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三水果必吃!★藍莓蘋果梨子 可預防糖尿病★16個能降血糖的優秀食物 ★治糖尿病(偏方:14)★看血糖值 判斷是否患病★食用糙米和全穀可以降低糖尿病罹患率★糖尿病患怎保健?四季養生法大公開★糖尿病患不敢吃!多食秋葵有助降血糖!★腦袋記不住?原來是秋葵蓮藕吃太多★這4種水果是地雷 多吃恐糖分超高,釀脂肪肝★★★★★


糖尿病
第一方:淮山、芡實、蓮子、薏仁各三兩(1)兼小便少者加薑母一兩、冬瓜五兩燉服;
(2)加糙米三兩煮飯吃。
第二方:黑芝麻六兩、薏仁三兩、青仁黑豆三兩共炒,研末,早晚各吃一兩。
第三方:自製的愛玉(如果凍樣)不可加糖,吃二、三天見效。
第四方:檸檬六粒切片燉排骨喝。
第五方:花瓠一條帶皮切片、淡竹葉二兩(中藥房買)共燉服。
***--------------------------------------------------------------------------***
 ★運將每天啃3斤甘蔗…1週後「小便失禁」認不得家人 詭異原因曝光
摘錄自:2022/03/28  CTWANT【編輯:陳頡 】甘蔗、砂糖橘等甜蜜多汁的水果深受人們喜愛,一吃就停不下來,那麼實現「水果自由」對健康會有影響嗎?近日,大陸一名40多歲的貨車司機連日啃甘蔗,每天至少吃下2、3斤,1週後突然精神錯亂,不僅小便失禁,就連家人都不認得。對此,醫生提醒,高糖水果對某類特殊族群來說,可能是「甜蜜殺手」。
綜合陸媒報導,阿強(化名)今年40多歲,是一名長途貨車司機,工作中時常感覺煩渴、尿多,但他始終不在意,加上最近正是甘蔗盛產季節,他連續1週每天啃2、3斤甘蔗,砂糖橘等高糖水果也不離口,很快身體就發生了異樣,送院時甚至出現精神錯亂症狀。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護理長葉順芳透露,「當時他整個狀態是胡言亂語、煩躁不安,沒有辦法正常跟我們溝通的,我們所有的指令,他都沒辦法配合,在我們把病人安置到床位的時候,他就是不受控制,直接在床上小便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床上小便,他的親人跟他溝通,都不認得親屬。」
對此,主治醫師彭林平指出,「我們跟家屬溝通之後發現,患者入院之前有明顯的口乾多飲,恰逢進食了大量甘蔗和含糖高的水果,並且在沒有比較好的管理血糖基礎上,攝入水分不足,導致水分丟失,被診斷為高糖高滲狀態。」
經大量補液、靜脈應用胰島素和鎮靜劑等搶救治療措施,患者終於在2天後清醒。醫生說明,高血糖導致糖尿病性高滲性高血糖狀態,會引發精神異常,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併發症之一,臨床以嚴重高血糖,而無明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漿滲透壓顯著升高、脫水和意識障礙為特徵,存在死亡風險。
彭林平提醒,高糖高滲狀態的死亡率非常高,前期症狀最開始是口乾、小便多,隨著人體攝入水分不足或者過度勞累,合併其他併發症,會進一步導致脫水,如果沒及時治療,還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
***--------------------------------------------------------------------------***
吃水果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三水果必吃!
