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臻神隱1年真相曝光…曾在家中摔倒埋下日後隱患痛了幾十年!江宏傑親姊驚曝「嚴重隱疾」:試過各種方法(經驗勝過檢查)喝喜酒被醫師一眼看出有腦瘤 外觀有這些變化要注意!★看電視發現「腫瘤」! 外科醫生「鷹眼」救陌生女一命★腦中風4大症狀!醫:看臉上皺紋最快★胃痛竟是心絞痛作祟?醫生和病人「打賭」:不是心臟問題不收費★搭公車多看一眼 醫師察覺危險訊號「及時救了8旬嬤一命」★血管是否阻塞?手指一按就知道 醫曝:初期毫無症狀★鄰桌神秘男一眼看出長腦瘤!一查真罹病 危險5特徵當心★臀部痛那裡有問題?恐梨狀肌症候群★長期翹二郎腿…32歲OL腰痛就醫 醫檢查:長短腿相差1.5公分★★★★★★★★★★★★★★★★★★★★★★★


    案例二十四這種原因導致坐骨神經痛最麻煩


有位住台中市北屯區昌平路的梁先生60多歲,患坐骨神經痛四年多,起先在中部治療,看過中、西醫也做過民俗療法,效果不彰。後來在我的部落格裡看到《拔膿術》及相片,才想起少年時曾經見過家人用這種方法治療過筋骨痠痛的毛病,而且很快就好了,於是先用電話詢問並約定時間過來檢查。


去年五月中旬到本店來,自述平時會感覺到右臀部很痠疼,並從臀部延伸到小腿,走太久或是站太久腿肚會痠脹,必須坐著或蹲著才能改善。問他「哪裡不舒服呢?」他指著褲子後面的口袋範圍,我心裡已經明白了,就是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在作祟。謹慎起見經過觸診在臀部的〝環跳穴"附近有一固定位置會痠痛,這就可以肯定是「梨狀肌症候群」,經〝拔膿術〞處理後並叮嚀換藥方法後自行回家療癢。

患有梨狀肌症候群腰不太疼痛,無明顯的腰部壓痛,腰部活動度影響小,患者不需要開刀,只要局部注射或復健即可緩解。(攝影/黃志文)〝梨狀肌症候群〞其〝病灶"就在〝環跳穴"附近與脊椎無關(褲子後面的口袋範圍)


經過半個月左右再度前來,並自述:「雖有改善但並未痊癒。」

我告訴他有改善就表示治療的方法和位置是正確的,至於沒完全好有兩個原因:(1)因身體虛回復較慢;(2)附近尚有餘疾未除。經觸診在上回治療的旁邊三公分左右尚有一處痛點,證實是「附近尚有餘疾未除」所致,仍以〝拔膿術〞處理。


今年三月初三度前來看我,並說上回治療後已經沒任何不適,不料,二月底打第三劑疫苗後才又疼痛,只是沒去年那麼疼痛。再經過觸診在上兩治療點的前端又有一痛點,正好形成ㄇ字形。
進行治療當中我問他「記得曾經從高處重摔下來臀部著地摔傷的情形嗎?」梁先生用訝異的表情看著我說:「你怎麼知道?廿多歲時曾經從木梯上摔下來,還住院三天。」
接下來他反問我是怎麼知道他有摔傷的事?我告訴他這全憑經驗,一般痠痛在同一區塊很少治療超過二次。數年前台北一位高董治療五次才痊癒,五處面積比一個手掌面大,那是他年輕時在武術舘被學長〝掃堂腿〞掃倒挫傷在地上躺廿多分鐘才起來。


【附記:髙董比較相信西醫,所以起初都是看西醫只因為無法根治,而且病越來越嚴重,後來還是髙太太勸他來看我,因為數年前她也是坐骨神經痛在我這裡才治好,他才過來看我。

治療當中我因為好奇曾經問高董:「這麼嚴重,一般的人早就去開刀了,看了那麼多醫生沒有醫生勸你動手術嗎?」他說:「怎麼沒有,就是有醫生曾經告訴我『如果真的痛到受不了,才吃止痛藥,千萬不要開刀』所以才沒開刀」。

