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患動動腦延緩惡化成效不輸藥★失智症十大警訊資訊★失智症患者常置身危險中 家人應注意★健忘、失智怎麼分? 醫師一招辨分明★銀髮族多走路可遠離失智症!★防癡呆 注意維生素攝取★莓果 延緩大腦退化★銀髮族3高上身 易誘發失智症★ 防老年癡呆最佳組合★老年癡呆 可能跟汽車廢氣有關★降血壓藥防失智 風險減半★ 研究:老人吃太鹹 小心變癡呆★成年人沉迷電視也不行 研究:易失智★早發性失智症 多與遺傳有關★耳朵背易癡呆 重度失聰高達五倍★研究顯示吃魚有助對抗癡呆症★失憶症的原因★★★★★★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腦袋三年不用易「腦殘」
摘錄自: 2014/10/30 網路新聞【社會中心/綜合報導】記憶力不好、常常說錯話、失言口誤、情緒容易失控,若你有這些毛病,當心你已經「腦殘」!精神科醫師陳家駒今天說,遠離腦殘要天天用腦;彰化老翁割臉毀容女友顯示,老翁的腦沒有洽當使用,產生嫉妒、不尊重生命、情緒失控。
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陳家駒受訪表示,一般人只會用到2%腦,有98%是沒有開發,除睡眠時間外,隨時都會用到腦,透過主動學習與閱讀過程,能提高腦使用的比例,是防止大腦退化的最佳方法。此外,也要固腦護腦,讓腦部發揮功能。如果一個人停止學習三年至五年之後,大腦退化的幅度,將會顯而易見。
彰化79歲黃姓老翁因懷疑女友在外另結新歡,29日凌晨拿繩子綁住祝姓女友雙手,手持水果刀割下祝女的嘴巴、耳朵及鼻子。
陳家駒說,腦若長期缺乏保養,會讓記憶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判斷力失常、情緒管理失靈、行為異常。老翁的行為顯示腦部沒有洽當使用,造成情緒失控、衝動等行為出現。
陳家駒指出,從出生後,每天就多一個細胞,若不用就會荒廢,腦部發展巔峰是20歲左右,學習期可到80歲,不過人只有一個腦,常常要用,才能維持生命、生活、生存;若腦神經損壞,則幾乎無法修復,需預先隨時用心關注保護,維持功能運作及不斷發展。
***-----------------------------------------------------------------------***
★失智患動動腦延緩惡化成效不輸藥
科學家團隊,從1997年開始長達10年觀察5198名男性和2192名女性,報告指出:「認知功能下降在中年階段已經相當明顯。」報告定義的中年為45歲至49歲。大腦最早從45歲就開始退化,而非一般認定的60歲,老化的大腦裡,會出現一種阻礙神經元活動的物質,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較弱,神經原本身發送訊號的速度也會愈來愈慢,這是老人容易忘記事情的原因,在找到老年性失憶的兇手之後,說不定有一天科學家可以找出逆轉這個過程的辦法。
醫師提醒,若發現家中長輩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的洗澡、如廁、穿衣無法獨力完成、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無法獨自購物,甚至個性改變如本來外向個性變的退縮,本來溫順情緒變得易怒,疑心變重、開創性及主動性降低等,很可能代表已出現早期失智症徵兆。失智症病程從早期記憶力喪失,複雜工作難以執行,逐漸進展至日常生活功能退化,終致行動、吞嚥困難,而終日臥床,應早期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
研究團隊表示於生活中採地中海飲食、多運動、多社會參與及每天花兩小時做動腦活動(玩拼圖、打保齡球、做點園藝工作、唱唱歌),努力維持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失智症惡化速度會比光靠吃藥控制的患者更慢。
有二十位失智症患者都住在護理之家,研究人員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十人,其中一組接受正規治療,服用抗失智症藥物,並參與護理之家各項活動。另一組除了吃藥、參與護理之家活動外,每天也花兩小時接受團體治療,一周六天,他們剛開始會唱歌、互相分享心事,然後會去進行一些活動,像打保齡球、玩拼字遊戲等。然後研究人員追蹤患者失智症病情變化。結果發現,有參與動腦活動的患者病情可持續十二個月不惡化。
全世界還沒有治療阿玆海默症的藥。醫學界所提供的,也只是延緩它發病的時間而已。那麼,究竟要如何預防?我特別歸納了一些心得,供「老年人」參酌:
飲食方面:每天多吃有抗氧化成份的蔬果,如菠菜、花椰菜、地瓜等,可降低發病率;每天吃一個蘋果,可減緩發病時程;天天吃莓果、肉桂,可活化腦細胞;喝巧克力及咖啡,可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多吃咖哩,有助維護記億力;多吃堅果,可防治老年失智;每天2~3顆魚油,失智率可下降20~40%;此外,多攝取維他命E,多喝綠茶、紅茶、醋及少量紅酒,也有助於智力的保鍵。
作息方面:每天運動、充足睡眠、釋放壓力、避免「三高」、肥胖,並宜戒煙。
訓練方面:常動腦(打牌、玩智力遊戲等)、練記憶(如背誦詩詞等)、時常「另闢蹊徑」(走不同的路回家)、單腳直立(站越久越能防止老化)、溶入社會(讓腦力正常運作)。
中國中醫科學院曾針對「小續命湯」進行研究,分析哪些藥物對腦血管或腦力退化有幫助?發現從唐宋時期就記載的這藥方,可能對腦力幫助與改善末稍血液循環,減緩微血管壁的退化,強化組織間電解質等的穿透性有幫助。使血液中的營養較易到達末稍組織,減緩腦力的退化與改善腦中風後受損的腦組織。2011/08/08 摘錄自:網路新聞
******
失智症十大警訊資訊
【消基會提供/台北報導】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所發布,關於失智症的十大警訊包含:1、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9、個性改變;10、活動及開創力喪失。
