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喝對時間」提神又健康!專家曝1天別超過5杯(咖啡2)★「這時間」喝咖啡最健康! 研究: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這時間」喝咖啡最健康! 研究: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必喝4杯「這飲品」!25歲女彎腰就骨折 確診中度骨質疏鬆★28歲健身女心臟病猝逝 母淚控「能量飲奪女兒命」籲年輕人遠離高咖啡因產品★乳房脹痛竟與咖啡有關? 專業醫:過量攝取恐會加重★★★★★★★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咖啡「喝對時間」提神又健康!專家曝1天別超過5杯(咖啡2)
摘錄自: 2025/03/14 CTWANT【編輯:陳煜濬】咖啡是許多上班族每天不可或缺的飲品,不僅能提神醒腦,還能提升工作效率。然而,營養師品瑄與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均也提醒,咖啡的飲用時機若不當,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許多人習慣一早起床就喝咖啡,認為這樣能迅速提振精神。然而,營養師品瑄指出,剛起床時體內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濃度正處於高峰,此時喝咖啡不僅無法增強提神效果,還可能讓人更容易感到焦慮和緊張。她建議,最佳的咖啡飲用時機應在起床後90分鐘,且最好在吃完早餐後飲用,避免空腹喝咖啡對胃造成刺激。
蔡明劼醫師也分享自己的咖啡飲用習慣,他通常選擇在早上10點或午餐後才喝咖啡,這樣能讓良好的精神狀態延續到下班。他進一步解釋,早晨皮質醇濃度較高,身體本身已具備清醒的條件,過早攝取咖啡因反而會讓效果在幾小時後減弱,導致疲憊感加劇。此外,他也不建議在下午或晚餐後喝咖啡,因為咖啡因的代謝需要約8小時,太晚飲用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除了日常飲用時機,蔡明劼還特別提到咖啡在運動前的妙用。他表示,咖啡因作為一種天然興奮劑,能夠提升運動表現。研究顯示,在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內飲用咖啡,可以增強耐力和力量,並減少疲勞感。因此,無論是日常健身、健力比賽,還是長跑活動,他都會在運動前補充咖啡,以追求最佳表現。
不過,蔡明劼也提醒,咖啡雖好,但並非越多越好。根據醫學研究,每天適量飲用咖啡(約2.5至4.5杯)有助於降低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若1天攝取超過5杯咖啡,效益將大打折扣,尤其是含糖咖啡,甚至可能增加總死亡率和癌症風險。因此,他建議每天的咖啡攝取量應控制在2至4杯之間,既能享受咖啡的好處,又能避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最後,營養師品瑄還提供了一個提升下午工作效率的小技巧——「咖啡午睡」。她建議,可以在午睡前先喝1杯咖啡,待醒來時咖啡因剛好發揮作用,這樣不僅能讓精神更加飽滿,還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
★「這時間」喝咖啡最健康! 研究: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摘錄自: 2025/02/04 CTWANT【圖文提供 / 健康醫療網】不少人都有每天來杯咖啡提神醒腦的習慣,而咖啡也已被許多研究證實對健康有多項益處。不過,過去的研究多數集中在探討「咖啡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死亡風險的關係,卻沒有進一步分析「一天之中喝咖啡的時間」不同,對健康是否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分享,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只在早晨喝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皆較低,而從早到晚都喝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則較不明顯。
《「早晨」喝咖啡助護心!分散全天喝效果不顯著》
王介立醫師在fb粉絲團分享,這項研究由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團隊帶領,探討「咖啡飲用時間」對死亡風險的影響,以及「飲用時間」是否會修飾(modify)咖啡總攝取量與死亡之間的關係。研究採用美國大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的資料,在排除懷孕、熱量回報過高或過低,以及診斷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者後,共分析了40,725位18歲以上成人的資料,並從1999年開始進行了10年的追蹤紀錄分析,觀察參與者的死亡狀況。