2013/09/01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一年比一年還要來得多,根據統計,已經達到一百七十萬人之多,因此,怎麼預防糖尿病上身,成了很多人的健康課題。而英國「醫學雜誌」近期來,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多吃藍莓、蘋果、葡萄等水果,有助於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葡萄、蘋果等是高甜度的水果,常常吃反而會使糖尿病上身,但是此項研究,研究人員針對攝取哪些水果,與第二型糖尿病有無關聯性的研究結果顯示,每星期攝取三份藍莓可降低百分之二十六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其次是葡萄可降低百分之十二的風險,蘋果則是百分之七。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喝藍莓汁則無效。
而為什麼吃這三樣水果有助預防糖尿病?研究指出,因為這些水果裏頭,富含強大的抗氧化物,有助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同時還可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細胞吸收,所以才能降低人們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
藍莓蘋果梨子 可預防糖尿病
【蔡鵑如╱綜合報導】西方俗諺說:「一天一蘋果,醫師遠離我。」美國最新研究更發現,多吃蘋果、藍莓和梨子,還能降低罹患第二型(成人)糖尿病的風險,這三種水果都富含類黃酮(flavonoids)。論文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潘安領導的團隊,追蹤二十萬人的飲食習慣長達廿四年,他們均登記加入三項大規模研究計畫,填寫問卷交代攝取特定食物的頻率、種類和數量。研究對象在研究展開時均無糖尿病,但研究進行期間,有一萬二千六百人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
在本研究中,攝取最少量藍莓係指每月僅食用半杯以下,攝取最多則是指每星期至少食用一杯藍莓。潘安的團隊發現,最愛吃藍莓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完全不吃藍莓的群組低了二三%。每星期吃下至少五顆蘋果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比完全不吃者低二三%。
紐約大學教授葛林博士則認為,雖然果糖會快速提高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但水果中的果膠和纖維都對人體有益;加上最近研究指出,喝果汁可能提高糖尿病風險,哈佛團隊的研究證明,吃水果比喝果汁更有益健康。
去年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富含類黃酮的水果可降低高血壓的機率。實驗也顯示,類黃酮可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 2012/03/19 中國時報
***-----------------------------------------------------------------------***
【 糖尿病患者對口腔衛生要重】專家指出,牙齒不清潔,會導致牙齦疾病,其引起的炎症會向全身蔓延,引發胰島素抵抗、膽固醇水平升高和C反應蛋白水平上升。糖尿病人即便其他預防保健措施做得非常到位,但忽視了口腔衛生,也會使病情惡化。據介紹,糖尿病人若患上如牙周炎,會導致咀嚼時疼痛、牙齒松動,最終使牙齒脫落和血糖難以控制。另外,糖尿病人還易患上齲齒、骨質疏鬆等病症。因此,專家呼籲,鑒於口腔衛生對全身的影響,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提高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全面維護口腔清潔。
【16個能降血糖的優秀食物 】
如果已出現高血糖,即使沒有自覺症狀也應立即接受治療。治療以飲食法為中心,避免飲食過量,減少脂質和糖分的攝入,特別注意不要攝入過多含有大量果糖的水果。下面,我們向您介紹幾類能夠降低高血糖的食物。
★1、洋蔥:性味辛溫,甜潤白嫩,是人們喜愛的佳蔬。洋蔥不僅含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質,對糖尿病有輔助治療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擴張血管,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因此,對糖尿病伴有血脂異常者最為適宜。
★2、南瓜:甘溫無毒,有補中益氣功效。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與人體內多餘的膽固醇結合,有防止膽固醇過高,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南瓜中還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並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 100克 ,對改善症狀有良效。
