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禍首”公佈,多數人搞錯了,甜食:我真是被冤枉的★糖尿病是雙向道!糖尿病可以吃水果,但這3樣真的碰不得★糖尿病控血糖 死亡率升高★夜貓族 當心糖尿病上身★研究曝「睡覺1習慣」超母湯 醫示警:睡眠問題與糖尿病存在緊密關聯★別以為空腹血糖正常 就沒糖尿病★血糖控制差 易釀洗腎命運★每天狂喝飲料 男暴瘦10公斤險丟命★輪班工作 增加糖尿病、肥胖症風險★高壓氧治療 大幅減輕糖尿病足截肢比例★《糖尿病視茫茫》病變…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每天多走45分鐘 可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飲食含精胺酸傷口復原快★白內障多50倍!糖尿病男眼病變 數不出手指頭數目★早餐地雷!燒餅油條恐致糖尿腎病變★糖尿病濫服止痛藥 恐傷腎★割闌尾 糖尿病風險多1倍★糖尿病足 中藥有潛力★★★★
***-----------------------------------------------------------------------***
★男低血糖用餐突「石化」 醫:少見!這情況非常危險(糖尿病話題)
摘錄自:2024/05/05 網路新聞【文:曹岡陽/太報報導】台中一名40多歲江姓男子,前天(5/3)前往南屯區一家知名火雞肉飯店用餐時,正拿起筷子大啖美食之前,店家發現男子確一動也不動,怎麼叫也沒有反應,整個人「石化」,業者嚇壞趕緊報警。醫師表示,低血糖患者恐因身體狀況會出現上述狀況,造成意識改變,若剛好開車或操作機具,非常危險。
台中市第四警分局黎明所警員日前接獲台中南屯區火雞店老闆報案,指在店內用餐的顧客江姓男子,突然全身僵硬、一動也不動。警消抵達時,發現江男直視前方,維持手持筷子的動作,旁人叫喚、拍肩完全沒有反應。救護人員初步檢測,發現江男處於低血糖狀態,於是先對其以補充葡萄糖治療,隨後送醫救治。江男清醒後表示,僅記得自己正準備用餐,但之後就失去意識,等醒來已在醫院,記憶完全空白。
對此情況,亞大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說,低血糖的患者狀況會有心悸、冒冷汗、易怒、癲癇、昏倒、眼前一黑、痙攣,甚至「意識改變」等各種症狀,這樣的狀況已經屬於「木僵」,失去意識、喪失行為能力,是低血糖比較少見的表徵。建議相關患者若有症狀,可以自備方糖、糖果等物品,但患者必須「意識清楚」才能服用。
張育晟也提醒,低血糖的診斷需要主客觀的確認,除了有一些主觀症狀之外,也可透過血糖機快速檢測,如果血液中血糖單位低於65mg/dl,就屬於低血糖狀況,通常馬上補充即可改善。就算健康的人若過度飢餓、賀爾蒙分泌異常、腫瘤造成胰島素分泌過多,也可能會出現類似情況,提醒民眾也要多加注意。
***-----------------------------------------------------------------------***
★糖尿病的“禍首”公佈,多數人搞錯了,甜食:我真是被冤枉的
摘錄自:2020/08/31 網路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我們身體內每一種物質只有保證在合理範圍之內,這樣才能夠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對於保證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幫助。
近年來人們的飲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卻加大了患上富貴病的風險。
糖尿病就是富貴病的一種,體內的血糖持續升高,很容易使得身體受到影響,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血糖越來越不穩定,加大患上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當人在出現高血糖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認為血糖偏高,就是吃了過多的甜食導致的,確實吃甜食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但這也只是其中一種因素,它並不是真正的禍首。醫學上說的"糖"和老百姓說的"糖",是不完全一樣的。醫學上的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單糖和雙糖等。而老百姓平時說的"糖",指的是單糖或雙糖。想要控血糖,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
比如說在生活中常吃的麵條,饅頭,雖然吃起來不甜,但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是非常高的,一旦攝入過多往往就會導致體內的血糖非常不穩定,血糖飆升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不能再去冤枉甜食了。
而如果體內血糖一旦出現偏高的情況,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也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進行調理。吃什麼能調理高血糖?
●紫菜:富含紫菜多糖、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其中紫菜多糖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飯前吃紫菜來降低血糖。
●苦瓜:是一種很好的食材,甘寒,營養豐富。苦瓜含有大量的苦瓜皁苷,對降血糖有很好的作用,這種物質與胰島素有相似的作用,還可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預防併發症。有的人把這種物質製成口服液來治療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經常吃苦瓜對控制血糖有很好的效果,苦瓜的熱量非常低,而且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夠幫助減肥瘦身。。
●肉桂:美中國人體營養中心稱,每天吃一勺肉桂有助於身體更好地將血糖轉化為能量。連續攝入肉桂提取物40天后,糖尿病患者進食後血糖升高不明顯。
●綠茶:研究表明,高脂肪食物、缺少運動、水果蔬菜攝入過少導致的慢性炎症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影響身體利用血糖的能力。綠茶和橙汁富含類黃酮。
●堅果:經常吃堅果的人群心臟病發病率較低,這可能與堅果中含有的三烯生育醇有關。但是堅果的熱量很高,所以一天吃湯匙以上是不合適的。
●魔芋:也是不錯的食物,不僅熱量低,而且含有大量纖維素。魔芋分子量比較大,粘度比較高,在腸道內排洩很慢,能延緩人體對葡萄糖的吸收,對於餐後血糖升高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魔芋還含有葡萄甘露聚糖,對血糖有很好的作用,能增加飽腹感,減輕體重。
●山藥:中的黏滑成分也是由黏蛋白形成的。黏蛋白可以在腸內包裹其他食物,使糖被緩慢吸收。這種作用既能抑制餐後血糖的快速上升,又能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多,使血糖得到更好的調節。山藥還含有鎂和鋅等有效成分,這些成分對胰島素分泌至關重要,還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這些成分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代謝。此外,山藥還含有澱粉酶,澱粉酶是消化糖分的酶,它可使糖不能再積存在血液中。
