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性組織炎 紅、腫、熱、痛★莫名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徵兆》細菌見縫鑽 未必有傷口★男下體長膿包如「龍眼大」!一切開醫生當場被臭哭★隔5年再噴發!90歲爺「一座粉瘤火山」爆土色膿漿...半小時才擠光★粉瘤炸裂...褐膿染整塊紗布 醫挖出「5元大巨坑」★粉瘤、粉刺怎麼分?粉瘤要手術切除?★長粉瘤該不該切除?會癌化嗎?皮膚科醫師:這樣做杜絕反覆復發★他撞傷前額腫如兵乓球變「獨角獸」 竟是腫瘤搞鬼★外用中藥膏抗痘 揮別青春期煩惱★★★★★★★★

 

案例二十:蜂窩性組織炎(丹毒)

丹毒(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由急性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病變。丹毒絕大多數的發病部位是單側下肢,少見部位還有面部、耳部、上肢、腹股溝區等。病變區域可出現界限明顯的水腫、皮膚發紅,表面緊張發亮,有時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皰壁較厚,內容物清亮或渾濁。這種毛病我曾遇過四個人,都是在脚背,下列病例是最近的例子。


患者是住桃園市八德區的一位梁姓老翁,四十幾年前家父駐診時就常因"筋骨痠痛"前來求診,所以對本店的醫療很信任。在十天前,發現右脚背走路時有些不適,而後越來越不舒服,先用傳統吊膏敷貼三、四天效果不彰,於是在晚上由下班的兒子載來找我。

一般人一見到疔瘡之類;或是跌打損傷都會聯想到傳統吊膏,但實際上吊膏只是一種劑型,最重要的是成份不同因此用途也不同所以不要亂用何况疔瘡有很多種,其本上分為會出膿和不會出膿兩種,中醫將前者稱謂陽性;後者稱謂陰性用藥完全不同丹毒不是疔瘡當然無效。


經過檢視,他的腳背紅腫如〝麵龜〞撫之稍熱、按之微凹陷,這就是通俗所謂的〝丹毒〞,因為這與我們一般所認知的疔瘡不同,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膚病。於是用清熱解毒的吊粉敷貼,並告訴他明晚再來換藥。
翌晚七點多,看到老翁微笑的走進來內心就有譜了,今晚他能緩緩地走進來與昨晚踮脚跛行差很多,他的兒子說:「家人說早上看他起床走路就很明顯改善了許多」。檢視他的腳背也明顯消了些,於是再換三次藥就痊癒了。

 

這種毛病我總共看過四次,第一次是看家父為一位中年婦人診治,後來我為人治過三次,該病發病都是從腳背繫鞋帶的前端發病,很快地三、四天就無法行走。患者忌食燥物,發物,對症下藥迅速就能把病治癒。

 

人體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織,這個區域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這是西醫所認知的丹毒。而民間所認知的『蜂窩癰』不是這樣,台語說「香夀英」,外表是一般的瘡樣但有很多〝膿頭瘡孔〞,一旦把膿擠出之後外表有很多個瘡口,就和蜂窩很相似因此得名,我至今只看過一個少年的膝蓋長了此瘡,民間的偏方是用〝土蜂窩〞打成粉末用冷開水調敷。

 

各種筋骨痠痛問題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參考相關文章,或想詢問者,請來電(02)2679-3117   德輝居士。

 

參考資料:

***-----------------------------------------------------------------------***    
★蜂窩性組織炎 紅、腫、熱、痛
摘錄自:2019/01/07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蜂窩性組織炎算是一種皮膚組織深部感染,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細菌感染。開業中西醫師廖桂聲昨日表示,蜂窩性組織炎發生原因主要是受到細菌感染所造成,傳統中醫歸納為瘡瘍之病,治療時常以清熱解毒為主,同時必須內服外敷,雙管齊下比較好。
蜂窩性組織炎類似中醫所說的丹熛,丹熛指的是丹毒這類皮膚疾病,古代《黃帝內經》有記載,「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
廖醫師指出,人體皮膚皮下脂肪層,猶如蜂窩狀組織,倘若這個部位受到感染時就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發生原因主要是受到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菌、嗜血菌等感染,當感染侵犯到真皮及皮下組織,就容易誘發這種炎症。通常患者服用幾天抗生素後就有改善,但有時蜂窩性組織炎可演變到超乎患者想像的嚴重程度,像細菌會侵入到筋膜肌肉等更深層的組織,引發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或是細菌侵入淋巴系統與血液,引發敗血症(sepsis),造成生命危險。
廖醫師指出,蜂窩性組織炎感染途徑大都來自傷口,細菌由傷口進入人體,若是人體整體免疫系統低下,就會造成傷口發炎嚴重現象。不過,臨床上也不一定有傷口才會感染,諸如身體其他部位,倘若受到細菌感染時,也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
紅、腫、熱、痛為蜂窩性組織炎典型症狀,通常患處容易發生在下肢、臉部等地方,其實,不管發生在身體哪個部位,這種感染都是非常嚴重感染,中醫認為,若是感染發生在肝則為肝膿瘍,發生在肺則為肺膿瘍,發生在腦則為腦膿瘍,發生在腎則為腎膿瘍。
中醫治療過蜂窩性組織炎,常用黃連解毒湯或黃芩、黃連、黃柏等單味中藥材,用藥時常採內服外敷一起使用,以便達到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等目的。

