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的風險★害怕術中麻醉藥過敏? 手術前置作業不可大意★媽咪我要活下去 錄影帶揭墮胎黑幕★拉皮打麻醉 昏迷13天不治★台北整形醫私打麻醉!病患「抽搐3hrs」癱瘓…★賠償創天價!博士被醫成植物人 判賠逾4千萬★手術麻醉休克 嚴重過敏險要命★隆乳手術麻醉失效 她痛死在手術台★三大亂象!台灣麻醉致死率高★手術及麻醉死亡 可獲救濟★割包皮小手術? 男狂嘔躺醫院多日★全身或半身麻醉 風險差不多★麻醉風險高 要懂得自保港女整形死亡 麻醉醫師害命早有先例★麻醉針可能致死 丙泊酚要專業操作★女子做腋下除汗手術 麻醉後竟昏迷不醒超可怕!全身麻醉5大真相,用麻醉竟會增加失智機率、神經病變,在手術途中還有可能驚醒★少女花18萬隆乳!手術5H變植物人★頸椎手術心跳突停止 竟是麻醉引發過敏性休克★★★★★★

 

★有筋骨痠痛者,請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諮詢電話(02)2679-3117   德輝居士
墮胎的風險
雖然自已身為醫師,也知道許多小型醫院或私人診所,麻醉設備不足,尤其在施行小手術時,經常未聘請麻醉醫師,而以其他人員替代,更知道許多植物人或死亡悲劇因此而生,統計數字也顯示,出事率是先進國家的八倍以上,但總是感覺離自已好遠,不真切,可是自從麻醉安全保障恊會開放咨詢專線以來,已先後接獲不少麻醉受害家屬來電咨詢,每一通電話都代表一個悲劇,其中不少是接受墮胎這種手術,
因麻醉出狀況,導致植物人或死亡的案例。
墮胎是婦產科手術中的小手術,民眾不願張揚的痛苦抉擇,但他們卻不了解麻醉並無大小之分,所有「麻醉前」應有的準備,如空腹準備,「麻醉中」所有人員設備與急救措施,「麻醉後」恢復期的照顧,一如大手術,一樣也不可少,因為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尤其麻醉的最大特性為,不出事則已,一有狀況往往是中樞神經受損,植物人或死亡等重大傷害,豈可不慎。奈何民眾對於麻醉醫療的常識足,甚少考慮及此,尤其未婚時意外懷孕,更常瞞著家人,小倆口或獨自一人去面對,此時多半選擇非正規經營的婦產科診所墮胎,一旦出事,男孩往往當場開溜,只留下女孩父母面對已成植物人或接近植物人的女兒,真是無語問蒼天。 作者:麻醉枓醫師陳貞呤
******
小手術大風險 麻醉怎能不慎選?
2015/04/2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1歲的吳先生被疝氣的問題困擾了好幾年,上個月他決定要接受手術解決疝氣問題,並採納醫院的建議使用半身麻醉,雖然手術順利的結束,但他在術後八小時仍無法順利解尿,最後忍痛讓院方為他安裝了導尿管,才順利導出800cc的尿液。而62歲的梁先生也深受疝氣所苦,還有高血壓的問題,去年底他也接受了疝氣手術,但極度怕痛又容易緊張的他,不敢清醒的面對手術過程,因此即使醫師不建議,他還是選擇了全身麻醉,不幸的是在手術中血壓突然飆高,醫師雖緊急使用了降壓劑,卻仍然無法完全控制,最後導致輕微的腦中風。
隨著醫學的進步,有很多較小型的手術,如闌尾炎(盲腸炎)手術、割包皮、疝氣…等,手術本身已幾乎完全沒有風險,最大的風險乃是來自於麻醉!而麻醉並不是只有讓病人完全沒有意識的全身麻醉,還可以根據影響範圍區分為半身麻醉跟局部(區域)麻醉。全身麻醉通常用於頭頸部、胸部、上腹部方面的手術及其他重大手術上;半身麻醉則多用於下肢、泌尿科、疝氣手術、剖腹生產上;局部麻醉一般適用於肢體、區域較小的手術,但也有醫師會使用局部麻醉來取代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進行部分手術。
根據統計,國內因全身麻醉而致死的機率約為萬分之三;半身麻醉死亡率雖大幅降低,但還是有因腰椎麻醉而引起血壓下降休克的風險在,另外麻醉藥效完全消失前,會造成下肢肌肉鬆弛,有17%的患者因此無法自行解尿,需安置導尿管(國內部分醫院則是在半身麻醉完成後直接安置導尿管);局部麻醉則因影響範圍小,作用時間短,致死率幾乎為0,也不需安置導尿管,唯進行該項手術的醫師技術需相當純熟,否則手術時間一旦過長,反而會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
疝氣專科醫院院長曾振橿指出,以疝氣手術為例,一般外科醫師因熟練度不足,為了確保病患安全及手術順利進行,多半採用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但如果是熟於疝氣手術的醫師,因技術純熟、手術時間短,對麻醉劑量需求低,可以採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
一般而言,麻醉的區域越大,對病患的危險性就越高;因此,曾振橿院長特別提醒,在非必要的情形下,不要使用全身麻醉,而是採用影響區域越小的麻醉方式越好,設法將手術的風險降至最低,才是聰明的選擇。
***-----------------------------------------------------------------------***             
★害怕術中麻醉藥過敏? 手術前置作業不可大意
