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時辰剖腹產 新生兒死亡率較高真有胎神?民間說法大不同?別說髒話!子宮胎兒聽得到記得住★俄一男嬰出生就會叫爸媽★貴婦新手媽媽脹奶成「石頭奶」 高麗菜葉神救援擊退小三★早產兒學習障礙 醫師:避免剖腹產★爸媽接觸塑化劑 可能不孕生短雞雞寶寶★嬰兒腦部未發育完成 搖晃易造成傷害★母愛決定了孩子大腦的大小?!★多名嬰兒離奇腦出血 醫揪原因驚:媽坐月子1習俗惹禍女兒照書養 滿月趴睡夭折★「媽!快戒菸吧!」 孕婦吸菸寶寶臭臉抗議★胎教到底多重要? 懷孕期母親的飲食將影響孩子一生★孕婦吃綜合維他命是浪費錢?答案是★成藥掰一半 仍超過孩子劑量!★孕婦喝甘蔗汁身體好? 醫師:喝太多恐影響健康★寶寶腹痛、脹氣塗抹薄荷油 恐引起癲癇、呼吸困難★孕婦吃魚油 寶寶不會更聰明★★★★★★★


胎教 
《史記》:「太伍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是胎教的萌芽。後經歷代醫家總結,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胎教學說。
所謂胎教,就是通過外界條件對孕婦感覺器官的刺激和大腦的思維活動,對子宮內胎兒發生作甪,胎兒雖是一個生命,但與母親血肉相連,因此,胎兒大腦所受的〝教育〞,只能由其母承擔。近幾十年來,國外醫學家作了不少實驗,證明聲音、光綫、母親的動作和情緒對胎兒都能產生影響。如用多普勒測定儀監測,在不同音響出現時,發現胎兒的心跳次數有改變,這說明聲音可直接傳入胎兒的耳,通過神經反射而引起心跳加快,在生活中也能得到間接證明,如剛出生的小孩哭鬧不安,此時若把他的耳朵貼於母親的心臟位置,就會安靜下來,這是因為他在胎裡聽慣了心音。
有人據此,把心音錄下來,放給小孩聽,也可使之安靜入睡。如能抓住胎兒腦發育階段,讓孕婦多想美好的事情,多聽輕鬆悅耳的音樂,讀些有益于身心的文藝作品,從而陶冶性情,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教育胎兒,促使其腦細胞健康發育。宋‧陳自明對此有專論,指出「胎教產圖之書,不可謂之迂而不加信」。如今,雖不能完全解釋其理,但總有一天會被人們揭曉。

***-----------------------------------------------------------------------***
寶寶發燒,到底會不會「燒壞腦袋」?
摘錄自:2015/05/06   三立新聞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新手爸媽,最害怕的就是寶寶莫名發燒,更有父母堅信發燒會讓孩子的腦袋燒壞,影響未來的智力發展。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南昌表示,發燒就是病原體上身時,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與之抗戰時導致體內發熱,父母不需太過緊張。此外,發燒不盡然全是壞處,發燒可增加寶寶的免疫系統功能。
至於發燒到底會不會「燒壞腦袋」,醫師表示,嬰幼兒的大腦與成人相同,都有可控制體溫的大腦中樞神經,可避免體溫無限上升,除非是病原體侵入大腦內,引發「腦膜炎」,才有可能損害大腦。因此,簡單的說,發燒並不會對腦部有任何損傷,但腦膜炎可有能因細菌感染造成大腦永久性的損害,多數的寶寶會有發燒、嘔吐、抽搐、躁動不安及前囟門膨出等現象,多好發在五歲以下的兒童。
而許多父母認為寶寶體溫超過37度,就得開始觀察是否有發燒情況。對此,邱南昌醫師說明,臨床上多以38度以上才認為是發燒,因嬰幼兒的新陳代謝較成人快,一運動或是穿得較多時,體溫就上升了,其實,這時候減少覆蓋,寶寶的體溫就會下降了。
邱南昌醫師說,發燒是生病的表徵,嬰幼兒會因發燒而感覺全身不適、倦怠、食慾不振,甚至可能因此脫水,部份體質特別的兒童會因發燒誘發熱性痙攣。醫師提醒,若家屬發現寶寶有體溫較高的情況,可先減少覆蓋,若體溫無下降的跡象,應盡快就醫,讓醫師找出引起發燒的病因進而治療。
***-------------------------------------------------------------------***

迷信時辰剖腹產 新生兒死亡率較高
摘錄自:2010/06/30 中廣新聞【綜合報導】國人經常有看時辰剖腹產的迷思,事實上研究証明,除非有醫學上的理由,否則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39週之前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方面的疾病。
成大醫院小兒胸腔科主任林毓志表示,懷孕週數介於32至37週出生的新生兒稱為「晚期早產兒」,近來研究,與滿37週的足月嬰兒相比,晚期早產兒的死亡率較高,較容易罹患疾病,而且發生過動兒、發展遲緩與須接受特殊教育及留級生比例也較高。
林毓志指出,英美也有類似研究,就算只早於39週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兩成。至於國內剖腹產比率向來很高,約有三成以上的活產嬰兒是以此種方式出生,其中晚期早產兒更達到近50%。他提醒產婦及家屬,晚期早產兒的死亡率與短期、長期的罹病率較足月新生兒高,應該破除看時辰剖腹產的迷思。
***-----------------------------------------------------------------------***
真有胎神?民間說法大不同?
