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購戒指耳環致癌物超標700倍 可致腎病、損害生殖系統警告20年了 生病打點滴恐傷腎或致死椎間盤突出(長骨刺) 逾9成不需手術椎間盤突出致腰痛 日本醫生:9成皆誤診★水沸騰之後,不可以打開蓋子繼續煮開?★衛生紙墊食物方便卻藏危機 醫曝含1化學物恐使人過敏、致癌★女性小便後別用濕紙巾擦! 醫:刺激大還恐引感染被騙了!每天要喝2000c.c.水 醫教授:沒意義★斷指直接用冰塊冰起來錯了?醫師揭步驟:做錯恐凍傷★林杰樑:排毒療法 未必排毒劉育志:淋巴排毒 害人性命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膽固醇太高 別再怪蛋了 ★★★★★

 

***-----------------------------------------------------------------------***
中國假貨致癌物超標930倍 低價劣質產品危害世界
摘錄自:2024-01-29 網路新聞【大紀元2024年0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歡心、張鍾元、吳旻洲 台灣台北報導)中國網購企業全球速賣通、拼多多海外版Temu等,透過超低價產品迅速向海外擴張,受高物價困擾的海外消費者紛紛被誘惑,美、韓等國零售市場正快速遭中國產品蠶食。不過,中國廉價產品的弊端也引發警惕。韓國政府近期警告,中國製山寨貨含有嚴重威脅健康的致癌重金屬。
韓國關稅廳近日表示,考慮到山寨貨在最近4年暴增6倍,在去年11月6日至12月1日,對進口到韓國的侵權物品進行集中管制,結果查獲14萬2,930件山寨物品,其中中國大陸占62.3%、香港占27.5%,約九成山寨品來自中國;越南的山寨貨占10%。
韓國關稅廳查獲的山寨產品中,服裝占最多達40%,其次依序是文具類16%、飾品14%、鑰匙圈8%、包包5%,另外,玩具、鞋子、錢包分別占2%。
《大量山寨品檢測出重金屬超標》
考慮到耳環、皮包等會接觸皮膚的物品可能不遵守安全標準,韓國中央關稅分析所還追加分析83項此類產品,結果在25項(占30%)檢測出鉛、鎘等重金屬超標,部分商品超標2倍到930倍。
在24個路易威登、迪奧、香奈兒等海外名牌仿冒耳環中,20個(83%)被檢測出鎘,其中3個同時被檢測出鉛超標。
分析還發現,山寨貨製造商為降低成本,不僅在表面處理中使用鎘,甚至還在製造過程中以鉛和鎘作為主要成分。在檢測出含鎘的20個耳環中,有15個鎘超標600倍,有的產品鎘超標930倍;山寨的香奈兒胸針鉛超標153倍。
美國勞工部轄下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資料顯示,鎘及其化合物有劇毒,接觸這種金屬會導致癌症,並損害人體心血管、腎臟、胃腸道、神經、生殖和呼吸系統。美國衛生及公眾服務部確定,鉛和鉛化合物恐導致癌症,幾乎會影響身體每個器官和系統,長期接觸會導致學習、記憶和注意力下降,以及手指、手腕或腳踝無力。
韓國關稅廳警告,山寨產品不僅是侵害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而是「會嚴重威脅健康」。
《中國躍居韓國海外直購市場首位》
中國網購企業也快速占領韓國跨境電商市場,2023年市占率首次超過美國。韓國關稅廳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韓國跨境電商網購同比增加20.4%。從交易對象來看,中國占46.4%,美國占29.1%。同期,韓國消費者購買中國貨的金額同比猛增106%,遠高於美國的增幅9.7%。
隨著來自中國的海外直購增加,韓國海外直購所需的個人通關代碼累計發放量,在2023年底首次突破2,500萬件,相當於韓國一半人口。個人通關碼是專門用於海外直購的韓國關稅廳識別碼。
針對中國網購企業對韓國市場的蠶食,韓國輿論呼籲加強非關稅壁壘,以及提高韓國網購平臺的競爭力等措施。
前中國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教育副教授李元華29日對《大紀元時報》說,很多中國產品價格之所以非常低,不僅是因為竊取智財權,還為了降低成本使用有害物質,很多都粗製濫造、以次充好。各國應制定法規,對網購產品進行約束和檢測,使侵權、低劣、有毒的產品,不會順利流入消費者手中。
《中國製有毒劣質產品威脅世界》
