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MA致癌疑慮 食藥署下令檢驗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杭州3歲女童性早熟 薰衣草精油惹禍★咳斷三根肋骨!原來是高血壓藥副作用★美日研發阿茲海默症新藥大突破!但副作用恐致嚴重腦出血★吃了止痛藥後 讓他轉性愛上男人了★藥害排行榜出爐 有人吃痛風藥瞎眼、喪命★顎骨壞死 骨鬆用藥惹的禍★"豐額"打玻尿酸 婦左眼失明!★★★★★★★★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杭州3歲女童性早熟 薰衣草精油惹禍 (藥害3)
摘錄自:2016/01/29 中央社【中央社台北29日電 】中國大陸浙江省杭州市日前傳出1名3歲女童因持續1年以上接觸薰衣草精油等美容用品,受到環境荷爾蒙(xenoestrogen)刺激,導致假性性成熟,停用後這些症狀才消失。
錢江晚報引述小女童的母親表示,起初是在幫女兒洗澡時,看到她的胸部有凸起,胸部裡有顆小硬塊,之後2、3天內又在女兒的內褲上發現很多分泌物,跟女性生理期來之前的情況差不多。
報導表示,醫生發現女童單側卵巢上有1個囊腫,雌激素略高,所幸性激素激發測驗結果正常。
報導引述醫生表示,檢查結果顯示女童並非真正發育,而是受到環境荷爾蒙刺激的假性發育。
女童母親說,近1年多來,她去美容院做SPA的時候都會帶著女兒,平均1週1次,每次2至3個小時。女兒特別喜歡薰衣草精油,經常央求在手上塗抹,還常偷抹家中的護膚品。
在醫師的建議下,女童母親停用這些保養品1個月後,女童性早熟的症狀全部消失,就連卵巢上的囊腫也不見了。
報導引述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說,精油美容的效果主要靠植物性雌激素,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無害。但兒童的皮膚對外環境的抵禦能力沒成人強,加上孩童皮膚單位面積吸收密度大,對於成人來說沒問題的精油劑量,可能會在孩子身上出現明顯反應。
因此,專家建議還是少讓孩子接觸精油,也不宜為孩子塗抹成人用的保養品,以免從皮膚吸收過多環境荷爾蒙。
***-----------------------------------------------------------------------***
★NDMA致癌疑慮 食藥署下令檢驗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
摘錄自:2020/08/24  三立新聞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近期國際間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二甲雙胍」(metformin)原料藥雖經檢驗未包含有致癌疑慮的「N-亞硝基二甲胺」(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但在產製的部分製劑中仍發現微量不純物NDMA。為此,食藥署已要求二甲雙胍藥品製劑的製造與輸入業者,應逐批檢驗是否含有不純物NDMA。
食藥署7月底才宣布36款含「雷尼替丁」(Ranitidine)的胃藥可能含有NDMA,8月1日起全面下架,如今藥物致癌疑慮也蔓延到含二甲雙胍成分的糖尿病用藥。食藥署表示已接獲部分業者主動通知,經其評估後已自主啟動市售效期內含二甲雙胍成分藥品的回收作業。
食藥署提醒有服用二甲雙胍的民眾,NDMA雖具動物致癌性,但尚未直接證明它對人類有致癌風險,目前二甲雙胍所帶來的效益遠大於其可能存在NDMA的風險,切勿自行任意停藥。
另外,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所公布的糖尿病醫療照護指引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的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二甲雙胍是第二型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已使用二甲雙胍的病人,除非有不能使用二甲雙胍的禁忌症,其餘都應持續使用。如果擅自停藥,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進而產生糖尿病各項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例如: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變,甚至昏迷及死亡等。
