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綜合維他命 罹乳癌機率反增19%維生素補過頭 增加風險維他命.健康食品吃過量 小心傷肝腎維他命非保健食品,服用須適量英科學研究:維他命C、E抗老無效研究:維他命多吃傷身 咖哩防痴呆、減少腸息肉美研究:鈣、維生素D攝取過量恐傷腦? 醫師:多喝水丹麥研究:服用維他命 反而提高死亡率5%醫學期刊:別再浪費錢買維他命維他命「多食無益」 醫:吃過量會傷身維他命E攝取過量 當心會中風!〈吃對了 妳也能瘦〉維他命越吃越瘦? 當心適得其反維他命要命? 美研究死亡率增18%鈣片「標示不清」 吃多恐傷腎、猝死史上最大研究分析:維生素D「護骨」根本無效 80歲阿嬤「吃錯維生素D」心跳剩50下 醫曝嚴重恐洗腎…1招分辨正確種類「活性維生素D」攝取過量傷健康 2方式辨識防吃錯♣♣♣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吃綜合維他命 罹乳癌機率反增19% 
摘錄自:2010.04.07 聯合新聞網 【記者蔡振源/綜合報導】瑞典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天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中老年婦女,罹患乳癌機率較其他女性提高19% 。
國內有醫師認為,攝取維生素還是以天然蔬果最好,特別是已罹患乳癌,更不建議補充保健食品,也有醫師建議,服用綜合維他命,最好一天不超過一粒。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追蹤超過3萬5000名、49 至83歲婦女,並排除抽菸、家族病史、過重等危險因子,發現每天服用不特定品牌綜合維他命的婦女,罹患乳癌機率比其他婦女增加 19%。推測可能是綜合維他命中含葉酸,會增加乳房組織密度。 
振興醫院腫瘤外科主任常傳訓表示,過去研究中,營養劑中以荷爾蒙跟乳癌的關連性最大,並沒有提到維生素也會有負面影響。不過他認為,天然蔬果還是比補充劑好,而且維他命開瓶後,遇到潮濕等保存條件不適當,很快就會變質,會有失效的問題,民眾卻不自知。 
有些乳癌病友擔心飲食不均衡,而攝取綜合維他命。常傳訓說,乳癌病友常需要化療、電療,服用維他命可能增強或是抵消藥物作用,因此不鼓勵乳癌患者服用保健食品。 
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則表示,這份研究未提到每天攝取的維他命劑量,但提醒民眾使用健康食品要更小心,他認為一天一粒應是可接受範圍,服用不應過量。 
***-----------------------------------------------------------------------***
 ★維生素補過頭 增加風險
摘錄自: 2008.04.17 網路新聞【聯合報╱編譯王先棠╱報導】英國衛生部15日表示,食用維他命補給品可能弊多於利,必須謹慎。
英國衛生部一位發言人說:「大部分的人只要飲食均衡豐富,充分攝取蔬果,就能滿足營養需求,不須飲食補給品。」
英國衛生部的這項建議,源自國際醫學組織「柯克朗合作網」(Cochrane Collaboration)去年首度公開的回顧研究。
這個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學者貝傑拉柯維奇(Goran Bjelakovic)主持的研究計畫,針對67篇、涉及23萬名以上病例的研究報告進行分析,發現維生素補給品無法延長生命,
服用維生素A、E,以及β胡蘿蔔素反而會使提前死亡(premature death)的死亡率略增;服用維生素C與硒則並未產生效果。
學者分別評估不同抗氧化劑時,發現服用維生素A補充品與提前死亡風險增加16%有關;服用β胡蘿蔔素、維生素E,提前死亡風險分別增加7%與4%。
學者發現,服用維生素C並無特別顯著的負面效果,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維生素C可以延年益壽,必須對此進行更多研究。
英國衛生部表示,任何人若對自己的飲食內容感到疑慮,都必須向醫師、營養師詢問,「使用高劑量的純化維生素補給品,諸如抗氧化維生素與礦物質,都要小心,因為我們尚未完全確定這類補給品對健康的長期影響,我們也不應假定它們毫無風險」。
英國衛生部引用的這項研究同時呼籲政府機關加強管制營養補給品產業。不過,一位美國農業部的抗氧化劑專家說,這種呼籲已經超出了研究的結論範圍。
【版主按:市面上絕大多數營養品都是化學合成的,雖然有些也號稱天然,但只是部份天然,仍然有很多添加物,甚至含有色素與防腐劑。 】
***--------------------------------------------------------------------------***
 ★維他命.健康食品吃過量 小心傷肝腎
摘錄自:2007/10/17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國人不只愛吃藥,吃保健補品的風氣也很盛。藥師提醒,即使是健康食品,吃過量還是會增加肝腎負擔,選擇上,應該瞭解個人需求再決定,多諮詢專科醫師或藥師意見,品項盡量單純,並購買合格產品。(徐韻翔報導)
