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 也是年輕人心血管殺手可怕!Nature子刊:空氣污染會改變基因!★全球第4大死因 去年近50萬新生兒因而早夭★過度使用薰香 小心肺腺癌找上門★市售香枝抽驗  中國製線香抽查92%不合格★ 沒氣喘病史不抽菸! 婦天天燒香患肺阻塞★現代醫學破歷史疑案:康熙、乾隆可能死於霾害★手術煙塵太毒 醫護罹癌率逾百倍★住在馬路邊的人看過來 汽機車廢氣易引發肺阻塞★騎車不戴口罩!40年後「夫妻都罹癌」 醫曝4種人很危險★拒菸「肺癌還是來敲門」?醫:空氣汙染惹禍  ★★★★★★★★★★

 

***-----------------------------------------------------------------------*** 
千萬亞洲嬰兒「空污致永久腦傷」
摘錄自:2017/12/08  蘋果日報【編譯郭美孜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前天公布的報告指出,亞洲有一千六百萬名一歲以下的嬰兒生活在空污超標六倍以上的環境中,恐對他們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造成神經退化》報告指出,南亞約有一千兩百二十萬、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約有四百二十九萬名嬰兒生活在嚴重空污環境中,這些地區空氣中致癌物質細懸浮微粒(PM2.5)每立方米達六十微克(60-μg/m3),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標準逾六倍。 
報告也警告孩童比成人更容易受空污影響,孩童每口氣吸入的污染物較多。空污能以各種方式傷害孩童大腦,細懸浮微粒可突破腦血管壁,引發腦部神經發炎。毒性極強的磁鐵礦微粒從鼻子吸入後,可造成神經退化性疾病。而汽機車廢氣中常見的多環芳香烴(PAHs),能傷害協助大腦各部位溝通的神經元。研究發現這些可影響孩童IQ和記憶力,降低考試成績及引發行為問題等。 
UNICEF呼籲減少孩童暴露在空污的時間,避開交通阻塞嚴重區域和工業污染源等。在空污嚴重時多用口罩,避免孩童在室外運動等。教室、醫院和住家應改善通風和空氣濾淨系統、減少室內空污。 
***-----------------------------------------------------------------------***
★空污 也是年輕人心血管殺手
 摘錄自:2022/04/02 自由時報【記者楊媛婷、楊綿傑/台北報導】空污不僅影響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年輕人也有風險!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等團隊,長期追蹤空污對年輕人的影響,發現空污會造成年輕人心血管疾病潛在風險,呼籲政府應加嚴空氣品質的標準。
《台大團隊追蹤:不僅影響中老年人》
目前研究已知空污會對於中、老年人帶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蘇大成團隊等進一步分析十二歲到卅歲共八八六位青少年與青年受到空污影響情況,研究發現PM2.5中的鋅、銅、鐵、錳、硫,都會增加早期動脈硬化的風險。
蘇大成指出,都市空污來源主要來自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其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1,3-丁二烯,對於心血管與動脈硬化都會有不良影響,像是讓低密度膽固醇上升、頸動脈內皮層增厚、DNA損傷等。籲空氣監測含揮發性污染物
《PM2.5增加早期動脈硬化風險》
頸動脈內皮層厚度是早期動脈硬化的指標,頸動脈內皮層厚度增加代表會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他說,年輕人通常不會有心血管風險,但研究數據顯示空污讓年輕人也增加相關風險,「年輕人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這是一個警訊。」
1,3-丁二烯普遍用於車輛輪胎,當車輛行走在馬路摩擦時,就會產生此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蘇大成建議環保署,對於都市地區的空氣監測,應包含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環保署回應表示,目前七十八站空品測站中,已有六十六站監測總揮發性有機物,針對有害的空氣污染物,也正評估擴大監測。
***-----------------------------------------------------------------------***
★可怕!Nature子刊:空氣污染會改變基因!