***-----------------------------------------------------------------------***
★咳斷三根肋骨!原來是高血壓藥副作用
摘錄自:2008/04/08  網路新聞【徐韻翔報導】 久咳不癒,也可能是服藥副作用惹得禍!一位六十多歲男子,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結果咳嗽不止,劇烈咳嗽到咳斷肋骨,檢查遍尋不著病因,最後經醫師評估停掉降血壓藥,咳嗽症狀隨及獲得改善,醫師提醒,高血壓藥種類多,副作用也不同,提醒病患如有身體不適,應諮詢醫師,視情況調整藥物。
臨床上有一位六十歲中年男子,因為患有高血壓,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結果出現咳嗽不止症狀,嚴重咳嗽到咳斷三根肋骨,當時還會診胸腔科、癌症腫瘤科醫師進行斷層掃瞄,仍找不出病因,最後經醫師評估停掉降血壓藥物,立即停藥便立即止咳了,證實原來是藥物副作用惹的禍。醫師表示,引起咳嗽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查出確實原因,而是以止咳藥暫時抑制咳嗽,可能會誤導病情診斷,導致病患嚴重乾咳、吐血,甚至出現這類咳斷肋骨的悲劇。
陳志鴻提醒,降高血壓所搭配的多種藥物,可能讓病患出現尿酸痛風發作,或是影響血糖血脂肪代謝、男性性功能問題以及腳水腫(光是腳腫,就是很危險的症狀了,隨時會發生猝死的現象)等各種不同的副作用反應,有些則影響腎功能,長期服藥者,身體如果有不明原因的不適,應該提高警覺,注意是否為藥物所引起,適時諮詢醫師調整藥物,維持生活品質。
***-----------------------------------------------------------------------***
★美日研發阿茲海默症新藥大突破!但副作用恐致嚴重腦出血
 摘錄自:2022/11/30 TVBS【周子馨報導】由美國百健(Biogen)與日本衛采(Eisai)藥廠共同研發的阿茲海默症藥物「Lecanemab」,經臨床實驗發現可以有效放緩患者認知能力衰退的速度。不過,特定族群使用後卻有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其中有2名受試者因為在實驗期間出現腦出血症狀,不幸死亡。
根據《路透社》報導,據週二(29)公布的一項研究數據,百健與衛采對1800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臨床試驗後,發現有13%的受試者出現一種危險的「腦腫脹」症狀。另外也有幾名患者也出現腦出血的情形,其中5人為嚴重出血,14%屬於微出血,已知有2名患者因此喪命。
此前,百健與衛采在今年9月公布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臨床實驗發現,與發現與安慰劑相比,使用降「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藥物「Lecanemab」治療的病患,在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SB)中的認知衰退數據下降了27%。
妙佑醫療國際(Mayo Clinic)醫師彼得森(Ronald Petersen)坦言,「所有用來降低澱粉蛋白(amyloid)的藥物,都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不過他仍認為,該款藥物在主要及次要的實驗結果所顯示出,降低澱粉蛋白的程度相當驚人。
據悉,這2例死亡個案分別為65歲及87歲的婦女,前者因中風使用一款清除血栓的藥物後死亡;後者則是曾使用血液稀釋劑。衛采表示,該公司認為造成這2名患者死亡的主因並非「Lecanemab」。這份最新的公布的數據也指出,根據臨床失智評估量表,部分有精神病遺傳風險的患者,無法從「Lecanemab」中受益。
另據《衛報》報導,全球5500萬名癡呆症患者中,有將近2/3人是患有阿茲海默症,而這也是英國人的主要死因,患者通常在確診後的7年內死亡。在過去幾十年來,幾乎所有減緩、阻止或逆轉這種疾病的研究都以失敗告終,各藥廠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也讓不少公司放棄相關領域的實驗。如今,雖然「Lecanemab」仍存在副作用,但在治療失智領域上已經是一大突破。