摘錄自:2019/05/26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麻醉對於手術的成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有很多民眾擔心,會不會發生麻醉藥過敏,甚至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在手術前先進行藥物過敏測試。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楊承憲醫師表示,大部份藥物過敏並無法事先檢查而預防,所以術前的藥物過敏史是重要參考資料,民眾一定要在手術前製作業與醫師充分溝通,若為高風險病人,就會考慮藥物過敏原鑑定,來選擇比較安全的藥物,或是利用高階的術中監測儀器,有助於及早發現、診斷與治療。
過敏是一種不可預期的特異反應,只要接觸到過敏原,就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但是否會發生過敏反應其實跟體質有很大的關係。楊承憲醫師說明,手術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過敏原,藥物是最常見誘發因素,其中最常見的是抗生素,因為為了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大多數手術前都會給予抗生素;反而麻醉藥占的比例不是第一,不過麻醉時會同時使用多種麻醉藥物,這些藥物也有可能引起過敏。
楊承憲醫師表示,不管是何種藥物引起過敏,在麻醉中發生都會比較難處理,因為難以判斷何種藥物是過敏原,且麻醉下的過敏反應不容易診斷,因為麻醉中通常病人睡著了,或是無法表達;麻醉藥本身也會抑制身體一些功能,增加治療上的困難,萬一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嚴重過敏反應,若沒有及時處理,死亡率將會非常高。
對於是否需要於術前測試對麻藥有無過敏,楊承憲醫師解釋,因為麻醉藥種類眾多,常規上不會做過敏測試,因為測試也不是很有效,不知道針對哪個麻醉藥去做測試,所以通常用會採取病史詢問的方式。他也提醒民眾,有藥物過敏一定要告知醫生,醫生會查看在手術過程中,有沒有可能使用到此類藥物,若高風險病人,可能才會再安排藥物過敏的測試。
近期有醫院分享,利用高階的術中監測儀,針對術中發生嚴重性休克,可以更早做出診斷,未來也許是一個可以提供麻醉醫師更安全的方式來掌握病人狀況,以減低嚴重性過敏所產生的不良後果,有助於及早發現、診斷與治療。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術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醫病雙方尋求雙贏。
***-----------------------------------------------------------------------*** 
媽咪我要活下去 錄影帶揭墮胎黑幕
摘錄自:2011/09/28   自由時報【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為免墮胎者匆促決定,帶來一輩子的遺憾與身心艱熬,傳神關懷傳播協會與荷蘭國家媒體中心合作的「媽咪!我要活下去」錄影帶精華版昨首播,除揭露未成年少女墮胎的血腥內幕,並將廣徵百位墮胎過來人成立媽咪守護專線(○八○○○○八一八五),提供意外懷孕媽媽們諮詢及心理支持。
影片中,播出了國外墮胎中心經營者卡蘿的心情告白,與幾個月大的胎兒被壓碎吸出後,拼湊成的殘缺頭顱與手腳,還有年輕女性墮胎後血崩死亡。影片看完讓人沉重。
育有3個孩子現在都已成年的62歲主婦姚蓓蓓,昨不願再看第二次,現身說出自己未成年時的祕密,眼眶泛紅哽咽的說當年意外懷孕後墮胎的痛。她說,在求學階段認識現在的先生,18歲時意外懷孕,但父母堅決反對兩人的戀情,也無法接受未婚懷孕,媽媽就帶著她去醫院墮胎。雖然兩人在她20歲時結婚,但心中的痛直至今日。她說,當時的一道傷痕,表面上是身體受創,其實心中受傷更深,也因此長期罹患憂鬱症,並引發 患全身骨刺、狹心症與腦血管疾病,40多年來必須依靠安眠藥,抗憂鬱等藥物度日。心裡也從那時開始封閉起來,時常自責自己是孩子的殺手,這個困境一直讓她走不過來,她以過來人身分提醒,性關係一定要小心謹慎。
黃樂君則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無法養育第二胎,年輕時與丈夫忍痛捨棄腹中胎兒,她坦言,這段過程對家庭、婚姻造成了很大創傷,如今回頭思考,沒人能剝奪另一個生命,因為每個生命到來都是命定,也該被祝福。
***-----------------------------------------------------------------------***
拉皮打麻醉 昏迷13天不治
摘錄自:2012/04/15   自由時報【記者吳岳修/台北報導】台北市一名53歲高姓婦人本月初到醫美診所拉皮,未料麻醉針一打,她卻陷入昏迷,送醫搶救10多天後仍宣告不治,檢察官認為死因不詳,指示解剖追查死因。
高姓婦人本月2日下午前往台北市明水路上一間醫學美容診所,要求進行拉皮緊膚手術,由陳姓主治醫師動刀,沒想到婦人躺在手術台上,麻醉藥劑才注射沒多久,婦人即陷入重度昏迷,醫美診所察覺有異,立即電請救護車將婦人送馬偕醫院搶救。婦人急救10多日後,昨上午仍因呼吸衰竭宣告不治;檢察官會同法醫初驗後,認為死因有待釐清,指示擇日解剖,家屬目前尚未對診所提告,但警方將主動調查診所及執刀的陳姓醫師是否涉及業務過失致死罪嫌。
***-----------------------------------------------------------------------***             
★台北整形醫私打麻醉!病患「抽搐3hrs」癱瘓…護理師目睹全程嚇哭