不僅韓國發現大量來自中國的劣質、有害產品,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未能倖免。英國11歲少女諾里斯(Chloe Norris),近日便被Temu販售的人造指甲油嚴重燒傷。
英國媒體1月26日報導,諾里斯的母親說,孩子在她面前塗上人造指甲油後,突然覺得手很燙、很疼痛。之後給她塗家裡的藥膏,但第二天起了巨大水泡。醫院診斷為皮膚表面全被燒焦,諾里斯接受了兩次皮膚移植手術,可能留下終身疤痕。
諾里斯的父母呼籲,不能銷售這種危險商品。他們表示,購買人造指甲油時價格不到1英鎊(約新臺幣40元),Temu前後三次給了他們1,750英鎊的優惠券,但他們不會再從Temu訂購任何商品。
此外,2023年底,有日本人在中國直購網站全球速賣通購買去痣面霜,發生皮膚壞死案例。日本國民生活中心(NCAC)去年12月13日表示,接到很多該面霜相關的舉報,3件發生嚴重皮膚損傷。回收相關產品檢查後顯示,該面霜具有「強鹼性」,可能會對皮膚造成嚴重損傷。
《消基會:台灣沒對重金屬做檢驗》
對於臺灣的應對,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坦言,目前消基會與商品檢驗局的合作計畫中,主要以查驗食品為主,日用品較少,項目為產品的標示與品質,目前沒針對是否含重金屬做檢驗。
吳榮達坦言,韓國關稅廳的大規模查驗做法,確實值得臺灣參考。目前臺灣檢驗量能不夠大,只能做小量抽驗,尤其當前電商平臺充斥大量低廉中國商品,可能對臺灣民眾身體造成危害,他建議主管機關應仿效韓國,強化檢驗數量、種類與頻率,才能有效防堵。
他表示,考量當前檢驗能量有限,他建議主管機關可參考食藥署做法,先對入關產品進行隨機抽樣,若驗出重金屬超標,就增加這批產品抽驗頻率,若超標數量較多,就進行逐批抽樣、甚至擴大抽樣。
他也提醒國人,大家都喜歡買便宜貨,卻不知道背後隱含的危機與風險。所以消基會一直提醒民眾,購買產品要挑選標示清楚的,且價格不能低於一般市場行情太多,否則「大概就是仿冒的東西」,由於品質低劣,所以重金屬殘留可能性也較大。
吳榮達表示,未來消基會也希望針對各大電商平臺,擴大檢驗種類與頻率,統整相關數據後會公布,讓國人了解哪些平臺充斥較多劣質、有害的產品。◇責任編輯:曉玫
***-----------------------------------------------------------------------***
中國網購戒指耳環致癌物超標700倍 可致腎病、損害生殖系統
摘錄自:2024-04-10 網路新聞【文: 程家健】南韓仁川海關日前公布針對一批從中國網購平台購入的404個首飾樣本化驗結果,發現其中96個樣本(24%)驗出致癌物超標。當局表示將加強相關監督及管理,並計劃要求中國電子商務平台停止販賣被驗出致癌物超標的商品。
南韓《中央日報》報道,該批首飾由電子平台「AliExpress」及「Temu」購入,連運費每件售價介乎600至4000韓元(約3.5至24港元),平均價格約2000韓元(約12港元)。當局經化驗後,發現致癌重金屬鎘及鉛的含量超出韓國安全標準10至700倍。
按類型分類,超標首飾以耳環最常見,合共有47個,其次為戒指的23個,頸鏈及腳鍊則分別有10及8個。報道指,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將鎘與鉛指定為可能致癌物,前者可以引發鎘中毒並引致骨質疏鬆症及腎功能衰竭;鉛則可以引發腎臟、中樞神經系痛、消化或生殖系統疾病。
南韓禁止首飾中含有0.1%以上鎘,或0.06%鉛混合物。仁川海關指,今後查驗貨物時將加強監督及管理,並計劃要求中國電商平台停止販賣驗出超標致癌物的商品。
***-----------------------------------------------------------------------***

警告20年了 生病打點滴恐傷腎或致死
摘錄自:2018/03/01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 陳舒秦】許多人以為生病或身體虛弱時去打點滴可以恢復體力,事實上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打點滴,若使用生理食鹽水(saline)打點滴,反而容易令人增加死亡和腎衰竭風險。而專家針對這件事已警告20年之久。
匹茲堡大學重症加護醫療專家凱隆指出:「我們針對打點滴用食鹽水可能造成的傷害已持續警告了20年,醫院不願改變純粹是因為懶惰。」
打點滴通常用來預防病患脫水、維持血壓、注射藥物,或是在無法進食時注射營養。美國普遍使用生理食鹽水點滴已超過一世紀,而一袋食鹽水的鈉含量相當20包迷你包洋芋片。越來越多病例顯示,注射食鹽水會傷腎,經常注射傷害則更大。