●桑葉: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中藥,長期以來被用於治療糖尿病。目前,研究發現桑葉中含有豐富的桑葉多糖以及維生素等等營養成分,能夠幫助抑制糖分分解酶的形成,抑制多糖分解為葡萄糖胺,並能有效抑制血糖升高。桑葉不僅能保護胰腺,促進胰島素分泌,還能改善高血壓。因此,桑葉可以用來預防糖尿病。飯前喝桑葉茶可以抑制餐後血糖的升高。
●甘薯葉:中含有胰島素,有利於糖尿病的防治。在香港、日本和歐美一些國家,甘薯葉被認為是“蔬菜皇后”,因為它不僅可以降低血糖,而且還含有大量葉綠素、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等礦物質。
之所以出現體內血糖升高的情況,多半都是與平時的飲食有關係,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學會管住嘴,少吃辛辣刺激或者是油膩的食物,也要少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樣才有助於血糖的穩定,對於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也有一定的幫助,為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希望你別再吃上犯錯。
***-----------------------------------------------------------------------***
★糖尿病是雙向道!糖尿病可以吃水果,但這3樣真的碰不得
摘錄自:2020/09/01 早安健康【尼爾‧柏納德(美國心臟學院院士)】近年來最令人興奮的醫學突破之一,便是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是雙向道。換言之,糖尿病是可能改善的,甚至完全治癒。我們團隊多年研究糖尿病終於發現,傳統「糖尿病飲食法」很在乎攝取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成效卻極為有限,有一種更強大的飲食法效果更佳。
在我們說明原理之前,先來認識糖尿病的成因。許多人都以為吃太多糖才會罹患糖尿病,這種想法絕對可以理解。畢竟糖尿病會有高血糖,怪不得大家以為吃糖會引發糖尿病。醫生和糖尿病患者大多數也這麼想,於是會控制糖尿病患所攝取的糖分,要求糖尿病患少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米飯和麵包,只因為身體消化碳水化合物時會釋放糖分。
此外,醫生也會要求糖尿病患者控制熱量攝取,進而減輕體重。但這些方法幫助不大,並無法讓糖尿病完全治癒。大多數病患還是要開始服藥,進而加強到第二線和第三線藥物。不久之後,甚至開始注射胰島素,劑量一直升高。
革命性的糖尿病新觀念,從肌肉細胞內部出發。研究團隊採用高科技掃描技術,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肌肉細胞內有脂肪粒子。這些脂肪大多是來自食物,況且脂肪在細胞內部累積,讓糖分難以從血液穿越到細胞內。更精確地說,這些脂肪粒子會干擾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從血液護送糖分(葡萄糖)到細胞的激素。研究團隊觀察糖尿病患者的肝臟也有同樣的發現:肝細胞累積脂肪的話,就再也無法從血液正常移除糖分。
胰島素就像是一把鑰匙,附著在肌肉細胞和肝細胞表面的受體上。一旦胰島素「鑰匙」附著在受體上,細胞就知道要讓葡萄糖進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這種身體機制失靈了,罪魁禍首正是細胞內累積的脂肪。打個比方,想像一下,如果有人惡作劇,把口香糖黏在你前門的鎖頭上,你就算有鑰匙也沒有用。
脂肪在你的肌肉細胞和肝細胞累積,就有點類似惡作劇的口香糖,會讓你的胰島素「鑰匙」失靈。就算天然胰島素持續附著在每個細胞的受體上,仍無法打開葡萄糖通往細胞的通道,科學家把這種肌肉堆積脂肪的現象稱為肌內脂質(intramyocellular lipid)。
現在我們就知道解答了!既然脂肪堆積在肌肉細胞和肝細胞,會導致血糖升高,解方就是吃低脂蔬食,蔬食完全沒有動物脂肪。如果把植物油維持在最少量,身體攝取的脂肪會極少,肌肉細胞和肝細胞累積的脂肪也會開始消失。
我的研究團隊受到美國政府的資助,去比較低脂蔬食和傳統糖尿病飲食法(控制熱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結果發現低脂蔬食可以更有效控制血糖
如果你想要親自試試看,我教你作法:首先,按照最前面的減重建議(即使你的體重正常)。換句話說,第一步是吃蔬食,第二步是把攝取的脂肪降到最低,不吃額外的油脂、高脂肪食物、堅果和酪梨,還要多吃高纖食物。只不過糖尿病多了一個步驟:當你選擇麵包或其他內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時,建議挑選比較不會讓血糖升高的,也就是低GI的食物。這裡有四個祕訣:
1.不吃添加糖,直接吃水果。雖然水果是甜的,但不會像糖那樣讓血糖升高。
2.不吃白麵包或小麥做的麵包,改吃黑麥麵包。
3.不吃烤馬鈴薯,改吃地瓜。
4.不吃一般冷的穀物脆片,改吃燕麥粥或純素麥麩薄片。
如果你有糖尿病,你必須諮詢醫護人員,再來調整飲食。當你開始吃蔬食,必須跟醫護人員保持聯繫,因為低脂蔬食可能會讓血糖降得太快。
如果你有在服藥,尤其是胰島素,血糖可能會一時降得太低,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最好先知會醫護人員,讓他們在適當的時機為你減藥。本文摘自《維根飲食.全榖蔬果健康計畫》
***-----------------------------------------------------------------------***
★糖尿病控血糖 死亡率升高
摘錄自: 2008/02/08 東森新聞【編譯王麗娟報導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始終認為,糖尿病患降低血糖,同時可降低死於心臟病的機率。但美國官方衛生機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嚴格控制血糖反而提高死亡率。由於結果出人意外,這項以上萬名中老年第二型糖尿病患為對象的研究,已緊急喊停。(讀者可知道這研究明明是對民眾很有利,但是現在為什麼要喊停呢? 只因為對西藥廠不利,對美國不利,對FDA也不利,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一但被否定,將失去大量的財富,人民的生命怎麼能跟錢財來比,對他們而言,錢財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可知道嗎? 真是太爛了。)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建議,任何病患想換藥使用,均需徵求醫生的意見。目前,研究人員仍不清楚嚴格控制血糖反而提高死亡率的原因。(真是笨啊,答案就在自己說的話中,他們自己都在說嚴格控制血糖是主要原因這句話,請問讀者是誰在嚴格控制血糖呢? 除了使用西藥才可以來嚴格控制血糖,還有誰能呢?)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六日公布的研究發現,將血糖降到正常濃度的一組,死亡人數較血糖控制較不嚴格的一組多出五十四人。這些接受實驗的病患平均參與四年。
上述結果並不代表控制血糖毫無意義。降血糖可減少糖尿病患發生腎臟病、眼盲和截肢等併發症,但新發現顯示,傳統認為把血糖降得越低越好,或血糖應盡量降到正常值的信條,不見得是定律。(這裡在胡說八道,真正會發生腎臟病,眼盲,截肢等問題,是因為西藥引起的,中醫五千年來的文獻中,對於消渴病沒有這種記載的。)
醫學專家對上述結果頗感驚訝。「美國心臟病學院」院長杜夫說:「新發現令人不安與困擾。五十年來,我們一直強調降血糖。」華盛頓大學的糖尿病研究人員赫許表示很難向病患解釋上述研究結果,許多病患嚴格執行飲食控制與用藥多年,很難說服他們放寬對自己的要求。(自己騙人騙了五十年,謊話說了五十年,已經積非成是,這要怪這些在西藥廠中的騙子,現在這些騙子想要說實話卻推託說是很難的事,難道還要繼續再欺騙下去嗎?)
