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量驟減 30歲健將像60歲★28歲女滑倒…「骨頭全斷插出肉」血染病床!醫看傻:都不運動久坐糖尿病機率大大提高⋯特定癌症發生機率也增★哪個時間運動較佳?研究:晚餐後最好★老翁堅持20年「每天運動8hr」 後果慘了…竟無法走路★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明明把腫瘤切掉了,為什麼還是會復發?★肝腫瘤如爆米花不斷復發 患者挺過20年抗癌路★拔一顆牙 換一場惡夢★★牛奶喝多反而會骨鬆? 醫生:蛋白質太多會成酸性體質★女性荷爾蒙 讓女人優於男人 ★ 均衡飲食 吃出眼睛健康★厭食症?!》吃了就吐 胃食道逆流搞鬼★美研究:半數美國醫師給病患安慰劑 靠心理作用治病★治療反而可能加速癌症擴散,  TGF-Beta數值可能是關鍵★西醫篇 家庭常備藥 免除小病痛★★★★★★★★


***--------------------------------------------------------------------------***
不運動的後果可怕到超乎想像!醫師:超過這幾天不運動記憶力開始衰退...
摘錄自:2016/10/27  自由電子報【自由時報iStyle頻道記者汪瑋琪報導】老是偷懶不運動?醫師提醒,不運動的後果真的超級可怕。
運動老是三天捕魚,兩天曬網,常常一懶就是好幾個星期不動嗎?那你就要注意了……不運動其實超可怕,哥倫比亞運動醫學醫師Farah Hameed提出2個一但停止運動後,身體就會發生的狀況,提醒你就算運動量再小,也要保持習慣以維持健康。
《10天內:記憶力變差》根據《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一項研究顯示,當一組耐力跑者10天不運動,處於休息狀態時,他們掌管記憶,位於腦顳葉的海馬體會萎縮,大腦中前扣帶皮層區域的靜息腦血流量下降,由此可知,停止運動會使得記憶力降低,反之,運動會使得記憶力變好。
《2個星期內:耐力爆跌,血壓血糖上升》僅14天沒運動,光爬樓梯就會開始感覺到疲累,表示身體的攝氧量降低,有氧耐力受限,Farah Hameed保守估計,2週後攝氧量會下降約10%,4週後會下降至15%,3個月後下降約20%,不想常常運動也沒關係,只要維持輕微運動,5個星期平均只會下降11.3%,而每週少量運動的人只會下降5.6%。
Farah Hameed表示,就算你沒注意到速度或肌耐力下降,體內的血壓和血糖也會急遽上升,這對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來說非常嚴重,一定要特別注意。而來自南非的研究人員發現,運動休息2週居然能抵銷掉2週高強度間接訓練所帶來的好處;另一項研究也顯示,就算你持續做了8個月的有氧運動,只要14天不運動,身體從這8個月所獲得的好處會迅速損失一半以上。
《4個星期內:肌耐力下降》Farah Hameed估計,一些比較敏感的人會在不運動的2個星期內發現肌耐力下降,而大多數人會在一個月後看到明顯差異,根據《力量與訓練研究雜誌》調查發現,當一組男子停止做重量訓練時,他們的肌肉量會變少,能承受的重量也跟著降低。
《8個星期內:脂肪開始堆積》Farah Hameed表示,停止運動8個星期後,透過鏡子,人將會發現自己的身材變化,或是在6個星期後發現體重上升,就算是常期處在運動狀態下的奧運選手,只要8週沒運動也不能免於這種情況發生,根據《力量與訓練研究雜誌》研究發現,休息5週的競技游泳者脂肪平均增加了12%,體重和腰圍也都上升,另一項在今年的研究更發現,跆拳道運動員只要休息8週,身體脂肪會迅速增加,肌肉量也隨之下降。
不過,這不代表你天天都要努力運動,利用騎腳踏車、快走......等和其它有氧運動和重訓做交叉訓練,你就不用怕自己會迅速變胖啦!
***-----------------------------------------------------------------------***
運動量驟減 30歲健將像60歲
 摘錄自:2017/12/03  三立新聞網【江慧珺、邱俊吉╱台北報導】運動可延年益壽,但某些愛運動的人後來懶得動,結果比一般人更顯老。30來歲的小朱(化名)原是運動健將,近年體型走樣,健檢時更發現他的身體狀況竟已像5、60歲人;醫師說,過度劇烈運動恐使人老,但最大殺手通常是「運動不持續」,建議運動應循序漸進,太極拳、慢跑等受傷機率較低的運動可每周5天、每天30分鐘,並設法強化肌肉,才能運動長久、健康。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醫師說,老化主因是自由基在體內搞破壞,使細胞失去自我修復能力,也使血管狹窄,導致組織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養分。所謂自由基是指,正常細胞的原子周邊有4對電子,若遇高溫或高能量衝擊,失去其中1顆電子,形成不穩定狀態;自由基會搶奪其他原子或分子的電子來恢復穩定,造成細胞發炎、死亡。 
陳皇光說,醫界有此一說,認為運動時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若長時間劇烈運動,過多的自由基會破壞血管,使皮膚長出更多細紋、黑斑。 
《自由基會搞破壞》長庚醫療體系運動醫學總召集人林瀛洲醫師則說,確有研究指,突然運動過度超過自身負荷,體內會產生大量過氧化物(自由基),恐影響健康,「但重點是『突然』」,透過規律訓練,健康狀況應會轉好。
抗老化學會理事長潘世斌醫師也說,運動一般可使人較不顯老,但臨床發現某些運動員或有大量運動習慣者,年輕時神采飛揚,但30歲後運動量大減,外貌、體型、各種生理指數等,反比同年齡層更老。 
《反覆發炎致老化》潘認為,主因應該是運動量減少太多,例如他收治的小朱,學生時代活躍於各種球類運動,但進職場後運動量降低且體重上升,多項健檢數據比50多歲人差,後調整飲食搭配運動處方,經1年時間逐漸回春。
林瀛洲強調,運動需把握「循序、持續」原則,如平常沒運動習慣的上班族,突被揪團參加10公里路跑,恐因過操而受傷;若是愛慢跑的銀髮族,因家屬害怕老人家跌倒,被過度限制,則再度運動時仍易受傷。
陳皇光也說,運動需注意不受傷,若偶有痠痛,休息後會改善則無礙,但如反覆發炎、受傷,仍可能產生大量自由基,帶來老化。 
《建議從健走入門》他舉例,太極拳、快走、游泳、騎單車、慢跑等運動受傷機率較低,盡量每周5天,每天30分鐘,但短跑、拳擊、籃球等較激烈、有衝撞的運動,若無法避免,也務必落實防護措施。
林瀛洲則建議,平常若無運動習慣,可從健走入門,加上間歇性小跑步;銀髮族也要適度進行阻力訓練如單腳站立,進階則可閉眼單腳站,藉此來加強肌力,會優於老是穿戴護具,因過度保護反會使肌肉愈來愈弱,不如透過阻力訓練固本。