舉例來說,假使家中的長者原本擅長料理,從前上市場總能買到新鮮又漂亮的魚,可是最近挑回來的魚卻不再新鮮,而他還是堅持自己買到最新鮮的魚,那麼家人就必須多關注了。又如原本熱衷於社區活動的長者,近期變得不愛參加活動,甚至都不出門,這時身旁的人也必須多關心長者的狀況。以下是「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民眾可透過AD-8量表自我測試,若以前無以上問題,但近年有超過2項的改變,就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診療。若進一步檢查並沒有發現異狀,提醒民眾仍然要努力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且定期再追蹤。
如何降低失智風險?
1、多運動:2、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深海魚及橄欖油)不僅可降低失智風險,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方法。3、預防失智症無須花大錢買維他命與魚油,這些在目前醫學研究上預防失智之證據力尚不足,採取地中海飲食即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相對風險也下降約7成。4、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多動腦、多社會參與。包含讀報、出外聽演講、烹飪、插花、縫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若能每天回想一整天所發生的事情,抽取當天的記憶,經過整理由文字記錄下來即是簡單又有幫助的方法。年齡越是增長越是需要多活動使自己更活化、更年輕。例如可以擔任志工,幫助別人也可降低失智風險,或者參加宗教活動,使年長者不僅擁有社交互動機會更有信仰作為心靈依靠。5、鼓勵高齡者下棋、打麻將,唯,切忌坐太久,至少1~2個小時必須起身走動,也避免賭錢。6、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如三高、肥胖、頭部外傷、抽菸以及憂鬱,這些「避凶」要訣也是一般遠離疾病的方法。 2013/01/09.台灣新生報
******
很多人都知道,閱讀可以有效對抗失智症。但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仁澤表示,這要看閱讀的內容而定,通常要會引發思考的內容才有效果。如推理小說,或是介紹知識的節目都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如果您只是看看漫畫、言情小說,或只是看看肥皂連續劇,可能對預防失智症沒甚麼幫助。
菠菜、胡蘿蔔、芭樂、柑橘類食物多含有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營養素,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輕度失智症患者血液中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濃度偏低。研究認為,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也許能保護大腦,預防失智症症狀。 此外,葉酸與維他命B12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營養素,年輕時多補充也有助於預防。摘錄自:2012/04/09台灣新生報
***--------------------------------------------------------------------***
失智症患者常置身危險中 家人應注意
(優活健康網沈俐萱/綜合報導) 失智症起因於腦部神經元的退化,短期記憶喪失是失智症共通的症狀,也就是說病患容易忘記剛剛所做或所說過的事,而一再地問同樣的問題或是同一件事重複做,無形中常置身於危險中,像是忘記關瓦斯、熄滅火爐等,更有人則因為無法正確辨識地理位置及方向,常常在外面走失或是忘記自己的房間在哪裡。失智長者他們的心智年齡退化到 1-5歲,初期只是會忘記剛才吃過飯,現又吵著要吃;末期會因吞嚥困難,造成營養不足,致發燒感染、肺炎而死亡。
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國瑋說,失智症病人在病程變化中,若能有家人的積極參與,幫助病人減少非必要的傷害,治療上就容易減緩病程,許多事情要需要家人多關心、注意,像是常規藥物要交由家人保管,因為病人會容易忘記自己到底有沒有吃藥,而吃了重複的藥,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像是有的病人因此而服用了雙倍劑量的降血糖,導致病人失去意識產生危害。
另外洪國瑋醫師也補充,盡量讓病人有晝夜的規律,白天則盡量保持病人清醒,因為很多失智症病人在因睡眠不足或是因身體的病痛之下容易導致認知功能快速惡化,且也要幫助病人維持日常生活,對病人多採取正面態度,減少照護者自身的情緒反應,此外家中擺設盡量不要更動,因為病人對於環境的熟悉感因為失智症的關係會相對的減低,讓病人對環境產生熟悉感能避免病人產生不安感。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與法國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65歲以上老人,若有15年以上的服用安眠藥習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會提高5成。安眠藥中的成分能利用轉換腦內訊息傳遞方式,而達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不過同時也干擾腦內的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此為控制失智症機率的主要物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多比亞斯(Tobias Kurth)教授表示,安眠藥在解決睡眠問題上確實有其效用,但背後隱藏的副作用也必須更加小心。