我心想,一般的醫生都巴不得病人開刀才有錢賺,竟然有這麼有醫德的醫生勸患者別開刀,於是反問他「是那間醫院的醫生?叫什麼名字?」原本他不想講,經我再追問他才說:「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原來如此,心想沒醫生朋友的病患真倒霉,被騙去花冤枉錢!】


梁先生又問:「〝掃堂腿〞掃倒挫傷都治療五次才痊癒,那我可能要治療更多次吧!」

我說:「你先別庸人自擾,這種損傷的後遺症如果不發作是無從治起。」

 

梁先生又問:「西醫不是有儀器可檢查嗎?」

我說:「儀器檢查其實那都是幌子。如果儀器真能檢查出來,那也可以「超前部署」先用儀器檢查,算算全身有多少〝病點〞我可以包醫,省得來日麻煩。」「就以這次為例,如果不是打第三劑疫苗後才知道這裡還有問題,未發作時誰都不知道這裡還有問題,所以是無法預料的。」

 


總結來說,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而坐骨神經(由第四腰神經至第三薦神經會合而成)自腰椎發出後經過臀部時正好通過梨狀肌下方,因此當損傷複發,導致肌腱發炎腫大壓迫到坐骨神經時,就會產生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所以《梨狀肌症候群》就是往昔臀部摔傷的後遺症。雖然同是「梨狀肌症候群」,但治療的次數多少就和受傷程度的輕重有關。

 

以往一提到坐骨神經痛就想到〝間椎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所以都在脊椎動刀,結果也沒好,為什麼?因為很多醫生不知道閃到腰部的後遺症也會導致肌腱發炎腫大壓迫到神經。查看網路上的資料都說是長時間久坐或蹲坐、椅子過硬、習慣性翹腳……等,(可見天下文章一般抄,完全沒有自已的經驗、見解!找這些人看病只有「送菜錢」別奢望會好)

其實那不是主因。由於臀部肌肉較厚一般療法很難奏效,西醫多數採用激痛點注射治療,不太可能手術治療,如果要手術治療就是騙錢別上當。最直接省事的辦法就是用〝拔膿術〞治療,輕症一、二次;嚴重者三、五次不等就可根治。

***-----------------------------------------------------------------------***
蔡淑臻神隱1年真相曝光…曾在家中摔倒埋下日後隱患
摘錄自:2018/04/01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蔡淑臻以模特兒出道,亮麗外型再加上高挑身材,在伸展台上發光發熱,之後更跨足戲劇圈,演出多部戲劇,精湛的演技廣受好評,受到許多粉絲喜愛,但蔡淑臻卻無聲無息,突然從螢光幕前消失近一年,原來她飽受「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所苦,無奈只能全面停工,如今連蹲都蹲不下去,只能上殘障廁所,讓她一度崩潰。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蔡淑臻20年前曾在家中跌倒重摔而在骨盆處埋下舊傷,雖然當時漸漸康復,便不以為意,但埋下日後隱患。蔡淑臻2年前為拍攝電視劇《鑑識英雄》,因飾演警察必須密集訓練,髖部還得背起10公斤攝影機,導致傷勢復發、加劇,讓她煎熬了整整3年,病況相當複雜。她表示不能久坐、久站、穿高跟鞋,「沒辦法走很多路,超過50公尺就不行(不能走遠),肌肉某一處就會開始拉得很緊;最好的姿勢是躺著不動」,蔡淑臻直說家中沙發不是拿來坐,而是拿來躺的。
蔡淑臻就醫之路漫長,遍尋數十名醫師,病情卻沒有甚麼起色,讓她相當無助,也逐漸打擊信心。此外,身為名模卻無法在駕馭高跟鞋,也讓她難以接受,數度崩潰大哭,因為病情嚴重,甚至連生活起居都很困難,無法蹲著上廁所,在外頭只能去用殘障廁所,相當不便。
後來就連睡覺也無法側睡,但她仍咬牙苦撐,完成拍攝工作,直到去年出席一場活動時,蔡淑臻全程穿高跟鞋,雙腿劇烈疼痛,才發現因長期受傷,足底筋膜已萎縮,無法再墊腳走路,只好全面停工好好治療。【版主按:這就是標準「梨狀肌症候群」的成因,在名醫聚集的大都會,看了幾十位醫生沒絲毫進歩,可見損傷後遺症沒那麼好治療,拍戲操勞就是誘因,可見治病是注重實際經驗。】
***-----------------------------------------------------------------------***