對已有運動習慣者,林瀛洲建議,運動到微喘、開始流汗的程度最適合,且運動後不會覺得太疲勞,待適應後再逐步增加強度,持之以恆。 
《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講求循序漸進、持續規律,勿突然進行超過體能負荷的運動
●短跑、拳擊、籃球等激烈衝撞的運動,應落實防護措施
●銀髮族應適度進行阻力訓練,加強肌力
●運動頻率每周5天,每天30分鐘,以有氧運動為宜
●運動到微喘、開始流汗的程度,且運動完不會太過疲勞、不適     資料來源:林瀛洲醫師、陳皇光醫師 
***--------------------------------------------------------------------***
28歲女滑倒…「骨頭全斷插出肉」血染病床!醫看傻:都不運動
摘錄自: 2021/12/27   ETtoday【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一名28歲女子被送到急診室時小腿脛骨、腓骨全斷掉,甚至「插出皮肉外」,救護車推床全是血,醫護人員原以為是車禍導致,追問下才發現,她在家中浴室滑倒,難以置信。豈料住院1個多月,她不僅難以復健、傷口也不易癒合,醫師無奈地說,「她會這麼容易骨折,因為她真的不運動、骨質很疏鬆。」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收治一名28歲女子,送醫時不斷哀嚎、救護車推床全是血,救護技術員已先幫她壓迫止血,因為小腿開放性骨折,脛骨、腓骨通通斷掉,還往後面插出皮膚,畫面相當驚悚。女子因末端循環血管被折到,因此先打止痛麻醉後,再做復位、以彈性繃帶纏起來,後續進行傷口處理。
柯世祐追問女子後才得知,她在家中浴室滑倒,「啪」一聲骨頭整個斷掉。接著會診骨科接手治療,他也沒再追蹤後續。
過了1個月後,骨科醫師詢問柯世祐,「你上次收的那個開放性骨折的女生還記得嗎?」表示自己正在寫公文,忍不住抱怨女子很誇張,因為不運動造成骨質很疏鬆,開刀也不好開、傷口不易癒合,重點是很難復健。
柯世祐解釋,這種病例開完刀後腳都會萎縮,必須用另一隻健康的腳去支撐,之後慢慢站立。一般會先坐在床上練習腳部力氣,「要給她站發現她完全站不起來,拿平常的枴杖也沒辦法拿。」進階到四腳拐應該要站起來,「他說她上肢沒有力氣,四腳拐也撐不起來。」
柯世祐轉述骨科醫師無奈心情,「她真的是肌力也差、骨質也差、體力也差」,還相當沒有毅力。因為女子住院超過1個月,且才28歲,搞得他必須要寫申覆文件。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減少,如果骨流失過多,就會骨質疏鬆,因此年輕時就該提早存好「骨本」,以預防老年「骨鬆」。營養師魏洋樺曾分享,想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先從以下3大方面著手,包括攝取足夠的鈣:每日建議1000~1200毫克、維生素D每日建議800 IU(約20微克)以及運動每週累計150分鐘。

***-----------------------------------------------------------------------***
★久坐糖尿病機率大大提高⋯特定癌症發生機率也增 醫建議1事
摘錄自:2023-07-22 CTWANT【編輯:林姸君】我們都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但是到底是為什麼?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透露,根據統計研究,久坐會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包含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
李思賢在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如果你的工作是勞力活多的,那你的平均壽命會大於一整天都坐著的上班族,太久的坐姿也會影響心理狀態,較久的久坐也與憂鬱症有較高的相關,人的結構是為了站立和行走設計的,並不是為了長時間久坐。
李思賢表示,久坐時會壓縮腸胃道,讓腸胃的功能變差,消化功能變差會使得更容易囤積脂肪,因為活動量變少,減少代謝能力,使得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大大提高,然而久坐對身體的影響,不一定能夠靠其他時間的積極運動彌補回來。
此外,久坐也會弱化身體許多大肌群,造成肌肉流失,像是大腿肌群和臀肌,除了臀肌和大腿肌群外,背肌也會久坐也會因為久坐而被拉長,失去原來的張力,導致駝背或是其他脊椎問題,久坐標配的滑鼠和鍵盤,則會讓你肩頸過度使用,處於緊繃僵硬的狀況。
李思賢提到,根據統計,坐較久的人心血管和肺部功能似乎也比較差,比較容易有心血管問題,比較輕微的像是靜脈曲張,比較嚴重的像是靜脈栓塞、心肌梗塞或是中風;上述原因,可能就是連結久坐與癌症的線索,久坐會提高特定癌症的發生率,像是肺癌、子宮內膜癌和大腸癌。
李思賢也說,WHO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80%的青少年活動量不足,全世界有接近25%的成年人沒有達到建議的活動水平,活動不足會增加20%至30%的死亡風險;要改善久坐的風險,WHO提供了一些建議,像是通勤時多走路騎腳踏車,減少被動交通,「我會建議坐著1小時就起來活動5分鐘。」

***-----------------------------------------------------------------------***
哪個時間運動較佳?研究:晚餐後最好
摘錄自:2015/03/15 優活健康網【陳承璋/綜合報導】到底餐前運動,或是餐後運動?不少人為此爭論不休,眾多資料同樣說法不一,產生拉鋸,但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最佳的運動時間,落在晚餐四十五分鐘之後,有助於降低血糖,就連血脂也一併能遭「處理掉」。
此研究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找來體重過重,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受測者,進行實驗,首先,研究人員先讓這些人,於每日的晚餐之前,先做一定程度的運動,第二階段,再轉由晚餐後的四十五分鐘,而運動內容多為肌肉鍛鍊,其中,實驗期間,餐飲的熱量、碳水化合物的多寡,都經過嚴密的控制。