 摘錄自:2021/03/07 希望之聲【編輯:郭強】空氣污染不只是會得肺癌而已,它對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也非常大,甚至可能導致心臟病跟糖尿病。而現在甚至有研究發現,空污會影響小孩的基因,讓他們變得更容易得免疫及應、心血管疾病,這項改變甚至還會遺傳下去。
史丹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只要在比較嚴重的空污中暴露 1 天,像是燃燒物品、或是汽車廢氣等,就可能會造成基因改變。研究主要作者 Mary Prunicki 直接表明,“這足以讓兒科醫師說出,我們『有證據』表明空污不僅導致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統發生變化,而且短暫的空污就能改變基因,打造罹患疾病的身體基礎。”這份研究也刊登在《自然》(Nature)集團底下的子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PM 2.5 、一氧化碳、臭氧是改變基因的最大原因》
<HEHO健康》報道,研究團隊在加州 5 所學校中招募了 221 名 6~8 歲的孩童,他們住在離弗雷斯諾市 CARB 空氣質量監測點的20公里半徑內至少 3 個月,以便確認空氣品質的指數;受試者也排除有服用免疫抑製劑、或是有過敏原治療病史、確診除了過敏、氣喘以外的慢性疾病,或有其他疾病的孩童。
而弗雷斯諾市因爲工業化農業,以及常常有野火發生,被認爲是美國空污指數最高的地方,研究團隊監測這些孩童的健康,以及每天的空污曝露量1 年,結果發現 PM 2.5 、一氧化碳、臭氧這 3 個空污是改變基因的最大原因。
研究人員觀察到孩子的細胞出現甲基化的現象,甲基化代表 DNA 的改變,可以改變其活性而不改變其序列,然而基因表達的這種改變也可能會傳遞給後代,代表空污的影響有可能會遺傳。
《兒童吸越多空污,免疫疾病、心臟病機率越高》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細胞等免疫白血球的增加有關,而白血球形成的免疫反應,也跟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有關,這種改變會讓孩子變得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同時,空氣污染也會改變血壓,白血球增加會導致收縮壓升高,而收縮壓升高表示血管有阻塞、狹窄,也是心臟病的因子之一。
而呼吸道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在臺灣,肺炎的死亡率也排在十大死因的第三名,而且年年增加。“這是每個人的問題。”史丹佛醫學院耳鼻喉科醫學和兒科學教授 Kari Nadeau 說,“近一半的美國人和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生活在空氣不健康的地方,瞭解和減輕空污的影響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研究團隊表示,大部分空污的研究都是針對成年人,但其實空污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不只是過敏、氣喘的問題而已,如何在孩童時候避免空污的影響,是未來必須重視的問題。責任編輯:李智
***-----------------------------------------------------------------------*** 
★全球第4大死因 去年近50萬新生兒因而早夭
摘錄自:2020/11/25 自由時報【 記者羅綺/專訪】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成為舉世關注的議題,身為小孩的媽媽,國泰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李佳潔更為關心。
李佳潔談論起當初選擇婦產科,她說因為她的個性容易受到情緒影響,若見到照顧很久的病人過世,會非常悲傷,因此她很清楚自己不適合往內科或癌症等科別發展;「當醫師每日都要面對老、病、死,但只有婦產科接生時,令人喜悅」。
李佳潔個性溫和,受訪時總帶著一絲淺淺的微笑,但談論到空氣污染問題,她的表情卻變得相當嚴肅。
根據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公布的2020年「全球空氣品質報告」(State of Global Air 2020)指出,空氣污染已成為全球第4大死因,緊追在高血壓、吸菸與不當飲食之後,去年全球有超過670萬人因而死亡。