案例二十四:這種原因的坐骨神經痛最麻煩

各種筋骨痠痛問題您可以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參考相關文章,或想詢問者,請來電(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參考資料:
***-----------------------------------------------------------------------***
痛了幾十年!江宏傑親姊驚曝「嚴重隱疾」:試過各種方法
摘錄自:2022/06/24  三立新聞【綜合報導】江宏傑的凍齡姊姊江恆亘近來常在社群分享愛自己的方式,她今透露長年受病痛所苦,認為與痛症共存也是愛自己,「我無法感謝疼痛,但我感謝能承受住疼痛和與痛相處的自己。」
江恆亘鬆口,身體所遭遇疼痛困擾幾十年,一度影響到她的情緒和生活,「我試過各種方法去治療它,對它從不適應到適應,從不接受到接受,最終我和它和平相處。」
她透露因為跳舞關係受傷,忍受了幾十年的坐骨神經痛,「因為這坐立難安的疼痛,我從生氣、難過、失望到放棄最後學著再去面對、治療、改善並照顧它,不管是復健、伸展拉筋、強化腰部周圍肌群,甚至不斷提醒自己的姿勢,要坐好要站好以及改善平日的生活作息。」如今也已學會跟病痛共存。
***-----------------------------------------------------------------------***
喝喜酒被醫師一眼看出有腦瘤 外觀有這些變化要注意!
 摘錄自:2017/09/27  自由電子報【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現年50歲的施小姐,12年前生產完後,出現戒指戴不下、鞋子穿不下的情形,手部也經常感覺麻、刺痛,但自認為是孕後水腫與媽媽手,並未加以注意,直到一次喝喜酒時,被同場醫師一眼看出是腦部有腫瘤而引發的「肢端肥大症」,經手術切除後,順利找回正常生活。
施小姐表示,當時醫師看了一眼後,就要我把手給他看,然後說要我下週找個時間帶一張婚前舊照片去他的門診,雖然有些摸不著頭緒,但仍前往就診,結果進行檢查後,在腦中發現一顆大小約0.8公分左右的腺瘤!
當時發現問題的台北榮總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台灣糖尿病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宏達表示,肢端肥大症多為腦垂體分泌生長素的細胞出現增生或產生腺瘤所致,患者會有額頭變寬、顴骨變高、鼻子變大、嘴唇增厚、齒縫變寬及戽斗,因為舌頭變粗造成的聲音低沉,以及手指粗厚等症狀,進而察覺出異樣。
林宏達指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臨床症狀變化慢,平均延誤診斷約5至7年,許多患者容易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若未能及時治療,平均壽命可能比正常人減少約10年,提醒若有疑似症狀或糖尿病、高血壓等難以控制,可進一步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