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晚餐前運動,僅僅能降低血糖,餐後運動,讓體內的血脂也一併獲得明顯降幅。研究人員指出,大多數的人都只在乎運動的強度以及長度,但事實上,就連運動的時間點,也應該獲得關注。

***-----------------------------------------------------------------------***
老翁堅持20年「每天運動8hr」 後果慘了…竟無法走路
摘錄自:2023/03/25 CTWANT【編輯:黃任強】運動對身體好處多多,但如果太過量反而會有不良影響。中國河南省鄭州市有一名60歲老翁,每天運動8小時,從40歲就開始,堅持了20年,沒想到因為運動量過大,導致身體嚴重受損,最後連走路都有困難。
根據《民生頻道》報導,這一名老翁每天運動,早上起床後至少要運動2個半小時,像是走路、跑步、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引體向上,甚至打打拳,光是仰臥起坐,一天分4次作就能做800個。不只如此,吃完中飯午休後又開始鍛鍊,有時候會打羽毛球2、3小時,更長可以到4、5小時;吃完晚餐後,會去散步或跑步,時間大約2個半小時,算下來一天至少有8個小時都在運動。
豈料,老翁某天突然感覺膝關節和肘關節疼痛,痛到無法走路,被家人送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全身上下都有問題,包括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積液增生退變、骨性關節炎等都相當嚴重,原因就是運動過度導致。
對此,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頸肩腰腿痛五科主任廉杰指出,「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是對的,但老翁沒有掌握好「度」,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科學鍛鍊、適合自己、勞逸結合、舒適為度,一般每周是3到5次的運動次數,每次的時間是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最後他給熱愛運動健身的人忠告:「要掌握好量、要掌握好度,科學鍛鍊,才是更長久的鍛鍊」。
***-----------------------------------------------------------------------***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摘錄自:2021/01/20  元氣網【文/林以璿】癌症為什麼難治?其中一大原因在於,癌細胞會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機制,逃脫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的追殺。這也正是為什麼很多癌症治療一陣子後,身體會對藥物產生耐受性,最終導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的原因。
近日,國際頂尖期刊《Cell》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竟會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狀態,幾乎不需要任何營養,非常低調地撐過化療階段,等待捲土重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針對這種耐藥性的抗癌策略。
《癌細胞會進入「冬眠」狀態,逃過化學治療》
過去,科學家已經發現小鼠的胚胎發育,有一種被稱為「滯育」(diapause)的奇妙現象。科學家們發現,包括小鼠在內的100多種哺乳動物可以在高溫、寒冷或缺乏食物等不利條件下,讓胚胎暫停發育,等到環境條件轉好後,再讓妊娠繼續。
專門研究消化道癌症的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er)的Catherine O’Brien博士將這個概念聯想到了癌症細胞下,並推測癌細胞會不會是利用這種生存機制在惡劣的化療環境中活下來?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研究人員將一些來自腸癌患者的腫瘤細胞放在培養皿中培養,並用化療藥物進行處理。原本快速增殖的癌細胞分裂速度減慢,代謝大大降低。利用先進的定序技術,檢查這些癌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發現,它們與滯育小鼠胚胎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結合定序結果和數學模型的分析還顯示,能夠進入類似滯育狀態的癌細胞並非只是具有特定基因表達特性的一小群細胞,而是所有癌細胞。
「腫瘤就像一個完整的生物體,能夠進入緩慢分裂的狀態,節省能量,提高存活能力。」O’Brien博士描述道。「你可以把這些癌細胞想像成進入冬眠的熊」另一位研究作者Aaron Schimmer補充說。
《科學家透過干擾癌細胞冬眠,徹底殺死腫瘤細胞》
冬眠的熊會醒來,在停止使用化療藥物處理後,癌細胞們也會再次全速增殖。
那麼,有辦法不讓冬眠的熊醒來嗎?進一步探索背後的機制,研究人員發現,與滯育的胚胎相似,處於緩慢分裂狀態的癌細胞,需要活化一種叫作「自噬」(autophagy)的細胞過程。也就是說,它們會循環使用自身的蛋白質或細胞成分,以便在化療導致的惡劣環境中活下去。
順著這個思路,研究人員發現了治療的機會:如果在化療中,干擾癌細胞的自噬,是不是就能降低癌細胞的生存能力,避免癌症的複發?後續實驗證實了這一點。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種抑制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而失去自噬功能的癌細胞,終於被化療藥物成功殺死。這項思路將有望讓癌症的治療效果更加有效,並避免化療失敗的情形。
***--------------------------------------------------------------------------***
明明把腫瘤切掉了,為什麼還是會復發?
摘錄自:2017/04/06每日頭條【 來源:健客資訊】聞癌變色」是常態,可是還是有一部分人對癌症有認知誤區,認為腫瘤只要能切除就萬事大吉。可是,臨床上有很多切除腫瘤後依然復發的案例,這又是為什麼呢?