研究人員根據一天24小時,將咖啡攝取時間分成:早晨(凌晨4時至早上11時59分)、下午(中午12時至下午4時59分)及晚上(下午5時至隔日凌晨3時59分)。參與者中有36%是幾乎只在早晨喝咖啡的「早晨型」、16% 為從早到晚都有喝咖啡習慣「全天型」,「不喝咖啡」的則有48%。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不喝咖啡的人,早晨型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皆明顯較低,但在全天都喝咖啡的人身上,風險降低程度在統計上並不顯著,無法確認咖啡的保護效果。另外研究也將「咖啡飲用量」和「早晨型/全天型」進行交互作用分析,結果發現早晨型即使是喝3杯以上的咖啡,依然和較低的全因死亡與心血管死亡風險有關,而全天型喝各種杯數,都沒有顯著的保護效果。
《咖啡助抗發炎或適合早上喝!太晚喝影響睡眠 可能削弱益處》
王介立醫師也指出,該研究推測,上述研究結果可能與以下三點有關
1、生理節律(circadian rhythm)與睡眠:咖啡含咖啡因,在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引起睡眠中斷、作息混亂,進而削弱咖啡本身可能帶來的益處。早晨喝咖啡則與自然睡醒作息較吻合,或許就較不會干擾夜間的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
2、抗發炎、代謝效應:咖啡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效果。早晨本身是一些發炎標記物自然較高的時段,此時咖啡成分的抗發炎作用,可能對心血管代謝更有幫助。
3、生活習慣的標記(marker effect):不排除早晨型咖啡使用者整體生活型態較健康,例如早起運動、均衡飲食、晚間規律就寢等。雖然研究已試著校正多種混雜因子(年齡、BMI、抽菸、飲食分數、睡眠時數等),但仍可能有殘餘混雜(例如是否輪班、起床時間等)。
《掌握喝咖啡時機 享受美味又能有益健康》
不過,王介立醫師也強調,上述研究是觀察性研究,無法得出「早上喝咖啡導致壽命更長」的直接因果結論,只能說存在關聯性和統計上的顯著結果。然而,咖啡確實已被證實具有保護作用,且對身體安全性良好,因此這項研究還是能夠提醒民眾,若想獲得咖啡的健康效益,最好在早晨時段飲用完畢,下午或晚上盡量少喝或不喝。
若在下午或晚上工作、需要靠咖啡提神,也要留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以及是否導致失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可能不利於心臟及全身健康。此外,民眾也不需過度擔心每天喝2至3杯,甚至 3 杯以上的咖啡會帶來負面影響,但建議要在中午前喝,同時也要考量個人身體狀況與敏感度,並持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這時間」喝咖啡最健康! 研究: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摘錄自: 2024/12/17 CTWANT【編輯:李羿璇】咖啡既能提神,又能帶來愉悅的味覺享受,這使得它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近年來,咖啡也作為一種能提升運動表現的補充品,逐漸引起運動員及健身愛好者的關注。日前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也發文分享咖啡對運動的益處。
蔡明劼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多項研究,咖啡因不僅能提高有氧運動的表現,還能幫助運動員克服疲勞並改善訓練效果。第一點是提升有氧運動表現,研究證實,咖啡因能顯著提高有氧運動的表現,特別是對於長時間的運動如自行車、長跑等運動,效果尤為明顯;第二點是咖啡因能延長運動時間並提高耐力,對無氧運動的效果也有所助益,雖然相關研究較少,但已有部分文獻指出其對力量表現的正面影響。
蔡明劼說明,第三點是咖啡的作用機轉能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並減少運動時的疲勞感和痛覺;第四點是咖啡因還能改變脂質的能量利用,促進脂肪分解,同時保持肌肉中的肝醣儲備,從而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這些生理反應使咖啡成為運動前的一個有效補充品。
蔡明劼指出,為了最大化運動表現,專家建議運動前60分鐘攝取每公斤體重3至6毫克的咖啡因。以350毫升的美式咖啡為例,約含200毫克咖啡因,這個劑量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夠有效提升運動表現。如果使用含咖啡因的補充品,則應根據標示的劑量來選擇。
此外,蔡明劼也提到,咖啡因曾一度被國際奧委會列為禁藥,直到2004年才解禁。雖然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仍將咖啡因列為監控物質,但運動員目前可以自由食用含咖啡因的產品