【版主按:經驗豐富的醫生不必靠儀器就能精準的診斷,各科的醫生皆如此,現在的門診一開始就先檢查,根本就是撈健保錢】
***-----------------------------------------------------------------------***
看電視發現「腫瘤」! 外科醫生「鷹眼」救陌生女一命
摘錄自:2018/06/08   ETtoday【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紐約州一位外科醫師沃特(Erich Voight)在看電視時,發現畫面中一名女子的頸部左側異常腫大。他透過臉書找到對方,並建議她盡速就醫檢查,該女子果然確診為罹患甲狀腺癌。沃特表示,「身為一名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我被訓練去注意這類事情。」
沃特在收看家園頻道(HGTV)的室內裝修節目時,發現女子的頸部左側小腫塊,他依照專業判斷,認為那是甲狀腺腫塊!然而節目中沒有提到她的名字,於是沃特只好擷取畫面片段,上傳至臉書,也發文建議女子去照超音波、做切片檢查。這位有著「鷹眼」的醫生在臉書上寫道,「我不知道她是否知情,希望腫瘤是良性的。」
透過臉書,沃特沒過幾天就找到了住在北卡羅萊納州的麥吉尼斯(Nicole McGuinness)。32歲的麥吉尼斯曾患有腦癌,痊癒後開始裝修海灘邊的新房子,因此上了節目。也因為如此,才被沃特隔空診察出甲狀腺腫塊,目前正在治療中。
麥吉尼斯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剛好在電視上看見我,這簡直就是個奇蹟,我無法形容自己有多麼感激。」兩人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節目中第一次見面,麥吉尼斯說,「過去這幾年,我經歷了很多事,從沒想過會成為一位兩次癌症的生還者。」「我打從心底感激你。」
***-----------------------------------------------------------------------***

★腦中風4大症狀!醫:看臉上皺紋最快
摘錄自:2020/05/27 中時電子報 【尉遲佩玉】影帝吳朋奉因腦中風猝逝,醫師警告,中風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來得無聲無息,而且最常被誤以為只是太累,而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其實中風通常有4大徵兆,尤其若發現法令紋不對稱,都有可能是不對勁的徵兆。
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台灣國人10大死因的2至4名,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Heho健康》報導,三軍總醫院腦中風暨神經重症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周中興指出,「看臉上皺紋」及早發現中風前兆,是最容易的一招,若發現法令紋變得一高一低,或一邊深、一邊淺,都要特別注意。
醫師提醒腦中風有下列4大前兆:1. 臉有沒有歪斜、麻痹2. 莫名的暈眩、一暈就暈很久3. 覺得走路不穩、手腳變不靈活4. 莫名的胸悶、頻打哈欠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超過一周,再加上若有三高、家族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都是高風險族群。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林永煬表示,很多人誤以為中風是「倒下」那一瞬間,其實中風時間是從血管塞住的時候就開始計算,所以即使一倒下就送醫,通常都為時已晚,平時多留意身體的異狀,其實可以救回自己一命。
***-----------------------------------------------------------------------***

胃痛竟是心絞痛作祟?醫生和病人「打賭」:不是心臟問題不收費
摘錄自:2017/12/04  每日頭條【武漢晚報 發表于健康】武晚傳媒·武漢晚報12月4日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金宇欣)胃不舒服,肚子脹得連飯都吃不下,以為是胃病犯了,吃了大半個月胃藥仍不見好轉,到醫院卻被醫生要求做心臟檢查。果然不出醫生所料,根本不是胃痛,而是心絞痛在作祟。
63歲的李爹爹家住青山建一路,上個月他總是覺得胸口不舒服,肚子時常脹氣,估摸著可能是老胃病犯了,自己跑到藥店買了些胃藥,吃了大半個月也不見好,反而疼得越來越厲害。12月1日,李爹爹在親家介紹下找到武漢市普仁醫院,掛了心內科主任王麗岳的專家號。
「親家說他的病是你治好的,問題是心內科能治胃病嗎?」李爹爹一臉的疑惑。「您是哪裡不舒服?每次大概多長時間?什麼情況下會疼?……」幾個問題後,王麗岳告知他這是典型的心絞痛,建議做一個運動平板心電圖進一步確
李爹爹一口回絕。他說自己平時身體很好,什麼病都沒有。實在勸說不動爹爹,王麗岳便跟他打起賭來:「如果檢查是陽性,您自己出錢;檢查是陰性,錢我掏。」李爹爹這才勉強同意去檢查,結果運動平板試驗果真呈陽性。
隨後的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李爹爹三支冠脈血管都出現了病變,其中「主幹道」狹窄95%,病情十分嚴重。必須馬上放支架,否則隨時可能猝死!王麗岳立即為李爹爹進行急診介入手術植入一枚支架,打通狹窄的通道。昨日,李爹爹康復出院。
痛的地方是胃部,怎麼會是心臟病呢?面對李爹爹的不解,王麗岳說,胃痛與心絞痛發生部位相近,都會出現上腹疼痛、脹滿和灼燒感,極易讓人誤會。有簡單的判斷方法:胃痛往往發生在飯前或飯後,常常持續半小時以上不緩解;心臟病引起的疼痛與運動、勞累、情緒變化有關,持續數分鐘或十餘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可緩解。
王麗岳提醒,寒冷季節正是心梗的高發季,最近一周已接診了三四例心梗猝死的患者,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不適時,應儘快打120送醫。