預期「美國糖尿病協會」也會陷入兩難之境,該組織的指導原則至今仍是患者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些協會現在已經知道過去錯了,如果不改,那許多不該死的繼續在死翹翹中,這些笨蛋該怎麼辦呢?)
糖尿病分為先天性的第一型糖尿病和成年後罹患的第二型糖尿病,後者占所有糖尿病的九成五。由於降低血糖理論根深柢固,因此一九九○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中心」與「國家糖尿病、消化、腎臟疾病研究中心」建議作這項糖尿病研究時,完全沒料到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我早就說過西醫的醫學理論是錯的,所以完全沒有出我的意料之外。)
參加研究的對象平均六十二歲,糖尿病史十年,除了高血糖,這些病患可能還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毛病。(西醫對於心臟病與高血壓跟高膽固醇的研究也是錯的,他們其實也已經知道,只是不知該怎麼說出口,真是不誠實。)
研究共分成血糖、膽固醇、高血壓三組。血糖的實驗已停止,其他兩組仍繼續進行。血糖組分成兩個對照組,嚴格執行血糖控制的一組,一天可能施打四到五次胰島素,或一天檢查血糖七到八次,有時還配合藥物使用,將血糖降到儘可能正常,沒想到死亡率還高於血糖控制較不嚴格的對照組。(這裡的另外膽固醇與高血壓二組的研究,也會跟降血糖的一組一樣,得到相反的結果,我保證他們會把自己嚇死。)
研究人員原本懷疑某種藥物或藥物間的交互作用造成這種現象,但經仔細研究分析,已排除這種可能。兩組患者的死亡病例也大多是因為心臟病,而非其他不尋常的死因。這項顛覆性的發現究竟原因為何,有待進一步研究。(造成糖尿病病人因為心臟病而死的主因是因為使用控制血糖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並不是因為血糖高而造成心臟病死亡的。)
評論
中醫五千年來對於消渴病的治療,不但非常明瞭病因跟病症,同時也有許多非常好的中藥來根治它,使用中藥來治療所謂的糖尿病,絕對毫無任何副作用產生,西藥廠開發的降血糖藥物的毒素,長期的累積在人體內,才是真正造成腎臟衰竭與心臟病與截肢等問題,這跟高血糖是無關的,所以我一直在說,使用西藥來降血糖,只會加速病人提早死亡而已,病人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西藥廠製作的降血壓藥物,將比降血糖藥物更壞,讓人更痛苦又更短命,不但無助於預防病人得到中風,反而讓病人更容易得到中風,這種適得其反的結果,出現在許多西藥廠的研究上,高血壓只是其中一個超爛的研究罷了。
膽固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西藥廠卻誤將友人做敵人,利用大量的研究想來證實他們是對的,但是根據我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他們又錯了,他們認為壞膽固醇會導致心臟病發作,事實上卻不是這樣,他們所謂的壞膽固醇,其實是人體抗癌的必要物質,如果太低,人們就更容易會得到癌症,所以你如果相信西藥廠的研究,一直不斷的吃降膽固醇的西藥,那你就是在替自己製造癌症中,所有市面上強調低膽固醇或是沒有膽固醇的食品,大家絕對不要去買,因為會致癌的,這些都跟西藥廠所說的相反,大家不要再相信西藥廠了,這些只會做官商勾結勾當的惡人,必須剷除,人們才會有安和樂利的生活出現。《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夜貓族 當心糖尿病上身
2012/04/17.台灣新生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您是三更半夜不睡覺的夜貓族嗎?如果是的話,當心糖尿病找上門。
新光醫院內分泌科陳雁玲主治醫師提醒,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都會引發「胰島素阻抗」,有可能提高糖尿病的風險。
所謂「胰島素阻抗」並非指胰島素分泌異常,而是指周邊的細胞接受體接受胰島素的作用下降。換句話說,就是身體中的組織、肌肉、細胞無法有效與胰島素產生反應,造成血糖持續偏高的情形。
陳雁玲主治醫師表示,睡眠不足或作息混亂的人,常因為交感神經亢奮,導致壓力荷爾蒙增加,進而影響胰島素的對於周邊細胞的作用。
無獨有偶,美國的一篇研究也顯示,長期的睡眠不足與日夜顛倒容易造成新陳代謝疾病,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美國百翰與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與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與日夜顛倒的人,飲食過後血液中的糖分會有顯著增加。證據顯示,會提高罹患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該篇研究已被刊載於「科學轉譯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陳雁玲主治醫師表示,包含護士、保全等需要熬夜值班的員工都需特別注意新陳代謝,正常建議睡眠一天為六至八小時,因此需要輪班與值大夜班的民眾一定要找時間休息,並避免在晚班吃消夜。
***--------------------------------------------------------------------------***
★研究曝「睡覺1習慣」超母湯 醫示警:睡眠問題與糖尿病存在緊密關聯
摘錄自: 2023-09-27 CTWANT【編輯:林姸君 】有些人睡覺習慣開燈睡,認為這樣比較有安全感,然而此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代謝健康。一項研究發現,開燈睡的受試者隔天血糖數值偏高,顯示產生胰島素阻抗。而許多研究也都顯示,睡眠問題與糖尿病間存在緊密關聯。
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表示,在美國研究中,20位年輕人輪流在漆黑及明亮的臥室中睡覺,照度約是4顆60瓦鎢絲吸頂燈,沒有學校教室那麼亮,但比樓梯間亮一些,結果學者發現,開燈睡覺使受試者隔日服用葡萄糖後的血糖數值偏高,這代表他們產生了胰島素阻抗。
王思恒指出,明亮環境更使受試者的深層睡眠縮短、睡眠時的心跳升高,因此學者推測,夜間光線造成交感神經活性升高(興奮、緊張狀態),改變了睡眠結構,進而影響身體代謝葡萄糖的能力。
王思恒也提到,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問題與糖尿病間存在緊密關聯,改善睡眠品質從確保臥室黑暗涼爽下手,不只提振白天精神,更能保護代謝健康。