▲痛風 。(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莫名蜂窩性組織炎    
摘錄自:2017/09/13 網友的部落格【mel 的秘密花園】這是上個月的事了,剛開始腳背微微疼痛,感覺沒有大礙不以為意,照常外出爬山走路....
第二天腳背微微紅腫,摸起來是硬的感覺像骨頭會有疼痛感,好像腳背骨頭處有發炎現象,奇怪?不覺得有受傷或撞擊之類的事發生說,自行冰敷貼痠痛布,好像沒改善也沒比較嚴重,繼續冰敷改擦“非炎凝膠”〈關節炎、運動傷害用〉也沒啥幫助~
第三天.....
第四天一覺醒來,嚇!紅腫的像麵龜,尤其腳剛下床那一霎那,天啊!痛啊!舉步維艱、寸步難行、疼痛萬分啊!站在床邊許久稍緩和才能慢慢移動腳步一跛一跛上洗手間梳洗,心想不妙了!非找醫生不可了,但要找什麼醫師?看什麼科?
我心裡一直覺得是腳背上的骨頭發炎出問題,問兒子:你看我腳腫成這樣,很痛耶!你載我去看醫生,兒子說:要去哪裡看?我說:你之前不是有去中醫診所做推拿嗎?近一點就好了啦!我想需要敷個涼涼的藥草膏消腫,可是今天星期日診所好像沒開門休診,那你上網看看確定一下好了~ 果真的幾家中醫診所都休診,O my God  
站著腳下垂會更紅腫疼痛,中餐當然無法料理,女兒去買中餐只好要她順道去藥局買消炎止痛藥回來,暫時消炎腳抬高等明天星期一再做打算了!
第五天,星期一很幸運上網找到離家不遠感覺不錯有傷骨科...等,還有問題皮膚理療的中醫診所。可能是有吃消炎藥,居然還能自行走路到診所去。去的時候已是下午時分,診所內等待的人還真不少,填妥病歷掛完號稍坐片刻,掛號人員很親切,先幫我量血壓並問診記錄。好不容易輪到我了,醫生問我腳怎麼了?我說:不知道耶?昨天早上睡覺起來就這樣了,沒有受傷啊!好像骨頭發炎了,因為昨天假日診所都休診,我有先吃消炎藥。醫師看了看斬釘截鐵說:骨頭沒問題,是蜂窩性組織炎,你的腳一定有傷口或破皮,你要趕快去看西醫服用抗生素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敗血症,嚴重還會有生命危險!
醫師詳細解說“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與嚴重性等等,好恐怖喔! 聽的心慌慌!那我要看哪一科?要去大醫院嗎?掛骨科嗎?〈我總覺得是骨頭有問題〉???中醫師說:內科或什麼科都可以,骨科醫師應該也會開抗生素給你服用,最好現在馬上去看,才四五天我想還不至於太嚴重,總之不能再拖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怎麼會這樣?我要去哪裡看診?要去亞東醫院嗎?還有什麼醫院?走著走著經過離家很近走路大約兩三分鐘就到了,一家小小的前台大主治醫師開的診所,何不進去看一下?台大醫師對於蜂窩性組織炎應該也懂吧!不再猶豫開門走了進去~
已近傍晚用晚餐時間了, 診所內沒人在等候,一進門我就問掛號小姐:請問你們有開抗生素嗎?小姐說:你要先填病歷給醫師看診,當我在填寫初診病歷表時,醫師好奇探頭出來看一下,心裡一定想說怎麼會有病人這樣問?填好病歷掛完號馬上進診間,我又從頭講一遍‧‧‧‧‧‧‧ 然後看中醫,中醫師說是蜂窩性組織炎,要我找西醫服用抗生素治療.....
前台大醫師看了說:是蜂窩性組織炎沒錯,應該是有破皮傷口細菌感染引起的,可能傷口很小沒注意到,身體免疫力差時就容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先幫妳敷黃藥水可以消腫,開一星期抗生素藥給妳吃,若一直沒有消腫就要住院治療,若有消腫就沒問題了,要冰敷、腳要抬高,下個星期再回來看看~
腳抬高可以緩和疼痛,但當腳放下來那一霎那,血液往下衝,嗚嗚~好痛啊!要站在原地忍受片刻,才能緩緩移動腳步,手需扶著桌面或牆面或拿雨傘當拐杖才能跛腳行走~
吃藥三天後,明顯消腫了,也不再那麼疼痛了,醫生沒給藥擦,我自己給它擦了面速力達母 一天天消腫好轉了,回診時醫生說:好很多了,再吃一星期的藥就可以了~ 阿彌陀佛~ 
可是那個骨頭明顯凸出,平常都沒去注意說 ,用手壓還是會痛。
好像有慢慢平坦,較不那麼明顯了!總算痊癒了,但局部皮膚黑黑的還沒完全恢復正常,怎麼洗都洗不乾淨ㄟ~
這蜂窩性組織炎是可怕的細菌感染疾病,至今我仍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版主按:由這案例可瞭解找對人很重要,任何病都一樣,一般人的觀念總是西醫治療比較快,事實找到有經驗的中醫,西藥沒中藥快!】