「全球空氣品質報告」中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中,會增加罹患肺癌、糖尿病、中風、心臟病及其他慢性肺病的風險。此外,去年全球有47萬6千名新生兒因空污造成的健康問題而早夭。
李佳潔指出,若孕婦長時間暴露於污染空氣中,可能會增加嬰兒早產及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而這2大因素,也為導致新生兒肺部發育不全、產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的危險因子。高污染環境出生的嬰兒,會比一般孩子更脆弱,即使順利存活,空汙也會對其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此外,台灣的空污季是10至3月,東北季風帶來寒意的同時也會帶入境外污染物,影響空氣品質。李佳潔說,溫度低對生產數與高風險時期,因為天氣轉涼、血管收縮,可能會出現血壓問題;同時空污也可能會造成媽媽身體的發炎反應,例如眼睛癢、氣喘等過敏反應。所以空氣污染不只會影響胎兒早產或體重異常,媽媽對空氣污染物質的發炎反應也是生產中重要的一環。
***-----------------------------------------------------------------------***
★過度使用薰香 小心肺腺癌找上門
摘錄自:2019/05/26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市面上有許多形形色色味道的薰香,很多人拿來當芳香劑使用,有些人則拿來幫助睡眠。醫師提醒,長期密閉使用薰香,恐會導致肺腺癌;而患有呼吸道疾病,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更要避免使用,以免造成支氣管痙攣以及讓氣喘更加嚴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詹雲翔醫師表示,由於薰香裡的化學物質經過燃燒之後會產生致癌物,而薰香裡含有許多小懸浮粒子,這些粒子有可能會跑到支氣管,進而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恐會產生癌症。
詹雲翔醫師說,薰香會引發呼吸道問題,因此不建議心臟不好的人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使用。有氣喘的人使用薰香,可能會造成嚴重氣喘與支氣管痙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也容易因薰香裡的化學物質,而導致慢性支氣管發作。然而,一般人使用薰香也需注意,因為其內含的物質,無論是自然或是人工的添加物,其化學物質可能造成身體敏感,而導致鼻炎、慢性咳嗽、全身皮膚過敏,以及皮膚搔癢等問題。
詹雲翔醫師強調,使用薰香的時間不要過久,同時也需保持空氣暢通,以避免化學物質濃度過高導致肺腺癌的發生。若使用後發生不明原因咳嗽或鼻炎,應就醫治療,以免得了肺腺癌卻不知。
******
燃香生煙 不排除致肺癌
2012-02-16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6日電】知名藝人鳳飛飛因肺癌過世,肺癌占國人癌症死因之首,醫師表示,肺癌與抽菸有關,但國內也有不少女性受害,「這可能與生活有關,包括炒菜油煙、薰香的煙、拜拜用香的煙等」。
新光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林洧呈表示,每年有超過8000人死於肺癌,新發病例也超過1萬例以上,且逐年增加;肺癌增加可能與吸菸人口增加、空氣汙染有關,女性患者的增加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除上述因素外,國內學者也曾研究發現生活常接觸的炒菜油煙,拜拜用香的煙、薰香與驅蚊蟲的蚊香等都可能是導致肺腺癌的可能原因。
林杰樑表示,研究指出,華人飲食喜歡大火炒菜,女性又是家庭掌廚者,不論是那種油品,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會出現致癌物,沒有用抽油煙機罹患肺腺癌是有用抽油煙機的8.3倍;建議女性多用煮的或清蒸方式。除女性外,廚師罹肺癌者也多。
林杰樑指出,拜拜用的香,2000年時曾有研究指出,台灣民眾初一、十五都要燒香拜拜,過年過節更少不了,燒香會產生的懸浮微粒包括多環芳香烴(PAH),這是致癌物質,吸入後會隨呼吸道進入肺部留在體內;因此,他建議,在家拜拜時應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