***--------------------------------------------------------------------------***
別以為空腹血糖正常 就沒糖尿病
【記者周志祥/中縣報導】 別以為空腹血糖正常就沒有糖尿病!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研究發現:只要任何時間的血糖值超過100mg/d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有高達近六成機會罹患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
14日世界糖尿病日就是要喚醒大眾重視糖尿病。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這項研究,最近在中華民國糖尿病醫學會發表,顛覆只檢查空腹血糖,來作為判斷有無糖尿病的方式。
目前各國研究公認平均有1/3糖尿病患者不知已經罹病,黃怡瓔的研究指出,醫學界慣用只檢查空腹血糖的方式,讓許多人延遲診斷出糖尿病,甚至有延遲七年才診斷出來的個案,這結果等於是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黃怡瓔醫師三年來透過積極篩檢,發現任何時間血糖值大於等於100mg/dl,就進一步檢查葡萄糖耐受及醣化血色素,透過積極篩檢發現,高達59.4%的病患已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註),或前期糖尿病卻毫不自覺,研究數值與過去比較高出近一倍。
這項研究,證實「人人都可能是糖尿病候選人。」的說法,對國人而言,糖尿病除了高血糖外,還常伴隨高血脂、高血壓,這三高慢性病合計引發許多併發症,病人需長期服用藥物,這些就占健保藥費前十大用藥的83%,2009年健保藥費共約1300億,三高病患藥費占了450億,驚人的數字背後,隱藏國人預防觀念的不足。
黃怡瓔醫師特別呼籲:糖尿病高危險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壓、體重過重的患者;年紀大於40歲者;或曾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都應早期積極篩檢並早期預防,才能達到全民防治糖尿病的目標。尤其人人皆應自幼年起建立正確飲食觀念及規律運動,並做好體重控制,才能降低日益增加的糖尿病及其帶來的相關眼睛、腎臟、心血管及神經併發症。2010/11/12 臺灣新生報
***-----------------------------------------------------------------------***
血糖控制差 易釀洗腎命運
摘錄自:2017/03/13 中華日報【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5歲林先生任職物流公司主管, 5年前健檢時發現患糖尿病,糖化血色素比標準範圍稍高,因工作忙,身體未感不適,也就忽略追蹤及就診,最近血糖也一路飆高,出現微蛋白尿,腎功能變差,經求診打長效型胰島素半年後,才逐漸改善。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王威傑指出,林先生 5年前發現糖尿病時,胰島素細胞就已剩下 30%,一開始不以為意,便忽略血糖問題;直到母親因糖尿病引起尿毒累積併腎功能惡化,由醫師建議洗腎,他才猛然驚覺自己也有糖尿病,到醫院查出血糖真的惡化了。
林先生接受建議施打長效型胰島素,一天一針並搭配使用提升胰島素敏感度的口服藥,總算讓蛋白尿數值從 120降回正常值 20,糖化血色素值也從 11.7回到 6.5。
王威傑表示,坊間常流傳「打胰島素治療會上癮又洗腎」這樣的話, 其實這句話是錯的,血糖控制不佳才會造成洗腎。胰島素是不讓糖分在血液中累積的關鍵,血糖高的時候,胰島素會將血液中的糖分降下來轉換成能量;當胰島素開始作用不佳時,身體會自然反應地加速分泌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施打胰島素,不代表病情惡化,更不會上癮,也不會釀成洗腎,補充體內不足的胰島素,可以有效穩定血糖,具護腎作用。
他建議, BMI大於 24、高血壓、一等親罹患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 35 mg/dl或三酸甘油酯大於 250 mg/dl…等高危險群, 40歲以上每 3年篩檢血糖或糖化血色素 1次; 65歲以上則建議每年篩檢 1 次。若出現三多症狀 ( 吃多、喝多、尿多 ),或先前沒檢查過血糖,但突然出現神經病變、視力模糊、蛋白尿、體重減輕、疲倦、容易感染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
***-----------------------------------------------------------------------***
每天狂喝飲料 男暴瘦10公斤險丟命
摘錄自:2018/09/01 三立新聞網【大陸中心/綜合整理】炎炎夏日,許多人喜歡喝冷飲消暑,不過大陸湖北一名40歲程姓男子,每天狂喝3公升的飲料,結果短短一周竟暴瘦10公斤,還出現雙腿痙攣無力的情況,就醫後確診為糖尿病,險些有生命危險。
綜合陸媒報導,程男喜歡喝各種碳酸飲料、高糖分的乳製品,他半夜總是要喝兩瓶解渴,早上起床也要喝一瓶提神,細算下來,一天至少喝了6瓶飲料,將近3公升,導致他雙腿頻頻出現痙攣無力的狀況,體重更在一周內狂掉10公斤。
經家人多番提醒,程男才到內分泌科求診,結果發現他的血糖竟高於正常值5倍,幸好及時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報導指出,糖尿病早期會出現體重快速下降、口渴、乏力等狀況,最近天氣炎熱,不少人喜歡吃冰、喝冷飲消暑,但需注意是否飲用過量,千萬不能用飲料代替水,若是發現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有異,應及時求助醫師。(編輯:鄭餘蓉)
******
摘錄自:2021/02/17 常春月刊【手搖飲是糖尿病元凶! 4大初期症狀...你有嗎?】58歲的王太太,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點心時間,一塊蛋糕、幾片餅乾,再搭配杯手搖飲料就完美。一向沒有運動習慣的她,近來卻發現體重掉了2~3公斤,還以為是喝水量增加使新陳代謝變好,意外減重讓她心情大好。日前,與兒女一同進行健康檢查時,王太太的血液報告中,有不少數字是紅字。最讓她驚訝的是,自己近期的「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狀況,竟是初期糖尿病的病徵。
攝取過多的精製糖,使體內累績過多熱量,除了容易發胖,內臟脂肪的堆積會導致胰島素產生阻抗性,需要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此時,若本身就有胰島素分泌障礙,胰島素分泌不夠,更容易引發糖尿病。