摘錄自:2020/06/26  ETtoday【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台北市北投48歲陳姓整形醫師2015年7月24日上午11時幫傅姓男子進行隆鼻手術,在沒有麻醉醫師的情況下卻違法自行施打麻醉藥物,讓傅男血氧下降至60%。陳醫見狀為立刻為傅男心肺復甦術急救,但傅男的情況沒有好轉,全身抽搐的頻率越來越高,即使其他整形醫師到場都無法幫忙。
診所內的護理師看到傅男心跳停止,瞬間哭了出來,希望陳姓醫師不要再急救,立刻送醫才對,但陳卻說「這本來就會發生」,轉而要求其他人保密這場手術過失,且為了掩飾過錯,還竄改病歷資料。
傅男手術後全身抽搐2小時,又被陳男拖延1小時才送醫;事後,傅男緊急送醫雖保住一命,但因缺氧性腦病變,導致反應緩慢、無法言語及四肢癱瘓,生活無法自理。
***-----------------------------------------------------------------------***   
賠償創天價!博士被醫成植物人 判賠逾4千萬
摘錄自:2010/12/25   自由時報【記者劉志原/台北報導】台灣口蹄疫專家何維莊博士八十五年接受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手術,麻醉後成為植物人,繼九十六年獲判賠兩千三百餘萬確定後,她的丈夫再追加求償,高等法院再判醫院賠償一千零五十萬;仍可上訴。
本案九十六年判決確定時,創下醫療疏失定讞案件賠額最高案例,當時法院判賠兩千三百萬,加上纏訟七年的利息八百卅餘萬,及何維莊丈夫、台大獸醫系教授賴秀穗獲判賠的精神慰撫金一百六十萬元確定,當時賠償總金額約三千三百萬元左右,高院又再加判賠一千餘萬,若將來這部分也確定,金額共四千餘萬,將再創新高。八十五年十二月間,當時擔任農委會技正的何維莊,接受台北市婦幼醫院進行子宮肌瘤摘除手術,醫師傅世慧替她麻醉時發生供氧困難,三次進行喉部插管皆失敗,因缺氧過久,何女成為植物人。
而九十一年間,一名卓姓男子因下半身無力,至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開刀,術後血壓下降死亡,高等法院審理認為醫師有過失,判長庚醫院與醫師應連帶賠償家屬兩百九十八萬元;仍可上訴。判決書指出,九十一年間,卓某因「胸椎爆裂性體折」合併下半身無力,至林口長庚醫院動手術,但術後卻休克死亡,家屬認為,卓某是因醫生誤切到大動脈而喪命,要求醫院及醫師賠償。法院審理認為卓某是因手術大量出血,引發血壓下降而死,認定醫師有過失,判長庚與醫師應連帶賠償死者妻子一百九十八萬餘元,兩名子女各五十萬元。
***-----------------------------------------------------------------------***
手術麻醉休克 嚴重過敏險要命
2012/04/08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一名口腔癌患者手術過程中突然血壓急降、心跳停止,最後緊急動用「葉克膜」(體外循環心肺支持系統)才撿回一命,後來經篩檢才知是麻醉藥、抗生素引發的過敏性休克。像這樣藥物過敏的例子每天都在上演,若過敏反應嚴重,甚至會危急性命。
林口長庚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這名病人過敏性休克後,讓醫師不願意再冒險開刀,直到經抽血檢驗,發現病患是對手術常見的某種麻醉藥及抗生素有過敏反應,避開藥物後,才順利開刀。
鐘文宏指出,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並不罕見,在門診、住院或開刀麻醉都會發生,手術中休克更有五成是藥物過敏惹的禍。
有藥物過敏記錄者,可透過術前篩檢揪出會引發過敏的藥物。鐘文宏說,最怕事先無法預知,結果過敏反應來勢洶洶,在使用藥物數分鐘後就出紅疹、呼吸急迫、休克,若非設備齊全的醫學中心,病人恐怕救不回來。
但要分辨哪些藥物會造成病人過敏也常是艱難的挑戰,很多病患常一次服用數種藥物,要正確判別不易。許多病患也常因擔心再次過敏,無法安心吃藥,或索性不吃了。
由於過敏反應會在第一次過敏後被激化,下一次反應可能來得更急、更凶,鐘文宏說,目前可透過抽血檢驗,從是否會激發免疫、血球及特異性抗體反應,篩檢可能的過敏藥物。
鐘文宏呼籲,有藥物過敏史的民眾應詳記藥物商品名和成分名,因過往也曾發生改用另一種藥品,但卻因屬相同成分,結果造成病患過敏,引發醫療糾紛。最好方式還是請醫師直接註記在健保IC卡上。
***-----------------------------------------------------------------------***
隆乳手術麻醉失效 她痛死在手術台
摘錄自:2015/10/02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國女子克曼蒂娃(Katya Klementieva)3年前因為動隆乳手術,慘死手術台,當時原以為她死於對植入假體產生的排斥併發症,但在家人質疑下重啟調查,發現她其實是因為麻醉失效,無法承受劇痛而死。
《每日郵報》(dailymail)報導,克曼蒂娃一直不滿意自己只有34B的胸圍,因此瞞著家人花了2150歐元(約新台幣7萬9000元)去隆乳,卻不幸慘死手術台。施術醫生在法庭上解釋,克曼蒂娃在植入到第2枚假體時,才出問題。