***-----------------------------------------------------------------------***
★吃了止痛藥後 讓他轉性愛上男人了
摘錄自:2018/04/18 中時電子報 【陳舒秦報導】小心服用!英國一名23歲男子聲稱,因為想受傷想止痛,服用止痛藥普加巴林(Pregabalin,商標名Lyrica)後,竟然讓他轉性,頓時對女性失去性慾,還變成一名男同性戀。他希望公開自己慘痛經歷,讓其他人明白風險。
博迪(Scott Purdy)表示,他六個月前玩卡丁車時,不小心弄傷腳,之後開始服用止痛藥,因為忍受不了另一種止痛藥可待因(Codeine)的副作用後,醫生改開普加巴林舒緩他的疼痛,沒想到服用後,性向出現巨大轉變。
他表示過去一直是正常異性戀,很享受跟女性約會,服藥前也有一個交往約半年恩愛女友,但自從服藥後,發現對女人的性慾消失全無,只想得到男性的注意。所以博迪只好跟當時女友說,我已不再覺得她性感、吸引我。最後分手,改與網路上認織的男性交往。
為什麼他如此肯定是普加巴林的問題?他強調:「我試過停藥數周,對男人的性慾就消失了。」後來選擇繼續服藥,樂於成為同性戀,他表示「我現在很快樂,我希望繼續服藥,因為我很滿意這性向,這樣令我感覺很開放那只是讓我做回自己。」
***-----------------------------------------------------------------------***
★藥害排行榜出爐 有人吃痛風藥瞎眼、喪命
摘錄自:2018/06/30 壹週刊【江慧珺/台北報導】藥物過敏是隱形殺手,患者也許原本病情不重,用藥後卻死於過敏,常引爆醫病糾紛。國內醫界統計,藥害救濟可疑藥品排行榜,前三名為降尿酸藥異嘌呤醇(Allopurinol)、抗癲癇藥癲能停(Phenytoin)及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而國人熱愛採購的日本止痛藥EVE,其主成分布洛芬(Ibuprofen)在近3年藥害救濟申請數量明顯增加,排名已由第9名爬升到第7名。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自1999年至今年5月止,共受理3192件藥害救濟申請,其中給付1720件,平均獲得救濟比率為58.19%,總金額達4億6269萬餘元。
在藥害救濟可疑藥品名單中,以治療痛風、尿酸結石的異嘌呤醇,與癲能停、卡巴氮平為最大宗。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分析,這些藥品多半是老藥,價格便宜且是第一線用藥,但安全性就不如新藥;以異嘌呤醇為例,每千人用藥,就有4人可能因嚴重藥物過敏失明,甚至致死。至於許多人熟知、也是痛風老藥「秋水仙素」,則屬痛風急性發作時的止痛藥,與降尿酸藥物異嘌呤醇不同。
讀者王先生也向《蘋果》投訴,高齡母親在12年前因服用異嘌呤醇,1周後開始全身脫皮,經診斷是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雖經搶救仍在1個月後不治,最後申請藥害救濟獲給付,籲民眾用此藥要注意,以免「害死人」。
鐘文宏說明,異嘌呤醇過敏反應包含皮膚起疹或水泡,甚至有患者用藥後1到2周,出現腎衰竭、敗血症,對高齡、腎功能不全者屬高危險族群,對異嘌呤醇過敏死亡率高達1成。
此外,藥害救濟可疑藥品也包含常見的非類固醇止痛藥待克菲那(Diclofenac)與布洛芬(Ibuprofen)。含有待克菲那的藥品如服他寧(Voltaren)、非炎(Voren)等;布洛芬則是日本超夯止痛藥EVE的主成分。
 鐘文宏表示,布洛芬是常見的感冒止痛藥成分,過敏反應可能從眼腫、全身起尋麻疹或水泡,甚至可能導致全身血管性血腫與支氣管收縮而無法呼吸。
 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害調查組長簡美夷指,據統計最常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為皮膚疾患,如紅腫癢、藥物疹、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其次為肝膽疾患,如急性肝炎、藥物性肝傷害、猛爆性肝炎等,第三為免疫系統疾患,如過敏性休克。