2010/05/08 自由時報 【記者張瑞楨/中縣報導】民間對胎神有數種說法,有人認為是保護胎兒之神,有人認為是進入家中準備投胎的小靈魂,不過,民俗專家張益銘卻認為是「煞位」,民間把「煞位」擬人化而有不同說法,他建議懷孕期間凡事謹慎,儘量不要違反民間禁忌,以免與長輩起爭執。
張益銘表示,「胎神」(煞位)每天不同,民俗認為懷孕期間不要隨意搬動家具,不可敲打牆壁釘釘子,以免打擾胎神,引發流產或嬰兒兔唇等後遺症,此說略有科學根據,因為噪音、家具挪動改變動線,孕婦容易焦慮或摔倒。
張益銘奉勸孕婦,儘量不要違反禁忌,凡事謹慎小心,如果懷孕生產仍發生意外,公婆也不忍苛責,如違反禁忌,懷孕生產又發生意外,公婆可能「牽拖」媳婦觸犯禁忌,家和萬事興,不論胎神與禁忌之說是否有科學根據,還是儘量不要違反。
《胎神是什麼》所謂胎神,就是附在胎兒之魂上的神。民間相信,胎神形狀宛如蜘蛛,與胎兒的靈魂是相互連接的。從孕婦懷胎開始到生產以後的百日之內,都有胎神常在左右,祂可能在孕婦房間,也可能在周遭的任何器物上。所以如果孕婦不小心動到胎氣的話,胎神會受到影響,或者是冒犯到胎神時,胎兒也會受到影響。
由於胎神每天都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以大家可以在農曆上就查詢到胎神每天的所佔方位,有胎神在的方位,就儘量避免移動物品。
***-----------------------------------------------------------------------***
別說髒話!子宮胎兒聽得到記得住
2013/08/29.華人健康網【記者黃子倫/綜合報導 】懷胎十月間,孕媽咪與另一半可能要更注意說話用語!根據外電報導,一項芬蘭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嬰兒的大腦仍在發育階段,在出生以前的子宮時期,早已經開始接收外界聲音,並且學習父母親、家人的語言,而胎兒對聲音的印象,即使在出生後仍然記得。
芬蘭研究:胎兒具聽覺、記憶能力
家長們對未出生的胎兒輕聲地說話、唱歌,可能為寶寶語言能力帶來良好的開始,據《每日郵報》報導,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指出,即使嬰兒的大腦仍在發展,但依然有處理、感知的能力,並且接收外界的聲音訊息,不僅聽得到,還記得住!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期刊論文中。
研究中共有33名孕媽咪參加為期29周的實驗直到小孩出生,其中一半的胎兒,先暴露一個沒有實質字義、但有規則的字詞「tatata」,反覆聽取上百次的錄音;另外,還會在播音中摻入微妙的變化音「tatota」。
當寶寶出生後,研究人員讓他們繼續聽播音,並且用儀器測試了所有嬰兒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那一半在子宮內有聽到「tatata」字詞的嬰兒,腦部變化更優於從未聽過的嬰兒。
專家:寶寶出生後,已不是一片白紙。研究主持人胡華迪萊恩教授(Huotilainen)說:「寶寶出生後已不是一片白紙,因為他在胎兒階段就開始感知外在世界!」
胡華迪萊恩教授表示,嬰兒記得在子宮中聽到的聲音,那麼家長更應該注意從懷胎時期的語言、音樂等一切聲音來源,尤其在懷孕中後期胎兒感受外界的刺激越來越明顯,家長要避免過度激烈、情緒化的聲音影響小寶寶。
***--------------------------------------------------------------------***
俄一男嬰出生就會叫爸媽 醫護人員大驚
俄羅斯一名男嬰出生幾分鐘後就會叫爸爸,數分鐘後再叫媽媽,產房內的醫護人員都大為驚訝。負責接生的婦產科醫生認為,這是胎教的功勞。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17歲的(巴熱耶娃),在諾里斯克一所醫院分娩,順利產下兒子(斯捷潘)。沒想到孩子在出生幾分鐘後,竟然立即開口叫(爸爸),數分鐘後再叫(媽媽)。給巴熱耶娃接生的婦產科醫生(帕諾娃)證實,她親耳聽到斯捷潘說話,並表示在產房行醫23年以來,都從未見過這種情形。
她說:初生嬰兒不會發出如此複雜的音節。她相信這一切得歸功於胎教,她說:胎兒在腹中就能學習,如果母親與胎兒說話、和它玩耍,當作它已出生一樣,那麼胎兒出生之後多數聰慧。2009/05/10中廣新聞
***-----------------------------------------------------------------------***
★貴婦新手媽媽脹奶成「石頭奶」 高麗菜葉神救援擊退小三
摘錄自:2018/06/15 自由時報【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不少新手媽媽產後常面臨脹奶之苦,台中一名貴婦新手媽媽脹奶難受,以為熱敷可紓緩,敷成「石頭奶」一碰就痛,向中醫師求助,中醫師用「阿嬤的智慧」冰凍高麗菜葉冰敷神救援,輔以針灸及中藥調理,終讓貴婦媽媽順暢哺乳。
這名新手媽媽新婚2年,很快就傳懷孕好消息,以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懷孕期間,老公偷吃丶有小三傳聞不斷,貴婦心情鬱悶,雖順利產下1子,卻因嚴重肝氣鬱結,導致胸部氣血阻滯不暢,造成脹奶、乳腺阻塞,貴婦誤以為熱敷可紓緩,卻適得其反,熱敷之後出奶更多,脹成「石頭奶」,一碰就痛楚不已,天天以淚洗面。