★3、黃瓜:性味甘涼,甘甜爽脆,具有除熱止渴的作用。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黃瓜含糖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並可從中獲得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體內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並有高血壓者,每天食黃瓜 100克 ,大有益處。
★4、苦瓜:性味苦寒,肉質柔嫩,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種瓜類之首。葯理研究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顯的降血糖作用,不僅有類似胰島素樣作用(故有植物胰島素之稱),而且還有刺激胰島素釋放的功能。有人試驗,用苦瓜皂苷制劑口服治療2型糖尿病,總有效率可達到78.3%。所以,糖尿病患者若用苦瓜1個,剖開去瓤洗凈,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於控制血糖。
★5、菠菜:性味甘寒,止渴潤燥,歸肺、胃經。具有潤燥清熱、下氣調中、調血之功效。適用於胸膈悶滿、脘腹痞塞型糖尿病。菠菜含草酸較多,與含鈣豐富的食物共烹,容易形成草酸鈣,不利於人體吸收,對腸胃也有不利影響,烹調時應加以注意。是輔助治療糖尿病口渴喜飲的最佳蔬菜。
★6、小扁豆: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膽固醇的作用。用小扁豆30~50克煮食,每天 1次,對糖尿病合並血脂異常者有良效。
★7、黃膳:性味甘溫,具有補五臟、填精血的作用。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黃膳所含的黃臘素A和B兩種物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8、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是補肺健脾、利尿除濕的食葯兩用之品。現代葯理研究顯示,薏苡仁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肥胖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壓者。
★9、芹菜:甘寒。能除心下煩熱,散節氣,下瘀血。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作用。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的病人可以長期食用。
★10、藕:味甘,性寒。歸心、脾、胃經。生用具有清熱解渴、涼血止血、散瘀醒酒之功效;熟用具有健脾養胃、滋陰補血、生肌止瀉之功效。適用於多飲仍煩渴不止、飢餓、形體消瘦型糖尿病,兼有吐血、衄血及熱淋者尤為適宜。
★11、萊菔(蘿卜):味辛、甘,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之功效,適用於食積脹滿型糖尿病。
★12、韭菜:味辛,性溫。入肝、胃、腎經。具有理中行氣、散血解毒之功效,適用於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13、山葯:能有效改善高血糖,山葯中的黏滑成分也是由黏蛋白形成的。黏蛋白能包裹腸內的其他食物,使糖分被緩慢地吸收。這一作用能抑制飯後血糖急劇上升,同時也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使血糖得到較好調控。山葯還含有胰島素分泌必不可少的鎂和鋅等有效成分,以及維生素 B1、維生素B2。這些成分促進了血液中葡萄糖的代謝。此外,山葯還含有澱粉酶,這是消化糖類的酶,可使血液中不再積存糖分。
★14、芋頭:最適合需要限制熱量的人,芋頭中含有黏蛋白、鎂、鋅、維生素B1等有效成分,它還含有半乳聚糖,能有效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山葯的熱量較低。因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而必須限制飲食的時候,芋頭是最為適合的食品。 100克芋頭中,熱量僅為58千克。人們多是將芋頭煮熟後再食用,這樣雖然容易損傷黏蛋白,但是有利於其他有效成分的吸收。
★15、肉桂:性味辛溫,具有補元陽、暖脾胃的作用。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肉桂可使血中胰島素水平升高,對糖尿病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建議在烹調時加入1~ 3克 肉桂末,但肉桂辛熱,不適宜陰虛型糖尿病患者。