為了搶攻健康食品市場,各家業者推出的保健生技食品是琳瑯滿目,藥師提醒,雖然合格的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但是還是要適可而止。
台北市藥師公會主委柯明道舉出,例如銀杏、納豆,被一般人用來防血拴,相對也會影響凝血功能,如果吃過量、或是接受手術、拔牙前,沒有告知醫師,就要小心大出血的風險。他也發現,有些保健食品從國外帶回來,民眾對成分不甚了解就吃了一大堆,結果幾種拿出來一比較,其實很多成分都重複了。
至於維他命類產品,柯明道說,可以分為脂溶性與水溶性,脂溶性的維他命,包括A、D例如魚肝油類、美容的維他命E、K等,吃過量會傷肝腎,至於水溶性的維他命B、C,也吃多無益,只會從身體排泄掉而已。
藥師表示,無論藥物或食品,吃進體內還是必須仰賴肝臟分解、腎臟排出,民眾真要買健康食品,到合格藥局選購比較安全可靠,種類品項越單純越好,各種保健食品作用不同,例如銀杏被用來防老年癡呆血管硬化,納豆紅麴則針對清血脂防問題,民眾應該依身體狀況選擇所需,而不是囫圇吞棗只要是保健食品就通吃,別讓品項太多太複雜,以免保健不成負擔加成。
***-----------------------------------------------------------------------***
 ★維他命非保健食品,服用須適量
摘錄自:2007/05/24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有鑑於維他命在國內的超市及大賣場到處可見,被民眾視為是時常食用的保健食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主任李佳利提醒民眾,維他命其實也是藥物的一種,服用過量不但會危害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引起中毒反應。
維他命是維持生命的營養素,也是藥品的一種,然而有許多民眾卻以為維他命只是日常的營養補充品,安全性大,副作用小,可以隨意服用。
台北市聯合醫院藥劑科主任李佳利表示,民眾服用維他命須適量,尤其像是維他命A、D、E、K等油溶性維他命,較會在人體內日積月累的蓄積,而不容易排出,所以民眾使用時,應嚴格掌握劑量。同時,雖然維他命B和C是屬於水溶性維他命,非常容易隨尿液排出,不過,如果是有尿酸過高及腎結石的民眾,則不建議攝取過量的維他命C,以減少與某些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並且對於市面上有許多以維他命C製成的咀嚼錠和糖果,她則建議孩童不能像吃糖果一樣想吃就吃,因會造成牙齒琺瑯質的損害。
而至於維他命該如何服用,她也建議民眾應在飯後服用,並多喝水補充排泄,而不要服用後立即躺下休息,以免因藥品刺激,對食道及胃部造成傷害。
***--------------------------------------------------------------------------***
 ★英科學研究:維他命C、E抗老無效
更新日期:2008/12/02 網路新聞【游皓婷報導】想靠著天天吞維他命C跟E來抗老化的民眾,或許得改變習慣了。英國最新研究發現,維他命C跟E裡頭的「抗氧化劑」實際效用很低,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效,國內皮膚科醫師也認為,科學上本來就沒有足夠證據能佐證維他命C跟E可以抗老化,萬一吃下過量的維他命E,還可能會損害肝臟健康。
天天吞維他命C想要抗老化,如果愛美一族這麼想可就錯了!英國倫敦大學在最新一期的「基因及生長」期刊上發表,所謂的「抗老化霜」或維他命C跟E裡頭的「抗氧化劑」,實際效用很低,甚至完全無效,國內醫師對於維他命C、E被宣傳得如此神效,看法也很保留。
國內皮膚科醫師認為,醫學上本來就沒有足夠證據證實維他命C跟E能抗老延壽,部份醫師更認為,這是長期以來食品或業界過度宣傳的結果。
皮膚科醫師游鴻儒:「抗老化的學說是太多太多,當然是抗氧化的東西,像維他命C、維他命E,當然有抗氧化的作用,但是『抗氧化就等於抗老化』,這個是不是能夠劃上等號,是不無疑問的事情。」
畢竟,維他命C拿來擦能美白、維他命E可以滋潤肌膚,但維他命吞過量,恐怕損害健康。游鴻儒:「維他命E也不用說天天吃,因為畢竟它是油溶性的東西,儲藏太多的話對我們肝臟也不好。」
英國科學研究推翻維他命C跟E能抗老的說法,醫生則是提醒,吃東西要均衡、規律運動,還要保持好心情、多笑,才是達到「不老」境界的不二法門。
***--------------------------------------------------------------------------***
 ★研究:維他命多吃傷身 咖哩防痴呆、減少腸息肉