蓮樺中醫診所中醫師蔡惠君指出,很多新手媽媽口耳相傳脹奶時可熱敷,有助讓乳房比較柔軟,乳汁比較好擠出,但其實若是產婦產後乳汁少或要追奶時,才可用熱敷,若是已脹奶再熱敷則是錯誤觀念。
蔡惠君說,產婦剛生產完後乳房不需要特別做熱敷,若感覺脹奶時要先親餵,靠寶寶吸吮力通暢乳腺,若還是脹痛,可用冷敷做輔助,熱敷會造反效果,太熱反而容易使阻滯的乳腺產生發炎反應,讓新手媽媽更痛苦。
由於貴婦來看診時「石頭奶」脹得嚴重,蔡惠君教她用「阿嬤的智慧」救援,將高麗菜葉剝除外層綠色的葉片後,取中間層葉片,葉片用奶瓶略為桿過變軟冷凍3小時後,即可取出使用。
蔡惠君指出,正處於脹奶疼痛的產婦可直接將冷凍菜片避開乳暈、包覆在乳房上,每次冰敷20分鐘,早晚各敷一次即可;她說,因高麗菜含硫化物,經皮膚吸收後能改善發炎情況,婦人冰敷一週即明顯改善不適。
此外,胸部有肝經丶胃經兩條經脈通過,蔡惠君除幫婦人針灸膺窗、天谿、乳根、膻中等穴位,疏通胸部的氣血循環,再用淮山藥、熟地、柴胡、黃芪、黨參、川芎、當歸、枸杞等中藥補養氣血,才一週時間,終於順利幫貴婦疏通乳腺,順利哺乳。
蔡惠君指出,婦人本來產前是B罩杯,產後一度脹奶脹到E罩杯,因熱敷錯誤哺乳加上因與丈夫關係不佳,心情鬱結欠調理,導致胸部下垂萎縮,她建議婦人多吃蛋白質丶膠質食物,再請婦人放寬心先保養自己體態,結果經2個療程調養後,婦人說力退小三,目前婚姻漸恢復佳境。
***-----------------------------------------------------------------------***
早產兒學習障礙 醫師:避免剖腹產
2012/07/03【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綜合報導】專家研究,早產的孩童較容易在課業學習上遭遇困難,而能在子宮待較長時間的孩童,其大腦發育較健全,通常也會有較好的課業表現。此外,懷孕週數少於37週出生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健康和發展方面的問題。
就過去的醫學觀點而言,懷孕37至41週已屬於胎兒成熟期,在此期間出生的嬰孩,其身心發展狀況多屬正常;不過,科學家發現,當37至38週即出生的孩童成長至8歲時,他們在數學測驗的成績通常較39至41週出生的孩童還差強人意。
該項實驗彙整在紐約市就讀公立小學的12萬8千名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3年級學生中,37週出生的孩童,其出現嚴重閱讀障礙的機率,比起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33%;其在數學計算上遭遇困難的機率也較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19%。
從研究數據可得知,閱讀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2.3%,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1.8%;數學作答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1.1%,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0.9%。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兒科教授和新生兒科主任艾敘爾表示,該研究的確提供深思的角度,許多孕婦認為37至38週出生的孩童和足月出生的並無多少差別,但結果顯示,早產兒在學習上的確較容易遇到瓶頸。
此外,該項研究也掀起剖腹產嬰的迷思,有些孕婦基於懷孕過於疲憊,或是有些醫師太過忙碌,最終會選擇以剖腹的方式提早取出嬰孩。艾敘爾提醒新手爸媽最好是選擇自然生產,不到非不得已,盡量避免剖腹生產。
***-----------------------------------------------------------------------***
塑毒害?醫:台童生殖器 短0.5cm
摘錄自: 2011-06-03 東森新聞【綜合報導】塑化劑風暴,讓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男寶寶,是不是被毒害,讓小雞雞變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最新研究出爐,台灣剛出生男嬰的雞雞,比歐美白人小孩的長度短0.5到0.7公分,不排除可能是受到塑化劑影響,決定重新調查,但一歲以下男嬰的雞雞長度,要是短於1.9公分,就應該檢查了。
才一大早,醫院的兒童塑化劑門診就擠滿許多家長,都是帶著自己的小孩來檢查,是不是有遭受毒害,讓男嬰的小雞雞變短了。
阿嬤好擔心,就怕會影響傳宗接代,不能不防,要醫師趕緊拿尺來量一量,因為醫院特別針對2126位男嬰研究測量小雞雞長度,發現這10年來,長度的確比外國男嬰短0.5到0.7公分,也統計出一歲以下的男嬰雞雞長度,應該是3.6公分,要是彽於1.9公分的話,就得注意。