一到夏天擾人的蚊子不僅讓人難眠,更是登革熱病源,林杰樑指出,每週點蚊香3次,1年中使用5個月,罹患肺腺癌的風險是沒有使用蚊香者的3.8倍,若有菸癮者則增加到13倍,點蚊香產生的懸浮微粒包括酚甲烷(BPA)及八氯二丙醚等都是可能致癌物。
另外,現代人注重生活情趣及氣氛,在家中會使用香精油或薰香,且有些民眾也會在睡前點上檀香助眠及鎮定,林杰樑表示,檀香產生的煙與拜拜點燃香一樣都會產生致癌物,加熱過後的精油也是,建議最好避免在睡前使用,使用時也應該注意通風。
******
炷香長期環繞 法師罹鼻咽癌
2014/04/04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4日電】台中市一名56歲的道教法師,長期身處拜拜炷香煙霧中,最近因常流鼻血而就醫,結果診斷是鼻咽癌初期。
台中市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青劭今天表示,很多職業都會有其職業所衍生出來的疾病問題,而法師因為長期接觸拜拜炷香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蔡青劭表示,這名病患擔任法師已經有18年的時間,長期宮廟裡瀰漫著拜拜炷香的煙霧,最近因為右側鼻子常常出現流鼻血、鼻塞、耳鳴、重聽與頭痛症狀,察覺身體有異,到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經蔡青劭問診檢查,發現病患鼻腔有很多污物,使用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右側鼻咽黏膜增厚,進行鼻咽切片化驗後,確診患者罹患鼻咽癌第一期;安排進行放射腺治療,以及定期回診追蹤,發現病患鼻腔變乾淨。
蔡青劭詢問原因才知道,原來患者因為無法卸下法師職務,就在神壇上方裝設3台大型排煙設備,24小時運作下,讓香煙不再繚繞在宮廟裡,目前在治療與自我防治下,病情穩定控制。
蔡青劭表示,鼻咽癌是在鼻子後方與喉嚨交接處的鼻咽腔長了惡性腫瘤,因為病變位置比較隱密,且早期症狀不明顯,有些患者會自行判斷為感冒或火氣大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
家住寺廟附近 PM2.5高50倍
2015/05/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住家附近有廟宇空污加倍!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香火鼎盛的台北市龍山寺內,其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為每立方公尺1360微克,高出台北市平均值近50倍。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PM2.5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更會導致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
台大醫院研究團隊,上個月至台北市龍山寺、行天宮,分別進行40分鐘的細懸浮微粒PM2.5空汙檢測,結果發現,龍山寺的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高達1360微克,而行天宮每立方公尺僅15.2微克,兩者相差逾88倍,比較台北市戶外平均值則高出48倍。
台大醫院內科部及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大成指出,去年8月底,行天宮禁止燒香,而龍山寺仍香火鼎盛,證實燒香會增加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建議民眾到寺廟拜拜別燒香,雙手合十心誠則靈。
蘇大成表示,PM2.5是第一級致癌物,除了增加罹患癌症機率外,同時會提高頸動脈硬化、血栓的風險,發生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機率也會增高。
***--------------------------------------------------------------------***
★市售香枝抽驗  中國製線香抽查92%不合格
摘錄自: 2019-06-06 網路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環保署抽查發現有中國製香驗出含鉛、13款驗出含苯,若長期吸入、恐怕危害人體健康,但因國內法律過於寬鬆,導致這些中國香的重金屬含量在中國超標,卻可合法銷售來台。
