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驗方★有高血壓別怕 多吃奇異果和香蕉勤保健★馬鈴薯降血壓?微波來吃就對了★海藻類食物 助銀髮族降「三高」★非吃不可!8食材抗中年心血管疾病★吃葡萄心臟好★神奇!一日兩顆蘋果 減少心臟疾病危險動脈硬化 少吃蛋黃★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膽固醇太高 別再怪蛋了★★★★★★★★★★★


高血壓驗方
第一方:失眠、多夢、耳嗚。冬瓜半斤削去皮,絞汁(不加水)加蜜喝。
第二方:白洋或大紅一個,香菸四朵,洗淨切片,熬湯喝。
第三方:芹菜絞汁,約四十毫升加蜜喝。
第四方:檸檬二粒切片(或如茶葉適量 )用一千五百西西水,熬十分鐘加黑糖適量喝。
第五方:兼降膽固醇,通便。生草決明子一兩半 、海帶乾的一兩,六碗水熬十五分鐘,溫服。
第六方:任何一種地瓜葉,絞汁加蜜共一碗喝,一日一次,藤搗碎熬湯喝。
第七方:兼降膽固醇。馬鈴薯、蘋果皆帶皮洗淨,絞汁約二百五十西西,混合飲服。
第八方:豆薯絞汁,約三百西西,加蜜喝。
第九方:兼治尿酸痛風。青木瓜(或加牛蒡)削皮切片,絞汁或熬湯喝。
第十方:苦瓜一百公克,芹菜五百公克,切碎熬湯喝。
第十一方:兼改善睡眠。白菜頭一條,洗淨切片,粗茸五錢 共煮湯吃。
※改善高血壓的食物:奇異果、葡萄柚、柿餅、菜瓜、黑木耳、紫菜、茄子。
***-----------------------------------------------------------------------***
有高血壓別怕 多吃奇異果和香蕉勤保健
寶島台灣盛產香蕉,但常有民眾聽信「筋骨不好,應該少吃」的傳言,避食香蕉。心臟內科醫師與營養師推薦大家,多食用香蕉,有益身心;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人,更應該多吃,藉由香蕉內豐富的鉀,幫助調節血壓,降低高血壓罹患率,進而減少中風的發生機率。(黃麗鳳報導)
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雷孟桓副院長指出,醫學研究統計,四十歲以上的成年民眾,每五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也是各種慢性病如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高危險因子。研究同時指出,100公克的香蕉含有290毫克的鉀,當高血壓的病人食用大量含鉀的食物之後,可以大幅減少病人對降血壓藥物的需求量,建議有高血壓的人可以多多食用。
營養師吳得束表示,香蕉對「筋骨」不好的患者,完全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就有大約450毫克的鉀,正常人每天鉀建議攝取量為1600-2000毫克,因此每天攝取1-2根香蕉就可以補充足夠的每日鉀需求量,幫助維持細胞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狀態,而香蕉內含豐富果膠及水溶性纖維,也有潤腸作用,幫助消化和排便。醫師同時提醒,香蕉雖然是好水果,但有慢性腎病或腎衰竭的人應該避免攝取,以免造成體內鉀離子過高,產生抽搐。2011.10.21 中廣新聞
******
路透社報導,奧斯陸大學附屬醫院研究團隊研究50名男性與68名女性,將平均年齡55歲的118名成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每天吃3個奇異果,另一組每天吃1個蘋果,研究期限為8個星期,每天24小時隨機測量受試者的血壓情況。
結果顯示,8個星期後,每天吃3顆奇異果的降血壓效果比每天吃一個蘋果更好,收縮壓平均可降低3.6毫米汞柱。研究人員也發現,食用奇異果後,舒張壓也會降低,但不確定是否與食用奇異果有關。研究負責人米特.斯文德森表示,奇異果果肉營養豐富,其中含量較高的抗氧化劑葉黃素,具有降血壓功效。紐約預防心臟病學家蘇珊娜.斯坦巴姆同意研究成果,她認為在有益心臟健康的「每日5蔬果」飲食中,應該包括奇異果。2011/11/18 摘錄自:臺灣醒報
***-----------------------------------------------------------------------***
馬鈴薯降血壓?微波來吃就對了
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大學威森(Joe Vinson)教授及他的團隊,找了18位平均BMI值為29的胖子接受試驗,每日分兩次食用6到8顆微波烹飪的紫色馬鈴薯,與未食用馬鈴薯的對照組相比之後發現,食用馬鈴薯的受試者除了體重、血脂肪和糖化血色素(HbA1c)維持固定之外,舒張壓平均下降4.3%,收縮壓平均下降3.5%。
威森表示,烹調時不使用黃油、人造奶油或酸奶,一顆馬鈴薯的熱量其實只有110卡路里。威森說:「馬鈴薯所含的成分,有類似ACE抑制劑的效果,因此可以降低血壓。這些成分容易在高溫時被破壞,微波似乎是保存這些成分最好的方法。」威森目前正著手研究紅皮馬鈴薯,以了解它是否與紫皮馬鈴薯一樣擁有降血壓效果。