三歲左右則是4.4公分,要是比2.8公分短,也是異常,至於五歲男童應該要有5公分的長度,低於2.7公分,幾乎短了一半,就得趕緊檢查,不排除可能是遭受塑化劑影響,留下的後遺症。
中國附醫小兒科醫師 王仲興:「在小兒組的模式身上,是看得到是會不孕的,可是在人體上,我想沒有人正常人會吃那大量塑化劑,在身體裡面,然後去做這個實驗。」
目前只是懷疑,並沒有具體的研究證據,醫院決定重新調查,至於男嬰小雞雞該怎麼量,醫師說,讓小孩子平躺,讓小雞雞呈現勃起狀態,再用尺從底部量到頭部,就是長度,一但有不合理的長度,就應該進一步檢查。
******
爸媽接觸塑化劑 可能不孕生短雞雞寶寶
摘錄自:106/04/21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1日電】塑化劑可能造成男性不孕,讓懷孕女性生出短雞雞寶寶,台大醫師陳保中今天說,部分香水、潤膚乳液可能有塑化劑,建議想生小孩的夫妻少用保養品、塑膠製品。
環境荷爾蒙、塑化劑對懷孕婦女、嬰兒、幼兒造成威脅,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身體損傷,包含過敏、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造成男性雌性化,如精子濃度下降、生殖器短小等。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陳保中上午在記者會中表示,環境有毒物質暴露無所不在,尤其現在人多外食,容易接觸塑膠製品,如外帶塑膠帶、塑膠杯、吸管、防油紙袋等,高溫和油脂都會讓塑膠製品中塑化劑溶出。
日常生活用品也暗藏塑化劑危機,陳保中表示,國內研究曾發現,檢測一群在PVC工廠工作的工人,其中少部分工人體內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超高,細問才知道這些人有使用保養品習慣。目前已知有些香水、潤膚乳液等也都可能含有塑化劑。
陳保中說,塑化劑進入身體的途徑不只是吃進去,也可能透過皮膚的接觸吸收,就是坊間常說的經皮毒。
他指出,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作用類似雌激素,在自然狀態下,男人和女人體內都有雌激素,也都有雄性素,只是用處不同,需要的量不同,因女性對雌激素需求較大,外來環境荷爾蒙不會造成劇烈差別;但對男性來說,外加環境荷爾蒙影響就很大,會干擾內分泌系統,減少精子數量,男性比女性更為易感。
陳保中表示,男性如果攝入過多塑化劑,可能會降低生育率,建議想要生育的男女,應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含塑化劑產品。懷孕女性如果接觸過多塑化劑,也會對腹中胎兒造成影響。
根據動物實驗,陳保中說,當母鼠接觸愈多塑化劑,下一代的雄性器官會變小、尿道下裂、隱睪症機率增加、精子濃度低,還會造成不孕。
日常用品含塑化劑是潛在風險,陳保中說,過去也有檢測發現,益生菌也可能含塑化劑。不少爸媽以為益生菌可以保養孩子身體,但若吃到有塑化劑產品,反而對孩子有害。
陳保中建議,不需要吃或使用的東西就別用,如益生菌可短期使用來改善症狀,但不要長期保養使用;保養品選擇也不要老是忠於同一品牌,常常換牌子可以避免踩到地雷。
***-----------------------------------------------------------------------***
嬰兒腦部未發育完成 搖晃易造成傷害
摘錄自:2009/02/26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26日電)桃園縣大園鄉劉姓鄉民哄3個月大的親生兒子,因男嬰哭鬧不已,以身體搖晃、或把男嬰往上拋起再接住,或抱著嬰兒高高舉起原地旋轉,直到嬰兒停止哭鬧為止。
97年1月14日上午嬰兒哭鬧不止,劉男又拋接嬰兒,不到1小時,嬰兒就因沒有呼吸被送醫急救,但腦膜下腔出血,只能仰賴呼吸器來維持生命,這時嬰兒還不到4個月大。男嬰如今已1歲10個月,仍呈植物人狀態,雖然還有心跳,但無法自主呼吸,也沒有意識,安置在祐民醫院重症呼吸病房,護理人員必須定期為他抽痰、餵食流質食物,才能維持生命。;台中一名2月男嬰上月哭鬧不停,心急的父親邊搖邊晃要安撫兒子,因為嬰兒腦部發育尚未完整,疑因搖晃力氣過大,竟然搖斷男嬰多條腦血管與造成左腦週邊神經撕裂傷,未來恐怕要面臨弱視與肢體不便、發展遲緩等無法挽回的併發症。對於這起不幸,桃園敏盛醫療體系副院長周怡宏表示,新生兒在未滿2歲前的腦部並未完全發育,任何外力都有可能造成腦部受損,尤其爸媽以為搖晃可以讓小孩子容易入睡的觀念,其實隱藏許多危機。
醫師指出,父母親在抱嬰兒時,一定要以手扶著頭部,不要讓腦袋自然搖晃,以免造成血管破裂,傷及腦幹;最好的方式是用輕拍、手掌撫觸的方式安撫幼兒。
嬰兒因受外力嚴重搖晃、拋接或是轉圈圈的離心力動作,都可能導致硬腦膜下出血、雙眼視網膜出血、左眼視網膜剝離、癲癇 等病症。這症狀就是常發生在一歲以下嬰兒的「嬰兒搖晃症候群」
***--------------------------------------------------------------------***
研究:母愛決定了孩子大腦的大小?!