克曼蒂娃一開始被判定死於對植入假體產生的排斥併發症,但家人不願相信,因此委託俄羅斯中央獨立調查局重啟調查,發現她死於疼痛、休克和換氣過度。報告中指出,克曼蒂娃當時處於「麻醉醒覺」(anaesthesia awareness)的狀態,意即她當時可以感知所有的事,但卻說不出話來,最後因為無法承受劇痛而死。
法院最後判賠,施術診所要賠償2萬2000歐元(約新台幣81萬元)給克曼蒂娃的家人。
***-----------------------------------------------------------------------***
三大亂象!台灣麻醉致死率高
2014/04/08 天下雜誌 【作者: 黃惠鈴】一個台灣醫界都知道這個公開的祕密 ── 台灣的麻醉品質崩壞中!根據台北榮總副院長何善台等人發表在《台灣麻醉醫學會期刊》的文章,2002到2008年間,台灣的麻醉相關致死率平均達十萬分之十二,約是日本的12倍、英國的21倍,更是美國的12到24倍。
台灣不少麻醉亂象,猶如上演一齣齣黑色鬧劇,背後都是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麻醉亂象1:超量工作 徒增致死率
「麻醉的困境之一就是人力不夠,品質當然下滑,」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廖文進急切地說。攤開麻醉科執業醫師人數,有900多人。但廖文進指出,目前有近200人已改行,真正執業的只700多人,加上各醫院紛紛推出需麻醉的自費項目,又稀釋掉能投入開刀房的麻醉醫師人力。
依據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王如娥等人,去年發表一篇針對麻醉科醫師做的調查,發現麻醉科醫師一天同時平均得兼顧4台刀,但麻醉科醫師自認3台才合理。
廖文進私下也觀察到,有三分之一的醫院麻醉科醫師,其實一次兼顧超過5台刀,甚至10台刀的,也大有人在。過量的工作,使得台灣麻醉相關重大併發症,超過五成肇因於人為因素,可事先預防。
一位十幾年資歷的心臟外科醫師坦言,因為麻醉醫師要顧的刀太多,他的手術每個月平均都會出現一、兩次,病人的呼吸有問題,甚至要CPR急救的狀況。「政府要正視這件事!」接受採訪時,他一直嘆氣。
麻醉亂象2:兼差賺外快 集團跑單幫
醫美診所、健檢中心、婦產科診所等,都需要麻醉人力,也讓加入這個市場的人力愈來愈複雜。
「麻醉變得很黑了,」一位診所醫師搖頭感嘆。目前,已陸續有各大醫院專任的麻醉科醫師,利用值班隔天休假時,背著醫院與衛生局,在沒有報備支援下,違規偷偷出來兼差「跑江湖」。一位有幾年跑江湖經驗的麻醉醫師坦言,「跟診所拿現金,有的現場給、有的月結,我們都不走戶頭,免得被國稅局盯上。」
也有麻醉醫師帶著幾個麻醉護理師,或麻醉護理師自成集團,包下幾家診所、醫院的麻醉業務。「這是違法,但很難抓,」另位麻醉醫師感慨,目前太多以合法掩護非法的狀態。
事實上,健保給付偏低,也讓麻醉醫師一次只顧一台刀的要求,變得不切實際。
以給付最高的全身麻醉來說,一台平均兩小時的全身麻醉手術,健保給付約3912點,乘上健保總額預算的浮動點值,打個8折、9折,醫院得到3,100到3,500元左右的給付金額。
麻醉亂象3:時薪700 淪為「低價勞力」
醫院再把這3,000出頭的金額,提撥三至五成左右,付給麻醉醫師。做兩小時的全身麻醉,如從頭到尾一次只顧一台刀,換算下來時薪不過700、800多,可能還比不上國立醫學院學生當家教領的時薪。
更何況麻醉是高風險的行為。「麻醉醫生是把一個活人(在手術中)變成死人,(手術結束)再變成活人,我們踩在陰陽線上,」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麻醉部主任蘇翔,以此說明麻醉醫師的價值與重要。但現實逼使麻醉科醫師必須同時兼顧好幾台刀,把照顧病人的工作大量移轉給麻醉護理師,才能維持一份不錯的薪水。
想要提升麻醉品質?情況恐怕是更雪上加霜。不論台灣的麻醉死亡率是十萬分之幾,對任何動手術的病人來說,就只有一(安全度過)與○(發生意外)的差異。沒人想要承擔最不好的結果。台灣的麻醉品質,必須急起直追!
***-----------------------------------------------------------------------***
手術及麻醉死亡 可獲救濟
2014/09/20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今天指出,10月1日起,試辦手術及麻醉事故補償辦法,死亡案例可獲最高新台幣80萬元救濟,回溯至今年1月1日生效。
邱文達說,在所有醫療糾紛鑑定案件中,手術及麻醉事故占最大宗、占40%,歷年和解金額平均約40萬到60萬元,衛福部參考後提撥醫療發展基金等預算,試辦為期2年、金額3億元的手術及麻醉事故補償辦法,第一階段先補償死亡病患。
他表示,盼能減少醫病雙方纏訟導致兩敗俱傷,提升住院醫師投入外科、麻醉等高風險科系的意願。
衛福部先前試辦懷孕及生育事故,對死亡及重殘的孕產婦及嬰兒給予救濟,邱文達說,試辦2年下來,婦產科訴訟案件從每年約30件大幅下降7成至每年9件,非常成功,不僅要繼續辦理,還要擴及手術及麻醉事故,累積經驗,為以後全面開辦醫療事故救濟制度奠定基礎。
***-----------------------------------------------------------------------***
割包皮小手術? 男狂嘔躺醫院多日