摘錄自:2006年08月05日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每天補充維他命保健,這個觀念深植人心,但美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維他命吃多不但無益健康反而傷身。到是許多人最愛吃的咖哩,可以防止老人癡呆症,降低結腸息肉。(我早就說過不知凡幾,大家現在看到了吧。)
本周出刊的美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花錢買來的維他命可能無法預防疾病,因為根據實驗的情況,維他命雖然能夠確實地掃除破壞健康的自由基,但是吃到人體裡,功效卻會大不如預期,更恐怖的是,科學實驗無法證實維他命對人體真的有益。(何止是無法預防疾病,根本就是在製造疾病。)
  部份專家宣稱,維他命E可以降低心臟病還有中風機率,但同時另一項研究顯示,維他命E可能造成心臟衰竭;至於許多人當成糖果吃的維他命C,則可能加速動脈硬化,讓沒有病的人反而吃出問題。(這維他命E就是心臟病的原凶,而維他命C不單是會破壞主動脈血管,還會製造出乳癌,因此台灣許多婦女以為多吃維他命C可以美白,事實上不但不能美白,反而會容易得到乳癌,但是如果妳們吃橘子或是奇異果時,這種天然的維他命C卻真正可以預防心臟病,同時也可以預防乳癌,同時又可以美白,而西藥廠最會混淆視聽,大家記住一點,維他命C片劑不等於天然維他命C,這些人工片劑就是罪魁禍首。)
  不過科學家倒是發現,香噴噴的咖哩除了是人間美味,還有另一種好處。新加坡國立大學證實,咖哩當中的薑黃具有抗氧化成份,能夠有效降低老人癡呆症形成的機率,即使半年吃一次咖哩,成效都十分顯著。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黃子彬(Tze-Pin Ng,音譯)博士分析1010名亞洲人飲食,他們年齡在60歲到93歲,且未有阿茲海默症跡象,發現六個月期間至少一次咖哩,或者每個月吃一次以上的人,思考能力測驗MMSE的表現比完全不吃或者幾乎不吃的人還要好。(非常正確的研究,這個咖哩色黃入脾,兼有濃烈香氣,屬於氣厚之食物,肺主氣,而肺為腎之母,故可以補到腎臟是無疑問的,腎主腦又主記憶還主骨。)
  另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傑迪洛博士的研究也發現咖哩的好處,涉及的同樣是薑黃,還有槲黃素這兩種成分。研究中5名有5顆以上癌前結腸息肉的患者,每天三次吃下含有480毫克薑黃和20毫克槲黃素的咖哩,結果「六個月後,五名病患的息肉大小和數量都降低了」,數量平均減少60%,息肉也平均縮小51%。(讀者記住,必須要吃天然的咖哩才有效,至少一週吃一次。)
在薑黃和槲黃素這兩種成分中,研究人員相信薑黃是主要的抗癌成分,傑迪洛說,「我們給(受試者)的槲黃素份量與一般人在日常飲食會吸收到的相當,但是薑黃的份量就比日常飲食會吃下的份量多很多倍。」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報告刊登在臨床腸胃和肝臟疾病期刊。
評論
    西藥廠最會玩的把戲之一就是混淆視聽,他們利用民眾的無知來大賺其錢,他們說維他命C很好,卻不說明他們生產的維他命C跟他們口中的維他命C是不同的,他們口中維他命C的功效指的是天然來自橘子或是奇異果中的營養成份,這是對的,但是他們生產的維他命C片劑卻與天然的不同,這些片劑根本就是騙局,不但是向上文所說的無任何證據證明它們有效,反而會製造出動脈硬化與產生乳癌等後遺症,讀者務必要記住我一直在說的話,就是天然的最好,現在市面上又出現許多標榜是取自天然的維他命,這又在騙人了,真正天然的不會有片劑出現,都是存在於自然界的食物中的才是真的。《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美研究:鈣、維生素D攝取過量恐傷腦? 醫師:多喝水
2007/05/03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一般民眾擔心骨質疏鬆都會喝奶補充鈣以及維生素D,不過美國杜克(Duke)大學研究發現,奶製品裡的鈣可能會傷腦,對老人的腦子尤其不好。
研究人員發現,奶類裡面的鈣會讓腦血管縮小,造成老人痴呆。要把鈣轉化成骨骼通常需要靠維生素D。老人既喝奶又同時補充維生素D,如果攝取過多可能會更嚴重,增加知能障礙的風險。也提醒民眾攝取過多的鈣與維生素D,容易對腎臟造成負擔,因此要多喝水。
美研究主要認為,這些額外攝取的鈣並非全由骨頭吸收,有一部分是被血管壁所吸收,因而容易造成血管鈣化,如果發生在腦部,老人腦子裡通常都有受損的組織,比較容易中風或是得到老人痴呆。他們初步研判,腦組織受損的原因是鈣質在血管裡沉積,造成血管變窄,阻礙血液流動,影響血液進入腦部。
北醫神經內科醫師胡朝榮表示,在學理上這是有可能成立,至於是否一定會造成血管傷害,還是腦部傷害,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釐清。
儘管醫生認為這個研究需要更多實証證明,但仍然提醒民眾補充鈣質,還有其他的健康風險,因為鈣跟維他命D主要還是跟腎臟功能比較有關係,如果腎臟功能比較不好的人,這方面可能比較需要注意。
而一天該補充多少的鈣以及維生素D?醫師建議,鈣攝取量一天最好不要超過2500毫克,維生素D一天攝取量約200到400國際單位,過多過少對健康都沒有幫助。
