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別只看腰!淺談薦髂關節痛的治療★推孫女躲子彈走好慢 阿公:我長骨刺啦★腰痛無業男 蝸居沒水沒電★24歲女背痛「身扭曲」!脊椎彎67度 「脊彎取直」瞬間長高5公分痠痛亂穿護具 恐致肌肉萎縮坐骨神經痛 別指望類固醇注射躲不過血光之災!馬幼興重摔宿疾手術 擔心癱瘓喑啞婦半夜爬行路中!車主嚇壞「乍看以為見鬼」 背後原因藏洋蔥★★★★★★★★★★

 

案例六:〝梨狀肌症候群〞因何難治

 

二月九日早上九點多,當我開店門的時候,看到門口停著一輛機車,車上坐著一位六十歲左右的男子。他說:「我八點半就到了,因為腳痛不便走動,只好在這裡等候半個多小時。」我告訴他事先來電預約,可免枯等費時。

 

進入店內,問明來意,原來是左腳坐骨神經痛,只要稍微站久一點;或是走路,從臀部延伸到小腿肚外踝骨的後側會痠麻,以致走不快,必須蹲下來才能舒緩並且說二年前,位在台北松山區玉成公園附近的弟弟,得知早泳會有多位會員因骨刺痠痛,到本店治療效果不錯,因此介紹他來治療,所以曾經來治療過一次,意思就是懷疑舊疾複發。

 

我翻閱登記簿果然在前年十二日初有記錄,姓林,今年五十八歲,住三重市仁義街二二六巷。其〝病原"就在臀部的〝環跳穴"附近有一處覺得特別痠痛,西醫稱謂〝梨狀肌症候群〞,這與通常所認知的「椎間盤突出、長骨剌」不同,所以很容易被誤治。我問他上次的療效如何?他說:「膿拔完之後大概好了三分之二,後來又去針灸、推拿一陣子才不痛,但是去年底又複發,再去針灸、推拿都沒效果,所以再過來看看。」再問他:「這次的疼痛與上回的情况相比較如何?」他說:「痠痛的位置不變,程度上是沒上回那麼痛。」聽了他的敘述,我告訴他有二種情形:


一、沒有依照吩咐換膏藥,膿沒拔乾淨舊疾複發,所以程度較輕,我很肯定的告訴他,只要依照吩咐勤換膏藥,治療過的地方絕不會複發。

 

二、由於適用拔膿術治療的各種病證,表皮不紅不腫,所以無法像疔瘡腫瘤那般,可以從外表一眼就能看出其範圍的大小,完全是憑個人的經驗和患者的感覺來治療,若是病點的範圍太大,也很難一次就完全治好,多數是主要的部份治療到了,但是次要的部份尚未治癒所以也會有上述的情形發生。

 

檢視其上回治療的地方,還有一個淡淡的疤痕,在這附近仔細檢查一番,發覺舊位置的上方尚有一處痠痛的感覺。這就表示他的病點範圍太大,無法一次治癒,所以症狀雖有改善但是還會痠痛(屬於第二種情形)。這並非〝舊疾複發〞而是〝餘疾未除〞在作祟。



在治療過程中,我告訴他:「上回那種情形,在沒膿之後,如果沒完全好,應該再回來檢查看看。針灸、推拿頂多是緩解疼痛無法根治,否則怎有今天的情形?」『另外一種情形,各人的體質不同,如果體質較差膿拔完之後還沒完全此時最好回來拿藥吃順便檢查原因,有時候是範圍太大附近還有〝病點〞存在;或因身體差筋骨較弱所以恢復較慢,不必急著去別處治療,或許約一個月左右,即可痊癒。所以上回那種情形也不是針灸、推拿治,否則這次再去針灸、推拿為何沒效果事隔二年,怕他忘了如何換膏藥,再次為他講解一次,並提醒他,有任何問題可隨時來電詢問。

 

類似林先生的案例很多,這大多是從高處摔倒所致,因為重力加速度所以傷害程度高於一般跌倒而且面積較大往往得多治療幾次才會完全治好;台北就有位高董事長也是這樣,因為高太太十幾年前曾經在本店治癒,所以他很有耐心走了五趟才痊癒。