2013/08/18..NOWnews【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明明動個小手術,傷口不痛,反倒噁心狂吐!成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黃丞漢今(18)天提醒,受手術種類、體質影響,手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率約2至3成,是除了疼痛之外最常見的併發症,卻常被忽略,他印象深刻,曾有男性病患割包皮,原本完全沒必要住院,沒想到手術後竟一路狂吐不已,整整住院折騰好幾天。
黃丞漢表示,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除了傷口疼痛之外,便是噁心嘔吐,常叫病人直呼我不怕痛、我怕吐,噁心嘔吐同時也是門診手術患者需要住院最常見的原因。
不僅不舒適,嘔吐也可能造成安全上的疑慮,例如誤吸入嘔吐物、出血、傷口繃裂等危險,甚至影響重大,例如腦部手術之後,若出現嘔吐,往往後果不堪設想。
32歲的陳小姐就心有餘悸,先前開過婦科手術,醒過來時,覺得傷口不怎麼痛,反倒是劇烈的頭暈、噁心,還因此在醫院住了一個晚上,這次再因為機車車禍造成小腿擦傷感染化膿,臨要進開刀房清創前,一再詢問麻醉科醫師有沒有辦法不再吐。
黃丞漢指出,手術後噁心嘔吐常跟個人體質、手術種類、止痛藥物等因素有關,根據統計,又以小朋友的斜視手術以及甲狀腺、乳房、耳鼻喉科等手術最常發生,而女性、沒有吸菸習慣、有暈眩病史、曾術後噁心嘔吐及術後使用嗎啡類藥物皆是高危險群。
不想頭暈、嘔吐到天昏地暗,其實可以避免,黃丞漢強調,只要手術前和麻醉科醫師做好風險評估,避免使用吸入性麻醉藥物及術後嗎啡類藥物;且利用區域麻醉搭配中度鎮靜、止吐藥,就能將手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率一口氣由3成降到6.8%。
黃丞漢說,近年來使用率逐漸增加的全靜脈麻醉,藉由電腦控制的幫浦調整輸注速度,使病人血中或腦中的藥物濃度達到設定的目標濃度,可減少吸入性麻藥的暴露量,也能減少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率。
***-----------------------------------------------------------------------***
全身或半身麻醉 風險差不多
摘錄自:2011-08-03 自由電子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民眾面臨手術時常會焦慮與不安,要有安全的手術,麻醉是重要的一環,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麻醉有分很多不同種類,如表面、局部、靜脈、全身麻醉等,全身性麻醉風險較高,台南奇美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康富期指出,經驗上,「全麻」或「半麻」的風險相當,病人採用全身麻醉反而較不緊張、較不易受驚嚇。
康富期表示,很多人擔心手術全身麻醉,會一麻不醒,如果可以,寧願選擇半身麻醉,依據資料,全身麻醉的風險約萬分之十,但目前還沒有「半麻」的風險數據。不過,自己個人的經驗全麻、半麻風險相當,自己就曾遇過半麻的病人,手術過程出現中風、肺水腫等個案。
康富期指出,半麻者意識清楚,手術時不免聽到器械聲響、醫護人員對話,心理上可能產生緊張、驚嚇,以致交感神失衡,導致血管收縮,產生一連串反應,反觀全身麻醉,病人等於睡著,處於舒適的狀態,醫師施刀時也較自在。
****** 
愛美又怕痛 做醫美全身麻醉增風險
摘錄自:2018/01/26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6日電】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所有的麻醉都有風險,民眾「不要把醫美當成有趣的事情」,不必要的手術就不做。如果真的要做醫美手術,一定要跟醫師充分討論可能的風險。
萬芳醫院皮膚雷射中心主任蔡仁雨受訪時表示,一般民眾對麻醉有誤解,診間常遇到愛美民眾,想做醫美卻怕痛,無痛就一定要麻醉,導致很多根本不需要全麻的狀況,也因民眾需求改用全麻,增加麻醉的風險。痛是保護本能,如果真的很痛,代表能量太高,可即時跟醫師反應降低能量,痛是重要的判斷指標。曾有一名國外的案例,做電波拉皮時怕痛,希望全麻,結果能量太高,做完皮膚都燒壞了。
一般醫美全麻會用靜脈的深度麻醉,打針讓病人進入深度睡眠;蔡仁雨說,麻醉有不可預測的副作用,如果是本來心肺就有問題,或麻醉突然抑制到呼吸都可能出狀況。若需要臨時插管,診所未必有設備,必須送大醫院,可能就會來不及而釀成憾事。除非是做削骨、內視鏡拉皮、抽脂等比較深入的術式必須全麻,其他皮膚美容外科的項目如雷射、電波拉皮等,應只要表皮或局部麻醉即可。
***-----------------------------------------------------------------------***
麻醉風險高 要懂得自保
摘錄自:2005/01/18 蘋果日報【報導╱楊琇雯、王雪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被麻醉的經驗,局部麻醉較不會有問題,但有些大手術則須半身或全身麻醉,就要特別注意。知名醫師作家,也是麻醉科醫師的侯文詠曾說:「麻醉技術,不是0分,就是100分。」這句話說明了麻醉其實是一個高風險行為,那麼在需要被麻醉的時候該注意哪些事情,我們請台大醫院麻醉部主任孫維仁告訴你。