***-----------------------------------------------------------------------***
搭公車多看一眼 醫師察覺危險訊號「及時救了8旬嬤一命」
摘錄自:2022/09/30   CTWANT【編輯:黃任強  】有妳真好!中國長沙有一名女醫師,日前搭公車發現一名阿嬤有異常,於是跟著對方下車,叫計程車送到醫院,檢查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梗死(俗稱中風),好在及時救治,沒有留下太嚴重的後遺症。
根據《人民網》報導,事情發生在9月27日早上,80歲阿嬤搭公車出門去附近辦事,正巧碰上剛下夜班的醫師,由於一整晚照顧病人很睏,原本想閉目養神一會,但是前方座位的阿嬤突然起身跺腳,看起來腿不太舒服,後來到站後準備下車,卻似乎走不太穩。
醫師連忙上前攙扶關心,得知阿嬤除了腿麻,還出現左邊手臂、手、臉部的麻木和無力,她更加確定老人的病情是腦中風,第一時間通知家人,並攔了一輛計程車,護送對方到最近的醫院掛急診,剛好是自己上班的醫院。
阿嬤在綠色通道的幫助下,很快就送往急診室搶救,並做了完整的檢查,證實是急性缺血性腦梗死,幸好及時救治,沒有出現嚴重的後遺症,但左側肢體乏力症狀要通過後期訓練慢慢恢復。
隔天早上,醫師上班查房遇到阿嬤,對方緊緊握著她的手連連道謝,「要不是遇到這麼熱心有愛的好醫生,我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情況…」。面對老人和家屬的感謝,她坦言可以幫助到人,其實非常開心。
***-----------------------------------------------------------------------***

★血管是否阻塞?手指一按就知道 醫曝:初期毫無症狀
摘錄自:2020/09/10 中時新聞網【生活中心/尉遲佩玉報導】血管阻塞是一種漸進式的慢性疾病,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初期幾乎毫無症狀,醫師表示,其實血管阻塞70%以前是沒有症狀的,等到察覺時,通常都已經嚴重阻塞,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現代人常常因為工作忙碌,不僅吃得不健康、運動量也不足,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老化與損壞程度。《Heho》健康網報導,根據醫界觀察,血管阻塞比率低於70%前是沒有症狀的,除了抽血檢測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或是進行電腦斷層掃瞄之外,一般人幾乎很難察覺自己的血管狀況,下列4種簡易方法,一根手指就可以快速檢測血管堵塞沒。
一、用手指輕按腳掌正上方中間的血管:
除了手腕可以摸到脈搏,其實腳背也可以,位置就在腳背正中央最高點的動脈血管,如果感受不到脈搏跳動或是跳動極其微弱,代表可能有動脈血管堵塞問題。
二、檢查手背與腿部、腳背是否青筋暴露:
「青筋暴露」的筋其實是人體皮下的靜脈血管,當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壓力升高時,青筋就會凸起,根據臨床研究,靜脈曲張患者罹患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3倍,罹患肺栓塞、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則分別是一般人的1.73倍與1.72倍。
三、緊握拳頭30秒,張開手看手掌顏色:
握拳30秒後,手掌皮膚會瞬間泛白,通常鬆開後3秒左右手掌可恢復正常膚色,但如果要花到5秒以上才能恢復原本膚色,代表血管彈性不佳,可能要留意是不是有動脈阻塞或硬化情形。
四、經常性的頭暈或頭痛:
當大腦中的血管阻塞時,很容易導致血流不順、腦部供血不足與缺氧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腦出血、腦梗塞等重大疾病。其中,大腦缺氧非常容易出現頭暈和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甚至會伴隨抽搐、昏迷等症狀。
******
摘錄自:2020/10/13 三立新聞【這「3部位」突然痛?注意心肌梗塞!】你的心臟健康嗎?想判斷有沒有心肌梗塞風險,其實從「左側腋下、左側肩膀、左側下巴」就能做出簡易判斷!
當「左側腋下、左肩膀、左側下巴」不用按壓就出現疼痛感,稱為「投射型疼痛」。這三個部位與心臟屬於同一神經所掌管,若無故出現疼痛感,代表心臟可能出問題,民眾請盡速就醫,千萬不可輕忽!
 ◎心肌梗塞
不是只有胸口會疼痛,如果有胸悶、上腹疼痛,同時合併呼困難、冒冷汗、昏厥五大常見症狀,要強烈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