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有包膜,邊界清楚,一般用手術切除後就不會復發。但惡性腫瘤就不同了,它生長快,破壞身體組織的能力強,甚至可以通過淋巴、血管和體腔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復發,還有看以下6個決定因素。
第一:腫瘤本身的性質:當我們身體出現腫瘤時,代表癌細胞已經足夠多了。而癌細胞又具備生長快,侵襲強的特點,有些就會衝破部位固有屏障,轉移到別處。所以就算我們切除了原部位的腫瘤,還是有癌細胞轉移到了別處,當它們的數量逐漸壯大時,自然就再次形成腫瘤。
第二:病程時間長:治療癌症的病程長,尤其是很多患者到晚期才進行治療,復發的機率更大。這是因為在早期,癌細胞擴散得少,很容易就能完全清除。等到出現轉移再進行手術,復發率自然就高得多。
第三:切除不徹底:手術只可以切除已形成腫塊的癌細胞,再通過放療、化療殺死部分成年癌細胞。但這些並不能清除幼年癌細胞,儘管做了手術切除,人體內仍然存有100萬左右處於靜止期的癌細胞,當人的免疫力下降時,這些幼年癌細胞就會即刻甦醒,迅速分化,成為新的成年癌細胞。
第四:患者自身狀況差:正常情況下,我們機體的免疫系統隨時都在監控細胞和癌細胞,出現異常就會被消滅。但如果自身免疫系統已經出現問題,免疫功能減弱,這些癌細胞就會趁虛而入。尤其是進行過化療後的患者,免疫力也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化療藥物不僅會殺害腫瘤細胞,也會殺傷正常細胞。所以,術後患者應該要及時調整好身體和精神狀況,適當補充一些營養劑,增強免疫功能。
第五:癌症體質未改變:雖然通過手術和放、化療清除了癌細胞,但患者自身的細胞分化調節機制並未改變,癌細胞生存的環境也沒有改變,所以生成新的癌細胞只是時間問題。
第六:不良生活習慣:還有不少患者以為做了手術就萬事大吉,就開始放縱自己,常熬夜、抽菸、喝酒、吃燒烤、油炸食物,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會讓癌細胞捲土重來。
專家提醒,切除癌細胞後,患者也不可大意,要定期複查,調整飲食,增強體質,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做好這些,才能真正遠離癌症。
***-----------------------------------------------------------------------***
★肝腫瘤如爆米花不斷復發 患者挺過20年抗癌路
摘錄自:2022/04/18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8日電】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許維中今天表示,一名75歲的肝癌患者,20年來不斷面對如爆米花一樣不斷復發的肝腫瘤,從為人父到升格為祖父,是最堅強抗癌病人。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在新聞稿中指出,患者於20年前發現罹患肝癌後,立刻手術切除部分肝葉,以為就此相安無事,沒想到3年後又發現1顆肝腫瘤,以放射治療精準撲殺後,5年後再度復發,治療後沒隔幾年又復發,前後總共做了5次放射治療和7次栓塞治療。
面對肝腫瘤不斷復發,許維中表示,病人在治療時,總是樂觀說「我是肝癌的死對頭,它要我的命,我也要癌細胞的命!」
許維中認為,肝癌有時候的確很難纏,因病患個人體質而異,有時容易復發。像這名病人20年來不斷的復發,宛如「爆米花」似的,沒幾年就爆一次,或單顆或幾顆,難以預料,目前的做法是一看到癌蹤跡就立刻追殺。但是病人的肝臟有可能因為長期殺癌,而損及肝功能,最後可能因肝衰竭而無法繼續接受治療,甚至結束生命。
對肝癌一再復發的病人,許維中強調,最重要是在不同的治療方式中,儘量保護病人的肝臟機能,降低對肝臟的損傷,這樣量身打造的消滅腫瘤才有意義。以往病人多次重複進行栓塞治療,病人的肝功能可能會變差。因此,使用電燒或放射治療精準針對腫瘤的特定範圍進行撲殺,可以有效保護正常肝臟的機能。
許維中提醒,這名病人每次肝癌復發,腫瘤指數(胎兒蛋白)幾乎都沒有異常,約有30%到40%的肝癌病人不會表現在腫瘤指數上,要配合影像檢查才看得出來已罹患肝癌。由於這名病人從年輕時就有B型肝炎,原本就是罹患肝癌的高風險群,應定期前往醫院接受追蹤檢查。(編輯:黃世雅)
***-----------------------------------------------------------------------***
拔一顆牙 換一場惡夢
摘錄自:2008/10/13   網路新聞【 李樹人】一名60多歲的婦人八個月前拔了下顎的一顆牙,開始了一場惡夢,牙齒留下的凹洞,遲遲未能痊癒,甚至還發炎化膿,檢查之後,才發現下顎骨已經局部壞死,原因就是長期服用含有「雙磷酸鹽」成分的藥物(Forsamax),所產生的副作用。
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醫師表示,最近兩年已經陸續收治了約40名因為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骨鬆用藥,以致顎骨壞死,有人甚至連上顎骨都壞死,上排牙齒全部掉光了。
由於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治療骨質疏鬆的第一線用藥,粗估全台灣約有上百萬名骨鬆患者使用這類骨鬆用藥;為此,台灣骨鬆醫學會日前邀請了李正喆演講,希望讓治療骨鬆的專科醫師能夠提高警覺,用藥時更為謹慎。