★16、銀耳:性味甘平,具有滋陰調燥、生津養胃的作用,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葯用價值,被人們譽為「菌中明珠」。銀耳熱能較低,又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食之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近年來有研究報道,銀耳中含有較多的銀耳多糖,它對胰島素降糖活性有影響。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銀耳多糖可將胰島素在動物體內的作用時間從3~4小時延長至8~12小時。因此糖尿病患者宜常食銀耳。用法:銀耳15~ 20克 ,燉爛後服食,每天1次。
摘錄自:【 阿波羅新聞網2010-09-25訊】 
***-----------------------------------------------------------------------------***
治糖尿病(偏方:14)
1.兔肉250克,同適量淮山藥共煎濃汁。放冷,渴時即飲。
2.蕹菜梗100克。玉米須50克,水煎服。
3.鱈魚去內臟,洗淨。如常法烹熟或煮湯服食(鱈魚胰腺含豐富胰島素)。
4.豬胰(牛、羊胰亦可)數具,洗淨切碎焙乾研細,裝瓶備用。每飯前服3-5克,日服3次,連續用。
5.豬胰1具,薏苡仁50克或黃芪100克,水煎服食,每日1荊,連用10天。
6.豬胰200克,玉米須30克,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2次。
7.海小蚌取肉,搗爛炖熟,每日數次溫服。
8.鮮菠菜根100克,干雞內金15克,水煎飲服,每日2~3次。
9.芹菜500克,搗絞汁煮沸飲用,每日2次。
10.鮮蔥頭10HD克洗淨,開水燙過切細,加食油少許調味,佐飯食之,每日2次。
11.鮮柿葉洗淨,以食鹽浸漬,每日吃5~6片。
12.麥麩和精製麥粉適量,雞蛋1個,瘦肉100克剁成末,蔬菜剁碎,加油、鹽調味.做成餅團或糊膏當主食吃。不吃白米或精面。
13.大田螺20個,養於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黃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炖熟飲湯,每日1次。
14.以蘑菇為菜或煮汁飲服,可改善糖尿病症狀。來源:中醫中藥秘方網
摘錄自:大紀元網站
***-----------------------------------------------------------------------***
看血糖值 判斷是否患病
糖尿病只是一個統稱,其中還分為很多種類型。嘉義基督教醫院糖尿病中心衛教師黃雅雪表示,糖尿病的分類包括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性糖尿病,也就是孕婦懷孕時第一次發現糖尿病,分娩後又恢復耐糖狀況,若民眾口服七十五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後,有些人可能會測出葡萄糖耐受不良。
所謂葡萄糖耐受不良是指有些民眾血糖雖然高於正常人,但仍然未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也就是介於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中間的人。在糖分從小便中排出時,通常會伴隨大量流失水分、電解質,促使細胞脫水,所以患者會出現尿多、口渴、吃得多、精神疲倦、身體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
衛教師黃雅雪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不只是會出現典型症狀而已,有些人還會出現其他症狀,包括手腳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容易癒合、女性會陰處搔癢等;但也有些人可能沒有感覺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原則上,除了從症狀來發現糖尿病之外,診斷方式主要依據血糖值的高低來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
黃雅雪進一步指出,糖尿病診斷標準多半是以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標準為主,若有診斷出現標準所描述的情況時,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第一,隨時測得的血糖是二百mg/dl(毫克/分公升)單位或以上,同時合併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像是多喝、多吃、多尿等三多症狀,以及體重下降等。
第二,空腹靜脈血糖兩次達一二六mg/dl(毫克/分公升)單位或以上;第三,空腹八小時後,給予口服七十五公克葡萄糖耐量試驗,經測驗後,兩小時的靜脈血糖是二百mg/dl(毫克/分公升)單位或以上。黃雅雪強調,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而且會影響人體很多個器官,所以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用適量的藥物、進行規律的運動等,以避免比糖尿病本身還更可怕的併發症發生。2011/10/15台灣新生報