***--------------------------------------------------------------------------***
★鄰桌神秘男一眼看出長腦瘤!一查真罹病 危險5特徵當心
摘錄自:2022/11/16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浙江一名朱姓婦人(化名)最近外出用餐,怎料,吃到一半隔壁桌陌生男子不知什麼原因猛盯著她看,下一秒更走近驚吐「妳腦子裡可能長了腫瘤」,讓她相當吃驚,於是前往醫院詳細檢查,果真長瘤。
綜合陸媒報導,朱婦10月底帶外孫在麵館吃麵,卻被鄰桌陌生男子告知腦中恐怕長腫瘤,叮嚀她務必盡早治療,並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
朱姓婦人11月終於去醫院做精密檢查,最終被診斷出顱內長了生長激素型垂體腺瘤。於是她聯繫了該男子,為她進行內鏡下經鼻蝶微創切除術,完整切除顱內垂體瘤,並康復出院。
原來該名神秘男子是諸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明,他透露,當時發現朱婦臉部有垂體瘤患者特徵,包括嘴唇肥厚、眉弓和顴骨特別
突起、鼻子寬、手指特別粗大,皮膚粗糙,出於職業職業習慣,當時才選擇告知對方自己身分,並提醒應該盡早治療,並留下自己的電話。  
趙明表示,「生長激素型垂體瘤是較常見的垂體瘤,雖然是良性的,但分泌過多的生長激素可導致軟組織、骨和軟骨、內臟器官過度增長,主要表現為肢端肥大、皮膚粗厚、面容改變等,如腫瘤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可能出現視力下降、尿量增多等。朱大媽出院後,內分泌紊亂、手指肥大、鼻唇肥厚會有改善,但面部骨骼變化已無法改變。」所幸最後,朱婦經過開刀後,已切除顱內的垂體瘤,且康復出院。
***-----------------------------------------------------------------------***
臀部痛那裡有問題?恐梨狀肌症候群
摘錄自: 2013/03/20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1名女性上班族小莉最近下班回家後,總覺得全身肌肉繃得又僵又硬。有一次正在辦公桌前趕報告時,突然覺得一側臀部痛得坐都坐不住,連帶同側的腿和足部也麻麻的。骨科醫師提醒,臀部疼痛有年輕化趨勢,有徵兆別輕忽,有可能是四大疾病的警訊,尤其是坐骨神經痛與梨狀肌症候群,兩者容易混淆,甚至治療方法錯誤,恐延誤病情。
骨科醫師蔣建中表示,臀部疼痛有四大病因,包括:臀部肌肉拉傷、臀部挫傷、坐骨神經痛,以及梨狀肌症候群。許多人並不以為意,以為熱敷按摩,或推拿一下就會好,結果弄巧成拙,臀部疼痛不但未解除,反而還沿著臀部、大腿、小腿都感到痠麻,卻一直找不出原因。
《臀部肌肉拉傷》臀部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臀部肌肉拉傷,常發生在劇烈運動之後,例如棒球選手揮棒時,因臀部瞬間用力,導致臀部肌肉受傷,使得在揮棒時無法用盡全力,影響很大,嚴重需要開刀治療。
《臀部挫傷》臀部挫傷常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例如突然跌坐在地,或轉身時碰到尖銳桌腳,造成尾椎疼痛,在尾骨的地方有局部的壓痛、坐立難安,甚至嚴重會合併尾椎斷裂。