***-----------------------------------------------------------------------***    
★《蜂窩性組織炎徵兆》細菌見縫鑽 未必有傷口
摘錄自:2015/08/12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鍾佩芳/台北報導】很多人以為,有傷口才會出現蜂窩性組織炎,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內科及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威勝表示,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皮膚感染症,為細菌感染所引起,不一定非要有傷口,細菌才會侵入。像香港腳患者,足部只有小裂痕,細菌就可能侵入,引起紅、腫、熱、痛等症狀。
王威勝醫師指出,蜂窩性組織炎多發生於足部、小腿等部位,也有患者發生於大腿,或因牙齒問題導致臉部出現蜂窩性組織炎。細菌若從皮膚進入血液,就可能引起敗血症,細菌也可能從血液跑到皮膚組織,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當蜂窩性組織炎惡化,細菌繼續往組織深層攻擊,就會引起壞死性筋膜炎。王威勝醫師解釋,壞死性筋膜炎雖然少見,但一旦發生,病情進展速度很快,且死亡率很高,過去死亡率達七成五左右,現在醫學較進步,但死亡率也達三成之多。患者剛開始症狀與蜂窩性組織炎類似,但可能在一、兩天內病情就急轉直下,嚴重甚至需要截肢,或出現休克、器官衰竭、死亡。
王威勝醫師表示,治療蜂窩性組織炎以抗生素為主,但何時需要住院打點滴?何時使用口服抗生素即可?就得仰賴醫師專業判斷。民眾出現蜂窩性組織炎症狀時,最好讓專業醫師進行診斷,醫師會根據各項數據、病灶變化做鑑別診斷,有時患者可能以為只是小傷口、小問題,不知問題嚴重性,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若自行用藥,很容易延誤治療時機,後續治療反而更加棘手。
蜂窩性組織炎主要是傷口感染導致細菌(鏈球菌、葡萄球菌)侵入所感染,部分原因為末稍血液或淋巴循環不佳、抵抗力差而導致的感染。國泰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表示,臨床症狀,患者的下肢會突然感到紅腫熱痛,可能合併有發燒、畏寒等,蜂窩性組織炎是指皮膚真皮層或皮下組織受細菌感染所產生的疾病,最常侵犯的部位為四肢及臉部。
蜂窩性組織炎,會有那些症狀,醫師表示,皮膚患部會出現紅腫熱痛。紅:患部及其四周表面潮紅、腫:表面輕微隆起、熱:被感染部位溫度高於其他正常部位、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及壓痛。可能還會合併有發燒、畏寒等,嚴重甚至會併發敗血症、敗血性休克等。
目前以抗生素治療為主,通常治療約需10天~14天的時間。國泰醫院表示,發炎情況不嚴重時,只需採取局部塗抹或是口服藥物治療,但若出現發燒、畏寒等全身性症狀時,應考慮給予注射抗生素治療。嚴重或深層的蜂窩性組織炎,可由外科行切開引流術或清創術,幫助傷口復原。
有些患者容易復發,崔醫師表示,像是糖尿病患者,由於腿部的循環不好,也容易復發;下肢開過刀或是接受電療主,會影響淋巴循環不好,造成下肢水腫者。
***  ***  
摘錄自:2016/05/10 自由時報【牙痛不處理 小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新竹一名30多歲男子,日前上班左邊牙齒忽感微微疼痛,他不以為意,耐著疼痛打算將手邊工作完成再去就醫,數小時後,男子發現左臉竟腫起來,摸起來灼熱且張口困難,趕到醫院診斷才發現是蛀牙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醫師楊方瑜表示,醫院急診室偶爾會有突然牙痛或臉腫的病患,病程常來得很快,多半是初期單純覺得某處牙痛,或某處牙齦有些浮腫,卻在半天到一天迅速腫大,造成臉部外觀不對稱,有時會合併發燒、張口困難,甚至出現吞嚥及呼吸困難等更嚴重的症狀,此時,局部的紅腫範圍已擴散進展成蜂窩性組織炎了。