最後洪國瑋醫師說,由於失智症是一個持續逐漸變差的過程,有時候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進展,定期回診追蹤多與醫師討論或是由醫師更改失智症患者的用藥以配合當前狀況,可以增進患者與家人的生活品質。當然,失智症還是越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會更好。2012/04/08
***-----------------------------------------------------------------------***
健忘、失智怎麼分? 醫師一招辨分明
摘錄自:2017/07/10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年紀大難免忘東忘西,但你分得清楚究竟是健忘,還是失智嗎?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許多人常將健忘與失智搞混,也不懂得如何分辨。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而與老年相關的精神疾病也隨之增加,其中以失智症最為嚴重,由於失智症患者,會發生認知功能障礙,而且日常生活功能逐漸退化,嚴重甚至無法照顧自己。
胡朝榮主任舉例,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退化型失智症,病灶位於腦部記憶中樞的海馬迴,平均病程約8至10年,雖然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癒,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夠有效延緩病程惡化。
不過,胡朝榮主任表示,一般人經常將上了年紀的正常老化健忘,與失智長者的記憶衰退搞混。正常老化的健忘,偶爾出現忘東忘西的情形,忘記的事情只要靜靜回想或旁人提醒,幾乎都可以將記憶再找回來,並不會因為記憶不好,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
反之,失智症的記憶衰退為持續性、漸進性,患者會完全忘記曾經歷過的事情,即使經提醒也無法想起,一開始從記憶衰退,之後對時間、地點及人物,都可能辨識出現問題,隨著病情更加惡化,當腦部各區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時,就可能做出無法理解的事,最後出現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況。
***--------------------------------------------------------------------------***
★ 銀髮族多走路可遠離失智症!
摘錄自:2004/09/21網路新聞【綜合報導】運動有助於提升腦部健康,老少皆然。今年8月甫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運動量越多、大腦皮質厚度越高。受試者運動強度和大腦皮質厚度有關,運動量越多的人、大腦皮質厚度越厚,而皮質厚度被認為和腦部健康有關;更令人振奮的是,70歲以上長者只要從事輕度運動,例如每天步行15分鐘或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就可能對大腦產生明顯的正面影響。
維吉尼亞大學一項以兩千多位71到93歲亞洲裔老人為對象的研究顯示,每天走路四百公尺的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機率,比每天走路超過三公里的人,高了將近一倍。可見運動量越多,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機率就越低。
從預防失智症的角度來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從事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例如每天快走或爬山30分鐘、一周5天,如果每次30分鐘負擔太重,也可以拆成早中晚各10分鐘,只要感覺微喘的強度即可;如選擇慢跑這類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則每周75分鐘就足夠。
波士頓醫院類似的研究也顯示,老年婦女每個星期緩步走一個半小時,可以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機率,特別驚人的是研究顯示,一個星期做幾個小時的體能運動,比方說走路六個小時,可以讓老年婦女的認知能力,比同年齡的人,年輕好幾歲,不只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都有助於預防老年性的心理機能退化。
******
◆ 按照中醫的理論腎主腦 , 管記憶 , 因此傷腎就一定傷腦 , 一定傷害記憶 , 中醫關於失去記憶的案例都是由於腦部受到外傷造成的 , 自1960年之後西方新藥不斷上市 , 所有的西藥都傷害腎臟是故得到失憶症 ,停止吃西藥與維他命、保健食品 , 多吃古方補髓丹來強腎記憶就會恢復
***-----------------------------------------------------------------------***
預防阿茲海默症 注意維生素攝取
想預防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痴呆症)嗎?除了多閱讀、下棋、動腦袋外,還可以藉由食物來防止。BBC報導指出,食物中豐富的維生素、魚類擁有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不僅可以防止大腦萎縮,還可以讓人提振精神,而常吃的蛋糕、速食、油炸食物等加工食品與人造奶油中所含的反式脂肪則會加速腦部萎縮。可見飲食的確與老年失智症有關。
根據BBC報導,美國醫學專家曾分析104位平均年齡87歲的健康老人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結果發現,健康老人的血液中,擁有較多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B、C、D和E,且他們的思緒清晰,反應能力也較好,患者身上則分析出有較多的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加工食品,包括蛋糕、油炸食物及餅乾等食物。)
