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食為主的罕薩族 長壽、健康幾乎不生病★吃番茄醬等於吃蟲?真相令網友崩潰研究:茹素者染疫重症率降低逾7成 慈濟證實65歲長者差異更顯著過度加工食品成風潮 重傷民眾健康 ★★★★★★

 

***-----------------------------------------------------------------------***
★長期吃素、不菸酒!驚見3公分大腸息肉 醫曝「1關鍵」降風險
 摘錄自:2024/09/18 TVBS【作者 LIFE生活網 責任編輯 黃若維 報導】你知道長期吃素,也可能會有大腸息肉嗎?吳宗勤醫師在其臉書專頁《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中提到,一名患者長期茹素,不菸、不酒、不檳榔,算是大家心中的健康生活與飲食,但連續三年的糞便潛血陽性,在今年終於鼓起勇氣做大腸鏡,好在只是個近三公分的息肉,沒有變成大腸癌。
長期吃素也可能有大腸息肉
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人大約有25%的機率會出現息肉,男性的風險高於女性,而吸菸、飲酒、不愛吃蔬果的飲食習慣會增加息肉的發生率。此外,醃製食物和過度烹飪的再製品(如素雞、素肉、豆干等)也會提高風險。雖然健康的蔬果飲食和運動習慣能降低息肉的比例,但並不代表完全不會發生息肉或大腸癌。
糞便潛血陽性後應盡早檢查
一般來說,如果糞便潛血測試呈陽性,最好在六個月內接受大腸鏡檢查,否則大腸癌及死亡率會增加。根據國健署的統計,大約50%的糞便潛血陽性患者有大腸息肉,約3%會被診斷為大腸癌。遵循國健署的建議(目前為50歲後每兩年一次糞便篩檢,明年可能調整為45歲後),通常可以早期發現問題,及早治療。最擔心的情況是把糞便潛血誤以為是痔瘡出血,忽視了這個警訊。
腺瘤發現率高,定期篩檢很重要
統計顯示,糞便潛血陽性患者中,有腺瘤的比例接近80%,也就是十個人中有八個可能有大腸腺瘤,另外兩個即使沒有發現息肉,醫師也會擔心是否漏診。因此,病人應該注意糞便形態,定期篩檢,有症狀時提早接受檢查。大腸鏡檢查即使非常仔細,也可能有漏網之魚。
大腸鏡檢查技術已大幅進步
現代的大腸鏡技術進步許多,無痛大腸鏡非常普遍。如果擔心不適,可以選擇由麻醉科醫師執行的舒眠內視鏡,這是一個相對安全且舒適的選擇。如果是有些啤酒肚的男性或女性,其實一般的大腸鏡檢查並不難,也不需要過於害怕,逃避只會延誤治療的時機。
最後吳醫師良心建議,開過婦科手術(包括剖腹產)或重大腹部手術、過瘦、嚴重便秘或容易緊張害羞的患者,可以選擇舒眠內視鏡;而體型較豐滿、平時便軟的男性,可以選擇一般大腸鏡檢查。
***-----------------------------------------------------------------------***

★以素食為主的罕薩族 長壽、健康幾乎不生病
摘錄自:2020/03/24  人間福報【編輯張睿杰整理報導】世界上有各種奇特的民族,更有許多令人驚奇的特徵,例如,位在巴基斯坦西北角的罕薩族(Hunzas)是全世界最健康的民族,巴基斯坦人的平均壽命67歲,在罕薩,100歲還很強壯!因為他們吃新鮮無汙染的食物、呼吸高山空氣、看起來很年輕,幾乎很少人生病。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偶然因旅途迷失闖入罕薩,平靜的河谷之中蜿蜒流轉兩條碧水,簡單悠閒的線條就像出自孩童之手。
人間仙境一般的罕薩,讓希爾頓深深癡狂深情稱其為「香格里拉」,他寫了聞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線》。後來,率隊考察罕薩的英國醫生羅伯特.麥卡森將罕薩族稱為「不生病的民族」。1999年著名的自然健康創始人日本的森下敬一,對129名罕薩百歲老人的身體檢查。他指出,他們體內脂褐素濃度很低,這使得各個器官機能非常年輕,相當於城市中50歲左右的中年人。
罕薩(HUNZAS)在巴基斯坦西北角和帕米爾接壤,是被喜馬拉雅山包圍的地方。罕薩位於海拔2438米的山區,包容在崇山峻嶺之中,長161公里,寬5公里,人口近6萬多人,過去2千多年來,他們幾乎與外界完全隔離,現在已成為西北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人的平均壽命是67歲,然而在罕薩,100歲居然不嫌老而且還很強壯!「人如其食」這句話正是他們保持長壽的祕訣。
《他們不是為了吃而活著 而是為了活而吃》
罕薩人一天是兩餐,豐富的早餐和日落後的晚餐。此外,他們只吃天然的食物:水果、蔬菜、穀物等,沒有任何化學物質或添加劑。