簽署前看清楚
《同意書》衛生署已有制式麻醉同意書,上面明確註記接受哪種麻醉方式,是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前醫師必須完整說明、確定患者明白麻醉的風險、步驟和可能發生的狀況。患者和醫師雙方都必須簽名,才能安排進行麻醉和手術。若患者未成年,則由法定代理人簽署。 
《說明書》有些醫院會自己設計麻醉說明書,還設立術前訪視門診,患者可在手術前找醫師一對一了解麻醉的各項風險機率、說明藥物過敏史等,另有些醫院則在開刀前一天,由隔天要執行麻醉的醫師到病床前解釋、核對病人身份,這時患者應主動核對說明書上自己的姓名、病歷號碼,是否正確。 
《麻醉注意事項》接受手術就等於要接受麻醉,但這卻是兩個不一樣的風險事件,麻醉醫師應在術前、術中、術後對病人的狀況確實掌握,以下是一般狀況下,接受麻醉的患者應注意的事項。 
《藥物使用》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術前一天是否要停藥應向醫師詢問,並明確說清楚自己目前正在服用哪些藥物,否則可能會增加麻醉風險。若是一般性的保健食品或非必要性藥物,則應停吃。
《與醫師溝通》在接受麻醉之前最好與施予麻醉的醫師溝通,說明自己或家族中是否有人曾對麻醉藥物過敏,家屬在場更好。若無法連繫施術的麻醉醫師,至少也應要求核對病歷、各項同意書上的名字和病歷號,以及是否註記清楚身體狀況。
《一定空腹》全身或半身麻醉前一天晚上12點後一定要禁食,連水都盡量不要喝,因為若是在麻醉過程中胃內沒有排空,食物會經由食道逆流至口腔再嗆入氣管,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病情嚴重度。
《不適症狀》麻醉術後若覺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若狀況輕微屬於一般常見的副作用,但如果非常不舒服且持續超過半天以上,則應向照護的護理人員或醫師請求協助。 
《提醒你》除了術前的狀況之外,麻醉後一直到病人清醒過來的狀況,例如在麻醉後有些人會發生惡性高熱。此外,麻醉醫師人力不足也是一大隱憂,這些都會影響麻醉的品質。
《惡性高熱要注意》惡性高熱可能發生在麻醉任何一個過程中,發生率約1萬到3萬分之1,具遺傳性。發生率低但若沒有及時用對解藥,致死率高達8成以上。肌肉會持續收縮不放鬆,造成壞死,然後心律不整,甚至腎臟衰竭、死亡。症狀還包括:體溫驟升、肌肉僵直、休克等,醫師在手術中通常會監看各項生理數值,若發現體溫不正常升高,會視情況停止手術並給100%氧氣和目前唯一的藥物Dantrolene,這是一種「孤兒藥」,不屬於醫院常備藥,目前只有各大醫學中心列為常備性藥物,如果血親中有人在全身麻醉後不明原因死亡或發生過惡性高熱要特別注意,在術前告訴醫師才有時間備妥藥物。至於一般人,如果有嚴重的藥物過敏史則可向醫師提醒。 
《醫師人力不足》台灣平均每個麻醉醫師在開刀房中須同時照顧3到4個病人,而美國和日本最多只允許同時照顧2個,麻醉醫師人力不足的狀況又以台北縣最嚴重。有些會因此請麻醉護士或請「跑單幫」、不是該醫療院所的專任麻醉醫師,而以簽約、遊走各醫院的麻醉醫師來施術,品質較不易掌控。建議動手術前,應與手術醫師確認是否有合格的麻醉醫師。
《麻醉安全要重視》若說進行手術是開飛機,病患是乘客,那麼麻醉醫師應是駕駛員。麻醉的品質從手術前訪視、手術中監看生理數值,到手術後是否產生副作用和疼痛問題,都是麻醉醫師須全程照護、評估的範圍,重視手術安全外,麻醉安全更要注意。
《藥品管理有缺失》曾發生過北城醫院護士打錯針的事件,當時是因為誤將麻醉藥物當成疫苗施打,這也暴露出藥品存放的管理問題,民眾若要自保,應要求專業人員在每次施術前核對姓名、病歷號、藥物作用等,而政府應盡快制定出麻醉品質標準、落實評鑑制度,才能保障就醫安全。
***-----------------------------------------------------------------------***
港女整形死亡 麻醉醫師害命早有先例
摘錄自:2018/01/24  蘋果日報【突發中心張君豪、林金聖、塗豐駿/台北報導】藝人胡瓜女婿李進良開設的嘉仕美醫美診所,昨天傍晚診所內整形醫師劉佳政(43歲)在為香港籍馬女(52歲)進行「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手術」時,過程中馬女突然失去呼吸心跳,診所醫師趕緊進行急救,並打119求救,但馬女送醫搶救後仍不治,這是過去1年來第6起已經曝光的醫美死亡案例。包括進行手術的主刀醫師劉佳政和麻醉專科醫師葉春興及兩名手術護理師經警方偵訊後均被以「業務過失致死罪」嫌函送法辦。但事實上,這場手術的麻醉專科醫師葉春興17年前,就有因施作抽脂手術失敗,導致患者死亡遭判緩刑記錄,2004年也疑似因為麻醉不當,害一名4歲男童於割包皮手術中當場死亡,被家屬告上法院遭起訴。
根據法院判決書記錄,2000年當時以擅長抽脂塑身聞名的名醫張炯銘,和麻醉醫師葉春興幫黃姓女子施行抽脂手術,隔天黃女因術後併發脂肪栓塞死亡,雖然張姓醫師等人事後和死者家人和解,主刀醫師張炯和和麻醉醫師葉春興分別被判10、5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和緩刑。
當時法官判決時,指出兩名醫師手術前後,未對黃女的糖尿病、凝血功能作評估,手術時也沒有供應充足體液,術後也疏於評估黃女體內循環系統及監測生命跡象,導致黃引發肺臟脂肪栓塞死亡。