美國奧勒崗衛生科學大學研究員也掃描了42位測試者的大腦。結果發現,血液中擁有較多Omega-3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B群、C、D、E含量較高的人,腦容量高於較少攝取這些營養素的受訪者,容量最多可超出三七%。在記憶力與思考能力的得分,前者得分也比後者高。食物中,Omega 3主要從魚類(魚油)中獲得,而維生素B群以及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維生素C、E則來自水果和蔬菜。而反式脂肪則多見於加工食品、蛋糕、餅乾、油炸食物等。
研究報告主要撰寫人波曼博士(Gene Bowman)說,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可以藉由調整飲食,延緩腦部萎縮趨勢,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與記憶力。英國老年失智症研究中心建議,除了均衡的飲食,中老年人還要搭配規律運動,並控制血壓與膽固醇,才能長保心智清明。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醫學教授喬治·波特克科斯教授強調,人體需要鐵質,但過量的鐵質沉積造成氧化壓力,影響腦部神經細胞的運作,進一步提高失智症的風險。人體一天的鐵質建議攝取量為18毫克。3盎司生蠔約有10.2毫克的鐵質。2011/12/31摘錄自:網路新聞
******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 防老年失智 日服維生素B群
2011/09/15 中國時報.【楊明暐/綜合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發現,每天服用一顆維他命B群藥丸,能顯著減緩老年人記憶衰退的情況,甚至能預防老人失智症。
研究人員對二百七十名罹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七十歲以上老人進行實驗,讓他們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B群(B6、B12、葉酸)。新療法鎖定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這種人體內自然產生的胺基酸,到年老時會達到較高濃度,從而傷害血管內層,並導致腦部萎縮,增加罹患老人失智症及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
維生素B群能降低血液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受試的老人有一半服用含有極高劑量的維生素B群藥丸,其他則服用安慰劑。在為期一年的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時而對老人進行記憶測驗,讓他們去記十二個單字,廿分鐘後再問他們還記得幾個。 一年後,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同半胱胺酸」含量偏高的老人,服用維生素B群的人在記憶測驗中答對的比例,要比服用安慰劑的人高七○%。而「同半胱胺酸」含量低於平均值的老人,服用維生素B群或安慰劑,差異並不大。腦部掃描的結果也顯示,服用維生素B群的老人,腦部萎縮平均減少三○%,在「同半胱胺酸」含量高的老人中,腦部萎縮更減少五○%。
腦部萎縮與老人失智症初期的記憶力衰退有相當關聯。領導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德嘉格(Celeste de Jager)博士說,這項實驗「確切」顯示服用維生素B群是防止心智衰退的好辦法。研究人員將於明年在英國展開一項全面性實驗,以確定這種療法是否真能延緩老人失智症和其他智力衰退疾病發生。
******
防癡呆 維生素E有效
(中央社台北14日電)日前荷蘭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多吃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助於降低罹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新華社報導,大腦容易受氧化影響而損傷,損傷累積可能導致老人癡呆症,而維生素E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多攝取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可有助於保護大腦,減少患老人癡呆症的風險。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學醫學中心,對5395名荷蘭人進行了平均9.6年的追蹤研究。在1990年至1993年間針對55歲以上的對象進行研究。
由研究對象的飲食訊息顯示,他們主要透過飲食攝取4種抗氧化劑—維生素E、維生素C、β-胡蘿蔔素以及類黃酮。維生素E的主要食物是黃油、葵花籽油、豆油、蛋黃醬等。維生素C來源是橙子、獼猴桃、柚子、花椰菜等。β-胡蘿蔔素則來自胡蘿蔔、菠菜、番茄等。類黃酮主要來自茶、洋蔥、蘋果和胡蘿蔔。
研究發現,排除影響研究結果的潛在基因後,攝取維生素E最多的研究對像(每天18.5毫克)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比攝取維生素E最少的對象(每天9毫克)低25%。對患早老性癡呆症的風險也有類似的效果。但研究未發現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和類黃酮的攝取量與老年癡呆症患病風險之間具有相關性。2010/07/14
******
鋅是許多蛋白質、核酸合成酶的成分,能促進細胞的更新,增強免疫功能,與心、腦的脈硬化有密切關係,鋅主要分布在大腦松果體部份,人體缺鋅時會影響腦部海馬迴,海馬迴參與學習、記憶、情緒等能力;因此,適量補充鋅可強化記憶力、延緩腦的衰老。