 

❀❀❀❀❀❀❀❀❀❀❀❀❀❀❀❀❀❀❀❀❀❀❀❀❀❀❀❀❀❀❀❀❀❀❀❀❀❀❀❀

王0霖老先生住南港區昆陽街140巷,是位聯勤總部退役榮民,將近廿年前右腳患了嚴重坐骨神經痛,幾乎無法走路,四處醫治無效,在仁愛醫院住院檢查,結果醫師告訴他:惟有開刀,別無他法。最後在往昔同袍張先生的介紹下,由兒子載來治療,檢查結果是脊椎旁邊痠痛(這就西醫所謂長骨刺)經過拔膿術治療一個星期後就痊癒。所以對於本店很有信心,凡是有筋骨痠痛問題就來找我處理。

 

去年底,王先生因左腳坐骨神經痛曾經來治療過兩次,雖有些改善但尚未痊癒。換是一般患者,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沒信心再來治療,早已另請高明。春節過後,原本要再過來治療,電話中他曾說到:「十多年前,右腳的坐骨神經痛,若非用拔膿術治療,或許早已癱坐在輪椅上,那能國內、外四處去攝影。更何況以前所介紹的親朋好友,也絕大多數都治好了,所以我很有信心,早晚會治好。」我告訴他,暫時別治療,治過二次已有改善,病點必在附近,為了謹慎起見,我要他多斟酌些時,在最不舒服的時候才過來治療。我真的很不想看到,治了三次還沒好的結果,倘若真的如此,也是很無奈。

 

二月廿八日下午,在店裡看書時,突然進來四、五個人,帶頭的是七十多歲的王先生,以往他都會事先電話預約,今日突然造訪確實感到意外。但見他笑著說:「今天和這群朋友來此參觀並且攝影,順道帶他們過來和你認識,或許來日有需要你的幫忙。」由於他的朋友有右手不能上擧及後背(例如穿內衣扣扣子的動作),也順便幫她檢查一番,確認是五十肩的問題。她說這毛病已經困擾她好幾個月了,跑了三、四家醫院,找的都是名醫(院長、教授、主任、之類)也沒效,保健食品、傳統療法、另類療法等,皆多方嘗試,仍未見好轉。我告訴她別擔心這毛病我治過太多了,只要依照我的吩咐換藥,八、九成的機率一次就能治好。如果拖延太久一旦關節殭硬就得再復健就比較麻煩。

 

沒料到,三月十二日,王先生同他的朋友林0英女士(六十五歲,住南港區重陽路166巷)一道過來治療,我說:「既然已來了,我順便幫你再檢查看看。」經過重複的檢查,結果他的朋友也看到了,就在上二次治療的中間還有一處病點,這是〝梨狀肌症候群〞所引起的,怪不得如此棘手,是曾經從高處摔下來所致,所以病情較重,面積才會那麼大,(這種毛病通常都要治療3~5次才能根治)病點既已明確就可以治療。於是就一道治療並且各給一瓶顧筋路的藥丸,吩咐他倆在三餐後各服十粒。

 

三月十七日上午,林女士來電問道:因何吃了藥丸今天覺得胃不舒服?這可是首次聽到的問題,經過詢問,原來她沒把藥丸嚼碎就整顆吞下,以致胃不舒服。算一算,治療至今也有六天,一般而言,應該可以感到療效,因此反問她,症狀是否有改善?她說:「膿已有減少跡象,以前右手向後背無法碰到左邊膏肓,現在已經可以碰到,只是舉手放下時肩頭還會痠。」顯然已有改善,告訴她等藥丸吃完,必然會更好,如果有需要就再過來檢查。

 

晚上七點多,也打電話問王先生,這回療效如何,他說:「這次應該沒問題了,以往走路七、八分鐘,左小腿肚就痠脹,今天下午出去走走,已不覺得痠脹。」聽了這些話,內心總算安心了,經過三次治療總算痊癒,若再沒進展就很糗。由於他也是玉成公園早泳會的成員,所以也介紹很多會員過來治療,可以說南港地區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是他倆介紹來的,也很感謝他的信任和堅持,否則豈不功虧一簣。

 

案例六:〝梨狀肌症候群〞因何難治?

