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風險與飲食相關 常吃這類食物的人是高危險群!失智風險減半!長達11年追蹤 這2食物保護作用最顯著腦袋記不住?原來是秋葵蓮藕吃太多吃柑橘堅果6食物 活化大腦防失智★銀髮族喝柳橙汁 記憶力一級棒!★★★★★★★

 

***-----------------------------------------------------------------------***
★這一水果功效多!防失智又抗發炎 還能降低膽固醇
摘錄自:2023-12-16 網路新聞【編輯:銘傳新聞】不少人提到蔓越莓都會想到能預防泌尿道感染,事實上莓果類(如藍莓、草莓、蔓越莓等)早被證實有助改善血液流動。近期根據國際期刊《營養前線》(Frontiers in Nutrition)一篇研究,蔓越莓可降低失智症風險,每天吃100克的蔓越莓或一杯蔓越莓汁,12周後就能明顯感覺到記憶力變好,並能降低壞膽固醇,增加血液流回大腦,改善大腦功能。
根據《營養前線》的一項研究中顯示,他們找來60名50~80歲的受測者,一半吃凍乾蔓越莓粉〈等同100克蔓越莓〉,另一半則吃安慰劑。實測3個月後,服用蔓越莓粉的人,在記憶力、大腦神經功能都有明顯改善,且吃蔓越莓者的大腦重要部位血液流動較佳,壞膽固醇也降低9%。
除此之外,蔓越莓屬於多酚類水果,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物,能夠降低血壓、血糖,還能夠抗發炎,不少女生都會選擇含有蔓越莓成分的保健品來預防尿道發炎。不過,若是市面上加許多糖醃漬的蔓越莓乾或是蔓越莓汁,則不能攝取過多,否則可能會造成體重增加、血糖過高,甚至是罹患糖尿病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全球腦退化情況普遍,除了能多補充莓果類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少吃精緻澱粉、控制熱量攝取能防止腦退化;反之高糖、高油、紅肉等食品則要避免。
腎臟科醫生江守山也於臉書分享「預防失智只要1杯蔓越莓」,不少網友紛紛跑到底下發問「.吃蔓越莓保健錠,效果一樣嗎?」、「不敢買(好市多)哪裡可以買到?」、「做麵包的蔓越莓乾有效嗎」,可見失智問題人人都想預防。
***-----------------------------------------------------------------------***

★失智風險與飲食相關 常吃這類食物的人是高危險群!
 摘錄自:2020-05-09  聯合新聞網【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害怕自己會罹患失智症嗎?那就從飲食上去做改變吧!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表示,如果3餐飲食中,大多包含加工肉類、澱粉類和含糖的零食等食物,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比較高,研究刊登在《神經病學雜誌》(Neurology)。
法國Bordeaux大學流行病學首席研究員Cecilia Samieri表示,要預防失智症,不僅是在意食用的量,還要注意吃進肚子裡的食物種類。研究中,一共有209名失智症患者和418名沒有失智症的人,這些人的平均年齡為78歲,追蹤時間為期12年,並在5年前完成了1份食物問卷調查。
Cecilia Samieri表示,研究期間中患有失智症的人的飲食與沒有失智症的人的飲食種類有很大的不同。失智症者患者的飲食大多包含了高度加工過的肉類,例如香腸、醃製肉和肉餅等,而且在食用這些肉類時,大多會和馬鈴薯、酒精和甜食等食物一起享用。
Cecilia Samieri指出,並不是這些食物吃的數量多,就會增加失智的風險,而是他們在吃這些食物之外,沒有吃其他更健康的食物,像是其他研究發現,富含綠葉蔬菜、漿果、堅果、全穀物和魚類的飲食,都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這個研究主要提倡多樣化和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養成以肉類和不健康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如此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且飲食中並沒有一種營養素或某一種食物可以保護人們免於受到失智症的侵害,唯有多樣化和健康的飲食,才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編輯:王澍清
***----------------------------------------------------------------------***
★失智風險減半!長達11年追蹤 這2食物保護作用最顯著
摘錄自:2019/02/19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記者羅真╱即時報導】長期喝茶、吃魚,似乎能降低失智風險。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陽明大學合作分析國內民眾飲食攝取與疾病資料,發現經常攝取植物類食物與植物飲品、蛋白質豐富的乳製品、海鮮與魚類這樣搭配的飲食型態的長者,認知功能程度較佳;魚與茶葉的保護作用尤為顯著,長達11年的追蹤顯示,每周雙雙攝取4次以上者,失智風險能大幅減半。