***-----------------------------------------------------------------------***
★男下體長膿包如「龍眼大」!一切開醫生當場被臭哭  
摘錄自: 2019/05/25   TVBS【編輯 談雍雍 報導】在很多人眼裡,小病只要不影響生活,大多不在意理會,但這種想法也給了多種疾病可乘之機!外科醫師王祚軒在節目中分享幫病患開刀「噴淚」的過程,原來是一名30歲男性病患,生殖器長了「疔子」,但都不就醫,結果拖到後期,膿包已經長到跟「龍眼」一樣大才就診,沒想到!手術刀一切開膿包時,惡臭味瞬間襲來,令王祚軒當場被熏到眼淚流不停。   外科醫師王祚軒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案例,這名男病患起初發現下體長出疔子時,並沒有放在心上,以為過幾天就會好了,豈料這樣一拖,膿包越長越大,等到就醫的時候,膿包已經跟龍眼一樣大。且當王祚軒檢查立刻覺得不對勁,認為這情況無法在診間處理,於是立即安排手術治療。
沒想到進到手術室時,他一切開病患的膿包,王祚軒說「我的眼淚就掉下來,因為實在是太臭了!」令他驚訝的是,術後這位病患的膿包長的速度又相當快,傷口一路從下體到肚臍以上,前後進了開刀房10次,住了一個多星期的加護病房才轉到普通病房。   因此,他也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輕忽「疔子」,最重要的處理就是能及早就醫,嚴重恐造成壞死性筋膜炎,或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不可不慎!
***-----------------------------------------------------------------------***
★隔5年再噴發!90歲爺「一座粉瘤火山」爆土色膿漿...半小時才擠光
摘錄自:2019/06/12  ETtoday【記者周亭瑋/採訪報導】一名90歲爺爺背部多次長出超大粉瘤,沒想到時隔5年,相同的位置上,竟又冒出一座「粉瘤火山」,同時還爆出臭味逼人的土色膿汁,讓大票網友看傻,有的狂起雞皮疙瘩,也有不少人重播影片好幾次,笑喊,「實在太療癒了!」
孫女游妍琳表示,20年來,阿公背上已多次長過這種粉瘤,也不斷去看醫生,但幾年後又會莫名跑出來,「這次隔了大概5年,不僅同個位置,還是自己爆出來的,而且很臭。」
雖然這種情況是可以開刀的,但阿公年紀大,又不太注重清潔,他們怕傷口不好癒合,所以目前只能勤加換藥。游妍琳說,「現在有消毒、上藥、擦藥,還有口服消炎藥,這禮拜會持續觀察。」
在擔心之餘,游妍琳將影片po上網,笑說「阿公已經90歲還是男子漢!」只見醫師小心翼翼地擠出土色膿汁,突起的粉瘤就像小山丘一樣,想必「工程浩大」,她還透露,光擠就擠了半小時之久。
事實上,粉瘤就是皮下組織發炎的反應,是一種位於皮膚真皮層或皮下脂肪層的囊腫,油性膚質、免疫力差、常熬夜的人都是高危險群,醫師也提醒,平時做好清潔,生活飲食清淡、作息正常不熬夜,都有助預防粉瘤發作。
***-----------------------------------------------------------------------***
★粉瘤炸裂...褐膿染整塊紗布 醫挖出「5元大巨坑」
摘錄自:2019/05/16  ETtoday【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一名患者一個多月前左手臂後方出現紅腫,就醫後確診粉瘤,醫學又稱「表皮囊腫」(Epidermal cyst),但因手臂還在發炎狀態,便先服藥消炎,但沒想到某日「粉瘤爆開」,進一步開刀,術後左手臂出現一個深度1個指節、寬1公分的大洞。醫師指出,粉瘤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皮膚問題,「油性膚質、免疫力差」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
患者自述,起初是到皮膚科就診,服用醫師開的消炎藥,但紅腫越來越嚴重,進一步到整形外科就診,醫師診斷後表示必須開刀處理,但沒想到傷口就在開刀前一晚爆開,加上傷口太深,急診無法立即處理,隔天才緊急進行手術,且因為傷口是開放式,無法馬上縫合,只能住院等待縫合。