***-----------------------------------------------------------------------***
輪班工作 增加糖尿病、肥胖症風險
摘錄自: 2012/04/12.中廣新聞網【綜合整理】一項研究發現,輪班工作的人,由於缺乏睡眠和睡眠時間錯亂,很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上,他們說,正常睡眠時間的改變,使得身體對體內血糖的控制變得困難。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研究人員對21名健康受試者的生活進行控制,包括他們的飲食和就寢時間。這21名受試者開始先給以晚間十小時的睡眠,然後是連續三週打亂睡眠規律及生理時鐘的安排。他們發現改變睡眠常態對這些受試者身體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些受試者甚至在幾週內就出現了糖尿病的症狀。
研究還顯示,改變正常睡眠時間有增加體重的危險。領導這項研究的巴斯頓醫生說,他們的試驗顯示,處於糖尿病前期狀態的人如果從事顛倒值班工作,那麼他們發展為糖尿病的機率比上正常班的人要高出許多。
***-----------------------------------------------------------------------***
高壓氧治療 大幅減輕糖尿病足截肢比例
摘錄自:2012/04/19中廣新聞【綜合整理】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中心平均一天治療15名以上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和問題傷口的患者,其中就有多位已有嚴重併發症,引起腦血管或腎衰竭而洗腎者,四位一度面臨可能截肢的糖尿病患者現身說法,他們平均患病年齡都在十年以上,其中兩位已有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臟衰竭、眼底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等;有的傷口甚至已深可見骨,但經由高壓氧治療後,雖然有部份腳趾頭不保,但至少得以保全雙足;病患現身說法,對於可以免去截肢之苦感到無比感恩。
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去年治療了上千名病患,其中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就佔了近40%,同時還有多項併發症,高壓氧治療問題傷口的轉機在於提昇組織含氧量,解除缺氧和水腫引起的惡性循環,改善血液循環讓纖維母細胞有足夠營養和氧氣產生大量膠原蛋白,加速傷口癒合,並且促進原生幹細胞由骨髓轉移到缺氧部位,提昇血管和組織再生能力,供應殺菌功能幫助抗生赤到達患部,有效執行殺菌工作,再加上豐富經驗的傷口處理小組,有專業的傷造口師進行處理照護,讓糖尿病足傷口有最佳保護。
******
《糖尿病視茫茫》病變…長期血糖控制不佳
摘錄自:2012/04/28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聽起來似乎與眼睛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剝離,主要與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有關。一旦發生眼病,患者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二十五倍。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江珠影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視網膜水腫,一開始對視力沒有影響,症狀不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發展,會一直滲出;當視網膜小微血管變得脆弱,引發病變,產生點狀出血,之後持續出血,過程中,當產生新生小血管,又發生破裂,嚴重者則可能導致失明。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長期血糖濃度過高、控制差,形成眼睛的微血管增生。根據統計,臨床上大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糖尿病患有這類視網膜病變的問題。整體而言,大部分屬於輕微程度,但少部分長期血糖控制不好者,就可能引發眼睛視網膜病變。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主要由於長期的血糖控制不好,破壞了視網膜的微細血管,而引起視網膜的缺氧,造成眼球纖維化、結痂、出血的現象。視網膜嚴重地缺氧,會導致增生異常的血管,引起視網膜的剝離或出血,此時,視力便會受到嚴重地影響。通常「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初期並沒有特殊的症狀。因此,必須要經過眼疾檢查有無血管的增生或病變,才能及早地發現問題。
陳玫妃表示,還有一類黃斑部疾病;當眼球血流不順暢的時候,易造成黃斑部的水腫,視力會逐漸地膜糊。新生的血管破裂,會造成眼球內的出血,而使得視力急劇地退化、眼前出現黑影晃動的問題,造成眼球內出血及纖維化的組織,也會導致牽扯視網膜的剝離。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於能引起諸多慢性併發症。糖尿病可能引起各種各樣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潰瘍、青光眼、玻璃體積血、視神經病變等,最常見的是視網膜剝離和白內障,而且對視力影響最大。有些患者從未到眼科就診,未積極檢查眼底,直至患者出現視物模糊、眼底出血方到眼科診治,但為時已晚,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後。
羅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剝離的患病率,隨糖尿病病程發展而有所不同。患者視網膜剝離的發生率為百分之二十一至百分之三十六。視網膜剝離發展到最後,會出現新生血管性增殖膜、牽引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終失明。視網膜剝離早期治療效果較好。由於病變損害的不可逆性,預防是最重要的一環。
***-----------------------------------------------------------------------***
★每天多走45分鐘 可控制糖尿病
