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少女竟染「多種性病」渾然不覺! 醫:這種病毒善於偽裝★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零極限解密★超級細菌剋星? 研究:台灣藥用「羅氏鹽膚木」能抑菌★伊波拉病毒一旦感染 無疫苗或特效藥可治 致死率可高達九成★新愛滋病肆虐美國 元凶竟然是★★★★★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18歲少女竟染「多種性病」渾然不覺! 醫:這種病毒善於偽裝
摘錄自:2025/03/07 CTWANT【記者:張雅淳 】18歲少女因私密處潰瘍且傷口疼痛就醫,經醫生詢問接觸史後,建議進行性病篩檢,結果意外發現「多重感染」,包括皰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HPV)、梅毒、披衣菌等多種病原體。
其中,梅毒檢測結果顯示TPPA陽性,代表她曾感染過梅毒,這讓少女震驚不已,因為她完全沒有印象曾出現任何症狀。收治個案的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解釋,梅毒向來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其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早期的紅疹甚至可能被誤認為過敏反應,因此許多患者直到後期才發現感染。他呼籲,若曾有不安全性行為,應定期篩檢,以確保自身與伴侶的健康。
顧芳瑜表示,這名少女原本只是想治療私密處皰疹,沒想到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她不僅感染多種性病,甚至過去曾得過梅毒卻渾然不知。她的梅毒篩檢報告顯示TPPA(梅毒螺旋體抗體)為陽性,而RPR(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為陰性,這讓她一度誤以為自己「現在感染了梅毒」。
實際上,TPPA陽性代表她過去曾感染梅毒,而RPR陰性則顯示目前已無活躍感染,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行痊癒。
顧芳瑜進一步解釋,梅毒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是因為它的初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導致許多患者在看到TPPA陽性時感到驚訝或難以接受。例如,第一期梅毒可能僅表現為無痛性潰瘍(硬性下疳),通常出現在生殖器,因為不痛,許多患者根本不以為意,且數週後潰瘍可能自動癒合。
第二期則可能出現手掌、腳底或身上的紅疹,但由於這些紅疹會自行消退,患者常誤以為是普通過敏或蚊蟲叮咬所致。此外,部分患者若曾服用四環黴素(如多喜黴素 Doxycycline)來治療痘痘,由於該藥物也可治療梅毒,就可能無意間「順便治癒」了梅毒,但血液檢測仍會顯示過去的感染紀錄。
除了梅毒,該名患者還同時感染HPV,且檢測結果顯示她體內帶有多種高風險病毒型別。由於HPV與子宮頸癌、菜花(生殖器疣)密切相關,儘管部分感染者能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仍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HPV疫苗,以降低未來發病風險。
至於最初讓少女就醫的「生殖器皰疹」,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性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可透過抗病毒藥物(如 Acyclovir)緩解症狀並降低傳染風險。
顧芳瑜提醒,許多性病在早期可能毫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到容易被忽略,因此沒有明顯不適並不代表未受感染。建議有性行為的民眾定期進行性病篩檢,尤其是有多重性伴侶或曾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者,更應該每3至6個月篩檢一次,以確保自身與伴侶的健康。
***--------------------------------------------------------------------***
★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零極限解密
這一兩天您可能已經感受到秋天的涼意,時序慢慢進入流行感冒猖獗的秋冬季節,對於病毒如何入侵細胞?它的致病力的關鍵又在哪裡?讓我們來一探病毒的真實面貌。
地球村的時代來臨讓人們可以更方便、更快速的進出不同城市,但是不只是人與人距離拉近了許多,我們不認識、也看不見的病毒也拉近了和我們的距離,病毒的發現就要追溯到十九世紀西元1892年,俄國伊凡諾斯基從一片感染了鑲嵌病毒的菸草葉片抽取液中發現了一種可以穿過細瓷濾器的病原體,這是一般細菌無法穿透的這些病原體,會使植物生病,稱為濾過性病毒,也就是現在通稱的病毒。
陽明大學生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徐明達教授:「所有病毒都是經過演化幾千萬年幾億年的演化,它都是已經找到它自己喜歡的宿主在那邊做感染,所以感染植物的病毒當然就是特定植物的,比如它感染蕃茄或者是菸草的病毒」。
最早病毒是從菸草來的,從菸草葉裡面找出來的菸草葉裡面一點一點就是病毒的感染,如果把一點一點用水把它沖一沖擠出來再滴到另外一個菸草葉的話,那菸草葉會被感染,但如果你把這個病毒滴到另外一個植物它就不會受感染,所以植物的病毒不會感染動物,動物的病毒也不會感染植物。
病毒的體型到底有多大,實際上比細菌還小,是目前已經知道的的最小病原體,以針頭上的細菌來看,如果把針比喻成101大樓,那麼細菌差不多就跟一個人一樣大,而病毒則相當於人腳下的一隻螞蟻那麼小,病毒它是造成人類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外殼會選擇特定的目標進行入侵。