在美國專家建議使用平衡點滴液( IV bag)取代食鹽水,每年可減少5萬到7萬個因打點滴致死病例,以及10萬個腎衰竭病例。
這個替代的點滴液( IV bag)也稱為平衡液(balanced fluids),也含有食鹽水,但添加了鉀和其他成分,比較像血漿。在歐洲和澳洲已普遍使用。打平衡液點滴的病患,每百人中的死亡或嚴重腎捐害的病例減少一例。專家強調,使用平衡液( IV bag)也取代食鹽水,將有成千上萬人免於死亡或腎嚴重受損。
***-----------------------------------------------------------------------***
椎間盤突出(長骨刺) 逾9成不需手術
摘錄自: 2014/10/01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椎間盤突出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患者常飽受痛楚。神經外科醫師林恩源表示,搬重物時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特別是在姿勢不良的狀態下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還蠻常見,而且往往是一瞬間引起這種病症,病症發生後常有明顯下背痛,甚至產生下肢痠、麻、痛、無力等。【版主按:根本就是閃腰、扭傷所致,而且該位置正好是坐骨神經出處,所以會引起神經痛。】
林醫師指出,人體脊椎是由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以及五節腰椎、薦椎、尾椎所組成,兩節脊椎骨之間就稱為椎間盤,為一種軟骨結構。椎間盤、脊椎骨能夠共同保護脊椎神經,椎間盤還可以提供脊椎骨一個緩衝的作用,同時也能讓脊椎骨有適當的活動。
不過,林醫師指出,如果人體脊椎受到姿勢不良反覆創傷、運動傷害等外力所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核心膠質質變,甚至形變(這是正常生理現象,絕不會引起任何疼痛)而擠壓到脊椎神經最後就產生椎間盤疾患。此外,任何椎間盤都可能發生疾患,其中又以腰薦椎、頸椎之間最容易發生【版主按:頸椎痠、手麻與頸椎無關,是膏肓所引起的,無需開刀】
門診時常會讓病患做測試,像是進行直腿舉腿測試,患者要先在平面躺平,然後讓身體放輕鬆,負責檢查的人再直直舉起其中一腳,如果產生下背痛或疼痛延伸到下肢,這時候就可初步診斷為椎間盤疾患或凸出。
有些民眾會認為,治療這種疾患需要動手術,其實並不然,治療這種疾患完全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通常九成以上腰椎椎間盤凸出患者不需要進行手術,只要充分休息一下、適時服用藥物、適當進行復健即可,只有少數病人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版主按:與椎間盤突出絲毫無關,所以無需手術就算開刀也容易復發】
***-----------------------------------------------------------------------***

椎間盤突出致腰痛 日本醫生:9成皆誤診
摘錄自:2018/07/29 蘋果日報【編譯蔡文英 】據中央健保局官網,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近年來幾乎都是國人就醫疾病的前幾名。日本更估有逾100萬人受此疾所苦,可見椎間盤突出十分常見。但有日本治療腰痛的權威醫師語出驚人表示,就他了解,日本的椎間盤突出患者可能9成是誤診。
位於神奈川縣的片田整形外科(日本稱骨科為整形外科)院長片田重彥先前表示,他的患者中有不少人雖被診斷為椎間盤突出,但那並非腰痛的原因。 經他診斷,大多數患者都是薦髂(髂音同喀)關節異常,修正薦髂關節的話,就能治好長年的疼痛。薦髂關節是骨盆的薦骨和骼骨間的關節,當這裡出現小突起或發炎的話就會導致腰痛。片田醫師提醒慢性椎間盤突出患者,如果一直治不好的話,應懷疑會不會是薦髂關節等其他的問題。 椎間盤突出主要療法是投藥,疼痛嚴重者,有時會採取神經阻斷注射。如果服藥都未改善,再考慮動手術。