2012/11/05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 】母親對每個剛出生的孩子來說,不僅實質的提供了營養來源「母乳」,更多的是無形的「母愛」!而科學家針對兩個3歲的兒童大腦進行掃描,證實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母愛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竟有顯著的影響! 令人心酸的圖像顯示,與遭受了極度忽視的3歲兒童的右腦相比,一個正常的3歲兒童的左腦明顯較大,而且斑點和黑暗的「模糊」地區更少。
神經科醫生說,此圖像能提供更多的證據,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不僅影響孩子的情感發展,而且也影響他們的大腦大小。專家們說,這兩個大腦存在如此大的差異主要取決於母親對待孩子的差異。
這些圖像顯示,孩子的右腦如同遭受了意外的打擊或疾病。但事實上是,母親的冷漠忽視和虐待造成了兒童大腦萎縮。如果兒童在一個充滿母愛和溫馨的家庭中長大,那麼他的大腦發育得較大且較發達。
研究人員說,大腦掃描圖像的右半部分顯示孩子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區域,這些區域也存在於大腦的左邊。他們說,與右側大腦相比,左側大腦較大的孩子更聰明,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好。另一方面,大腦右側較小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吸毒者和暴力份子,此外,大腦萎縮的孩子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和其他嚴重的身體疾病。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艾倫斯說,在嬰兒成長的頭兩年,大腦的健康發展與母愛之間存在著重大的關聯。因為80%的腦細胞生長情況在生命的頭兩年決定下來了,且大腦的發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此外,研究人員說,母親的忽視越嚴重,對孩子的腦損傷影響越明顯。在嬰兒的早期成長由母親關愛撫養長大的兒童更聰明,且有更好的學習能力。
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上的研究論文指出,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媽媽們養育孩子會使得孩子的大腦在早期就擁有較大的海馬體,這是一個關鍵的大腦部位,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 
★多名嬰兒離奇腦出血 醫揪原因驚:媽坐月子1習俗惹禍
摘錄自: 2020/05/29 TVBS【莊雅婷 報導】大陸廣東清遠人民醫院兒科本月突收治多名特殊病患,患者都是2個月大的嬰兒,不過,沒有腦部摔傷紀錄卻都腦出血,經醫生問診後發現全和母親坐月子的一項飲食習慣有關。
綜合陸媒報導,1名母親本月初2個月大女兒因舌頭不斷出血2、3天不止,急忙就醫治療,不過,醫生縫合後仍止不住血,進一步進行電腦斷層發現腦部也有些微出血,檢測後發現女嬰凝血功能不佳,是缺乏維他命K。
據悉,該間醫院這段期間收治多名類似病症嬰兒,經詳細問診後發現這群母親都有一個共同習慣,在產後坐月子期間,完全不吃青菜。原來在當地,有些長輩認為青菜偏涼又偏寒,不僅對身體不好,新生兒也容易拉肚子,因此建議產婦不要吃青菜。
醫師指出,此當地習俗導致嬰兒喝母乳時無法攝取足夠的維他命K,進一步引發凝血功能障礙,罹患晚發型維他命K缺乏症等疾病。
醫師補充,並非所有媽媽坐月子期間不吃青菜,都會造成嬰兒腦出血。而是要盡量均衡飲食,打破不良習俗,平時則多留心觀察嬰兒情況。醫生說,若嬰兒出現嗜睡、精神不佳、嘔吐或抽搐等恐是腦出血症狀,提醒發現異狀發現後要及早就醫。
***-----------------------------------------------------------------------*** 
女兒照書養 滿月趴睡夭折
〔記者鄭淑婷/台北報導〕警方調查,台北縣泰山鄉1名楊姓女嬰今年2月初出生,至今才剛滿1個月,昨天清晨5點半左右,女嬰25歲的母親一早起床,就到嬰兒床前查看趴睡的女嬰,卻發現怎麼呼喊,女兒都沒反應,小身體已冰冷,趕緊把她翻過身來查看,赫見女嬰鼻孔流著鮮血,年輕的媽媽幾乎嚇壞了,趕緊通報119送往署立台北醫院急救,不過女嬰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不排除是腦部受到壓迫,將擇期解剖釐清死因。
女嬰媽媽難過痛哭向警方陳訴,小孩出生後她常會看書、上網搜集養育小孩的資料,根據建議,平時都讓女兒趴著睡,也儘量不在睡前餵奶,沒想到昨天清晨一醒來,發現女兒流鼻血、隨後夭折。 2009/03/08
版主認為,嬰兒猝死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天冷發生嬰兒猝死症機率比較高之外,嬰兒在六個月前不會翻身,像趴睡,側睡都應該要禁止,要讓嬰兒趴睡,必需等到嬰兒會抬頭、轉頭的時候比較妥當,因為趴著睡容易讓嬰兒的呼吸道受到阻塞窒息而死,以前經常看到新聞報導的例子。
***-----------------------------------------------------------------------***
「媽!快戒菸吧!」 孕婦吸菸寶寶臭臉抗議
2015/04/06 ETtoday【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孕婦吸菸對自己及寶寶的身心健康將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不但容易造成胎盤早期剝離、流產、子宮感染等症狀產生,嚴重的話也可能導致寶寶猝死。英國瑞絲蘭德教授(Dr. Nadja Reissland)研究指出,吸菸孕婦的胎兒與未吸菸孕婦的胎兒相較下,前者出現高頻率的嘴巴動作及碰觸自己臉部的行為,臉上還會露出痛苦的表情,顯示孕婦吸菸對胎兒的發育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呼籲孕婦為了自身與寶寶的健康著想,還是趁早戒菸。