陽明大學生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徐明達教授:「病毒要進到一個生物體裡面,它要透過一些辦法才能夠進入,所以它已經演化出了一些技巧,怎麼樣進去每一種生物的上面的密碼都不一樣,門鎖都不一樣,所以特定病毒一定是演化成為一個特定的鑰匙來開啟這種細胞的門」。
那像我們人的話感染我們肺部的,像流感病毒是感染我們肺部的,它會開啟我們肺部細胞的門,那麼它如果感染到別的地方,它可能就沒辦法,比如感染到我們腸子的時候它就進不去了,不同的病毒有它特殊的鑰匙,可以和不同的細胞膜結合進入細胞,而病毒的突變率越高致病力就越強,除此之外會影響病毒致病力的,還有其它因素,有時候心情低落或是火氣大的時候,嘴角就會產生皰疹病毒,就是台灣話說的火大,這類的病毒藏在我們的神經細胞裡面,當身體免疫功能下降時這個病毒就有機會跑出來,病毒經過神經細胞的傳遞傳到身體的某一部位就會爆發出來,面對千變萬化的病毒面貌,在秋天來臨之際千萬不可大意。2012/09/21.(民視新聞 廖林麗玲 李奇樺綜合報導)
***-------------------------------------------------------------------***
超級細菌剋星? 研究:台灣藥用「羅氏鹽膚木」能抑菌
2014/03/15 NOWnews【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令醫界頭痛、束手無策的「超級細菌」可望有剋星了,國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台灣山區常見,被原住民用來治療感冒、發熱的藥用植物「羅氏鹽膚木」,其萃取物可以抑制超級細菌,降低人體被超級細菌感染進而導致嚴重敗血症機率。
佛光大學樂活產業學院院長楊玲玲今(15)天是在國防醫學大學召開的生物醫學會上發表這項「台灣藥用植物對ESBL腸內菌抗菌活性」的研究結果。
「超級細菌」並非單指某一種的特定細菌,而是細菌只要帶有NDM-1(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 1)基因,一般的抗生素藥物就對其失去效果,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都容易帶有NDM-1基因,而成為ESBL腸內菌。 楊玲玲說,羅氏鹽膚木具有消炎解毒、活血散瘀等功用,在國內山區十分常見,也被原住民廣泛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等疾病,研究團隊花了2年多時間,從羅氏鹽膚木的根部提煉出萃取物進行研究,發現可以抑制超級細菌。 楊玲玲也以萃取物,幫因洗腎住院、放置尿管不慎感染超級細菌的母親反覆清洗尿管,結果發現,的確可以抑制超級細菌;研究顯示,羅氏鹽膚木的根部萃取物也可以抑制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研究團隊強調,下一步將研發外用洗滌液的抑菌產品,最快一年後可以上市。
***-------------------------------------------------------------------***
伊波拉一旦感染 無疫苗或特效藥可治
摘錄自:2014/08/01 網路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自今年2月以來伊波拉病毒已經讓西非多國處于隔離狀態,並造成近700人死亡。關于該病毒,你至少需要了解以下事件。
【伊波拉病毒是什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致死率高達90%。其最初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和肌肉疼痛,然後通常會發展為嘔吐、腹瀉,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
伊波拉病毒通過受感染者的體液傳播。最初的感染者往往生活在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在那里人們可以和黑猩猩、大猩猩、羚羊等動物接觸。食用獸肉往往是疫情爆發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果蝠很可能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此外,伊波拉病毒是以剛果北部的一條河流命名的。1976年,該病毒在剛果伊波拉河和蘇丹南部出現,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伊波拉可能被治愈嗎?】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直接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都可能感染伊波拉病毒。感染至發病可長達二十一天,典型症狀為高燒、嘔吐、腹瀉、皮膚斑疹與出血,併發症為肝腎衰竭、休克。
一旦感染伊波拉病毒,目前完全沒有疫苗或特效藥可醫治,只能提供支持療法。依過去疫情估計,致死率可高達九成,但目前疫情的死亡率為五到六成。
同時它的傳染性很高,送葬者也可能受感染。有人預測目前的危機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秋季。從2月發現感染病例以來已經有超過670人死亡。那里的醫務工作者也未能幸免,一位著名的利比里亞醫生不幸感染了該病毒,並于27日去世。
【對付伊波拉有四難】自比利時科學家彼得皮奧特和同事1976年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針對這種病毒感染的治療手段沒有太大改觀。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伊波拉病毒如此難對付?找到有效治療方法、製出疫苗真有那麼難嗎?
