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蚊子太毒!女舞者被叮後昏迷 醒來發現「四肢全沒了」★9歲童遭蚊子奪命 隨爸媽到這國探親被叮咬釀器官衰竭慘死 ★太恐怖!蚊子叮一口 婦人抓破傷口、腳爛險截肢★上廁所被蚊子叮!男抓到破皮淌血長膿包 趕緊上醫院★ 蚊子傳播茲卡病毒誘發小頭畸形 巴西勸人民暫別生孩生★只因「蚊子叮咬」!少年巴西探親身體不適 送醫不治身亡★蚊子年殺72萬人 最危險動物★野放「種蚊」抑制登革熱?巴西防疫出奇招★★★★★
***-----------------------------------------------------------------------***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 疾管署揭2種傳播登革熱病媒蚊
摘錄自:2023-07-12 CTWANT【編輯:陳煜濬】隨著夏季氣溫不斷飆升,偶爾還會伴隨午後雷陣雨,登革熱疫情也持續升溫,國內上周更新增125例本土個案,台南就占8成以上。對此,疾管署也提醒,在山區非常常見且咬人很痛的「小黑蚊」並不是蚊子,也不會傳播登革熱,真正會傳染登革熱疫情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台灣每到夏季,伴隨著午後雷陣雨和颱風,總是容易讓白線斑蚊、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孳生,尤其南部更常成為登革熱重災區。對此,疾管署也發布了一系列消息,教導民眾如何辨別病媒蚊、有效清潔環境及避免病媒蚊孳生。
疾管署指出,臺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人會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且病媒蚊叮咬處於可傳染期之登革熱病人後,亦會被病毒感染,此被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則造成社區中的傳播。
其中「白線斑蚊」分布於全台海拔1900公尺以下的區域,棲息習性以戶外為主,偏好地點為植被多的環境,由於北、中、南都有白線斑蚊的蹤跡,因此無論在哪都可能被傳染,民眾在戶外活動時,務必注意防蚊措施。
至於「埃及斑蚊」,則主要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近年監測顯示並無向北擴散的跡象,棲息習性則是容易進入室內,且吸血時「非常靈敏」,因此就算不出門,也可能感染登革熱,造成在家中活動時間較長的小孩與長者,更容易透過埃及斑蚊感染登革熱,且長者還容易發展成重症。
對於病媒蚊如何防治?疾管署則特別提醒民眾,務必落實防蚊「3不措施」,消滅病媒蚊,遠離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的威脅,以確保你我的健康。首先是清除家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例如貯水桶、水缸、花瓶、花盆、水盤、廢輪胎、空瓶、空罐等等;接著就是不讓蚊子進入屋內,包括設置紗窗、紗門,並經常檢查補修,或是在室內點燃蚊香驅蚊、噴灑殺蟲劑或置放電蚊燈。
最後當然就是不讓蚊子叮咬,尤其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至5時為斑蚊叮咬的2個高峰期,請儘量避免到戶外樹蔭、草叢等陰暗處所逗留。出門時也請穿著淡色的長袖衣褲,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膏)。睡覺時也可以懸掛蚊帳,減少遭受蚊子叮咬的機會。
至於現在非常常見的「小黑蚊」是否為病媒蚊的一種?疾管署則解釋,其實小黑蚊不是蚊子,而是名叫「臺灣鋏蠓」的吸血昆蟲,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小黑蚊會傳播任何疾病。而小黑蚊常常出現的高峰期,大約落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之間,雖然沒有傳播疾病的疑慮,但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常常出沒的範圍則是樹蔭下、走廊、涼亭、庭院及廟口、遊樂場等處,雌蟲會在交配後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等待吸血,與蚊子的習性、種類完全不同。