不少民眾到廟宇會點香拜拜,但很可能把重金屬有毒物質給一起吸進人體,環保署近來委外研究調查、抽測市售30款香枝,包括中國製、越南製、印尼製及台灣製,結果發現,中國製的香枝、重金屬含量在中國超標,卻可以在台灣合法銷售,遭外界質疑,台灣法規標準實在太落後。
中國香和台灣香的差別,一般民眾實在分不出來,環保署抽驗14款中國香品,當中有13款含有過量重金屬,不符合中國當地規定,不合格率高達92%。以重金屬來說,中國對鉛的標準要求濃度小於90ppm,台灣卻訂在1000ppm以下,寬鬆11倍,香枝燃燒後產生的苯濃度標準,是0.034ppm以下,台灣卻定在0.2ppm以下,相差5倍之多。導致香品在中國不合格,卻能在台灣合法販售。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可能就是我們標檢局有失職,因為他應該定期去調查,就是各國用香的標準。」
環保署空保副處長謝炳輝回應,「不是我們比較寬鬆,就是我們標準訂得比較早,2004年我們就訂這樣的標準,對岸大概2011年才去訂這樣的標準,相關標準的執行落實上,可能也有一些的差異。」
實際購買香品,發現台灣製的能散發出天然香氣,中國製則會產生刺激性,會讓人咳不停,包裝更是標示不清,而且沒有原產地,違反標檢局規定。
燃燒重金屬超標的香所產生的煙,吸入後長期會產生神經毒性,影響腎功能甚至幼童智力發展,政府恐怕得加緊腳步加嚴法規,不讓影響健康的香品進入台灣。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一年約使用4500噸香枝,國內製造跟國外進口數量約3比7,進口產品又以中國占七成最多,環保署強調,近期會和經濟部標檢局開會研議修法內容,順利的話,新制最快明年上路。
***-----------------------------------------------------------------------***
★ 沒氣喘病史不抽菸! 婦天天燒香患肺阻塞
摘錄自:2019/10/26 台視新聞【醫藥新聞】家中神明廳長期不通風,一名50歲婦人,竟因此罹患肺阻塞。這名婦人沒有氣喘病史、也不抽菸,但每走一百公尺就不斷喘氣。醫療團隊為了尋找病因,到她的家中發現,原來婦人天天在家中神明廳燒香拜拜,室內PM2.5數值比室外紫爆值,高出十倍以上,原因就出在長期處在空汙環境。
不少家庭主婦都會在自家神明廳燒香拜拜,不過,有醫療團隊發現,這看似虔誠的行為,很可能會傷到身體。高雄一名婦人天天燒香,結果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起先醫師從X光片,看不到這名婦人的肺部有任何異狀,並且她沒有氣喘病史也不抽菸,甚至找不到過敏原。但每走一百公尺,她就會喘到必須停下來休息。為了找出病因,醫療團隊直接前往婦人家中調查,結果有驚人發現,家中的神明廳天天燒香,室內PM2.5指數超出室外好幾倍。
原來問題就出在室內燒香不通風,婦人天天三柱香長達二三十年,今年五十歲了,肺部開始出現問題。確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才驚覺問題的嚴重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部分病因是抽菸以及空汙導致。別小看這種疾病,小心會有缺氧以及容易感染問題。目前呼吸道疾病,高居全台十大死因第七位。提醒信眾,燒香拜拜表達虔誠的心,但更要顧到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務必要讓室內保持通風。
******
國衛院也曾做過調查,嘉義地區的PM2.5偏高,原因就是有大部分的老人在家燒香,加上廟宇的密度又比較高,還有工廠異味的問題,才導致整體環境嚴重空氣污染。
義大癌醫院副院長黃明賢:「他是因為他長期暴露的香菸,或是剛才講的不是香菸的那個PM2.5,那造成直氣管的阻塞,X光是看不出來的。」
一般民眾(非當事人):「其實平常拜拜的時候,早晚窗門都打開,然後初一、十五的時候才會三炷香,平日的話其實我們就一炷香而已。」
***-----------------------------------------------------------------------***
現代醫學破歷史疑案:康熙、乾隆可能死於霾害
摘錄自:2016/01/07 聯合新聞網【作者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霧霾有害健康,現代人人都知,其實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於霧霾。澳門鏡湖醫院心臟內科醫生譚健鍬專擅心血管疾病,近日出書「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那些你不知道的醫療外史」,剖析古代空汙如何成為皇帝殺手。