***-----------------------------------------------------------------------***
莓果 延緩大腦退化
摘錄自:2012/04/27【中央社華盛頓26日法新電】美國研究今天指出,攝取許多藍莓與草莓的女性,因老化造成的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會比攝取較少的女性慢。藍莓、草莓等莓果類富含類黃酮素。
研究人員在1976年至2001年間,就1萬6000多名70歲以上女性的健康習慣進行定期問卷調查,發現攝取最多莓類的女性,能延緩認知功能下降長達2.5年。
研究發表在「神經學年報」(Annals of Neurology)。
麻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暨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醫師迪沃爾(ElizabethDevore)說:「我們首次提供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莓果類有助延緩年長女性的認知退化進程。」
類黃酮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莓果類、蘋果、柑橘類水果、茶、紅酒與洋蔥都含有這項成分,先前研究已顯示類黃酮素能降低心臟疾病、糖尿病與癌症風險。
***--------------------------------------------------------------------***
銀髮族3高上身 易誘發失智症
摘錄自:2011/07/12中央社【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12日電】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美鵑,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銀髮族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病史,就會提高未來失智症發生率」相關臨床研究統計,提醒高齡化社會應重視預防,民眾應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71歲柑仔店江姓老闆娘,最近1個月頭暈目眩、走路不穩,記憶力嚴重減退,經常重複叫貨,重複找錢給顧客,叫錯孫子的名,找不到回家的路,經醫生診斷她是患了老人失智症。江姓老婦患有高血壓11年及糖尿病3年,但飲食控制不佳,愛吃甜食,導致血糖及血壓經常飆升,才誘發阿茲海默症。
周美鵑表示,阿茲海默症又稱老年失智症,雖被歸類為大腦退化性疾病,但近年醫學證據顯示,血管性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和頸動脈血管硬化等,均為阿茲海默症發生危險因子。臨床研究發現,中壯年擁有愈多血管性危險因子,老年患阿茲海默症機會就愈高。小中風會使阿茲海默症病情加重,造成退化速度加快。她表示,從年輕就開始控制及預防3高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有助預防或治療老年失智症發生。
周美鵑說,研究發現,中年收縮壓高於160毫米汞柱,或總膽固醇濃度大於250mg/dl者,老年得阿茲海默症危險性是健康人的2.3及2.1倍;若兩者皆有,危險性會增加至3.5倍。此外,糖尿病患者得失智症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1.5至2倍;糖尿病患者得到血管性失智症是正常人2至2.5倍。
她建議,糖尿病、腎臟疾病、中風、心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的患者,須將血壓控制在 130/80毫米汞柱;糖尿病患者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0至120 mg/dl、飯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80mg/dl、糖化血色素控制到7%以下。如此才會減少未來誘發失智症的機率。
***-----------------------------------------------------------------------***
防老年癡呆最佳組合 茶、咖啡、堅果、運動
2010/07/16中廣新聞網【國際中心/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老年癡呆症發病率逐漸上升。英國「每日郵報」綜合了各國多項有關研究結果,找出了「喝茶+喝咖啡+吃核桃+常運動+曬太陽」,是防止老年癡呆症的完美組合。
夏威夷國際老年癡呆症大會上宣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一杯茶或咖啡,有助防止老年癡呆症,因為這兩種飲料都可以使記憶喪失危險下降40%。
而紐約州立發育障礙基礎研究所完成的實驗研究發現,堅果類食物可極大程度改善實驗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吃核桃對人類有相同的作用,因此有助降低老年癡呆症危險。
除了飲食之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有助降低老年癡呆危險。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高爾夫和慢跑等中等強度運動可使早老年癡呆危險減少40%。他們建議,老年人每週5次,每次30分鐘的高爾夫、快走或跑步機運動,可有效防止老年癡呆症。
而英國科學家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缺少維生素D的老人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危險增加5倍。研究人員建議,為了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老人除了常吃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和雞蛋之外,更重要的是經常曬太陽。日本的一項研究曾發現,透過核磁共振成像觀察到咀嚼的動作可以刺激腦內海馬細胞的活動信號增強。因此,常嚼口香糖是一種不增加進食量、又能刺激海馬細胞功能的好方法,對預防老年失智或是腦部退化有幫助。
