痛特效藥,它可能會引起血糖快速波動,也有引起胃潰瘍的風險。而肌肉鬆弛劑也不適合在白天服用,它可能引起嗜睡、精神不濟,白天如果開車或從事需要高度專注精神的工作時,也可能發生危險。而且某些肌肉鬆弛劑,還可能引起腎功能破壞,一定要慎重用藥。
***-----------------------------------------------------------------------***

YouTube裡雖有很多治療的方法,但依個人的經驗來看幾乎都不是根治的方法,最主要是各人體質不同,甲用了有效乙未必有效,何况病灶在很深的肌層裡並非一般藥物能到達如果不是渗透力很強的藥很難達到病灶,所以沒那麼容昜治療。

各種筋骨痠痛問題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參考相關文章,或想詢問者,請來電(02)2679-3117   德輝居士。

 

參考資料:
***-----------------------------------------------------------------------***
醫病》職能治療師瘋全馬 「操過頭」足底筋膜炎上身

摘錄自:2019/04/10 自由時報【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44歲蘇先生熱愛慢跑,經常挑戰全馬,因「操過頭」,造成右足跟撕裂般疼痛,自己是職能治療師,靠做舒緩動作及服止痛藥,仍未改善,就醫確診是右足底筋膜炎,接受體外震波並以肌內效貼布貼紮足弓,加上拉筋與肌肉訓練,3週治療後,雖不敢馬上挑戰全馬,但平常跑步及工作已無大礙。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復健科醫師蘇烱輝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需長期站立行走的人,例如老師、美髮師、餐飲業者、運動員等,或是扁平足等足部結構異常的人,因長期久站導致足底筋膜過度使用、退化而引起疼痛,久了便形成足底筋膜炎。
蘇烱輝說,患者足弓扁平是名扁平足,因愛好慢跑,經常挑戰馬拉松賽,幾個月前已不適,以為靠休息、服用止痛藥即可改善,近一個月疼痛加劇,站立、走路右腳跟劇烈疼痛才就醫,經檢查足底筋膜增厚、退化,後脛肌也發炎腫脹,判定是足底筋膜炎。
***-----------------------------------------------------------------------***
熟女患足底筋膜炎痛到走不出門 醫用高頻熱凝術解痛
摘錄自:2019/09/12 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竹縣報導】新竹40歲唐小姐愛逛街血拼,長期提重物頻繁走動,腳底疼痛不堪,後來痛到連出門都困難,就醫被診斷出罹患足底筋膜炎,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醫師黃鼎鈞為她施作高頻熱凝術止痛,並建議她穿著舒適鞋墊,現在她又可以出門逛街了。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表示,唐小姐過去一週至少逛街3天,每次至少3小時,頻繁走動加上提重物,長期下來腳底開始疼痛不堪,尤其每到早晨起床下地的第一腳時特別疼痛,走不到20分鐘腳跟就發脹、疼痛難耐,即使坐下休息也沒有改善,本來喜歡出門逛街踏青的她,後來痛到只能整天待在家裡。
飽受腳痛之苦長達半年的唐小姐被診斷出罹患了足底筋膜炎,黃鼎鈞說,腳的結構側面看起來就像一把弓一樣,當腳著地時,因為體重會迫使足弓張開,足底筋膜也如弓弦一樣拉長,若是有足底筋膜炎就會產生疼痛。
黃鼎鈞說,在急性期發炎初期時要避免久走久站,儘量不要連續走到痛,更要避免提重物,需要24小時穿著鞋墊支撐足弓,避免赤腳,配合吃消炎止痛藥,幾個禮拜會慢慢改善。
黃鼎鈞強調,若疼痛超過數月甚至半年就進入了慢性期,一般消炎止痛藥等保守治療都已無效,建議做高頻熱凝術將支配足底筋膜的痛覺神經傳導及敏感性下降,再透過鞋墊的保護讓足底筋膜慢慢恢復,但是因為足底筋膜的耐力已經變差,還是得養成保護腳底的好習慣,不要過度使用,以免復發。