李正喆指出,一般來說,拔牙之後的洞,會在幾個月內逐漸痊癒,骨頭還會長回來,但最近兩年多來,卻陸續收治了顎骨壞死的個案,經過進一步詢問,都與服用雙磷酸鹽類骨鬆用藥有關。
李正喆解釋,治療骨鬆疏鬆,必須先破壞,再建設,而雙磷酸鹽藥物則是負責破壞部分,抑制噬骨細胞的作用,但如果長期服用,可能導致造骨細胞功能下降,導致骨頭壞死。
一旦服用這類骨鬆藥物,患者拔牙,或是接受植牙手術時,極少部分的民眾就會產生顎骨壞死,拔了牙齒之後,原本的牙洞,始終無法痊癒,留下一個大洞。
有些人顎骨壞死情況嚴重,導致口腔與鼻腔之間產生管,連喝水、喝湯,都可能嗆到鼻子,苦不堪言;最嚴重的是,下顎骨整排壞死,牙齒全部掉光。
李正喆強調,對於乳癌、攝護腺癌轉移至骨頭的患者來說,一旦接受雙磷酸鹽藥物的靜脈注射來治療骨頭,所承受的顎骨壞死的風險更高,病患一定要提高警覺。
李正喆提醒,如果口服雙磷酸鹽類骨鬆用藥超過三年,在接受拔牙或是植牙等具有侵入性的口腔手術之前,一定要告訴醫師,一般建議,應該先停藥三個月,再進行口腔手術,如果骨鬆患者需要拔牙或植牙,可以選擇其他藥物,如造骨促進劑,以降低顎骨壞死的風險。
評論
    這就是最標準的西藥廠所幹的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讀者用Common sense想一想,如果這種案例發生在你身上時,你因為長期使用這種西藥,以為可以治療你的骨鬆症時,結果來的卻是下顎骨整排壞死,牙齒全部掉光,終生都無法再像正常人一樣可以咀嚼食物,嚴重時口腔與鼻腔之間產生廔管,連喝水、喝湯,都可能嗆到鼻子,這樣子的結果,請問你會開心一生嗎? 再問讀者們,你們確定使用這種魔藥,真的會幫助你已經疏鬆的骨質恢復過來嗎?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你在做白日夢,這種藥不但無法幫助你的骨頭恢復到正常,還會傷肝傷腎,而最可怕的就是中醫認為唯有強腎才可以將骨質恢復到正常,所以它的藥性與中醫理論正好相反,所以我可以肯定它是無效又害人的魔藥,希望讀者看完後,深思一下,民眾受到藥害時,誰真正得到正義的理賠呢?西藥廠之所以能夠一直逍遙法外,就是因為有衛生署在幫他們護航啊,真正最可憐的就是你們這些無知又被欺騙的老百姓了。
這種超級爛藥都可以通過衛生署的認可,中文名字就是 [ 多莫西分 ]。 還有其他更爛的西藥在,你們一直被瞞騙在鼓裡。《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牛奶喝多反而會骨鬆? 醫生:蛋白質太多會成酸性體質
摘錄自:2007/06/01 . 網路新聞【記者徐敬芸、李孟唐/台北報導】多喝牛奶就能夠避免骨質疏鬆症嗎?答案是「不一定」,牛奶中雖然含有豐富的鈣質,不過也含有相當多的蛋白質,喝多會造成酸性體質,迫使骨骼中的鈣質釋出來中和體質,反而可能讓骨質密度下滑。
許多民眾把牛奶當成是防止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武器,不過喝多了反而會造成骨質流失,因為牛奶裡不但含有豐富的鈣質,還有不少的蛋白質,當其進入體內會產生胺基酸,這時骨骼中的鈣質就會釋出中和。
中興醫院骨科醫師施世亮表示,「牛奶裡面有很多蛋白質,那個蛋白質它會產生胺基酸,所以它會把鈣質牽引,好處的話是它可以幫助吸收,但問題是我們體內的蛋白質太多,產生過多胺機酸,反而會把我們儲存在骨頭裡面的鈣質拉出來」。
這種「牛奶鹼性症候群」開始時沒有特別的症狀,常常發現時骨質密度就已經往下降,常會造成骨折或是駝背,因此醫師建議喝牛奶適量就好。施世亮表示,「牛奶還是很好的(鈣質吸收)方式,但是只是我們要平衡一下,我們平常飲食的攝取不要太偏向某一方面,可能我們肉類不要攝取太多,畢竟有牛奶蛋白質,牛奶是最營養的,各種營養都很均衡,一般是說500CC一天大概是2杯就相當夠了」。
雖然牛奶是豐富的鈣質來源,不過醫師建議還是得搭配曬太陽、運動,這樣才能增加鈣質吸收,食物部分也可以從黑芝麻、魚乾等攝取來延緩骨質疏鬆症的出現。
***-----------------------------------------------------------------------***
★女性荷爾蒙 讓女人優於男人
摘錄自:2008/10/14  網路新聞【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擁有女性荷爾蒙,讓女人成為比男人更優秀的物種!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動情期前的雌性大白鼠,分泌旺盛的女性荷爾蒙,即使雌鼠就算大出血而休克,仍有61%可以存活,但是雄性大白鼠存活率卻只有6%。女人也有這樣的優勢,但是女人過了更年期後,保護力就會消失。(這女性荷爾蒙就是女人的陽,女子為陰,本就是陰勝於陽為正常,因此女子不缺陰,只缺陽,陽足就健康年輕美麗。但是取得陽的方式必須謹慎,絕對不可以服用人工製造的女性荷爾蒙來取代,要想辦法用自然方式取得,才真正有效。)
大出血休克 存活率女比男高(血為陰,當陰虛時,陽就會浮現,平時正常人是陰平陽秘。)
長庚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余黃平發表一篇「女人優於男人嗎?女性荷爾蒙提高休克存活率」的研究,該研究也被刊登在國際著名的休克醫學期刊。此研究首度揭開女性優於男性的神奇秘密,關鍵在女性荷爾蒙。(就是因為男女的陽不同,所以女人一般都比男人長命些。)
研究人員先讓大白鼠受傷,造成創傷失血休克。當雄性大白鼠大出血而導致休克後,即使趕緊輸血急救,雄鼠還是發生了心臟、肝臟、腸胃道的功能障礙,最終導致死亡。100隻出血性休克的雄性大白鼠,只有8隻能夠存活。
而在動情期前,旺盛分泌女性荷爾蒙的雌鼠,就算大出血而休克,存活率高達61%。也就是100隻雌性大白鼠出現出血性休克,還有61隻能夠存活。