摘錄自::2008/07/30Yahoo奇摩【記者王萱儀 】英國新堡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含量有個很簡單的方法:每天多走四十五分鐘。(運動一直就是我給糖尿病病患的建議,這是最好的燃燒血糖的方式。)
研究團隊挑選二十位志願者,其中十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在為期八週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他們一個計步器,要求他們每天走超過一萬步(一般人每天的活動量約是六千步),之後研究人員測試後發現,志願者平均多燃燒了兩成的熱量,肌肉內也儲存了更多的糖分。肌肉是糖分主要的儲放倉庫,一旦它們無法好好吸收糖分,糖就會釋放到血液中。(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又主甘味,又主四肢,這種認知在三千年以前就知道了。)
研究人員表示,此法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相當有效,簡單、不用吃藥、也不需上健身房,只要幾週,症狀就能減輕。
***-----------------------------------------------------------------------***
糖尿病患飲食含精胺酸傷口復原快
2012/11/19.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許多糖尿病患者傷口不容易好,常出現慢性傷口,根據統計,糖尿病下肢截肢病患中,有超過八成與足部潰瘍、慢性傷口有關。法國最新研究發現,飲食若含有豐富的精胺酸、脯胺酸,可幫助糖尿病患加速傷口復原。
精胺酸、脯胺酸屬於蛋白質分子,法國研究團隊發現,如果餵食糖尿病病鼠高蛋白飲食,且飲食含有豐富的精胺酸、脯胺酸,病鼠傷口復原速度便大大增加。
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美國生理學-法規、綜合與比較生理學期刊」。研究人員將十八隻糖尿病病鼠分成三組,其中一組採用標準飲食,另一組則採取高蛋白飲食,但沒有特別增加精胺酸、脯胺酸劑量,還有一組除了蛋白質飲食,再加入精胺酸、脯胺酸補充劑。
研究人員收集病鼠傷口組織液做分析,並製造傷口,以觀察病鼠皮膚生長、血管生長與復原狀況。皮膚研究人員也測量病鼠的血糖、胰島素與胺基酸濃度。
研究結果顯示,與採用標準飲食老鼠相比,採用高蛋白飲食老鼠體內氮平衡較佳。其中額外食用精胺酸、脯胺酸補充劑的老鼠長出了較多新生血管。如果傷口長出較多血管,傷口組織便能獲得更多氧氣、養份,復原速度就會比較快。
發炎反應會拖慢傷口復原腳步。研究分析也發現,老鼠如果額外食用精胺酸、脯胺酸,細胞激素刺激會減小,發炎反應也沒有那麼強烈,這些變化都有助傷口復原。
***--------------------------------------------------------------------***
白內障多50倍!糖尿病男眼病變 數不出手指頭數目
2012/11/28.NOWnews【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許多人明知有糖尿病卻不在意,眼科醫師提醒,糖尿病會引起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風險高出一般人50倍以上!臨床就有一名55歲的中年男子,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又不忌口,慢慢的兩眼視力越來越模糊,不但經常認錯人,看報紙很困難,最後甚至連手指頭有幾根都數不出來,就醫只來得及救回左眼,右眼已經失明。
台北康寧醫院眼科主任李文浩表示,這一名男子有糖尿病史已經10多年,卻一直控制不理想,明知有糖尿病,應酬還是葷素不忌,近5年來,視力越來越差,雙眼視力連0.01都不到,只能看到眼前30公分的手動晃影,模糊一片,悔不當初。
可惜就醫太晚,右眼接受白內障手術與青光眼雷射治療之後,還是因為黃斑部結疤與視神經萎縮,完全失明;所幸,左眼經小切口超音波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視力回復為1.0。
李文浩指出,國內糖尿病患者推估至少160萬人,白內障是其中一個在眼科常見的合併症,尤其,臨床上常見才5、60歲的糖尿病患者就開始有白內障,而且在短短4、5年內就會惡化到嚴重程度,可能失明。
根據統計,糖尿病患發生白內障的風險不但是一般人的50倍以上,惡化的速度更是一般人的2倍之快;門診動白內障手術的患者當中,絕大部分都因糖尿病併發症。
李文浩說,罹患糖尿病的白內障患者,因為視網膜出血或黃斑部水腫等眼底病變,通常手術預後效果較差,也不會因為白內障手術而改善,所以治療重點不在白內障,而是治療眼底病變,臨床上就常見有患者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無法有效改善,誤以為「醫師把眼睛開壞了」。
糖尿病患千萬別輕忽眼睛病變的任何小徵兆!李文浩強調,人眼好比照相機,水晶體是鏡頭,而視網膜相當於底片,白內障看東西模模糊糊,通常換個新「鏡頭」就能清晰照相,但若是「底片」出了問題,縱使更換鏡頭也無法拍下好的照片。
***-----------------------------------------------------------------------***
早餐地雷!燒餅油條恐致糖尿腎病變
摘錄自:2014/03/20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新陳代謝科游能俊醫師指出,早餐是三餐中超標最嚴重的一餐,稀飯、燒餅油條、燕麥奶都上榜,且第一名的稀飯,更屬於高升糖食物,常有人吃過量血糖飆升。
此外,一般早餐店常見的夾蛋、火腿的漢堡、三明治,往往以大量油煎,蛋白質份量過多。燒餅油條太油,含反式脂肪酸。奶茶等含糖飲料太甜,牛奶的磷含量偏高,這些都不適合糖尿病腎病變患者。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蔡玲貞理事長建議,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首重飲食控制,掌握四原則:低蛋白(0.6~0.8 克/公斤/天)、低GI(<55)、適量膳食纖維、適量不飽和脂肪酸,飲食控制時也需要適當的油脂,符合患者的營養需求,以有效控制病情。例如,中式早餐可食用蘿蔔糕與豆漿,或肉絲炒米粉與燙青菜等。
糖尿病患1天可以吃2份水果,但楊桃是禁忌,含鉀較高的桃子、哈密瓜、西瓜等瓜果類要少吃;奶茶等含糖飲料太甜,牛奶的磷含量偏高,這些都不適合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至於攝取飲食不當或困難準備的民眾,可以善用腎臟專用營養品,依照營養師設計在餐點中,確保符合患者營養需求。