各種筋骨痠痛問題您可以點閱〝文章分類〞的【拔膿系列】及【橘井泉香】參考相關文章,或想詢問者,請來電(02)2679-3117   德輝居士

✿✿✿✿✿✿✿✿✿✿✿✿✿✿✿✿✿✿✿✿✿✿✿✿✿✿✿✿✿✿✿✿✿✿✿✿

參考資料:

***-----------------------------------------------------------------------***
坐骨神經痛別只看腰!淺談薦髂關節痛的治療
摘錄自:2018/08/29   HiNet生活誌【勁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醫師啊,我腰痛很久了,以前照X光說第四第五目長骨刺,椎間盤突出拉」我仔細觸診患者所摸的位置,是在薦髂關節上,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如此的情節常常在門診上演,因各式廣告的關係,國人對椎間盤突出有初步的暸解,但對造成下背痛的另一項主因「薦髂關節痛」卻常常忽略以致治療無效。郭綜合醫院表示,2015年的回顧性研究,目前認為約有10-25%的下背痛是薦髂關節問題引起。
郭綜合醫院中醫科顏士展主治醫師說明,診斷上大部分患者曾有薦尾椎或坐骨撞傷的病史,搭配望診患者的身形,觸診骨性結構是否錯位,中醫治療可使用針灸八髎穴、長強穴等來治療,局部可觸診緊繃點施針,針開局部有問題的結構;若有薦髂關節錯位的患者也可使用正骨手法及推拿治療;若患者太虛則可再加上活血化瘀及補肝腎中藥以達到良好療效。以下來看典型的案例。
顏士展醫師舉例說明,案例一40歲女性,數年前曾自樓梯跌傷,屁股著地,並未治療,近年來薦髂關節漸有疼痛感,頭易暈,體力差,食慾較差;觸診局部較緊,脈診下半身脈弱偏澀;針刺八髎穴,長強穴,1週3次,3週後,體力改善,頭暈無,痛已無。
顏士展醫師進一步表示,此案例就是在一次的創傷後產生慢性疼痛,在排除內科問題如僵直性脊椎炎等等後,大部分的病人可以問到薦尾椎或是坐骨的撞傷史,也就是俗稱的「鄧丟尾椎」;在X光確認無骨折後,大部分的病人可能不以為意,但日後常常出現薦髂關節痛的問題;除了局部的疼痛外,受傷的位置常常影響到中醫所說的督脈的巡行,造成頭暈的現象。
顏士展醫師案例二說明,這也是常見的典型案例,但是由中醫所說的腎虛引起的薦髂關節錯位,32歲男性,因兩小趾時有觸電感來求診,有薦骨撞傷史,工作壓力大,下半身脈弱,末端澀,配合理學檢查,判斷神經問題也是由薦髂關節的小錯位引起;1週1次針刺薦骨傷點,配合濟生腎氣丸治療2週後,觸電感即甚少發生。
顏士展醫師指出,案例二的男性除了撞傷史外,還有工作壓力大的問題,做夢亦緊張,在中醫觀點來說,長期的緊張恐懼會耗損腎氣,日積月累會影響到薦髂關節的穩定性;在復健科會設計運動來加強骨盆的相關肌群,而中醫會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補腎的藥物治療,臨床上效果良好。
案例三則是較特殊案例,但臨床上也越來越多見。顏士展醫師指出,40歲憂鬱症女性,身形瘦小,主述薦髂關節痛甚,脊椎多處痛點,左手大指板機指,診脈脈虛緊澀;以當歸四逆湯內服,養血祛寒後配合針灸八髎穴,魚際穴,疼痛緩解,板機指亦改善。
臨床上憂鬱症常伴隨著各種疼痛,薦髂關節痛也相當常見,患者本身因憂鬱症以活力不佳,加上薦髂關節疼痛更降低其活動意願。院方表示,中醫能針灸改善其疼痛加上對症的內服藥治療,讓憂鬱症患者體力精神改善。
顏士展醫師強調,除了針灸及中藥治療外,運動也是薦髂關節疼痛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下半身及核心肌群的訓練,如走路,慢跑,太極拳等薦髂關節相關肌群的訓練;韌帶的伸展,如簡單的瑜伽等,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否則不當的運動可能增加疼痛。
***-----------------------------------------------------------------------***
推孫女躲子彈走好慢 阿公:我長骨刺啦