黃鼎鈞也建議,市面上鞋墊琳瑯滿目價差大,原則上選擇整個腳底覆蓋且有彈性可以貼著足弓的,最好在購買前可以諮詢足踝專科醫師,若是年紀大的長輩因為足跟脂肪墊萎縮,則需要穿厚的內底襯的慢跑鞋包住足跟,以減輕腳跟負擔。
***-----------------------------------------------------------------------***
足底筋膜炎 一下床像觸電
摘錄自:2009/09/07 自由時報 【文/鍾明宏、邱青燕】一早下床,哎喲!怎麼腳底傳來一陣痛,經過檢查才發現是足底筋膜炎。這種疾病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尤其是體重過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工作者。
足底筋膜是一片扇狀的結締組織,從足跟的地方長到內側腳趾頭,它和足弓形成一個「弓弦」,變成一種特殊的緩衝吸震結構。最常見的症狀即是,下床第一步在腳底會有「觸電」、「刀割」般的劇痛,走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減緩,那是因為足底筋膜休息整個晚上沒有伸展,下床時,突然受到牽拉,才會引起如此的疼痛。
臨床上的治療除了藥物的使用、挑選適當鞋子及復健之外,也可透過一些按摩及自我牽拉的運動,減緩症狀。當然平常也須多注意足部的保養,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若覺得有任何不適,應及早就醫,以免影響到治療的黃金時期。
***-----------------------------------------------------------------------***
改善下背痛?類固醇針效果僅1個月
摘錄自:2017/03/30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人有慢性下背痛困擾,有些人想注射類固醇針舒緩不適,法國一項研究發現,對於舒緩下背痛,類固醇針只有短期效果,若是慢性、長期下背痛,則類固醇針的幫助不大。
法國研究人員針對135名因為椎間盤、下脊椎骨之間有發炎反應,導致下背痛的患者進行研究。研究顯示,下背痛患者打1針類固醇後,止痛效果約持續1個月,之後效果就會遞減。1年後,無論有沒有注射類固醇,兩組都沒有明顯差異。
類固醇主要作用在於減緩椎間盤發炎反應,進而改善背痛。研究首席作者法國笛卡爾大學物理與復健醫學助理教授克莉絲泰勒‧阮指出,目前醫界廣泛運用類固醇針劑改善慢性、長期下背痛,但研究證據並不支持這種做法,這項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不謀而合。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內科醫學年刊〉。
研究團隊運用核磁共振攝影篩選出因椎間盤發炎導致慢性下背痛的患者,患者下背痛困擾平均持續6年之久,其中一半的人注射類固醇針劑,另一半則沒有注射針劑。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一個月後,注射類固醇針劑的患者當中,約有55%的人下背痛有所改善,相較之下,沒有注射類固醇的患者,則只有33%症狀改善。不過12個月後,兩組患者就不再有差別。
克莉絲泰勒‧阮表示,舉例來說,不管有沒有打類固醇針,一年後,患者椎間盤發炎、生活品質低落情形,或焦慮、憂鬱程度、止痛藥使用量等都相差無幾。多數患者都能接受注射類固醇針,也都同意必要時可以注射第二劑。研究結果也發現,注射12個月後,患者並沒有出現感染、組織受破壞或鈣化等問題。
國外醫學專家認為,治療慢性、長期下背痛時,醫師要找出肌肉骨骼病因,有時其他原因也會讓疼痛加劇,像心理困擾、對疼痛的恐懼,甚至教育程度較低等,都會影響疼痛強弱,治療慢性下背痛不只針對疼痛症狀,也必須合併認知行為療法,才能真正幫助舒緩症狀。
***-----------------------------------------------------------------------***
★閃到腰?壯男常腰痛吃止痛藥險癱瘓