開業醫師趙昭明解釋,粉瘤症狀如果還在發炎狀態,病灶會偏硬,的確要先服用消炎藥,讓粉瘤成熟軟化,如果在未成熟狀態下貿然開刀,有可能無法一次把膿和囊清乾淨,服消炎藥等待粉瘤軟化後,把膿擠出來,囊引流搗碎,才能一次清乾淨。
粉瘤就是皮下組織發炎反應,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趙昭明進一步說明,平常可能只是皮膚出現一顆黑黑的頭,發作起來就會開始紅腫發炎,油性膚質、免疫力差、常熬夜的人都是高危險群,若本身有糖尿病等其他免疫狀況,還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他也提醒,平時做好清潔,生活飲食清淡、作息正常不熬夜,都有助預防粉瘤發作。
******
粉瘤、粉刺怎麼分?粉瘤要手術切除?真正根治粉瘤僅1招
摘錄自:2018/10/04 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曾盈慈報導】皮膚上長了一顆突起物,摸起來軟軟的也沒什麼痛癢的感覺,以為只是一顆普通的大痘痘,沒想到是粉瘤跟你相見歡!粉瘤是良性皮膚病變最多的案例,人的一生多少會長一兩顆粉瘤,然而大部分粉瘤患者會很想問:明明生活作息規律,常保清潔,但為什麼還是長了粉瘤呢?粉瘤的成因是什麼?跟皮膚清潔有關,還是惡性腫瘤的前身?放置太久沒有理會,會不會有病變成癌症的可能呢?放輕鬆!粉瘤也是瘤,但沒有你想的這麼可怕,快一起來認識它吧!
本文大綱:
《粉瘤是什麼?粉瘤形成原因為何?》
粉瘤在醫學又稱「表皮囊腫」,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科疾病。粉瘤也是皮膚良性病變最多的案例,所以發現自己長了粉瘤,千萬不要慌張。基本上它對人體無害,人們時常將粉瘤與痘痘和腫塊、脂肪瘤搞混。
根據由日本醫學博士川端康浩先生共同監修的日本皮膚科協會之粉瘤專門情報顯示,粉瘤的形成外觀會有以下特徵。
《粉瘤是一顆皮膚表層的突起物》
粉瘤看起來就是一顆像豆子一般的突起物,大小從幾毫米到十幾公分以上都有;中央會有一顆被稱為「肚臍眼」的小黑點,普遍被認為是粉瘤的開口;用力擠壓的話會跑出或白或黃、黏稠的臭膿。除非受到細菌感染,不然通常不會伴隨著痛感。
《粉瘤切開都是老廢角質!》
粉瘤是皮膚底下長了一個堆積了老廢角質的囊袋,也因此會在皮膚表層突起。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粉瘤在皮膚表層只是一顆小小的突起點,但其實底下的囊袋十分寬闊,像網路上的擠粉瘤影片一樣,可以擠出分量駭人的膿。
雖然粉瘤的囊袋內充滿老廢角質,但由於主因不是細菌,因此衛生習慣不好、壓力、愛吸菸並不是引發粉瘤的原因。因為無法確切得知長粉瘤的原因,因此尚未有有效的預防方式。
《粉瘤會長在身體哪些部位?》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布的研究指出,粉瘤多發生在2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長出粉瘤。然而,由於跟角質堆積有關,因此粉瘤大多會從 身體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冒出。像是:1. 頭皮  2. 臉頰  3. 耳朵內部或耳垂  4. 背部5. 屁股  6. 胸前  7. 肚子  8. 四肢  9. 腋下  10. 會陰
且尚有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一個有趣的統計數字,會陰、陰部的粉瘤通常發生在女性身上;乳房長出粉瘤則好發於男性。因此,當女生清洗陰部,發現有軟軟的腫塊時,可能就是粉瘤。男性朋友也可以摸摸胸前,是否有突起物冒出來喔!
《粉瘤跟脂肪瘤是一樣的東西嗎?》
錯,不一樣喔!日本皮膚科協會指出,粉瘤是角質老廢物堆積形成;脂肪瘤則是脂肪過度增生,兩個成因南轅北轍。外觀上也不太一樣,通常粉瘤較小,脂肪瘤則有可能大到像拳頭。最明顯差異在於,脂肪瘤不會有粉瘤中心被稱為「肚臍眼」的黑點點。
《粉瘤與痘痘要如何分辨?》