研究人員再把雌鼠的卵巢摘除,降低雌鼠的女性荷爾蒙,但神奇的保護能力就消失了。沒有卵巢的雌鼠因沒有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一旦發生出血性休克,存活率也只有9%,和雄性大白鼠相當。(我最不贊成女子切除卵巢跟子宮,現在證明我是對的了。)
有趣的是,余黃平說,當雄鼠和沒有卵巢的雌鼠大出血休克時,補充女性荷爾蒙,保護力幾乎等同於動情期前的雌鼠。
其實,女性優於男性的情況,人類亦然。醫界在1992年就已有研究發現,人類休克有性別差異,男性因為出血性休克死亡的機會是女性的1.5倍到3倍,但是50歲之後,差異就消失了,與女性進入更年期有關。(更年期婦女如果知道,如何讓身體能夠繼續產生像自己年輕時所擁有的女性荷爾蒙的量,就可以找到長壽健康的秘密了。)
余黃平說,在病患大出血的時候,女性荷爾蒙可以增加心輸出量、心搏量、心臟收縮與舒張速率變化等心臟功能指標。還可以增加心臟熱休克蛋白含量,降低心肌細胞受損和細胞凋亡,改善創傷失血性休克所導致的心臟衰竭。同時抑制多種發炎因子形成,減輕肝臟、小腸、肺臟的損傷。
創傷和休克是年輕族群主要死因,此一研究可能改變醫界對大出血病患的急救措施!余黃平說,補充女性荷爾蒙的安全性高,若是在常規的輸血治療外,再輔以補充女性荷爾蒙治療,可能可以提高病患的存活率,但要進行人體試驗,才能真正運用於臨床。(理論是對了,但是絕對不可以利用人工合成出來的女性荷爾蒙,作為替代品,這會讓女人得到乳癌跟骨質疏鬆症的。)
評論
   這篇論文本身非常正確,但是我就擔心是西藥廠利用這種正確的論文,來混淆視聽,真正背後的目的是想大量賣人工製作的女性賀爾蒙,就像維他命C的研究一樣,我們人體是每天都需要補充維他命C,但是西藥廠卻利用多數人類不是很聰明的本性,於是混淆視聽,讓人們誤以為,水果中的天然維他命C跟西藥廠製造的人工維他命C片,是一樣的東西,於是去買維他命C片劑來吃,結果越吃越壞,造成腎結石跟心臟動脈損傷,而天然水果中的維他命C,卻正好可以修補血管跟幫助腎臟排尿的功能。
   女性荷爾蒙是女子體內之陽,是無法取代的物質,必須由自己身體來製造才有用,它跟人工合成出來的女性荷爾蒙是完全不同的物質,所以我會擔心西藥廠利用這種正確的研究,來達成其促銷人工賀爾蒙的真正目的,畢竟世界上愚昧的人多,聰明的人少,所以大家務必要小心,千萬不可以上西藥廠的當。服用西藥廠製造出來的女性荷爾蒙替代品,其副作用就是得到乳癌跟得到骨質疏鬆症,請不要被他們騙。.《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 均衡飲食 吃出眼睛健康
摘錄自:2011/01/17 網路新聞【文/陳品芳】「乖,把紅蘿蔔(或稱胡蘿蔔)吃光,眼睛才會跟小白免一樣健康!」許多媽媽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總與孩子上演吃紅蘿蔔拉鋸戰。但是照顧眼睛健康可不是光吃紅蘿蔔就夠了。
「葉黃素」屬「類胡蘿蔔素」,是維持眼睛健康的重要養分,其優異的抗氧化力可抵擋自由基損害,並維持身體健康。
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尤其富藏於視網膜及水晶體,視網膜中央因為有高濃度的葉黃素聚集,形成所謂「黃斑部」,提供給我們精銳視力。因此,長期葉黃素攝取缺乏,自由基便會對視網膜造成傷害,黃斑部尤易首當其衝。
根據美國老化相關眼疾研究(AREDS)指出,抗氧化及維生素等配方,可減少中期黃斑部病變患者惡化為重度病變的機率,並減少19%喪失視力的危險性。
第二代臨床研究採用每日10毫克葉黃素加上2毫克玉米黃素,魚油(DHA/EPA),及維生素A、C、E、B群、鋅、銅等配方,證實可在3個月內,增加5倍血中葉黃素濃度。此外,提升體內葉黃素濃度也可縮短眼睛受光線刺激後,所需的視力恢復時間,並減少眩光效應。(一定要吃天然的若是吃西藥化學合成的,吃多了就會致癌。)
「既然葉黃素這麼好,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吃?吃多少的量才夠?」事實上,葉黃素屬油溶性類胡蘿蔔素之一,自然存於深綠色葉菜中(如菠菜、地瓜葉等),而黃綠及橘紅色蔬果亦富含體內可轉換成維生素A的beta-胡蘿蔔素及玉米黃素等,只要顧及均衡飲食,不一定得由處方補充。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長時間用眼,再加上無法均衡飲食,因此,補充葉黃素等營養配方是不錯的選擇。
衛生署核定的葉黃素製劑用量在每日30mg以內,以菠菜為例,一大碗生菠菜或1/3碗熟菠菜,即含有6mg的葉黃素。因此大家應儘可能落實均衡飲食,一天至少食用3碟(100克/碟)蔬菜。
若當天無法攝取適量蔬果,可額外補充10mg至30mg的葉黃素營養補充錠。依照個人生活習慣,適度選擇從飲食或補充錠攝取到足量眼睛所需的營養素,既可顧荷包又長保健康!(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
厭食症?!》吃了就吐 胃食道逆流搞鬼
摘錄自:2008/10/17 網路新聞【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喜歡喝咖啡、汽水可樂,或是工作繁重,用餐不定時的上班族可得小心!工作壓力沈重的黃小姐,最近一年多來,用餐後就反胃狂吐,越來越瘦,起初還被懷疑是厭食症,確診後,才知是胃食道逆流。(現在西醫終於承認並說出咖啡可樂汽水會造成胃酸逆流了,其實還有甜食也會。)
29歲電子新貴黃小姐,由於工作繁忙,用餐不定時,常將用餐時間往後移,等到餓暈了,就大口大口地吃,以節省吃飯時間,去年用餐之後,立刻反胃狂吐,吐完又感到飢餓,想吃東西,反覆循環下,導致愈來愈瘦。