摘錄自:2017-07-18 聯合新聞網【 記者趙容萱╱即時報導】閃到腰別輕忽!小心拖久了下半身有癱瘓風險!台中市35歲陳姓男子7年前曾因趕著送貨跌倒,以為是閃到腰,吃止痛藥就好,沒想到經常腰痛、腳沒力,藥量愈吃愈重,一天吃到6顆止痛還無法緩解,痛到暈倒,急診發現是椎間盤突出惹禍,經評估接受微創減壓手術後緩解,嚇得他注意姿勢,不敢再亂吃止痛藥了。
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謝昌昇說,陳姓患者就診時痛到無法站立,要求打止痛針,經檢查發現是腰椎第四、五節發生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拖下去恐造成下半身癱瘓,患者到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2周後痛到昏厥急診,經過評估後,採微創減壓手術,也就是利用X光來定位、顯微鏡輔助,夾取椎間盤病灶,手術時間約1小時,傷口約2到3公分,症狀獲改善。
***-----------------------------------------------------------------------***
學西醫的我,第一次在美國看中醫:「只要對病人好,為什麼不」?《轉載》
摘錄自:2018/05/05 Yahoo奇摩(新聞)【 換日線網  作者:Dr.Phoebe/小牙醫的觀察站】這裡是洛杉磯的華人區,我走進一個毫不起眼的診所,灰暗的牆壁、老舊的地毯,看得出來這間診所的陳設風格,還停滯在幾十年前——牆壁上掛著一幅幅的圖畫,從風景到動物,各個栩栩如生,逼真又吸睛。
雖說裝潢品味實在有待商榷,開門更才一個小時不到,但診間裡卻已經坐著滿滿的病人。
我原以為這間華人區的診所,應該 90% 以上是東亞裔的病人,但仔細一看才發現我錯了——病人並非全是黑頭髮黃皮膚,白人、墨西哥裔、印度裔的病人,至少占了一半以上。
我在櫃台填寫了表單。今天以一個病人而非醫師的身分前來「光顧」診所,最大的原因,就是西醫診斷不出我身體的問題。
在來到這間診所之前,我作了許多項身體的檢查,卻完全沒有結果,西醫師們抓破腦袋也不知道為甚麼,走投無路之際,只好求助於在美國的中醫師。
成年之後,第一次在美國看中醫
可別被診所的外表給騙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診所極其熱門,甚至到了連預先掛號都一位難求的地步——診所只收現金,且平常就算人都到了,還是不讓你掛號,得等到每個禮拜六,診所開放出半天的「掛號專線時間」來電預約。(預約電話不是「控八控控⋯⋯」)
總之,我撥了 55 次都是忙線狀態,到最後第 56 次終於接通的時候,我只覺得有中頭獎的感覺。
由於住在美國多年,這是我成年之後,第一次在美國看中醫。中醫師頭髮灰白,酷酷地帶著眼鏡,背後放著聲量不小的搖滾樂,只見他熟稔地開始把脈、檢查舌頭、耳朵、手掌等等。接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他就有如 X 光機一樣,把我多年的病史一字一句地吐露出來,而且和西醫師的診斷完全吻合。除此之外,那些我沒有好好被西醫師檢查過的器官功能,他也都直截了當的告訴我現今狀態,甚至我脾氣好不好、平日心情如何等,都逃不過他的診斷。
看診完畢之後,他針對我的身體問題,開了一瓶中藥,要幫我治療一個月。
西醫老公的質疑:「藥包裡面是什麼?治療方式有根據嗎?」
我帶著那瓶中藥,回家和我的西醫老公分享整個看診經驗,換來的卻是他的大翻白眼。
他問我:「知不知道這瓶中藥裡面,到底包的是甚麼?」我說不知道,但我只覺得這中醫師太神準了,而且從來沒有任何一位西醫師,能夠把我的身體狀況分析得如此正確又透徹。
但在西醫出身的老公眼裡,還是對這種種的治療半信半疑——畢竟西醫講求的是證據,是科學實驗證明,是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不然在他們眼中,一切中醫的治療,就和「控八控控」推銷的膏丹丸散沒啥差異。
我至今還是不知道,到底中藥裡包的是甚麼,但我只知道,在被中醫師開的藥調理之後,我的症狀完全改善,且有了非常好的結果。