粉瘤與痘痘雖然很像,但治療與保養方式大相逕庭,搞清楚分辨的方式,才不會事倍功半喔。
★大小:痘痘的直徑通常只有幾毫米,但粉瘤可以大至十公分以上。
★肚臍眼:粉瘤中心通常會有一個表示開口、被稱為「肚臍眼」的黑點點,但痘痘沒有。
★觸感:粉瘤摸起來像是柔軟、有彈性的小腫塊,但痘痘通常不會有這種觸感,且相對偏硬。
★味道:粉瘤裡面會有膿臭味,痘痘沒有味道。
★消退:粉瘤較難以自體代謝消退,但痘痘能靠身體代謝自行消除。痘痘通常跟生活習慣、睡眠、壓力有關,只要調整生活作息,基本上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然而粉瘤得透過手術去除囊袋才能根治。
★囊袋:粉瘤有囊袋,痘痘沒有。
《粉瘤無法預防,只重治療》
由於粉瘤跟個人衛生清潔不良導致的細菌感染沒有關係,尚未辨明長粉瘤的確切原因,所以無法透過清理等日常保健來預防。長出粉瘤也不用太擔心,謹記下列保養方式,有必要時再求助醫生切除即可,基本上不會對身體或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
粉瘤要擠嗎?擠破反而會受到細菌感染,沒事不要擠。如果擠破而感染、腫脹就要靠抗菌藥物抑制。如果腫得過大,可以請醫師引流,但引流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老廢角質仍然會在囊袋中堆積,只有經由手術切除囊袋才能根治,否則復發機率很高。通常進行手術會伴隨局部麻醉,療程約十到三十分鐘就能完成。
手術的兩種方式:
1.第一種:先將黑點點稍微撐開,將膿胞內容物吸出後,再將囊袋去除。
2.第二種:先在粉瘤表面切出一個菱形,切開粉瘤周圍的組織,然後將整個囊袋取出。
另外,粉瘤不能透過藥物治療,如果不慎因感染引起的發炎腫脹,得先服藥消炎後才能進行手術摘除。
《粉瘤置之不理會變成惡性腫瘤嗎?》
如果反覆發炎就會有演變成癌瘤的可能性,但這種機率非常小。一般來說放置不管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但如果出現影響美觀、生活不便(長在屁股)、流出臭膿2的困擾,還是尋求醫生幫助,切除粉瘤為佳。
此外,由於粉瘤是老廢角質不是惡性腫瘤,所以沒有變成癌症的疑慮,通常粉瘤的位置出現癌症反應,大多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患者以為是粉瘤,實則是惡性腫瘤,沒有多加理會造成惡化。
2.後來產生的癌瘤就長在粉瘤附近。
所以當粉瘤在短時間內愈長愈大顆時,請立即到皮膚科診斷是否有癌瘤疑慮。
《粉瘤千萬不要擠!》
為什麼不要擠粉瘤?一來流膿發臭有礙觀瞻,二來細菌感染後疼痛發腫是雪上加霜,用手摳擠正是造成粉瘤惡化的主因。況且,擠了也不會好,因為囊袋還在。一旦發炎了,就不能立即進行粉瘤切除手術,勢必得先投藥治療,等到消炎後才能切除粉瘤,故感染讓粉瘤惡化只會拖延治療跟痊癒的時間。
《市面上販賣的粉瘤吸出劑有用嗎?》
由於粉瘤唯一根治的方式是切除囊袋,因此市售任何標榜能吸出粉瘤臭膿的藥品或吸出劑都不能有效治療粉瘤。
***-----------------------------------------------------------------------*** 
★長粉瘤該不該切除?會癌化嗎?皮膚科醫師:這樣做杜絕反覆復發
摘錄自:2019/07/25  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醫師!我的皮膚原本有一顆突起物,一直都不痛不癢,只是擠壓時會跑出白色分泌物,原本以為只是比較大的痘痘或粉刺,但它最近卻越長越大、變得又腫又痛,該怎麼辦?」你也有類似的症狀嗎?皮膚科醫師提醒,小心可能是粉瘤作祟引起。
《粉瘤是腫瘤?會癌化嗎?是一種常見皮膚表皮囊腫》到底什麼是粉瘤?和癌症有沒有關係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粉瘤的正確名稱為表皮囊腫(Epidermal cyst),是一種位於皮膚深部的囊狀良性腫瘤,主要成因和因皮下真皮層組織發炎有關。既然粉瘤是良性腫瘤,就代表它癌化的機率非常低,民眾無需過度擔心。除非患者發現粉瘤有異常變硬、潰爛、出現滲出液的問題,才要懷疑是否有癌化可能。