***-----------------------------------------------------------------------***
★這蚊子太毒!女舞者被叮後昏迷 醒來發現「四肢全沒了」
摘錄自:2023-03-27 CTWANT【編輯:朱冠宇】只是被蚊子叮,竟陷入昏迷還必須截去四肢才能保命。英國35歲舞者蒂蒙(Tatiana Timon)基於對尊巴舞(Zumba)的熱愛,遠赴安哥拉學習,卻在返國後出現嚴重瘧疾症狀,最後因為引發敗血症而截肢。
據《鏡報》報導,蒂蒙從非洲回國後不久,就出現發燒症狀且異常虛弱,連走到洗手間都辦不到,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罹患瘧疾與出現併發症,病情更在幾小時內急轉直下。醫師在她陷入昏迷及出現敗血症情況下,作出截去四肢的艱難決定。
蒂蒙透露,她在意識朦朧之際看見一把大鋸子,便察覺手腳可能不保,因此清醒時「我知道我出了什麼事」。但等四周親友及醫護人員解釋後,蒂蒙才發現當時狀況有多糟糕,醫師宣布命危、工作室聯絡她的父親,並支付從西印度洋的留尼旺島飛到倫敦費用,好讓他能見女兒最後一面。
蒂蒙坦言,自己當初太在意新冠肺炎,卻忽視安哥拉的瘧疾而沒服用抗瘧疾藥物,且手術後一段時間才真正發現生活變得有多艱難,簽名、接電話這種小事都做不到。儘管必須重新學習與適應生活,她仍積極甚至用戲謔自己的方式來面對,「我不喜歡壓力,發生了就要處理它」。
***-----------------------------------------------------------------------***
★9歲童遭蚊子奪命 隨爸媽到這國探親被叮咬釀器官衰竭慘死
摘錄自:2022/09/02 CTWANT【編輯:甘仲豪 】進入9月,雖然有颱風來襲,不過天氣依舊炎熱,仍蚊蟲出沒的季節,若被蚊蟲叮咬,千萬不要忽視,以免釀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先前在大陸有一名張姓男子在釣魚時,腿部被蚊子咬了10多個包,沒想到,腿部腫脹、高燒不退,被診斷出是膿毒症,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所幸保住一命。未料在菲律賓,有一名來自澳洲的9歲男童,與家人前往當地度假時,因為被蚊子叮咬,不幸感染登革熱,結果出現登革休克症候群,最後因器官衰竭死亡。
綜合澳洲媒體報導,來自澳洲西部哈維小鎮的9歲男童普爾加達斯(Glenn Pulgadas)前陣子和雙親格倫(Glenn)、瑞札(Ryza)赴菲律賓探訪親戚,但在8月12日被蚊子叮咬後,突然全身感到不適並就醫。
普爾加達斯的身體狀況在接下來兩週加劇惡化,甚至有高燒、頭痛、腹痛、流鼻血和嘔吐等症狀,醫生證實,他是出現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所謂的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症狀如突發性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不明紅疹或出血,或出現噁心、嘔吐等,若發病後3至5天有腹部疼痛或擠壓疼痛並持續性嘔吐、呼吸困難、流鼻血或是牙齦出血、嗜睡或躁動不安等警示症狀,就必須盡速就醫。
登革休克症候群的患者,死亡率高達 44%,這是登革熱流行地區的民眾不得不去注意的問題,在澳洲就讀小學3年級的普爾加達斯,原先是個充滿愛心的聰明孩子,個性活潑,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不過他在病發後入住加護病房期間器官衰竭,最終在8月25日不幸離世。
***-----------------------------------------------------------------------***
★太恐怖!蚊子叮一口 婦人抓破傷口、腳爛險截肢
摘錄自:2019/03/31 三立新聞網【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台中77歲黃奶奶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日前因腳趾被蚊子叮咬,她不慎抓破紅腫處,演變成壞死性筋膜炎,另名85歲湯奶奶患有高血壓,因不慎抓傷皮膚,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由於難忍傷口腫痛不得不就醫,兩人經檢查後,都確診為下肢動脈阻塞所致,透過導管手術打通,傷口順利恢復,異口同聲說:感謝醫師保住我的腿!