***--------------------------------------------------------------------------***
丹麥研究:服用維他命 反而提高死亡率5%
2007/02/28  網路新聞【記者:記者周永旭/編譯】 根據28日發表的兩項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固定服用維他命丸對健康不僅幫助不大,甚至還可能提高死亡率;此外,服用低脂乳製品,可能反而會讓婦女更難以懷孕。
這項維他命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之上。研究推翻了過去認為服用維他命A、E以及胡蘿蔔素可能可以預防心臟病與癌症的認知。
除了沒有帶來什麼好處之外,服用維他命丸,不論是單一維他命或是綜合維他命丸,反而會讓死亡率平均提高5%。
若是分別來看,服用維他命A提高死亡率16%,服用維他命E提高死亡率4%,服用胡蘿蔔素提高死亡率7%。至於服用維他命C,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有的說它不會提高死亡率,也有的說不論是單獨服用或是和其它維他命一起服用,則會提高死亡率6%。在維他命中,硒( Selenium ) 是唯一具有正面效果者,可以減少死亡率10%。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科學家,針對超過20萬人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後指出,蔬菜和水果等天然食品亦含有抗氧化物質,但這項調查研究的對象為人工合成的抗氧化營養補充品。
另一項發表在「人類生殖」期刊的研究則指出,為了防止心臟病與肥胖而食用低脂食物,可能帶來不利生殖的後果。
哈佛醫學院的這項研究發現,食用正常數量低脂乳製品的婦女,反而出現較高機率受孕失敗的後果。這種低脂乳製品飲食似乎影響到婦女的排卵,而排卵問題佔不孕問題的12%到15%。相較之下,食用全脂飲食的婦女,在因排卵問題而導致的不孕方面就小了很多。
***--------------------------------------------------------------------------***
國際藥聞-醫學期刊:別再浪費錢買維他命
2014/01/12中國時報【諶悠文】許多人補充綜合維他命,希望能防癌、預防心臟病和減緩記憶力衰退。但《內科醫學年報》日前發表社論指出,消費者別再浪費錢,去買綜合維他命和其他的營養補充劑,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吃了有效果,還可能有害。
這篇標題為《真的是夠了:不要再浪費金錢補充維他命和礦物質》的社論指出,大多數營養補充品無法預防慢性病或死亡,應該避免服用,這些年的研究結果大多令人失望。
撰寫這篇社論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瓜拉爾說:「我們一次又一次發現,吃營養補充劑沒有用…我們從此不必繼續研究。」
該期刊除了這篇社論,還搭配兩篇探討綜合維他命功效的論文,和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的報告。其中一篇論文追蹤近6000名年逾65歲的男性醫生,長達11年,結果發現吃綜合維他命,無助於減緩認知功能衰退。
第二篇論文則顯示,補充高劑量綜合維他命,無助於防止心臟病復發。而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先前發表的報告也指出,補充維他命和礦物質,有助於預防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證據有限,一些研究甚至發現可能對人體有害,尤其是抽菸者補充β胡蘿蔔素,反而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不過研究並未發現,若服用符合建議標準劑量的綜合維他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研究員瓜拉爾說,對消費者而言,一個可能的壞處是白花錢,而研究經費也被浪費掉。不過他說也有例外,譬如:衛生官員強烈敦促育齡婦女補充葉酸,以降低胎兒畸形風險。
******
維他命「多食無益」 醫:吃過量會傷身
摘錄自:2017/09/26  TVBS【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說到了維他命,很多人應該都吃過,但有人很依賴幾乎是每天必吃一顆,吞下肚後到底對我們身體有助益還是傷身?這個話題引起很多民眾熱烈討論,毒物專家顏宗海認為「人工製造」的維他命不僅有添加物,吃過量還會傷身,像是,B群可能會影響「肝功能」,只要多吃天然植物蔬果就能「補充」,但也不是「不能攝取」,若刻意吃大量「維他命C」,可能會導致體內「草酸」含量增加,提高「腎結石風險」!