最後連我那西醫老公都嘖嘖稱奇,且不得不承認單就這場「 PK 」的最終結果而言,是中國人幾千年的老祖宗智慧,打敗了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專業分工制度,撐起全球主流的西醫體系
不得不說,西方醫學多多少少有些優越感,由其是美國醫學,講究的是「術業有專攻」:將人體劃分為各個不同的部位,比如心臟有問題看心臟科、扭到手腳看骨科、心情不好看精神科⋯⋯等等。
專科之間,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能逾越「其它科的專業」。例如牙科不能隨便對腸胃炎下定論、腸胃科醫師不能回答有關神經內科用藥的問題,除非和你自己的專科有關係,不然通通要請病人去看該看的專科醫師。
除了前述專業分工的理由之外,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了保護醫生自己——因為萬一醫師給的建議超出其專業範圍,誤了該有的診斷,病人是可以事後提告的。
因此在美國,和我們在全球各地多已習慣的西醫系統中,各個專科間往往「井水不犯河水」。醫師們秉持著專業精神,在自己的專科裡,更加鑽精地研究和臨床,長久以來,撐起了整個西醫醫療體系。
這樣的制度固然很好,就像每個螺絲釘都深度了解自己的位子,讓病人不論是看哪一個專科,都能得到該科最專業的建議——不過以病人看病時的實際狀況來說,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便是很多時候在看了好幾個專科之後,仍然找不到病因或不見好轉:
因為每個專科在作了該作的檢查之後,常互相將問題「踢給其他專科」——反正只要顧好自己這部分,這科檢查不出問題、或檢查出是「別科的問題」,就可以對病人(和法律)有個交代了。
然而病人的症狀不得好轉,兜兜轉轉好幾個專科都不見果效,其中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小,更別提高額的診療費用所給予的經濟壓力。
西方醫學的優越感,觀念正在逐漸改變
於是在美國這樣的體制之下,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轉向中醫治療,或者政治正確地來說,叫作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非傳統醫學治療,在美國的「傳統醫學」為西醫治療,中醫治療才是歸類於「非傳統」)。
很多美國的大型醫院,如 Mayo Clinic、 UCSD、Duke Medical Center,甚至是大型 VA 系統(相當於台灣的榮院)等等,也都開始將中醫治療,含括為病人的選項之一。
根據US News的報導,目前已有 30% 的美國人,願意接受這些非傳統醫學治療:包括針灸、推拿、拔罐、中藥草藥等等。而根據 UCSD 的ㄧ項研究指出,針灸對於 20 種憂鬱症、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症狀,都有極大的幫助。
很多時候這些非傳統醫學治療,也會配合著傳統醫學(西醫)治療,給予病人最佳的綜合治療效果,比如 2014 年的研究就指出,西醫不孕症手術搭配中醫治療的病人,遠比單純只作西醫的不孕症手術,有著更好的結果。
而ㄧ位在維吉尼亞州執業的中醫師也指出,她的病患裡面有 90% 都是非亞裔人士,而大都因為無法治療長期性的疼痛來找上中醫,且得到了改善。(順道一題,慢性疼痛在美國是個龐大的醫療問題,也是引發美國目前鴉片危機的主要原因之ㄧ)
中西醫療法的「相輔相成」,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個「非傳統醫學治療」在美國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則是他的價錢。
在我看西醫的時候,我用了非常好的 PPO 保險,大部分的檢查和部分的治療,都包括給付範圍內——但仍不是100%,而是包個 60-80% 左右,其餘得由病人自行負擔。對於在美國的西醫醫療費用來說,不用全額付費,我已經謝天謝地了。