《粉瘤VS粉刺 外觀、觸感、分泌物狀態看端倪》至於粉瘤和粉刺、痘痘有何差異?為什麼民眾初期常容易混淆呢?趙昭明醫師解釋,這是因為粉瘤形成的原因,和人體皮膚角質、上皮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皮下生出多餘的囊袋,使人體分泌的皮脂、角質大量堆積其中,在日積月累下形成異常的突起腫塊有關。
故粉瘤的外觀多呈現膚色、半球狀的突起小瘤,擠壓後會跑出黃白色的乳狀物。且從上述情形來看,不難發現粉瘤和粉刺、痘痘不僅生成途徑十分相似,都是因皮膚遭到油脂、老廢角質阻塞發炎引起;就連擠壓後出現乳白色分泌物的症狀表現都相當相似。
不過,雖然粉瘤和痘痘、粉刺的成因相似,都和人體皮脂、角質過度分泌有關。但兩者其實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首先粉刺、痘痘由於是長於皮膚表層,故在治療上會容易許多;而粉瘤由於有囊袋的關係,如果想單靠擠壓就把粉瘤擠掉,是不可能的,只要囊袋還在皮脂、角質繼續分泌,就會導致粉瘤的復發。
且民眾如果仔細觀察也會發現,有別於粉刺、痘痘,粉瘤在突起物中間常會有一個微微凹陷的黑點,且觸感較軟、有彈性,擠壓出來的分泌物往往也伴隨有較重的膿臭味,這些都是相當好的鑑別方式。
《長粉瘤該切除嗎?找皮膚科還是外科醫師好?專家解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粉瘤的形成是因為位於皮膚真皮層內的囊袋累積了大量的老廢皮脂、角質,而囊袋其實並無法透過手擠壓挑破去除,所以,只要囊袋還在,粉瘤在人體皮脂、角質不斷分泌下,就容易有越養越大的可能。一旦粉瘤越變越大,累積於囊袋中的角質又不慎感染、發炎化膿,更會導致紅腫、疼痛不適的發生,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劇烈影響!
因此,臨床上多會建議,民眾把握粉瘤尚未發炎、化膿的初期階段,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積極治療,避免它越長越大。一般來說,若粉瘤直徑小於2公分以內,都還是皮膚科可處理的範圍;但若粉瘤直徑超過2公分,代表其囊袋位置可能相當深,建議尋求外科醫師協助切除較有保障。
《拒絕粉瘤反覆復發 日常生活飲食必知這4保養要點》趙昭明醫師表示,雖然醫界尚未釐清粉瘤的確切成因,但其在臨床經驗發現,粉瘤尤其常見於有油性膚質、糖尿病病友,以及肥胖問題的民眾身上,故推論粉瘤的發生應與患者皮脂代謝異常有關。
建議這些高好發族群,若想避免粉瘤反覆復發,除了積極就醫接受治療外,日常生活飲食更應謹記下列4大要點,都有助於提升自身免疫力、維持代謝機能正常,減少肌膚的刺激:
1.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維持均衡飲食,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2.睡眠充足:盡量養成規律作息、充足睡眠的習慣,以保持身體正常代謝運作。
3.做好清潔:留意個人衛生清潔,避免髒污、老廢角質堆積。
4.肌膚通風:避免穿著太過緊身、悶熱的衣物,以減少肌膚因過度摩擦而產生不正常的角質增生。
***-----------------------------------------------------------------------***
★他撞傷前額腫如兵乓球變「獨角獸」 竟是腫瘤搞鬼
摘錄自:2019/07/05  元氣網【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即時報導】47歲李先生2年前曾撞傷前額,當時有一瘀血腫塊、沒特別護理。之後雖逐漸消退,仍殘存一小點皮下腫塊,原以為只是因撞到所以腫起,不料這腫塊越長越大,最後更大如乒乓球,因長在前額正中央,他尷尬化身獨角獸而備感困擾,只好就醫,才發現原來這個「角」的真實身分是脂肪瘤。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黃季怡指出,脂肪瘤發生原因與受傷造成組織增生有關,幾乎都可追蹤到創傷病史或慢性刺激;若撞擊力道或面積大,發生機率就高,即使沒傷口也可能增生,但妥善照護即可預防。但也有部分患者是不明原因或全身多發性導致,此類較難預防。