埼玉市清水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清水伸一醫師表示,很多60歲左右椎間盤患者選擇開刀的決定下得太輕率他說,退化性脊椎疾病已是不可忽略的健康問題之一,骨釘植入多半都是藉由2D影像輔助,對於病人解剖結構較難完整分析,尤其高位頸椎結構的變異性高,若植入骨釘時產生誤差偏移,就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受傷而導致不可逆的影響,包括肢體癱瘓、呼吸衰竭或大小便失禁等憾事。 
50歲後椎間盤的機能變差,髓核壓迫神經的力量也變弱,因此,60歲後就不太容易產生很強疼痛。加上60歲不像4、50歲那麼辛苦工作,讓身體休息時間增加,吃止痛藥加休養的話,很可能自然就不痛了。有些開過刀的人,若沒從姿勢和生活習慣做改變的話,極可能復發,因此,清水醫師提醒,如果不是已出現身體麻痺症狀的患者,動手術前應該三思。
奧野醫師表示服用止痛藥效果通常不好,建議可進行15秒指壓法,做法簡單,只要在疼痛處的皮膚上按壓15秒就能達到效果,奧野醫師說先用大拇指在薦髂關節各處輕按,發現特別痛的地方(病灶),再以指壓15秒。但別太用力,只要按到手指甲變白的程度就可以,每處1天按2次,大約2周就可減輕疼痛。但奧野醫師提醒,萬一不見改善的話,還是要求助專科醫師。【版主按:連日本醫生都證實坐骨神經痛絕大多數與脊椎
骨刺無關,不要任意開刀,而且不建議吃止痛藥主張外療法,個人認為就是熱處理,效果有限。】
***-----------------------------------------------------------------------***
★衛生紙墊食物方便卻藏危機 醫曝含1化學物恐使人過敏、致癌
摘錄自:2023/12/04 鏡新聞【文|徐如奕】許多人在吃東西會習慣用衛生紙、紙巾來墊著食物,防止油滲出弄髒手,不過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4日)於社群表示,部分衛生紙、紙巾會添加「螢光增白劑」,若直接接觸食物可能會出現細菌或有害物質,導致人體過敏,甚至有致癌風險,因此呼籲民眾應避免用衛生紙來包裹或墊食物,尤其是又油又熱的熟食。
黃軒今日於臉書發文指出,衛生紙、紙巾中所添加的螢光增白劑,是一種用於提升亮度的化學物質,當衛生紙、紙巾吸收紫外光、釋放出可見光後,可使該物品看起來更白、更耀眼,而添加螢光增白劑並不會影響紙巾的吸收能力和柔軟度等功能,民眾在一般正常情況使用下,也是安全可靠的,但若民眾常用來墊食物的話,卻藏有很大的危險性。
黃軒表示,當衛生紙、紙巾直接接觸食物後,化學物質或螢光增白劑可能會被汙染到食物上,長期接觸恐會引起部分民眾出現皮膚過敏、哮喘等過敏反應,且螢光增白劑對人體皮膚、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刺激性,可能也會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發炎等症狀,甚至有一些研究表示具有致癌性,但黃也強調尚未有完全定論。
黃軒呼籲民眾,應避免使用衛生紙來包裹或墊食物,尤其是又油又熱的熟食,反之,可以選擇一些專為食品包裝而設計的材料、選擇無螢光增白劑的產品,來保護我們的食物,與保障自我的衛生與安全。
***-----------------------------------------------------------------------***
★女性小便後別用濕紙巾擦! 醫:刺激大還恐引感染
摘錄自:2024/02/13 自由時報【沈莉馨/核稿編輯】過年期間走春出遊,女性出門上廁所萬一沒有帶衛生紙,千萬不要拿濕紙巾擦,小心泌尿道感染!台中榮總婦產科醫師謝筱芸指出,濕紙巾只要開封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產品中大多含有防腐抗菌劑,若拿來擦拭下體,容易引發陰部肌膚紅腫或過敏問題;且「嬰兒純水濕紙巾」酸鹼值偏中性,可能破壞陰道酸鹼值,更容易陰道炎。
「既然標榜連嬰兒都能用,拿嬰兒濕紙巾擦拭陰部應該很安全?」謝筱芸在臉書專頁「謝筱芸醫師的泌密診療室」發文分享,身邊有不少女性在小便後,習慣用濕紙巾擦拭尿道口及外陰,以為這樣就可以消除異味、減少發炎。
她表示,嬰兒濕紙巾不含酒精成分,且106年起,嬰兒濕紙巾納入化粧品種類管理,規範產品需全成分標示,及製造廠必須符合化粧品設廠標準,聽起來是有經過政府把關的產品,但如果仔細看手邊的嬰兒濕紙巾成分,可不是只有水和不織布而已,通常還會添加防腐抗菌劑。雖然防腐抗菌劑是必需的添加物,但有些刺激性較強,如果拿來擦拭尿道、陰部,反而容易引發陰部肌膚紅腫或過敏問題。
《濕紙巾若偏中性 恐破壞陰道酸鹼值》