但在看中醫師的時候,診所只收現金、而且不收任何的保險,但掛號費外加一個月的草藥費用,總共卻只要西醫看診費用的五分之一(更別提其他的檢查了)——想當然爾即便有保險,我花在西醫上面的費用,仍比中醫高而又高。
當然這也反應在美國中醫師的薪水行情上面:根據統計,如果在美國從事執業中醫師,ㄧ年的平均薪水為 $73,412 美元(約新台幣 218.6 萬元);若單純只是針灸師的話,則降到了 $48,735 美元(約新台幣 148.5 萬元)。這和西醫師 $156,000 美元起跳的年薪(約新台幣 464.5 萬),還是有著極大的落差。
而對於美國病人來說,或許中醫治療終究是不會取代西醫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但目前在美國已有超過 27,000 位擁有執照的針灸師,若西醫無法檢測出的問題在這裡得以改善,大部分的病人如今已不會排斥支付小額的費用,來試試看中醫治療的管道。
美國的西醫體制相當成熟完善,且我不認為這套體系在不遠的未來,有任何被中醫取代的可能性。但有意思的是,中西醫在美國從原本的「對立角度」,已經慢慢在轉變為「相輔相成」的關係——「只要對病人好,為什麼不」的微妙轉變,在包括前述「輔助療法」的接納,和中醫科學化等努力中,正在發生。
但我認為中醫始終還是能在美國擁有自己的市場,歸根究柢的原因,還是所謂「老祖宗的智慧」,一如 Dr. David Miller ,一位同時擁有西醫小兒科執照和中醫師執照的芝加哥醫師所說:「中醫本身,其實就是個歷時 2,500 年的綜合臨床實驗。」在西方醫學上,或許還沒辦法完全證明為甚麼「中醫」、「中藥」會有效——但對許多病人來說,問題很簡單:只要有效,就足夠了。
***-----------------------------------------------------------------------***
三類腳跟痛 影響行動力
摘錄自:2018/08/15  自由時報【文/葉文凌】後腳跟痛是中老年人和運動員常見的病症,尤其是介於40歲至50歲的業餘運動員。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病,但是一旦發作卻足以使人坐立難安,如鯁在喉。
其疼痛性質主要是鈍痛,隨著走路越久越痛,且會轉成刺痛,因此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而日益隆起的足跟更使得穿鞋子都困擾異常,許多老人家因此拒絕出門,也不運動,骨質疏鬆和肌肉不足會因此而加劇,更進一步造成老人家生活機能下降,最終造成不可逆的惡性循環。
◎後腳跟痛的成因有三大類:
●阿基里士腱(或稱阿基里斯腱)病變,主要是過度使用或單純老化,早期不會鈣化,在末期會鈣化,代表病變已不可逆。
●哈格倫骨刺,主因同前,結果造成跟骨後上方骨骼及軟組織慢性發炎及增生(見圖)。
●足底筋膜炎及跟骨骨刺,和足弓形狀、柔軟度、過度使用、鞋子使用有密切關係。
◎診斷:基本上使用X光片即足以診斷,超音波可以判定肌腱病變程度。而磁振造影則幾乎是完全用不到。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先判定膝關節、髖關節和脊椎是否有病變。
◎治療較為多元: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且佔絕大多數的是保養,每日早晚或是運動前,都必須有良好做伸展運動的習慣,運動後,要做放鬆運動。即使是慢跑,也要記得做伸展操和放鬆操。
●第二步在於症狀治療,不論是藥物、增生療法、自體血小板注射、類固醇、震波、物理治療均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必須在形成骨刺前或鈣化形成前。一旦有骨刺或鈣化後,除了手術切除外,是沒辦法去除的。
●第三步在於手術治療,後腳跟手術是完全可以使用內視鏡做微創手術。主要是骨刺的切除和切除之後的修補、重建工作。因為骨刺是由肌腱或筋膜退化發炎而來,一旦切除,代表肌腱或筋膜會有缺口,若不修補則功能會大幅下降。(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