鐘文宏也說,藥物過敏從輕微皮疹、皮癢,到嚴重的猛爆性肝炎、全身起水泡潰爛都可能發生,近年因藥物過敏致死案例較少,但仍可能對眼睛、黏膜等處造成後遺症,建議服藥後若出現眼腫、嘴破、喉嚨痛、起水泡、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簡美夷表示,合法使用的藥物並在醫療人員指示下用藥,一旦發生問題才可提出藥害申請,建議用藥1個月內出現疑似症狀,最好先停藥並回診,並把藥袋、處方箋、收據等單據都保存好;若曾有藥物過敏史,可寫在藥物過敏紀錄卡上,醫護人員開立可能過敏的藥品,也要充分提醒患者,以免延誤就醫。
***-----------------------------------------------------------------------***
★顎骨壞死 骨鬆用藥惹的禍
摘錄自:2009/12/19 台灣醒報【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報導】服用骨鬆用藥,當心顎骨壞死!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喆指出,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顎骨壞死的病患,同時也在服用骨鬆用藥,比例高於國外甚多;立法委員黃淑英呼籲衛生署,應善盡提醒民眾藥物副作用的責任,衛生署藥政處代表則回應表示,衛生署網站內皆有刊出新聞稿提出警告,民眾可上網查詢。
黃淑英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昨日(18)時報周刊披露,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來治療骨質疏鬆或癌症骨轉移的患者,發生顎骨壞死的案例高達數百人。她說,雖然衛生署在2007年即對此提出警告,藥物仿單(說明書)上也有載明副作用,「可是很多民眾還是不知情,而且民眾也不一定看得到仿單,就算看到,也不見得看得懂。」
李正喆指出,國外研究顯示,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多集中於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的癌症患者,口服該藥的骨鬆患者則較少見,「不過在台大收治的81名顎骨壞死病例中,就有65名是口服雙磷酸鹽類的骨鬆病患,比例比國外高出很多。」
而口服骨鬆用藥的患者,如果又同時進行拔牙或植牙等侵入性治療時,引發顎骨壞死的風險則更高,「顎骨壞死非常痛,且因傷口無法癒合,而導致化膿潰爛,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李正喆說,很多病患都是因為看牙一直看不好,還日漸惡化,經轉院後才發現是骨鬆用藥惹的禍。
衛生署藥政處代表回應說,衛生署其實有特別宣導過民眾,也發函給各醫學會,請醫師提醒病人骨鬆用藥的副作用,並在署內網站刊出新聞稿進行衛教。但對於國內有多少因骨鬆用藥而產生副作用的病例,衛生署代表卻一無所知,僅表示流行病學資料不足,無法提供實際數據。李正喆表示,雖骨鬆用藥有副作用,但還是不該因噎廢食。
他建議,在用藥前最好先做好口腔檢查及護理,或在用藥前即完成療程;用藥後若出現牙痛,服用3年以上的骨鬆患者,在做牙科侵入性治療前,先停藥3個月,再進行治療,以降低副作用風險。
***-----------------------------------------------------------------------***
★"豐額"打玻尿酸 婦左眼失明!
摘錄自:2017/12/10 華視新聞【彰化縣 / 謝忠義 報導】微整形賠上視力!彰化一名婦人,為了想讓額頭天庭飽滿,到醫美診所注射玻尿酸,沒想到在注射時,她突然感覺到眼前像有閃電劃過,返家後隔天醒來,左眼竟然看不到,到大醫院求助,醫師研判是在注射過程中,被戳破血管,玻尿酸塞住視網膜動脈,導致視網膜缺氧造成失明。
彰化40歲婦人,到醫美診所,施打玻尿酸,希望額頭能天庭飽滿,才打第一針,感覺爆痛,眼前還像有閃電劃過,沒想到回家後隔天醒來,左眼竟然看不見。
醫師研判,婦人在注射玻尿酸時,被戳破血管,原本該填充在額頭的玻尿酸,隨著血流塞住中央視網膜動脈,導致視網膜缺氧失明,治療三個月,婦人左眼,還是對光都感覺不到,確定失明,過去打玻尿酸的糾紛,大多是隆鼻導致失明案例,這回打玻尿酸豐額失明,是國內首例,婦人愛美卻賠上視力,心情憂鬱沮喪後悔莫及。
醫師表示,無論是玻尿酸還是自體脂肪等填充物注射臉部,就會有風險,國內外都有案例,提醒愛美的民眾一定要找專業醫師,否則愛美不成還賠掉健康後悔莫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