記者蔣志偉:「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根據統計,一年可吃掉1千億元保健食品,而根據調查顯示,維他命、鈣片、葉黃素是前三名,維他命仍屬排行榜第一名,深受民眾喜愛。」
出現感冒症狀,民眾上藥妝店自行購買維他命C,就是因為認為平時多服用能提升免疫力,專家指出感冒時服用維他命C可讓嚴重程度減少百分之8~18。
若平時補充維他命C,是想用來預防感冒,目前還沒有充分實證,但現在許多上班族似乎已經把維他命C當成生活必需品。其實維他命C能「促進」膠原蛋白和抗壓激素的合成作用,是高效氧化劑。
功能醫學醫師蘇聖傑:「維生素C來預防感冒,其實效果可能是有限的,水溶性維生素大部分吃一些,多的話就是尿出去而已,比較會擔心的反而是像脂溶性維生素,比如說維生素ADEK,這些其實有可能蓄積在肝臟,引發肝毒性的機會其實反而比較高,過量服用維他命A,副作用包括肝功能異常、骨密度降低、中樞神經異常,尤其是孕婦更要注意,懷孕初期補充過量了維他命A,恐會造成胎兒畸形。」也有孩童因過量服用B群,導致神經病變、四肢癱軟的案例;「維他命B6」若跟巴金森氏症藥物、抗痙攣藥物一起服用,會導致藥物療效變差。維他命C與含鋁制酸劑同時服用,會增加鋁離子在腦部、骨骼的吸收,對腎衰竭患者容易發生鋁中毒,較嚴重的症狀會有骨軟化或記憶喪失。
毒物科醫師顏宗海:「任何一種維他命,它除了裡面有維他命主要成分外,它會加了滿多的賦形劑,所以說民眾在吃當中,因為他不只吃到維他命,也會吃下一些賦形劑,不過這些賦形劑假如是合法添加,我覺得沒問題啦,不過在學理上我們還是希望說,如果民眾可以的話,還是吃天然食物的維他命C,其實更加理想。」
目前衛福部公布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其中每日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是100毫克,最高上限為2000毫克。許多人會額外吃維他命C補充劑、想保身體健康,不過人體一天能吸收的量有限,吃太多就自動排出;食藥署建議,一天吃半顆芭樂或一顆奇異果就已足夠,若吃到「三蔬二果」,血液中的維他命C就已飽和。
醫師指出維他命C吃過量,服用超過1千毫克有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症狀引發腹瀉,甚至腎結石,出現溶血風險機率提高。
營養師強調,服用維他命C必須適量,到底有沒有必要得吃到高劑量,建議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先做評估,避免攝取過量,造成後遺症。
***-----------------------------------------------------------------------***
維他命E攝取過量 當心會中風!
 2010/11/07 華視新聞【醫藥新聞】許多人認為多吃維他命E,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服用過量的維他命E,反而會引發出血性中風。如果您一天吃五百毫克的維他命E,出血性中風的風險會增加22%,醫師建議一天攝取的維他命E玵量不要超過12毫克。
如果你真的把維他命E當飯吃,小心喔,這維他命可能會要了你的命,因為維他命E可不是誰都吃,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吃過量的維他命E,反而會引起出血性的中風,哈佛大學把十二萬名中風病患分組實驗,發現天天都在吃維他命E的人,再度引發出血性中風的機率,一口氣多了20%。
維他命E,怎麼會吃到要送醫,維他命E對出血性中風的病人可是幫了倒忙,沒有幫忙把出血控制住還增加了出血的危險,醫生強調曾經發生腦血管破裂的缺血性中風病患,維他命E別碰了,這對於血管堵塞形成血栓的缺血性中風才有辦法,就算有辦法,也不能天天吃一把抓,一天維他命E可別吃超過12毫克,維他命可不能靠它來活命。快把家裡的維他命E搬出來看,你吃太多了嗎?