瑞絲蘭德教授等人刊登於「小兒科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發現,透過4D超音波影像觀察吸菸與未吸菸孕婦的寶寶,發現吸菸孕婦的寶寶露出痛苦的表情,且出現高頻率的嘴巴動作及觸碰自己臉部的行為,彷彿在摀住口鼻不想被尼古丁殘害。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率將比一般民眾高出20%-30%,長期生活在二手菸環境中的兒童,更會造成或加重幼兒氣喘、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呼吸道疾病,且與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肝母細胞瘤等癌症也有很大的關聯。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103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女性吸菸率為3.5%,女性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則為28.5%。邱淑媞署長提醒吸菸的準媽媽或準爸爸們,為了寶寶的健康,歡迎多多利用多元戒菸資源及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共同創造無菸環境、寶貝家人。
******
準媽媽快戒菸 以免胎死腹中、生出畸形兒
2015/06/03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吸菸百害無益!只要點起一根菸,就會產生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逾有250種有害化學物質、70種致癌物,且孕婦吸菸還會透過臍帶、胎盤,將這些有害物質一一傳給寶寶,進而增加先天畸形、發育不良等問題產生,所以,過去不管是專家還是醫師皆紛紛建議,孕婦不要抽菸,以免造成憾事發生。
新營醫院婦產科吳珮瑩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孕婦吸菸或曝露於二手菸環境,不但容易對孕婦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外,也會增加胎兒流產、胎死腹中、早產等風險,在嬰兒時期他們也會比較容易發生猝死症、呼吸系統感染或過敏。同時研究亦顯示,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的媽媽,不但使得奶水分泌會減少,且奶水的尼古丁也會影響嬰兒的健康。
除此之外,腹中的胎兒體內雖然具有保護作用的「血腦障壁」,但因尚未發育完全,使得中樞神經極易受鉛毒危害,而菸品所含的化學物質,不僅會提高孕婦血中鉛濃度,更會藉由胎盤傳給胎兒,影響未來幼兒的智力發展。
至於對女性而言,也會因此增加婦女子宮頸癌、子宮癌的機會,加速更年期的來臨提早2~3年,所以,為避免各種問題找上門,吳珮瑩醫師建議民眾,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著想,應打造無菸環境,努力向「菸」說不!
***-----------------------------------------------------------------------***
胎教到底多重要? 懷孕期母親的飲食將影響孩子一生
摘錄自:2016/04/25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長大,擔心他們餓著,總是給他們最好的食物,但其實研究指出,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媽媽吃進去的食物與孩子一生的健康,就已密不可分了。
巴西小兒科組織SPRS,製作一系列趣味圖片,仔細一看,圖中每位媽媽的乳房,變成了甜甜圈、可樂、漢堡餵給了孩子,小兒科醫師楊為傑表示,孩子會偏食或肥胖,母乳是關鍵。
其實母親飲食對孩子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非洲國家岡比亞的農村女性在不同季節攝取完全不同的飲食,結果雨季出生的孩子平均比乾季的孩子長壽20年,就是因為營養改變了寶寶基因的表現,小兒科醫師王燦寶指出,關鍵期一旦錯過了就要花更多心力補救。
醫師建議,準媽媽們在懷孕前期應補充葉酸,中後期營養則以鐵質、鈣質、DHA及微量元素為主,當然最重要的,飲食要天然且均衡,讓孩子的未來更健康。
***-----------------------------------------------------------------------***
孕婦吃綜合維他命是浪費錢?答案是
摘錄自:2017/02/18 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懷孕期間補充綜合維生素(multivitamins)對於胎兒是否有益,一直是許多學者爭論的議題;在2016年更曾有研究團隊表示除了葉酸(folic acid)和維生素D(vitamin D),孕婦服用其他的維生素恐怕都只是在浪費錢。
然而《The Lancet Global Health》日前刊登一篇由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ancaster)共同合作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發現母親於孕期補充足夠的綜合維生素,對於孩子在9~12歲時的認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可能具有一定的影響。
研究中作者招募印尼懷孕婦女作為受試者,並在其生下的孩子達9~12歲時進行能力評估;在印尼當地居民較難自日常飲食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實驗結果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接受綜合維生素補充所生下的孩子,具有較佳的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其能力約相當於多念半年學校的同儕;而那些母親懷孕時曾出現貧血症狀的兒童,其能力則較控制組落後約一年的學校教育程度。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第5卷第2期 第e217-e228頁
***-----------------------------------------------------------------------***
成藥掰一半 仍超過孩子劑量!
摘錄自:2017/01/27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兒童就醫及用藥處處都該謹慎,有時家長過於擔心小孩的病情,都希望立即看到「成效」,但是在拿到醫生處方的同時,你該注意的、該確認的、該怎麼餵食、該怎麼保存,這些細節,是醫生會忘記告訴你的事喔!