譚健鍬熱愛歷史,看診之餘著力用現代醫學破解歷史疑案。霧霾成近年話題,譚健鍬讀史發現,清朝包括康熙、乾隆等10位皇帝都死在北京寒冬,這正是銀髮族最容易心血管病發致死的關卡,而北京從元代以來就有史上有名的霧霾之害,也是火上加油的殺手之一。
譚健鍬指出,早在《元史》就有記載至元六年臘月時,「霧鎖大都,多日不見日光,都門隱於風霾間」;清代京城「霾災」更嚴重;譚健鍬指出,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科舉放榜日,就記載「黃霧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風,(會試)榜必損壞。」;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更載「入冬以來,雪少霧多,土雨風霾時臨京師,以昌平、宛平為濃重。」
霧霾隨著朝代前進加劇,自有人為因素,譚健鍬指出,霧出於自然,霾來自人禍,北京身為政治文化中心,隨著時代進展,建築物不斷增加,人口密度越來越高,人們冬季大量燒炭取暖,讓細懸浮微粒(PM2.5)不斷飆高,加上北京三面環山,霧霾易聚不易散,終讓皇帝也成空汙祭品。
***-----------------------------------------------------------------------***
手術煙塵太毒 醫護罹癌率逾百倍
 摘錄自:2015-06-23 聯合新聞網【謝渙發/桃園怡仁醫院副院長】外科人力荒,除了工作血汗,外科醫師的職業傷害也不少,例如接觸手術室裡的煙塵與有毒氣體。
外科系醫師在手術中,使用雷射、電燒、超音波刀等儀器設備,常產生多種有毒氣體及煙塵,甚至還有病毒、細菌,以致讓在現場醫護人員面臨吸入有毒氣體的職業傷害,不僅有致癌風險,也可能因為吸入病毒而遭集體感染。
手術煙塵中,可能危害人體的物質,涵蓋被汽化的血液分子、細菌、病毒、黴菌、會造成肺損傷的粉塵狀顆粒、以及化學藥物造成的有毒煙霧,包括苯、氰化物、甲醛、生物氣溶膠、多環芳香烴碳等。
第一線醫護人員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的確會吸入手術煙塵,造成的危害如同長期吸二手菸。
目前在醫院裡,醫護人員所使用的外科用口罩,只能阻絕霧煙粒徑大於3微米的物質,一般來說,香菸的煙霧粒徑為0.1到3微米,手術煙霧粒徑在0.1到5微米,愛滋病毒則為0.15微米。
上述危害,首當其衝的就是麻醉護士,終身罹癌比率是百萬分之二百七十,醫師則為百萬分之一百一十七,較世衛組織統計的百萬分之一,高出百倍以上。同業參加研討會時閒聊,發現身邊有不抽菸的外科醫師因肺癌過世,推論原因恐與手術煙霧有關。
國外多篇論文及研究報告指出,只使用外科口罩不足以保護醫療工作者免於手術煙塵的危害。雖然更高規格的過濾口罩(N95或N100)或是雙層口罩可增加過濾的能力,但長時間配戴會造成呼吸不順暢而影響工作情緒,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呼籲使用醫療等級吸煙器,才能給予更佳的過濾效果。
手術煙塵對醫護人員的危害是長期且累積的,但比起抽菸,其危害較難被注意及監測,也難被理解及重視,成為醫護界的隱形殺手。
顧好醫護人員的自身健康,才能為更多病患服務,醫界應正視手術室收煙塵與有毒氣體引發的危害,有健康的執業環境,才能鼓勵年輕一代投入外科行列。
***-----------------------------------------------------------------------***
住在馬路邊的人看過來 汽機車廢氣易引發肺阻塞
摘錄自:2017/09/12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中,每6人就有1人肺阻塞(COPD),致病原因以抽菸為主,其次為空汙(PM2.5),約占1成5,國外1項研究報告顯示,肺阻塞患者居住地點離大馬路越近,則急性惡化比率越高。
2017年歐洲呼吸學會年會正於米蘭舉行,空汙影響肺功能等汙染問題引起眾多學者關注,前至義大利參與這項盛會的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在台灣亦是如此,住在大馬路、高架橋旁的肺阻塞患者人數明顯增加。
鄭世隆指出,沒有抽菸習慣的肺阻塞患者比率逐年上升,全球皆然,其中PM2.5懸浮微粒的汙染扮演著關鍵角色,國外研究證實,肺阻塞患者急性發作之前,PM2.5平均濃度明顯較高,且居家離道路100公尺以內者急性惡化更為明顯。
為了有效控制肺阻塞,歐洲呼吸學會頒布「2017年全球肺阻塞治療指引」,提出一二三原則,輕度肺阻塞患者以單方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重度肺阻塞患者則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如反覆急性發作,則建議加上第三項藥物—吸入性類固醇,改善慢性發炎問題。