******
睡太少、睡不好 容易導致老人痴呆
不管上班族或是學生,往往都會晚睡早起,導致睡眠時間太短。根據美國的研究發現,如果睡眠的時間太少、睡眠品質太差,都有可能會導致日後記憶快速下降,容易引發老人癡呆症。華盛頓大學的(Washington University)Yo-El Ju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時間短,或是睡眠品質不好,會造成腦中類澱粉蛋白(Amyloid)堆積,而這些類澱粉蛋白的異常堆積已被證實跟阿茲海默症有關。
研究人員找了100位年齡介於45到80歲的受試者,觀察他們14天的睡眠情形,並且檢測他們腦中是否有類澱粉蛋白的異常堆積。結果發現到那些睡眠品質較差,或是睡眠時間太短的人,體內的類澱粉蛋白會產生異常堆積,特別是那些沒有辦法一覺到天亮,常常會中途醒來的人,類澱粉蛋白會增加得更快。
Yo-El Ju醫師表示,動物實驗中早已發現到,睡眠不好會導致類澱粉蛋白的快速累積,現在則發現到人類也是一樣,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其中的機轉是什麼,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睡眠對人體來說很重要,所以想辦法讓自己睡得好、睡得夠久,才有辦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2012/02/19 優活健康網
***--------------------------------------------------------------------***
老年癡呆 可能跟汽車廢氣有關
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汽車排放的廢氣,有可能和老年癡呆有關。
德國海茵大學環境醫學研究院,以399位年齡在68歲到79歲之間、且居住同一地點至少二十年沒有搬過家的女性為對象,研究發現,住得愈接近公路的人,上了年紀,記憶力以及認知能力減退的問題就愈嚴重。
研究人員用空氣中懸浮微粒監測數值,估計研究對象居住環境污染的程度,動物實驗發現,懸浮微粒會從肺部轉移到神經系統,導致發炎以及腦損傷。而腦部以及神經發炎,會引發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帕金森氏症,都屬於退化性疾病。
2010/01/04 中廣新聞
而英國科學家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缺少維生素D的老人罹患老年癡呆症的危險增加5倍。研究人員建議,為了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老人除了常吃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和雞蛋之外,更重要的是經常曬太陽。2010/07/16 中廣新聞
***--------------------------------------------------------------------***
降血壓藥防失智 風險減半
【諶悠文╱綜合報導】醫界已知高血壓與老年失智症(阿滋海默氏症)有密切關聯,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更顯示,常用的降血壓藥物「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和「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ACE-I)可大幅降低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ARB效果尤其卓著,降低風險達五十%。
布里斯托大學團隊針對英國六十歲以上、近六萬名正在治療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服用這兩種降血壓藥的人,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比例明顯較低,罹患另一種常見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的機率也低二五%。相關論文發表在《老年失智症期刊》。根據研究,服用ARB者風險降低五三%,服用ACE-I則減少二四%。服用其他血壓藥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和利尿劑,保護效果就沒有這麼顯著。過去多項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罹患老年失智症和血管性失智症的機率高於一般人。
ARB和ACE-I藉抑制抑制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達到降血壓效果,醫師經常開給五十五歲以下的患者服用。學者推斷,兩種藥物會阻斷血管張力素的作用,讓腦部較不易出現類澱粉蛋白沉積,後者是老年失智症主要病因。 2011.10.20 中國時報
***--------------------------------------------------------------------***
研究:老人吃太鹹 小心變癡呆
摘錄自:2011/08/27 網路新聞【台灣醒報記者鍾禎祥台北報導】加拿大一份研究發現,鈉攝取過多的老年人,認知功能容易退化,得到老人癡呆症的機率也會提升。國泰醫院營養師張斯蘭提醒,重口味容易攝取過多鈉外,一些加工食品如果乾、牛肉乾等,也含有非常多的鈉。
該研究針對三年內共1200位67至84歲的老人進行調查,在腰圍、整體飲食、有無糖尿病等條件相同的狀況下,每天鈉攝取量較高者,在認知測試中表現較差,得到老人癡呆的風險大大提升。
張斯蘭表示,鈉的攝入主要來源是食物,尤其是食鹽,受飲食精緻化影響,國人吃東西的口味越來越重,所以攝取過量鈉的人也越來越多。