***-------------------------------------------------------------------***
糖尿病濫服止痛藥 恐傷腎
2014/12/20 蘋果日報【邱俊吉╱台北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公布大型研究發現,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上升、最高增加42%。醫師說,過去已知此藥恐破壞腎功能,而糖尿病人已是腎病高危險群,若又長期用這種藥,對健康威脅更大,國內170萬名糖尿病患切忌亂吃止痛藥。
主導該研究的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醫師指,醫界推估台灣糖尿病患逾170萬人,已知約3萬人同時罹患腎病且須洗腎,約佔國內洗腎者總數45%,顯示糖尿病人也面臨極大洗腎風險,若又長期使用恐加重腎負擔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簡稱NSAIDs),罹患腎病可能性會增加多少,以往無研究釐清,這是首度證實。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說,確有不少糖尿病患,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糖尿病會破壞神經,造成病人身體,尤其雙腿產生酸、麻、刺痛感,且部分患者年紀較大,又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他們會用止痛藥緩解不適,偏偏此症本身已易使腎功能異常,若濫用該藥,得到腎病機會更大。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家勳過去也曾證實,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提高中風機率;他說,此藥不是不能用,但須謹慎使用,由於這種藥有處方箋、也有在坊間藥局也買得到的指示用藥,呼籲民眾勿自行購買、使用。
服非類固醇止痛藥注意事項★.此藥恐破壞腎功能、造成消化道出血、提高中風風險,甚至導致勃起功能障礙、聽力受損★.此藥有不可取代性,如肝病患者因不能服用從肝臟代謝的「普拿疼」,得使用此藥,但須謹慎★.已用此藥者切忌自行停藥,未用此藥者則勿自行使用★.研究指糖尿病患若長期用藥,罹腎病的風險可增42%,病患若發現處方有此藥,應詢問醫師 ★資料來源:許志成醫師、杜思德醫師、張家勳醫師
***-----------------------------------------------------------------------***
割闌尾 糖尿病風險多1倍
2015/07/11 蘋果日報【邱俊吉╱台北報導】國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割除闌尾(俗稱盲腸)的患者,3年內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將提高45%至1.28倍,且此趨勢在40至64歲的熟齡族更明顯;醫師說,罹患糖尿病前期通常沒有症狀,但此時身體免疫力已受影響,若又暴飲暴食就可能爆發闌尾炎,因此闌尾炎可視為糖尿病的警示燈,尤其熟齡族,一旦闌尾出問題,也要注意內分泌健康。
該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大醫院、國泰醫院的醫師共同進行,第一作者、北醫附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昨說,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於2000至2009年,隨機選取18歲以上共100萬人病歷,從中選出因闌尾炎等疾病曾接受割闌尾手術的5200多名患者,另選沒動此手術者2.6萬人,分析兩組人發生糖尿病情形。
《術後3年恐罹病》
結果發現,年齡若小於65歲,一旦割闌尾,術後3年內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沒動手術者高出45%; 若屬40歲以上至64歲者,風險又增加2個百分點、達47%;而闌尾若嚴重發炎到破裂、穿孔,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最大,將提高1.28倍。
《研究登國際期刊》
魏柏立指出,闌尾炎多數發生在20至30歲的年輕人,40歲以上較少見,研究團隊推論,這些割闌尾後得糖尿病的人,可能在動手術前就已是糖尿病前期患者,雖無症狀,但身體免疫力已受影響,細微血管的循環也變差,一旦暴飲暴食便可能爆發闌尾炎。此研究成果日前已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英國外科學》。
《切除腸道易誘發》
內分泌專家、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現已知某些腸道荷爾蒙如果分泌不足,將引起糖尿病,而闌尾本身雖不會分泌腸道荷爾蒙,但是若發炎太嚴重,恐破壞腸道功能,或導致部分腸道切除,這都可能使腸道荷爾蒙減量,誘發糖尿病。
但汐止國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說,闌尾位於大腸、小腸交界處,醫界推論屬人類退化器官,完全沒有消化功能,以往從無文獻指其與糖尿病有關。
《防治糖尿病注意事項》
●養成定時定量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致血糖急速竄升。
●控制體重,少吃高油、高糖食物,因肥胖會使糖分代謝力下降,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
●患者運動有助肌肉代謝血糖,但不宜太激烈。
●規律使用血糖機。
●患者若合併高血壓或高血脂時,服藥應遵從醫囑,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加劇病情。(資料來源:魏柏立醫師、楊瑞能醫師、杜思德醫師)
***-----------------------------------------------------------------------***
摘錄自:2005/11/19 網路資料【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醫案】我一位病人65歲,她使用降血糖口服藥片五年,之後因為無法控制血糖,於是西醫給她胰島素控制,經過15年後,又失去控制,雙腳麻痛,冰冷。同時間她的一位多年的鄰居也是使用胰島素控制,這鄰居是位〝西醫迷〞信者,結果20年後現在使用再多的計量還是無法控制住血糖,目前已經全身浮腫,無法下床,已經無計可施,正考慮準備後事,這就是西醫藥治療的結果。