2015/01/22 TVBS【作者陳志忠】 彰化昨發生毒犯拒捕並衝撞偵防車,警方追捕過程中連開16槍,終將嫌犯與其女友制伏。
警方追捕過程中,一位爺爺推著兩歲孫女在巷子散步,遇上警察追捕毒販,聽到槍聲嚇一大跳,但爺爺行動不便,走路速度非常慢,他先閃過毒販轎車的衝撞,再閃過6名便衣警察的槍支子彈,一名警察還伸手推他一把叫他快點離開。爺爺事後說,自己腰椎長骨刺,走不快,緊張加上驚嚇,當時腿都軟了。
警匪追捕前,爺爺推著小孫女,在巷子里散步,小孫女雙腳踢踢踢很開心,爺爺慢慢推,推著推著,突然爺爺停頓了一下,眼睛睜好大,孫女兩手捂住耳朵。
爺爺推車急轉彎,轉到民宅樑柱邊躲藏,下一秒毒販轎車倒車衝過來,接著6名便衣追上來,拔槍開槍,還有槍口差點就對到爺爺身上,爺爺推著孫女躲子彈。爺爺行動不便走得非常慢,其中一名便衣警察推他一把,叫他快點離開,爺爺走到路中間東西掉落,還蹲下來撿,有鄰居看到趕緊過去幫忙。
女娃的媽媽,看過監視器畫面后,才知道有多驚險。女娃媽媽:「很驚險,不曉得爸爸離車那麼近,萬一被車子碰到。」報導說,畫面看了讓人為爺爺捏一把冷汗,爺爺說終於能理解電視廣告中,那種腳麻走路的感覺。
***-----------------------------------------------------------------------***
腰痛無業男 蝸居沒水沒電
2015/08/01 聯合報【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花蓮1名59歲的馮姓男子,長年在梨山種植高冷蔬果,因罹患腰椎骨刺,痛得無法從事勞力工作,又付不起龐大醫藥費,最後在秀林鄉的雞寮旁,以帆布與黑紗網搭起遮蔽空間,過著近1年沒水沒電、宛如現代原始人般的生活。
不久前,剛調任新城警分局秀林分駐所的警員盧文能訪查,發現他經常整天坐在秀林3號橋上發呆,詢問後才得知馮男不可思議的蝸居生活。
馮男表示,因為沒有結婚生子,雙親與手足過世,原本在梨山工作就可以養活自己,從沒想過要儲蓄,1年多前,因罹患腰椎骨刺,被雇主送往慈濟醫院,但無力負擔醫藥費,最後只能到秀林鄉投靠友人。
因為友人經濟狀況也困窘,家中也沒有多餘空間,只好讓他住在農地雞寮旁一個以幾根木柱、帆布及黑紗網蓋起來的簡陋空間,「屋裡」只有椅子和石頭堆起的爐灶,根本無法遮風避雨。
馮男說,因為腰疾纏身,無法久站,更不能彎腰,難以工作維生,現在只能靠每月3500元的津貼維生,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雖然勉強稱得上「家」的空間約只有2坪,但住久也習慣了,下雨天就跑到鄰近住家屋簷躲雨、太悶熱就躺在橋邊休息。
員警得知後,不時主動購買白米、麵條等物資協助,也希望善心人士與慈善團體多關懷。
***-----------------------------------------------------------------------***
24歲女背痛「身扭曲」!脊椎彎67度 「脊彎取直」瞬間長高5公分
摘錄自:2018/07/15 ETtoday【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花蓮門諾醫院接到一個案例,一名24歲詹小姐國中時發現原發性脊椎側彎,但沒有固定追蹤,五年前至醫院就醫時,發現脊椎側彎已超過60度,胸腔和身形明顯扭曲不對稱,當時家人因擔心開刀矯正會造成癱瘓,所以一直沒接受手術。直到今年2月詹小姐因背痛不適就醫;經檢查發現側彎角度已經進展到67度,為了阻止側彎繼續惡化而影響心肺功能,詹小姐於6月接受了矯正手術,將原本的側彎67度矯正為16度,並且長高了5公分;詹小姐開心的感謝門諾醫療團隊,讓她更有自信面對未來的人生。
門諾醫院脊椎外科凃振宏醫師表示,許多脊椎側彎或駝背畸形的患者對於脊椎矯正手術較為懼怕甚至是拒絕,主要是擔心手術的風險性。門諾醫院引進多模式的術中神經監測系統,提供手術團隊更即時的病患神經功能訊息。
如果沒有使用術中神經監視器或只有使用單模式的術中神經監視器的監控,通常需要在矯正手術至某種程度時,讓病人在麻醉中甦醒以確認神經功能是否正常,除了只能做大概的判斷外,也不具即時性。