另外,生馬鈴薯含微量有毒生物鹼,經過高溫烹調後可被分解,因此建議消費者避免食用未經高溫烹煮的馬鈴薯。◇2011/12/11台灣大紀元電子日報
***--------------------------------------------------------------------***
海藻類食物 助銀髮族降「三高」
2012/11/09.華人健康網【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是許多中老年人常有的健康問題,多源自飲食的不良積習,要預防與控制三高惡化,不妨可吃海藻類食物,不僅容易取得,也容易搭配於各式菜餚中,再加上其中豐富的營養素、礦物質,更能有效幫助降三高。
海帶、紫菜、裙帶中的膠狀物質稱為海(褐)藻酸,是包裹著鉀、鈣、鎂等金屬離子的混合物,其特性為在酸性環境中與金屬離子分離,釋放人體所需礦物質,接著到了腸道鹼性環境,又會與金屬離子結合,吸收了腸道中多餘的納離子,而高血壓患者通常是低鉀高納的狀態,海藻酸釋放鉀、吸收鈉的特性,正好降低了高血壓的病因。
此外,海藻酸膠質能包覆部分膽固醇,減少體內膽固醇吸收,並減少腸道內用來吸收脂肪的膽汁酸,使人體會藉由消耗肝臟內的膽固醇來補充膽汁酸,更加速了脂肪的消耗。
人一天所需尼克酸約17毫克;尼克酸可有助於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排出毒素,而100克海帶中含有的尼克酸就有1.6克,比大白菜、芹菜等蔬菜類高出5倍多。海藻中富含的硒元素可防治心血管疾病,還有預防腫瘤生成的作用。
此外,海藻類脂肪含量只佔全部營養成分的1%至2%,而有利於神經系統發育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則佔有52%,再加上大量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長期食用能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和心血管病的機率。
****------------------------------------------------------------------***
非吃不可!8食材抗中年心血管疾病
2012/10/29.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從30歲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就會以每10年降低7%的速度遞減,且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也會逐漸升高,在身體機能不如以往年輕氣盛的情況下,如果平常的生活方式再不多加注意,膽固醇過高及高血壓等毛病就容易纏身。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8種常見食材如燕麥、櫻桃等,能有效對抗中年人易患的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問題。
1.燕麥 研究人員指出,人體內的總膽固醇每降低1%,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可降低2%,且每天只要攝取3公克燕麥,就足以降低總膽固醇5到10%;其主要是因為燕麥中含有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beta- glucans),有助於降低人體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而其中獨特的抗氧化成分燕麥醯胺(Avenanthramides)則能預防動脈硬化。
2.櫻桃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吃櫻桃可以將得痛風的可能性降低35%到75%;櫻桃富含抗氧化成分花青素(Anthocyanin),有助對抗多種中年常見毛病,包括痛風和關節炎等。
3.杏仁 杏仁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B 2、維生素E、鎂和鋅等,鋅能有效的緩解心臟的壓力,從而避免心臟的壓力負擔過大,還可改善血糖濃度以及協助降低壞膽固醇和增加好膽固醇(HDL)。而且杏仁中所含有的維生素e則能幫助心臟消滅自由基,從而幫助受損的心臟恢復正常功能。
4.多脂魚肉 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和鯡魚都含有較多的Omega3,有助降低心跳速率和血壓,以及心律不整的風險,最佳食用方式為每週必須吃至少4次,而因為Omega 3脂肪不耐高溫,以低溫烹調的魚類、生魚片最能保障攝取進完整的Omega3。
5.大豆 研究指出,45名50歲以上的停經婦女每天吃30公克的豆類達12周後,高密度脂蛋白(HDL)增加了3.7%、總膽固醇下降了5.5%。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不僅是降低膽固醇的好幫手,還能增加骨質密度以及改善男性生殖力。