******
 摘錄自:2010/11/07 華視新聞【醫藥新聞】其實吃保健食品,還是有風險的,像是維他命A,如果吃過量會傷肝;維他命D吃太多,也會引發心律不整,至於鈣片吃太多,也可能導致腎衰竭,到底有哪些保健食品,不能吃過量。
20顆綠色的保健綠藻丸,邱小姐一口氣,全都吞下肚。不過這還沒完,打開黃色的百寶袋,裡頭裝的,全都是保健食品,數一數,一共有八種,B群,鈣片,綠藻,綜合維他命,膠原蛋白,月見草油,鋅和特益菌,每天光是吃藥,就吃飽了,只是他真的知道,自己吃下了什麼嗎?有人說讚,就跟著吃,卻沒想到,過量可是會讓保健食品,變成致命毒藥。像是維他命ADEK,都是脂溶性,容易囤積在身體裡,不易排出,一天吃兩顆,就超量。過量的維他命A,會讓你腦壓升高、肝臟受損;維他命D,會讓你心律不整;E會造成血液凝血功能障礙。混在一起吃,更會造成身體中毒,尤其小孩,反應更大。
不只維他命,就連吃鈣片也是大有學問,一名八十七歲的老太太,把鈣片當三餐吃,卻吃出了腎衰竭。衛生署建議,鈣片一天吃1000毫克就夠,但像這款知名的鈣片,一顆就有600毫克,等於一天兩顆就超量。而且連常見的食品,混著藥吃,也會有問題。像是大蒜配上抗病毒的藥,會腸胃不適;人參配降血糖藥,會造成低血糖,配抗焦慮藥,會頭痛失眠;紅麴配抗病毒藥,會增加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銀杏配抗憂鬱藥,會導致昏迷。配利尿劑會血壓上升,和阿斯匹靈一起吃,甚至會有出血的風險。民眾可別以為,多吃多健康,使用前還是得看清楚劑量說明,一次一種,向混藥SAY NO。才不會保健不成,反傷身。
***-----------------------------------------------------------------------***
〈吃對了 妳也能瘦〉維他命越吃越瘦? 當心適得其反
 摘錄自: 2011/08/14 自由時報【醫藥新聞】減重時,最討厭碰到「停滯期」,明明吃得一樣少、體重下降速度就是明顯變慢,讓人挫折不已。網路上流傳,此時可以補充維他命B群或是維他命C,加速身體燃燒脂肪。不過,這兩類維他命真的可以加速代謝、讓人越吃越瘦嗎?醫師說,適量即可、過量無用,從天然食物攝取不足時才要補充。
台灣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指出,不論是維他命B群或是維他命C,在細胞產生能量的代謝過程中,確實都有其重要性。像是B群,會協助乙醯輔? A(acetyl Co A)進行能量產生程序;而維他命C可以協助合成肉鹼,將脂肪酸送進細胞發電廠─粒線體去氧化。問題是,這些在細胞裡的功能,能做為臨床減肥應用嗎?曾漢棋表示,這幾年陸續有美國亞歷桑那大學以及英國劍橋大學實驗發現,血中維他命C濃度與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都成反比。研究也發現,維他命C不足的人,運動時消耗能量的能力減弱。因此,他曾試著讓減重者在三餐時各吃300毫克的維他命C,一個月下來確實多瘦約0.5公斤。但這仍需要更大型的研究驗證,一般並不建議大量補充維他命C、以免因此提高結石風險。
至於維他命B群,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坊間流行的部分減重食譜,不僅拒吃各類澱粉食物,也不吃紅肉或是其他動物肉類,但是五穀雜糧以及動物肉類都是非常好的B群來源,採取這類減重食譜者,其飲食中的B群來源大幅降低。很多人減肥到了一定時間後,因為攝取不足,整個人顯得精神不濟、疲勞不已,這時候可能需要額外補充。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國晉指出,減重期間是否該補充維他命?主要著眼於減重者是否因為食量減少,或是飲食不均衡而有礦物質、維他命等缺乏不足的情形。民眾別誤以為補充特定維他命就會比較快瘦,或認為真的有「越吃就越瘦的維他命」。
***-----------------------------------------------------------------------***
維他命要命? 美研究死亡率增18%
摘錄自: 2011/10/12 東森新聞【醫藥新聞】上班族或太忙碌,造成現代人多數營養不均衡,會吃維他命來補充營養,不過美國一份針對62歲婦女的研究,發現吃維他命「銅」的婦女,死亡率反而增加18%,不過也可能是這些高齡婦女,會補充維他命,就是體弱多病,所以死亡率才會特別高。
維他命一天吞一錠,一定變健康嗎?美國針對平均62歲婦女,研究吃維他命的情況,驚訝發現補充銅的人,死亡率反而比平均高18%,有服用綜合維他命,死亡率也較平均值高2.4%,美國研究結論,不鼓勵民眾吃維他命,除非醫師建議民眾補充鈣,不然不建議自行服用。
北醫營養室主任 蘇秀悅:「這篇文章主要都是研究女性,而且是年紀比較大的,但是對整個族群或是男女性的影響,我想這其實必須,有更多的研究再證實。」維他命和死亡率還沒法確定有沒有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殊體質,有些維他命可不能多吃,像是鐵和銅,有肝臟問題者不宜多吃,鋅吃多了會心跳加速,心血管疾病者不適合,維他命C則可能讓結石患者更容易草酸結石,鎂則容易腹瀉,維他命也非萬靈丹多吃無益,日常飲食均衡再依據醫師建議補充適合的維他命才是上上之策。