因為體力不支讓她對工作無法投入,一度還被公司主管懷疑她罹患了厭食症,同事們還私下批評她,就是愛漂亮,才會自行催吐,讓她承受更大的壓力。
經醫師確診之後,她才知道自己痛苦許久的嘔酸、反胃、火燒心、胸悶、餐餐「抓兔子」,竟都是胃食道逆流(GERD)的典型病徵,但由於自己疏忽,才會延誤就醫。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李宗熙表示,許多電子新貴或是上班族忙於工作,做什麼都很急,連用餐也非常趕,加上三餐不正常,喜歡喝咖啡、可樂,而這些都是引發胃食道逆流的主要原因。
李宗熙指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非常多樣,從胸口灼熱、酸水逆流、胸痛、胸悶、聲音沙啞等典型症狀,到咳嗽、氣喘、胸悶等非典型症狀都有,以致民眾出現這些症狀時,不知求助於哪個門診。
臨床上就有不少胃食道逆流患者是從心臟科、胸腔內科轉介至腸胃科,因為患者覺得胸悶、胸痛,以為心臟出問題,或是因為氣喘,而尋求胸腔內科醫師協助,接受許多檢查,查不出病因,最後才到胃腸科求診。
評論
治療方面,多數輕微患者可以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改善症狀,例如,少熬夜、不吃消夜、少喝咖啡、可樂,以及不吃油炸、過甜、過辣等刺激性食物。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就得靠質子幫浦抑制劑或制酸劑來治療,效果遠優於一般治酸劑,但藥物治療如果無效,就需考慮外科手術。
造成胃酸反逆的真正原因,除了上篇說的之外,還有就是吃太多甜食造成的,吃一般食物就不會,越是經過提煉過的食物,就越容易產生胃酸反逆。《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美研究:半數美國醫師給病患安慰劑 靠心理作用治病
摘錄自:2008/10/25 中央社【路透華盛頓24日電】研究人員昨天指出,美國許多醫師以治療之名給予病患通常相對無關緊要的安慰劑,如止痛劑等,並認為這種作法並不違反醫師職業倫理。(從這點可知,美國醫師比台灣西醫有良心,自知無法治療,寧可給予安慰劑,也不開西藥廠的藥物。)
 679名家醫科和治療關節炎的風濕科醫師中,有大約一半表示一個月至少有兩到三次開給患者安慰劑,大多數人說並未明確告知患者吃的是安慰劑。(我早就說過,西醫藥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治療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存在,台灣西醫卻濫用止痛藥,造成一堆病人去洗腎。)
研究人員指出,這麼做或許是要引起「安慰劑效應」,就是出於心理預期醫師開出的藥有效而帶來的真正病情改善,而非因藥物本身的效果,這在一些正常醫療方式無法保證有效的病例身上會有用。(美國西醫因為不了解中藥,所以這樣做,台灣西醫應該很了解有中醫藥存在,為何不建議病人吃中藥呢?)
根據這份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研究,接受訪問的醫師中,有超過60%都說開安慰劑在醫療道德上是允許的。
評論
目前我的診所治療疾病的範疇很廣,幾乎概括了所有的內科疾病,還包括許多你們都不知道的疾病,從表面的皮膚病開始,到內臟的各種癌症、漸凍人、紅斑性狼瘡、各種疑難雜症等等都有,我們已經做到一點,就是每當病人治療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到當地西醫院去做檢查時,本地西醫師將中醫治療之前跟之後做一比較後,最常對病人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管你目前使用什麼在治療你的癌症,無論如何你都必須繼續做下去,因為進步實在是驚人。」美國西醫對中醫學的態度非常正面,我們大家都奉行一句話,就是只要對病人有利的,我們就該鼓勵病人去做,而不是將病人送上絕路。
 我還有許多重病患者,被本地西醫判定只能夠再活三個月的癌症病患,來診時可說是已經在死亡邊緣掙扎了,往往當時我只有一次出手的機會,有所閃失就是一翻兩瞪眼。我利用真正正統中醫學中的經方來治療,將病人救回來後,本地西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奇怪啊,你怎麼還沒有死? 雖然不是每一位都救得回來,但是至少我心裡很明白,我在做什麼,有多少把握,我是心裡很明白的在跟病魔做戰,從一開始到結束,我都可以知道病情的變化,都能很精準的掌握住病勢的發展,而我只需要使用一雙手一隻手電筒與一隻探針就足夠做出很正確的診斷了,你們這些西醫們,在醫院中你們可以使用價值上百萬上千萬的儀器來診斷與治療,請問你們幫助病人做了什麼 ? 有多少把握?你們只會增加病人的折磨和財務的負擔,悲恨離世!如果你們對我的話不服,或想
了解一些正統中醫學方面的知識與效果,我很歡迎你們前來佛州我的診所見習見習,但是前題是,你們必須先看完我的人紀系列再來,否則你們只是鴨子聽雷,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在做什麼,來也是白來。《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治療反而可能加速癌症擴散,  TGF-Beta數值可能是關鍵
摘錄自:2007/04/06 網路新聞【編譯 李中慶;審校 張敏惠】路透華盛頓電---美國研究人員週四指出,不論是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或者是放射線照射等治療方法,有時候反而會加速腫瘤擴散,造成這種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一種名為TGF-Beta化合物。