謝筱芸說明,就算添加的是不刺激的防腐抗菌劑,濕紙巾出廠前也不像醫療產品有嚴格規範須經過滅菌的程序,且大包裝開封後,還是有可能被未洗淨的雙手污染。若小便後拿來擦拭尿道口,稍有不慎,細菌可能進入原本健康無菌的尿道,引發泌尿道感染。
此外,「嬰兒純水濕紙巾」酸鹼值偏中性,而健康女性的陰道酸鹼值為3.5到4.5。若反覆使用嬰兒濕紙巾清潔陰道,可能會使得陰道的正常抵抗力被破壞,進而引發陰道細菌增生、或念珠菌感染。
《建議衛生紙沾涼開水 由前往後擦》
另,謝筱芸指出,濕紙巾還有不易被地球環境分解的問題,要兼顧環保材質還得多不少成本,當然也會反映在消費者的購買價格上。因此,建議如廁後用乾淨的衛生紙輕輕把尿道口壓乾。碰上經期又剛好出外不方便,可以用厚一點不留棉絮的衛生紙沾一點涼開水、由前往後擦拭,衛生、省錢、又環保。

***-----------------------------------------------------------------------***
★水沸騰之後,不可以打開蓋子繼續煮開?
摘錄自:2017-07-25  國家網路醫藥 【綜合報導】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封有關燒開水的須知,內文還用新光醫院醫師的話加以佐證,想知道是否屬實,其全文如下:
自來水中加熱三鹵甲烷不僅具有肝毒性、腎毒性及致癌性
攝氏1百度,剛煮沸的開水,讓水壺的汽笛大響,提醒家庭主婦趕緊關瓦斯,但很多人進了廚房,第一個動作卻是打開蓋子繼續煮開,希望源源不絕的水蒸氣,能把水裡頭的氯給帶走;但醫師警告,這個動作真的很危險!
很多人煮開水,習慣在水沸騰之後把蓋子掀開,繼續煮3、5分鐘,為的就是要去除自來水中的消毒劑「氯」;不過,醫師今天卻提出警告,認為這麼做,會使得致癌物三鹵甲烷揮發在空氣中,會引發腎癌、膀胱癌,更會讓孕婦流產、早產或生下畸形兒,提醒民眾,除非打開排油煙機,否則煮開水掀鍋蓋還是少做為妙。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不論用的、洗的,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接觸到自來水,自來水因加氯消毒便產生!
三鹵甲烷,不僅具有肝毒性、腎毒性及致癌性,除了自來水的飲用外,燒開水、洗澡、游泳以及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進入人體中,長期下來將導致膀胱癌等病變,或者孕婦流產、畸胎。
江守山指舉例,6歲的元元活潑好動,去年暑假和親戚到某室內游泳池遊玩,一待就是3個鐘頭,結果,開始不停咳嗽甚至嘔吐,回家後還出現躁動不安、呼吸急促的症狀,送進醫院檢查,發現不僅眼皮浮腫、還出現如狗吠般的咳嗽聲,並已出現缺氧,詳細檢查後,確認是化學物質引起的會厭炎及咽喉支氣管炎,而罪魁禍首正是大量吸入三鹵甲烷的結果。那個游泳池後來經過檢測,發現三鹵甲烷的含量高達上限的8倍之多。
江守山說,三鹵甲烷會隨著溫度增加而大量蒸發,因此燒開水或煮湯時,他都建議應該打開排油煙機,減少吸入過量毒氣的機會,此外,他也提醒,若在豪雨或颱風過後,自來水中的氯氣會特別重,洗澡的時間也不要過久。
此外,江守山也強調,常聽到建議將自來水燒開後,繼續讓水沸騰15至20分鐘,以便可以除氯,這是個相當危險的行為。他解釋,三鹵甲烷吃進去對人體危害不大,因為腸胃吸收力不強,但若由肺部吸入則危險性就增高許多。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江守山:「只要加溫它(自來水),三鹵甲烷的蒸散量一定會比水多,因為三鹵甲烷的蒸發點比水低,所以你只要任何的加溫動作,它就會比水(蒸氣)先出來。」換句話說,只要把自來水加熱,致癌物質「三鹵甲烷」就會揮發到空氣中,像熱水瓶上的這個「除氯」設計,千萬別再使用,醫師說吸入肺部,遠比喝下肚子還糟糕。
醫師建議,除非在自來水加熱前,用活性碳先把氯去除,否則加熱之後就必打開抽油煙機;在浴室洗澡,也要縮短時間注意通風,才能把罹癌風險降到最低。
******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在這裏引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管處的報告:
行政院環保署根據環境檢驗所提出專業的研究數據指出:因自來水原水中含有腐植酸等三鹵甲烷的前驅物,在煮開水的過程中會反應生成三鹵甲烷,並在水剛煮沸時達到最高點,此時只要打開蓋子,再讓水繼續煮沸3-5分鐘,總三鹵甲烷的濃度就會迅速降至十分之ㄧ以下。