2004年葉春興也因為與另名師,替一名4歲小男童進行割包皮手術時,疑因麻醉不當死亡,事後被家屬告上法院。2007年台北地檢署認定葉春興在麻醉前未評估、測試,插管後也沒監測分析寶寶的呼吸二氧化碳濃度,將他起訴。
昨天香港籍女子馬蘭在嘉仕美醫美診所,刷卡付了60多萬元後進行「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手術」也是由葉春興進行麻醉監控。馬小姐昨天中午就和兩名大陸籍友人到嘉仕美進行手術和相關療程、馬女要進行的是抽取自己手臂和大腿腹部皮下脂肪、並利用自己脂肪注射到胸部的「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手術」。
根據嘉仕美醫美診所網頁介紹,「自體隆乳手術」有術後恢復期短、不需按摩、植入脂肪存活率高、術後鈣化、囊腫發生率較低等優點,所以馬姓死者選擇抽取自己身體的皮下脂肪進行隆乳身體雕塑造形手術,不料竟發生意外。其實李進良診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包2009年,豐胸用的果凍矽膠,被查出是未經核准的醫療材料,2010,更有香港籍女子隆鼻,卻傷口發炎,這回更嚴重,病患猝死。雖然醫院和醫院參與手術的醫師、護理師堅稱手術過程並無任何疏失,但真相仍有待檢警持續深入追查。
***-----------------------------------------------------------------------***
麻醉針可能致死 丙泊酚要專業操作
摘錄自:2018/06/06 台灣醒報【記者蔡岳宏台北報導】「使用丙泊酚麻醉藥物,一定需要專業操作,若沒拿捏好劑量易造成死亡。」童綜合醫療社團醫院院長廖文進說,丙泊酚是很好用的鎮靜藥物,但丙泊酚的安全範圍很窄,病人容易因為過量而急救不及死亡。他提醒,民眾簽署手術同意書前一定要確認是否有專業麻醉醫師、手術麻醉安全的相關設備,才不會有風險。食藥署則表示,已經針對使用量較大的診所等構進行專案稽查,違規者將依法處辦。
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組組長蔡文瑛表示,「丙泊酚外觀呈現乳白色,又稱『牛奶針』,近來大受診所使用。」她說,為加強丙泊酚之管理,行政院於104年將丙泊酚列為第四級管制藥品及毒品。依食藥署統計,列管以來,使用丙泊酚的機構增加1.5倍,其中又以診所最多,牙醫診所是最大宗。蔡文瑛強調,食藥署已經針對使用量較大的診所、藥局等構進行專案稽查,查獲違規者將依法處辦。
「丙泊酚很好用,只要單一藥物就能讓病人進入舒眠,但舒眠不等於睡眠,」廖文進醫師舉例,2012年有位女性在醫美診所進行拉皮手術,因為施打丙泊酚後,造成心跳異常、血壓下降,急救不及後死亡,「麥可傑克森也是用丙泊酚去世的。」廖文進醫師說,丙泊酚2分鐘內就對心臟、呼吸有影響,而且藥物的安全劑量範圍很窄,病人容易因為過量而急救不及死亡。
「施打丙泊酚一定要專業人員操作,」廖文進醫師強調,「如果是麻醉科醫師操作就可以放心交給他,沒有問題。」他提醒,民眾如果需要施打丙泊酚進行手術,一定要在簽署麻醉同意書之前,確認是否是由麻醉科醫生操作,「一定要看醫師的證書或影本。」,確認手術麻醉安全的相關設備,像是生理監視器、插管工具、急救藥物和人工換氣設備是否齊全。
怕痛,做醫美、健檢,坊間近年來流行所謂「舒眠」麻醉,可以速效麻醉、又沒有一般麻醉後宿醉不適後遺症的藥品「丙泊酚(Propofol)」頓時成為麻醉新寵。廖文進醫師說,因為其用法簡單,只要單一藥物就可以讓人睡得很沈,且醒來後不會出現宿醉等不適感覺。
廖文進提醒,但有心血管疾病、上了年紀者,使用仍須留心,因為丙泊酚會讓血壓往下掉、心臟收縮力道減弱,尤其是曾經心衰竭、心肌梗塞的民眾,必須小心謹慎。
***-----------------------------------------------------------------------***             
女子做腋下除汗手術 麻醉後竟昏迷不醒
摘錄自:2018/05/30   民視新聞【民視新聞/黃富溢 宜蘭報導】宜蘭一名26歲的年輕媽媽,週二(29日)到醫美診所做腋下除汗手術,不料局部麻醉後,突然全身抽蓄、休克,轉送醫院急救,昏迷指數只有3,家屬質疑醫師麻醉有疏失,不過診所表示一切合乎程序,也會負責到底,至於有無疏失,相關資料交由衛生局調查。
婆婆情緒激動,哭得泣不成聲,頻頻抹淚,怎麼也沒想到媳婦開心要做腋下除汗手術,竟然會昏迷不醒,還得插呼吸器維持生命。
一家和樂融融的照片,如今看了更痛。26歲的幼兒園助教,才升格當媽咪6個月,先前就曾到這家醫美診所做過腋下除毛,週二再登門進一步做腋下除汗手術。
事前特別跟醫生反覆討論,確定無痛、風險低,沒想到就在接受局部麻醉後不久,突然全身抽蓄、陷入休克,現場急救無效,轉送博愛醫院,不過至今仍然昏迷不醒,昏迷指數只剩3。而家屬發現執刀醫師拿的是兒科醫師證照,且診所沒人有麻醉師執照,質疑麻醉有疏失。
院方強調,女子是在清醒狀況下做局部麻醉,所有資料也都交由衛生局調查,但承諾會對患者及家屬負起全責。衛生局醫事科長朱麗香則表示,兒科醫生做醫美,並局部麻醉並不違法,至於過程有無疏失,則還要進一步釐清。
***-----------------------------------------------------------------------*** 
★超可怕!全身麻醉5大真相,用麻醉竟會增加失智機率、神經病變,在手術途中還有可能驚醒