根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首先是難培養。研究人員說,這種病毒在實驗室培養皿中難以培養。其次是難預測。伊波拉病毒雖然致命,但疫情暴發具有不可預測性。第三是難划算。從經濟利益角度而言,一些國家和醫藥企業不願投入過多資金用於新藥和疫苗研發。最後是難推進。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劑量、安全性等技術參數難以把控,從藥物和疫苗的動物測試階段推進到人體測試階段難度不小。
******
摘錄自:2014/11/20 蘋果日報【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前天證實出現首名帶有伊波拉病毒的病例,這名26歲男子已被隔離在新德里機場。
於本月10日至13日,3度對他抽血進行伊波拉檢驗,均呈陰性。官員仍不放心,再驗他的尿液、精液等體液,結果於17日確認其精液呈伊波拉陽性。伊波拉病患治癒後,病毒仍會存在於精液中3個月,仍可能藉性行為散播,因此必須避免性交,如果無法節慾,就要使用保險套。印度政府嚴防疫情爆發「必須排除任何一絲病毒散播的可能性。」 ,將隔離男子到他精液中也驗不出病毒為止。男子本月10日自疫區賴比瑞亞返國,攜帶證明顯示他在賴國感染伊波拉,9月30日治癒。
在美國紐約,前天有一名32歲女子在一家髮廊心臟病發,送醫後不治,距她自西非疫區幾內亞入境僅18天。她死前並未出現伊波拉症狀,但入境未滿伊波拉病毒21天潛伏期,紐約市府為審慎起見仍將檢測其遺體。有報導指,女子在髮廊口鼻流血,市府派員穿著全套防護衣前往髮廊,並封鎖附近商業區,大批警車與救護車的警燈閃爍,大陣仗引發部分民眾恐慌。
******
不可思議! 愛滋病藥救回伊波拉患者
摘錄自:2014/09/30 NOWnews【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伊波拉疫情持續肆虐,病人之多已遠超醫院負荷,感染人數仍在不斷攀升,援助和疫苗也遲遲不見蹤影,絕望之中,在賴比瑞亞杜伯曼堡的一家隔離中心,醫生洛根讓診所內的伊波拉感染者服用了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拉米夫定,結果15人中13人生還,死亡率從原來的70%下降至13%。
據了解,生還病人在感染後的5天內服用了拉米夫定,而不治的兩人在服用藥物時已感染了5到8天。洛根表示,如果病人及早就醫,藥物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至少我的病人已經證明了拉米夫定是有效的』。
洛根的靈感來源於醫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稱,伊波拉病毒在人體內的複製過程和HIV病毒頗為相似,他由此產生了『用抗HIV藥物治療』的大膽想法。起初,他在染病同事身上『試藥』,兩天不到,該同事就顯示出了好轉的跡象。
***-----------------------------------------------------------------------***
新愛滋病肆虐美國 元凶竟然是
2014/11/10 NOWnews【國際中心/綜合報導】新愛滋病肆虐美國,目前至少有30萬人感染,新愛滋病很難偵測出來,潛伏可以長達數年,一旦發病就可能會致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近美國將近30萬人感染查加斯病俗稱「新愛滋」,病毒是藉由接吻蟲傳播,被接吻蟲咬傷,成為宿主,血液中有寄生蟲潛伏,容易透過輸血、器官移植傳染,並由母親垂直傳染給小孩。
接吻蟲糞便內的寄生蟲,會讓患者發燒、全身痠痛、嘔吐、眼皮嚴重腫脹等症狀,由於症狀像是感冒,因此容易被忽略,導致病情加重。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表示,目前治療的藥物有2種,但會有神經受損的副作用,因此目前尚未批准。研究人員表示,染病初期發現,接受治療治癒機率是很高的,但延遲就醫會造成病情惡化,甚至會出現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