***-----------------------------------------------------------------------***
(糖尿病)食用糙米和全穀可以降低糖尿病罹患率
摘錄自:2010/06/15 中廣新聞  中華日報【醫藥新聞】研究顯示,相較於白米,吃糙米及其他全穀類,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較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追蹤20萬個成人20多年發現,食用精製米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比較高。
第二型糖尿病,又稱成人型糖尿病,它肇因於肌肉組織、脂肪組織及肝臟等器官,對胰島素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導致這些組織或器官應該進行的降血糖活動效率不彰,它和飲食習慣不佳,有絕對關係,也因此,透過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及運動,再加上藥物,通常都可以妥善控制病情。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盡量以全穀類取代精製穀類,對改善健康會有一定的好處。美國衛生單位建議每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裡面,至少有一半應該來自於全穀類。
板主按:糙米2、薏仁2、喬麥1 的比率煮食,一天吃一餐,確實有人吃了有效。】
***-----------------------------------------------------------------------***
糖尿病患怎保健?四季養生法大公開
2015/01/07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人類智庫】春暖花開正是病毒、細菌繁殖的旺季,也是傳染病好發的季節。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較高,且抵抗力較弱,較容易受到傳染病的侵襲,常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女性陰部黴菌感染、外耳道炎等。
為了預防在春天感染惱人的傳染病,必須從做好個人和環境衛生著手,此外也須注意室內空氣是否流通,並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夏季保健】夏天炎熱難耐且流汗較多,及時補充水分顯得格外重要。補充水分時,切忌以含糖冷飲取代溫開水,以免誘發高血糖的情況發生。夏季是水果盛產的季節,這些當季水果中不乏一些高糖分的水果,如西瓜、荔枝、龍眼、芒果等,這些水果的醣類含量比起主食類絲毫不遜色,吃多容易使得多餘熱量囤積,以及血糖控制不良。
一般夏天的胃口比較差,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可隨意減少主食分量,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夏天要隨時監測血糖、尿糖,以維持血糖穩定,避免因血糖劇烈變化,而產生各種急性、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夏日飲水小叮嚀
1.夏天容易流失水分,必須記得及時補充。每天清晨起床、晚上入睡前、活動後,都別忘記補充適量的水分。
2.飯前、飯後半小內,和吃飯的過程中,不宜大量喝水。
3.以白開水為主,不可將飲料當成水分來補充,每次飲水量最好控制在
250~300毫升。
【秋季保健】秋天氣候由熱轉涼,變化大,溫度也忽冷忽熱、反覆無常,很容易著涼。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此季節的病情也較不穩定,血糖容易受多變的氣候影響而起伏不定,因此在秋季的居家生活保養上,患者要特別注重身體的保暖,隨著氣候的變化增減衣物,以免血糖出現較大的波動。
【冬季保健】冬季天冷,活動量也隨之減少,身體為了維持熱量,進食量也會相對增加。在正常情況下,天冷時,體內的肝醣會分解為葡萄糖,胰島素的分泌也會跟著增加,促使細胞攝取葡萄糖而產生熱能。本文出自人類智庫《糖尿病疑惑10大名醫解答》
***-----------------------------------------------------------------------***
糖尿病患不敢吃!多食秋葵有助降血糖!
摘錄自:2016/09/30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近來新聞報導,有位五十三歲的男性,因為嚴重的視力模糊導致白內障,就診後醫師發現,原來病患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才使得白內障惡化速度加快,幸好經過手術後,這名男子已重見光明。營養師余朱青提醒,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必須要靠定期血糖檢測才會發現,一般來說,如果身體出現異常疲倦感、喝多、尿多、吃多、視力模糊等其中一種症狀就需就醫檢查。