因此環保署建議平日煮開水即可開蓋再沸騰3-5分鐘,讓總三鹵甲烷與餘氯量降低,既安全又可得到較佳的口感。在颱風天豪雨過後導致水庫原水濁度較高時,更建議民眾在煮開水時,當水煮開後再繼續煮沸3-5分鐘,就可以揮別總三鹵甲烷的疑慮。
環保署近5年來已督導各級環保機關執行抽驗自來水水質中總三鹵甲烷,一般飲用水平均濃度為0.02毫克/公升遠低於飲用水水質標準(0.08毫克/公升),應已可保障民眾飲用水的安全,尚不會影響健康,民眾無需購買不必要的淨化處理器材。
和上述發問的問題來比較的話,顯然官方和臨床上醫師的看法不是很一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顯然只以水中含三鹵甲烷的量來評估對人體的傷害,而沒有考慮吸入三鹵甲烷的問題;而江醫師是以臨床的觀點來看。故若有文獻可佐證三鹵甲烷吸入肺部,遠比喝下肚子還危險:那”水沸騰之後,不可以打開蓋子繼續煮開?”這論點就成立;反之,若無文獻或研究報告佐證,那就僅限於江醫師個人的推論。(最後編修時間: 2019-05-29)
***--------------------------------------------------------------------***
★被騙了!每天要喝2000c.c.水 醫教授:沒意義
摘錄自:2019/04/18  TVBS【編輯 何文君 報導】「水」是世上最健康的飲料和補品,平時常聽到的健康觀念,就是人人流傳「一天要喝2000c.c.的水」才健康!不過研究發現,這個說法原來是一位老人搞得鬼,反被醫學院教授打臉「喝這麼多根本沒意義」。
據悉,「一天喝2000c.c.水」的說法,最早可追朔自1826年,一位名叫普魯士醫師所著的《教大家如何延年益壽》一書,書中引述了一位80歲老人的說法,他向作者表示自己一直都是體弱多病,直到40歲,他開始天天喝2000c.c.的水,沒想到大小毛病通通改善,身體還變得硬朗健康。
這項說法之後被一名研究水療法的德國醫師引用,從次傳開到全球,由於當時能活到80歲的人並不多,因此民眾對「喝2000c.c.水能長壽」的概念也不疑有他,就這樣流傳了上百年。
不過近年醫學知識越來越普及,科技也越來越進步,不少專家開始對此項說法產生質疑,直到2012年,一位美國醫學院教授海茵茲(Dr. Heinz Valtin)就表示,他研究人體水分平衡已45年,決定否定這項說法,表示在沒有任何異常或患病的情況下,喝這麼多水根本沒意義。
海茵茲表示,一般人在日常飲食中已經攝取足夠的水分,因此只要等口乾時再喝水即可,不必逼自己一定要達到2000c.c.的量。另外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嘉宏,就曾在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喝水主要是稀釋尿液濃度,若有腎臟、肝臟、心臟及其他慢性病,則要依相關症狀調整水量,下肢水腫也要減少鹽分和水分的攝取。
黃嘉宏補充,每天吃的食物含有很多水分,每人所處的環境、乾濕度、活動量和健康狀況都不同,因此喝水量並沒有標準值,建議口乾時再喝水即可,也能預防性多喝水,身體在正常情況下都會自然排泄,要達到水中毒,得每日喝水10公升以上。【版主按:每個人的體質各自不同,齊頭式的理論是錯誤】
***-----------------------------------------------------------------------*** 
★斷指直接用冰塊冰起來錯了?醫師揭步驟:做錯恐凍傷
摘錄自:2020/07/11 三立新聞網【記者簡若羽/綜合報導】多數民眾認為若因意外導致手指被切斷,應在最短時間內,將斷指用冰塊包裹住以利保存,但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在臉書粉專《健康多1點》指出,斷指直接接觸冰塊過久,恐有凍傷的風險,影響接合手術的成功機率,並進一步公開斷指的正確保存方法。
朱育瑩首先指出,斷指一定要立刻冰起來,但要怎麼冰?最正確的方式應是在乾淨的塑膠袋內裝入生理食鹽水,並將殘指放入袋中,密封後再於外圍放置冰塊,接著用冰桶裝好,在最短時間內前往醫院治療。
朱育瑩說,部分民眾會認為,直接以冰塊包裹住斷指,效果較佳。但事實上,人體的組織直接接觸冰塊過久,反而會有凍傷的危險,她曾碰過一個案例,本來是一個好好的斷肢,經判斷應可重新接上,卻因為被冰塊凍傷,部分組織壞死,最後沒有接合成功。