《摸黑餵食藥品非常危險》多數小孩都害怕吃藥,當父母或長輩在餵食藥品時,要注意餵藥時小孩的情緒及藥品標示,小孩的身體是很脆弱的,若有任何閃失都將造成莫大的傷害,特別提醒在夜間餵食藥品的父母或長輩,不要為了節省電費或一時偷懶不開燈,而摸黑餵食藥品,拿錯藥品或看錯劑量,這是非常危險、絕對不可行的。
以前有醫院曾發生人為疏失,將藥品劑量打錯,4CC的藥品,誤打成4顆,結果劑量太重,危害患者健康,所以在拿到藥品時,一定要跟藥師確認藥品的品名、劑量及用法,孩子的用藥量是以體重來計算,不能拿大人的藥品用手掰開切半給小孩吃,那樣的劑量很不準確,需要使用正確的量匙、滴管、量杯或專用的切藥器,這些餵藥的輔助工具,藥局都可以買到。
《飯前餵藥比較不會影響藥物吸收》如何順利餵藥,尤其是2歲以前的小調皮,他們生病後,常會胡鬧不安,那時小天使往往變成小麻煩,此時,有些技巧是可以運用的。很多人以為飯前吃藥會傷胃 ,除非規定一定要飯後或飯中餵藥,多數的感冒藥品都可以在飯前餵藥,這樣比較不會吐出,影響藥物被吸收,而且孩子的胃部保護機制比大人好,多數的小孩用藥都可以在飯前吃,而且多數藥物都是一天吃4次,如果晚餐後吃藥,幼兒都習慣早睡,可能8、9點就睡了,這樣晚上服藥的時間過於接近,所以將晚餐那次服藥提前到飯前,這樣用藥時間較平均。
近來有些醫改團體鼓勵兒童專用藥劑,其實液劑及粉劑都有優點,未必只能使用藥水,有些孩子甚至比較喜歡吃藥包,不喜歡口味雖甜,但味道走味的草莓、葡萄咳嗽藥水,並不是只有糖漿才是兒科專用的藥物劑型。
《勿亂用成藥退燒》孩子生病時常用乙醯胺酚(成份品)來退燒,這個藥品有鎮熱解痛的功能,在台灣有糖漿及錠劑,雖然大人用藥也有這個成份(最常見的品牌即普拿疼),因兒童與成人藥量差異很大,尤其要注意避免過量問題,一般用法是每4至6小時使用一次。
雖然這些兒童常用的感冒退燒藥在藥局都有販賣,但孩子高燒不退超過3天,背後原因可能很複雜,如癌症、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都可能會發燒,用藥前最好能夠給小兒科醫師確診,不能自己亂用成藥來退燒。
《在固定時間吃藥 勿擅自停藥》一般人常指的「消炎藥」,即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並非抗生素,這類止痛藥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感冒時,醫師也常開這類藥品,兒童用藥常是糖漿,但也有塞劑,無法吞藥的嬰幼兒就會用塞劑。
抗生素是在細菌感染時才使用,但因為細菌會導致發燒,所以很多人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大多數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不需要用到抗生素,如果醫師懷疑是細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則一定要在固定時間吃藥,也不能自己覺得已經退燒了,就擅自停藥,這樣會導致療程不完整,無法殺死細菌,產生抗藥性的菌株。(本文摘自/醫生沒告訴你的育兒迷思/台視文化出版社)
***-----------------------------------------------------------------------***
孕婦喝甘蔗汁身體好? 醫師:喝太多恐影響健康
摘錄自:2008/07/16  網路新聞【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甘蔗有抗氧化以及保護心臟血管的功效,有些人會喝熱的甘蔗汁來預防感冒,不過坊間流傳孕婦喝甘蔗汁不僅對身體好,小孩子出生後皮膚也會比較白,真的是這樣嗎?醫師表示這並沒有科學根據,還說如果甘蔗汁喝過量的話,恐怕會引起妊娠糖尿病,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這位醫師說錯了,孕婦喝大量的甘蔗汁是不會造成妊娠糖尿病,反而有許多孕婦得到妊娠糖尿病,不是因為喝到過量的甘蔗汁引起的,這妊娠糖尿病另有原因。)
   甘蔗經過機器壓榨後,流出原汁原味的甘蔗汁,據說孕婦多喝甘蔗汁,生出來的小孩皮膚會比較白,賣甘蔗的業者也說,不會得黃疸而且皮膚會比較好。(要小孩出生後皮膚白很簡單,只要孕婦多多喝豆漿,就一定會生下白白的嬰兒。)
   不過對於這種說法,醫生持保留意見,不過孕婦對甘蔗汁的迷思還是普遍存在,醫師也提醒,過多的甘蔗汁恐怕還會影響胎兒健康。書田診所家醫科何一成表示,孕婦喝太多甘蔗汁,血糖會偏高,而且小孩體重可能會過重。(不知西醫為何要污衊蔗糖,喝蔗糖水只會讓人瘦,讓人更健康,只有喝人工糖水或是多吃使用人工糖製作的甜點,才會讓人胖啊。)
   甘蔗對一般人的健康有正面的幫助,醫生建議一天最多喝400CC,一次飲用也不要超200CC。如果孕婦難以抗拒甘蔗的誘惑,醫生建議最好是用啃的,或是把甘蔗汁加水稀釋,才能讓自己跟肚裡的寶寶都健康
評論
蔗糖的好處,蔗糖除了可以增加甜食的甜味之外,它還可以用做外用敷藥使用,像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傷口潰爛時,使用蔗糖細粉外敷既可以消毒又是最好的收口藥,可以避免病人面臨截肢的問題。
   半夜睡覺時雙脚出現抽筋時,在臨睡前喝一杯蔗糖水,不但當晚就不再抽筋,而且蔗糖是鹼性的糖,絕對可以防癌的。其好處非常多,我會利用機會再跟讀者做說明的。
   蔗糖還會保護牙齒的損壞,不受蛀牙的侵蝕,而人工白糖正好有相反的作用,它不但會毀壞牙齒,同時還是胃癌與胰臟癌的真兇。《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寶寶腹痛、脹氣塗抹薄荷油 恐引起癲癇、呼吸困難