***-----------------------------------------------------------------------***
★每天必喝4杯「這飲品」!25歲女彎腰就骨折 確診中度骨質疏鬆
摘錄自: 2025/03/09 CTWANT【編輯:蔡斯媛】大陸浙江寧波一名25歲女子小張(化名),日前在彎腰撿衣服時突然骨折,被朋友扶著到骨科就醫,診斷發現她已經是中度骨質疏鬆,經過醫生詢問之下,小張才坦承自己4、5年來,每天平均喝下4杯咖啡。
根據陸媒《央視新聞》報導,小張是服裝店的老闆,由於工作原因,她常常熬夜、晚睡,並有每天喝咖啡的習慣,包括起床消腫喝美式咖啡、中午提神喝拿鐵、傍晚喝摩卡咖啡、深夜顧店時再來一杯馥列白,一天得喝4杯咖啡,且持續了4、5年。
而在某天,小張彎腰撿衣服時突然骨折,在朋友攙扶下到骨科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是「骨質疏鬆性壓迫性骨折」,且骨質疏鬆已達中度。骨科醫生宋彥解釋,小張骨質疏鬆的狀況與長期飲用大量咖啡有關,係因咖啡含有草酸和咖啡因,像是草酸會降低腸道的鈣吸收,咖啡因過量攝取則會有輕度利尿作用,增加尿液中鈣質的排泄。
宋彥也說到,不僅如此,小張經常熬夜、晚睡,又缺乏運動,待在室內曬不到太陽,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宋彥強調,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50歲以上、停經後的女性,年輕人如果有不良生活習慣,或受疾病、藥物影響,確實也可能出現骨質疏鬆,但小張僅僅是彎腰就骨折,仍屬於罕見狀況。
根據台灣衛福部官網指出,預防骨質疏鬆要從年輕開始存「骨本」,首先從對骨骼健康的「鈣質攝取」飲食計畫開始,而不同年齡的每日鈣質攝取量,10~12歲為1000毫克;13~18歲則增加為1200毫克;19歲以上為1000毫克。
調查結果顯示,19至64歲台灣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僅達到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左右,若長期鈣攝取不足、久坐辦公室、少曬太陽或缺乏運動者,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為了減緩中年以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每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素。
另外,根據歐盟食品科學專家委員會評估,咖啡因每日攝取量建議在300毫克以下,相當於3至4杯咖啡,如果是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腸胃病、長期失眠的患者與孕婦及孩童,最好避免或減少含咖啡因飲品的飲用;至於骨質已有疏鬆情形時,若是仍想享用咖啡,記得多補充鈣質,以免鈣質流失情形加劇。
***-----------------------------------------------------------------------***
★乳房脹痛竟與咖啡有關? 專業醫:過量攝取恐會加重疼痛
摘錄自:2024/12/11 CTWANT【編輯:廖梓翔】在如今的社會,相信不少人都習慣咖啡不離手的日子。但現在有醫師提醒,有良性乳房腫瘤的女性要額外注意咖啡的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恐會降低肝臟第一階段解毒酵素的活性,恐會加重乳腺腫脹與疼痛,要特別注意。
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部分女性在乳房中出現良性腫瘤並非罕見,其中常見的包括纖維腺瘤(Fibroadenoma),這類約佔五至七成的病例,多出現在20至40歲女性間,質地較硬且通常無痛,形成原因多與雌激素波動有關。
另一類則是乳腺囊腫(Breast Cyst),占約兩成至四分之一左右,內含液體且易受到月經周期影響,30至50歲的患者為主。
劉博仁醫師也提醒,纖維囊性病變(Fibrocystic Changes)並非真正的腫瘤,但有高比例的女性一生中可能出現這種顆粒狀觸感的變化,常伴隨疼痛或腫脹,與雌激素過多相關。還有其他相對較少見的類型,如乳管內乳頭狀瘤(Intraductal Papilloma)、脂肪瘤(Lipoma)、葉狀腫瘤(Phyllodes Tumor)等。
劉博仁醫師也提到,有著良性腫瘤的女性並非只要定期追蹤就好,還需留意個人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深色蔬菜(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等)及水果(莓果類、柑橘類),適度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鮭魚、鯖魚)、亞麻籽或核桃,並減少高脂肪、高糖與過度加工的食品。
除此之外,日常咖啡飲用部分也要特別注意,需適度控制咖啡因,因為攝取過多可能影響雌激素代謝,加重腫塊腫脹與不適,故建議適量飲用為宜。