張斯蘭說,過去醫學界普遍認同鈉攝取量過高,容易造成血壓過高和腎臟疾病,但也有研究報告指出鈉攝取過多會影響骨骼和心臟健康。此外,她也提醒,很多食物吃起來不鹹,卻有高量的鈉,像黑醋、雞湯塊或果乾、牛肉乾等加工食品。
負責調查的Kunin-Lunenfeld研究室臨時主任Carol Greenwood表示,這是歷來首次對鈉和認知能力關係的研究,該論文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Neurobiology of Aging》。
***-------------------------------------------------------------------***
成年人沉迷電視也不行 研究:易失智
摘錄自:2015/12/03 法新社【法新社邁阿密2日電】 今天1份追蹤超過3000人、長達25年的研究顯示,成年後看太多電視,可能導致年長失智。
根據研究報告,成年初期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經過一段時間,出現認知障礙問題,為活動較多且較少看電視的人的兩倍。
這份研究追蹤3247名成人,他們在18到30歲期間,加入這份後來刊載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Psychiatry)的研究。
科學家在25年後,利用3種測試,包含大腦處理速度、執行功能與口語記憶,對他們的認知功能進行了解。
結果發現,不好動且看大量電視的人,與大腦處理速度緩慢以及執行功能變差有關連性。研究指出,「行動力最差的實驗參與者(最不好動且看最多電視),認知功能表現最差。」(譯者:中央社許湘欣)
***-----------------------------------------------------------------------***
早發性失智症 多與遺傳有關
摘錄自:2017/11/10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整理】早發性失智症又稱年輕型失智症,指65歲以前發病的患者,由於正值壯年,往往是家庭重要支柱,一旦生病,被迫退出職場,對於家庭影響重大。
早發性失智症以早發型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多與遺傳有關,統計早發性失智症者下一代約有50%機率罹患失智症,建議有早發性失智家族史者考慮接受基因檢測,及早因應。
另外,頭部外傷、中風也可能是早發性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平日需控制三高,以防罹患血管型失智症。
根據臨床觀察,老年失智者平均發病5至9年後臥床,但早發性失智者退化較老年失智者更快,照顧需花更多心力和時間。
若已經確診早發性失智症,要多動腦,像是閱讀、參與社區活動,增加與人的互動。另外適當運動、提升體能,有助刺激腦部,延緩惡化。(諮詢╱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 整理╱張益華)
***--------------------------------------------------------------------------***
★耳朵背易癡呆 重度失聰高達五倍
更新日期:2011/02/16 【中央社紐約15日路透電】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聽力差的人有較高的比例隨著年紀漸長而演變成痴呆,這結果對廣泛使用助聽器可遏止痴呆症期待升高。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外科醫師佛朗克‧林(FrankLin)及同僚研究逾600名男女結果顯示,聽力愈差,罹患痴呆風險愈高。
佛朗克‧林說:「是否聽力受損就會演變成痴呆症?絕對不是!但風險是否增加?當然!」
綜合來說,參與研究對象中,有9%在研究期間發展成某種程度的痴呆,多是阿茲海默症。「神經學檔案」(ArchivesofNeu-rology)刊出的這篇報告指出,聽力輕度減退的人演變成痴呆症機率,即使排除年齡及其他因素影響後,仍較聽力正常者機率幾乎倍增。
中度聽力喪失的那些人,罹患機率則高3倍,而嚴重聽力喪失者則高出5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聽力減退使老年人更難因應心理功能衰退的處境,或者造成的社交孤立及寂寞助長罹患痴呆。
評論
看到西醫直到現在才出現這種研究,已經可以證明西醫學差中醫學有五千年以上,中醫認為腎主記憶,腎又主耳,也就是聽力,腎又主骨,所以按照中醫的理論,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主管聽力、記憶、骨質等,西醫至今才明白聽力跟記憶有關而已,實在有待再加強知識。《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
***--------------------------------------------------------------------------***
★研究顯示吃魚有助對抗癡呆症
摘錄自:2008/02/24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顏伶如舊金山十日專電】 神經科學誌(Archives Of Neurololy)今天報導,根據最新出爐的醫學研究,每週固定至少吃一次魚類,將有助於減少身體老化對人腦造成的影響,對於對抗癡呆症的發生具有幫助。
根據芝加哥的洛許大學醫學中心發表在神經科學誌一項時間長達六年的醫學研究報告,魚類當中所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在過去的實驗中已經證明具有增強腦部功能、降低中風機率等優點,一般人如果隨著年齡的增加能夠固定吃魚的話,對於保護腦部健康也是具有相當好的功效。
洛許大學醫學中心這項報告指出,每週固定至少吃魚一次的人,相較於吃魚量較少的人,每年心智功能退化的機率減少了百分之十到十三左右。
評論
中醫認為肺主腥,因為魚是腥味,而肺是腎之母,中醫認為虛則補其母,所以魚對腎臟幫助很大,腎主腦,因為髓由腎生,而腦為髓海,這出自黃帝內經,所以魚當然可以補腦,這對中醫而言是早就知道的事,而西醫到現在還在研究,由此可知,西醫差中醫有數千年的差距是肯定的. 如果西醫都懂些中醫學,就不會出現這研究了.