 摘錄自:2017/07/29 自由電子報【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寶寶因腹痛、脹氣哭鬧,許多家長會拿含有薄荷成份的精油或藥膏塗抹在寶寶肚子上,並按摩協助排氣,舒緩寶寶的不適。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嬰兒塗抹薄荷油,恐引起癲癇、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衛福部食藥署更已規定,嬰兒及2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這類物質的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建議家長使用相關產品前最好先諮詢醫師。
亞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張鈺孜指出,嬰幼兒因腸壁神經未發育完成,造成腸胃蠕動不規則,若蠕動過快,腸子就容易糾結成一團,造成痙攣疼痛。1個月到4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這種狀況,又因為年紀小無法表達,只好以大哭、握拳踢腿的方式表達不適,常讓父母心疼不已。
《薄荷醇 易引發神經不良反應》張鈺孜指出,為了舒緩嬰幼兒的不適,常見父母或長輩塗抹含有薄荷醇(俗稱薄荷油)成分的精油或軟膏在小孩的腹部。薄荷油雖芳香、清涼,但具有抑制神經系統的作用。因2歲以下嬰幼兒皮膚穿透性高,若不當使用薄荷醇,將造成平滑肌放鬆,抑制孩子腸胃道蠕動,還可能因藥物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呼吸困難。
張鈺孜指出,衛福部食藥署近年已經規定,嬰兒及2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含有薄荷的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國內外研究也指出,嬰幼兒過量使用薄荷醇和類似物質,可能引起呼吸停止等嚴重不良反應,尤其內服或塗抹在鼻孔、臉部、胸部時,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藥量較多,更容易引發危險。
因過去不少父母會塗抹小兒脹氣膏舒緩寶寶脹氣,張鈺孜指出,因裡面含有薄荷腦成分,並不建議2歲以下幼兒使用。若寶寶出現脹氣時,只要站在一旁將手放在腹部以順時針的方向按摩,或者服用益生菌,協助寶寶排氣,不需特別塗抹外用藥物,如真要使用也建議先諮詢過醫師。
張鈺孜更提醒,薄荷油除對嬰幼兒造成不良影響外,孕婦、哺乳婦女、有痙攣病史、嚴重胃食道逆流、膽囊炎、嚴重肝功能異常等患者,使用後也可能出現嚴重神經不良的反應,建議這些族群最好不要隨便使用,以免增加風險。
***-----------------------------------------------------------------------***
孕婦吃魚油 寶寶不會更聰明
 摘錄自:2017/07/31 自由電子報【文/柯俊銘】魚油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保健食品,當中富含的DHA是一種Omega-3脂肪酸,被公認是促進腦部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許多相關商品的廣告宣稱「孕期攝取魚油可提高寶寶的智商」,藉以吸引新手爸媽選購。
不過,日前一份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告就指出,婦女懷孕期間服用魚油不會讓孩子往後變得更聰明。
這項研究由南澳健康及醫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賈桂林.古爾德(Jacqueline Gould)博士所主持,他和樂卓博(La Trobe)大學等校的學者合作,針對超過2500名孕婦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目的在探討魚油對胎兒是否具「補腦」效果。
所有人以隨機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懷孕後半期每日吃800毫克的魚油,對照組則是用同重量的菜油做為「安慰劑」。接著在孩子出生18個月大、4歲與7歲時安排智力測驗,並訪談家長或主要照顧者,瞭解寶貝的行為表現。
統計發現,兩組小朋友在3個時間點的評估,無論是智能、語言、學習、運動技巧和執行功能(計畫、專注、問題解決與做決定等)沒有顯著差異。
以7歲時的智力測驗成績為例(7歲是能預測成年智力的最早年齡),實驗組的孩子平均為98.31,對照組為97.3,兩組的得分幾乎一致。有意思的是,雖然差異輕微,但分析顯示,出生前母親服用魚油的孩子似乎還比較頑皮。
研究者表示,以往的文獻受限於樣本數過少、觀察時間不夠長或沒有相較對象,呈現的結果缺乏說服力。但這項大規模的調查提供足夠證據,確認想要孩子「頭殼」好,孕期不需特意去服用魚油,只要吃得健康,維持均衡飲食即可。
美國孕婦協會建議,孕婦的DHA攝取量為300毫克/日,其實透過每週吃新鮮海魚2-3次,與每天吃雞蛋一顆就可滿足。(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