另外就是保持良好的體重控制,若過度肥胖或超重,可能干擾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問題風險。劉博仁醫師建議,適度的運動,如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例如快走或瑜伽),有助於荷爾蒙調節。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需減少接觸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減少殺蟲劑及塑膠容器中雙酚A或定香劑DEHP的使用,以免進一步影響荷爾蒙平衡。
劉博仁醫師也提到壓力管理,壓力過大會影響內分泌,建議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練習紓解情緒。建議依個人體質,適度補充維生素D等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穩定。
***-----------------------------------------------------------------------***
★28歲健身女心臟病猝逝 母淚控「能量飲奪女兒命」籲年輕人遠離高咖啡因產品
摘錄自: 2025/03/27 CTWANT【編輯:林則澄】美國佛羅里達州熱愛健身的28歲女教師凱蒂唐奈爾(Katie Donnell),由於心臟病英年早逝,即便時隔3年,她的家人仍難以釋懷。母親洛莉巴拉農(Lori Barranon)悲痛推測,女兒的死因與長期飲用含咖啡因的能量飲料有關,因此呼籲社會各界正視高咖啡因產品的潛在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凱蒂唐奈爾平時過著極為健康的生活,不但注重飲食均衡、偏好有機食物,並有每天固定健身的習慣,但她也習慣在運動前,服用含咖啡因的補充劑,甚至每天喝下多達3罐能量飲料與額外的咖啡。據她母親與男友的說法,她幾乎離不開能量飲料,每2到3天就會買1組4罐裝當成水喝,連車內都常見到多個飲料空罐。
凱蒂唐奈爾唯一的健康問題是長期的嚴重焦慮症,但洛莉巴拉農認為,此情況並非心理疾病,而是過量攝取咖啡因所引發的生理不適情況,「我的女兒沒有什麼慢性病,除了焦慮症之外就是非常健康的人,她是那種注重飲食均衡,又有規律運動的達人。」
直到2021年8月,凱蒂唐奈爾與朋友外出時突然倒地、雙眼翻白,她的朋友起初以為她是中風,立即叫救護車。不幸的是,急救人員趕到時她已缺氧過久,導致嚴重腦細胞損傷。經歷3小時搶救後仍未甦醒,接著又在昏迷中持續發作癲癇。最終,家人在痛苦的掙扎與等待下做出拔管的決定,以減輕她的痛苦。
時至今日,洛莉巴拉農仍不解地說,「才28歲的年紀,怎麼會有人這樣突然死於心臟病?醫生說他們其實見過不少經常攝取高咖啡因的人出現這種情況,但他們不願把死因直接歸咎於能量飲料。但我知道,問題就在那裡。」
洛莉巴拉農回憶,事發後清理女兒的車時,發現車內塞滿空的能量飲料罐,朋友也表示,凱蒂唐奈爾幾乎隨時在喝這些飲料,「她每天早上會吃一份健身前的補充劑,成分就跟含咖啡因的能量飲料的相差無幾,再加上真正的咖啡和能量飲料,她完全習慣那種興奮感。」
報導提到,多項研究近年揭露,能量飲料所含的大量咖啡因可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包括高血壓、心律不整,甚至心臟病。據美國營養專家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咖啡因應控制在400毫克內,相當於4小杯咖啡或2至3罐能量飲料,但市面上有部分品牌,咖啡因含量甚至超過500毫克。
除了咖啡因,許多能量飲料還含有牛磺酸、糖分與其他植物性提神成分,這些物質可能影響血管與心臟的正常運作。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44位心臟驟停倖存者中,有7人發作前曾飲用能量飲料,也讓專家直言,「我們有責任發出警告。」
事實上,早在2018年,美國德州大學也曾發表研究指出,僅1罐能量飲料就可能在90分鐘內增加中風與心臟病風險,因為當中的成分可能使血管變窄,進而阻礙血液流向重要器官。除了凱蒂唐奈爾,還有多名年輕人疑似因為攝取過多咖啡因而罹難。就在2024年8月,美國奧克拉荷馬州18歲高中生扎克多蘭(Zach Doran)也在健身時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女友表示,他在平日極度健康,卻常服用能量飲料與健身補充品,「我從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他的身上。」
目前,美國部分學者與政府官員正呼籲,限制青少年購買高咖啡因飲料。英國已有多家超市自發性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購買能量飲料。
洛莉巴拉農至今仍難以釋懷女兒的離世,也呼籲所有家庭關注孩子是否過量飲用能量飲料,「如果你不阻止孩子攝取這些東西,或許有一天你也會陷入我現在的處境,整個人生被摧毀。我拜託大家勸導你們的孩子,關心他們的生活習慣。我以為我已經很關注女兒,結果還是發生這樣的悲劇。」
洛莉巴拉農哽咽地說,「我看到有人拿著能量飲料時,就會告訴他們,這種東西真的能在一瞬間,奪走一條年輕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