至於斷指接回的黃金時間是多久?朱育瑩坦言,要依保存情況而定,只能說是「愈快愈好」。她解釋,曾經有過因斷指保存良好,24小時甚至48小時後接合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保存不良,短短幾小時內斷指就無法再使用的情形。朱育瑩提醒,正確的斷指保存可大大提升接合手術的成功率,因此民眾若不小心發生意外,千萬記得要依前述步驟保存殘肢並盡速就醫。

***-----------------------------------------------------------------------*** 
林杰樑:排毒療法 未必排毒

2012/09/08 聯合新聞網【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台灣健康領域專家伍焜玉、林杰樑及趙強,在udn talks聯合大講堂,暢談如何健康抗老。
國家衛生研究院榮譽研究員伍焜玉長期從事血液腫瘤研究,他以高速公路比喻血液循環,說明血液輸送氧氣、抗體,是人類健康的明窗。未來夢想是,一滴血就能診斷每個人健康狀況,預防疾病,才能減少健保支出。
如何預防疾病?長庚醫院腎臟科及毒物科教授林杰樑表示,少吃火腿、臘肉及醃製品,以減少致癌風險。至於坊間排毒療法,林杰樑說:「多吃蔬果比較重要,排毒療法不見得能排毒,但肯定會把荷包排光。」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廿七歲就罹患高血壓,除了家族因素,他從小喜歡吃辣醬,也是原因之一。趙強指出,健康抗老應減少攝取有毒物質,也要注意「收支平衡」。
「健康飲食就像信用卡,只要不透支,都可以繼續刷卡。」趙強說,健康飲食不僅是習慣,甚至會遺傳,不好飲食習慣,可能會開啟致病基因。健康有百分之六十因素操之在己,適當營養、保養與休養,是健康抗老秘訣。
如何吃最健康?趙強分享一個簡單秘訣,澱粉、肉類、蔬菜、水果與油脂,分別代表從拇指到小指,看看手指長度,就知道要多攝取蔬菜、水果。
***-----------------------------------------------------------------------*** 
劉育志:淋巴排毒 害人性命
2014/11/01 蘋果日報【刀下人間 劉育志 】「小姐,你左邊乳房有顆腫瘤。」趙醫師一邊移動超音波探頭,一邊說。李小姐大吃一驚:「什麼!那該怎麼辦?」
「應該先做切片送化驗,然後由病理報告來決定往後的治療方式。」趙醫師做了一番說明,希望患者不要過度驚慌,可以按部就班地接受治療。不過當李小姐再次回到門診時,已經是半年後的事情了。
看著螢幕上張牙舞爪的腫瘤,趙醫師皺起眉頭,道:「欸,怎麼會拖到現在?」李小姐默不作聲。
《誇大連癌症都能治》
趙醫師問:「妳有去做切片嗎?」李小姐沒回答,只是急著問:「腫瘤有變小嗎?」
「變小?當然沒有呀,和之前比起來都快兩倍大了。而且現在連淋巴結都有問題。」
「什麼?淋巴結也有?」趙醫師點點頭,指著畫面解釋:「像這種圓滾滾的淋巴結,就是不正常的淋巴結。」
李小姐驚訝地說:「可是,我已經去做淋巴排毒了,怎麼還會……」
講到這裡,趙醫師大概曉得發生了什麼事,便淡淡地問:「所以,這段時間,妳都是去排毒囉?」
李小姐點點頭,道:「人家都說只要把毒素排掉的話,腫瘤就會變小啊……」
相信大家都聽過「淋巴排毒」這玩意兒,支持的人總是講得信誓旦旦,宣稱可以治療便秘、失眠、糖尿病、高血壓等毛病,甚至可以瘦身,連癌症都能不藥而癒,讓人好不心動。但是,在擁抱淋巴排毒之前,務必要先搞清楚「淋巴」到底是什麼東西。
大家都曉得,血液會攜帶氧氣與養分流向全身的微血管,然後這些養分會離開微血管進到組織液中,我們體內的每一個細胞皆浸潤在組織液中接受滋養。這些組織液主要來自於血液,之後會由細小的淋巴管回收,所以淋巴管常被形容為「下水道」。「下水道」這個稱號實在不甚體面,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直覺地認為淋巴管的任務是將「不好的」、「骯髒的」東西帶走,使「排毒之說」不脛而走。
然而,倘若詢問那些主張「淋巴排毒治百病」的人究竟這些淋巴液會流向何方,他們恐怕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按照他們的說法,這些「毒素」是有害的,應該要除之而後快,但是這些被視為「有毒」的淋巴液其實並沒有憑空消失,而是流回我們的靜脈,再度成為血液的一分子,繼續循環全身。