結論是: 請上面的專家們多多做些中醫不知道的研究,我們中醫千年以前就已經知道的學問,請不用浪費時間去研究了,多此一舉.真笨啊!!!閉門造車中.《美國佛州漢唐中醫 倪海廈醫師評論》
***-----------------------------------------------------------------------***
失憶症的原因.
摘錄自:2003/10/28 聯合新聞網 【記者修淑芬/台北報導】依失智症的盛行率估算,到了民國125年,台灣將有38萬的失智人口。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一般民眾多以為失智症屬於老年人的專利,其實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非自然的老化現象;台灣臨床上就曾經發現才30多歲的年輕人罹患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上午舉辦「傾聽失智症者心路歷程」演講。會中邀請來自澳洲的失智症病友克麗絲汀.布萊登(Christine Bryden)分享其罹患失智後的生命抗爭史。布萊登是在46歲的壯年期,因出現頭痛、思緒不穩、失去方向感等症狀後,經腦部斷層掃描後證實罹患失智症,且是失智症當中最罕見的額顳葉型失智症。
榮總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表示,這類失智症患者普遍有年輕化的表現。臨床上的好發年紀在35歲到75歲之間,不過一般多在50歲以後發病,且有20到40%的人是因為有家族史,出現早期記憶力衰退、個性改變、言語困難等症狀。
劉秀枝表示,額顳葉型失智症相當少見,約占10%。失智症是一種病,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也與年齡的關係不大,約有5%是因為遺傳。【版主按:不是老化現象,所以是人為因素所致】
失智症約有三種大類型,病因不明,目前醫療技術尚難痊癒,經治療後僅約三分之一的病人病情可獲控制。
至於臨床表現各有不同,但共通症狀會有記憶力衰退、合併任何一種大腦功能的退化,如邏輯判斷、空間感或算數、言語能力退化,且嚴重影響到工作生活能力。
劉秀枝指出,民眾一般多認知到的失智症是阿茲海默症,它占了失智症中的60%,65歲以上老人約2到4%易罹患此病。但臨床研究也發現,當中有5%的30歲到40歲左右壯年人是因家族史而罹病。
另外,失智症類型中,20到30%屬於血管性失智症,多為有多次腦中風的患者;另10到20%則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缺乏維生素B12、甲狀腺功能降低等導致。
評論
諸君請看此篇報導 , 此西醫有模有樣的討論失憶症 , 結果是不知道原因 , 我告訴諸位 , 她當然不知道原因的 , 因為她就是製造失憶症的主要原因 , 所有的西藥都傷害腎臟 , 按照中醫的理論腎主腦 , 管記憶 , 因此傷腎就一定傷腦 , 一定傷害記憶的 , 中醫數千年來所有關於失去記憶的案例都是由於腦部受到外傷造成的 , 根本上老人痴呆症就不存在的 , 自1980年以後記憶衰退現象一直出現就是因為自1960年之後西方新藥不斷上市 , 醫師亂開處方 , 病人亂服西藥 , 近年來毒品氾濫成災 , 又是雪上加霜 , 當然會有失憶 症出現 , 所謂遺傳根本是教育遺傳 , 見父母吃西藥子女沒警戒心隨之吃西藥 , 是故父母得到失憶症 , 而子女也一樣得到 , 絕對不是身體上基因遺傳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