湯奶奶表示,自己因患有高血壓,曾經做過兩次心導管手術,因冬天腿部皮膚乾燥龜裂,沒想到造成細菌侵入,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起初不以為意,但因左腿紅腫熱痛嚴重、高燒不退,家人緊急將她送往急診,先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治療效果有限,進一步檢查發現左側膝蓋以下血管阻塞,經打通下肢血管後,阿嬤腿部感染症狀改善,才能順利行走。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指出,許多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因血管功能不佳,當下肢出現傷口時,往往渾然不覺,致使傷口久不癒合,加上多數長者忍痛功力一流,直到出現患部腫痛等症狀時,才願意赴醫接受傷口清創,對於這類患者,術後若觀察到患部組織循環不佳時,都會轉介心臟科醫師評估檢查,並安排進一步治療,整個過程往往耗時費力,對患者和家屬都是一大考驗。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則強調,上述兩位患者透過踝肱血壓指數(小腿相對於上臂的血壓比值),下肢動脈血管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動脈嚴重阻塞,導致下肢循環不良,才會使得傷口難以癒合,經安排「周邊動脈血管成型術」,打通血管後,兩人總算不必再為血管阻塞所苦,恢復原有生活品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提醒,對於下肢嚴重缺血的患者,當出現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狀況時,勢必須透過血管繞道手術治療,所以建議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務必按時服藥、定期回診追蹤,若肢體出現傷口時千萬不可輕忽,一定要妥善照護,若等到傷口潰爛腫痛時,後續治療和照護恐更加困難。
******
★上廁所被蚊子叮!男抓到破皮淌血長膿包 趕緊上醫院
摘錄自:2017/09/10 中天必POTV【YUNGNI.WU】蚊蟲叮咬都可能要了一個人的命。大陸浙江杭州一名24歲男子,日前上廁所時被蚊子叮咬,而位置恰好在肛門附近,由於被叮咬處實在太癢,讓小黃忍不住去抓,不慎抓破周圍的皮膚,當時小黃也未多加留意,過了一段時間後,傷口始終未癒合變膿包,每日還會流一斤的血水,由於傷口太痛,甚至無法直坐。
小黃見事態嚴重,趕緊至醫院治療,而到院時他已呈現昏迷狀態,醫師在蚊蟲叮咬處,發現了一個長達13公分的膿包,隨即幫他安排驗血,驚見他的血糖高達28.8,可能是糖尿病危急症「酮症酸中毒」,若再晚一點就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由於小黃重達100公斤,且家族有糖尿病病史,但他對此渾然不知,家人也未想過,小黃會這麼早就得病,而引發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兇手,就是叮咬他的蚊子,由於他本身胰臟功能較差,其母親先前還做紅糖桂圓給他吃,才會導致叮咬處感染更加嚴重,所幸治療後,他病情已轉為穩定。
***-----------------------------------------------------------------------***
蚊子傳播茲卡病毒誘發小頭畸形 巴西勸人民暫別生孩生
摘錄自:2015/12/24 ETtoday【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巴西衛生部門最近發出一項異乎尋常的建議:因為一種由蚊子傳播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肆虐及迅速蔓延,衛生部告誡國民、尤其在該國東北部正有意生下一兒半女者,暫時不宜懷孕。
衛生部官員發現,「茲卡病毒」可能跟新生嬰兒的「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病例激增有關。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導致腦部發育不良。
受到上述病症打擊最嚴重的是伯南布哥州(Pernambuco state)。奧斯瓦爾多克魯斯醫院Oswaldo Cruz Hospital)兒科傳染病學家羅查(Angela Rocha)說:「孕婦可能在懷孕或生產過程中傳染給胎兒。要不要懷孕生寶寶屬於個人決定,但在疫情獲得控制之前,我們建議這些地區內的家庭最好晚一點再生。」
今年至目前為止,巴西20個州(巴西共有27個州)共接到超過2400個似「小頭畸形症」疑似病例,相較去年的147個,飆升幅度驚人。醫生們目前正在研究29個相關的嬰兒死亡案例。茲卡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病媒蚊為熱帶地區的埃及斑蚊,這種病媒蚊也會傳播登革熱、屈公病與黃熱病。專家警告,亞洲也不可輕忽,有登革熱和屈公病的地方,恐怕就逃不過茲卡病毒。