摘錄自:2017/09/15 每日健康【責任編輯: 張容瑄】如果你曾經動過手術,應該記得你的麻醉師告訴你要從1數到100,讓你睡著。根據《Medical Daily》報導,其實麻醉手術的歷史已經超過200年,但醫生們卻仍不知道其原理。關於麻醉,你也許會想知道以下幾種有趣的真相。
1.     麻醉會讓你健忘:全身麻醉會讓你放鬆,但卻會傷害到控制記憶力的細胞,導致你術後的幾天會有健忘的症狀。
2.     年紀大的病患使用全身麻醉會增加35%失智症的風險:研究人員認為,使用全身麻醉會造成控制神經組織發炎,導致認知功能失調,更有可能造成失智症。
3.     其實麻醉並不會讓你睡著:全身麻醉無法讓你睡著,取而代之的,麻醉會讓你陷入昏迷狀態,並不會讓你像睡眠一樣進入完全無意識的狀態。
4.     麻醉途中可能會醒來:被施打麻醉的病患有可能在手術中醒來,不過幸好執行手術者會用大腦監測儀器來測量患者的意識,減低醒來的風險。
5.     全身麻醉可能會致命:某些患者對全身麻醉有致命性的過敏反應,即使完全沒有過敏的病例,還是有可能發生。
***-----------------------------------------------------------------------***
★少女花18萬隆乳!手術5H變植物人
摘錄自:2019/12/27  三立新聞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女孩子愛美,總會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好。但美國一名18歲亞裔女子愛瑪琳(Emmalyn Nguyen),先前存錢做隆乳手術,沒想到過程中醫護人員竟離開近15分鐘,放任她獨自一人躺在手術台上,最後害她腦部嚴重受損,陷入昏迷狀態,許多生活上的大小事都無法自理。讓愛瑪琳的家人更生氣的是,事後診損僅願意退回6000美金(約新台幣18萬元)手術費,態度相當消極。
綜合外媒報導,今年8月愛瑪琳從高中畢業,18歲的她準備給自己一份禮物,在徵得父母同意後,她決定用存下的錢去做豐胸手術。手術當天,愛瑪琳下午2時進入麻醉階段,但沒想到過程中,醫護人員竟獨留愛瑪琳一人在手術室內,長達15分鐘的時間都沒人監測她的生命體徵,結果在此期間,愛瑪琳的臉和嘴唇逐漸發紫,接著一路蔓延到上半身及軀幹,甚至出現心臟驟停的情形。
之後醫師發現異狀,急忙透過心肺復甦術將其救回,不過愛瑪琳的情況卻沒有因此好轉,在手術的5個小時裡,她出現了2次心臟驟停的情形,且神經系統失去反應,但到了晚上7時許,診所才把她轉院急救,可惜為時已晚,愛瑪琳雖然順利撿回一命,但她陷入永久性的半意識狀態,雖然聽到媽媽的聲音會流淚、也對疼痛有反應,但她的手腳都沒有行動能力,生活無法自理。
愛瑪琳的家人控訴,隆乳手術本來只需要2小時就能完成,但女兒卻遲遲沒有出來,詢問醫護人員,可是對方也沒有說明裡面的緊急狀況,還對他們說謊,「妳女兒狀況良好」、「所有事都進行得很順利,只是會晚一點醒來」。他們還說,事後診所的處理態度很消極,僅退回6000美金手術費。目前愛瑪琳家人已對診所提出告訴,希望能還女兒一個公道。(朱祖儀報導)
***-----------------------------------------------------------------------*** 
★頸椎手術心跳突停止 竟是麻醉引發過敏性休克
摘錄自: 2021/06/08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7歲林姓患者因頸椎受傷手術,全身麻醉後竟出現過敏性休克,因及時發現,搶回一命。根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兩百多人因藥物引起過敏性休克,在全身麻醉時發生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少見但非常危急的併發症,發生率大約是一至二萬分之一,嚴重者可能致死。麻醉對於手術的成功與否,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若曾有藥物過敏的經驗,一定要在手術前的麻醉訪視與麻醉醫師詳細溝通,才能共同守護手術中的麻醉安全。
《發生機率約一至二萬分之一 嚴重恐致死》奇美醫院麻醉部醫師王立楷表示,患者因工作跌倒傷及頸椎,造成四肢無力麻木,診斷頸椎狹窄造成脊髓壓迫,醫師建議接受減壓手術,手術全身麻醉,患者術前曾表明沒有食物或藥物過敏經驗,麻醉不久就血壓就逐漸降低。醫療團隊發現後立即大量靜脈輸液,但沒有改善,不久心跳忽然變慢最後停止,外科醫師隨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心跳在1分鐘內恢復,並經判讀「進階心血管監視儀」數據後,高度懷疑是過敏性休克,立即治療,生命跡象才逐漸回穩,術後沒有留下後遺症。
身麻醉發生過敏性休克機率約一至二萬分之一,症狀可能幾分鐘內發作,也可能幾小時後才出現,因手術中無法完全掀開病人身上布單檢視皮膚有無過敏跡象,病人被麻醉也無法反映,即時正確診斷需要警覺與細心觀察,有時並不容易。
《進階心血管監視儀 迅速鑑別低血壓原因》王立楷指出,麻醉中若發生預期外的低血壓,就不能完全排除過敏可能,但需鑑別原因多,包括病人不知或原有疾病、隱藏性出血、心肌梗塞、麻醉藥物作用等;這時有進階心血管監視儀,可幫助麻醉醫師迅速鑑別病人低血壓的原因並對症治療;而民眾曾有藥物或食物過敏,一定要在手術前告訴麻醉醫師。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