這裡60歲的人有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情,或許我們覺得驚訝,但這都歸功於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
這裡風景如畫,恬靜如詩,人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自給自足,與世無爭,各家各戶長相往來。他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民族,據說在他們的族人裡,9百年都沒人得過癌症。
由於食物和飲水極為天然,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60~70歲根本不叫老人,80~90歲的人仍在田地勞動。罕薩人的平均壽命在100歲以上,罕薩人很少生病而且族裡幾乎沒有癌症、心臟病、血壓異常等慢性疾病。
此外,他們連外貌和體能也都比實際年齡還要來得年輕許多:90多歲的老奶奶看起來只有40~50歲。至今他們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民族。
研究學者表示:罕薩人之所以長壽的原因,主要在於他們以天然蔬果為主的飲食方式。罕薩人幾乎不食用動物性食品,肉類加奶類只占所有卡路里的1.5%。
因為環境缺乏燃料,所以蔬菜多以生食為主,如果他們能改用熟食,將更有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一些毒素將會在高溫下分解,熟食會使他們更長壽!
除了蔬菜和水果(水果以桑椹和杏仁為主),罕薩人在穀類中多食用小麥和小米,並且常與埃及豆、黃豆、大麥和豌豆等一起磨成粉,作為“迦巴帝”食用。在製作的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去除表皮和胚芽,所以這些含有營養的部分都保留在其中。
除了天然蔬果,他們平時飲料則是冰河融化的水,這些水通常也是罕薩人栽培蔬果的好夥伴。罕薩人栽種蔬果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而是以蔬菜屑、落葉等作為堆肥,既無汙染又營養豐富。
每年有2~4個月的時間,罕薩人會暫且放下其他工作,全心全意做杏子汁。目前為止他們還遵循著這個古老的傳統,在杏子未成熟時開始製作。杏子的營養價值很高。
「活在當下,微笑對人」這8個字對於現代的都市人而言,難能可貴,但在罕薩人的世界裡,緊張、壓力、衝突等負面情緒都很少有。沒有自我懷疑,也幾乎沒有相關的精神疾病。他們的世界就跟孩子一樣,活在當下,微笑對人。
***-----------------------------------------------------------------------***
吃番茄醬等於吃蟲?真相令網友崩潰
摘錄自:2018/04/17   三立新聞網【鄉民中心/綜合報導】想過番茄醬、草莓醬等紅色食物,其實都添加了「蟲蟲」嗎?臉書知名插畫粉專《10 Seconds Class – 10秒鐘教室》近日發文分享,其生活中常見的番茄、草莓果醬、口紅、糖果餅乾以及果汁中,都添加由「胭脂蟲」所製成的紅色素,使食品更加鮮紅食慾大開。意外讓不少網友看完後吐翻了。
知名插畫粉專《10 Seconds Class – 10秒鐘教室》日前分享了一篇「紅色天然色素是用蟲做的」的文章指出,「胭脂蟲」是一種常見的紅色天然色素,產於南美洲的胭脂蟲(Cochineal),其體內含有大量紅色血液,磨碎加工後便可成為天然紅色色素,早期多用於染布、繪畫等;現今則多用於食品添加,常廣泛地使用在甜點、番茄醬、草莓醬、餅乾糖果、熱狗、果汁等食品中,同時也可做為美妝用品口紅的原料,適量食用對人體並無害。
另外,原PO也提醒,「胭脂紅」這個天然色素,是以「胭脂蟲」所製成,添加後便屬於「葷食」,茹素的民眾在選用番茄醬、草莓醬等口味製品時,可稍做留意。並表示,市面上仍然有植物性天然紅色素,如「紅麴色素」、「胡蘿蔔色素」等,給素食和不想吃蟲的朋友一個參考依據。
此文章一曝光,讓許多網友紛紛崩潰,直呼「天啊!我吃了多少蟲蟲了」「我不想知道」、「我一直以為是花做成的」,也有人不敢相信「太崩潰了!我要絕食了」、「以後不吃紅色的東西了!」「原來我每天用蟲蟲化妝」。
***--------------------------------------------------------------------------***
 ★研究:茹素者染疫重症率降低逾7成 慈濟證實65歲長者差異更顯著 