經過老鼠實驗發現,使用化學抗癌藥物doxorubicin或者放射線照射會提高TGF-Beta的數值,反而幫助乳癌腫瘤擴散到肺部。
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特(Vanderbilt)大學阿特嘉(Carlos Arteaga)博士及其同僚的報告指出,但是使用抑制TGF-Beta的抗體則會阻止這種發展。
阿特嘉團隊的報告發表在《臨床調查報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5月號。他們指出,研發抑制TGF-beta的新藥或許可以抑制癌症的復發。
癌症專家以往訝異於癌症主病灶--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腫瘤可能會抑制其他腫瘤的生長。在切除或者破壞主病灶之後,反而會讓其他尚未發現的腫癌開始生長。
阿特嘉的團隊指出,與腫瘤生長及抑制有關的TGF-Beta或許是這種現象的關鍵。
***--------------------------------------------------------------------------***
西醫篇 家庭常備藥 免除小病痛
摘錄自:2005/07/20 中時電子報【作者張金堅為台大醫院外科教授 】黃妙雲農曆春節假期將至,醫療院所門診也會休診三、四天,民眾就醫不便,而新春假期親友團聚之際,也往往是病毒、細菌南北大會串的好時機,感冒、流行性感冒、腸胃炎最為好發;今年,您做好應戰準備嗎?醫師、藥師提醒,居家的常備藥如普拿疼、止痛藥、胃腸藥、胃乳片等要快齊備,以因應小毛病發生無法及時就醫之需。(這根本在胡說八道 , 試問病毒與細菌是無所不在的 , 能避免嗎? 我們應該隨時加強我們自己身體的免疫力來預防才對 , 而加強身體免疫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吃西藥不吃維他命 , 這些所謂的止痛藥是最傷肝的 , 有痛必有原因 , 我們當醫師的要去查為什麼會痛 , 而不是一昧的吃止痛藥 , 來掩飾症狀 , 不要吃西藥腸胃藥與胃乳片這是無用的 , 如果吃壞肚子請吃大黃甘草湯(大黃與甘草比例是2:1) , 如果上吐下瀉請吃葛芩連湯 , 用中藥來治病不但病好得很快而且身體抵抗力也會隨之增強 , 西藥吃得越多抵抗力就越差 .)
台北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煥博表示,每逢過年連續假期,民眾勢必會返鄉過年或上街購物,以至於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會進行全台灣南北大交流,形成流行的高峰期。這時的身體不適,除了應盡速到醫院急診就醫外,民眾也可在家中準備一些常備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等,並多喝水及多休息來緩解改善症狀。(民眾如果上呼吸道感染請服麻杏甘石湯.)
林煥博強調,不是慢性病、不是急性發作的疾病,且不嚴重的疾病,才適用居家常備藥;但對於返鄉過年的人而言,可能面臨就醫不易狀況,因此如果家中有常備藥,一旦生病時就可以及時用藥,並可爭取更長的就醫時間。馬偕醫院藥師李韋瑩則指出,過年要避免生病,應從根本著手,最忌大吃大喝、過度激動、飲酒過量,年菜菜色則要均衡。(這段是正確的,本來就不可以大吃大喝的.)
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來說,是「不能斷藥」的,林煥博提醒,慢性病患者要在過年前適時補足藥量,不可輕忽。李韋瑩則建議,慢性病患要提前回診備藥,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時就要注意調整飲食,切勿飲食過量。
痛風患者的尿酸長期會偏高,林煥博說,痛風患者平時保養都是服用降尿酸藥來控制,過年期間要避免大吃大喝,若不慎吃火鍋、喝酒過度,痛風易急性發作,這時就必須服用備妥的秋水仙素及止痛藥,來立即解除發作疼痛。(民眾請買甘草附子湯或是桂枝芍藥知母湯做備用,發病時請吃甘草附子湯,平時吃桂枝芍藥知母湯,現在西藥廠對痛風或是關節炎的止痛藥都會破壞心臟結構的,還有許多人因為長期吃西藥的關節痛的止痛藥最後導致腎臟衰竭而在洗腎中 , 民眾千萬不要吃,免得容易猝死 或者終身洗腎.)
氣喘病患則要常備噴劑、吸入劑,過年期間若突然天冷氣溫驟降,易引起氣喘急性發作,這時就能及時使用救命。心臟病患如冠心症、心絞痛、心肌梗塞患者,也應注意天冷易急性發作,林煥博說,平時要備妥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萬一突感胸悶嚴重,在赴醫院就醫同時,必須舌下含一片,可及時處理緩解症狀,爭取就醫的時間。(氣喘是可以完全用中藥治療的,只是須要時間 , 而吸入劑內含類固醇,會造成月亮臉與水牛肩,傷骨傷腎,得不償失,至於心臟病中醫治療更簡單了,針灸中藥都可治療的.)
過年期間,家人親友團聚常會大吃大喝,以至於每年過年腸胃炎病例特別多。林煥博、李韋瑩指出,家中可以常備胃腸藥因應,但如果服用後症狀還是沒有改善的話,應盡速就醫治療;而肚子痛問題嚴重又複雜,並不鼓勵備藥改善,必須就醫對症下藥。(目前最好使用於腸胃炎的中藥方是葛芩連湯 , 嚴重時請找中醫治療就好了.)
人人都希望平安長壽,免於病苦,如果居家能多幾分準備,就可以少向醫院報到了。《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