而她知道西醫藥無效於是來找我診治,她在一年前因為我要求停止使用胰島素後,到今日為止體重已經下降75磅,而她的血糖因為使用胰島素太久,已經造成胰臟功能煺化,所以即使吃中藥在治療時,她的血糖仍然在350~400之間,但是她的雙腳每天熱呼呼的,精神大好,睡眠安穩,此病人一點也不害怕血糖仍高,因為她的鄰居就是一個證據,它證明了病人就算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到頭來仍然是無法控制,只有等待死亡。
加上在10/27日美國晨間新聞報導說現在西醫自己都證實這降血糖藥片跟胰島素會導致心臟病跟中風的機率遠大於高血糖造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約兩倍,也就是說你的高血糖不見得會引起心臟病跟中風,但是你使用的降血糖藥片跟胰島素,是肯定會讓你得到心臟病與中風的。
當她知道這訊息後,她更肯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所以她毫無畏懼,從不因為她的血糖仍高而擔心害怕。西醫學非常差勁,病沒治好還製造問題!他們一直說過胖會引起心臟病與中風,結果事實上病人會過胖卻是因為吃西藥控制血糖以後才產生的問題,所以這西藥的禍害真是無法計數。
***--------------------------------------------------------------------------***
★糖尿病足 中藥有潛力
摘錄自:2002/07/13 網路新聞 【陳恆民/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糖尿病患者,最怕身上出現傷口。一來是因為傷口容易感染;二來是傷口一旦出現,往往遷延日久,難以癒合。所以,一般醫師都會囑咐病患要穿襪子,最好再穿上合適的鞋子,並且時常檢視自己的雙腳,察看是否有傷口的出現。
因為傷口最常發生在足部,因而有了「糖尿病足」這個名詞。此病的發生,並不一定具有明顯的外傷病史,很多的病人,不知不覺的,腳上就出現了傷口,令人相當困擾。
目前西醫在治療上,採取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如阿斯匹林,並輔以外部清瘡換藥治療,再視感染的有無,以決定是否加 入抗生素。對於快速漫延無法控制的傷口,須以截肢的方式處理。傷口的形成,與周邊神經病變及血管病變最為相關。而周邊神 經病變的發生,除了高血糖所誘發的代謝異常,就以缺血所致神經細胞失養性病變為主。由此可知,血管病變所導致組織缺血,實為此病之主要因素。
糖尿病所引發之血管病變,可以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大血管病變,這一類即為大家所熟知之血管動脈硬化;第二類為小 血管病變,它是因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缺失,使血管無法正常擴張以供應組織之需求所致。針對前者,我們可以外科手術方式,採 血管繞道手術,將血液送到缺血的組織。但對於後者,則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再說,臨床上這兩種血管病變,幾乎是一併發生。所以我們常可以看到有些病人,即使接受了血管繞道手術的治療,糖尿病足依然發生。
傳統中醫雖然沒這些微觀的觀察記載,但是透過對症狀的治療,累積了相當有價值的治療經驗。根據糖尿病足發病的機理, 它屬於中醫學裡血瘀的範疇。治療上,以活血化瘀為其主要方式。在目前的中藥研究中,可以發現,中藥是透過各種不同層面,來治療血瘀症問題。
其中某些藥物具有類似coumadin或阿斯匹林的抗凝作用。這其中包括大家所熟悉的當歸、丹參、川七等。另外有一些藥物,如山梔子,甚至可以使失能的血管內皮細胞恢復功能,此現象著實令人振奮。
另外在一些複方的臨床實驗報告中,對於周邊血液灌流的改善,及糖尿病足傷口的癒合,乃至感染的預防,皆有顯著的效 果。這些初步的成果,讓我們深深覺得,中藥對於糖尿病足的治療,似乎潛力雄厚。不過筆者必須特別強調,無論以何種方式治 療,良好的血糖控制,仍是最基本的步驟,尤其針對小血管病變,此點更為重要。只有血糖控制得當,其它的治療才能發揮效果。病患千萬不要貿然停掉原本使用之降血糖藥物,一旦如此,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可不慎。
評論
中藥對於任何的傷口恢復 , 皆有很好的效果 , 不單是「糖尿病足」至於上篇論及不要停止使用降血糖藥 ,這是一個大問題 , 就是因為病患使用降血糖的西藥而造成大量的血糖累積在雙腳上 , 因此而破壞血管以及血液的循環 , 才會有傷口不易愈合的現象 , 君不見西醫每次要病患取手上一滴血 , 來查血糖多高 , 從未有西醫要病人取腳指上一滴血 , 來查血糖的 , 就是因為降血糖藥只能降上半身的血糖 , 無法降下半身的血糖 .
舉例來說明 , 比如有一人 , 其驗血得知血糖為300 , 經服用降血糖藥後 , 血糖降低到100 ,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 , 實際上少掉的200仍然在身體裡 , "按照物質不滅定律" 去掉的血糖會停留在下身 , 結果腳指取得的一滴血中血糖是500 , 如與手指上的加起來就是600 , 除以2就是300 , 也就是說血糖根本沒有變
由於過多的血糖停留在腳中 , 日子久了以後 , 就形成「糖尿病足」, 西醫不承認是西藥製造出來的問題 , 諸君只要稍微細想一下 , 為什麼只有糖尿病有此現象呢 ? 每見病人開始使用降血糖藥物之後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生了 , 許多糖尿病患者採用節食法自行控制血糖 , 就完全沒有此問題呢 ? 前總統 經國先生就是因此而死亡 , 他就是迷信西醫而造成此一結果的 .
--------------------------------------------------------------------------
治療與預防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必須要知道此病由何而來 , 實際上糖尿病是因為喜歡吃消夜而引發的疾病 , 由於吃消夜之後隨即就寢 , 食物還在胃裡時 , 人體就進入睡眠狀態 , 結果使胃的消化減緩 , 而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久 , 因而使得糖份分泌過多 , 進入血液中 , 日積月累下來 , 就是糖尿病 , 過去人云"富貴病"就是以前只有有錢人才吃消夜的 , 現在人們富裕了 , 吃消夜是很平常的事 , 故糖尿病患目前逐年增加中。至於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 最好用中藥的方式 , 也就是採用最自然的方法是最好 , 如多運動 , 多吃蔬果 , 保持心理健康 , 少吃根莖類的植物 , 至於米飯麵類 ,倒是無妨 , 遠離甜點及消夜 . 日久自然就會痊癒了。《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