《「糖」與「醣」的差別?引發罹患糖尿病的是?》營養師解釋,「糖」通常是吃起來具有甜味,這包括了蔗糖、果糖及葡萄糖等。而「醣」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統稱,包括了澱粉、纖維素還有一些多醣類。嚐起來不一定具有甜味,例如飯、麵。它是一種人體必需要的養分,而我們在糖尿病中所講的糖是米字旁的糖,就是一般人認知中甜甜的糖。
《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 腸胃機能弱者喝秋葵水替代》不少文獻研究認為,適量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實驗發現,控制血糖關鍵為秋葵擁有的「異槲皮素」含量與「血糖控制」有著正相關連性。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的作用,能改善代謝缺乏等相關疾病,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幫助
余朱青營養師指出,秋葵含豐富的維他命A和B群、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及果膠、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黏多醣的豐富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減少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並可吸附排出有害物質,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症狀。不過,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改喝秋葵水,不直接食用秋葵。但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需要注意搭配足夠的飲水量,否則反而容易造成便秘,建議同時合併200c.c.水飲用,若腸胃功能較差或是體質較寒者,建議飯後再飲用。
網路上也流傳許多病友間口耳相傳的控糖飲食方法:
1)苦瓜:雖然研究顯示苦瓜胜肽證實有降血糖功效,但並非吃苦瓜就能控制血糖,且光靠食用苦瓜要達成控糖成效,需吃上百顆的數量。
2)紅心芭樂:紅心芭樂糖分較低、維生素含量高且富含植化素,宜適量攝取,但吃太多血糖仍會飆升。
3)大燕麥片:大燕麥片可控制膽固醇,同時大燕麥片也是富含澱粉的五穀根莖類,可以替換主食,但小心吃多仍會血糖飆高。
******
控制血糖找無門?醫學證實:日食16根秋葵*
摘錄自:2016/10/13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過半百的蘇先生半年前確診為代謝症候群,醫師建議改善暴飲暴食的習慣,並需長期服用藥物以控制血糖,為此,太太對飲食嚴格把關,讓他吃飯變得很痛苦,為了擁有健康生活,蘇先生自行上網找了許多控制血糖的方法,得知秋葵有許多研究實證輔助控糖,便自己嘗試製作秋葵水,卻因口感黏膩且耗時而放棄,後經朋友介紹,每日飲用2次秋葵萃取物,一個半月後血糖明顯改善。
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副教授宋祖瑩長期進行血糖代謝的中藥研究,其父親也長期為代謝性症候群困擾,在得知秋葵的功效後便讓父親每日飲用足量的秋葵水,一個月間血糖從300mg/dl降為150mg/dl,整整降了1/2。
對此,宋祖瑩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惠婷,針對秋葵植株、花、籽進行深入研究,經過1年多實驗發現,16根秋葵萃取物可有效控制血糖,87.5%的受測者,在8周內平均血糖從163.4mg/dl降為141.0mg/dl,持續觀察飲用8周後,受試者平均血糖也改善14%。
秋葵含有豐富水溶性的膳食纖維,配合足量的水可以阻止腸胃吸收碳水化合物,實驗結果同時也發現,秋葵的「異槲皮素」與「血糖控制」有正相關,異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性及調解葡萄糖代謝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血糖水平。
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坊間也盛傳許多未經證實的控糖飲食偏方,患者隨意大量嘗試之下血糖不降反升。
鄭師嘉營養師補充,大多數病友較難達到良好的飲食控制,建議病友可以在餐前拍照,將照片帶到診間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另外,若擔心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導致血糖升高,可在餐前喝秋葵水增加飽足感,其實只要吃足夠的「素顏」澱粉,如地瓜、芋頭等未加工過的食物、適量蛋白質、水分補充得當、水果慎選甜度,血糖控制將不再困擾你。