6.番茄 抗氧化成分茄紅素(lycopene)能預防癌細胞形成、動脈硬化;研究顯示,運動20分鐘後喝150cc番茄汁,可預防攝護腺癌、肺癌、胃癌和心臟病。而茄紅素與上述的Omega3相反,在高溫中反而更能發揮其營養,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建議食用天然番茄、番茄汁,勿以加工過的番茄醬來代替。
7.全脂鮮奶 50歲以後人體肌肉量會逐漸減少,2006年研究中就已證實在運動後喝全脂鮮奶能有助於增加肌肉量,100毫升的鮮奶中就有118毫克的鈣,是骨頭與血液凝固的重要元素。
8.雞肉 古傳秘方就有喝雞湯來增強抵抗力、對抗感冒的說法,而雞肉本身也是優良蛋白質來源,有助增加肌肉和協助控制體重。不過吃的時後最好要把皮剝掉,以免攝取過多脂肪,像是雞胸的皮就含有17%的脂肪,如去皮後就只剩2%。
***-----------------------------------------------------------------------***
吃葡萄心臟好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男性民眾平常可吃點葡萄,這樣也許可以幫助維持心臟健康。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對於新陳代謝症候群患者來說,葡萄似乎能讓血壓降低,並改善血流、減緩發炎反應。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營養學期刊」。
研究人員觀察發現,葡萄能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男性患者的血壓、血流,也可減少身體發炎反應,而患者若血壓太高、血流不順,或身體發炎反應較為嚴重,心臟病風險便會大大增加。研究認為,葡萄含有多酚成分,很可能是這些天然成分使心臟、身體更為健康。
新陳代謝症候群是多種症狀的總稱,患者血壓、血糖、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都比較高,且腹部脂肪過多,也有人體內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濃度過低。這些症狀都會增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風險。由於患者人數日漸增多,所以無論在台灣還是美國,都是公共衛生重要課題。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營養學系研究團隊進行這項研究,他們招募一群新陳代謝症候群男性患者,患者年齡介於三十到七十歲。
研究人員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食用冷凍、乾燥葡萄粉末,另一組則食用安慰劑,持續四星期。接下來三星期患者接受其他治療療程,但這段時間不再食用葡萄或食用安慰劑。這樣研究人員較能客觀分析葡萄對代謝症候群病情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只要是吃葡萄的患者,血壓、血流都獲得改善,且體內發炎物質也明顯減少。研究計畫主持人瑪莉亞‧盧茲‧費爾南德斯表示,從研究結果看來,心臟病高風險族群若食用葡萄,似乎能減少心臟病危險變數,並促進心臟健康。2012/08/13 台灣新生報
***-----------------------------------------------------------------------***
神奇!一日兩顆蘋果 減少心臟疾病危險
研究人員找了大約160名更年期婦女做研究,將160人分成兩組,一組食用75克的蘋果乾(相當於兩顆蘋果),另一組食用等量的李子,3個月之後,食用蘋果乾的女性,總體膽固醇水平下降了9%,壞膽固醇水平降低了16%。六個月之後,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水平分別下降了13%和24%,而食用李子的女性則僅僅微幅下降而已。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科學家表示,更年期婦女最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等,而新研究發現,絶經婦女常吃蘋果可顯著降低血脂,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增加危及生命的心腦血栓危險的「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 摘錄自:2012/08/17.優活健康網
***-----------------------------------------------------------------------***
動脈硬化 少吃蛋黃