研究團隊以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AHSIT)資料為基礎,藉此進行一份橫斷面研究與一份長期性的縱貫研究。在橫斷面研究中,研究團隊檢視2014至2016年間的NAHSIT資料,分析1245名65歲以上長者的膳食攝取與認知功能測驗分數。
這群人當中有16.7%有輕度認知障礙(MCI),研究團隊校正年齡、吸菸習慣、健康狀況等影響因子後發現,越常攝取水果、堅果種子、全穀物、麥片、咖啡、乳製品、海鮮與魚類的男女,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越低。對女性有幫助的食物還有茶葉、雞蛋、蔬菜與大豆製品,攝取越多者的罹病率越低。
長期而言的情形也類似。在縱貫研究探討飲食效應方面,研究團隊採1999至2000年的NAHSIT資料,檢視1436名原來沒有失智症的長者的飲食型態,再進一步透過健保資料庫追蹤至2012年,看看這群人罹患失智症的情形。
分析發現,這群人當中有19.53‰罹患失智症,但較常採取上述飲食模式的長者罹病率有較低的傾向,尤其經常吃魚、喝茶者最顯著。一周內喝茶少於1次者的罹病率是21.7‰,而一周喝茶超過4次者則為14‰;一周吃魚少於1次者的罹病率是25.7‰,而一周吃魚超過4次者則為17‰;一周喝茶與吃魚都不到1次者的罹病率是24.1‰,若一周內喝茶與吃魚雙雙超過4次,罹患失智症的比率降為12‰,降幅超過一半。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說明,動物實驗顯示,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易使β類澱粉蛋白沈積,導致腦神經元受損,提高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魚類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彩色蔬果富含的植化素能抗發炎,綠茶中的兒茶素更能穿越血腦屏障,進而把抗氧化的作用帶給腦細胞;雞蛋與乳製品富含的維他命B群,能使人免於缺乏時血漿的同半胱胺酸濃度時升高帶來的神經毒性。
失智症的發生涉及的機制多而複雜,如能長期吃得健康、從飲食中獲得多重保護因子,就有助減少老年失智的發生。另外,許多年長者因牙口問題與缺乏食慾而減少攝食量,這時家人也要格外注意其營養補充,以免「營養缺乏性之失智」上身。
***----------------------------------------------------------------------***             
腦袋記不住?原來是秋葵蓮藕吃太多
摘錄自:2016/01/16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腦袋會「打結」,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麼老是記不住別人的名字?為什麼有一些事情總是記不住?」你有類似的困擾嗎?日本醫學博士提醒,小心可能是飲食出問題,尤其是攝取過多有黏液的蔬菜,例如秋葵、蓮藕,就要小心干擾記憶。
什麼是黏稠類的蔬菜?包括芋頭、山芋、蓮藕、秋葵及黃麻等,這些都是時常出現在飯桌上的蔬菜,但是,日本醫學博士蓮村誠在其新書《90%健忘就靠食療解決》中提到,黏稠類蔬菜食用過量除了會造成消化不良外,還會使水系(沉重物質)混亂,導致心靈和身體感到越來越沉重,腦袋會變得遲鈍,不夠靈敏,所以這類蔬菜在食用時必須注意。
其實,有黏液的蔬菜並不是說不能吃,適度地食用還可以滋養腦部,具有強化作用。且腦脊髓液也能夠被滋潤,所以對人類來說,這類食物是必要補充的營養。要提醒的是,食用過量的黏稠類食物,尤其是未能好好咀嚼就咕嚕咕嚕吞下,攝取過多容易沉積而產生許多未消化物質,囤積在身體各處,此外,也可能干擾記憶的能量,就是使維持記憶的水系混亂,導致常常想不起來。
蓮村誠博士表示,除了黏稠類蔬菜,蔥類如洋蔥或青蔥也是屬於有黏液的食物。青蔥的黏滑特性是水系,但也含有相當多的火系,嚴格來說,和黏稠類食物有些不同,食譜中時常出現將洋蔥炒至焦黃的料理,但那種溼滑感的料理,完全是沉重物質的表現,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
如果要吃黏稠類食物的話,建議選擇在午餐時段。在人體的機能中,從每天早上11點至下午2點是消化能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間點能夠消化負擔較大的食物。
觀察亞洲國家的飲食習慣,會發覺日本人的料理食材中有相當多具有黏液的食物。中餐吃煎魚配燉根莖類,晚餐吃薑汁燒肉配納豆,這些其實都是沉重物質的食材。
如果要吃黏稠類食物,在中餐時段吃就好。這樣子就能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神經系統也能好好運作,頭腦會因此變得清晰。而且一舉兩得的是,這樣做也能擁有較理想的體型。
***-----------------------------------------------------------------------***             
吃柑橘堅果6食物 活化大腦防失智
摘錄自:2018/02/15 華人健康網【39健康網】【核心提示】:歲月不僅會催老年輕的臉龐,還讓大腦變得遲鈍,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然而,在飲食中添加某些食物能保護大腦,有助於保持大腦健康和年輕。