學術研討會1項跨國大型研究顯示,持續使用複方氣霧式噴劑12周,有效提高87%肺功能;使用54周後,肺功能改善兩倍之多,大幅提升運動能力、生活品質,並減少急性惡化。
鄭世隆指出,複方氣霧式噴劑使用方便,一天只需要一次,因劑型屬於水性噴霧狀,釋放速度較慢,患者只要輕輕呼吸,就能將藥物吸進氣喘,且不會被嗆到,適合老年肺阻塞病人。
鄭世隆表示,肺阻塞患者仍以老菸槍居多,建議患者立即戒菸,並在醫師評估下用藥,越早確診,介入治療,改善效果越好,吸入型複方支氣管擴張劑使用簡易,只要依照醫囑,規律使用,就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
★騎車不戴口罩!40年後「夫妻都罹癌」 醫曝4種人很危險
摘錄自:2019/09/28  今日新聞【編輯中心/綜合報導】沒戴口罩騎車,竟因此罹患肺腺癌? 60 多歲的的王姓牧師夫婦雙雙檢出肺腺癌,手術後順利清除肺腺癌病灶。王牧師呼籲,有肺癌家族病史的家庭,尤其父母親曾檢出肺癌的家庭是高危險群,務必定期接受肺癌相關篩檢。
67 歲的王姓牧師夫婦,平日生活簡單,習慣以機車代步拜訪會友。夫妻倆注重健康,每年都固定會做健康檢查,唯獨 40 年來騎車都不戴口罩。後來王牧師的右上肺葉發現結節,以 3D 影像單孔胸腔鏡進行手術切除後,病理檢查確診為肺腺癌早期。 64 歲的牧師娘則是發現左下肺有一結節,密度增厚,同樣進行胸腔鏡手術切除後,同樣經病理檢驗確診為肺腺癌早期。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王秉彥醫師表示,肺癌死亡率高居所有癌別第一,連續 8 年居冠,儼然是新國病。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由健康檢查發現。小於 1 公分的結節雖然定期追蹤即可,但檢查時如發現結節變大或長厚、型態改變,就需更加留意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王秉彥提醒,吸菸民眾、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長期暴露空汙菸害等致癌環境,或有肺癌家族病史者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應自主定期接受肺癌篩檢。王牧師夫婦手術後,都會彼此提醒騎摩托車出入戴口罩,也開始固定會到戶外空氣清新的地方踏青。(編輯:林奐妤)
***-----------------------------------------------------------------------*** 
★拒菸「肺癌還是來敲門」?醫:空氣汙染惹禍  
摘錄自: 2020/05/29 TVBS【編輯 范安褀 報導】近年來國內肺癌人數不斷攀升,位居癌症死亡排行榜第一位,但根據統計,台灣超過一半以上的肺腺癌患者都沒有抽菸。醫師指出,得到肺癌風險因子除了抽菸以外,還包括肺結核、慢性肺病患者、油煙、及肺癌家族病史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空氣汙染。
 5月31日被世衛組織(WHO)定為世界無菸日,回顧台灣過去20年來,政府提倡禁菸,抽菸人口自1996年到2018年間,已減少超過半數。然而台灣有超過一半的肺腺癌患者都沒有抽菸,但肺癌新增患者卻逐年增加,其中最主要的風險因子就是隨處可見的空氣汙染。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2012年全球有700萬人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換算下來,每8人就有1位死亡與空氣汙染有關,空氣中的PM2.5每增加10,壽命就減少200多天。國際癌症研究署指出,空氣汙染為確定的致癌物質,易增加肺癌、肝癌、腎臟癌、膀胱癌等癌症發生的機率。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室內空氣汙染大部分可藉由生活習慣維持,包括不要在室內抽菸、減少室內燃燒與油煙、安裝空氣清淨機等。但室外空氣汙染卻無所不在,最常見的就是交通工具產生出的廢氣,即便配戴口罩出門還是抵擋不了,甚至埋下未來罹患肺癌或其他癌症的隱憂。醫師也呼籲民眾重視空氣汙染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盡可能做好自身防護。
印度新德里近期還面臨空氣汙染,首都一片灰濛濛。光在去年,空汙已造成167萬人死亡,成為國內第三大死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