現代人聞「瘤」喪膽,撞傷就形成腫瘤光聽就覺得很嚇人,黃季怡說,撞傷後局部組織增生成的皮下腫瘤,如脂肪瘤等,大多為良性,對健康不會影響,但若放任腫瘤持續長大,當腫瘤生長位置在關節處,活動就可能會受限 、長在外觀處會嚴重影響社交。
另外,除脂肪瘤,因增生的組織不同會形成不同皮下腫瘤,如纖維瘤、血管瘤、骨瘤;門診觀察發現,依撞擊的部位不同,好發皮下腫瘤的種類也不一。在前額常見脂肪瘤,唇部血管豐沛容易長出血管瘤,下顎因軟組織不多,骨頭受碰撞刺激就易形成骨瘤,大腿處則是纖維瘤。
若不想撞出腫瘤,好好照顧傷口是不二法門,黃季怡說,撞傷的衝擊點雖然可能只是一小點,但周邊組織仍會產生發炎反應,傷害沒撞到的組織,為避免發炎時間長,導致傷害範圍擴大,即使沒明顯傷口的撞傷48小時內應立即冰敷,降低組織過度增,兩天之後再改為熱敷。
熱敷5天也就是受傷一周後,若患部有腫塊可採按摩消散。黃季怡特別提醒,按摩絕不是用搓的,滾雞蛋按摩法、用沙拉油、豬油揉患部都是NG且無效方法,正確按摩方式是找到硬塊以拇指輕輕下壓,同時在該定點畫圓揉。有傷口首要預防感染,當傷口長好發現有疤痕,可以拇指輕輕下壓局部加壓。
倘組織增生發生腫塊或疤痕,影響外觀或功能時,可考慮局部注射藥物或手術治療。撞傷時早期的適當處置可以減少後續腫塊或疤痕生成的機會。倘身上出現腫塊且邊界不明顯、位置出現轉移、或是家族有惡性疾病遺傳病史,應儘速就醫檢查。
***-----------------------------------------------------------------------***
★外用中藥膏抗痘 揮別青春期煩惱
摘錄自:2021/08/27 自由時報【文/陳文娟、巫孟萱】12歲的小光(化名)愛打籃球、性格開朗,正值活力四射的青春期。但最近他臉上的青春痘接二連三地長出來,尤其當面臨學校考試、自己貪玩熬夜的時候,更容易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痘痘不僅紅腫疼痛,使他難以集中精神,也令小光覺得「羞於見人」而倍感壓力。
痤瘡即俗稱的「青春痘」。痤瘡的成因和毛囊的皮脂腺導管角化、堵塞,與發炎化膿有關。痤瘡主要受到荷爾蒙變化、皮脂腺分泌與皮膚菌叢生態的影響,因此最常見發生於成長中的青少年,而且常常反覆發作。
痤瘡發生位置,除了較影響外觀的顏面部外,也常出現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分布豐富的部位。
痤瘡的型態多樣,小至細微的粉刺、大至化膿的膿皰皆有。中醫稱為「肺風粉刺」、「面皶皰」、「粉花瘡」等。
痤瘡問題 中藥內服調理體質
在中醫觀點,痤瘡的毛孔堵塞屬於「肺氣不通」,發紅疼痛屬於「熱毒」,腫大、滲液甚至化膿屬於「痰」、「濕」與「血瘀」。因此,中醫治療痤瘡,主要以清熱、祛濕、活血、祛痰等方向為主。
外用乳霜 幫助皮膚組織修復
令人頭疼不已的痤瘡問題,中醫除了用中藥內服來調理體質外,還可以搭配中藥外用藥膏來改善膚況。藥師將含殼草、金銀花、蒲公英、皂角刺、薏苡仁等中藥,調製成塗抹於痘痘的外用乳霜
含殼草俗稱「雷公根」,也就是廣泛應用於化妝品與保養品中的「積雪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活血的作用,還可以幫助皮膚組織修復、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與搔癢。
除了含殼草之外,金銀花與蒲公英也能清熱解毒消炎、皂角刺與薏苡仁則能破血消積、利水滲濕,幫助腫硬化膿的痘痘消腫排膿。
按摩經絡穴位 清除頭面部濕熱
除此之外,平時也可以按摩經絡穴位進行自我保健。曲池穴在手肘外側、將手肘彎曲時肘橫紋的盡頭凹陷處;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最飽滿處。按壓曲池穴與合谷穴,可以清除頭面部濕熱、促進氣血循環、改善身體氣機運行。
經過中藥內服與外用雙管齊下的治療,小光的痘痘問題很快地得到改善。痘痘問題對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中醫內外並治,以天然中藥材解決惱人的痘痘,幫青少年找回活力肌膚!(作者皆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