換句話說,淋巴管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調節循環組織液,壓根兒就不是為了「排毒」。況且,淋巴循環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跟按摩、推拿、做操一點兒關係都沒有。指望藉由淋巴循環來瘦身、排毒、治百病終究只是場虛幻的大夢。
「毒素」是個極為含糊攏統卻異常好用的說詞,凡是提到排毒總能說服消費者掏錢買單。不過只要多看幾個慘痛的例子就曉得,會害人性命的恐怕不是淋巴,而是不明就裡的一知半解。
***-----------------------------------------------------------------------*** 
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膽固醇太高 別再怪蛋了 
 摘錄自:2013-07-28 自由電子報【記者/洪素卿】很多人不太敢吃蛋,擔心天天吃蛋,蛋黃裡的膽固醇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不過,最新研究顯示,除了第二型糖尿病患外,一般人攝取雞蛋的多寡與中風等疾病發生率並無相關;營養師則表示,選錯烹調雞蛋的方法,才是真正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原因。
一顆蛋黃就有200毫克膽固醇,這個含量幾乎佔了現代人一天膽固醇攝取總量的2/3,很多人因而不敢吃蛋。不過,吃雞蛋真的會提高血膽固醇嗎?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嗎?最近至少有兩份研究報告的答案都是:「不會!」。
其中一個研究是分析380名青少年的飲食及其體脂肪、血脂肪、血糖、血壓、胰島素濃度等相關心血管危險因子。結果發現,在身體活動程度相同的情況下,青少年日常飲食吃不吃雞蛋不至於影響血脂肪、體脂肪、血壓等。
不只是年輕人吃蛋不用擔心,另一個以16項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每天吃蛋超過一個與每週吃不到一個蛋的人,其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天天吃雞蛋的人中風風險還稍微低一些。不過,每天吃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發生冠心病的風險確實高出許多。
其實,蛋黃中除了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外,還有豐富的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卵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劑,可以讓膽固醇變得更容易被細胞充分利用,減少血液中殘留的膽固醇。
此外,卵磷脂經過消化後,也是身體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成分。而紅肉、內臟和反式脂肪等食物也會影響血膽固醇。
因此,台北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不妨把雞蛋看做是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與餐食中的蛋白質加在一起,不要過量攝取才是重點。
如何才不過量?建議一般成年人一天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一公克,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一天約攝取60公克蛋白質。以魚、肉類來換算,差不多就是8兩(8份);雞蛋一顆(一份)換算約是7克蛋白質。但要記得,白飯、牛奶、蔬菜、黃豆等也都含有蛋白質,如果早餐喝了一杯牛奶或是一杯豆漿,加上每餐都有白飯,那麼魚、肉、蛋、豆加起來,蛋白質別超過6份。
除了蛋白質總量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怎麼吃蛋?李婉萍指出,例如近年早午餐流行,大家常點的歐姆蛋,除了油多,裡面還會加入起司等。至於中式料理中頗受歡迎的烘蛋,裡面的油一樣不少。重要的是,經過高溫烹調後、油脂也容易氧化。
白煮蛋是最健康的吃蛋方式。對於年齡稍長,牙口比較不理想的高齡長者,蛋反而是比較容易入口的蛋白質來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