《1、柑橘類水果:預防失智症》橘子、葡萄柚等柑橘類水果富含黃烷酮類,有保護大腦的功效。黃烷酮類已被證明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在水果中,柑橘類水果的抗氧化性最強,「抗氧化劑能減少或限制細胞的氧化損傷,而這也是老人失智症的發展心。」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全球精神衛生研究員馬修普利馬指出。
柑橘還可預防腦損傷。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常吃柳丁或柚子的女性,患中風的風險降低了19%。
建議:將柑橘類水果加入你的每日膳食中,每天吃一個柳丁和半個葡萄柚,或兩個小柑橘等。但切記不可用果汁來代替,果汁是屬於高糖的飲品,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2、堅果:增強注意力》堅果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和維生素E,而這些都有益於大腦健康。一項大型研究,堅果能刺激人體分泌保護大腦的蛋白質。另一個好處是,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30克堅果的人,中風的幾率降低了近一半。此外,一項對超過15000名婦女的調查發現,那些每週吃5次堅果的女性記憶力和專注度更高。
建議:每天吃15克核桃和7.5克杏仁或榛果,已被證明有助於改善認知和促進大腦健康。建議可把堅果納入日常飲食中。
《3、魚:變得更聰明》研究表示,經常吃魚的人會更聰明。愛吃魚的人在大腦的顳葉區域有一個記憶中心,比很少吃魚的人大了14%。孕期和哺乳期媽媽若攝入足夠的ω- 3脂肪酸,小孩的智商會更高。常吃魚還能將患老人失智症的風險降低近一半。
建議:食物、大腦和行為研究所顧問約翰•斯坦教授表示,一周至少吃一次魚,能把失智症延至十年。建議每週可以吃4次,可包括一次油性魚。
《4、漿果:提高記憶力、增強視力》漿果如黑莓、樹莓、黑加侖、藍莓、草莓、櫻桃、葡萄等,均含有花青素的類黃酮,能對血管產生影響。研究證實,經常吃藍莓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增加血液流向處理記憶、細節的大腦區域。
建議:每日吃一份漿果,也就是兩把藍莓,或樹莓;一把黑莓或葡萄;7個草莓或14個櫻桃。不過要注意,水果同時富含糖分,最好不要食用超過推薦量。
《5、橄欖油: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橄欖油約有10%-15%的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則超過2/3。不飽和脂肪酸關係到心臟和大腦處理棘手問題的速度。
研究者們追蹤調查了450名平均年齡67歲的參與者,分為低脂飲食組和地中海式飲食組(吃堅果,每週1升特級初榨橄欖油,為期4年)。
在實驗開始和結束時,對參與者進行認知能力測試,評估短期記憶、注意力、解決問題能力。結果發現,低脂飲食的人群大腦功能評分顯著下降,而遵循地中海飲食的一組分數較高。
建議:每天用3湯匙特級初榨橄欖油,最好在低於215℃的煙點下進行烹飪。
***-----------------------------------------------------------------------***
銀髮族喝柳橙汁 記憶力一級棒!
摘錄自:2015/05/20 華人健康網【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想不起來昨天晚餐吃了哪些菜、才剛走進廚房就忘了想做什麼,感嘆記憶力大不如前!這是你家銀髮族爸媽的生活寫照嗎?許多民眾擔心老年人的大腦功能一天天退化,該怎麼吃才能守護銀髮族的記憶?國外研究發現,柳橙汁有助提升大腦功能,不怕喪失記憶力!
天天喝柳橙汁將近兩個月之後,銀髮族的認知功能分數增加了8%,大腦功能有顯著的進步。柳橙當中富含的植物化合物「類黃酮」就是關鍵!大腦當中有一個負責學習和儲存資訊的區塊,叫作「海馬迴」(hippocampus),研究發現,類黃酮可以向海馬迴的通道發出訊號,幫助強化大腦的記憶力。年長的女性攝取富含類黃酮的莓果類,大腦老化的速率延緩了2年,對於增強記憶力確實有幫助。
不過,由於食用過多水果,也會造成吃進過量糖份的問題,因此研究員並不建議民眾真的天天喝500c.c.這麼多的柳橙汁。但是,研究員倒是鼓勵民眾可以攝取跟柳橙汁相同成份的營養素,幫助促進大腦功能。
除了柳橙,還可以從哪些食物攝取類黃酮?事實上,類黃酮廣泛存在於各類蔬菜水果當中,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具有抗發炎、抗基因突變、抑制癌細胞等功效。同時,類黃酮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民眾若想補充類黃酮,可以適量食用全穀根莖類的地瓜、冬南瓜,蔬菜類的菠菜、羽衣甘藍、西洋菜,水果類的蘋果、桑葚、紅葡萄、蘋果、柑橘類、酪梨、草莓、藍莓、黑莓,其他含有類黃酮的食物還包含黑巧克力、咖啡、紅酒等。
隨著年紀增長,每個民眾都擔心長輩和自己的記憶力衰退。不過,只要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偶爾再來一點黑巧克力和紅酒,就能攝取適量類黃酮,替腦功能加分,記憶力一級棒!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