《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主要因外力、跌倒、老化、久坐、翹腳(二郎腿)等不良姿勢等,使得坐骨神經發炎導致,疼痛範圍從腰延伸到臀部與小腿,此症類似梨狀肌症候群,但是兩者仍然有差異。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通常腰也會痛、腰部活動下降,且腰部有明顯壓痛點。由於一般人缺乏運動,或是年輕人運動不當,例如背肌拉傷未好好休息與復健,會使肌肉失去支撐力量,以致壓力會轉移到脊椎而產生此症。還有勞動工作者未保持腰椎直立,因過度彎曲容易導致椎坐骨神經發炎,以及媽媽彎腰抱小孩因速度太快,小孩掙扎重心會轉移,因而容易受傷。
除了腰部疼痛,還會沿著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足底足背發麻。一般復健3-6個月無效,或經痛點注射治療效果不佳,壓迫神經症狀惡化時,即可能需手術治療。
《梨狀肌症候群》梨狀肌位於臀部中層,本身為角椎狀肌肉,起點在第 2、3、4 薦椎前面,終點在股骨大轉子後側,將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當坐骨神經從臀部出來,向下進入腿部時,恰好是從梨狀肌的下方穿出來。當梨狀肌的肌肉發炎腫脹時,即會產生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發生原因與坐時椅子太低、太硬、久坐、翹腳(二郎腿)、壓迫到梨狀肌造成發炎有關。上班族女性、裝潢工、菜販等長時間蹲在地上的工作者好發。患有梨狀肌症候群腰不太疼痛,無明顯的腰部壓痛,腰部活動度影響小,患者不需要開刀,只要局部注射或復健即可緩解。【版主按:緩解並不能根治,可見西醫無根治的辦法】
蔣建中醫師表示,如果臀部疼痛3至7天未改善,代表並非一般臀部拉傷,最好求助專業醫師診斷,找出正確病因並對症治療,避免隨意推拿,或尋求民俗療法,避免延誤治療。
***-----------------------------------------------------------------------***
長期翹二郎腿…32歲OL腰痛就醫 醫檢查:長短腿相差1.5公分
摘錄自:2022/03/23  CTWANT  【編輯:王德蓉】大陸河北一名女子因腰痛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有「長短腳」的情況,兩腿相差1.5公分,後來才發現是因長期蹺二郎腿,導致一側骨盆上提,而出現假性腿短的情況。
綜合陸媒報導,河北一名32歲女子近日因出現腰痛的症狀,前往醫院檢查,醫生表示,當時發現女子的走路姿勢和正常人不太一樣,有點死板,且腰部不太敢出力,手還扶著腰;經過檢查,發現女子有「長短腳」的情況,兩腿相差1.5公分,「但她的腿短不是真的腿短,而是因為短的那一側骨盆往上提,導致假性腿短」,原來女子有長期蹺二郎腿的習慣。
醫生表示,糾正骨盆後,改善了長短腳的情況;醫生也提醒,長期蹺二郎腿會引起骨盆的改變,譬如前傾、後傾、高低不一等,長期下來會對人的形態、走路姿勢造成影響,還會導致腰部不適,建議有長期翹二郎腿,且出現腰部不適情況的患者,盡快到醫院檢查治療。【版主按:由這份報導得知「梨狀肌症候群」並非因長時間久坐或蹲坐、椅子過硬、習慣性翹腳所致。長期蹺二郎腿,會導致一側骨盆上提,而出現假性腿短的情況。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