******
秋葵能降血糖 喝秋葵水恐無效
摘錄自:2017/04/14 風向新聞【畢翠絲/台北報導】網路謠傳,吃秋葵料理、將秋葵泡水喝能有效降血糖,可預防「糖尿病」!國健署闢謠表示,直接吃秋葵能降血糖,但喝秋葵水無效。秋葵能使血糖下降,而不單只是膳食纖維的因素,也跟秋葵所含類黃酮成份有關。
國健署引用印度的研究,取秋葵的果皮或種子製成粉末再泡水,服用秋葵果皮或種子的糖尿病鼠,血糖、血色素、SGPT、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皆比較低,而非泡水後的秋葵水。建議飲食直接吃食材原樣,吃下一整條秋葵才能保健。
國健署指出,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主要以均衡飲食、運動、規律服藥及血糖監測等,以達到控制的目標。而秋葵在治療的角色中能包含在飲食與藥物併服,跟血糖藥物不衝突。
***--------------------------------------------------------------------***
腦袋記不住?原來是秋葵蓮藕吃太多
摘錄自:2016/01/16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腦袋會「打結」,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麼老是記不住別人的名字?為什麼有一些事情總是記不住?」你有類似的困擾嗎?日本醫學博士提醒,小心可能是飲食出問題,尤其是攝取過多有黏液的蔬菜,例如秋葵、蓮藕,就要小心干擾記憶。
【黏液食物攝取過多 腦袋恐打結】什麼是黏稠類的蔬菜?包括芋頭、山芋、蓮藕、秋葵及黃麻等,這些都是時常出現在飯桌上的蔬菜,但是,日本醫學博士蓮村誠在其新書《90%健忘就靠食療解決》中提到,黏稠類蔬菜食用過量除了會造成消化不良外,還會使水系(沉重物質)混亂,導致心靈和身體感到越來越沉重,腦袋會變得遲鈍,不夠靈敏,所以這類蔬菜在食用時必須注意。
其實,有黏液的蔬菜並不是說不能吃,適度地食用還可以滋養腦部,具有強化作用。且腦脊髓液也能夠被滋潤,所以對人類來說,這類食物是必要補充的營養。要提醒的是,食用過量的黏稠類食物,尤其是未能好好咀嚼就咕嚕咕嚕吞下,攝取過多容易沉積而產生許多未消化物質,囤積在身體各處,此外,也可能干擾記憶的能量,就是使維持記憶的水系混亂,導致常常想不起來。
蓮村誠博士表示,除了黏稠類蔬菜,蔥類如洋蔥或青蔥也是屬於有黏液的食物。青蔥的黏滑特性是水系,但也含有相當多的火系,嚴格來說,和黏稠類食物有些不同,食譜中時常出現將洋蔥炒至焦黃的料理,但那種溼滑感的料理,完全是沉重物質的表現,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
【午餐可食用黏稠類食物 消化能力最好】如果要吃黏稠類食物的話,建議選擇在午餐時段。在人體的機能中,從每天早上11點至下午2點是消化能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間點能夠消化負擔較大的食物。
觀察亞洲國家的飲食習慣,會發覺日本人的料理食材中有相當多具有黏液的食物。中餐吃煎魚配燉根莖類,晚餐吃薑汁燒肉配納豆,這些其實都是沉重物質的食材。
如果要吃黏稠類食物,在中餐時段吃就好。這樣子就能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神經系統也能好好運作,頭腦會因此變得清晰。而且一舉兩得的是,這樣做也能擁有較理想的體型。
***-----------------------------------------------------------------------*** 
★這4種水果是地雷 多吃恐糖分超高,釀脂肪肝
摘錄自:2020/07/11 三立新聞網【記者郭奕均/基隆報導】大家常常聽到「要多吃水果」,認為只要吃多一點水果就一定是好的,真的是這樣嗎?基隆醫院營養師林函儀就提醒大家,水果吃對方法的確有益於身體健康,但是只要吃錯水果或吃過量,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和危害,尤其有四種水果真的要注意,糖分超高,吃太多恐釀脂肪肝。
營養師林函儀提醒,有些水果是糖分地雷,在吃進營養的同時,身體也攝取超標的糖分,長期下來是會造成健康隱憂的,其中有4種水果糖分特別高,就是水果之王─榴槤、西瓜、龍眼、荔枝,這幾種水果很常見,也非常多人愛吃,但如果不小心吃太多,是很恐怖的。
因為上述4種水果糖分高得驚人,營養師提醒這些都屬於「高升糖指數」的水果,也就是吃下肚之後,短時間內會讓血糖急速上升,吃太多的話會轉化成三酸甘油脂,造成脂肪堆積,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脂肪肝。
不過這4種水果並不是完全不能碰,而是「量」一定要注意,那到底要吃多少才不會超標呢?營養師建議,正常人一天大約2~4份(1份等於1個拳頭大小),而若是糖尿病患者,一天絕對不要超過2份。
另外吃水果也能挑「低升糖指數」的,營養價值高之外,也比較不用擔心糖分爆表的問題,營養師舉例,像是芭樂、奇異果、蘋果、莓果…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