******
 摘錄自:2011/10/12 中國時報【醫藥新聞】明尼蘇達州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家穆爾蘇說,死亡風險之所以上升,可能與這些膳食補充劑的濃度有關。膳食補充劑通常是化合物高度濃縮而成,營養素含量大多比從食物獲得的含量更高,目前已知數種化合物含量偏高會有毒性,尤其長期食用累積在人體,更可能產生不良影響。他表示,「我們的研究和其他類似研究顯示,目前沒有多少證據可證明,膳食補充劑有助預防慢性病。」建議民眾改變把補充維他命當成健康「安全網」的觀念,並強調健康、均衡的飲食遠比吞藥丸重要。
***-----------------------------------------------------------------------***
鈣片「標示不清」 吃多恐傷腎、猝死
2014/08/12 東森新聞【社會中心/綜合報導】想養生吃保健食品,得吃對才能真正健康,像是許多人覺得吃鈣片、補鈣,但是當心你吃的鈣片標示可能不清楚,消基會抽檢發現,市面上賣的27種鈣片當中有3款鈣片標示不符,包裝標示600毫克,測出來卻不到350毫克,另外也有檢測比標示的還高,醫師說成人一天的「鈣攝取量」1千毫克,假如貪心吃多了,恐怕會傷腎、猝死,另外許多保健食品成分類似,假如你亂吃、混著吃反而傷身,像是部分綜合維他命,如果跟鈣片一起吃,可能導致「銅過量」,會影響肝臟功能,那麼有些人想食補的方式來補鈣,也得要謹慎,有人選擇喝大骨湯,甚至就連骨髓也都沒放過,不過醫師提醒骨髓裡頭鈣質豐富,但脂肪也不少,吃多了骨頭強硬,但也可能會讓你身上變得都是肥肉。
民眾:「這一塊後腰的這個部分,就是每一次掃地,我們都習慣是這樣掃的。」指著腰椎直喊痛的,這位50的阿姨就是長年缺鈣加上鈣質流失,導致她腰痠背痛,現代人要補鈣都靠這個,很多人習慣靠吃鈣片補鈣,市面上也出現琳瑯滿目的產品,消基會隨機抽查27款的鈣片,當中有3種有問題,像這兩款熱銷鈣片,明明標示每公克有600毫克的鈣,但檢測卻不到350毫克,而另一款培恩複方檸檬酸鈣錠標示210毫克,檢測更低30到80毫克之間,明顯標示不符,消基會副董事長陸雲:「我們衛福部要求,他還要去標示每日基準值,每日基準值就是代表一顆你吃了以後,在你一天攝取量一千毫克的百分比。」
標示不實影響的就是人體健康,專家說一但標市少於實際數值,民眾一天多吃了,最嚴重可是會要命的,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若是以前長期這樣吃下來的話,就會發生腎這個功能會衰竭,因為我們血液裡面這個離子,尤其是鈉鉀鈣,這個最主要這一定是要達到一個平衡的濃度,最嚴重的話,真的有可能突然的過世。」鈣片要是太「蓋」了,真的對人體有害無益,消基會公佈,也希望廠商能夠改進,畢竟現在人靠鈣片補鈣,可不能黑白來。
***-----------------------------------------------------------------------***
★史上最大研究分析:維生素D「護骨」根本無效
 摘錄自:2018/10/09  美麗日報【 記者Helen/綜合報導】最新大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維他命D補充劑其實並無神效,不論是高劑量或低劑量,都對跌倒風險或骨頭密度等沒有影響。
根據報導,加大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指出,關於維他命D護骨功效的臨床試驗,頂尖醫學期刊Lancet發表一篇大型分析論文說,有81個臨床試驗符合嚴格的分析條件,受測人士多達53537人。
論文重點整理如下:
1.到2018226為止,共有81個臨床試驗符合嚴格的分析條件,也就是說,它們都是隨機試驗並有安慰劑對照組。
2.這81個臨床試驗共涵蓋53537位受測人士。
3.結果發現,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不論是高劑量或低劑量,對總骨折率,髖部骨折率,跌倒風險,或骨頭密度(任何部位)都沒影響。
4.研究人員(三位教授醫生)建議,應該修改現有臨床指南,使其不再建議人們使用維他命D補充劑來維持或改善肌肉骨骼健康。
該研究三位教授醫生表示,現有臨床指南應該修正,不再建議人們使用維他命D補充劑來維持或改善肌肉骨骼健康。
維他命D經常被吹捧具有萬能功效,而其中「護骨」這一項可以說是他們最起碼的底線。下次再聽到有人鼓吹吃維他命D,大家就得當心了,別再被維他命D抗癌,抗憂鬱之類的說法給矇了。
******
新發現! 補充鈣片.維他命D 無助預防骨折
摘錄自:2017/12/28 台視新聞【國際新聞】一般民眾上了年紀,都會服用維他命D及鈣片來保健骨骼,至於這些營養品是否有效,美國營養學界一直爭論不休。最近又有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其實攝取維他命D和鈣片,對於預防骨折,並沒有太大關聯,花錢買維他命D和鈣片來天天吃,只是心安而已。 