2012/08/15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動脈硬化患者最好少吃蛋黃。加拿大最新研究顯示,蛋黃會加速動脈硬化速度,其危害程度不亞於抽菸。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團隊以一千兩百多名動脈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習慣吃蛋黃的人頸動脈斑塊堆積速度會加快,這種情形與抽菸的人很像。當頸動脈血管斑塊增加,就可能使中風、心臟病風險上升。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粥狀動脈硬化」醫學期刊。
粥狀動脈硬化又被稱為冠狀動脈疾病,膽固醇會導致粥狀動脈硬化更加嚴重,這種疾病常造成心臟病、中風。
研究人員以問卷調查一千兩百三十一名男女的生活、飲食習慣,問卷中詢問患者一年抽幾包菸,以及每星期吃幾顆蛋黃。然後比較他們的健康狀況。參與研究的人平均年齡六十一點五歲。
研究數據顯示,吃蛋黃、抽菸都會加速動脈硬化程度。一星期吃三顆以上蛋黃的人血管中的粥狀斑塊明顯增多。研究人員提醒,蛋黃含有大量膽固醇,而食用太多膽固醇容易傷害心臟、血管,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糖尿病患者若每天吃一顆蛋,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便增加兩到五倍之多。
****** 
★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膽固醇太高 別再怪蛋了 
 摘錄自:2013-07-28 自由電子報【記者/洪素卿】很多人不太敢吃蛋,擔心天天吃蛋,蛋黃裡的膽固醇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不過,最新研究顯示,除了第二型糖尿病患外,一般人攝取雞蛋的多寡與中風等疾病發生率並無相關;營養師則表示,選錯烹調雞蛋的方法,才是真正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原因。
一顆蛋黃就有200毫克膽固醇,這個含量幾乎佔了現代人一天膽固醇攝取總量的2/3,很多人因而不敢吃蛋。不過,吃雞蛋真的會提高血膽固醇嗎?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嗎?最近至少有兩份研究報告的答案都是:「不會!」。
其中一個研究是分析380名青少年的飲食及其體脂肪、血脂肪、血糖、血壓、胰島素濃度等相關心血管危險因子。結果發現,在身體活動程度相同的情況下,青少年日常飲食吃不吃雞蛋不至於影響血脂肪、體脂肪、血壓等。
不只是年輕人吃蛋不用擔心,另一個以16項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每天吃蛋超過一個與每週吃不到一個蛋的人,其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天天吃雞蛋的人中風風險還稍微低一些。不過,每天吃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發生冠心病的風險確實高出許多。
其實,蛋黃中除了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外,還有豐富的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卵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劑,可以讓膽固醇變得更容易被細胞充分利用,減少血液中殘留的膽固醇。
此外,卵磷脂經過消化後,也是身體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成分。而紅肉、內臟和反式脂肪等食物也會影響血膽固醇。
因此,台北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不妨把雞蛋看做是飲食中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與餐食中的蛋白質加在一起,不要過量攝取才是重點。
如何才不過量?建議一般成年人一天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一公克,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一天約攝取60公克蛋白質。以魚、肉類來換算,差不多就是8兩(8份);雞蛋一顆(一份)換算約是7克蛋白質。但要記得,白飯、牛奶、蔬菜、黃豆等也都含有蛋白質,如果早餐喝了一杯牛奶或是一杯豆漿,加上每餐都有白飯,那麼魚、肉、蛋、豆加起來,蛋白質別超過6份。
除了蛋白質總量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怎麼吃蛋?李婉萍指出,例如近年早午餐流行,大家常點的歐姆蛋,除了油多,裡面還會加入起司等。至於中式料理中頗受歡迎的烘蛋,裡面的油一樣不少。重要的是,經過高溫烹調後、油脂也容易氧化。
白煮蛋是最健康的吃蛋方式。對於年齡稍長,牙口比較不理想的高齡長者,蛋反而是比較容易入口的蛋白質來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