「小頭畸形症」可導致初生嬰兒頭部異常細小,通常會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發育問題,絕大多數病童的智能與發展會受到影響,有時候更會造成嬰兒早夭,還有積水性無腦和死胎。巴西已有6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僅僅在伯南布哥州即收到超過900宗病例報告。「茲卡病毒」是1940年代首度在非洲烏干達茲卡森林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2014年,智利出現該本土首次病例,1952年在烏干達與坦尚尼亞發現人類病例後。病毒的擴散一發不可收拾,橫掃中、南美洲。
***-----------------------------------------------------------------------***
★只因「蚊子叮咬」!少年巴西探親身體不適 送醫不治身亡
摘錄自:2023-08-02 CTWANT【編輯:林則澄】義大利烏迪內(Udine)一名14歲少年,6月去巴西帕拉州(Pará)探親,結果身體被蚊子叮咬導致疼痛,後遭送醫宣告不治。雖然他的確切死因尚未公布,但因巴西位於熱帶氣候,尤其雨林周遭的蚊子,會向人類傳播包括登革熱和瘧疾等疾病,因此不少打算前往當地的遊客,都會被建議注射或服用抗瘧疾藥物。
根據《每日鏡報》報導,14歲的馬修(Matteo Chieu)連續2年趁著暑假,陪同母親回到巴西薩利諾波利斯(Salinópolis)探親。不料,此次他在當地因被一隻蚊子叮咬,皮膚開始紅腫、疼痛,接著身體越發不適,送醫急救卻仍不見好轉。
之後父親羅伯托(Roberto)得知來龍去脈,立刻放下位於烏迪內省 (Provincia di Udine)托爾梅佐(Tolmezzo)的鞋店生意,搭機飛往巴西。不幸的是,馬修的病情急轉直下,7月28日便在雙親的陪伴之下不治身亡。
雖然馬修的確切死因尚未公布,但因巴西地處熱帶氣候,東北部更被大塊雨林覆蓋,周遭的蚊子會向人類傳播包括茲卡病毒、登革熱、黃熱病和瘧疾等疾病,因此不少準備前往當地的遊客,臨行之際都會被建議注射或服用抗瘧疾藥物。
***-----------------------------------------------------------------------***
蚊子年殺72萬人 最危險動物
2014/05/01 蘋果日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張渝萍╱綜合外電報導】世上最危險的動物不是兇狠的獅子、嗜血的鯊魚,而是蚊子!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日前公布最致命動物排行榜,竟由體形小、無尖牙的蚊子居冠,每年估計有72.5萬人死於被蚊子叮咬感染的相關疾病;第二名為人類、每年被蛇害死的約有5萬人,排行第3,第4到第15依序是狗、舌蠅、獵蝽、淡水蝸牛、蛔蟲、條蟲、鱷魚、河馬、大象、獅子、狼和常被電影渲染成殺人巨獸的鯊魚,每年令10人致死,在排行榜15種動物中居尾。
《今日美國報》報導,比爾蓋茲(Bill Gates)上周五在部落格發表文章,引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農組織、鱷魚攻擊資訊網等資料統計,世上最危險的15種致命動物中,蚊子居榜首、其次是人類,每年有47.5萬人因戰爭、謀殺等人為原因致死;蛇類排第三、狗類排第四,第五名由舌蠅、獵蝽及淡水蝸牛並列。
比爾蓋茲指蚊子會傳遞瘧疾、登革熱、黃熱病、腦炎等致命的疾病,其中9成的死亡病例都在非洲,7成7的死者年紀都在6歲以下;其中瘧疾造成每年60萬人喪命,約2億人生病,並間接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他說電視頻道只有「鯊魚周」卻沒有「蚊子周」,其實找出對抗蚊子方式,即可救人無數。
他的文中也指,狗類的危險處在於傳染狂犬病,而舌蠅會藉著吸血將寄生蟲帶入人體,淡水蝸牛會傳遞血吸蟲,獵會傳播查加斯氏病,中南美洲約有7、8百萬人感染此病。
至於鱷魚每年致1000人死亡,獅子與大象每年各造成100死,而狼和鯊魚每年各造成10死,這些兇猛野獸的威脅,並不像多數人想像的高。
******
野放「種蚊」抑制登革熱?巴西防疫出奇招
2014/09/26 蘋果日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巴西是全世界登革熱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光是過去5年就有320萬起病例,導致800人死亡。現在當地研究人員打算「野放」更多的蚊子,去抑制疫情。但這些可不是普通的蚊子,而是已經注入可抑制登革熱病菌「好蚊子」。
研究人員每周都會前往里約熱內盧放生「好蚊子」,因為牠們體內擁有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可以像疫苗一樣有效阻止登革熱病毒在蚊子間傳播,而且對人類無害。研究團隊相信,這些「好蚊子」經自然繁衍後,能有效降低病媒蚊的數量,而這也正是「生物防治法」(Biological Control)的其中一種,類似計畫在澳洲推行後,最快10周後就不再需要野放「好蚊子」。
由於登革熱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一般採行支持性療法(靠自體免疫力戰勝病原),一旦經病媒蚊叮咬感染,通常會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潛伏期從3到8天,甚至14天都有,因此唯有透過削減病媒蚊數量,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