中國大陸天津醫院的趙嘉國醫生周二發表研究報告,刊登在權威的《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團隊針對5萬多名50歲以上的中高齡健康成人,進行33項隨機臨床實驗,得出結論:吃維他命D和鈣片對於預防骨折沒有明顯功效。
5萬多名接受測試對象分成4組,包括什麼都沒吃以及分別服用維他命D、鈣片,以及只吃安慰劑4種情況作比較,結果發現排除性別、骨折病史和飲食中吸收多少鈣質等因子,就算另外吃再多劑量的維他命D或鈣片,對預防骨折沒有明顯幫助。
其實美國營養學界從2013年就質疑這些營養品的功效,也發表聲明表示,健康的中老年人如果沒有骨質疏鬆或維生素D缺乏症,額外服用維他命D或鈣片,並沒有強化健康的功效。學者提醒:每天維持健康飲食、多運動、適度曬太陽、避免飲酒不要抽菸,就能常保骨骼強健。就能常保骨骼強健。
***--------------------------------------------------------------------------***
 ★80歲阿嬤「吃錯維生素D」心跳剩50下 醫曝嚴重恐洗腎…1招分辨正確種類
摘錄自: 2022-09-04  CTWANT【編輯:網編組】小心有時補錯比不補還糟糕!一名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與骨質疏鬆症的80歲阿嬤,為改善骨質問題持續服用活性維生素D3約3個月後,出現噁心、想吐等症狀,心跳甚至一度低到僅有50下,所幸經送醫救治後已無大礙。
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該名阿嬤因聽聞吃維生素D3能改善骨質而每日服用2顆達3個月,導致噁心、想吐、竇性心搏過緩等症狀,且血液中鈣離子高達15.6mg/dl、副甲狀腺素為17.5pg/ml,後經緊急停藥與大量補充水分後,阿嬤病情才緩解並趨於穩定。
林軒任表示,阿嬤除罹患骨質疏鬆也患有高血壓與心衰竭,而阿嬤所服用的「活性」維生素D3與非活性D3不同,不必經肝臟及腎臟代謝即可作用於骨骼、腸胃道與腎臟,以及提升血中鈣濃度,但如「直接服用」會使身體無法調適,若超標更會導致致命性的高血鈣,他強調「活性維生素D3只會用於醫療用途」。
而阿嬤出現的噁心、想吐即為血中鈣濃度過高的症狀之一,其餘症狀還有疲倦、頭痛、多尿、口渴等。雖然輕度患者如阿嬤僅需飲食控制、停止服用和補充水分即可,但若是重度,就需以洗腎方式迅速移除鈣離子。
此外,林軒任先前也就國衛院發表的「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3恐增加失智症風險」進行詳細剖析,表示國衛院指的是「活性維生素D」,而非一般人常說與服用的「非活性(或稱營養型)的維生素D3」,其中非活性維生素D為VitamineD3(Cholecalciferol膽促鈣醇),活性維生素D則是「骨化二醇(Calditriol)or骨化三醇(Calcitriol)」,並可用非活性單位「IU」與活性的「mg」單位來區分兩者。
******
 ★「活性維生素D」攝取過量傷健康 2方式辨識防吃錯
摘錄自:2022-09-10 CTWANT【記者:張雅淳  】維生素D近來成為熱門話題,主要是有研究顯示,過去認為多多攝取維生素D有助身體整體健康,但根據小鼠研究測試,發現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鼠攝取維生素D後,大腦狀況反而更惡化。日前也有婦人未留意而攝取過量活性維生素 D,造成高血鈣心律不整,經醫師緊急處置,停用和補充大量水分後,症狀才獲得緩解。
近來受COVID-19 疫情影響,民眾對防疫期間要如何增強體能和身體保護力, 都會特別關注留意,其中維生素D更是最常被提到需補充攝取的維生素之一。但維生素D有分「活性」、「非活性」兩種,很多民眾並不清楚其中的差別。
南投市和康藥局林宏益藥師說,維生素D是人體維持基礎健康的一種脂溶性 維生素,分為活性、非活性2種,活性維生素D為處方用藥,除特殊情形(如洗腎病人)需補充,一般人僅需補充非活性維生素D。
非活性維他命除透過曬太陽來自行合成以外,也可以透過食物來獲得,市售的維生素D以D3為主,提醒民眾注意購買活性維生素D應在醫師診療指示下服用,也可以請教社區藥局的藥師,都可獲得正確的藥事諮詢建議。
林宏益藥師說民眾自行購買維生素D有2個簡單判斷活性與非活性的方法, 非活性維生素D的單位是「ug」或是「IU」;活性維生素D的單位是「ug」(活性不會用IU表示)且會有藥物許可證字號。
一般民眾每日建議攝取量為800~2000IU,請注意勿攝取過量。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現行法規規定,維生素D依產品標示或仿單,若每日食用劑量若超過 800IU,即列屬藥品管理,選購時請至藥局或販賣業藥商購買,並選擇USP或GMP藥廠製造或是有認證標示的產品,此外產品上需標示客服電話,讓消費者可以得到專業諮詢服務。另呼籲民眾針對劑量超過 800IU 維生素D除自用外,切勿透過社群網路轉售,以免違反藥事法相關規定受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