摘錄自:2022/10/01   CTWANT【編輯:陳煜濬】台北慈濟營養師侯沂錚的研究團隊,最近展開了一項研究,特別針對茹素長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比例進行回顧,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茹素患者,確實能有效降低重症發生率,而且差異比起其他年齡層尤其顯著,這項研究成果目前也已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
其實之前就有英國醫學雜誌曾針對6個歐美國家收集了2884個擁有不同飲食習慣的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素食、海鮮素主義、葷食進行研究,研究發現:茹素者竟然可降低73%的重症比例。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的研究團隊,也基於這項研究進行了一個茹素與降低老年得新冠重症機率的相關研究。而新冠疫情至今,台北慈濟也總共收治了1千7百多位染疫者。
慈濟研究團隊參考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分類標準,將病患分成輕症、中症、重症3組。最後根據邏輯性回歸統計出:茹素的患者中,重症人數都比葷食者明顯降低,尤其在65歲以上的患者差異更顯著。
侯沂錚的研究團隊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是因為飲食對於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極為重要,更與傳染病的風險和嚴重程度有相當的關連性。尤其過去的研究指出,素食營養豐富,其中包括高濃度的多酚、類胡蘿蔔素、纖維素、維生素A、C、E、葉酸、鐵、鉀和鎂等。「茹素飲食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預防高血壓、發炎及氧化壓力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風險。」侯沂錚說可能是這次研究發現茹素者重症發生率較低的主因,將來相關研究也會納入疫苗施打狀況、是否食用營養補充品等因素來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
★過度加工食品成風潮 重傷民眾健康
摘錄自:2022/10/17 網路新聞【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民眾生活型態愈來愈匆忙,餐餐外食更攝取不少「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又簡稱UPF),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失智的風險遽增。另外,出於健康、環保等因素,茹素飲食也蔚為風潮,可惜許多素食加工食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添加劑。
「超加工食品」指的是,除了鹽、糖及油等調味料之外,還加入如香料、人造色素或穩定劑等其他烹飪物質的食材,常見的超加工食品包括碳酸飲料、加工肉品與塗抹醬等都食物,都是超加工食品的一種。
提高罹癌風險
《衛報》報導,根據研究指出,民眾食用超加工食品所攝取的熱量,比起其他食物高上50%左右,除了與過度肥胖有關之外,還會加劇罹患心血管疾病、失智等風險。
國王學院流行病學專家史佩脫克指出,超加工食品的處理過程破壞了食材本身的細胞結構,讓身體能夠異常迅速的吸收,直呼「(超加工食品)就是過度營養的糊狀物」。
專家指出,攝取超加工食品者會增加58%心血管疾病,及52%會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最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1990年後出生的民眾罹患癌症的機率比他們的父母高上不少,其中跟超加工食物脫不了關係。
素食也加工
國王學院營養學專家貝莉則說,儘管已有許多研究與實驗證明超加工食品對人體有害,但此類食品已經是隨處可見,民眾也都習以為常這些食品的味道。
《衛報》報導,近年來,茹素風潮打著「健康」口號而興起,但其中也有不少超加工食品。貝莉舉例說,茹素者常將燕麥奶視為牛奶的替代品,但燕麥奶其實已經破壞了燕麥原本的結構,還添加了一大堆化學添加劑。
目前仍不存在超加工食品的警示標誌,導致民眾可能在飲食時,根本沒有發現到這些東西有許多添加劑。貝莉表示,「飲食習慣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宣導飲食健康、烹飪的重要性,才能讓民眾吃得更健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