▲▼24歲女脊椎側彎67度 術後高5cm。(圖/花蓮門諾醫院網站)

***-----------------------------------------------------------------------***
痠痛亂穿護具 恐致肌肉萎縮
摘錄自:2018/09/03 蘋果日報【生活中心╱台北報導】上班族久坐經常會腰痠背痛,不過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提醒,若只是姿勢不良導致的腰痠背痛,就自行買束腹、束腰穿戴,可能造成肌肉萎縮,腰痠背痛加劇;想減緩症狀,平日可多做瑜伽、核心運動等增加下背部肌肉的運動。
《勿穿戴超過2小時》台大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陸哲駒說,下背部的脊椎骨、韌帶、椎間盤及肌肉若組成異常,壓迫到神經組織,就容易有下背痛毛病,若症狀持續很久或伴隨腳麻、尿失禁等狀況,就要盡快到醫院檢查,並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使用合宜的下背護具。 
陸哲駒說,若只是姿勢不良導致的腰痠背痛,就穿戴束腹束腰,可能造成肌肉萎縮,腰痠背痛加劇;護具穿太緊,也會使血液循環變差。無論是何種護具,都建議不要穿戴超過2小時。此外,護具用
久了會有彈性疲乏的問題,通常1到2年就得換。 
***-----------------------------------------------------------------------***
坐骨神經痛 別指望類固醇注射
摘錄自:2012-11-14  大紀元【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紐約13日路透電)澳洲研究顯示,近年來十分流行以注射類固醇治療各種不同背痛,但卻無法減緩會造成腿和背部疼痛的常見坐骨神經痛。
在美國,使用類固醇注射到脊椎來治療背痛,過去幾年來顯著成長。納入澳洲研究的類固醇之一「甲基培尼皮質醇」(methylprednisolone)因受污染,近來在美國爆發全國性真菌腦膜炎,400人受感染,並造成31人死亡。
這項澳洲研究分析針對數千名病人進行的20幾個臨床試驗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硬脊膜注射皮質類固醇,無法對坐骨神經背痛產生長期或短期效用,且對治療腿痛的效應太短,病人感覺不出差異。
參與研究的雪梨全球衛生喬治研究院(The George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研究人員馬赫(ChrisMaher)說:「我認為事情相當清楚,類固醇治療不是好方法。」
據信坐骨神經痛是神經受損造成的,過去的研究已質疑脊椎注射類固醇的有效性。今年稍早一個小型研究發現,病人接受類固醇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改善率與接受安慰劑病人大致相同。(譯者:中央社羅苑韶)
***-----------------------------------------------------------------------***
躲不過血光之災!馬幼興重摔宿疾手術 擔心癱瘓
摘錄自:2017/12/22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馬幼興(47歲)去年被誤告性侵,演藝事業中斷,長達10個月沒有收入,曾靠網路直播賣海鮮賺取收入,直到司法還他清白後,今年三立才給他出演《一家人》的機會,讓他感受人情冷暖,但他日前因椎間盤突出加上舊疾復發,導致下床要長達7至8分鐘,痛到無法站立行走只得脊椎開刀,經濟壓力又來了。
馬幼興透露,「我的椎間盤在當兵時就受過重傷,多年前拍《真愛一家人》時,也曾因與臨演沒有套好,直接重摔在人行道上,無法動彈,是陳珮騏告訴導演我不能動,大家才發現我癱在地上」。 劇痛1個多月,只能靠打嗎啡止痛。他看了7個醫生,在物理治療師與醫師建議下決定開刀,就擔心癱瘓。
前天(20日)在中山醫院進行椎間盤取出與骨刺手術,原本估計1個半小時的手術,進行4小時才完成。昨他背上還有術後的引流袋與尿袋,他表示「不能休太久,我有3個家庭要養(包含媽媽和前妻的生活費),月開銷15萬元,真的無法不工作」,希望盡快恢復賺錢。伹是要康復到可以工作,最少得3個月到半年的恢復期。
他常演反派有打戲,右手小指斷骨2次,導致現在無法彎曲。椎傷害更大,他說最近連吃癌症末期病患用的止痛藥都沒效,得吃嗎啡才能止痛,只好開刀解決這個心頭大患,希望不要耽誤到劇組。
******
摘錄自:2017/12/30 網路新聞【綜合報導】馬幼興因椎間盤舊疾復發,20日到中山醫院進行手術,但24日他的腰及臀部再度痠、抽痛,現在完全無法提重物,連拿個寶特瓶水都會痛。目前孤家寡人的他苦笑說,出院後連幫忙換藥、擦澡的人都沒有,感嘆真的需要有個伴。
29日出院,馬幼興說,現在傷口、脊椎痛不要緊,但他右腰到右臀會大面積抽痛,他難過地說:「在家躺著像個廢人。」原訂3個月回診,醫生安排他下週就回診檢查。舊愛陳珮騏因為住同社區,常去幫他的忙、鼓勵他,還拿了他家備份鑰匙,若他一有狀況,可以馬上去幫忙。 【版主按:不是唱衰,這與骨刺無關,療效不彰!來日必然復發】

***-----------------------------------------------------------------------***
喑啞婦半夜爬行路中!車主嚇壞「乍看以為見鬼」 背後原因藏洋蔥
摘錄自:2023/08/11 三立新聞【記者王紹宇、吳繢杉/台南報導】台南有一名男子半夜被嚇得不輕,因為他在路邊整理車子,結果對面鄰居突然趴在地上,往路中間緩緩爬行,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動物,仔細看才發現是人,讓男子嚇了一大跳,直呼這樣爬行很危險。記者實際到實踐街詢問才知道,爬行的是一名56歲瘖啞婦人,因為臀部長腫瘤不好走路,才會選擇爬行。
大半夜男子在台南路邊整理自己的車,對面民宅有婦人開門走出,往地上一趴,接著緩緩往路中間爬,就這樣從馬路另一側再爬回家門口站起來休息,不過一手著膝蓋、一手扶著花盆,看起來氣喘吁吁。
男子不經意抬頭,整個人定住傻眼,抓抓頭,還以為看錯了。
目擊民眾黃先生:「還以為是動物之類的,結果一看,她是從對面爬出來的鄰居,一定會嚇到啊,想到可能遇到鬼之類的。」
這名婦人其實是瘖啞人士,因為臀部長腫瘤,走路不方便才會選擇爬行
目擊民眾凌晨3點在台南實踐街看到這景象,的確心驚驚,記者實際走訪才知道,原來這名56歲婦人是瘖啞人士,臀部長腫瘤,走路不方便才需要爬行。
記者:「你還好嗎?沒事喔,你怎麼了?」
當事人謝女士:「痛。」
好心收留者陳女士:「她臀部痛,她要走也是可以,有時候不走,因為用爬的比較舒適。」
這位婦人的家人無力扶養,被83歲陳女士好心收留,附近居民都知道這號人物。
附近鄰居:「沒辦法走路只能爬,不然怎麼辦,別人看起來就很奇怪。」
附近鄰居:「怕被撞,常常被撞到。」
鄰居說以前她還能走,健康狀況下滑才改成爬行。
只是半夜外出,用爬行方式過馬路,過程驚險有安全疑慮,如何改善,可能還需要相關單位介入協助。

這名婦人其實是瘖啞人士,因為臀部長腫瘤,走路不方便才會選擇爬行
【版主按:看圖片,比她胖的人很多也不需用爬行,應該是「梨狀肌症候群」所致】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海上仙方 的頭像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海上仙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